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offer不谈京东薪酬审批到offer待遇,靠谱吗

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93&分页:...lelewei发信人: lelewei (lelewei), 信区: WorkLife
标&&题: 发offer不写工资 这种靠谱么 只口头说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un&&1 23:45:06 2017), 站内 && 面试了一家公司 也发了offer 但是说offer不体现工资 合同也不体现工资 因为为了避税 一部分工资发现见 总觉得不太靠谱。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7.101.4.*]
炼狱天使——反者道之动发信人: zszqzzzf (炼狱天使——反者道之动),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发offer不写工资 这种靠谱么 只口头说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un&&1 23:48:50 2017), 站内 &&&& 重点看钱有没有发到位啊。 && 【 在 lelewei (lelewei) 的大作中提到: 】
: 面试了一家公司 也发了offer 但是说offer不体现工资 合同也不体现工资 因为为了避税 一部分工资发现见 总觉得不太靠谱。
游戏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22.77.52.*]
lelewei发信人: lelewei (lelewei),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发offer不写工资 这种靠谱么 只口头说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un&&1 23:58:07 2017), 站内 && 也不是很到位 关键是如果哪一天万一不发工资了 合同上也不约定工资 是不是没任何证据&&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重点看钱有没有发到位啊。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7.101.4.*]
lelewei发信人: lelewei (lelewei),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发offer不写工资 这种靠谱么 只口头说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un&&1 23:58:55 2017), 站内 && 试用期三个月 工资80%
【 在 zszqzzzf 的大作中提到: 】
: 重点看钱有没有发到位啊。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7.101.4.*]
无法抗拒发信人: lsn2000 (无法抗拒),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发offer不写工资 这种靠谱么 只口头说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2 07:44:02 2017), 站内 && 大体靠谱,有一定隐患,离职赔偿时会按最少的算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3.74.152.*]
lelewei发信人: lelewei (lelewei),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发offer不写工资 这种靠谱么 只口头说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2 07:54:17 2017), 站内 && 她说发现金是为了避税。我心里有点不踏实&& 【 在 lsn2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体靠谱,有一定隐患,离职赔偿时会按最少的算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7.101.4.*]
无法抗拒发信人: lsn2000 (无法抗拒),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发offer不写工资 这种靠谱么 只口头说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2 07:57:09 2017), 站内 && 小公司多数都这么干,账面工资只有3500,私下再转一万。这个做法很普遍。 && 【 在 lelewei 的大作中提到: 】
: 她说发现金是为了避税。我心里有点不踏实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3.74.152.*]
lelewei发信人: lelewei (lelewei),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发offer不写工资 这种靠谱么 只口头说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2 07:58:54 2017), 站内 && 另一部分是发现金 不是发到卡里
【 在 lsn2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公司多数都这么干,账面工资只有3500,私下再转一万。这个做法很普遍。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7.101.4.*]
石头发信人: pkujoe (石头),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发offer不写工资 这种靠谱么 只口头说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2 08:00:29 2017), 站内 && 坑的可能性大,慎重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7.136.38.*]
无法抗拒发信人: lsn2000 (无法抗拒), 信区: WorkLife
标&&题: Re: 发offer不写工资 这种靠谱么 只口头说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2 08:01:39 2017), 站内 && 发现金不也是钱,只要数量对就行呗。这个公司比较严谨,做事不留任何把柄,不是坏事,起码公司主事人的智商是没啥问题的。 && 对你的影响只有两条,一是社保公积金基数低,算是扣了你的福利,二是离职补偿会按3500基数算。别的问题没有。 && 【 在 lelewei 的大作中提到: 】
: 另一部分是发现金 不是发到卡里
※ 修改:·lsn2000 于 Jun&&2 08:03:55 2017 修改本文·[FROM: 223.74.152.*]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223.74.152.*]
文章数:93&分页:...要哭!各大互联网公司应届生薪酬曝光!-offer BAT 应届生 互联网公司 唐文斌-社会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要哭!各大互联网公司应届生薪酬曝光!
  原标题:要哭!各大互联网公司应届生薪酬曝光!  导读  最近,2018届校招已经开始了,全国数百万应届毕业生将要开始寻找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在全国众多行业中,互联网行业这几年可谓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互联网的浪潮中。全国各大互联网公司待遇如何?哪些应届生能获得满意的offer呢?下面就来看看OfferCome猎头发布的2017届互联网校招薪酬情况,希望对2018届正在找工作的童鞋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每年校招Offer的数量、质量表明了各家公司对于整个招聘市场、人才供需的判断,也是我们OfferCome观察整个互联网市场的一个窗口。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要哭!各大互联网公司应届生薪酬曝光!
日 14: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要哭!各大互联网公司应届生薪酬曝光!  导读  最近,2018届校招已经开始了,全国数百万应届毕业生将要开始寻找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在全国众多行业中,互联网行业这几年可谓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互联网的浪潮中。全国各大互联网公司待遇如何?哪些应届生能获得满意的offer呢?下面就来看看OfferCome猎头发布的2017届互联网校招薪酬情况,希望对2018届正在找工作的童鞋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每年校招Offer的数量、质量表明了各家公司对于整个招聘市场、人才供需的判断,也是我们OfferCome观察整个互联网市场的一个窗口。  引子  先说下对16年17届校招的总体看法:本该是个不大不小的年,结果被华为一己之力搞成了个大年。  白菜价22万:14k-15k,每年发15薪或16薪,90%的主流公司都给了这数;  青菜价30万:BAT一般在25万~30万(14k-15k、每年发15薪或16薪),其他家一般30万±(18k~20K、每年发15薪或16薪,个别给点股票);  60-70万:从罕见变得多起来,不少公司都给过了,薪酬方案不一;  100万:慢慢多起来了,有点像一两年前的六七十万;  备注:上面是指技术的薪酬,产品薪酬可参考同档研发打七折八折,运营打五折六折,HR打……算了,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一、各家互联网公司17届校招Offer情况  0、华为  虽然是讲互联网校招,但是我们必须讲下华为,16年所有公司都绕不过华为抢人。  招聘量:1万人  大概是所有主流互联网公司招聘量之和,这个量决定了全行业的定价策略都得听华为的。  白菜价:月1.4万/年20万起  全互联网/IT/通信行业的公司都得跟上这个白菜价(也有童鞋说,部分区域是1.2万、18万起,欢迎补充)。  SSP Offer:40万、50万,甚至更高  普通SP没这么高,也就是30万或者40万。但华为在清北等砸出来的上百个40万、50万甚至更高的offer(有些比常规的阿里星还高一些),打的所有公司都没脾气。  最后的结果就是:华为在清北招走的17届学生,大概是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MS、Google等外企之和的两倍。  不管华为有怎样的争议,一个营收超过BAT之和,研发成本超过BAT之和的公司,舍得花钱做校招的时候,就注定我们大家都得跪着。  1、BAT  BAT三家因为招聘量大,占互联网校招量一半,因此实际形成了一个默契的大白菜价格联盟,至于SP\SSP、某星档,那就全靠各自本领去争取了。16年看,这个白菜价差不多被推到了22万左右,常规的SP\SSP还是在25万~30万。  B:  16年B家整体薪酬是上浮一些的,照以前月薪14k或15k算是常规的SP了,16年看15K算白菜价,按照14.6个月算,白菜总包 22万了,在BAT里面算最高的。  常规SP略高白菜1K-2K,SSP过20K的不常见。也就是说青菜价大概是25万~30万。  大概十年前起,百度就一直对校招生的招聘和培养非常重视,薪资也基本保证在同档公司里靠前的位置,这次薪酬的微调也能看出来了。  招聘量:1500人的体量,整体招聘量也很高  A:  A家16年校招非常低调,据说悄悄地抢先挖了很多学生。  16年以招A类学生为主,大概24万,应该说的确挺狠的。  招聘量:A家16年招聘量大概近千人。  T:  T家白菜价比起往年是涨了一些的,12.5K没变化,但承诺的月份增加到16个月,再加上房补,总包超过了21万(实际T家奖金的确不低)。常规的SP会高2k-3K,SSP会更高一些,一样,过20K的少。  跟BA两家类似,青菜价也是差不多25万起,只是月薪看来有点少。  招聘量:16年招了2000人,是整个互联网行业招聘量最大的公司了。  A星档:  A家的阿里星,16年只遇到1个来咨询offer的,侧面问了几个,还是去年的行情,大概60万、70万的总包,基本是30+30,根据事业部和个人情况浮动,原则是上不封顶,招聘量据说有10来个。  BT两家:实际都有60万、70万甚至80万+的offer,而且量并不比阿里星小太多,只是两家都没有专门做成项目制来好好宣传,而是一个个招的。因此在中高端学生群体中,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略可惜。  2、过百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京东、携程系、360  京东:  京东16年白菜价跟BAT差不多,大概是15K,SP好一些的可以到20K,比BAT的SP要高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16年做了第一届科学家计划,中位值据说都到了55万,我们看到个别博士的offer快100万了,这项目主要针对全球的优秀博士,而且量不小,跟阿里星差不多。对标谁,不言而喻,建议18届的关注下。  招聘量:快赶上BAT了,16年总部招了差不多1000人,各区域公司还招了好几百人,感觉要跃居校招第一梯队了。  网易游戏:  最近三四年,网易游戏每年都从清华找揍五六十人,这是什么概念呢。BAT一般也就能招到10个,大部分年头,BAT招到的清华学生加起来还不到网易的一半。  为什么?因为丁磊的脸肉嘟嘟地可爱?因为网易的猪肉好吃?  因为人家网易游戏钱多,校招动辄35万、40万砸出去,然后之前去的师兄师姐,再告诉师弟师妹,游戏的奖金可能十几或者几十个月(当然,不好的可能一分钱奖金都没有),所以学生们纷纷就从了。  非游戏:  非游戏的话,有传统的门户、邮箱等,还有非常火的严选、考拉海淘等新业务,白菜价大概是13K,好的童鞋可再单独谈下。并且,并且,并且从往年看,大部分人都能拿到18个月以上。换句话说,网易非游戏团队的白菜价是24万-……  招聘量:整个网易集团,量还是蛮大的,虽然没有上千,但也大几百了。  携程系:  携程研发产品基本都在上海,白菜价在上海还是挺不错的,差不多18万~22万,SP会再多几万,跟BAT差不多。考虑到携程的工作强度,实际比BAT性价比高一些。  由于在线旅游很复杂,需要很强的线上、线下团队等,因此携程还有一个单独的管培项目,持续了有几年了,起薪跟其他公司产品运营类似,据说在内部晋升速度也很快。最近还有一个GLP(全球领导力计划),专门为国际化铺路的,目标是世界名校的MBA等。  去哪儿:  去哪儿做校招有几年了,招聘量一年比一年大,同档学生,薪水一直比BAT略高一些(去哪儿整体还是蛮重视产品技术的,北京竞争又非常激烈)。  16年硕士白菜价的起点就是21万起(本科的起点低几万),比较好的学生都可以到25万,个别好的SP也有接近30万。  招聘量:同网易,整个携程系,量虽然也没上千,但是也大几百人。  360:  360虽然退市了,不过我们还是搁在上市公司里面讲吧,毕竟过两年就上市了。  我们看到的价格基本都是15K,总包差不多21万+,貌似还有单独的安全星、前端星计划,没见过这两个星项目的offer,不知道具体数字,欢迎大家爆料。  招聘量:量倒挺大的,好几百人。  3、其他上市公司:  搜狐门户、视频等:  张老板复出后,改革了很多东西,比如说薪水向产品技术倾斜,像校招生,16年白菜价起手就是16K,还是蛮舍得的,真是下定决心招好人重头来过的节奏。  招聘量:17届准备招好几百的应届生,因此HR现在还在忙春季补招,17届还没定下来的童鞋赶紧找人内推去吧。  搜狗:  作为一个产品、技术驱动的团队,搜狗的校招白菜价16年差不多在22万左右,SP蛮给力的,基本是比BAT高一些的,资质好的基本都30万左右或者更高了。  招聘量:也有百余人了。  新浪系:  新浪和微博的校招一般是一起做的。算法等一些方向还可以,基本能到25万的总包,跟BAT普通SP持平。产品管培也不错,大概可以到20万左右,算是产品类offer里面比较高的。其他Offer普通水平吧。  招聘量:一共大概百余人,他们的产品和销售类管培,招了有十几个,据说蛮受重视的。  宜信:  宜信的白菜价没见过,看到几个大数据团队的SP都30万上下,还是一贯地给力的。不过貌似招聘量一直不大。  剩下的上市公司招聘量不大,也没有听说谁家发了很多很高的offer,对市场影响不大,就不单独讲了。  4、头条、滴滴、小米、链家、新美大  把这五家列在一起,是因为,这5家是没啥风险的没上市公司,且校招量比较大,且公司业务稳定基本大而不倒了,且估值都上百亿美元,且薪酬还可以的。除去蚂蚁金服外,这五家算是未上市公司的代表了。  头条:  把头条放在第一讲,是因为头条是技术氛围非常浓的公司,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那些愿意付出、能力强的童鞋。  15年SP价格推到了30万+,16年白菜价推到了25万起,毫无争议的第一梯队。  16年是头条第二年大规模做校招,头条的白菜价已经到了25万~30万,好人的价格都可以到35万了,阿里星档次的童鞋可以单独谈。个别优秀的童鞋都给到了上百万。  招聘量:挺大的,好几百的产品研发招聘规模。  新美大:  白菜价大概是21万~23万,SP到25万了,非常青睐名校学生,部分非常好的童鞋都给到了接近40万的总包,甚至还能有股票。  招聘量:很大,据说已经发出了一千多个offer。16年春招实习生据说也要招近千人。相当可观。新美大这两年业务的确发展地非常快,薪酬整体又比BAT要高一些,招聘量又大,建议大家去聊聊。  滴滴:  滴滴的校招动手有点晚,不过白菜价基本保证了25万以上。  16年滴滴为了争取人才,还是非常舍得给钱的,尤其是对于BAT的SSP、阿里星档次的人,基本都保证了比BAT高不少的薪资。  总体来说,能在BAT拿到40万以上offer的童鞋,都应该跟滴滴聊聊。  小米:  小米的白菜价基本在16K左右,一年后授予期权。常规SP的价格比BAT家的SP略高1k-2k,快到20K了。另外,小米今天在AI这块招人挺多的,发了不少SSP offer,可以关注下。  招聘量:小米这两年量都不太低。他家有个独特的优势就是,户口指标和解决的比例,据说是所有主流公司中最多最多的。因此有能力拿SSP的,可以跟他家聊聊。  链家:  此处的链家单指链家网,这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纯互联网人士组成的团队,大概2、3年的时间,从几十人发展到一千多人。  16年也是链家网第一次大规模做线下宣讲等,白菜价offer 比BAT略高一些,大概15K发15薪,很优秀的人可以单独谈SP。  招聘量:发出去的offer也有几百个了,量不小。  5、其他创业团队  Face++、商汤、地平线等AI圈公司:  这类公司整体薪酬还可以,16年对于个别博士等,开过百万年薪的offer。  不过由于这几家招聘量都不大,每家可能就是十几、几十个人,公司规模也不大,因此我们就不单独展开了。  快手:  快手的招聘量不大,不过发的offer都很不错,基本也是同档比较高的。我们看到的几个offer都是30万上下再加期权。  猿题库:  跟去年一样,20K、22K、25K(25K很罕见,基本都是清北里的好苗子),过了试用期有期权计划。  融360:  白菜价大概是22万+,算法等SP给的略高一些。发offer时就承诺期权,入职满一年后授予。  发出去了上百个offer,作为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的一个标杆,这个量不算少了。  知乎:  白菜价总包跟BAT差不多,20多万,或者说月薪略多1K左右,不过月份不同有所不同呢。  貌似知乎刚开始较大规模地做校招,业务发展的快(D轮又融了很多钱),挺缺人的,所以校招、实习的量在逐步变大。知乎做校招,是真心省事啊,学生用户口碑好。  其他创业公司:  其他的咨询的少,个案没有代表性,就不讲了。  二、什么样的应届生可以拿到这些offer:  (一)产品白菜价年15万~20万:  先单说产品,因为产品起薪低(跟学技术不一样,新产品的童鞋不容易证明能力)。  基本上,名校出身,逻辑清晰、知识面不错、学习能力强、有过小半年主流公司产品实习经验,知道如何干活,那差不多能找到一个15万~20万的白菜offer,大概就是10~14K月薪,发15或16薪。应届生过22万的,少,个别公司会给。  产品童鞋不要气馁,好的产品非常稀缺,晋升会很快。  (二)技术:  1、白菜价 22万:  薪水:15K*15薪,14K*16薪;  15年预判:“从16年起,渣硕的Offer将会站稳20万”(解释下,渣硕是北邮人论坛一个常见的词,用以谦虚地表达自己是个普通硕士)  16年观点:看来22万的白菜价是很难再下去了。  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拿到:北邮华科这档院校(两大互联网人才供给量最大的院校,所以用他们做参考),相关专业中等水平的童鞋,多刷刷题,找个实习认真干几个月,证明你是能干活的,基本就可以拿到了。  2、常规SP 25万:  薪水:16K*15/16薪;  去年观点:没提这档。  16年观点:所有公司都可以给到。  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拿到:刷题刷的好一些,清楚常规算法背后的原因(知其所以然),工程代码写的干净利落,就差不多了。  3、SSP Offer 30万±:  薪水:18~20K加15/16薪,个别公司再给点股票、签字费(这年头应届生都有签字费了);  去年预判:“我们写了“待校验”,因为16年主流的30万 offer依然集中在五六家公司手里,BAT没有大规模地改。”  16年观点:短期内不太能再提升了,如果京东头条滴滴等这档的招聘量再大一些,BAT可能会缓缓地在二三年内提到这个价格。  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拿到:  算法:AI16年太热了,基本所有上市公司,主流创业团队都开过这档了。机器学习、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算法好的童鞋,发过1-2篇顶会论文的,工程能力还可以的,基本就可以拿到这个offer了。  工程:纯靠工程能力拿这个offer,有点难度,ACM区域赛金银铜的水平吧。在BAT拿有难度,得去滴滴头条这种。  4、40万~50万  薪水:20k~30K*15/16薪,再给点股票。  去年预判:没写这档。  16年观点:单独提出来这档,是因为之前这档的确少。但是,16年光华为一家,就开了几百个这种offer,尤其在清北,靠着这档offer,砸走了上百个博士。对于一些比较牛一些的学生,尤其是博士,这档offer逐步容易起来了。另外一方面,AI的确太热了,国内缺人。  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拿到:  大概就是,有个2、3篇热门方向的顶会一作的童鞋,可能手里拿了四五个30万的offer,能在一两家公司拿到四五十万的offer。  5、60万~150万  搁在一起写吧,省事点。反正都超出正常人范围了,大家看看就行了。  1)这么贵划算嘛?  非常划算,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各家招不到、招不够。尤其是100万以上的,太难招到了。  另外还有个问题是,大家之前习惯招二三十万的,对于60万~150万的学生如何培养、使用,还在摸索中。  2)为什么划算?  以北京为参考,单论薪资成本:  白菜价22万=30万人力成本;  青菜价30万=40万人力成本;  某星档60万=70万人力成本;  神档100万~150万=110万~160万人力成本;  最粗糙的经济换算:  花60万招个阿里星,开发效率远超过两三个普通学生;  花100万招个G/MS家博士奖学金获得者,解决问题的效率远超过两三个普通的SP;  花150万招个CMU的牛博,他能解决你花300万招10个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人才培养、团队建设:  对于公司而言,核心高潜人才非常非常重要,这些姚班、ACM/IOI金银铜、G/MS家博士奖学金获得者等出身的学生,大部分天赋和基础是真好,培养空间太大太大。  每年都能招到一批可以批量培养成为T10、P10、T4的高潜,做老板的简直可以笑醒。  招聘:  来了一个戴文渊,后面就陆续可以吸引来一堆六七十万、三四十万的人。  唐文斌为什么能融那么多钱?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能号召来了一堆NOI 金牌,这些人能解决同龄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大家就愿意投。  社招挖来的成本太高等原因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总体而言,越贵的学生越值得挖,因为社招的时候,你需要花更高的价钱。  3)对标?  工程:ACM World Final吧,拿了金银铜的基本可以保个100万的,靠前的基本可以保个六七十万的  算法:G/MS 家博士奖学金获得者,顶会热门方向6-7篇一作,CMU等大神的徒弟,要是有个XX会的best paper,你基本就可以集齐顶级Offer召唤神龙了。  4)谁掏钱要?  BAT、滴滴、小米、新美大、头条,众多AI创业公司等,都要。  现在的问题是:六七十万还好招一些。100万以上的,很少有人理我们这些国内公司,16年我们自己看到的有近10个100万~150万的offer,被学生锯掉的有一半……  三、为什么校招这么火爆?  不是说寒冬嘛?不是说泡沫破灭嘛?  这都是新闻里的写法,跟我们作为猎头,在一线看到的数据,完全不一样。  这里简单写几句,本月会发篇长文详细写下,欢迎关注。本月准备发“2016年中国互联网的社招的盘点&社招薪酬报告”,届时会详细地分析过去一年里整个市场的行情。我们公众号里,有前几年的行情分析和预判,大家也可以看下,目前看,是准确的。  价格取决于价值,影响价格波动的是供需关系。  从需求看:  上市公司:  阿里冻结HC好几次了,15年年底,36000多人,16年年底,他们接近47000人,冻结HC冻结出来1万人……  百度、腾讯、京东等等,谁家一年没招个几千人?  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的确死了很多,P2P、O2O死了一票票的,然而活下来的又融了很多钱,也成立了很多新公司,融了很多钱,招了很多人。引用IT桔子16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Q4没找到)    从供给看:  社招:一直没有什么新增供给,传统IT、通信业需求旺盛;  校招:学生来互联网的比例基本没有大幅提升,尤其是优质学生,整个社会风气如此。  (嗯,今天,清北去体制内的比例依然远远高于名企。你去水木发个帖子,咨询下在银行总行、航天、中央部委、互联网之间选择校招offer,大家依然会一边倒地建议你去体制内)  四、2018届行情?  差不多了,估计跟17届持平。  有能力下场的玩家,基本都下场展示过肌肉和需求了。  华为一次性地把价格涨到位了,其他大的上市公司不会有太大波动。  剩下的未上市公司里面,除非滴滴、头条、链家等忽然上市融了很多很多钱,要大力扩张。  否则17届的行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了。【找工作】判断运营offer是否靠谱的三个条件_买购网
按模块条件查看
阅读:1731次
摘要: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职业,互联网运营近年愈发受到大众的青睐。找工作时想要判定该运营offer是否靠谱?那得看看这三个条件。
【找工作】判断运营offer是否靠谱的三个条件
一、企业对运营岗位的看重
对于“以用户数论成败”的互联网企业而言,能为产品的用户数带来最直接增长的岗位自然倍加受宠,这就跟传统企业大都更看重销售是同样的道理。
二、运营是个“付出-能力-成果可见”的岗位
运营的“数据”结果能较客观的量化操盘者的能力、努力程度等,能充分满足牛人们的各种英雄主义幻想,相对其他“难以量化成果”的工作(占了绝大部分)更有成就感。
三、运营是个低门槛(这其实是个偏见)的工作
这份“低门槛”工作成长空间大,薪资待遇貌似还比其他“低门槛”工作有一定的涨幅,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于是乎运营很自然的成为许多人转型(或逃避)互联网的一个平滑过渡的岗位。
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运营从业大军的数量,所幸的是,企业对运营招聘的旺盛需求也基本能够消化掉广大的求职大军。
哪怕是在今年资本寒冬的背景下,运营岗位的招聘需求相比互联网的其他主要岗位,比如产品、UI等高出了不少。
问题在于,当我们好不容易拿下一个运营Offer,是否立即“走马上任”还是继续观望更好的机会?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判断一个Offer的价值,甚至将之量化?这就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话题。
靠谱的运营是自我升值的充分必要条件
运营是一门特别重视实践的工作。
我认为:未来如果我们想从运营从业人群中脱颖而出,取得不凡的成就(收入),那么在工作的前几年你最应该在乎的择业要素应当是:能否快速成长。
而不是让“工资福利”或者“离家近”、“同事颜值高”……等要素喧宾夺主了。
另一面,不少渴望转型运营的职场人士或者应届毕业生,难得逮着一个运营Offer,往往便迫不及待地接受,未经基本调查。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一份不靠谱的运营工作不但没法让你学到有效的实战经验,还会让你的工作非常“痛苦”。于是你可能又会被迫再次跳槽,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诸多的机会成本。
下一份工作的雇主更会对你的“频繁跳槽”心生顾忌。
我的个人公众号后台就非常高频率的接到类似的“烦恼咨询”:运营工作没法进行下去了,怎么办?诸如此类。
“凤翔千仞,非梧不栖”,作为一名抱负远大的运营人,我强烈建议大家抱着找终身伴侣的心态来寻觅工作机会。
毕竟,青春苦短,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是不?
靠谱运营的三个条件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判断一份运营工作是否靠谱呢?或者更具体地说,怎样的运营工作才能既让你发挥所长,又能持续进步呢?
我认为,一份优质的运营工作必须同时满足三项条件:
有一个靠谱的上级,给到你发挥实力的空间
公司重视运营,以运营为核心推动产品发展
所运营的产品本身必须是用户的真实需求
不无遗憾地说,虽然时下运营招聘需求还算火热,但按业界现状,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互联网公司,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但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对于能同时符合以上一两项,特别是第一项的工作,还是比较有选择的余地的。
如果要对上述三个条件分配一个权重,我认为4:3:3会比较合理。
本文最后会举几个实际例子说明下。
幸运的是,第一项条件恰好也是我们能够较容易从外部精准判断的。
下面详细说明这三个条件:
条件一:靠谱的上级
靠谱的上级意味着:他能给到符合你能力的运营权限,给到你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先看下,如果不幸遇上一个“不靠谱”的上级可能会有上演故事:
不懂瞎指挥:比如你负责新媒体运营,可是每一次内容制作时,从选题策划、创意设计、素材、文案结构,上级都武断地给你定好了,你只是负责“组合内容”,形同文字搬运工,试问如何实践自己的运营思考力?
控制狂:又比如,让你负责APP的用户运营,但却不给你后台的数据权限,每次查看数据还得发邮件申请,甚至三求五请才能拿到数据,而且还是不完整的数据!试问如此开展运营工作,效率能高到哪里去?
更有甚者,“背黑锅你来,邀功勋我去”,这样的领导也是真实存在的……
反过来,靠谱的上级意味着他会放权下属,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拥有体系化的运营思维,在你陷入运营困境的时候,能够随时给到你有效的建议,让你的水平、视野更上一层楼。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未来上级的靠谱程度?这个关键环节就在面试的过程中。
当面试谈的七七八八,你对公司的产品、薪酬都较为满意时,我们大可主动询问负责业务面试的面试官是否就是你未来的直接汇报对象(一般都是),确定后,我建议可以询问他两类问题:
开门见山,询问细节
直接询问入职后开展工作的方式,特别是与上级如何协作:是由他定出一个目标,由你去思考去策划去执行,最后反馈;还是每个工作步骤都需要他面面俱到的“指导你”,随时汇报等。
一般来说,前者的比例越高,说明他越信任下属,越可能给到你施展才华的空间。
旁敲侧击,了解历史
了解他自身的履历,包括他自己精通、擅长的领域,“请教”他对某业务领域未来前景的看法、业余生活喜好等等……
当然,交流这些的目的是观察他是否足够自信、心胸是否豁达、自身是否足够多想法有创意。
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完全信任下属,甚至还会打压下属的成长。
透过这两方面的询问,你大概能够勾勒出一幅与未来上司共事的日常图谱,大可自行判断下这样的方式自己是否能接受。
有些职场新人担心面试时询问太多会让对方对自己心生负面评价,这是一种完全没必要的顾忌。
作为面试过非常多运营候选人的面试官,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通常候选者问的问题越多,问题本身越有价值,恰恰侧面说明了他是一位慎重、有诚意、有主见的人,反倒是面试加分项。
退一万步,如果一个连你多问几个问题就因此质疑你的面试官,真要被这样的上级录用了那才是最大的不幸。
so,just relax
条件二:公司重视运营
未来能有一个靠谱的上级,对我们运营人而言,可以放50%的心了。
但是,如果一家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压根不重视运营,那也会让你的运营工作异常惨淡:比如要资源没资源,要预算没预算,运营战术很难按预定的节奏开展,甚至你那靠谱的上级也随时可能离任……
故此,确定了靠谱的上级,还需要判断一家公司是否重视运营。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察两点:
第一、看薪酬
如今互联网的薪酬相当透明,我们大可透过招聘网站、调查网站、询问朋友、同行,大概能获取运营岗位大概的薪资水平。
如果你所面试的是一家行业内不缺钱的大公司,开出的薪酬也只是平均水平,哪怕是略高于平均值,那也未必说明运营是个受重视的岗位;
反之,如果是一家中小型企业,但运营工资依然能略高于平均水平,那说明这家公司还是较为重视运营的。
第二、看运营在公司的发言权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略为尖锐”的跨部门合作问题或“内部争夺资源”的问题来询问:
例如,当我们与产品对用户需求的解读出现较大分歧时如何处理?
又例如,若需要研发资源协助进行简单的运营功能开发时,申请难度如何?
又或者询问运营年度指标大概什么量级,是否有足够的预算?
如果得出的答复是类似:
各司其职,功能实现主要看产品的;
或者尽量少调用研发资源;
运营指标高预算低等等……
那么,运营地位可想而知了。
记住,一个重视运营的公司应当是:公司的一切资源都围绕着运营开展。如果你能有幸进入这样的公司,那么运营的权利就非常大了。
第三、可以询问面试官这个岗位的未来发展规划
如果他能描述的非常具体、清楚,说明公司对运营这个岗位是有体系化的规划,说明公司高层认真思考过运营问题,这也是重视运营的表现。
反之,如果他聊的闪烁其词,或者说的空洞浮华,那么就最好谨慎一些了。
条件三:产品能否做成,做大
如果从锻炼一个人运营能力的角度讲,拥有一个靠谱的上级,一家重视运营的公司,对于运营新人,这已经是一家可以接受的“好公司”了。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找到一家让自己安心做上5年、10年的公司,一家视为自己事业的公司,那么你还需要判断这家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决心、资源,能否将核心项目做成,做大。
毕竟对于大部分不懂互联网的老板,他们判断一个运营人是否优秀,大都是通过“这个人是否拥有成功的运营案例”来衡量。
判断产品能否做大做成这个问题,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年轻朋友们、甚至是对拥有一定阅历的朋友们可能都有点苛求了。
但我们至少能通过“逆向思维”间接推断产品项目的靠谱度:我们虽然没法预估哪些项目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我们能够较易确定哪些项目会很大概率“做不成”。
通常“做不成”的项目都有以下特征:
没有戳中刚需
判断一个产品到底有没戳中刚需,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回归用户的视角,反思产品本身有没创造“实质价值”:
例如,是否让本身低效率的事务变得更高效;
是否能让用户省钱;
是否让用户更省力;
是否能满足用户的各种心理需求等等。
没有戳中刚需的产品非常多:比如一些看似是有需求的产品,例如,小区的半熟人社交,差旅社交,这类产品的问题在于需求分散,而且能够通过其他现有产品实现;又比如,传统行业一些资金规模巨大的大企业做出来的“形象工程”或者“想当然”项目也经常是些“伪需求”;此外,曾经火一时的“脸萌”、“围住神经猫”等难以具备“可延续性”特征的现象级产品等等;
缺乏必要资源
有些项目点子很好,“若能做成”确实能满足用户需求,甚至做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但是,它推动起来往往需要强大的国际资源、政府关系、或者多边平台同时发力等等。
试问一个十几人、百来人的公司如何推动的了?
这类项目最集中体现在某些特殊传统行业的低效业务,例如教育行业、医疗行业、其他公共事务等等。
但这些领域并不是一朝一夕仅靠“用户需求”就能打动的,背后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需要特定的历史机缘才有望达成。
跟巨头的核心业务正面冲突
互联网行业是典型的赢家通吃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你的业务(或者扩展方向)跟BAT的核心业务类似,例如,熟人社交、电商平台、搜索业务,那也是凶多吉少。
盘子太小,模式太重
有些业务是刚需,但覆盖人群太少,分布太散,频率太低,又或者难以实现“标准化服务”,这些商业未必适合以互联网的方式实现,更难以做大。
运营Offer质量评估表小结
根据上述三个条件及权重,我们可以简单制定一个可量化的运营Offer质量评估表(按照“判断及决策学”的观点,这种评估表可比我们主观的判断靠谱的多),如下所示(下表左三列)
注意:以上为示例,可结合实际情况微调。当缺乏必要的判断信息时建议用该项的中值分数替代(例如上表第5列中括号内的数值)。
通过这个评估表,我们可以轻松的对现在的运营工作进行打分。
我们假设自己现工作的评分如上表第四列所述,我们大概可看出是一家发展势头还可以的小公司,缺点是目前的薪酬不高、运营发言权较小。
下面假设我们拿到了一份Offer,公司大,属于传统行业,薪酬虽然比原工作有明显提升,但感觉面试过程中很多地方有点“不妥”,于是可以结合面试的过程按照上表进行评分(上表第五列)。
评分完后可以跟我们现在的运营工作进行得分对比。
通过对比,我们就可以较为科学的判断新Offer还不如原工作。
故合理的决策应当是:不去。
这个决策是否有违大部分人都跟着“薪酬”走的思路?
是的。尤其是工作前几年,千万别被薪酬牵着你人生的大方向走。
能够成长、厚积薄发才是运营岗位的增值特质。
当然,我们也要灵活考虑自身现状。
比如,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的经济条件下,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不强,那么可以先“将就”一份运营工作做着先,然后再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
但是,若自己综合竞争力较强,在人才市场比较受欢迎,则可以通过本文提到的策略进行理性的决策分析。
你可能还关心:
您可能关心的: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XXX"的知识/资讯/名人/访谈等文章,均由企业/经销商/用户自行通过本网站系统平台投稿编辑整理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学习与参考等非商业用途性质使用,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提交说明:
注册登录发布:
行业精彩推荐
月关注排行榜
最新加入文章
历史关注排行
3905人关注
2638人关注
2618人关注
3683人关注
1207人关注
1224人关注
2378人关注
3406人关注
企业管理:
职场指南:
创业理财:
经典名言:
励志成功:
按行业查看:
人生指南导航:
网站模块导航:
热点模块导航: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收藏
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薪酬审批到offe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