耶稣复活图片的复活有历史证据吗

热门关键词排行榜
&&&&&&&&&&&&&&&&&&&&&&&&&&&&&&&&&&&&&&&&&&&&&&&&&&&&&&&&&&&&资讯-每日快递
(基督时报将为您发送每日最新头条资讯)
集锦-每周回顾
(基督时报将为您发送一周内重要话题与文章)
(基督时报将为您发送每期电子杂志《今日教会》季刊)
请输入您的邮箱地址并点击“确认”,以方便我们将您感兴趣的内容发送到您的邮箱。
在奔向复活节期间,大多数教会的牧者都教导信徒默想主耶稣的受死和复活,期望在复活节来临时能与主一同复活,活出新的生命。那主耶稣真的死而复活了吗?护教及圣经诠释学方面的权威人物史特博(Lee Strobel)、马可·米道堡(Mark Mittelberg)、迈克尔·利柯那(Michael Licona)在即将举行的实况转播活动中,对于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据基督邮报消息,4月6日晚,《再思复活节》(The Case for Easter)一书的作者史特博与他的书同名的节目将在北美各地的教会同步转播。很多不信者反对复活的说法,然而“复活”是基督信仰与其他宗教的区别之一,耶稣死而复活是基督徒活着的盼望。史特博说,“复活,当然是基督教信仰的关键,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章17节所说:‘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他还告知到,这次活动将为这起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重要事件提供最新的历史证据。活动主要以他的书为根据,但这远不止是解决现代关于复活的最尖锐的反对。史特博说,他将展开一次新的谈话,届时将用确切的证据表明耶稣从死里复活。之后,他会与米道堡和历史学家利科纳一起回答当前怀疑论者的反对。“利科纳博士是全球领先的复活研究学者,曾和无神论学者辩论过这个问题,”史特博说。此外,主办单位指出,在世界众多宗教中,只有一个宣称它的创始人从坟墓中复活。耶稣基督复活是基督教的基石。米道堡强调要思考复活节的实际意义,“通过那些疑问你会变得清晰。如:耶稣真的死后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吗?我们怎么能知道?是否有足够证据让我对这个非同寻常的宣告有信心?我们怎么能确定这不是那些狂热的耶稣追随者所编的天马行空的故事?”他补充说,很多人将复活当作一个故事,但它是那些真正了解事实的人亲眼看到并记录下来的一个历史事件,他们中一些人持怀疑态度,直到面对事实时才消除疑惑。这些目击者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正如使徒约翰所说的那样:“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约翰一书1章1至3节)”史特博说,近几年怀疑论者不断提出对复活的反对,甚至说基督徒从早期神话中偷用了复活的概念。他讲到自己曾是一名无神论者开始研究基督教时,他马上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是耶稣是否真的从死里复活。“任何人都可以宣称自己是神,如同耶稣曾直接和间接宣称过那样,但如果从他战胜死亡的角度看,耶稣拥有独特的可信度。耶稣复活的历史证据是促使我归信基督的一个重要因素。毕竟,复活可以清楚地从历史中查到:A,耶稣曾经存在过吗?B,他被杀死了吗?C,他又复活了吗?”他补充到。另外,史特博表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进行调查的,并且也是他们这次在联播上要做的事。他会检验这些故事是否有证据支持。据他介绍,目前,近200万人已经阅读过《再思复活节》。“这次活动为教会提供了一次特殊的机会,以富有吸引力及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耶稣复活的历史证据,”他解释说。并且此次联播也为教会提供了一次现成的外展活动,他们可以邀请基督徒及寻求真理者参加,活动主要以问答模式进行,参与者可以进行良好的互动。该活动将在科罗拉多州高原牧场樱桃山社区教会(Cherry Hills Community Church)举行。教会可以通过报名参加。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电话(010-)或微博(),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第四章 耶稣基督复活的证据(1)
&&&第四章 耶稣基督复活的证据&&&本节
第四章 耶稣基督复活的证据
&&&&谈到信仰,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通常认为,科学家的信仰立足于观察和数据,是客观、真实的,而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信仰则源于人的主观臆念,因而是不可靠的。我过去也这样认为,所以对基督教不屑一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基督教信仰有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点在于,基督徒的信仰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上的真实信仰。这一客观事实就是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历史事实。
&&&&耶稣基督的复活是一个历史事实,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我们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林前十五14,
19)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出他是神的儿子,要拯救一切相信他的人。如基督死后乃不能复活,那么信他的人哪里还有永生的盼望呢?可见,耶稣基督的复活确为基督徒信仰的根基和核心。对这样一件在两千年前发生的重大事情,我们怎样鉴别其真伪呢?
&&&&对一般人而言,“历史性”意即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即使是一件空前绝后、令人费解的事。但许多历史学家则认为,只有在我们的时空及因果关系中发生的事,才能称之为“历史性事件”,因而把死里复活这类事件排除于“历史”的范畴之外。有趣的是,新约《圣经》中关于耶稣复活的记载,完全符合这些史学家的要求。福音书完全没有描述耶稣从死里复活的实际过程,更未尝试去探讨其中所包含的生理或其它因素,他们所记载的全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即符合我们时空观和因果关系的事),就是耶稣被安葬后的第三日,尸体不见了,以及那些看见耶稣显现的人的种种经历。我很赞同一些学者的看法,即,耶稣复活的过程及意义是神学的范畴,而耶稣复活这一件事本身却属于历史的范畴,可以用考察一般历史史事的方法加以考察。
&&&&比如,我们虽未目睹辛亥革命,但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事实,及许多当事人的回忆录及史学家的考证,我们确信1911年中国发生了这场伟大革命。现在,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即事实本身的证据、历史的考证、《圣经》的预言、事件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考察耶稣复活的证据。
一、事件本身的证据
&&&&事件本身的证据包括尸体不见了、耶稣复活后的多次显现和门徒的改变三个方面,现在逐一加以讨论。尸体不见了。
&&&&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十字架气绝后,他的门徒向罗马巡抚彼拉多求情,取下耶稣的遗体裹好后,安葬在耶稣的门徒约瑟新凿好的一个石墓里。墓由可滚动的巨石封好后,由一队兵士看守,第三日(即周日)几个妇女来到耶稣墓地时,发现封墓的石头已被挪开,裹尸布完好地留在原处,但耶稣的尸体不见了,仅是一座空墓。对耶稣的尸体不见了这一事实,耶稣的门徒与反对耶稣的人没有分歧,但尸体到哪里去了呢?近两千年来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不外这几种看法:耶稣的门徒偷走了尸体。犹太人或罗马人偷走了尸体。妇女们看错了坟墓;耶稣在十字架上没有死、安葬后醒过来逃走了;耶稣从死里复活了。
&&&&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当几位目睹耶稣复活的守墓士兵进城把经过告诉犹太祭司长后,“祭司长和长老聚集商议,就拿许多银钱给兵丁,说:‘你们要这样说:“夜间我们睡觉的时候,他的门徒来,把他偷走了。”倘若这话被巡抚听见,有我们劝他,保你们无事。’兵上受了银钱,就照所嘱咐他们的去行。这话就传说在犹太人中间直到今日。”(太二十八11~15)门徒偷走尸体、制造耶稣复活的神话这一说法最具蛊惑力。但只要冷静分析,此说是站不住脚的。
&&&&第一,此说的逻辑是自相矛盾的。守墓的兵丁若醒着,绝不会让门徒把尸体偷走;若兵丁们都睡了,他们怎么知道是门徒把尸体偷走了呢?
&&&&第二,门徒不具备勇气和能力。耶稣的门徒虽追随耶稣三年之久,耶稣也一再告诉他们他死后第三日要复活,但门徒们似乎仍不明白。所以当耶稣被抓后,门徒即四处逃散。耶稣钉十字架时,门徒中仅约翰在场。耶稣被安葬后,门徒们失去了依靠,悲痛、胆颤,闭门不敢出屋,各人准备重操旧业,赖以为生。在这种状况下,门徒没有勇气冒着与全副武装的士兵正面冲突的危险去偷尸体:即使他们有这样的勇气,并巧妙地避开了兵士的视线,进入了坟墓,他们也绝无那种从容,细心地把裹尸布层层解开、放好,然后只把尸体偷走。
&&&&第三,门徒没有偷尸体的动机。若真是门徒偷走尸体。捏造复活的谎言,这恐怕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欺骗了。门徒们也当是千古罪人。但耶稣的门徒(卖主的犹大除外)都是正直、诚实、品德高尚的人,决不至出此下策。许多正统的犹太教徒,他们虽不赞同基督徒的信仰,但均不同意门徒盗尸的说法。他们认为耶稣门徒的品格清高,不可能作出这种卑鄙的事来。
&&&&退一步说,如果真是门徒偷了尸体,造了谎言,他们的动机又何在呢?谎言背后总隐藏着一己或一个小集团的私利,或名或利。但门徒盗尸无任何私利可图,相反他们宣扬主耶稣的复活得到的只是讥笑、谩骂、殴打、入狱和处死。耶稣的门徒中,除约翰外,全部为主殉了道。历史上,为了自己的信仰赴汤蹈火、笑对屠刀的可歌可泣的事例不胜枚举。但为自己捏造的谎言、明白无误的虚假信仰去受苦、受死,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所以,门徒偷走尸体一说,既不符合门徒的主、客观条件,又与情、理相悖。
&&&&怀疑罗马人偷走了尸体是缺乏理由的。当时巴勒斯坦在罗马人统治之下,犹太人一直盼望旧约《圣经》中预言的弥赛亚(救主)早日来到,以便领导他们反抗罗马政府,重新独立。如果耶稣从死里复活,证明他就是弥赛亚,这将加速该地区的动荡,这是罗马政府所顾虑的。因此,罗马人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决不会假造耶稣复活的骗局。至于说是犹太人偷了尸体,则更不合理了。当时担任祭司职务的撒都该人和充当文士的法利赛人虽熟读旧约《圣经》,但他们拒绝承认耶稣就是旧约中预言的那位弥赛亚,进而以亵渎神的罪名迫使罗马巡抚彼拉多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们不相信耶稣是弥赛亚,也深恐耶稣是弥赛亚,因为他们无法担当钉死耶稣的重罪。
所以,在耶稣被钉死的第二天,“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来见彼拉多,说。‘大人!我们记得那诱惑人的,还活着的时候,曾说:“三日后我要复活。”因此,请吩咐人将坟墓把守妥当,直到第三日:恐怕他的门徒来把尸体偷走了,就告诉百姓说:“他从死里复活了!”这样,那后来的迷惑,比先前的更利害了。’彼拉多说:‘你们有看守的兵。去罢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太二十七62~65)可见,反对耶稣的犹太人唯恐使他的门徒把尸体偷走,而绝无自己把尸体藏起来,助长耶稣复活的神话之理。即使他们一时打错了主意,将耶稣的尸体收藏起来了;当门徒四处宣传耶稣从死里复活时,他们可以立即把尸体拿出来,一举打垮门徒的宣称。但事实上,当门徒宣耶稣复活时,你们除了满心愤怒、恐惧、对门徒们诉诸武力外,一筹莫展。当权者的沉默成了复活的见证,与门徒的见证一样有力。
&&&&有人猜想,妇女们发现空墓时,是否是她们找错了坟地?尽管第三日早是妇女去看耶稣的墓时,可能是黎明时分(约十四1;太二十八1;路二十四1),但找错坟地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至少有两名妇女亲眼看见约瑟和尼哥底母安放耶稣身体的情形(可十五47;路二十三55),她们甚至“对着坟墓坐着,”(太二十七61)看见安葬的全过程,所以不易错认坟墓。即使妇女认错了,不可能门徒和法利赛人全都找不到葬耶稣的墓。更主要的是,耶稣并非被葬在公墓中,而是在约瑟的私人墓地,约瑟当然不可能认错。(太二十七57~60)
&&&&再一种企图解释空墓的成因的是所谓“耶稣昏蹶论”,即认为耶稣在十字架上只是昏蹶过去但被误认为死了,于是在空基中得以喘息而醒过来逃走了。这种理论现已基本为人所废。因为一切早期的资料都强调耶稣已死。直到十八世纪法国的理性主义者范德瑞尼(Venturini)才提出这个理论,要用理性可以接受的方法来解释耶稣复活的伟大神迹。但此理论经不起查调和推敲。
&&&&持此种观点的人,对十字架酷刑的极其残忍性缺乏了解。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被钉的人也难还生,何况耶稣的死是由罗马士兵、百夫长、约瑟等检查后所公认的。一个罗马士兵在耶稣肋旁扎了一刀后,就有血和水流出来。最怕耶稣复活的精明的犹太人也对耶稣的死肯定无疑,只是担心他的门徒盗尸而已。退一步说,假若耶稣被从十架放下来后没有死,只是昏蹶过去,怎么可能想象他不吃不喝,在冰冷的石墓中躺一天两夜(身上紧紧地被布裹住,还有百十斤香料)后,竟可能奇迹般地醒过来,推开封墓的巨石、躲过兵土的严密防守而逃脱了?如果这一切真地都发生了,耶稣也只是在死亡线上残喘而已,按理也应远走他乡暂时隐蔽才是,为何反而多次显现(下面要谈到),而让门徒四处去宣扬他的复活呢?他这样做不仅有悖常理,而且与他无瑕疵的品格(见第三章)是格格不入的。耶稣是世上唯一一位无罪的人,他绝不会撒谎、欺骗。
&&&&再说,这样一位从昏蹶中醒过来、衰弱不堪的人怎能给门徒那样大的激励以至为宣告主的复活而不惜殉道呢?这种解释这样不合情理,以至不相信耶稣复活的怀疑论者史特劳斯(David
Strauss))也不敢苟同:“一个从坟墓里偷溜出来的半死之人,又弱又病,需要药物的治疗,需要包扎伤口,需要力量与休息,却还能让他的门徒觉得他已经胜过死亡与坟墓,使他们觉得他是赐生命的主,使他的门徒凭着这样的印象进入世界,达成他所托付他们的任务,这是不可能的事。在这种情况下苏醒过来的耶稣,只会削弱他们对他的印象,最多只能为他自己带来一片哀悼声,但绝不可能将他们的悲伤转变为狂热,将他们对他的尊敬提升到敬拜的地步。”很多人都难以相信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者竟会用昏蹶这种理论来解释耶稣的复活。
&&&&上述人们所提出的各种对耶稣尸体不见了的解释都站不住脚,唯一的解释只能是,耶稣确是战胜了死亡,从死里复活了。有人会想,用这种排除法,从尸体不见了推论耶稣的复活不十分准确,可靠。这种考虑有一定道理,因为人们也许不能列举出尸体不见了的所有可能性。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以上列举出的关于尸体不见了的各种可能性是人们两千年来所能推测出的,较能成立的几种可能性。所以,用这种排除法论证耶稣的复活何仍有很重的份量。另外出还须指出,尸体不见了只是耶稣复活的证据之一;耶稣复活还有一系列的证据。综合考虑这些证据,才不会落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试探之中。
耶稣复活后的显现
&&&&福音书记载耶稣在复活后的四十天内显现了十次,后来又在大光中向扫罗(即保罗)显现一次,一共十一次。有时是向个人显现(如抹大拉的马利亚、彼得、雅各),有时向一小群人显现(如以马忤斯路上的二人,十一位使徒等)最多一次是同时向五百多人显现。耶稣的显现有两个特点。一是耶稣可以随时随地地显现,出现和消失都相当突然和神秘,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另一特点是,复活的耶稣绝对不是一个灵魂而已,他常在光天化日下显示自己,并参与日常生活(如旅行、用餐、捕鱼等)。他能同门徒们一起吃东西,又可邀请心中疑狐的多马伸手去摸他手上及肋旁的伤痕。这些表明复活后的耶稣不再是象一般人的血肉之体,乃是一个再不会朽坏的灵体。这个灵体不仅是个灵或魂而已,而是有灵、有体的实体。虽然人有限的头脑无法了解耶稣复活的实际过程,也不能测透复活后的耶稣的身体的特质,但耶稣殉难后的多次显现,是耶稣复活的直接证据。
&&&&有人曾试图用幻觉来解释耶稣的显现,认为人们看到的耶稣只是一个非真实存在的幻影而已。这种解释是缺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依据的。
&&&&首先,人产生幻觉是变态心理所致,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比如,一位在战争中失去独子的母亲,常常思念自己的儿子,伤心落泪。当她坐在儿子的卧室里或昔日与他共餐的厨房里,触景生情,思虑过度,有可能产生看见儿子的幻觉。但耶稣的门徒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他们跟随耶稣三年,但对主耶稣的认识、了解却仍相当不够和肤浅。虽然主耶稣曾一再告诉他们,他受难后第三日必将复活,但他们仍无法理解和相信。在耶稣被抓后,门旋即四处逃散。耶稣受难后,门徒个个惊恐、害怕,情绪低沉,有的甚至重操旧业,下河捕鱼。不用说他们没有切切盼望耶稣从死里复活的心态,即使当妇女们告诉他们耶稣复活后,他们却是不信,以为是胡言。当主亲自在他们中间显现时,他们却惊慌害怕,以为所见的是魂,以致主耶稣责备他们不信,心里刚硬。门徒们的这种心态,很难产生看见耶稣的幻觉。从客观环境看,耶稣不仅在门徒藏身的那间小楼上显现,而且在各种时间、场合向不同人显现,有时在屋里,有时在路上,在湖边,在山上,有时在清晨,有时在上午、在下午。此等显现的各种环境不能用幻觉来解释。
&&&&第二,幻觉往往是个人和主观的,但看见耶稣显现的不仅是一、两个人,有时是一群人,最多一次是五百多人同时看见。虽然也曾有多人同时经历相同幻觉的事例(如我从前看过一篇关于一群在野外露营的人在夜里同时发生梦游的报导),但这些人往往在精神生活及肉体状况上同时经历一种变态的亢奋状态,如过度紧张、恐惧的情绪等。但同时看见耶稣显现的人的身体状况、情绪、性格都不相同,多数人无变态心理,他们同时看见复活的耶稣,无法用幻觉来解释。
&&&&第三,与幻觉完全不同的是,复活的耶稣的显现均非惊鸿一瞥就消失了。门徒们不但看见耶稣,而且在不同场合中与他有过长时间的交谈。最后,耶稣复活后,在四十天以内频频向人们显现,但四十天以后,耶稣的显现突然停止了(只有一次在大马色的路上再次显现给扫罗看)这也很难用幻觉来解释。因此,人们看见的不是幻影,而是复活耶稣的实体。
门徒改变了
&&&&读新约《圣经》时,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四福音书中灵性迟钝的门徒们,因耶稣的受难而陷绝望之中;但一翻开&使徒行传&,门徒们一扫怯懦、颓废之气,充满了信心、勇气和爱心,拼死为耶稣基督做见证。门徒突然地焕然一新,原因是五旬节圣灵的降临和浇灌。但圣灵的降临正是耶稣复活、升天的结果。耶稣的复活释放出伟大的道德和属灵的力量。门徒的改变可视为耶稣复活最伟大的见证。
&&&&在十二门徒中为首的西门彼得性格十分鲜明。他心直口快、热情冲动,但又常常显出软弱、愚顽。他深爱耶稣并对耶稣有超然的认识,然而当主耶稣告诉门徒他将要受害时,彼得马上出面阻拦,完全体贴肉体,不明白基督降世的目的。耶稣快被捉时,彼得在客西马尼园和其他门徒一样沉睡,让主耶稣独自祷告;当犹太人来捉耶稣时,他又冒失地拔刀削掉一来者的耳朵,不能体会主的旨意。耶稣被捉前,特别警告他要坚固信心,但彼得自恃刚强,以为即便众人都跌倒,他却永不跌倒。耶稣被捉后,多数门徒们都跑散了,但彼得却远远尾随,想看个究竟。不想被人认出门徒身分。为了保全自己,在慌乱之中,他三次当众矢口否认是耶稣的门徒。当他第三次否认主后,鸡就叫了,他立即想起主耶稣事前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的话,于是痛哭悔改。(太二十六34)这样一介莽夫,在主耶稣复活显现后,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五旬节后在耶城放胆证道,一次使三千人悔改、信主。他满有属灵的力量和智慧,奉主的名能叫死人复活、瘸子行走,能识破虚假,审判罪人。最后彼得为主殉道,相传他在罗马被倒钉十架,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配与主同钉十字架。
&&&&耶稣另外一个门徒叫多马。《圣经》中记录了他的三次发言,都显出疑惑、不信。第一次是马大、马利亚的弟弟拉撒路死后,耶稣要让拉撒路复活,叫门徒一起到耶路撒冷附近的拉撒路所在的村子里去。当时,耶城的犹太人正准备杀害耶稣,门徒们有些顾虑,但多马则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约十一1~16)第二次是在最后的晚餐上,主耶稣对门徒说,我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儿去。多马则说:“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约十四5)第三次是,耶稣复活的当天晚上,在门徒所住地方向门徒显现,当时多马不在场。事后十位门徒同作见证,多马仍不相信耶稣的复活,并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约二十25)多马的多疑心态可见一斑。过了八日,耶稣再次向门徒见现,当时多马也在场。主耶稣对多马说:“伸过你的手指头来,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多马在看透他的心思意念的复活的耶稣面前彻底地降服了。虔诚地呼叫说:“我的主,我的神。”从此以后,多马再没有疑惑过,勇敢、坚定地传扬福音。传说他后来到里海一带传道,遍及阿富汗、印度,寻找失丧的犹太人,领他们归主。现在印度仍有历史悠久的多马教会。相传他最后在东印度为主殉道。
&&&&雅各也为马利亚所生,从血缘或肉身讲,他是耶稣的亲弟弟。耶稣受难以前,雅各并不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耶稣复活后曾向雅各显现一次。这使雅各由疑惑到确信,做了耶路撒冷教会的柱石,后来以身殉道,被石头打死。使徒保罗原名扫罗,曾竭力残害基督徒。一次去大马色的路上,主耶稣在大光中向他显现,质问扫罗为什么要逼迫他。扫罗的眼瞎了三天,也不吃,也不喝,恳切祷告,彻底悔改、归主,大有能力地为耶稣作见证,成为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伟大使徒。在新约《圣经》中,保罗的书信占使徒书信的三分之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徒。如今每天有千万人读他写的书,引用他不朽的名句。保罗两次被监禁在罗马狱中,最后亦为主殉道。
&&&&门徒们的改变是耶稣复活的极强有力的证据。前面已谈到,门徒们(除卖主的犹大外)个个品德高尚,不会编造耶稣复活的谎言。编造谎言者总有搜取名利的个人动机。但门徒宣扬耶稣的复活所面对的是惨害和死亡。事实上,忠于耶稣的十一个门徒中,除约翰一人活到上百岁,在拔摩岛上见到异象,写成《圣经》的最后一卷书〈启示录〉(《启示录》的作者一般认为是使徒约翰)外,其余十位全部为传扬主耶稣的复活、劝人悔改信主而殉道。他们能如此勇敢地牺牲自己,必定是得到了耶稣复活、以大能显明他是神的儿子的确据。古往今来,很多人为了自己的信仰而献身。尽管他们的信仰有正确、谬误之分,有真实与虚假之别。但是,当他们在临死时,肯定毫不怀疑自己为之捐躯的信仰是神圣、高尚、真实的。还未见过任何人为自己编造的、或明明知道虚假的一种信仰去受死的。何况,纸包不住火,谎言总有一天会被揭穿的。但耶稣复活之事,两千年来无人可以推翻(下面还要讨论)。
&&&&查理·寇尔森( Charles Colson)1968年至
1973年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别顾问,被称为尼克松的刀斧手,后因水门事件入狱。在狱中悔改信主。出狱后创办了监狱团契,专门向狱中的犯人传福音,并著有《重生》、《爱主你的上帝》、《当代基督教与政治)等书,内涵丰富、深刻,可读性很高,是我喜爱的作者之一。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耶稣的复活作见证。根据他的回忆,水门事件刚被揭露出来时,尼克松本人和他的智囊团并不在意。但尼克松终于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把最忠于他的十名亲信召在一起,统一口径,企图把事情掩盖过去。当时,全国人声鼎沸,他们受到很大的压力,但绝无生命危险。
&&&&为了保全自己,“立功赎罪”,他们都纷纷背叛其主。从尼克松知道事件的全部真相、订立攻守同盟到亲信们到检查官处全盘托出,前后不过三个星期!寇尔森说:“水门事件叫我看见,以谎言为本的密谋很快便会被揭穿,不论行骗的人是多么有权、有势、有头脑。……然而,基督的门徒,一批无权无势的软弱小卒,竟然能够坚定不移见证他们亲眼看见基督从死里复活,最后甚至以身殉道在所不辞。除非基督的复活确有其事才有可能,否则为一个谎言作一点暂时的牺牲已经绝无仅有,更妄论捐躯了。”
&&&第四章 耶稣基督复活的证据&&&本节第四章 耶稣基督复活的证据(6)
&&&&&&本节
六、复活之事至今无法推翻
&&&&柯伯里(John Singleton
Copley)是十九世纪英国最有名的律法权威,曾任英国首席检察司、上议院议长、剑桥大学校长,被英皇赐名为林贺思公爵(Lord
Lyndhurst)。他去世后,他的亲属在一些文件中找到了他谈及自己基督教信仰的详尽记载,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清楚明白那证据是什么,有关复活的证据至今尚未被人所攻破。”信仰和反对基督教的人都知道,耶稣的复活是基督教的基石。所以,复活的真实与否,一直是双方交锋的核心所在。但耶稣复活的史实一直迄然耸立,无人能够推翻,两千年前如此,中世纪亦然,上个世纪是这样,如今仍也未变。柯伯里的话,同样切合今天的实际。
&&&&律师莫理逊(Frank
Morison)认为耶稣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但不是神。他认为用复活这样喜剧性的童话来结束耶稣的一生是破坏了耶稣的形象。他立志要将耶稣在世的最后几天中的事完全追记下来,以正视听,还耶稣英雄本色。他本打算尽可能删去有关神迹的一切记录,并准备对耶稣复活一事绝口不提。他认为自己是个律师,有足够的判断力,能把耶稣复活这个骗局和迷信揭穿,以便一劳永逸地推倒基督教信仰。可是,他详尽研究的结果,与他的初衷相悖,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接受了耶稣复活的事实。他的著作《历史性的大审判》(Who
Moved the Stone ?)是一本畅销书,第一章的题目是“不愿意被写成的一部书。”
&&&&利特尔敦(Lord
Lyttslton)是文人兼政治家,曾任英国国会议员和财政部长,他曾追述他与他一个做法官的朋友韦斯特(Gilbert
West)一段往事。他俩年轻时都深信《圣经》是一本欺骗人的书,并决意要揭发其中的虚伪。利特尔敦立志找出大数人扫罗从未变成使徒保罗的证据,韦氏则从事印证耶稣不曾复活。他们分头研究了相当长的时期。结果,二人均因竭力找寻证据想推翻基督教信仰,反而在证据面前放弃了偏见,悔改归信了基督。当他们碰面时,都觉得有些腼腆。他们没能按预想的计划因揭发了虚伪而欢呼,却彼此由衷地庆贺认识了神所启示的《圣经》。后来韦氏写了一本书《由历史及考证资料看耶稣基督之复活》(Observations
on the History and Evidences of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Christ)在该书的扉页上,韦氏引用了一句古语:“对真理未曾下过研究工夫者,实不宜信口随意批评。”
&&&&孟沃伟(John Warwick
Montgomery)1931年出生于纽约州,195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继而先后在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韦登堡大学、芝加哥大学及法国Strasbourg大学获硕士、神学士、哲学博士学位。历任文学、神学和法学教授,著作甚丰。他在《历史与基督教》(
History and
Christianity)第一章中写道,“在这本书内,笔者准备不厌其烦地再提出这些问题:耶稣是谁?他自称是谁?有何根据?本章与第三章将讨论耶稣的生平、身分及其使命的历史实录,以作为第三、四两章的背景,因为在后两章内,我们将要讨论耶稣基督的神性,他如何从死里复活,以证明他实在是他所自称的那一位。这些讨论的题目难免会引起面红耳赤的争论,因为这关系到人生哲学的检讨与批判。虽然如此,我们乐于与大家一起来思想这些问题,因为笔者在康乃尔大学攻读哲学时,就曾面对这些难题,结果变成了基督徒。诚如剑桥大学教授鲁益师(C.S.Lewis)所说,我是在‘拳打脚踢’满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历史的证据硬拖入主的国度里。从那时起,我对基督教的认识越深,就越觉得其宇宙观实在是完美无瑕,叫人经历越多,就越满足。因此我如今乐于向各位郑重推荐。”
&&&&孟沃伟提及的鲁益师于
1898年生于爱尔兰,在一个学院读了一年书以后,全靠自学,在牛津大学首次获得三重学位,
1954年出任剑桥大学教授。他是一个拥有独特恩赐和逻辑头脑的基督徒作家,其作品畅销全球,享誉世界。年轻时,他是一个无神论者。但后来神将他“团团围困”,《圣经》的历史可靠性使他不得不降服在神的面前。他在描述他自己如何抛弃无神论、皈依基督时,有如下自白:“1926年初,我所认得的无神论者中之最顽强者,在我房间内和我对坐烤火。他对我说,福音书的历史性看来十分可靠。‘奇怪得很’,他接着说:‘弗锐瑟(Frazer)笔下那位受死的神,好象真正曾发生过似的。’读者必须先认识我这位朋友(自那次以后,他没有再对基督教表示任何兴趣),才能想象他这句话给我何等非同小可的当头棒喝。我悚然大惊:“倘若这位犬儒中的犬儒,刚硬者中的刚硬者,尚且不能觉得‘安全’,我还有何地可站,难道真的没有逃脱的余地了吗?”“我所最不期望的,是他的无情步伐。可是,它却偏偏临近我。我最惊怕的东西,最后也来临了。就在1929年三月一主日,我在神前跪下祷告,承认他是真神。也许那天夜里,全英伦最勉强不过的悔改,就是我的悔改了。我当时并不觉得这是最光荣重要的事,现在我却认为是了。圣灵居然谦逊地接纳一位象我这样的人。浪子终于脚踏着地回家去了。这个浪子,一个游荡、挣扎、愤恨,还游视每个方向、想逃之夭夭的人,究竟是谁愿意大方地接纳他呢?所以,‘强迫人入教实在被不法之徒滥用得太多了,这使一般人对入教产生误解和拒绝。事实上,这恰好显示神的恩典是多么长阔高深。’”
&&&&&&本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耶稣你是复活的主舞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