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麻栗坡老山战争争为什么打了十年之久

血战老山——10——老山战役打了十年之久的原因初探
&&&四、老山战役打了十年之久的原因初探
&&&&&&&&&&老山战役打了年,比年抗战时间还长。这在中国军队的战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从战略学的角度看:一场战争要打多久,这取决于战争双方的军事战略意图和军事实力,而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战争双方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政治战略意图和经济、军事实力。战争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多个战役、一个战役、甚至一次战斗。然而从战役学的角度看:在一方的军事实力比另一方强的态势下,一个战役打了年,局部战斗多次出现拉锯战,战役全程基本上打成了消耗战,不能不令人感到困惑。
年月日至月日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并未实现我调动侵柬越军主力回援中越边境以减轻柬埔寨抗击越南侵略的军事压力的战略目的。也许是当时的越南当局过于自信,在此后几年也未有从越南北部以外的地方调集更多的兵力来中越边境与我对抗。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其后年陷于阿富汗战争泥潭。由是,苏联对越南的支持遂逐年减弱。这段时间恰好与老山战役的起止时间大致重叠,外部形势逐渐对我有利。与此同时,我国已开始改革开放,军心、民心大振,加之不久前我军通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已取得一定的丛林山地作战经验,实战能力进一步提高。针对当时越南当局继续袭扰我边境的行为,中央军委于年月作出了‘中越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的指示。因此,当时与越军再战边境,我军的行动不会受到政治、军事等因素太大的制约。但是为何会出现年拉锯战、消耗战的局面呢?我认为,越军的狂妄心态和顽强、善战的作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年月日至月日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结束后,尽管我军没有过高估计军事上的胜利,但也没有想到越军竟然敢尾随我军的撤军脚步来抢占边境骑线点。从这一点看,老山战役初期我军是被动一方。占据老山,向北可通视我国境内纵深25公里的广大地区;向南可俯瞰越南老寨、清水以南至河江省会27公里地区;向东可封锁我国麻栗坡县至越南河江省的主要通道、口岸;向西可监视12号界桩以西至扣林山边境诸要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为此,我们不得不付出血的代价来收复被越军占领的领土。然而越军却并不就此罢手,反而进行反扑并不断提高战斗强度与我反复争夺制高点和前沿一线警戒阵地。为减少伤亡,我军后来不得不采用“添油战术”与之相耗。为改变这种战场态势,我军曾于战役后期组织过一次“战略侦察行动”以图判明越军的真实战略意图后采取进一步的作战行动。后来因苏联当局对老山战役袖手旁观,致使越军战争后劲不足而不得不主动降低战斗强度,减少战斗行动,我军也相应减缓了作战行动。否则老山战役将不得不以更大规模的决战行动才能见出分晓。
&&&&&&&&&&前面的《悲壮的高地战斗》一文中关于“高地没有任何军事价值”一说,我并不同意。军的前期作战失误主要是指挥员实战经验不足所致,而非高地没有任何军事价值,相反高地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从地图和战场照片上看:高地是我军的前沿一线警戒阵地,与此相连的高地是越军的前沿一线警戒阵地,越军所占的高地地势略高于高地,两阵地间相距仅余米。老山地形南缓北陡,各高地呈波浪形上升并通往老山主峰。老山背后及左右均没有高程相近的山峰与之相连,老山背后我军无险可守。我军收复老山时从北面进攻极为困难,相反越军反扑时从南面进攻则较为容易。所以,当时越军为重新夺占老山主峰,在老山主峰南面我前沿的各高地不惜代价与我进行逐点争夺。高地若失,我军前沿一线警戒阵地将被打开一个缺口,高地至高地一带将瞰制我166、168、164、169高地一带,并变成越军向我军这几个前沿一线警戒阵地进行攻击的出发阵地,进而威胁我255高地。因此,高地不能丢失。但是由于高地极为狭小,只有个哨位,只能容下我军个班的兵力,在敌以倍于我兵力的疯狂攻击下无法守住。那么,当初为何不占领高地使之与高地连成一体呢?那是因为老山南面那拉地区各高地相邻,敌我阵地犬牙交错,越军高地的反斜面三面向着越军占据的其它高地。如我占领高地,则三面受敌,极易被越军三个方向的直瞄火炮压制,同时高地和高地均会被越军大口径火炮所覆盖,极难坚守,因此没有攻占高地。当时可能认为,我高地受到敌高地越军攻击时,可得到背后我高地步兵的支援,并呼唤我军炮火封锁敌高地与敌其它阵地的通道,使其后继攻击力不足而自溃。但事实并非如此,越军在月日以团营一个营的兵力攻击、、三个高地的同时,以团营在、高地实施佯攻,高地背后的我高地也遭敌炮火压制,越军这种多路进攻的手段,使高地各相邻高地无法相互火力掩护。令人奇怪的是,当时我前沿阵地没有呼唤炮火支援,我炮兵观测点也因事先没有测定越军的直瞄炮兵阵地而致我直瞄火炮无法压制其炮火。这暴露出了军接防初期在炮兵侦察、步兵炮兵协同作战等方面存在着不少致命的缺陷。在此情况下,越军越发气焰嚣张,以娴熟、凶狠的步兵、炮兵协同战术攻占了我高地。此后,我连续天多次组织反击,均因遭敌密集炮火拦截而未能得手,并为此付出了重大牺牲。再后,军师吸取教训,在周密准备的情况下,才以较小的代价夺回了高地,并予反扑的越军以重大的杀伤。
&&&&&&&&&&事实上,在1984年4月底我军收复老山主峰后,越军不断地向我一线警戒阵地发动营、团规模的反扑,以日的加强师规模进攻达到高潮。虽然7.12大战以越军惨败而告终,但此后越军仍然不断地发起营、团规模的进攻作战行动。从地图和战场照片上看:我老山主峰与越方大青山、小青山隔清水河相对,清水河北岸那拉地区的各高地绵延通上老山主峰,这些高地大部分高程低于越方的小青山等高地,因此老山主峰南面我一线阵地大部分处于越军小青山等阵地瞰制之下,也就是说老山与小青山之间相当高程的高地屏蔽不足,防御纵深较浅,易攻难守。反观小青山附近等高地背靠大青山,防御纵深较深,易守难攻。故越军屡屡敢于越过清水河口向老山南坡的那拉地区各高地发起进攻以图逐点攻占老山主峰。另一方面,由于我军收复老山主峰后前沿一线警戒阵地不断受到越军的攻击,没有足够的时间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尽管后来使用了强度较高、便于构建的波纹钢板构件来构筑工事,但是被越军大口径炮弹直接命中时仍然会被击毁。因此,我军各轮战部队为了改善防御态势,不得不在那拉地区与越军反复争夺。可以说,老山主峰南面我军一线阵地防御纵深不足,一线警戒阵地防御工事薄弱,是老山战役打了10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未完待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中越战争老山轮战情况
中越战争老山轮战情况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10:29:08
日-27日,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35201部队)对入侵老山、者阴山的越军进行炮火打击,接着在4月28日、30日和5月15日连续作战一举收复老山、者阴山。并于7月12日打退越军一个师的反扑,坚守到8月5日撤离阵地,共计4个月。 日,昆明军区陆军第11军(35101部队:1969年11月成立-1985年9月撤消番号)接替陆军第14军坚守老山阵地,于12月8日撤离阵地,共计4个月。日,中央军委授予陆军第14军、陆军第11军和云南省军区部队等六个连队荣誉称号。 1984年12月初,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35151部队)接替陆军第11军坚守老山阵地,于日撤离阵地,共计6个月。日,中央军委授予陆军第1军三个连队荣誉称号,步兵第一团六连:英雄硬六连,一师炮兵团七连:神炮连,步兵第二团三连:坚守英雄连。 1985年6月初,济南军区陆军第67集团军(35276部队)率第199师、138师(原46军部队)接替陆军第1军坚守老山阵地,于1986年4月底撤离阵地,共计11个月。日,中央军委授予陆军第67军三个连队荣誉称号,某部六连:老山坚守英雄连、某部炮兵一连:英雄神炮连、某部七连:攻坚英雄连。 1986年5月,兰州军区陆军第47集团军率第139师、61师(21集团军部队)接替陆军第67军坚守老山阵地,于1987年4月底撤离阵地,共计12月。日,中央军委授予陆军第47集团军三个连队荣誉称号,某部四连:英雄四连,某部九连:攻坚英雄连,某步兵团100滑膛炮连:英雄神炮连。 1987年5月,北京军区陆军第27集团军接替陆军第47集团军坚守老山阵地,于1988年4月底撤离阵地,共计12个月。日,中央军委授予陆军第27集团军三个连队荣誉称号,某部四连:老山作战坚守英雄连,某炮兵团五连:老山作战神炮连,某炮兵团二连:老山作战神炮连。 1988年5月,成都军区陆军第13集团军接替陆军第27集团军坚守老山阵地,于1989年初结束坚守老山作战。因基本无战斗,军委没有发布授予作战有功单位及个人荣誉称号。
老山战场基本概念
1、战争称谓问题  误:越战  正: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注:“越战”指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国际上通用的概念。我国对越南的战争国际上说法不一,但国内统一“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此大概念前提下,还有许多小专称,比如,老山地区为对越防御作战等等,恕不一一列举。  2、两山作战问题  误:老山,八里河东山。或扣林山  正:老山,者阴山。  注:老山战区已包含了八里河东山战区,东山是老山的一个分战场。  扣林山余脉的扫果屏(Saocoqing),达莫扣(Tamokau)属老山战区,是我各大军区侦察大队的主战场之一。  两山的定义是中央军委定下的,后期轮战部队将两山视为老山,八里河东山,也仅为该集团军内部的概念。后期形成这个概念也可以理解,因为者阴山实在与我们八杆子打不着。  3、东山问题  误:八里河东山。汉杨山。  正:八里河东山战区  注:在黄家坪上方是八里河村,下方骑线点1175高地是东山,这是两个地方。合在一起统称八里河东山战区。东山前方1145.4高地曾被命名“八十年代上甘岭”。  汉杨是越方的一个村,在东山一侧的山坡上,包含395.423高地,是越军的主要机炮阵地之一。  4、那拉,清水问题  误:那拉口子。那拉河。那拉山。  正:清水口子。那拉战区。泸江。  注:那拉(Nala)是越方的一个小村庄,那一片所有阵地统称为:那拉战区。  146阵地向前,是越南清水村,(ThanhThuy),该村是乡政府所在地,行政关系是:越南河江省渭川县清水乡。清水乡左侧是东山山脉,右侧是小青山,公里从中穿过,这个山口统称:清水口子。  船头左侧为盘龙江,进入越南后叫泸江(Songlo)。但作为我军战场也可继续叫盘龙江。  5、吊桥问题  误:清水河吊桥  正:清水口子吊桥  注:清水河是泸江的支流,枯水期人可走过,很浅。吊桥实际上架在泸江上,因吊桥位置在清水口子上,习惯上称:清水口子吊桥。  6、阵地编号问题  按军语规范,“**阵地”指人为编号阵地,“**高地”指海拔高层,但实际上普遍混用,合用,或按习惯用。只是有些同号的就一定要注明。比如,156阵地在我境内,156高地在那拉前方。再比如,松毛岭前沿有634高地,但越南小青山也是海拔634。  7、142阵地问题  142阵地曾被昆明军区命名为“李海欣高地”。142阵地是146阵地和松毛岭之间的一个盆地里的小土包,四周任何一个山头都比它高。现在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看到它,在江边公路上就更不可能了(越南小青山除外)。  “李海欣高地”叫142高地,也叫142阵地,这是一个典型的混用概念,其实142是阵地编号,因为在142旁边的146阵地海拔404,不可能到了142就一下降了262米,在142右侧,比142低许多的山凹还有241米标高,所以,142高地,虽然叫高地却是一个阵地编号。  8、211问题  211战斗是一军一师三团,在85年2月11日攻占140阵地的战斗。  611战斗是67军199师595团在85年6月11日与敌反复争夺211阵地的战斗。由于这场战斗有着特殊和典型的意义,故现在网上宣传较多,为了突出主题,大多称为“211战斗”,其实,严格地说,应为“211阵地的战斗”。这与一军的211战斗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9、968问题  自11军之后,1军,67军都出击了968高地,直至47军的蓝剑-B行动。  除11军进攻968还有点军事意义之外,接下来的几仗,政治意义逐渐取代了军事意义,一仗比一仗更具练兵的意味。  11军32师94团84.11.28出击968高地(11.28战斗)  1军1师3团85.1.15出击968高地(1.15战斗。为攻占116作佯攻)  67军199师596团85.12.2出击968高地(12.2战斗。为攻占405作佯攻)  47军139师416团86.10.14出击968高地(兰剑-B行动)  以上是老山战场的一些基本概念
以下是网友对本文的补充(站长注):松毛岭:  142(李海欣高地)是在146阵地的东南方向上,与146阵地直线距离300米左右。146阵地的海拔高度是404米,是我军那拉战区里海拔高度最高的一个阵地,比周围的越军阵地要高(汉杨、大、小青山除外),轮战中前期,146阵地下有我军一连指。  松毛岭是俗称,在我军地图上的叫法是“松毛林山包”。  松毛岭与那拉战区的我军防务分界线是144阵地和141阵地(405高地)。405高地与李海欣高地的直线距离是500米左右。  662.6高地南侧越南的两个村庄分别叫“牛昆塘”和“南嘎”,是越军屯兵的地区。MJ35211:  同意一颗流弹兄弟的7个问题。  补充:84年老山初战时整个战区显著目标都被编为统一的序列号,各参战部队的步、炮通用,严格意义上应该称为目标编号,当时更多是为了方便炮火引导。比如老山主峰一带编为约20-60号,662.6一带编为约100-120号等等。这主要是解决海拔标高疏散而对其进行人为细化,于是出现战后文章著作中两者混用的现象,但在实战中步、炮分队还是严格按照目标编号来指挥的,到后来轮战部队不断前出拔点,以前的炮火攻击目标转换成防御阵地,于是就将该编号引申到阵地编号了。轮战中、后期,由于小区域防御敌我胶着情况复杂,以前的目标编号又显得不够细化,参战部队对整个战区重新编号,所以在一些回忆文章中出现旧编号某某某新编号某某某的情况,对一些地形特别复杂的地方还有左某号右某号的,这都是随着战事的演变而不断细化修正的。不堪回首1985:  我军轮战称为:对越防御作战。我们当时的战区称谓是:老山战区。  我们在142、145、左6及146无名等阵地防御时称谓:那拉口。  当时我们的连指是在908,是以海拔高命名的。  111、142、146、145、左6等其他阵地以编号命名。这几个阵地相邻,一般在20至30米不等,我们当时在这儿执行防御作战任务近一年,分为雨、旱两季作战,开创了我军收复老山之后一支部队在阵地上坚守一年的先例。
&中越战争我参战部队
一九七九年:东线:41军42军43军50军(欠149师)54军55军西线:11军13军14军50军149师一九八一年:扣林山之战:14军42师边防15团(师长王润成,主攻团126团团长姚双龙后任云南省军区司令员)法卡山之战:广西边防3师一九八四年及其后的两山会战:进攻阶段:14军40师(老山)41师122团(八里河东山)11军31师(者阴山)防御阶段:11、14军、边防15团1军(军长傅全有、政委史玉孝、副军长李乾元、参谋长吴铨叙,84年6月-85年6月)20军(84-85年)54军(84-85年)67军(84-85年,军长张志坚、政委姜福堂,师政委杜铁环)21军(86-87年5月)47军(86-87年5月,军长钱树根、政委李宝祥,师政委刘冬冬)27军(86年秋-88年夏,军长钱国梁、政委徐永清、235团团长秦天(秦基伟之子))13军(88年-89年11月,军长陈世俊、政委陈培忠、师长陈知建(陈赓之子))补充:  27军是成建制参加轮战,我有一本书,这本书专门记述了27军在老山战场的事迹,是原27军79师政治部主任傅剑仁写的报告文学。另外,许多军的侦察部队都参加过老山轮战,包括38军、16军等。  本人还有一个印象,60军也参加过,是多年前看的一篇文章(好象是报告文学),其中说60军轮战结束,一回到南京军区就被裁了。
对越防御作战时期的轮战部队
&&&&&& 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越军不断对中国云南文山州边境一线进行挑衅、袭扰、蚕食,进而入侵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等地区。为了驱逐入侵的越军,保卫领土和边境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巩固国防,除云南省军区所属部队坚守边防一线外,还先后从各大军区抽调部队参加防御作战。  1979年4月,陆军第十四军四十二师进入文山州,在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协同下,坚守边防一线阵地,至日撤离文山归建。  1984年1月,陆军第十一军(军长马秉臣、政治委员曲明耀)率三十一师进入文山州,在西畴县西洒、蚌谷、董马等地驻训;陆军第十四军(军长刘子波、政治委员员苟友明)率第四十师、第四十一师进入文山,在马关、麻栗坡等地驻训。同时进入文山州的还有原昆明军区炮兵第四师,在砚山驻训。同年4月,先后参加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同年12月撤离文山州,凯旋归建。  1984年7月下旬,南京军区陆军第一军(军长傅全有、政治委员史玉孝)第一师,第十二军三十六师,军区炮兵第九师进入文山州集结于文山、砚山两县驻训。12月下旬接替陆军第十一军、第十四军和炮兵第四师在老山、八里东山的防御任务。同时进入文山州参加防御作战的还有:北京军区工兵第十五团,福州军区工兵团,南京军区工兵团,沈阳军区高炮第十八团、武汉军区汽车第十二团、昆明军区工兵第七团以及第二十、四十二、五十、五十四、十三军分别组成的第一、二、三、四、五侦察大队,1985年5月下旬,第一军所属部队和第一、二、三、四、五侦察大队,武汉军区汽车第十二团全部撤离出战区,凯旋归建。  1985年3月,济南军区陆军第六十七军(军长张志坚、政治委员姜福堂)第一九九师,第四十六军第一三八师,济南军区炮兵第十二师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日进入战区接替第一军所属部队防务。同时进入老山战区(含八里河东山)的还有第二十六军、四十六军组成的第六侦察大队,空降第十五军四十四旅组成的第七侦察大队,成都军区汽车第十七团。同年7月,第六十七军第二00师五九八团亦进入老山战区。1986年6月,第六十七集团军所属部队撤离文山,凯旋归建。同时撤离战区的还有第六、七侦察大队。6月,成都军区汽车第十七团亦撤离战区归建。  1985年9月,新疆军区组成的第八侦察大队,陆军第十九军组成的第九侦察大队和陆军第二十一军组成的第十侦察大队相继进入战区,至月间,先后撤离战区归建。  1986年1月,兰州军区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军长钱树根,政治委员宫永丰)第一三九师、炮兵旅、高炮旅;第二十一集团军第六十一师,兰州军区炮兵第一旅、汽车团、电子对抗营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4月,进入战区接替第六十七集团军防务。月间,第四十集团军所属部队先后撤离战区,凯旋归建。  1986年9月,由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组成的第十一侦察大队进入战区,在马关都龙地区执行侦察任务;由陆军第三十八集团军组成的第十二侦察大队进入战区,在麻栗坡八布地区执行侦察任务。至1987年2月,先后撤离战区归建。  1986年12月,北京军区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欠第八十一师)(军长钱国梁、政治委员徐永清),军区炮兵第十四师第十团和第三十七团集结文山、砚山两县驻训。1987年4月,接替第四十七集团军老山战区防务。至1988年5月中旬,第二十七集团军所属部队撤离战区,凯旋归建。  1987年12月,由沈阳军区第十六集团军组成的第十三侦察大队;第四十集团军组成的第十四侦察大队;第六十四集团军组成的第十五侦察大队进入战区执行侦察任务。―16日,第十三、十四、十五侦察大队先后撤离战区归建。  日至25日,成都军区陆军第十三集团军第三十七师(师长陈庆云、政治委员段树春)及三十八师一、二团,炮兵旅、工兵团、电子对抗营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1988年4月进入战区,接替第二十七集团军所属部队老山战防务。第十三集团军第三十七师所属部队,于1989年5月和10月分两批(第一批为第一0九团)撤离老山战区,凯旋归建。  自1979年1月至1991年1月,空军航空兵第五师、十一师、十七师、二十一师、二十二师、二十七师、二十八师、三十师、三十三师、三十七师、四十四师、四十五师和四十六师;侦察三团、运输机团以及北京、沈阳、济南、兰州、成都军区的地空弹营先后在老山战区轮战。航空飞行师(团)驻砚山平远机场,地空导弹营驻麻栗坡大坪和马关马鞍山,轮战时间为6至9个月。
第二次中越战争中的解放军参战部队
昆明军区主力部队14军40师14军41师(122团、123团、边防15团)11军31师11军32师支援部队昆明军区炮4师参战时间1984年四月至1984年十二月伤亡情况766人阵亡,含民兵和支前民工注老山和八里河东山高地之战:651人阵亡者阴山高地之战:115人阵亡7.12战斗(我方称之为“七?一二大捷”)119团和122团共有61人阵亡118团:198人阵亡96团:41人阵亡,298人负伤南京军区主力部队1军1师12军36师支援部队:南京军区炮9师福州军区炮3师参战时间1984年12月至1985年5月伤亡情况404人阵亡注1军:359人阵亡12军:38人阵亡炮9师:7人阵亡 济南军区主力部队67军199师(加强有200师598团)46军138师支援部队济南军区炮12师参战时间1985年5月至1986年4月伤亡情况不详注199师在1985年五月30日至七月11日期间,阵亡超过300人。日595团伤亡120人,1人被俘。597团在攻打405高地时,阵亡人数超过20人。兰州军区主力部队47军139师(加强有141师421团)21军61师 支援部队兰州军区炮1师参战时间1986年四月至1987年四月伤亡情况164人阵亡,962人负伤。北京军区主力部队27军79师(加强有81师241团)27军80师支援部队北京军区炮14师(炮10团、炮37团)参战时间1987年四月至1988年四月伤亡情况63人阵亡,172人负伤注239团:8人阵亡成都军区主力部队13军37师13军38师(缺114团)参战时间1988年四月至1989年十月(参战的)侦察部队和特种部队第一侦察大队,1984年十二月至1985年五月,由武汉军区20军派出。第二侦察大队,1984年十二月至1985年五月,由广州军区43军派出。第三侦察大队,1984年十二月至1985年五月,由成都军区50军派出。第四侦察大队,1984年十二月至1985年五月,由武汉军区54军派出。第五侦察大队,1984年十二月至1985年五月,由成都军区54军派出。(此处似乎有误,可能是14军,非54军,译者注。)伤亡情况:6人阵亡,9人负伤第六侦察大队,1985年五月至1986年七月,由济南军区46军派出。第七侦察大队,1985年五月至1986年七月,由空降15军44旅派出。第八侦察大队,1985年九月至1986年七月,由新疆军区派出。第九侦察大队,1985年九月至1986年七月,由兰州军区19军派出。第十侦察大队,1985年九月至1986年七月,由兰州军区21军派出。21人阵亡。其中20人是在1986年三月18日夜间攻打1828高地时阵亡的。第十一侦察大队,1986年九月至1987年十一月,由24军,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北京军区派出。第十二侦察大队,1986年九月至1987年十一月,由北京军区38军派出。7人阵亡,1人负伤。 第十三侦察大队,1987年十二月至1989年一月,由沈阳军区16军派出。第十四侦察大队,1987年十二月至1989年一月,由沈阳军区40军派出。第十五侦察大队,1987年十二月至1989年一月,由沈阳军区64军派出。阵亡人数不超过20。
中国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有关数字
日至3月16日,我军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尤其是2月17、18日两天伤亡达4000人,令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教训深刻。2月17--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8--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    日收复老山,我军牺牲233人,其中主攻部队156人,助攻部队77人。7.12大战,我军共发射85毫米以上炮弹6.8万发,其中仅130毫米火箭弹达1.8万发,152毫米炮弹1.2万发,越军步兵进攻兵力为1.7万人,第一梯队全部伤亡,第二梯队伤亡超过2/3。    1985年我边防某连在7天的防御作战中消耗手榴弹6000枚,子弹3.6万发,击毙越军40多人。后勤部门后补充其手榴弹8000枚,子弹4万发。被俘越军称其进攻部队每人配手榴弹2枚,子弹150发。     老山前线,我军平均每一个战士需要14个后勤人员进行保障。后勤部门仅在一个仓库内便储存了47万枚手榴弹。每门152毫米炮按3个基数弹药保障。    1985年以后,由于使用直升机,我军重伤员从前线后送至师野战医院只需1个多小时,伤员死亡率下降到8%    老山前线,我军共牺牲939人,支前民工牺牲64人。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资料录入:烟灰缸&&&&责任编辑:烟灰缸&
上一篇资料: 下一篇资料: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兵戎军事社区老山战役,为何要打十年之久?
老山战役打了10年,比抗日战争的时间还长。这在中国军队的战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场战争要打多久,这取决于战争双方的军事战略意图和军事实力,而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战争双方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政治战略意图和经济、军事实力。战争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多个战役、一个战役、甚至一次战斗。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在一方的军事实力比另一方强的态势下,一个战役打了10年,局部战斗多次出现拉锯战,战役全程基本上打成了消耗战,这就不得不令人感到困惑了。
老山位于中国云南省麻栗坡县船头以西,中越边境口岸船头镇西南五公里处的中越边界骑线点上,横亘于中越边境12号至13号界桩之 间最高点。主峰海拔1422。2米,占据老山,向北可通视我国境内纵深25公里的广大地区;向南可俯瞰越南老寨、清水以南至河江省会27公里地区;向东可 封锁我国麻栗坡县至越南河江省的主要通道、口岸;向西可监视12号界桩以西至扣林山边境诸要点,扼越南西北部河江市通向中国云南省的咽喉,战略位置至关重要。
1979年底的时候,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的9年都与阿富汗陷入了无尽的拉扯战中。与此同时,苏联因为那边战事缠身,所以对越南的兵力支持大不如前,越南的军事实力大大减弱。而这外部形势对我军十分有利。而当时我国已开始改革开放,军心、民心大振,加之在此之前我军通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已取得一定的丛林山地作战经验,实战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当时与越军再战边境,我军不管是在军事实力还是心理上都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但是为何会出现10年拉锯战、消耗战的局面呢?我认为,中国军队开始的轻敌与越军最初拼死抵抗的作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结束后,尽管我军没有过高估计军事上的胜利,但也没有想到越军竟然敢尾随我军的撤军脚步来抢占边境骑线点。从这一点看,老山战役初期我军是被动一方。因为老山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此,我们不得不付出血的代价来收复被越军占领的领土。但是让人没想到的事,越军的作风十分顽强,反而进行反扑并不断提高战斗强度与我反复争夺制高点和前沿一线警戒阵地。为改变这种战场态势,我军在战役后期组织了一次会议,会议中强调此次战役的重要性,各军战士表明誓死捍卫领土的决心,士气大增。在此之后,中国军队以纵使千疮百孔也死战不退的强硬姿态让越军节节败退。后来因为中国对越军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致使越军战争后劲不足而不得不主动降低战斗强度,减少战斗行动,我军也相应减缓了作战行动。否则老山战役将会有更大面积的伤亡。
而我认为老山战役耗时如此之久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军收复老山主峰后前沿一线警戒阵地不断受到越军的攻击,没有足够的时间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尽管后来使用了强度较高、便于构建的波纹钢板构件来构筑工事,但是被越军大口径炮弹直接命中时仍然会被击毁。因此,我军各轮战部队为了改善防御态势,不得不在那拉地区与越军反复争夺。可以说,老山主峰南面我军一线阵地防御纵深不足,一线警戒阵地防御工事薄弱,这也是老山战役打了10年的最重要原因。
历史总是会记住那些伟大的人,而我们的在老山战役中骁勇善战的英雄将会被历史永远记住。他们都是共和国的脊梁,是他们的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共和国的和平与繁荣,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向这些英雄致敬。
转自中国参战老兵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越老山战争纪实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