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讲经:到底什么是输,什么是赢

星云大师谈命运的秘密:是什么在控制着命运?
佛教文化杂志星云大师
每一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人生境遇,有时候看到别人的飞黄腾达,想想自己的不如意,就慨叹起:“时也、运也、命也。”感伤自己命运的乖舛,更甚者就怨天尤人,埋怨老天爷捉弄命运。然而命运是什么?控制命运的力量有哪些?如何改变命运?且听星云大师关于人生与命运的开示,耐心读下去,愿好运时常陪伴。星云大师谈命运的秘密(资料图)一、人为什么有命运?人一生的境遇,往往由于各种的因素而改变命运。有的人由于一个人而改变命运,有的人为了一块钱而生命改观,有的人由于一件事而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甚至为了一句话、一个念头,使人生有天壤之别的变化。这一念可能是圣贤,也可能是愚夫,这一念上穷碧落下黄泉,百界千如无所不遍,因此如何摄心正念是不容怠忽的工夫。二、控制命运的力量是什么?1、习惯控制命运。佛教说:烦恼难断,而去除习气更难。坏的习惯不但使我们终生受患无穷,并且累劫遗书不尽。习惯会左右我们的一生,习惯成自然,变成根深蒂固的习气。譬如一个人脾气暴躁,恶口骂人,习以为常,没有人缘,做事也就得不到帮助,成功的希望自然减少了。有的人养成吃喝嫖赌的恶习,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把幸福的人生断送在自己的手中。更有一些人招摇撞骗,弃信背义,结果虽然骗得一时的享受,但是却把自己孤绝于众人之外。2、迷信控制命运。说起避讳的迷信,在我们的社会更是多见。算命上卦的人如果能够替别人算命,那么他自己的命运又如何测度呢?有的人过年扫地不能往外扫,而要朝里面扫,因为深怕把钱财扫出去了。有人说女人怀孕不可念金刚经,因为金刚的力量太大,会把胎儿冲坏。其实金刚经乃般若圣典,不但不会伤害胎儿,怀孕期间持诵此经,反而能让小孩子有良好的胎教,增长智慧。迷信的行为,如同一条绳索,把我们的手脚捆绑起来,无法动弹。迷信的行为,如同一片乌云,使我们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无法见到自性的光明。3、情念控制命运。经上说:情不重则不生娑婆,有的人挣扎得出名缰利索的桎梏,但是却摆脱不了情丝的纠缠:或者对家族的亲情,或者对朋友的友情,或者对男女的爱情执著放不下,活在痛苦的泥沼里。要免除感情的束缚,必须持有智慧的利剑,怀抱豁达的胸襟,控制感情,而不为感情所驾驭。4、权力控制命运。权力也是控制我们命运的要素之一,人们往往有了钱财之后,更汲汲于权力的追求,所谓有钱有势,如虎添翼,但是权力欲容易腐朽我们纯真的本性,有多少人在叱三喝四的威势中,丢失了那宝贵的家珍;有的人饱尝了权力的滋味之后,却无法品茗人生的本味。权力影响我们人生的力量,不可说不巨大。5、业力控制命运。控制我们命运的最大力量为业力。所谓业,是我们行为的结果,包括口中所说、心里所想、身体所做的种种造作,通称为身口意三业。有一句话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业可分为善业、恶业,我们自己造了善业或者恶业,时机成熟了,一定要随这些业力去受报,业力控制我们的命运是丝毫不爽的。业力虽然能够控制我们的命运,但是控制业力的却在于我们自己,如果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不造恶业,广植善根,我们的命运必定是光明平坦的。控制我们命运的业力,如何去受报呢?根据经典的记载,或者随重先报,也就是随着比较重的共业先受报;或者随着习惯而受报;或者随着心中强烈的忆念而受报。在时间上,有的今生做今生受报,有的今生做来生报,有的来生做,过了几生几世再受报。好比果树,有的种了几年才结果,有的种了不久就长满了累累的果实。不管一年、两年乃至数年,想吃到甜美的果实,就要踏实地去播种。同样的,我们希望享受好的果报,就要种植好的业因。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1:学佛社区网欢迎推荐学佛文章,因果、感应、体会等等,欢迎原创,推荐方法请。
2:江浙佛教网(学佛社区网)微信号;qq&欢迎加为好友,分享学佛体会。
上一篇:没有了
&-&&-&&-&&-&星云大师:说话是一种很实际的修行
我的图书馆
星云大师:说话是一种很实际的修行
  与人相处,“讲话”是一种很切实际的修行,语言的赞美是一种布施。是非常因讲者、听者、第三者无心地搬弄而恶性循环。大家都知道,是非止于智者,彼此能聚在一起,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而破坏掉这份难得的因缘。  所谓说话就是为反应别人的思想,回答别人,而表现自己的意见,也就是“言为心声”,因此我们在研究说话的技巧之前,必须多接受别人的话语,也就是要先做个良好的“听话者”。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与感情,必须使用语言为媒介。与人谈话的目的,不外是为获取对方的意见或表达自己的意见。  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我们说什么,都应该注意到是否和我们身处的场合相符,如果你是在一个长辈居多的圈子里面,那么你要做的就是毕恭毕敬,多用敬语;如果你是在一个满是上级同事的聚会里面,那么你要做的就是自重自谦,多用谦语;如果你身处一个铁哥们好兄弟的团队里,不用怀疑,充满豪气的粗话反倒是你赢得大家所喜爱的一条捷径。  然而我们每个人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我们的社会环境也是千变万化的,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明清楚的事情,所以言语得体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易于操作的技术。  古语有云“言多必失”,所以在某个场合你不知道该说什么话的时候,最好什么话也不要说,聆听同样也是你最好的选择。竖起耳朵地倾听是对说话者的一种莫大的尊敬,然后再有节奏的轻轻点头,小声重复说话人的最后一个词,然后再报以一个微笑,那么就会给别人一种你的言行非常得体的印象。  星云大师告诫我们:语言是沟通感情、传达思想的工具,但不得体的言语或过多的音声,常是是非烦恼的因由,故佛门有“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还有维摩居士的“一默一声雷”都是很发人深省的棒喝。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好讲话的人,一知半解,胡天胡地的乱说,给你没有不听的自由,其苦真叫人难以忍耐。相传苏格拉底善于演说,以如何讲话教人,每月学费十元。一天,一位青年前来请其教导演说,并说明演说如何重要云云,苏格拉底等他说了半天以后,向他要两倍学费,青年问为什么,苏格拉底说:“因为我除了教你讲话以外,还要教你如何不讲话。”这是给说话啰嗦的人一个很好的训诫。  会说话要先具备没有偏颇的思想和耐心的态度。说话是为了交流,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别人问多少事,或表达思想时我们都要有耐心,而且不会觉得对方幼稚或无知。别人用简单方式问,我用简单方式答;别人用复杂方式问,我用复杂方式答。  还有就是说话不是要找出别人的缺点,这就好像去捅别人的眼睛,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争论只有在两个人的都够好是才能使双方都获得启发,如果是完全僵硬的争论就成了为保全面子而争,没有什么意义。  说话真正的技巧并不在于把话说好,而在于把话说对、说巧,引用中国的一句俗语就是要“上什么山唱什么歌”。星云大师讲过这么一个实例:晋武帝司马炎刚登上皇位的时候,一天,他占卜得了个“一”字。按当时的迷信说法,帝王传代的多少要看得到数目字的多少,中国向来以三、六、九为吉祥数字,占卜得了个一字,晋武帝心里当然有点闷闷不乐,连群臣也大惊失色。这时,侍中裴楷就上前进言道:“微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神’得到一就灵妙,‘谷’得到一就充盈,‘万物’得到一就化生,‘君侯帝王’得到一天下就能统一,人民都忠贞于他。”短短的一席话,说得晋武帝转忧为喜,群臣也对裴楷的善对由衷叹服。裴楷及时变换角度表达寓意,说得妥帖圆润,当然能够扭转当时的尴尬局面。  可见说话的时候一定看对象,揣摩对方的兴趣爱好,选一些适度的话题,一些切合对方利益和关心的话题,才能引起对方谈话的欲望和兴趣。像这样使用的交流技巧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平时交流时,在引入话题后,尽量不断地投以赞赏的眼光或者点头示意。这样既取得对方的心理满足,又为你的讲话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许埋下伏笔。这就是普通的一句“要想让人尊重你你要首先尊重别人”的翻版。  再者说,如果交流的人比较多,你尽量的少发言,做出一种对大家的发言发生了浓厚兴趣的神态,有时还可以选一些让对方回答起来轻而易举的话题进行反问或者选准对方夸夸其谈的话题加以渲染、见证。总之,在大家面前,只要你处处尊重别人,不去争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适时适应地迎合一些问题,大家一定会欢迎你,甚至把你当成说话的知音。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云大师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