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应急管理体系组织体系

【】 【】【】【】
市政府部门网站市发改委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国土房管局
市信息产业局
市外经贸委
市人口计生委
市食品药品监督局
市文化执法总队
市新闻出版局
区县政府网站万州区
垫江县本地网站垫江新闻网
垫江县人民医院
垫江信息港
垫江县部门乡镇网站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
县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重庆市垫江县裴兴镇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联系电话:联系地址:垫江县裴兴镇中兴街1号&邮编:408315&(浏览本网站,建议将分辨率设置为) 技术支持:纳雍县应急管理工作组织体系
来源:县应急办&发布时间:&关注:8919
&&& 纳雍县人民政府是纳雍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在纳雍县人民政府县长领导下,通过县长办公会议和纳雍县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 纳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设纳雍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 纳雍县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纳雍县人民政府有关决定事项。
&&& 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二)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预警机制建设;二、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一是加强社会安全基础能力建设;支、3882人,志愿者队伍134支、1562人,;三、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目标,提;四、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2006年,根据省、市政府要求,沙河口区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府办,作为全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全区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应急办下设应急联络指挥科和应急管理科两个科室,配备有5名应急管理专干。各个街道办事处也分别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一把手”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了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员。区应急委各委员单位积极加强本行业、本部门专项应急指挥部建设。重点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相继建立了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了应急专干。初步建立起了区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二)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预警机制建设。一是严格落实总值班制度。应急管理总值班室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特殊时期实行领导带班、双人双岗。二是规范应急值守工作流程。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分级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强化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三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区委、区政法委、应急办与卫生、安监、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之间实现协调联动,任何相关部门在接到信息预警后都能第一时间横向通报,统一时间分口上报信息。对突发事件快速联动反应,确保了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问题和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止于未萌中,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和不良影响。
二、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社会安全基础能力建设。为提高快速出警反应能力,区政府在三年时间里为辖区街道社区配发了82台社区警务车,做到了每个社区都有一台警务用车;实施了弃管楼院免费安装防盗门工程,为全区9个街道1800栋弃管楼免费安装楼宇对讲防盗门5230樘;去年“5?12”大地震后,区财政出资230余万元,对全区73栋公共场所和中小学校建筑物进行抗震结构安全评估。从2007年开始,结合“平安沙河口”建设,着手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天网”工程。在全区主干道路、城市出入口、治安重点场所等480个部位,设立了777个摄像头。二是加强应急处置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工作程序,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的态势,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三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目前已经建立公安、消防、预备役、卫生、森林防火、安全生产、防汛抢险等系统的救援队伍168支、5444人,其中专业救援队伍34
支、3882人,志愿者队伍134支、1562人,初步形成了指挥统一、运作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四是建立应急管理投入机制。仅今年,区政府就设立了300万元食品安全专项资金和30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分别聘请了100名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和安全生产监督员,建立了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监管体系。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设立了2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280余万元,储备了山林消防、除雪、安全检测等应急车辆、设备和器材。
三、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目标,提高预案的系统性。所谓“纵向”,就是从区政府到各街道、各社区都要制定应急预案,不能断层;所谓“横向”,就是所有种类的突发事件都纳入预案体系,都要制定专项预案或部门预案。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区政府制定了《沙河口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应急预案》,区卫生局相应完善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目前,全区已编制完善了区级总体预案1个、各类专项预案28个,基本上建立了包括街道、社区、中小学、幼儿园、重点企业在内的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和修订预案。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针对不同时期应急管理工作特点,加强调研,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常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仅今年上半年,全区就开展了预案演练100多次。5月12日,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区应急办协调教育局、消防大队、卫生局等多部门在全区53个中小学开展了地震逃生演练。通过演练,检验了预案、磨合了机制、锻炼了队伍,有效地提高了各级、各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战能力。
四、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
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加强应急干部和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知识、处置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确保安全培训普及面达100%,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二是大力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开展有关应急防护知识教育,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宣传、知识竞赛等活动,全
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三是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为积极妥善的处置突发事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新闻宣传纪律,及时发布信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维护行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行业资料、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16等内容。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应急预案全覆盖, 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师生协作,全员参与,反应灵敏处 置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管理预案 体系;应急管理法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应急信息传递机制、监测预警机 制、应急决策和...  摘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需要构建一套高效的应急组织体系。在危机管理实践中,科层...不仅应当建立总体性应急管理组织协调体制,而且应 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联动协同体制...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25页 2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_公共/行政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浅析建筑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越 来越多...  有限公司 应急组织体系及相关机构职责 指挥部 总指挥: 副总指挥:曹彦 消防组 组长: 组员 蒲四宝 通讯组 组长: 张春娇 组员 救护组 组长: 李美萍 组员 保卫组...  应急管理 组织结构图 阳煤集团第三医院应急系统组织结构图组长 (院长) 副组长 (副院长) 副组长 (副院长) 办公室 (医务科) 综合办 医务科 护理部 门诊部 预...  应急组织体系图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某某化工有限公司应急组织体系图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技术保障组 现场指挥组 应急组 财力物资保障组 医疗保障组 治安保障...  二、坚持完善体制机制,应急管理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一是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 视应急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有关部门情况汇报,研 ...重要意义/应急管理体制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存在问题/应急管理体制
自建国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应对的危机范围逐渐扩大,其覆盖面从以自然灾害为主逐渐扩大到覆盖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生产事故和社会危机四个方面。应对的方式从被动的“撞击-反应”式危机处置逐渐演变为从前期预防到后期评估的危机全过程。危机管理体制从专门部门应对单一灾害过渡到综合协调的危机管理,从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的协调过渡到政府专门办事机构的协调。在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不做大的调整的情况下,一个依托于政府办公厅(室)的应急办发挥枢纽作用,协调若干个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的危机管理的新体制初步确立。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应急管理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1.指挥部与同级的应急办之间的职责没有划清、关系没有理顺 议事协调机构同办事机构职责重叠,关系不顺的问题在危机处置和常态工作中都有发生。以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以下简称“防控指挥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应急办(国务院应急办)为例: 一是在危机处置过程中,按照中编办的批复,国务院应急办“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协调指导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国际救援等工作。”可见国务院应急办的职责是明确界定的,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其处置权利有限定,须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而防控指挥部的主要任务有“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工作。”危机关头履行着临场指挥处置的职责。防控指挥部的总指挥是国务院副总理,防控指挥部等10个议事协调机构实际上也履行着“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职责。 二是在常态工作中,国务院应急办的职责包括“负责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防控指挥部的任务也包括“对各地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随着应急办在应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这种职责上的冲突可能会日渐显露。 2.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的权威性不足 一是常态协调的权威性不足。在危机发生期间,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议事协调机构的工作,议事协调机构(特别是指挥部)的协调能力是强的。但是“指挥部”不是常设机构,只是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才被启动,无法有效组织各部门开展危机前的预防、演练、储备等工作。一些相关研究表明,在没有严重灾情的平常年份,某自然灾害专项指挥部一年只开一两次会议,日常业务由设在某部委的办公室负责。 二是同级协调的权威性不足。现行的政府应急体制有在指挥部之外再组建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情况。例如,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都设在地震局)并存,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组成人员与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组成人员相同。两块牌子,各有用处。即便如此,由一个部门出面协调同级别的其他部门还是有很大难度。有些部门,例如发改委,出现在每一个议事协调机构中;财政部、公安部、卫生部和农业部也出现在绝大部分议事协调机构中。同级部门协调这些政府强势部门存在相当难度。即使副总理担任专项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的负责人,协调该副总理分管之外的部门也有难度。现有应急机构主要是针对某一领域的突发事件设立的,机构之间沟通相对不足,预警信息发布后难以形成统一应对合力。 3.一些领导小组和委员会与应急管理关联度低,部际联席会议的职责区别较大 有一些领导小组、委员会承担的是政府常态工作。例如、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国务院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绝大部分部际联席会议的任务是政府常态工作的一部分。例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工作职责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研究煤矿关闭整顿的政策措施;制订工作计划和阶段性任务并组织落实;协调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活动;研究煤矿安全生产标本兼治的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按照国务院的批复,联席会议由牵头部门召集,不刻制印章,也不正式行文。其工作规则是定期(大多为每年或者每半年一次,个别为每季度)或者不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协调解决指定的有关问题。以会议纪要形式记录议定事项,经与会单位同意后印发有关方面并抄报国务院。各成员单位按照部门职能分别落实。对难以协调一致的问题,由牵头部门报上级决定。但个别部际联席会议的职能却类似于指挥部。例如境外中国公民的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按照《中国公民出境应急预案》规定:“在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重大和较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需要启动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委员会和部际联席制度的分类不清、职能不统一,因此不能仅从机构的名称推断其职能。政府应急管理行政体制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大,边界不清晰,增加应急办协调的难度,也容易使应急办与办公厅等政府协调机构产生工作矛盾和职能冲突。 4.各地政府应急办机构设置不一,职责规定不同,影响协调、枢纽职能的发挥 从现状来看在30个省(区、市)级应急办中,有正厅级机构7个,副厅级13个,正处级10个。在20个正、副厅级应急办中,13个应急办的负责人由省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副主任兼任,另外7个应急办主任为专职。10个正处级机构的应急办主任全部为专职。除应急办的级别各不相同外,编制员额差距更大。多者45人,少的不到10人。各地应急办的编制、级别不同仍然是表面现象,更大的区别是在机构设置和职能确定上。应急办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是依托于政府日常工作协调机构。多数省(区、市)政府应急办的机构和职能设置与国务院应急办基本保持一致:应急办设在办公厅内;在应急办(或办设处室)上加挂值班室的牌子;应急办承担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总值班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有的让政府办公厅加挂应急办牌子,应急管理工作仍由厅内相关处室承担。有的应急办承担了与应急相关而且力所能及的其他职能。承担这些日常职责有利于接近政府领导同志工作,掌握信息,占有应急资源,强化应急办的协调能力。 二是应急办的职责与日常业务脱离。例如浙江、四川两省的应急办没有值班职能,值班工作分别由省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办公室承担。深圳市应急办完全脱离了办公厅业务工作,与办公厅享有平级的待遇,但对于全面掌握市政府领导工作的情况、信息和动态打了折扣,干部交流和提升也是问题。其工作的难度大,其权威性受影响。 三是应急办的职责过宽,影响应急办履行其基本职责。例如北京市应急办将协调和指挥、调度权集于一身,削弱了议事协调机构原有的指挥、调度和处置职能,应急办却忙得不可开交。 综上所述,应急办各项工作在短期能迅速走上正轨是值得肯定的,其职能的确定还需进一步摸索和调整。但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协调、枢纽职能的定位出现差距。首先,纵向上存在着信息报告上不够及时、准确和全面,迟报、漏报和瞒报问题仍然存在,不利于国务院及相关主管部门及时掌握情况,部署开展相关处置工作,对各地区、各部门信息报告情况的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也难以建立。其次,横向上,应急办限于人手少等原因,往往应付于信息接报、上传下达,与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之间的协调联动不够,影响了综合协调能力的发挥。有时政府领导也会将政策上没人管的、管不了的应急工作统统交给应急办,使应急办工作往往处于超负荷的溢出状态。[1]
相应对策/应急管理体制
为了实现应急管理行政体制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小各类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带来的冲击和损失的目标,在分析现行体制问题、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行政体制的思路。完善应急管理行政体制应该坚持这样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注重效率;有利协调;循序渐进。基本思路是加强和完善一个应急办协调若干个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的综合应急行政体制。这种模块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充分的弹性,有利于应急管理行政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及时调整(增减)。这也是从其他国家应急体制建设中取得的经验。 1.政府应急办与议事协调机构在职能划分上要各有侧重,避免交叉,分工明确协调互补 以议事协调机构为主体、依托专业部门的应急管理反应机制已经比较成熟。这是当前我国政府职能分工的实际。充分发挥议事协调机构的作用,有助于实现行政成本最小化和行政效率最大化目标。要加强和巩固议事协调机构在危机中的统一指挥和应急处置职能,要在政府层面上解决议事协调机构在事前的协调能力不足问题,以确保议事协调机构的权威性和指挥权。但是议事协调机构没有涵盖所有的危机,在危机处置中的职责参差不齐,在危机预防和善后处理方面缺少权威性,设立应急办是必要的。应急办尤其应该致力于发挥自己在危机预防和善后处理中的权威性,还应该致力于管理没有机构负责的危机,必要时可以协助国务院领导直接处置。应急办的设立不能替代议事协调机构,不能另起炉灶,不能重复建设。中央编办关于设立国务院应急办的批复中对应急办的职能规定是恰如其分的。国务院应急办综合协调和信息枢纽的功能应该明确和完善。要以中编办的批复精神为依据,进一步调整和划分各议事协调机构的职能。在常态由应急办综合协调多个议事协调机构实施应急管理;在危机时刻由指挥部行使指挥和处置权,或者按照预案处置危机。 2.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办)应当逐步完善和加强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化,应急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行政资源需要及时重新分配并适当向应急行政体制倾斜。把应急管理机构作为事业单位、让其承担日常性意外事件处置指挥中心的做法,可能会矮化应急管理职能,削弱政府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由于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潜在危机不一样,各地的应急行政管理体制也可以有所不同,对编制、级别等行政资源的分配也不宜做出硬性规定,而应该让各地各级政府自行决定。但各级政府应急办人员编制要充实、落实,级别应该明确。为了提高应急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和协调能力,国际上常见的做法是将应急管理机构的级别作适当的提升。这一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政府管理体制深刻转型时期,很多灾害是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国界的,也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专业处置机构的职责不可能涵盖所有潜在的危机。国务院应急办成立后,一些部门没人管、政策管不了的应急工作有向应急办集中的趋势,应急办协助国务院领导直接处置危机的工作量增加,各议事协调机构之间的协调工作加大,保证国务院应急办的编制充足和协调权威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中央层面建立一个级别较高的办事机构是必要的。 3.应急办的设置应依托于该级政府的办公厅 我国应急管理行政体制的生命线在于其协调能力,而各级政府都以办公厅作为其协调枢纽,依托办公厅设置应急办有利于保证协调的权威性、低成本,同时由于贴近危机发生时作为决策中枢行使指挥权的行政首脑,有利于提高应急工作的效率。中央编办明确规定,国务院应急办“负责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这些职能的履行和发挥与其机构设在政府办公厅是紧密相关的。另外,与办公厅的日常职能结合有利于应急办随时对危机源、应急资源有准确的把握,增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提高协调的效率和权威性。假如政府应急办与该级政府办公厅分设,那么即便给予应急办较高的级别、配备较强的干部和较多的人员,由于实际上形成了两个贴近政府首脑的枢纽,日常工作的交叉和冲突难以避免。应急办平时工作的权威性会打折扣,进而影响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的有效切换。 4.对议事协调机构和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分类,进一步明确应急行政管理体制的边界 有必要按照与应急管理的关联度对25个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作合理的分类和调整。与应急管理关联度高的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应该纳入应急管理行政体制,增强与应急相关的专业协调能力,由应急办联络和协调;其他议事协调机构和部际联席会议则应该明确归为政府的常态管理体制,由办公厅(室)内的其他部门联络和协调。
发展特点/应急管理体制
全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显著增加,并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越是发达的国家,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抓得越早,系统更加完善。“9·11”事件后,许多国家认识到,原有的防灾行政体系已不适应新型危机的各种挑战。为此,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着手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各国应急管理发展总体态势有以下几个特点:由单项应急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由单纯应急向危机全过程管理转变;由应急处置向加强预防转变。同时,政府、企业、社团组织和个人在危机全过程管理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在进行新的资源整合和体制整合中,最关键的是完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虽然各国应急管理体制大不相同,但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最高层政府机构作为应急管理的决策核心? 当前,公民的安全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更涉及到维护政府的执政能力、运行功能和公信力等。在1994年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恐怖事件,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等突发事件中,由于政府处理乏力,引起公民强烈不满,导致发生“政府威信危机”。由此,应急管理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的重要政治议题,各国都把应急管理作为政府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均由行政首长担任最高指挥官和最终决策者,以及一个高层政府机构作为应急管理的决策核心。如管理体制是以总统为核心,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决策中枢,国会负责监督的综合性、动态组织体系。俄罗斯、日本也都是由总统或内阁首相作为应急管理的最高指挥官。? 二、统一指挥、加强协同成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中的重点? 尽管由于国情不同,各国采用的应急管理模式各有特色。但建立统一指挥、协同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是各国应急管理体制追求的共同目标。关键是在一个核心枢纽机构的指挥协调下,各机构和部门纵向能对接,横向能联动。也就是注重地方应急管理系统与中央应急管理系统的对接,本地、本部门应急管理系统与其他部门应急管理系统的联动。? 以美国为例,在近一百年的发展中,美国在危机管理方面遵循的基本理念是:出现一种危机,出台一部法案政策,同时由一个主要的联邦机构负责管理。随着新的危机的产生和新的情况的出现,各种法律及其监督或实施机构越来越多,在救助的过程中有多达上百个机构参与。到了20世纪,美国政府先后公布100多个法律对飓风、地震、洪涝和其他自然灾害实施救助。这种撞击式被动应急反应模式,以及应急管理职能的碎片化状态在现实执行中的弊病日显,严重影响了联邦政府对危机的集中管理,尤其是当危机涉及众多的政府处理部门时,大大增加了减灾工作的复杂性。为此,1979年美国将处理危机和有救灾责任的联邦机构重新组合,成立了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建立了一个包含指挥、控制和预警功能的综合突发事件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强化集中的过程,使分散的针对性立法和分散的突发事件管理转化成集中管理。2002年11月,美国又合并了海岸警卫队、移民局及海关总署等22个联邦机构,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将反恐与救灾的力量进行了整合。? 在协同有序和考虑各机构利益方面,英国的“金、银、铜”三级处置方式很有特点,三个层级的组成人员和职责分工各不相同,通过逐级下达命令的方式共同构成一个高效的应急处置工作系统。事件发生后,“铜级”处置人员首先到达现场,指挥官需立即对情况进行评估,如果事件超出本部门处置能力,需要其他部门的协调时,他需立即向上级报告,按照预案立即启动银级处置机制;如果事件影响范围较大,需要启动金级处置机制,“金、银、铜”三级处置机制有效保证处置命令在战略、战术以及操作层面都能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序的工作局面。? 三、自上而下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 从中央到地方,逐步建立不同级别的、专职专人的、具有综合性、协同性的管理职能的机构,是各国应急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 在中央政府机构体系中,一般设有专职的常设应急管理机构。为了保障应急机构的综合协调能力、信息快速汇总以及权威性和执行力度,常设机构一般设立在内阁办公室内。在隶属关系上,一般遵照效率原则。应急管理常设机构直接对行政首长负责,有独立的编制、行政经费和专项预算。如2001年7月,英政府在内阁办公室设立了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CCS)。该秘书处为办理应急管理事务的常设机构,有85名编制,下设“三部一院”,即评估部、行动部、政策部和紧急事务规划学院。? 在联邦政府层面,由国土安全部来负责日常的危机管理工作。在地方层面,各州一般都设立有应急管理中心。然而地方政府的应急系统并不是都以一个组织实体存在,许多地方建立的仅仅是一个组织框架。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财力去支持一个可能10年之内也不会启用的部门,但是这种组织框架可以确保一旦危机事件发生,应急系统可以马上运转,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除成立紧急状态部外,在纵向上,俄联邦、联邦主体(州、直辖市、共和国、边疆区等)、城市和基层村镇四级政府设置了垂直领导紧急状态机构。同时,为强化应急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和中央的统一领导,在俄联邦和联邦主体之间设立了六个区域中心,每个区域中心管理下属的联邦主体紧急状态局,全国形成了五级应急管理机构逐级负责的垂直管理模式。? 改变了传统上以防灾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为主的分立管理方式,以内阁府为中枢,采取了整个政府集中应对的体制。在纵向上,实行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防救灾组织管理,建立了加强横向和纵向的协调,以及各省、厅分工合作的应急机制。? 四、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管理职责,职能在常态和非常态间灵活转换? 各国都将应急管理作为政府的重要公共职责。在应急管理运行中,考虑运作模式的低成本高效率,注重常态与非常态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转换。? 在常态下,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能包括负责制定应急管理规划、进行应急物资及装备储备,加强对风险的监测和预防,组织应急管理人才培训、开展应急演习等;在危机状态下,职能主要是制定应对方案,协调各相关部门、机构的应急处置等。以英国国民紧急事务秘书处(CCS)为例,该秘书处的宗旨是“通过协调政府内外各方,在危机的预见、预防、准备和解决方面提高英国应对突发挑战的能力”。其职能是:一是负责应急管理体系规划和物资、装备、演习等应急准备工作;二是对风险和危机进行评估,分析危机发生的几率和发展趋势,确保预防和控制灾难的规划和措施发挥效应;三是在危机发生后,确定“领导政府部门”名单以及是否启动最高核心决策机制(COBR),制定应对方案,协调各相关部门、机构的应急处置;四是对应对工作进行评估,从战略层面提出改进意见,协调推动应急管理立法工作;五是负责组织应急管理人才培训。? 五、提升和强化应急管理机构的地位和权力? 应急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在应急状态下进行非程序化的决策和协调处置。因此,为保证高效权威运作,机构具备的处置权和地位随着常态和非常态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在状态下,应急机构的地位和权限将大大增强。如(FEMA)在“9·11”事件后虽被并入美国国土安全部作为该部的“突发事件准备局”,但是其在美国危机管理的制度体系内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紧急状态下突发事件准备局可以提升为内阁级别,它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可以与国土安全部长一起列席总统主持的国家安全会议。为了加强内阁总理在危机管理中的指挥权,日本政府修改了“内阁法”,大大加强了发生危机时,总理能够迅速制定出应急对策、指挥全国应对危机的权限。? 俄罗斯的最大特色在于俄罗斯的所有强力部门都直接由总统领导。这些强力部门包括国防部、外交部、对外情报局、联邦安全局、联邦保卫局、紧急状态部等等。普京执政之后,强力部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进行危机管理的权力进一步增强。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公共卫生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行政法学研究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01:27:05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