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为什么希望张学良杀了蒋介石张学良晚年见面

股票/基金&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真实原因:蒋介石发现其通共
作者:齐岳峰
  波诡云谲西安城
  当年蒋介石认为,西北的局面还可控,有信心继续对共产党进攻,所以他又来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还没有下决心抓蒋,1936年10月之后,杨向张提出,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可以利用蒋来西安的时候,抓住他,“张学良一听傻了,半天没有吭气,沉默了。”
  “杨虎城马上说我说说而已,张学良马上表态说你放心,我绝对不会出卖朋友。”于是此事被暂时搁置。但是1936年12月,蒋介石又来了,杨虎城正式跟张学良谈了,“这一次不能让他再走了”。
  原定12月6日由东北军在交通沿线控制蒋介石,然后押到秘密地点,由十七路军解决城里的中央武装力量―这是张杨原定的计划,“说好了上午行动,中午应该抓完。杨虎城从早上一直等到中午也没有消息。”
  于是去问张学良。
  “张学良说他上午接了一个电话,听说何应钦也要来西安参加这个军事会议,等他们来了一块儿去抓。”
  12月9日,西安学生游行,警察开枪,蒋介石下令如果学生去临潼请愿,格杀勿论。张学良的责任是劝学生回城,“说你们再往前走就要流血。”但学生说我们身上只有鲜血了。
  杨瀚说,“张学良被感动了”,于是哭了以后他就表了态,“一定在一个星期之内用实际行动给你们一个回复。”
  后来有了所谓的哭谏,结果张被蒋骂了出来。
  12月9日夜,杨虎城招待南京大员看戏。在戏园子,杨突然接到电话说请他马上回总部,部属报告,发现孙铭九带着两卡车全副武装的军人朝临潼(蒋介石驻地)方向去了。“他们分析说是孙铭九去抓蒋介石了”,杨虎城说好,咱们要积极配合,全城大戒严。
  于是西安城内一片肃杀。
  “布置完了,杨虎城又回到戏园子,发现张学良又来了,还谈笑风生,杨觉得不对劲,不像有行动的状态,于是就故意让人把戏延长了好多,但是外面没有枪声。回到总部后,杨虎城得知,孙铭九说,“张司令怕学生晚上去临潼闹事,让我去沿途截学生了。”次日,杨劝张说,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张学良派专机将久经沙场的将领白凤祥和刘桂五调回西安,但他认为“捉蒋还是一个简单政治。”杨瀚觉得,张学良在当时并没有真正的全盘考虑,“他不知道这是一种政治大博弈啊。”
  “张认为蒋和他真的是像蒋说的那种兄弟关系,但是蒋事实上一天也没有把他当作那种关系。”
  数十年后,蒋介石辞世,张送给蒋介石的挽联称“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有如仇雠。”
  日,西安事变发生,12月14日,南京方面派员来到西安,在西安外围,中央政府的部队开始推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西安城内部队的分化。但杨虎城当时心里还是很有底,“因为人在手里。”
  但是张学良要送蒋回南京,杨瀚称,在此之前,张杨在是否放蒋、如何放蒋的问题上发生了争吵,“张学良急不可待,非要25号就要把蒋送走。这其中有张的极端表现,还有宋美龄的作用。”
  杨瀚在宋子文的回忆录中发现,张把自己和杨虎城争吵的情况全部告诉了宋子文和宋美龄。“这几个人一块儿在那儿密谋怎么逃出来。”“他把杨置于什么地位?”
  第二天张给杨打电话,杨到现场后,“一看蒋介石已经在汽车旁边等着。如果杨当时表示强烈反对,那就得把张学良也扣起来,弄不好就掏枪了。”
  回到南京后,张学良给杨虎城发了电报称“一切都好”,但是他也给蒋介石写了认罪书。“问题就复杂化了,首先承认了你有罪,而且我要处罚你,处罚你的部队,这样西安方面就要跟南京对抗。反对审判张学良,要求无条件释放张学良。”
  当时如果东北军与十七路军合力,再加上红军,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张学良还继续认罪,给蒋介石出主意,写了处理西安问题的甲乙案,他最早提出把东北军调到安徽和江苏,而且提出放杨出外(国)。”
  西安事变,谁赢了?杨瀚的判断是:最大赢者是民族。
  但是杨虎城的命运在此后发生了巨大转折。
(编辑:亦然)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读书精品推荐
特色: 品牌: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连载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当前位置: &
张学良对蒋介石没好话:想当皇帝却没有魄力
扫描到手机
15:28:55 &广州日报 & &
张学良与蒋介石(资料图)编者按:日,张学良的一部“口述历史”在尘封10年之后终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第一次同读者见面。记者有幸成为首批读者之一。“我现在91岁了,脱离政治了,可是我知道人家相当怕我。我这个人迅雷不及掩耳的事情太多了,人家没有想到我会来这一下子,日本人给我取了个名字叫‘苦帝达’(政变)。”已故张学良将军1992年在他的“口述历史”中这样描写自己的处事风格。此说恰如其分,“西安事变”就是写照。评周恩来:他好厉害,说出的话很有理;不但会讲,也能处置事情,是我佩服的一个人。甚少人受到张学良的欣赏,在这少数人中,周恩来属第一名。说,“西安事变”后,周来到西安,蒋本不愿见周,后来见了,只见一次,周看到蒋即叫:“校长”,周在黄埔军校做过政治部主任。少帅说,后来在西安主事的都是共产党,“周恩来的人好厉害,他们都控制住了,连我的部下、杨虎城的部下都听他的,他说出的话很有理。这个人好厉害,不但会讲,也能处置事情,是我佩服的一个人。”另一个共产党员李克农,也是少帅欣赏的人,在1936年1月,少帅曾和负责中共情报的李克农在洛川秘密会面,少帅说,李克农这个人好厉害,很会说话,对东北军影响很大,王以哲(东北军将领)受其影响很大。上世纪80年代初,叶剑英公开证实王以哲是中共党员。评宋庆龄:是彻头彻尾地亲共,她曾责怪我“为什么还不反蒋”。张学良口述历史最具可读性的就是他对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的看法。除了蒋介石,不少人被少帅点名,但对宋美龄并无微词。与少帅一起接受访谈的张夫人赵一荻(赵四小姐)说,到台湾不久,宋美龄介绍董显光教张氏夫妇研习英文圣经,赵四小姐说,董显光也是他们派来考察少帅思想的。张学良说,孙夫人宋庆龄曾责怪他“为什么还不反蒋”!他说宋庆龄是彻头彻尾地亲共。少帅又透露,日释放蒋介石这个日子,是宋美龄、宋子文挑的,以做为圣诞礼物。评宋蔼龄:她是个“坏蛋”,很不喜欢这个孔夫人。少帅说他很不喜欢孔夫人宋蔼龄,他说,宋蔼龄是“坏蛋”,对他态度不好,她说:“这小家伙(指少帅)捣乱得很,你要不整他一下,他是捣乱,你们不能放松他,应该惩罚他。”少帅透露,张家和孔家差点变成亲家,他说:“原来我们想做亲,他要我的儿子娶他的孔大小姐(孔令仪),要娶的话,要保证不娶姨太太。我说我儿子的事,我不能保证。后来他儿子(孔令侃)想娶我的大姑娘,我说我也不能反对,也不能赞成,最好让他们两个在一起呆呆(相处)。”评宋子文:宋子文并没有“担保”我的自由;宋对蒋说如你把少帅枪毙,我就把你的事抖落出来。少帅说他看不起孔令侃,也看不起孔祥熙,他说宋子文和孔祥熙不合,他和宋子文则是好朋友。“西安事变”时,宋子文曾拍胸脯说姓宋的不说瞎话,一定保证少帅自由,结果宋子文陪少帅到军事委员会受审时,有人骂宋子文:“你说姓宋的人永不说谎,怎么到了现在这地步。”宋哑口无言,少帅则说他听了“很难过”,但谅解他。少帅说宋子文并没有“担保”他的自由,他说:“宋子文他怎么能担保,他怎么敢担保呢?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外头说话连一点影都没有!”少帅又说,他把蒋介石送回南京后,有人主张枪毙他,宋子文就对蒋先生说如你把少帅枪毙,我就把你的事抖落出来。但少帅并未进一步说明宋子文要抖落什么事。评何应钦:他是一个奴才,从来就没被重视过,如结果到何应钦这种人手里会更坏。中国近现代军政人物中最被少帅看扁的是何应钦。王新衡曾对少帅说,蒋介石不用人才,只用奴才。少帅说何应钦就是一个奴才。他说,“西安事变”发生后,西安方面知道南京有些人有野心,想藉机除掉蒋介石。少帅说他知道何应钦有很大的野心,但不怕他,是怕蒋的学生,也怕一旦西安方面和中央军打起来,西安方面因兵少弹药少,绝对打不过中央军。少帅说,有一次蒋先生对何应钦说:“你把军服脱下来,你走。”何不敢走,少帅说:“若蒋先生要这样骂我,我真会把军衣脱下来就走。所以我看不起何应钦。”张学良称,何应钦从来就没被重视(过),也没有实权,没带过兵,如果他是何应钦,早就不做了,跟着李宗仁叛变,奴才一个。张学良说,“西安事变”如杀死蒋介石,则中国必大乱,结果到何应钦这种人手里会更坏。对蒋几乎没有好话张学良(少帅)在日开始的一系列访谈中,一扫过去对蒋介石含蓄批评、谨慎恭维的作法,对他的老长官猛烈开炮,而且炮火猛烈。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曾写了一副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悼蒋,并称蒋对他是“白粉知己”,但在4800页的口述历史中,少帅对蒋几乎没有一句好话,这显然是少帅整部口述历史记录最凸出也是最令人瞩目的一点。评价一:他对台湾没有贡献,不如蒋经国张学良说:“我的判断,蒋先生讨厌我极了。所以后来蒋先生不能让我自由的原因,我是主张抗日,假如我要(是获得了)自由,那抗日的功劳都是我的。换句话说,我是他(的)一个大敌手,政治上的大敌手,他把旁人枪毙了,把陈仪枪毙了。”张说:“要说蒋经国对台湾有贡献,我承认。蒋先生有什么贡献?”“北伐、黄埔学校,没有旁的。”“我主张抗日的。在蒋先生心里,他(的)第一敌人是共产党,而我(的)第一敌人是日本。”评价二:蒋介石思想陈旧,是完全的自我主义张学良说:“蒋先生这个人,我批评他,他要(是)有机会,他真能(会)当皇帝。他的思想非常顽固,旧的思想,不是当代的思想,蒋经国就不同,所以我可以说,到台湾以后,要不是蒋经国,蒋介石就没有了,现在也是没有了。”少帅表示:“介石没有中心思想,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我)本来很尊重蒋先生,但后来不尊重,因蒋先生完全是自我主义。”少帅说那是“唯我的利益独尊主义”。评价三:他想当皇帝但没有袁世凯的魄力大张学良很不客气地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发表的《蒋委员长西安半月记》,“都是假的”。过去盛传少帅看了蒋介石西安日记,而大受感动,“始知委员长人格如此伟大”。少帅批评蒋介石唯我独尊,一定失败,他说:“蒋先生什么都没有,蒋经国还留下点东西,蒋先生留下什么?没有。”又说:“蒋先生后来的思想很近似袁世凯,可是没有袁世凯那么大的魄力。袁世凯想当皇帝,他也想当皇帝,(但)袁还是个人物。”少帅反躬自省缺点:不充分了解人间善恶,少年不事学问研讨,仅凭一己小聪明,性情急躁。优点:良心纯正,每遇大事,总是把自己利益置之度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否则早成为满洲土皇帝。张学良是一位民族英雄,但仍不时反躬自省。他在日的日记中说,他的弱点是年幼生活优裕、少年即握有权势,钱财任意、一路风顺,因之不能充分了解人间善恶;少年不事学问研讨,仅凭一己小聪明;性情急躁,有时过于天真任性。但他“自觉还有一点优点”,即“良心纯正,每遇大事,总是把国家、大众利益作为思虑主点,自己利益置之度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否则早成为满洲土皇帝。”他给自己立的座右铭是“一生凭道义,无处不新春”。经典表白:“枪毙就枪毙,我的事我负责”少帅在谈到西安事变时说:“你(指蒋介石)跟日本人打,我打!跟共产党打,我不干!蒋先生说安内攘外,我说攘外安内,倒过来。我把蒋送去南京,我也知道可能把我枪毙。枪毙就枪毙,我的事我负责,决不退却或诿过于别人。我恨透了内战,只有日本人才愿意中国打内战。”“余已36岁,还有何惜乎!”他在日,即被“特赦”后移交南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软禁)的第三天,写下日记:“西安之事使我忧悲万分,夜不能睡。余希停止内战,恐内战又来,抗日无期。余救国有心,处事乏策……惜国难家仇未报,中国人30岁为高龄,余已36岁,还有何惜乎!”这段文字,写于“西安事变”后仅25天,张学良虽然命运未卜,但慨然面对一切。幽禁半世纪政治未能释怀张学良被国民党幽禁半个世纪,虽口说脱离政治,其实对政治未能释怀。日,他在日记中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大”的消息。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在北平(建国后改为北京)召开。张学良在6月21日的日记中根据香港《工商日报》报道,用钢笔抄录了这次筹备会议参加者的完整名单,共“23单位、234人”。“口述历史”不拍照不出借这部“口述历史”是根据张学良受访录制的100多盘录音盒带整理出来的,哥伦比亚大学将其装订成册,按人名、地名、事件、机构编写目录。全部记录约4800页,每页近200个中文字,共约96万字。“口述历史”是谈话实录,不是一本书。哥大珍本手稿图书馆要求阅读张学良“口述历史”的访客预约每天只接受不到10位读者,并规定不拍照、不影印、不出借。
(责任编辑:张海潮 CM0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西安事变中何应钦的主战原因:以战逼和 稳住日本
  
08:30      【字号:  】
  三、事变中及事变后蒋介石对何应钦信任有加的态度,足以反证何在事变中没有“取蒋而代之”的意图。
  首先,事变中17日蒋介石的停战手令是在收到宋美龄的书信和经过端纳的劝说后才下达的。在宋美龄的信中有南京城内“戏中有戏”之语,端纳的分析更是清楚:“何应钦等人,此刻决心利用西安事变,借机派步兵,炮兵和飞机进功这座城市。何的追随者将以解决委员长为借口炸死他,为他们自己和日本夺取权力。”叫在这种劝说下,如果蒋介石没有对何应钦的足够信任,他必定会不顾一切地下令停战,不可能只是停战三日。而且,事实上,蒋介石对何应钦的“讨伐军事”由衷的赞同。得知南京政府已决定“讨逆”时蒋介石感到“余心滋慰,益信总理之历史教训遗留深远,虽历任何艰险而无足为虑也。”当张学良告知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在渭南、华县等地轰炸的消息时,蒋介石又“知中央戡乱定变,主持有人,不啻客中闻家庭平安之吉报也。”12月22日蒋介石在日记中甚至写道:“今日终日盼望飞机声和炮声能早人余耳。”
  其次,事变后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两人背信弃义的狠毒报复,与对何应钦的信任、重用形成鲜明对比。蒋介石绝非善良之辈,对待异已从不手软,这从他软禁张学良数十年和杀害杨虎城的做法中便可见一斑。在事变中蒋介石曾经对张,杨及中共作出承诺:“决令何应钦出洋”。如果他怀疑何应钦有置他于死地的企图,获释返回南京后,他完全可以顺水推舟解决掉何应钦。但事实正好相反,“1938年1月到1944年11月何应钦一直担任军政部长,1946年又任重庆行营主任,1948年任国防部长”。职位有升无降、权力有增无减,表现出对何应钦极大的信任。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编辑: 潘东
               4                 
【】【】【】【】
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张学良公馆&西安事变故事从这里说起
&&&&&来源:&&&&&日08:47&&&&字号:|
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西北剿匪总司令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又称“双十二事变”。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穿过西安东门充满沧桑的厚重城墙,沿宽阔的东大街西行300米左拐,有一条南北走向、几乎被法国桐遮蔽的街道,这条街有一个极具时代意义的名字叫建国路。沿街南行百米,路东一组民国风格的青灰色建筑群肃立在周边各色绚丽的民居之中。一排一人高的黑色铁质栅栏将这个小院和外边喧嚣的街道隔离开来,大门一侧的一块白底的木质牌匾上一行“西安事变纪念馆”的黑色大字十分醒目,而旁边一座一米高的黑色大理石标牌上“西安事变旧址张学良公馆”几个字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这座小院、这座公馆、这个叫张学良的主人和七十多年前那场事关国家存亡的著名历史事件的关系。
7月4日,和众多的游客一道,面对一件件展品,在讲解员清脆的讲解中,封存在这个小院的故事也破空而来,艰难抉择,铁马金戈,壮士断腕,民族大义等历史画面穿越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一一重现在人们面前。
清晨枪响 华清池畔逼蒋抗日
据史料考证,西安事变的爆发,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张学良将军在抗战时期主张的“攘外安内”政策,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相左而直接导致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了成效。
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一场。
日,张学良飞抵洛阳为蒋介石祝寿,劝蒋联共抗日,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同年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再次遭到拒绝。
日,蒋介石由洛阳到达西安,立即调三十万中央军嫡系部队“进剿”红军。张学良与杨虎城再次进谏,蒋向张学良、杨虎城表示:要么进兵,要么将东北军、十七路军分调福建、安徽。
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介石,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样遭拒。
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小学生,群众非常激愤,决定到临潼直接向蒋介石请愿示威。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当晚,张学良找到蒋介石,再次劝蒋抗日,并要求蒋放过学生,遭到蒋的严厉训斥。张学良对蒋彻底失望,便于当晚和杨虎城商议,决定发动兵变“逼蒋抗日”。
日晚,蒋介石邀请张学良、杨虎城和蒋鼎文、陈诚、朱绍良等晚宴。席间,蒋命令中央军接替东北军和西北军实施“剿共”计划。宴席后,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
日晨5时,张杨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西安事变从此爆发。
和平解决 抗日统一战线形成
西安事变发生当天,张杨两位爱国将领就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允许拘扣的蒋鼎文先返回洛阳,请国军方面暂停军事行动,避免冲突升级。
日,受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率中共代表团前往西安,与张、杨共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大计。周恩来到达后随即分别和张学良、杨虎城进行了会谈。党中央根据对形势的进一步分析和了解,提出“扶助左派,争取中间派,打倒右派,变内战为抗战的策略”,在对和平解决的条件“有相当保证时,恢复蒋介石之自由”的行动方针。日,宋美龄、宋子文等到西安。张、杨与宋子文、宋美龄举行了会谈。后由张学良本人陪同宋美龄和端纳一同见蒋。
日,双方在张学良公馆西楼二层开始正式谈判,蒋方由宋子文,西安方面由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三人出席。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
日下午,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张学良亲自陪同,当日抵洛阳。离开西安前,张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第二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停止了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张杨遭遇 一段现代传奇
日,张学良随同护送蒋介石,当飞机抵达南京后,张学良即被军统特务监视。
1938年11月至1946年4月张学良先后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贵阳市麒麟洞、贵州省开阳县、贵州息烽县阳郎坝等地。1946年4月,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同年10月被押送到台湾。
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日下午2时50分,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也遭受厄运。蒋介石违背诺言,逼杨虎城辞职赴欧美考察。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杨虎城响应中共和全国人民“共赴国难”的号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携眷返国。
杨虎城返抵香港时,蒋介石伪称要在南昌召见他,杨虎城在戴笠陪同下从汉口乘专机到达南昌后,即被软禁在南昌百花洲熊式辉的别墅里。
日,杨将军和他的幼子、幼女,他的秘书宋绮云夫妇和幼子,在蒋介石亲自策划下,全部被惨杀于重庆歌乐山半山坡上的戴公祠。
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日致杨虎城家属的唁电中指出:“杨虎城将军在1936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家民族。”“杨将军的英名,将为全国人民所永远纪念”。日,杨虎城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缅怀英烈 慕名参观者络绎不绝
今年恰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月4日,记者采访时发现,到西安事变纪念馆参观游览的外地游客和西安市民与往年相比大有增长。在西安“止园”杨虎城纪念馆和张学良公馆,来自山东、河南、北京、上海、青海、内蒙古等地的游客以及西安交大、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师大等西安院校的学生,还有西安本地居民在此追寻历史,缅怀英烈。
据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12月,投资2000万元,经过2年重新改造后的西安事变纪念馆自当年12月9日免费向市民开放,仅3天半时间就接待游客近5000人,其中12月12日“西安事变”纪念日当天接待游客达1700多人次。
据西安事变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预计今年到此参观的人数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文/图 记者 杨立
(责任编辑:范琼)
分享文章到:
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委网信办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29-
商务合作:029-
本网站由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陕西日报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您的位置: &&&&
张学良长达4800页的“自传”日前公开
他用口述评点一段近代史
  新快报讯 6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开了张学良口述历史,其中包括少帅与蒋介石、宋美龄等人的来往书信、1937年至1990年的日记等。在这长达4800页的口述历史中,张学良少帅倾吐了积存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郁结。在1991年7月26日开始的一系列访谈中,张学良一扫过去对蒋介石含蓄批评、谨慎恭维的作法,痛贬了蒋介石的人格与事业,称蒋介石在近代史上的作为只有北伐和建立黄埔军校,对抗日、对台湾都没有贡献,晚年的思想像袁世凯,想做皇帝。
  我是主张抗日的
  张学良说:“我的判断,蒋先生极讨厌我。蒋先生不能让我自由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主张抗日的,假如我获得了自由,那抗日的功劳都是我的。换句话说,我是他(的)一个大敌手,政治上的大敌手。”张说:“要说蒋介石在现代史上的贡献,也就北伐和建立黄埔军校,没有旁的。”
  蒋介石为人太自我
  张学良说:“蒋先生这个人,他要(是)有机会,他真会当皇帝。他的思想非常顽固,是旧思想,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我)本来很尊重蒋先生,但后来不尊重,因蒋先生完全是自我主义。”少帅说那是“唯我的利益独尊主义”。少帅讽刺地说,蒋介石是个投机取巧型的买办,什么“几年准备(反攻)、几年成功”,这样只会失信于民。少帅和张夫人赵一荻(赵四小姐)都不认为蒋介石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半月记》是陈布雷杜撰的
  张学良很不客气地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发表的《蒋委员长西安半月记》,“都是假的”。过去盛传少帅看了蒋介石西安日记后,大受感动,“始知委员长人格如此伟大”,事实上是蒋嘱陈布雷于1937年2月在杭州新新旅馆辟室杜撰的,八易其稿。少帅说:“蒋先生后来的思想很近似袁世凯。袁世凯想当皇帝,他也想当皇帝。”
  少帅说:“蒋先生这个人比较窄小。你看他用人,只要是他自己的亲戚或和他有关系的人,就和别人待遇不一样。”
  对宋美龄并无微词
  张学良口述历史最具可读性的就是他对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的看法。除了蒋介石,不少人被少帅点名,但对宋美龄并无微词。少帅又透露,1936年12月25日释放蒋介石这个日子,是宋美龄、宋子文挑的,以作为圣诞礼物。
  差点和孔祥熙做亲家
  少帅说他很不喜欢孔夫人宋蔼龄,他说,宋蔼龄是“坏蛋”,对他态度不好,她说:“这小家伙(指少帅)捣乱得很,你要不整他一下,他就捣乱,你们不能放松他,应该惩罚他。”少帅透露,张家和孔家差点变成亲家,他说:“原来我们想做亲,他要我的儿子娶他的孔大小姐(孔令仪),要娶的话,要保证不娶姨太太。我说我儿子的事,我不能保证。后来他儿子(孔令侃)想娶我的大姑娘,我说我也不能反对,也不能赞成,最好让他们两个在一起呆呆(相处)。”少帅说他看不起孔令侃,也看不起孔祥熙。
  和宋子文是好朋友
  他说宋子文和孔祥熙不合,他和宋子文则是好朋友。有人说“西安事变”时,宋子文曾拍胸脯说姓宋的不说瞎话,一定保证少帅自由。结果宋子文陪少帅到军事委员会受审时,有人骂宋子文:“你说姓宋的人永不说谎,怎么到了现在这地步。”宋哑口无言,少帅则说他听了“很难过”,但谅解他。少帅说宋子文并没有“担保”他的自由,他说:“宋子文他怎么能担保,他怎么敢担保呢?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少帅又说,他把蒋介石送回南京后,有人主张枪毙他,宋子文就对蒋先生说如果你把少帅枪毙,我就把你的事抖落出来。但少帅并未进一步说明宋子文要抖落什么事。
  最看不起的人是何应钦
  中国近现代军政人物中最被少帅看扁的是何应钦。王新衡曾对少帅说,蒋介石不用人才,只用奴才。少帅说何应钦就是一个奴才。少帅说,有一次蒋先生对何应钦说:“你把军服脱下来,你走。”何不敢走,少帅说:“若蒋先生要这样骂我,我真会把军衣脱下来就走。所以我看不起何应钦。”张学良称,何应钦从来就没被重视(过),也没有实权,没带过兵,如果他是何应钦,早就不做了。
  张学良说,“西安事变”如杀死蒋介石,中国必大乱,如果到何应钦这种人手里会更坏。
  周恩来是我佩服的人
  很少人受到张学良的欣赏,在这少数人中,周恩来属第一名。少帅说:“周恩来好厉害,连我的部下、杨虎城的部下都听他的,他说出的话很有理,也能处置事情,是我佩服的一个人。”
声明:&&&&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新快报 ”。
相关新闻:
广东金羊网络传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友情链接**** 1288短信通 东北网 中国广州 浙江日报 扬子晚报 中国经济时报 经济日报 人民法院报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粤ICP证020010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金羊网络传讯有限公司&&&2001 GuangDong JinYang
Network & Information Co.Ltd. All Right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学良和蒋介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