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外交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挑战有哪些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论文
这是一篇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济与科技迅猛发展,国际局势也变得甚为微妙,世界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样的形势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进入全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的深广变化,也使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着多层面的问题与挑战。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同多边合作,才能在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发挥大国作用。
关键词:国际形势 金融危机 共同发展 战略安全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数年,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总体出现正增长,经济开始逐步进入正常发展轨道,但世界经济依然延续调整态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主要国家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呈两极分化。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8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5.47万亿美元,仅此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这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形成就,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更使中国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和国际矛盾的焦点。
而几年来,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蔓延,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务达到了罕见的水平,仅希腊一国就需上千亿欧元的资金援助;另一边却是G20地位的凸显,推动中等强国群体性崛起。
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但&9&11&事件后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来,随着世界安全形势和地缘政治的演变,中国亚太安全态势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这种变化既给中国创造发展的新机遇,也使中国面临许多新挑战。G20地位的凸显,推动中等强国群体性崛起。
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如今的国际化安全态势,使我们中国面临的安全矛盾多元化和多层性。应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既可以说是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也面临安全矛盾最为复杂的时期。主要表现为矛盾种类多,矛盾式样新,矛盾区域广,矛盾烈度大。我们既面临着传统安全矛盾,又面临着非传统安全矛盾;既面临着以&台独&为代表的分裂势力的现实威胁,又面临着以&东突独&为代表的境外分裂势力的
恐怖颠覆威胁;既存在着超级大国的霸权战略威胁,又存在着一些地区性大国扩充军备的挑战;既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又存在着领土边界纷争;既存在着陆地领土矛盾,又存在着海洋主权之争。这种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恶化中国周边环境,危害中国国家安全。
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重组和安全结构的变化,将大幅度调整国家利益关系,重塑国家安全战略。在亚太地区力量重组中,中国有得有失,得大于失。中国最大的失莫过于美国将数万大军部署到了中亚地区,安插到了中国的西大门,中亚地缘政治发生了不利于中国的新变化。如果美国企图将中亚驻军基地化、机制化和长期化,势必恶化中国西部安全环境。同时,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进一步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存在,并把这一地区作为实施&先发制人&战略的重点区域,也将使亚太地区安全环境趋于复杂。当然.在亚太地区力量重组中,中国也获得了一些重大利益。同时,由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凸显,中国特殊的地缘政治优势进一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战略影响力明显提升。
当今社会,国际力量格局正加速从传统的以美欧为中心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欧洲、日本等一些传统力量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但也力图通过加快各自经济的步伐,推进区域整合和跨区域的合作,争取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竞争优势,在国际秩序的构建过程中保持其影响力;而中、印、巴等新兴大国则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各自在新一轮国际机制改革及创制中的话语权。美国独霸图谋已严重受阻,垄断国际事务的难度继续增加,但同时,奥巴马政府着手努力维护&美国第一&的地位。从综合实力,尤其是国际事务的话语权方面分析,美国仍在将来处于&超强&及&首要&地位。总之,未来5至10年内,国际力量多极化、均衡化的步伐将有所加快,但&一虎多狼&的力量格局还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同时,新兴的大国之间地位的竞争也将成为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内容。
受新一轮国际力量消长变化和全球治理需要的驱动,大国关系重组正成为大国互动的新态势。一是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冷战时期的结盟形式(如北约和华约)继续存在,正成为当前大国关系重组的主流。二是集团力量日趋多元;有关集团正超越传统的意识纽带,谋求相互之间的共同利益,以应对更为严峻的各种全球公共问题的挑战。三是集团间关系性质发生了变迁;冷战时期以对抗为主,现在集团之间呈现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制衡的复杂状态。四是各集团内部的领导权模式发生演变。从冷战时期超级大国主导,开始向集体协调方向转变。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全面成长中的新兴大国,近十多年来,全面发展与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关系,为自身的改革开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应考虑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与世界其他大国的关系,使之不但适应中国国内发展需求,而且能够在新一轮国际体系的构建中,为提升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国际空间。
中国应继续坚持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同舟共济的精神指导下全面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尽管国际力量的发展态势正日益多极化和均衡化,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大国仍然在国际力量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国是国际体系改革与转型的核心力量,是应对日益尖锐复杂的各类全球问题的主角。没有良好的大国关系,中国和平复兴所需的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就无从谈起。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公共问题挑战日益严峻,大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利益纽带不断加强,大国合作共同应对、治理全球问题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大国合作的空间也不断扩展。同时,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各国对中国的战略倚重势必持续提高,从而为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的均衡发展以及互利共赢提供了基础。
中国应明确与其他大国的多层次战略定位,加快形成发展中美关系与其他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及相互支撑的战略关系。新时期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既符合两国长远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对中美两国的期待和要求。中美关系固然在我大国关系中至关重要,但美国对中国复兴的战略怀疑和战略牵制、包括美国售台军火在内的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损害等不利因素仍不时阻碍着双边关系的发展,使得中美关系难以成为稳定的大国双边关系。中国应积极拓展与日本、欧盟、俄罗斯、印度等其他大国的关系,通过双边和多边,谋划更加均衡和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的布局。
维护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将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外交活动,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在国际和地区组织中做出建设性的努力。中国将全面加强经济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积极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总之中国要加强新兴大国多边合作机制的运筹,积极构筑中国的大国关系战略支撑。当前,我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看,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和现实;在周边某些邻国陷入长期&内耗&难以自拔的同时,我;周边乱局&外溢效应&直接危及我国的沿边经济发展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安全态势最;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可能会模糊,但是;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防御性的,其战略前沿与中国的;高;无论从防止历史悲剧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本次论文我就对中国的周边地区形势进行简要分析。
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看,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一是大国在我国周边争夺地缘战略利益。二是西方大国对我国周边调整与实施&民主改造&战略,激化干涉与反干涉矛盾,加剧周边动荡。三是各方大国对我国周边资源与能源争夺加剧,彼此围绕陆地能源运输管道建设与海上战略通道展开复杂博弈。四是各方围绕&海洋权益&与&制海权&展开较量,加紧角逐&海洋国土&,海上战略通道,海洋资源等,致使岛礁归属,专属经济区与外大陆架划分等海洋争端更趋复杂。
在周边某些邻国陷入长期&内耗&难以自拔的同时,我国却继续保持强劲崛起,力量对比进一步朝我国倾斜,这将有利于我国对&和谐周边&的主动&塑造&;但周边动荡也给我国的和平发展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
周边乱局&外溢效应&直接危及我国的沿边经济发展与安全,邻国政局动荡,极端与恐怖势力猖獗严重威胁我国的海外利益,周边乱局为某些大国&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将危害我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我国与邻国的既有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更趋复杂,周边乱局严重掣肘亚洲经济一体化,影响我国的周边区域合作政策实施与推进,我国在周边的&大国责任&压力不断上升,周边外交&两难&困境加剧,&不干涉内政&原则备受冲击。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安全态势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在各战略主体的博弈中自身的安全战略运筹。国家安全战略性质和问题确定之后,能否维护国家安全,关键在战略制定和实施。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可能会模糊,但是,其本质并未改变。今天,确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安全战略的运筹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在经济上,&互补不是替代,让步必须对等&,政治上,&求同不是盲从,存异不是忍耐&,坚持国家独立自主是永恒的原则。在军事上,战略运筹的精妙之处在于生于忧患,见微知著。正是由于民进党败选,才会导致美国削减第一岛链兵力,向第二、三岛链收缩。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其实存在着深刻的涵义。
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防御性的,其战略前沿与中国的自然边界重合。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时空内涵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已经发生变化,设置合理的战略缓冲区是适应变化的基本原则,防御性的安全战略对于战略反应的要求则更高。美国因其战略的进攻性一直遵循着&战略前沿随战略利益而动&的原则。美国的扩张史表明,它始终将战略前沿抵近别国疆界。美国的战略抵近政策实事上已经成为安全侵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战略防御缺少必要的合理条件。国家安全战略边界与国家自然边界的重合使战略主体失去了必要的运筹空间。未来,中国的安全战略运筹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有必要通过盟国的合作增加自己战略纵深。
无论从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还是保障国家战略的实施,认清威胁的来源及其战略企图,进而做必要的准备是必须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防实力的现实已经出现了巨大反差。在缺乏资源、市场和高科技主导权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更需要国防力量的保护。李际均先生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具备强大的国防力量、稳定的社会政治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实力,才能平等参与严酷的国际竞争。否则,具有再古老文化的国家也难避免古希腊、古波斯、古巴比伦的命运。&
参考文献:
[1]秦晓鹰.中国外交面临大挑战大创新.中国青年报,2012.
[2]韩洁.未来十年中国将面临更多入世挑战.新华网,2012.
[3]张历历.中国外交保护面临新挑战.人民网,2012.
[4]高祖贵.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学习时报,2012.
[5]左方舟.美国意图建&亚洲版新北约&封锁中国.新华网,2012.
现在大家知道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的内容了吧!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利用!
相关推荐:
政治外交论文最新更新
论文最新更新
论文关联导读2012年 中国外交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2年 中国外交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1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之年。这一年中国外交在国际形势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和错综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现在,中国在外交上机遇和挑战并存,两者都在加重,机遇继续大于挑战。
  一、中国外交的主要亮点
  这一年中国外交的亮点甚多,主要有三个。
  (一)中国和各大国关系普遍提升
  1、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尽管美国坚持对华推行&接触加遏制&的两面政策,且两面都在强化,但接触一面仍是主要的,强化的力度也更大,双方并都加大了发展双边关系的努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积极面明显上升。胡锦涛主席指出,中美关系现在&无论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政治领域,胡主席1月份访美取得历史性成果。两国元首在会谈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提出&中美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中美已成为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典范&。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如此明确、深刻、积极地点明两国关系的定位、性质、意义、在建交以来还是第一次,这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和走向有重要指导意义。两国在经济、安全、外交等领域的合作与协调也取得显著成绩。
  2、中俄战略协作关系跃升新台阶。双方以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10周年为契机,着力提升相互关系。胡主席6月访俄有里程碑意义,两国元首发表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联合声明》,签署了《中俄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将两国关系从1996年确定的&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就当前国际形势和共同应对全球重大热点问题达成一致立场。双方还签署了投资、电力、企业融资、银行、可再生能源、节能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协议,确立了到2015年将双边贸易额增加到1000亿美元,到2020年增加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这标志着中俄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0月中旬普京总理访华,同温家宝总理举行两国总理第16次定期会晤,也取得丰硕成果,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3、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新水平。在欧盟国家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经济极端困难之际,胡主席、温总理分别访问了多个欧盟国家,都取得重要成果。中国用实际行动向他们施以援手,支持他们克服危机,增加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使欧债危机化为加强中欧关系的契机,推动业已建立的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4、中日关系增强了良性互动和发展势头。双方高层接触频繁,成效显著。特别是温总理5月赴日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同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会谈;野田首相12月下旬访华,双方就进一步充实与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有力地推进了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势头。尤其是中国发扬守望相助精神,支持日本灾后重建和经济振兴,成为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深入发展的新动力。两国在经贸、环保、节能、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有重要进展。
  (二)多边外交放异彩
  2011年中国多边外交取得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由国家高层领导人引领,为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的圆满成功和有关多边组织的深入发展作出了独特的重大贡献。
  4月,胡主席主持了金砖国家第三次首脑会议。此后又先后出席了上合组织、G20和APEC年度峰会。温家宝总理先后出席了第4次中韩领导人会议和东亚系列峰会。他们在会上所作的主旨讲话中,对如何开好会议和推进有关多边机制的发展提出了务实、平衡、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原则主张和建议,受到各方普遍赞赏与认同,不少内容化为了会议成果,为这些会议的成功举行奠定了基调和基础,并有力地引导了有关多边组织和区域及国际合作发展的方向。
  在中国的大力推动下,这些多边组织领导人会议都取得重要成果,其中四次峰会成果尤为突出。一是胡主席在三亚主持召开的中、印、俄、巴西和南非五个金砖国家第三次首脑会议达成三项重大成果: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首次提出五国将逐步扩大本币贸易和本币结算规模,这是他们在相互贸易和投资中逐步&去美元化&的重大举措,将对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了金砖合作机制行动计划,拓宽和深化了合作领域;在国际层面,会议凝聚了诸多共识。三亚峰会表明,金砖国家在联合自强、共同崛起,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二是上合组织峰会在加快该组织一体化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对待西亚北非动乱问题上发出了正义、理性的声音。会议提出,致力于到2020年实现各成员国在商品、资金、银行、技术四个方面自由流动的目标,绘出了上合组织一体化进程的&路线图&。会议对西亚北非动荡局势深表关切,强调其内部冲突和危机只能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解决,其他国家不应强行介入,而应严格遵守国际法准则,恪守不干涉内政原则。这对防止利比亚事件在中东重演,促进该地区恢复和平稳定将产生积极影响。三是东亚系列峰会排除干扰,坚持合作正道。2011年东盟峰会、&10+1&和&10+3&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是在域内外一些国家热炒南海问题,企图使之国际化和美、俄成为东亚峰会新成员的复杂形势下召开的。温总理在讲话中有针对性地阐述了中国关于南海问题的一贯立场,强调在新形势下,东亚区域合作仍应由东盟主导,峰会不能偏离团结、协商、发展、合作的主题。在中国的推动下,东亚系列峰会坚持了东亚合作模式,即东亚峰会机制是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性质;东亚区域合作以东盟为主导,以&10+1&、&10+3&为主渠道。这有利于确保东亚区域合作的健康发展。南海和南海航道问题最终没有列入系列峰会的议程,使某些试图插手南海问题的势力的打算落空。四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获得重大突破。5月在东京召开的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就全面推进三国面向未来的合作伙伴关系等重要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会议决定加强三国领导人会议机制建设,年内在韩国设立秘书处。会议最大的成果是决定加快三国自贸区建设进程,将原定于2012年完成自贸区联合研究的时间提前一年,并将采取必要的后续步骤。温总理提出的2012年启动三国自贸区谈判的建议可望落实。
  (三)经济外交新跨越
  尽管欧美经济深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不景气,但中国通过深化与扩大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更深地融入全球化浪潮,对外经济逆势上扬,继续实现快速增长。在投资领域,1月至10月,中国实际吸收外资超过950亿美元,同增15.86%,全年可望实际吸收外资超过11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到2011年底,中国实际吸收外资累计将超过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650亿美元,同增14.1%,全年有望达760亿美元,破历史最高纪录。到2011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投资将超过4000亿美元,跻身于世界投资大国之列。2011年的前7个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达513.8亿美元,同增20.4%。截至2011年5月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累计达4679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对外工程承包国之一。在外贸领域,2011年1月至11月,中国进出口总额达33096.5亿美元,同增23.6%,其中出口17240.1亿美元,同增21.1%,进口15856.4亿美元,同增26.4%,全年进出口额将超过3.6万亿美元,创中国和全球最高纪录。中国自2004年以来,外贸接连实现三个大跨越,即2004年外贸超1万亿美元,2007年超2万亿美元,2011年超3.6万亿美元,先后超过日本,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外贸国。
  二、面临的挑战加重
  2012年,中国外交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当前,中国面临的地区和国际环境是冷战后最为复杂和严峻的。
  (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矛头主要针对中国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和综合国力跨越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取得空前成功,这就为坚持冷战思维和称霸世界战略的美国所不容和忌恨,把中国视为主要战略对手。美国对外战略重心东移,锋芒所向主要是冲着中国。这是中国外交面临的最大和最主要挑战。
  其一,对中国安全、主权、领土完整的挑战和潜在威胁增大。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美国将其军事布局重点移至亚太,使中国直接面对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二是美国加强亚太兵力部暑,明显有加强其干预和&协防&台湾的军事力量,牵制两岸统一的考量,对中国的统一事业将形成更大掣肘。三是美国将更大力插手中国与邻国的岛屿和海洋权益争端,使之更加复杂化和更难获得妥善解决。四是加强军事同盟,企图对中国实施战略围堵。近一年来,它显著增强了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双边军事同盟,同印度和东盟国家加强和深化了双边军事合作,并拉帮结派,拼凑所谓&民主国家同盟&,还计划筹组&东方北约&,即亚太地区的多边军事组织。这些主要是针对中国的,隐含着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的意图。
  其二,中国地缘经济面临严重挑战。奥巴马政府把加强同亚太国家的经济关系,确立美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领导地位&,作为美国&重返亚洲&的优先战略目标,这也是美国将其对外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主要出发点之一。为此,奥巴马政府采取了两大步骤: 一是大力提升同亚太国家的经贸关系,将其作为美国实施&出口倍增&战略的主攻目标和重点对象。这势必加剧它同中国对亚太市场的竞争,增大我对该地区的出口压力。二是加紧谋取对亚太区域合作的主导。主要通过加快由其一手操控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进程,希图以TPP架空以至取代APEC,确立其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角和主导地位,并挤压和排斥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与影响。
  其三,美国强化对亚太地区的外交攻势,干扰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奥巴马政府明确宣示美国要&重返亚洲&,将其外交重点向亚太转移,对该地区国家展开了罕见凌厉的外交攻势。其主旨之一是牵制中国的周边外交。它坚持宣扬&中国威胁论&,插手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甚至赤裸裸地挑拨离间邻国与中国的关系,在中国与邻国之间打进楔子。
  (二)中国周边环境趋于严峻和复杂化
  除了美国这个主要因素外,中国同邻国关系不顺的一面增多。首先,一些周边大国不能正确、理智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壮大,增大了对华防范与牵制意识。日本一直把中国作为其在亚洲的主要对手,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存妒忌,特别是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它之后,其心理更加不平衡,其制衡中国的意图明朗化。它继续散布&中国威胁论&,为加强牵制中国造舆论;公然将日美安保条约的涵盖范围扩大到钓鱼岛,妄图借助美国力量永远霸占中国领土钓鱼岛;调整军事战略部署,将军力布局重点从面向俄罗斯的西北方向,转到面向中国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西南方向,实际上把中国作为其重点对付的&假想敌&,等等。日本实际成了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强化对华遏制的密切配合者。
  印度对中国有着浓重的&瑜亮情结&,把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它在加强同美国军事合作的同时,增加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动作:在中印边境增强军力;推行&东进战略&,把海军力量从印度洋向太平洋伸展;不顾中国反对,同越南签订在中越有争议海域合作开采石油协定,这些都将在中印关系中留下阴影。
  其他有些国家在同美国改善与发展关系的同时, 受&中国威胁论&和美国挑拨的影响,增加了对中国的疑虑,滋生了疏离中国的倾向。如某个一向同中国关系密切友好的邻邦,突然单方面取消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同其合作的一个大型水利工程项目,这是颇不寻常的。
  (三)中国南海主权遭遇更严峻挑战
  南海(诸)岛(礁)历来就是中国领土,但其中的大部分却被东南亚一些国家占据了。尽管中国根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致力于缓解争议,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并提出通过双边谈判,和平解决争端的合理主张,但有关国家还是我行我素,不断强化对有关岛礁的占据,甚至采取恶化局势的行动。他们拒绝中国提出的合理主张,力图使双边问题国际化,希图借助外力使其对中国岛礁的非法占领合法化、永久化。这不仅严重侵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也是南海争端久拖不决,有时还在升温的症结所在。现在,美国强行介入,支持他们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诉求,实际是在&拉偏架&。日本和印度也掺和进来,和美国一起站在他们一边。他们因而更加有恃无恐地坚持对中国岛礁及海洋权益的主权要求和非法占领。这加大了南海问题公正合理解决的难度。中国在南海的主权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四)国际大环境负面因素增多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极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严峻的一面凸显。经济上,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未散,欧美分别陷入深度主权债务危机和困境,经济景气低迷,世界经济受其拖累,增幅滑落。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的增长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政治上,国际形势紧张动荡加剧,地区热点升温,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活动、环境与生态等全球性问题和危机加重。特别是西亚北非形势发生剧变,美国和北约插手该地区动乱,造成4个国家政权更迭,其中利比亚&改朝换代&是他们以对利发动大规模空袭并大力支持利反政府武装的方式实现的。现在,它们又加紧干预叙利亚内乱,试图将利模式在叙复制,并对伊朗进行战争威胁。这使得中东地区战云密布,形势更加紧张动荡。中东乱局固然促使一些国家的伊斯兰宗教势力快速崛起,激化了该地区人民同美国的矛盾,但也扩大了美国和该地区亲美政权的影响,总体上对美国和西方有利。这些对中国构建和平  稳定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对中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和扩大与加深同该地区国家的关系有所挂碍。
  三、机遇仍然大于挑战
  其一,国际形势演变的基本面是积极的,中国能继续确保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总基调和主流是和平、稳定、缓和,战争、动荡、紧张是局部的和次要的。其主要表现是: 一是世界力量对比继续发生深刻积极变化。美欧实力加速衰降,受债务危机困扰,2011年其经济平均增速大约只有1%多一点;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的势头仍然强劲,同年其经济平均增速约达6%,是前者的5倍;各地区联合自强,推进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政治模式多元化、南北力量均衡化的趋势进一步深入发展。二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更加密切和深化。美欧债务问题缠身,经济萧条,更加依赖于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同新兴经济体扩大经贸关系以摆脱困境; 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及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更加深化和扩大;各种双边与多边自贸区建设方兴未艾。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快速发展。三是大国关系稳定发展。西方大国加强了合作、协调,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都有明显进展,俄罗斯与西方大国虽有龃龉,但总体保持了稳定、改善势头,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得到新的提升。上述充分说明,和平、稳定、发展、合作仍是这一年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主调。
  其二,美国虽加强了对华遏制,但也提升了与华合作,且合作的一面仍是主要的。它将其战略重心东移主要是针对中国的。但它这样做,主要是一种防范、戒备性质,而不具进攻性,更不是直接挑衅中国。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始终是美国重大利益所在,而这离不开同中国的合作。它不愿也不敢冒同中国正面冲突、对抗的风险。所以它在将战略重心移向亚太的同时,又同中国建立了亚太事务磋商机制,加强了同中国的磋商、合作与协调,且其战略重心东移对中国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其&东移&的主要考量之一是加强与扩大同亚太国家的经贸关系,为其扩大出口战略服务。而这必然离不开加强同亚洲最大经济体中国的合作。
  其三,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继续增强,美国围堵中国的图谋不会得逞。周边邻国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都愿意也都需要同中国发展和加强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他们希望并要求美国留驻亚太,主要出于保持地区力量均势的考虑。他们认为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搞平衡,是确保地区稳定及其国家安全的可靠保障。他们普遍独立自主意识很强,不会向美国一边倒,更不会充当美国的附庸和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和工具。同时,中国同所有邻国建立了极其密切的经济关系,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东盟等美国盟国及关系密切的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对象国和主要相互投资国,它们在经济上同中国联系的密切度和相互依存度远远超过美国。中国还同东盟建成了自贸区,同日、韩建立自贸区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紧密的经济关系和巨大的经济利益是将邻国与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牢固纽带和坚实的基础。不断同中国加强睦邻友好合作,是中国周边邻国根本利益所在和外交政策优先选择。除少数美国的军事盟国外,他们普遍致力于同中国扩大与深化合作,决不会追随美国去遏制、围堵中国。
  其四,中国实行和平发展战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称霸原则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及&睦邻、安邻、富邻&的方针,站在了国际道义的制高点,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赏和肯定。中国用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对任何国家都不是威胁,而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好伙伴、好朋友。这是中国能与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同所有邻国保持睦邻友好关系的恒定因素和政策保证。
  对中国来说,主要机遇在于中国自身,主要挑战也在于中国自身。只要中国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情,坚持正确的内外政策,那么,中国外交的机遇始终大于挑战,中国就能在外交上无往而不胜.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信息来源:综合业务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