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审计固定资产盘点不用盘点是否确认可以确认资产总量

固定资产审计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固定资产审计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固定资产审计,是指依法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增减、使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的。固定资产审计的范围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的,也属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审计审计内容
(一)审查固定资产是否存在、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或实质控制;
(二)审查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合理;
(三)审计固定资产增减变动;
(四)确定固定资产的是否正确;
(五)审查固定资产的披露是否充分。
固定资产审计目的
(一)确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二)确定固定资产的实际存在和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三)审查被审计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是否受留置权等限制;
(四)审查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是否适当;
(五)确定政策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的规定,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
(六)审查固定资产交易事项会计处理的适当性,固定资产及折旧在会计报表上披露的恰当性。
固定资产审计要点
(一)真实性:审查确认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是否转入固定资产清理予以冲销;查明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是否转入长期投资;查明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是否增加企业固定资产帐。
(二)完整性:审查已完工不结转固定资产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不入固定资产帐的情况。
(三)所有权:应区分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两种性质的,查明后者是否已纳入;应确定作为债务担保抵押出去的固定资产。
(四)计价:应分别验证购入、自建、投资转入、融资租入、改建扩建、捐赠、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应确定折旧计算及累计折旧帐户余额的正确性,以便认定的正确性。
(五)分类:除审查按实物形态进行分类外,还应查明使用、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提折旧与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与修理支出的分类正确性。
(六)帐务正确性:审查确认固定资产、明细帐以及实物资产的一致性,必要时可对固定资产进行。
(七)合法性:审查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批准手续;查明固定资产入帐价值确定的合规、合法性,查明及其运用的合法性。
(八)充分揭示性:审查确认对折旧方法、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资产租赁抵押等情况做了必要的说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会计审计论文-有关资产确认、计量的案例分析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会计审计论文-有关资产确认、计量的案例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20:34:3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4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会计审计论文-有关资产确认、计量的案例分析
关注微信公众号谢邀。&br&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把我十年合规工作的理解和经验呈现出来。(以下回答仅指国内银行业及国内监管环境)&br&&br&一、什么是合规?&br&合规,英文compliance,根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定义,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这里的法律、规则、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br&简单来说,&b&合规,是确保银行的经营活动符合一切适用于银行业的外部规范的活动。&/b&在实际工作中,合规部门一般会将其扩展到“一切内外部规范”。&br&&br&二、合规工作的指导文件&br&鉴于在实际工作中,合规不仅对外也对内,一般都会把合规与内控两个问题一并讨论。在银监会的诸多监管文件中,明确提到合规与内控相关工作的文件主要有两个,即《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下称合规指引)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下称内控指引)。这两份指引,一份指导对外合规工作,一份指导对内合规工作,彼此相辅相成,构成了银行开展合规工作的主要指导文件。&br&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办法》(下称案防办法)及《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评估办法》虽然主要涉及案件防控工作,但也对合规体系的建设和工作职责提出了具体要求,也是合规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br&&br&三、合规体系&br&由于不同银行对于合规的理解不同,因而对于合规部门的名称、职责、岗位设置等都不尽相同,一些大银行的分工较细,会分设法律、合规部门;而中小银行往往将其合并为一个统一的部门。下面,我将依据个人理解,以统一的“大合规”设置来进行说明。&br&按照两个指引文件的要求,商业银行的合规体系,应当分三个层次:&br&1、董/监事会&br&根据合规指引要求,董事会要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负最终责任,监事会要对董事会和高管层的合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内控指引对董/监事会内控责任的规定也与之相似。因此,可以说,&b&董/监事会,是合规工作的最终责任机构和最终监督机构,是合规体系的领导者。&/b&&br&董/监事会下设负责合规工作的专门委员会,作为董/监事会合规工作机构。&br&2、高管层&br&&b&高管层是商业银行合规体系的管理者&/b&,主要履行政策制定及推行、合规人事任免、部门搭建、工作协调及向董事会报告等职责。按照案防办法的规定,高管层中一般会设置一名合规总监作为合规工作的主要负责人。&br&3、合规部门&br&&b&合规部门是合规体系的执行者,&/b&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各项合规相关工作,其职责包括(合规指引第18条):&br&&blockquote&(一)持续关注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正确理解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规定及其精神,准确把握法律、规则和准则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时为高级管理层提供合规建议;&br&(二)制定并执行风险为本的合规管理计划,包括特定政策和程序的实施与评价、合规风险评估、合规性测试、合规培训与教育等;&br&(三)审核评价商业银行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的合规性,组织、协调和督促各业务条线和内部控制部门对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进行梳理和修订,确保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符合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要求;&br&(四)协助相关培训和教育部门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包括新员工的合规培训,以及所有员工的定期合规培训,并成为员工咨询有关合规问题的内部联络部门;&br&(五)组织制定合规管理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并评估合规管理程序和合规指南的适当性,为员工恰当执行法律、规则和准则提供指导;&br&(六)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包括为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合规性审核和测试,识别和评估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以及客户关系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等所产生的合规风险;&br&(七)收集、筛选可能预示潜在合规问题的数据,如消费者投诉的增长数、异常交易等,建立合规风险监测指标,按照风险矩阵衡量合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确定合规风险的优先考虑序列;&br&(八)实施充分且有代表性的合规风险评估和测试,包括通过现场审核对各项政策和程序的合规性进行测试,询问政策和程序存在的缺陷,并进行相应的调查。合规性测试结果应按照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程序,通过合规风险报告路线向上报告,以确保各项政策和程序符合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要求;&br&(九)保持与监管机构日常的工作联系,跟踪和评估监管意见和监管要求的落实情况。&/blockquote&根据以上职责,一个完备的合规部门,一般应当包括如下岗位:&br&法务岗:负责与外部规范对接的相关合规工作,如外部监管制度跟踪、重大对外事项合规性审核等;&br&内控岗:负责与内部规范对接的相关合规工作,如内部管理制度跟踪,重大对内事项合规性审核等;&br&案防岗:负责与案件防控相关的合规工作,如案防检查、三防(人防、技防、物防)建设指导等;&br&评价岗:负责对各业务条线、各部门的合规工作进行评价;&br&综合岗:负责综合事务。&br&事实上,由于合规工作的内涵实在太宽泛,在&b&实际工作中,合规部门的具体职责往往无法清晰地进行岗位划分&/b&,大部分合规人员的工作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以上各岗位职责。&br&&br&四、与其他部门关系&br&合规部门,是全行合规工作的牵头和指导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是一种&b&指导与监督的关系&/b&。但有一个部门比较特殊,即内部审计部门。按照合规指引的要求,银行业的合规和内审工作应当分离,合规部门的履职情况应当接受内审部门的审计评价(一般而言,合规部门归属董事会及高管层领导,内审部门归属监事会领导)。&br&理论上说,合规风险也是风险的一部分,但由于我国监管机构一般都将各类风险条块分割监管,并赋予了银行较为重大的合规职责,因此,在一般银行的机构设置中,合规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往往是并列的,合规风险(含法律风险)归合规部门负责,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其他风险(其实主要是信用风险,一般市场风险归同业部门,流动性风险归计财资金部门,声誉风险归办公室)。&br&&br&五、与操作风险的关系&br&操作风险(Operation Risk)这个名字其实翻译的很不好,个人认为更妥当的翻译应当是“运营风险”。根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br&在“大合规”体系下,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存在大量的交叉,但合规风险更侧重于制度层面,而操作风险主要侧重于具体事项。简单来说,一项与外部规范存在矛盾的内部制度,可能同时归属于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而一项合规的内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因为人员、技术或者外部侵犯而造成的风险,则属于操作风险,但其中由人员违规带来的风险又可能是大合规下的内控问题。&br&&br&六、工作流程&br&合规部门的具体工作比较繁杂,给定一个完备的工作流程很困难,结合合规部门的职责来看:&br&在合规审核工作方面,合规部门一般作为审查者出现,成为制度出台前的最后一道关,一些非常重要或者存在违规可能的创新业务,合规审查甚至会前置到业务初始。&br&在内部控制方面,合规部门会列席全行各类重要会议,参与到各类重要业务流程中,对正在发生的违规行为予以及时纠正,并会对业务部门的业务开展进行独立监督;&br&在合规评价方面,合规部门会通过工作中搜集到的各类合规数据,结合各类内外部评价数据,给出独立的合规评价;&br&在监管沟通方面,合规部门会定期不定期的拜访监管部门,及时获取最新监管信息,并就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与监管部门沟通,争取对己有利的监管政策;&br&在合规文化方面,合规部门要负责合规培训,并通过培训、检查、奖惩等方法在形成自己的合规文化;&br&&br&七、知识结构&br&对合规人员的知识结构,一般要求是“一专多能”,即至少具备一项专业技能(信贷、法律、会计、审计、信息技术等),并对专业之外的其他银行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一个合格的合规人员,一般需要经过两到三个工作岗位的锻炼,至少五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在外国银行业中,合规人员基本都是40岁上下,年富力强,收入也相对较高,可惜国内大部分银行对于合规部门的重视大多还是体现在口头上。&br&&br&(To be continued ,maybe)
谢邀。 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把我十年合规工作的理解和经验呈现出来。(以下回答仅指国内银行业及国内监管环境) 一、什么是合规? 合规,英文compliance,根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定义,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
虽然只待了三年,但我在四大第二年就做了leader,可以分享一下个人经验.如果就是三张表,说几个我最喜欢关注的地方吧。。:&br&1.各财务指标与去年增长率以及各增长率的差异。比如假设公司收入增长,&br&几个其他科目增长也应该大致成正比: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前两者如果较高,可能公司管理有问题甚至有作假风险&br&几个科目成长正常情况下应该增长率不超过收入增长率:成本,费用(理由是规模经济)。如果过高恐怕经营管理不善&br&2.经营现金流:看一看经营现金流与利润的差异。如果经营现金流远低于利润,可能公司管理有问题甚至有作假风险。重申一句,现金流量表非常重要,因为作假难,容易被查出来。当然如果像普华永道当年不负责地审计外高桥那样就是另一回事了。&br&3.制造型企业,固定资产较大,看看累计折旧与原值比例,是否与历史一致和合理。&br&4.观察固定资产减值,存货减值,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主观性很强的科目是否合理&br&5.看看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占比。如果过大一定要小心,无形资产也是一项最容易出问题的科目,很可能一文不值&br&&br&另外不同意猫叔的“从投资人角度看报表”,报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投资人需求,但正是因为如此,审计师看报表与投资人看报表有根本性的区别:审计师看报表,应以&b&怀疑报表&/b&为出发点,而最终目的是提供一份&b&能让投资者相信&/b&的报表。&br&&br&另外针对另一位合伙人的答案提出看行业,我还要强调下我们对标一般不看行业数据,主要看企业历史数据。理由如下:&br&1.花时间,你需要起码找四五个行业benchmark才有参考性&br&2.不一定有参考性。比如都是互联网企业,网易,搜狐,360,聚美优品的财务数据能有多大一致性?&br&3.历史数据经过审计,没有太大怀疑情况下,你可以合理相信你同事的历史审计是有效的
虽然只待了三年,但我在四大第二年就做了leader,可以分享一下个人经验.如果就是三张表,说几个我最喜欢关注的地方吧。。: 1.各财务指标与去年增长率以及各增长率的差异。比如假设公司收入增长, 几个其他科目增长也应该大致成正比:应收账款,存货,应付…
&p&这问题都没什么人回答,今天有些时间,我来讲一讲我自己的看法。&/p&&p&先说下自己的背景,四大审计两年半出来的,在一家制造业美企待了快半年做财务分析,然后现在在一家比较老牌的上市互联网企业做财务分析,虽说是FA的职位,但其实工作是比较偏向于business analysis的那种。&/p&&p&曾经的事务所小伙伴们其实也经常会问我,哎呀, 做财务分析是什么体验呀,我通常的回答就是,&b&以前放放飞机随便YY的ARP(analytical review procedure分析性复核程序),现在每天要认认真真去写,实实在在去问&/b&。&/p&&p&&b&最大的感受就是,做审计,你可能会很懂accounting,但做了财务分析,你才会懂business。&/b&&/p&&p&审计可能受制于本身的职责目标、人员的经验、项目的时间等等问题,小朋友的格局很小,即便是到了大senior,做了合并报表,眼界也还是局限在了报表上。虽说以前在事务所里,所有的培训都告诉我们,审计的第一步,应该是understand the business,然后去识别和了解风险什么的,但其实大家都是上手就开始摆底稿的,understand the business那两页纸,无非就是改改日期就过去了。&/p&&p&如果把一家企业比喻成一棵大树,审计的工作,更多的时候还是关注于这棵树本身,甚至再狭隘一点,关注的是这棵树有没有蛀虫,是不是健康,有没有人在搞破坏,长得符不符合基本法,我自己查看下来这棵树的情况和园丁告诉我的一不一样,园丁有没有好好在照顾这棵树;而一个好的财务分析,我们不止要关注这棵树,我们还要关注土壤、空气、水这种外部环境对我这棵树的影响,即便是看这棵树,我们的眼里也不能只有树干、枝叶,我们还要对深藏地下的根有清晰的了解。&/p&&p&在事务所做小朋友,大多数时候的工作都是在重复着无聊的机械劳动,摆数字,出调整,翻凭证,不做收入成本科目的话,可能连客户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产品,毛利多少,在行业里是什么水平,都不知道也不关心。&/p&&p&做审计的时候,你的责任是告诉报表使用者,我们对这份报告是个啥意见,是兄弟们尽力了,也没发现问题的无保留,还是兄弟们发现了点瑕疵,带个强调事项段;而做财务分析的时候,你的责任是告诉大佬们,这促销活动ROI太低了,市场部啊你们不要再搞这个了;最近的售价降了10%,但销量才涨了1%,销售部啊你们降价没用啊,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没那么高;这人员成本超预算太多了,HR啊你们能不能找点便宜的人用啊,谈工资的时候想想办法压一压价好不好啊。&/p&&p&以上。&/p&
这问题都没什么人回答,今天有些时间,我来讲一讲我自己的看法。先说下自己的背景,四大审计两年半出来的,在一家制造业美企待了快半年做财务分析,然后现在在一家比较老牌的上市互联网企业做财务分析,虽说是FA的职位,但其实工作是比较偏向于business ana…
和你的情况有点像,男,985本科毕业,现在工作三年半,有央企地区、大区、集团财务部的工作经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br&我大四的时候,自知数学太差,考研肯定考不上,当时又被失眠困扰,想着拖着这残躯估计出国也是白费钱,就想着还是找工作吧。同学们一堆人都去银行,自己不爱去,一是个人性格确实受不了银行的条条框框,又不是很喜欢做销售,想做专业性人才,在看完《一个外企女白领的日记》后对其中财务工作的描述十分向往,正好现在的公司招经济管理类储备干部,我就来了,表达了以后想做财务的意愿后,结束了基层实习我就来到了财务部,历经资金管理、成本会计、财务分析等岗位,CPA考了两年也考下了4门,目前已经准备离职,跳槽去做战略分析。&br&我的建议:&br&&b&1、CPA备考—稳扎稳打,你一定能做到&/b&&br&作为一个连摊余成本看了一年多都没理解的财务门外汉,我表示CPA难的不在于教材本身的难度,而在于时间规划和坚持,稳扎稳打,把书上的知识点消化吸收再多些题目,并不是什么特别难考的考试,我大学真的是学渣一枚,经常自己复习一个多月不如人家复习几天的效率高,CPA占据了我工作后的许多周末时光,但是自己一点也不后悔,不仅是因为通过每一科给我带来的成就感,也因为CPA让我保持了学习的习惯和求知的欲望,让我能够不断充实自己,站上一个又一个台阶。&br&&b&2、外企国企还是事务所—&/b&&b&如果重心在家庭,据我所知国企还不错,但是加班依然很严重。&/b&&br&我有一些朋友是事务所的,据他们说,事务所工作能够培养个人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但是,真的很累,熬夜出差是家常便饭,而且几年之后的离开似乎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到时候再跳去哪里又是一个选择问题,去企业做内审地位不高,跳去甲方做财务的难易程度也要取决于你之前做的是什么行业的审计等等。外企不是很了解,国企熟悉一些,忙的时候就是月初月末,还有年尾年初,但是整体工作压力确实不大,比较符合你家庭为重心的规划,不过有一点提醒,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并不非常高,都是基础的记账核算出报表,涉及投融资的比较少,可能做着做着你会认为枯燥乏味,瓶颈也很明显,这也是我为什么跳槽的原因。在我们公司,财务加班是最多的,不过是个别人加班。我认识些前辈就是因为财务加班经常要赶在月末、五一六一十一元旦都赶上月初关账不能陪孩子,所以转岗去做销售分析的。因此即使选择国有企业也希望你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和心理期许。&br&&b&3、Excel和PPT一定要多加练习,成为自己的防身利器&/b&&br&Excel不用说了, 做财务的Excel用的好,加班加的少,别用行动上的勤奋来代替战略上的懒惰,多泡泡Excelhome论坛,把基础的几个函数学好用精,提高你个人的数据处理能力,这既能让你及早摆脱财务部里低端耗时又没有什么意义的一些工作、提高你的不可替代性,又能节省你的时间。PPT呢,这也是我疑惑的一点,PPT都用了多少年了,但是用好的真的不多,学好PPT也是摆脱财务部低端工作额一种途径,我就是受益者,因为PPT做得好就直接做些财务分析工作,接触的层面思考的角度都比单纯做一方面的实务强得多,这方面你可以看看阿文的《你懂个P》系列,入门很简单,但是用起来很炫酷的。&br&&b&4、关于职业规划&/b&&br&不管是国企还是外企都不能这么一概而论的去区分,我请教过做某猎头合伙人,说现在本土企业崛起、外企逐渐褪去光环。所以你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是根据不同企业来个例分析的好,建议就是做财务一定不能一直做枯燥的实务,比如搞凭证、资金审核这种,这种你越做越无聊,耗时费力,多做些成长性高的工作,以便你可以既兼顾家庭,又保持职业上的长久发展。&br&&br&最后,可能之后的一年到三年,你的计划会随着客观情况而改变,但请一定不要放弃努力,因为这是你计划改变的基石,没有积累的改变计划只能是无头苍蝇式的乱撞,有积累有行动的改变那是战略转移。
和你的情况有点像,男,985本科毕业,现在工作三年半,有央企地区、大区、集团财务部的工作经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我大四的时候,自知数学太差,考研肯定考不上,当时又被失眠困扰,想着拖着这残躯估计出国也是白费钱,就想着还是找工作吧。同学们一堆…
&p&分享一个考友的经历,他是我高中的同学,毕业后走上和我们都不一样的路,前一阵看他朋友圈贴出一篇文章,感觉挺励志,一起给分享下&/p&&br&&p&首先谈一谈接触CPA这个东西的初衷。我本科念得是一所js院校,可以说和财会完全八竿子打不着。10年入学,14年毕业分配工作,总是以为我的人生轨迹已经注定,稳定的工作环境,固定的收入。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不需要动脑,只需要干好领导安排的工作,不知不觉中适应了这样单调乏味的生活,完全被简单、重复所洗脑。&/p&&img src=&/v2-9efb846ffff33761bbe8ae61fd3fbc79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v2-9efb846ffff33761bbe8ae61fd3fbc79_r.jpg&&&br&&p&不知从何时开始,我真的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我想要给自己一个改变。可是生活在体制之内,我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只圈养在笼子里面的金丝雀,万一哪一天有了一个变故,被主人放出了笼子,得到自己朝思暮想的自由,我会不会被现实击碎自己孱弱的翅膀。我真的担心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我能不能养活我自己。于是乎,在女友的鼓励下,我尝试接触注会。&/p&&p&
说实话,一开始并不是什么兴趣驱使我选择注会。对于我这样一个财会方面的小白,登上财会方面的珠穆朗玛峰我感觉简直是痴心妄想。至今还记得,接触会计这个科目,我用了将近两个星期时间才搞懂什么“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会计静态动态恒等式,更遑论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差错更正之类的,完全不知所云。&/p&&img src=&/v2-f97e9dce6a71a9a32846f3bbe591be6e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v2-f97e9dce6a71a9a32846f3bbe591be6e_r.jpg&&&br&&p&不仅如此,身边的同志对我投来的也尽是些不信任的目光,感觉像我这样的人应该脚踏实地,不要去做这些不切实际的尝试。面对这样的讽刺,我反而没有了压力,我感觉这是我转而去尝试挑战的动力。&/p&&br&&p&之后便是将决心转化为执行的备考过程。我是今年1月底正式开始学习注会的,结合自身实际,当时准备报考会计和财管两门。工作环境特殊,我的工作并不是那种普通单位8小时上班制,任务来了大段大段时间得不到休息。所以学习的时间,我并不固定。为了保证学习的质量,我规定自己,一天哪怕再苦再累,必须完成两个视频的学习任务。&/p&&img src=&/v2-c097afee3a212c054ead_b.jpg& data-rawwidth=&474&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4& data-original=&/v2-c097afee3a212c054ead_r.jpg&&&br&&p&往往是夜深人静,查完房间,我躺在床上,利用手机微弱的灯光,我看完今天一天的视频。每天中午半小时是看辅导书时间。由于没有自己的学习场所,我并没有采用那种系统的,视频,书本,练习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插空式的学习方式对于记忆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每一次学习我都必须全神贯注,不然根本没有效果,浪费这宝贵的时间。就这样一直到了4月份报考,我的会计这门学科基础班学习才只进行到一半,留着一大堆的疑问根本不知道向谁寻求帮助。可是,我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门战略的学习。我知道,剩下的六个月,注定会是一个相当艰难的日子。&/p&&br&&p&说真的,因为我并没有想到自己可以通过,所以我并没有在注会上投入太多的金钱,除了教材费基本一点都没有花钱。正式报考后,突然感觉来了神来之笔,之前并不太顺利的会计有了巨大的突破。完全听不懂的合并财务报表突然开了翘(这里算是半个感谢会计岛,我也是在群里无意中听人说东奥的刘忠有一个长投突破班),懂了长投的基本原理之后,站在合并后企业的角度来理解,发现这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p&&img src=&/v2-ffbab6b9b9edf872d27359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v2-ffbab6b9b9edf872d27359_r.jpg&&&br&&p&不过,正是这个时候,我所从事的工作迎来了一个高潮。刚刚有所突破,便是工作最忙的阶段,繁杂的演训任务,大量需要整理的材料,每天忙到将近10点钟,还要担心领导会不会突然喊过去开会,这段时间,真的感觉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上帝的恩赐,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了10月份。原本打算考试前休假15天左右的,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任务,一直到国庆过完才休了大概9天的假,注会一考完立刻坐火车回单位。真的忘不了那9天完全属于自己的备考时间是如何度过的,我感觉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算是真正系统地做题,每天上午做两套卷子,下午整理错题,复习知识点,晚上背战略,倒数第三天根据自己状态放弃了战略。&/p&&br&&p&这基本就是我复习注会的艰难痛苦的历程,最后的结果对我算是意外的惊喜,全心准备的会计,财管分别以66.5和74通过,放弃的战略考了47分,和那些大神没法比。不过我感觉对于我这样普通的资质,没有财务背景,时间紧张的在职考生确实很值得欣慰了。&/p&&h2&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会计岛CPA,转载请标明出处。&/h2&
分享一个考友的经历,他是我高中的同学,毕业后走上和我们都不一样的路,前一阵看他朋友圈贴出一篇文章,感觉挺励志,一起给分享下 首先谈一谈接触CPA这个东西的初衷。我本科念得是一所js院校,可以说和财会完全八竿子打不着。10年入学,14年毕业分配工作,…
&p&咨询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如果上维基百科搜一下“consulting”,就会出现诸如Financial Consulting、IT Consulting、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Management Consulting、Public Relations Consulting等子条目。总的来说,“咨询”就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其专属知识的有偿转移。四大的咨询部门业务与MBB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看看他们各自擅长的方面就知道了。&/p&&br&&strong&一、四大咨询部门介绍&/strong&&br&&br&&p&四大的咨询部门主要由两块组成,财务咨询(Financial Advisory)和管理咨询(Management Consulting)。前者主要包括尽调、估值、清算之类与审计关系密切的业务,四大本就是审计出身,所以这块业务能力很强;后者的范围和MBB业务重叠性较高,从战略到运营都有涵盖。&/p&&br&&p&&strong&1、Financial Advisory&/strong&&/p&&br&&p&四大这四家都有自己的财务咨询服务条线,其中以普华(PwC)的交易服务(Deals)最为强势,安永(EY)的财务咨询叫TAS(Transaction Advisory Service)【感谢 &a data-hash=&86b0f6ab065ae4b0f681& href=&///people/86b0f6ab065ae4b0f68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86b0f6ab065ae4b0f681&&@莫輕浮&/a& 指正】,毕马威(KPMG)则叫Transactions & Restructuring,德勤(Deloitte)则是Financial Advisory Service。如果以一个前辈的话来总结各家的水平,就是“PwC是公认老大,其他三家都说自己是第二。&/p&&br&&p&下面以Deloitte为例,具体说说四大的财务咨询业务。财务咨询板块的服务条线包括:&/p&&ul&&li&&p&Valuation&/p&&/li&&li&&p&Restructuring&/p&&/li&&li&&p&Corporate Finance Advisory&/p&&/li&&li&&p&M&A Service&/p&&/li&&li&&p&等等&/p&&/li&&/ul&&br&&p&在不同的领域,德勤FAS的战绩还是不错的,有不少打广告效果比较强的case,比如梅艳芳遗产管理、小甜甜龚如心的遗产管理(都是有着“清盘王”之称的Derek Lai负责),又比如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财务尽职调查等。&/p&&br&&p&虽然细分了好几个领域,但财务咨询部门里的员工多有着丰富的财务经验(审计师出身居多),skill set也差不太多,可以应对不同的财务咨询服务。前些年开始FAS的老大Lawrence(此君现在已经是德勤中国CEO了,其故事也是多多,有机会和大家分享)就提出了要搞“One FAS”,说白了就是谁能拿到项目谁就能自己干。前一阵PwC Deals这块的一位合伙人跳槽到Deloitte FAS,不知道业务战略有没有改变。&/p&&br&&p&财务咨询这一板块的业务主要竞争对手其实是投资银行和一些专注交易咨询服务的精品咨询公司(多是一两个来自业界或学界的牛人老大带个小团队就开干的,很多水平都很高),而不是MBB等战略咨询公司。以M&A咨询服务为例,MBB主要在战略层面去解决买不买、卖不卖的问题,而四大的财务咨询主要在操作层面去解决怎么买、怎么卖的问题。所以如果要比较的话,应该拿四大的管理咨询和MBB去比较。&/p&&br&&p&&strong&2、Management Consulting&/strong&&/p&&br&&p&德勤的管理咨询,无疑是四大当中最强的(最新的vault排名把Deloitte Consulting排到第4,仅次于MBB),曾有一位在美国读本科和工作的朋友说,在他们毕业生看来DC和MBB接近是一个级别的,甚至在有些领域超过MBB。这里还有条八卦作证。德勤中国曾经的大佬级人物James Chen的儿子在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就去的德勤纽约的风险管理咨询部门。当然人家老大的考虑也是多方面的啦,作八卦了解。&/p&&br&&p&德勤管理咨询部门主要有:&/p&&ul&&li&&p&Strategy & Operation&/p&&/li&&li&&p&Human Capital&/p&&/li&&li&&p&Technology Integration&/p&&/li&&li&&p&等等&/p&&/li&&/ul&&p&其中TI主要做信息技术方面的规划和实施,主要竞争对手是Accenture,IBM,Capgemini等IT咨询公司,Human Capital Advisory主要做的员工持股计划、人力资源规划、薪酬体系设计等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咨询,主要竞争对手是Mercer,Towers Watson等,而S&O则主要做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调整、管理流程再造等咨询,主要竞争对手就是MBB, RB, ATK, (原来的)Monitor和Booz等战略咨询公司了。&/p&&br&&p&在管理咨询领域,MBB等老牌精品咨询公司经过多年的声誉积累,是毫无疑问的行业老大,从人员配置、项目质量上讲都是一流的。而四大因为自身的财务专业基础,在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领域的管理咨询还是非常出色,国内很多大型企业,包括大型央企的财务转型升级都是请了四大的财务管理咨询团队来做,项目内容包括财务共享中心的搭建(这两年比较火),全面预算管理,绩效提升。更有一个比较奇葩的项目:某银行请了四大某家来做“价值管理”(主要还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p&&br&&p&客观来讲,在人员配置和项目质量两方面来看,四大的咨询部门与MBB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比较这个事儿本来就是多维度的嘛,不好直接就下判断孰强孰弱。其实,这些公司之间的关系也还是很微妙的。就拿D家为例,有好几位经理是从Booz,RB过来,合伙人层面也有从MBB过来的,譬如现任D家TMT行业主管合伙人就是原来麦府的。到了上层的比拼就更多是客户资源,而非技术水平的对比了。&/p&&br&&strong&二、小议四大咨询发展前景&/strong&&br&&br&&p&再谈谈四大咨询部门发展的前景。都说现在咨询行业不好做,除了MBB可以坚挺之外,其他咨询公司处于既谈不到好价格,又拉不到大单子的状态。&/p&&br&&p&但是,四大咨询部门的业务前景还是看好的。尤其是在Deloitte收购Monitor,PwC收购Booz之后,这两家的综合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果有一家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需要从审计、税务、融资、战略、运营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Deloitte和PwC能以部门协同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而MBB在这方面就会受制于较高的人力成本而给不出有竞争力的价格,其他咨询公司像RB、LEK等也无法在综合性上与他们匹敌。&/p&&br&&p&交叉销售(Cross-sell)这事儿四大真的很牛逼,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见一个大客户的时候各条线的老大一起去拜访,全方位挖掘客户的需求。讲个案例,我国某能源央企,从审计开始,到战略、组织架构、内控、人力资源、运营,再到财务并购,都被四大某家一条龙全包了,做了几千万。有些consultant就是常年驻扎,然后顺利被甲方挖走。&/p&&br&&p&这两年D家还并购了一个律所(勤理)以及中企华(中国最大的资产评估公司)。从这样的布局来看 ,全球最大的专业服务机构(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的名头真的不是盖的。正如国内某Top律所的合伙人坦言,他们管理层最近一直热议的两个问题就是“互联网法律服务”以及“四大进入法律行业怎么办”。&/p&&br&&p&回过头来再谈四大和MBB的比较。从整个咨询行业发展史来看,MBB最初的发展得益于美国经济腾飞时期的企业发展热潮,当时企业对管理知识转移的需求很旺盛,加上这些知识从外部无法获取,咨询公司的业务自然也增长迅猛。而现在的情形不同了,互联网的发展让管理知识透明化、公开化,如果不具有最顶尖的咨询水平,难免失去市场地位。对于像Deloitte和PwC这样的四大来说,已经找到了可以替代的优势因素——综合一体化。与其找一家咨询公司做完战略,再找另一家咨询公司做运营,又找个会计师事务所做财务,导致三者衔接bug不断,不如让一个团队把所有活都做了,这就是优势的具体表现。统计一下找过咨询公司的企业数量,应该可以发现这个数字占所有企业的比例还很小很小(答主没有做过统计),所以理论上讲咨询市场还远未发掘殆尽。如果能以更低的成本(诸如计算机程序化的解决方案)给更小的企业做咨询服务,再辅之以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定制,岂不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p&&br&&p&个人见解,如有不当之处,望同行前辈指正。&/p&&br&&p&&b&——————————————————————————————————————&/b&&/p&&br&&p&&b&欢迎关注“职问”,一个精致专业的职业发展问答平台。&/b&&/p&&br&&p&&b&“您向我们后台提问,我们请大神给您送干货”&/b&&/p&&br&&p&&b&扫一扫,关注我们的公众号。&/b&&/p&&p&&a href=&///?target=http%3A///r/gUyagizEdHELrWjh9xm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gUyagiz&/span&&span class=&invisible&&EdHELrWjh9xm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咨询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如果上维基百科搜一下“consulting”,就会出现诸如Financial Consulting、IT Consulting、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Management Consulting、Public Relations Consulting等子条目。总的来说,“咨询”就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对…
谢邀。知乎上干这个的应该比较少,我恰好是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Forensic Service的Associate(我这么说估计大家都知道我是哪家的了,不过老板应该看不懂中文。。。)。虽然我是Associate,刚加入没多久,了解的不太深入,但是在选择我的第一份职业的时候还是经过了仔细考虑和研究的。再次我就主要说下我对会计师事务所forensic service的情况,至于其他专业机构(类似于律所)我完全没了解过。。。&br&&strong&一、什么是Forensic Accounting/Auditing/Service,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strong&&br&
这些叫法其实都是指法务会计,之所以说法有区别,是因为在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划分不同,法务会计也被分在了不一样的业务线,在PwC的Forensic Service是在Advisory-Consulting之中,属于管理咨询的一部分,而在德勤,Forensic是在财务咨询之中。国内目前只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有这样的业务,而且进入中国发展比较久的是PwC,但时间都不足10年。&br&&ol&&li&
法务会计发展最好的应该是在美帝,很多事务所和专门的机构都有这样的服务,而且历史很久,有专门的行业协会和资格认证(参考CFE,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这个证儿在中国没有得到推广和认可,前几天我还接到诈骗电话说2万买一个CFE证儿),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很高,待遇和社会地位也非常好(在中国就呵呵了)。所以Forensic Service在国内外发展差距是非常大的,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对于法务会计人员的需求会与日俱增,因此这行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问题在于过于专业化,跳槽比较麻烦。。。好了好了。。。偏了)&/li&&/ol&&strong&二、工作内容&/strong&&br&&strong&1.经济犯罪审查&/strong&&br&舞弊和偷窃案件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知识产权到存货,以至网络犯罪及腐败,它们都能使企业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一个企业面临舞弊控诉,除了声誉受损,罚金可达千万),Forensic Service可提供如下服务:&br&&ul&&li&&strong&法务会计:&/strong&审阅复杂的会计系统;梳理复杂的财务交易问题;识别不寻常的或可疑的交易;测试财务报表是否存在舞弊或不实陈述;利用计算机鉴证技术恢复被破坏的会计记录;及测试客户的财务报表有否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和修改。&/li&&li&&strong&舞弊审查:&/strong&评估贿赂和贪污所涉及的资产金额;审查关于挪用公司资产和资金的检举;保全重要的证据;使用计算机鉴证技术查询和分析数据库和用户文档;与有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事实,获取供述及就所发现的事实作出客观公允的报告。&/li&&li&&strong&实情审查与流程审阅:&/strong&在公共记录和对公众开放的数据库中搜寻所需资料;识别导致违规及诈骗的情况或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揭露未经披露的利益冲突和不恰当的商业关系;确认和审查事实的真相;分析结果及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及量化将对公司业务产生的影响。&/li&&li&&strong&资产追踪:&/strong&寻找隐藏的资产及协助确定资产的所有权。&/li&&li&&strong&补救措施:&/strong&提供建议并设计成本节约型的解决方案;准备诉讼所需的证据摘要;及提供专家证人服务。&/li&&/ul&&strong&2.数字法务会计&/strong&&br&
在TVB电视剧里面,你经常会看到警察突袭某办公室然后趁大家都吓懵逼得时候掏出工作证,说那句经典台词:&strong&你可以保持沉默,但是你说的每句话都将成为呈堂证供。&/strong&之后就冲出来几个戴眼镜的人把桌子上的电脑收走了,没错Forensic Service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干的就是收电脑这个事儿。收了电脑干嘛呢?我们有个实验室,里面密密麻麻摆了一排电脑,无数硬盘,是整栋楼最神秘的地方,传说没有实验室的人恢复不了的数据,即使你清空回收站自以为天衣无缝,所有的修改痕迹都会被复原。&br&&strong&3.合规审阅服务&/strong&&br&
企业在转型期国家、发展中国家寻觅商机,需要应对的往往是陌生的地域和外国政府机关,而在此类国家中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的界定常常并不很清晰。合规审阅具体包括:&br&&ul&&li&&strong&《海外反腐败法》审阅/反贿赂审阅&/strong&&/li&&li&&strong&反洗钱服务&/strong&&/li&&li&&strong&证券法律程序:&/strong&向公司及其法律顾问提供其所需的专业技能、资源和专家意见,帮助客户管理并减少证券法律风险。&/li&&/ul&&strong&4.其他&/strong&&br&除了上述三个比较主要的外,还有保险索偿,企业背景调查和纠纷分析和诉讼支持服务等等。&br&&strong&三、从业人员&/strong&&br&
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务会计人员分三种背景:一种是会计背景,主要负责从财务和会计方面进行鉴定,手段和审计有相似之处。一种是IT背景,精通计算机鉴证技术(我实验室的同事很多是国外名校IT专业毕业,忙得很神秘)。最后还有一种是刑侦背景的了,我们所有一个从南非警察局来的,听说别的所还有FBI来的,听起来就很酷对不对。在工作中,不同背景的人通常需要紧密合作。&br&&br&以上,肯定有不足。&br&------------------------------------------&br&感谢前辈的指正——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也有类似业务&br&其它错误我就懒得更正了,怕红太快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
谢邀。知乎上干这个的应该比较少,我恰好是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Forensic Service的Associate(我这么说估计大家都知道我是哪家的了,不过老板应该看不懂中文。。。)。虽然我是Associate,刚加入没多久,了解的不太深入,但是在选择我的第一份职业的时候还是…
&p&国内3年硕士毕业进入四大,&b&同属大龄小朋友&/b&。所在的公司,有比我大一岁,并且已经升任经理的;也有和我同龄的,已经在四大工作三、四年的;更有比我小的,但已经在公司工作2年的。其实这一切都无所谓,只不过比你早了一些,但是我相信你之前的经历、你读的硕士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都会慢慢发挥它应有的作用。&/p&&p&&b&送给题主一首诗,互勉!&/b&&/p&&p&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 &/p&&p&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p&&p&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p&&p&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 &/p&&p&有人22岁就毕业了, &/p&&p&Someone graduated at the age of 22, &/p&&p&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p&&p&but waited 5 years before securing a good job! &/p&&p&有人25岁就当上CEO, &/p&&p&Someone became a CEO at 25, &/p&&p&却在50岁去世。 &/p&&p&and died at 50. &/p&&p&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 &/p&&p&While another became a CEO at 50, &/p&&p&然后活到90岁。 &/p&&p&and lived to 90 years. &/p&&p&有人依然单身, &/p&&p&Someone is still single, &/p&&p&同时也有人已婚。 &/p&&p&while someone else got married. &/p&&p&奥巴马55岁就退休, &/p&&p&Obama retires at 55, &/p&&p&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p&&p&but Trump starts at 70. &/p&&p&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p&&p&Absolutely everyone in this world works based on their Time Zone. &/p&&p&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p&&p&People around you might seem to go ahead of you, &/p&&p&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p&&p&some might seem to be behind you. &/p&&p&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p&&p&But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 TIME. &/p&&p&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p&&p&Don’t envy them or mock them. &/p&&p&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p&&p&They are in their TIME ZONE, and you are in yours! &/p&&p&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p&&p&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p&&p&所以,放轻松。 &/p&&p&So, RELAX. &/p&&p&你没有落后。&/p&&p&You’re not LATE. &/p&&p&你没有领先。&/p&&p&You’re not EARLY. &/p&&p&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p&&p&You are very much ON TIME, and in your TIME ZONE Destiny set up for you.&/p&
国内3年硕士毕业进入四大,同属大龄小朋友。所在的公司,有比我大一岁,并且已经升任经理的;也有和我同龄的,已经在四大工作三、四年的;更有比我小的,但已经在公司工作2年的。其实这一切都无所谓,只不过比你早了一些,但是我相信你之前的经历、你读的硕…
2017二更,本文涵盖了我做实习生、招实习生一些东西,部门包括内资审计、四大审计、四大咨询、(consulting firm PTA请我另一篇水文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PTA 是什么?和咨询有关吗?如何做 PTA?&/a&)&br&&br&叔我写这篇文章从大二跨越到现在毕业两年……从做Intern写到即将在咨询部升Consultant,老泪纵横;从当一个实习生到现在负责项目中的实习生招募、帮带…周末有空我们来继续开课&br&&br&一句话总结:&br&&ul&&li&&b&掌握整个事情的deadline、你负责事情的deadline,完不成提前说;&/b&&/li&&li&&b&明确你负责任务的预期效果、限制、关注点;&/b&&/li&&li&&b&不懂是正常,商业世界里最重要的是有能力去应对不同的问题,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做的样稿问senior这样的方向对吗,或者问senior我应该去哪里、怎么样才能找到答案;&/b&&/li&&li&&b&保持沟通反馈,带着答案去问问题,有困难提前说;&/b&&/li&&li&&b&不要怕,不要怕任何人骂;&/b&&/li&&li&&b&你的认知和意见也很重要;&/b&&br&&/li&&/ul&&br&3.面实习生的我的内心感受(&b&面试效果=你的实力 x 你的表达效率 x 准确的表达方向&/b&)&br&&br&有时间继续写。。精华都在上面,下面是以前写的旧文。&br&&br&&br&&br&--------&br&更新:四大篇(看着下面那篇大二的时候写的毫无逻辑的文字就想泪奔掩面……)&br&&br&今年寒假在某四大所做了两个项目,很短就结束了。&br&&ul&&li&培训:四大的寒假实习都会有相应的培训,除非是job要的紧急不培训就把你先叫过去了,不然的话一般都会有集体的培训,培训是带薪的。培训的东西我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存技能,例如如何使用四大的笔记本、如何使用审计平台(PwC是Aura,KPMG是Eaudit)、如何使用信息平台(邮件系统、资料查询);还包括如何使用办公室的设备、寻求支持,例如电脑坏了找谁,怎么在办公室打印、扫描,门禁系统。第二种技能为专业技能,培训中会告诉你大概的审计流程是什么样的,但会具体讲一些 如何收发询证函、如何抽凭这几个实习生最可能做到的事情。培训的时候听的云里雾里没关系,大家都这样,关键是要在培训过程中跟小伙伴们培养感情,或许他们将来就是你的同事,更重要的是,当你有技术问题不懂不敢问Senior的时候,最好问的就是小伙伴们啦!比如你弄丢了所里的介绍信,这种事情不敢讲,可以跟负责询证函的小伙伴借一下……&/li&&li&审计现场:四大的审计现场跟国内所差不多,实习生最基本的工作:帮Senior找客户要资料、打印复印打孔Field底稿,收收发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银行账户的询证函。无论你能力多强,这些活都是作为一个实习生必须做的事情,当然你做好了也许就可能有机会直接让你碰底稿了。 &/li&&li&针对大部分实习生会做的事情,列几点经常出错的事情让你注意:&/li&&/ul&&ol&&li&询证函:注意数字不能错!总之无论从函证上、快递单上、Control上都最好百分百的准确! 不要漏发!(银行账户最怕少发,以客户给的TB科目余额表为准,余额为0也要发询证函,只要有账户就要发!本年度新开的账户要开户文件,本年度销户要销户证明)所有的快递单,盖章好的询证函,都要Copy一份防止出问题。&/li&&li&跟客户要资料:原则是嘴甜心狠多磨蹭…审计程序的步骤之一就是会发一个资料清单,让客户先准备,但是客户都懒得理你的。这时候到审计现场,老板们让你要的资料一般就是那张清单上客户还没给到的资料。
那么你要先问清楚老板要的是什么资料,然后找客户的谁要? 如果你不是很理解老板说的东西,可以偷偷翻一下那张清单,里面应该有这份资料的完整名称和对应负责人。&/li&&li&科目:如果项目缺人,作为实习生就有机会接触科目了。一般来说 Cash&Bank这个会先给你。拿到科目的时候,老板肯定会跟你讲今年这个科目的注意事项,相对去年有什么重大变化,这时候你没摸过这个科目,可能听起来云里雾里,但一定要记下来,或者偷偷录音(随时做好记录是一种好习惯)…然后你要申请到去年/今年预审的底稿权限,查看去年的前辈们是怎么做的。作为实习生,安全起见的话一切以去年的底稿为标准,该做的东西只能多不能少,除非询问过老板。然后这里又涉及到好多要讲……不知道怎么讲了……&/li&&/ol&&ul&&li&结束:四大一般都会有一个评价体系,评估你的实习起见的表现。一般来说是负责你项目的经历或者高级审计员Senior,最高分在校招的时候可能直接有到合伙人面试。&/li&&/ul&&br&&br&-&br&内资所篇 &br&&br&2012年1月在国内某大所实习了一个月。跟过一个香港上市企业子公司的年报审计,某餐饮集团的IPO审计。碍于自己做的东西不多,经验不足眼光局限,关于审计实习,说说自己的心得。&br&&br&&ul&&li&在审计业务里,作为一个实习生其实已经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在校实习生一般到了审计现场就是&b&把老板交代的每个科目 在规定的时间内 按照规定的要求 正确地 完成就行&/b&。不要加入太多的主观因素,我的老板(项目经理)说她尤其不喜欢带研究生,就是因为研究生每次做底稿都想太多,丢给研究生一个任务,他们会去网上做足Research再下手,老板笑着说等他们查完都可以撤场了。&/li&&/ul&&br&&ul&&li&影帝影后:我刚进去的前几天就是抽凭证然后把有必要的附件复印出来,简单的&b&一个复印其实包含了很多细节&/b&,作为一个实习生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任务,能做好也是不容易。比如:&/li&&/ul&&ol&&ol&&li&原始凭证尤其是某些银行的机打单据非常模糊,要会调复印机的深度直到复印效果理想;&/li&&li&要学会复印几张单据在一张A4纸上;&/li&&li&单据太小,如果直接复印,出来A4纸周围肯定一大片黑色,可以垫上白纸;&/li&&li&卡纸没纸没墨飞纸扫描这些基本问题第一天就可以在现场问清楚工作人员如何操作,以后不用问了;&/li&&li&复印出来记得数数有没有漏印,记得把上下方向叠好,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对于大四的实习生可能影响你是否能转正。&/li&&li&给底稿打孔,做索引,要学会如何把孔打得整齐,索引如何做得整洁美观,这些我写不出来啦,自己实践就知道啦。&/li&&/ol&&/ol&&br&&ul&&li&表哥表姐:如果你把影帝影后做称职了,老板可能开始丢给你底稿做啦,不管你做的底稿是什么,请一定注意这些东西,都是我血的教训啊T_T &/li&&/ul&&ol&&ol&&li&&b&不要去动原有底稿的公式&/b&(除非你发现有问题可以咨询一下老板),曾经发生过很多血案就是因为有人该了附注的底稿公式,直接以数值输入,结果导致最后的数怎么对都不平,整个团队加班了一个星期才发现,老板以此案例深深地教训了我T_T &/li&&li&如果你不了解某个科目怎么做,不要紧,去&b&参考去年的底稿&/b&(如果有的话),先看明白去年底稿的里面的数据都怎么来的,自己一步步学,一步三回头,很快就可以熟悉每个底稿,晚上有时间可以提前把老板没交代给你的科目熟悉一下,到审计现场可以主动请缨。&/li&&/ol&&/ol&&br&&ul&&li&老板:你可能会遇到风格非常不同的项目经理,年轻的一般喜欢加班,没事做也加班加班,而且脾气不怎么好;资深的经理可能在项目之前就会动脑经想用什么样的思路可以把工作做省点功夫,比如我老板……所以你选不了老板,就要做好老板风格的适应。&/li&&/ul&&br&&ul&&li&不知道说什么了,最后一点,事务所其实没什么职场政治,但有几个是必须的:&b&懂事、认清楚自己是实习生;做事一定要认真&/b&(昨天老板因为这个刚炒了一个师兄,虽然我也好不到哪去T_T),你不认真不用心,&b&老板一眼就看明白你是否认真&/b&,关键任务一马虎就等着炒鱿鱼吧。&/li&&/ul&
2017二更,本文涵盖了我做实习生、招实习生一些东西,部门包括内资审计、四大审计、四大咨询、(consulting firm PTA请我另一篇水文 ) 叔我写这篇文章从大二跨越到现在毕业两年……从做Intern写到即将在咨询部升Con…
&p&题主的问法代表了很多初学者的一个误区。&/p&&p&“假设甲向乙发行股票,持有乙100%的股权,但是同时乙也持有了甲70%的股份”&/p&&p&很显然,题主把“&b&公司&/b&”和公司的“&b&股东&/b&”混为了一谈。&/p&&p&本题正确的打开方式是:&/p&&p&“假设甲向乙&b&的股东&/b&发行股票,&b&换取乙公司股东持有的100%的乙公司股权&/b&,&b&从而&/b&持有乙100%的股权,但是同时乙&b&公司的原股东&/b&也持有了甲70%的股份”。&/p&&p&这样是不是好理解多了?结果就是乙公司原来的股东通过甲公司最后还是控制了乙公司。你可以理解为&b&甲公司成了一个持股平台&/b&,原乙公司的股东占70%是大股东,原甲公司的股东占30%是少数股东,乙公司的原股东不光还控制着原乙公司的资产,实际上还控制了原甲公司的资产,也就是说实际是乙公司(的股东)并购和控制了甲公司,而不是法律意义(表面)上的甲公司并购了乙公司,因此这个交易叫“反向购买”。&/p&&p&很多初学“反向购买”的同学就是没有仔细理解这个意思,从而陷入了交叉持股的逻辑死循环不能自拔。我们当年啃CPA的时候基本都还是在校学生,基本没有一点会计实务和金融实操的经验,所以走了很多弯路,费了很多脑筋,后来接触过实际项目后发现其实真的很简单。&/p&&p&因此,根据本人的实操经验,这里再扩展一下,建议同学们把“&b&反向购买&/b&”、“&b&定向增发&/b&”、“&b&换股收购&/b&”、“&b&借壳上市&/b&”这几个概念一起理解记忆。&/p&&p&实际上,上市壳公司通过向拟借壳公司的全部或控股股东“定向增发”新来“换股收购”拟借壳公司的股份,是“借壳上市”时将未上市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证券化的一种常见和主要的手段之一。&/p&&p&所谓反向购买,可以简单记忆为“&b&小壳装大象&/b&”。通常被借壳公司是资产规模较小甚至亏损的ST公司,而拟借壳公司通常都是相对资产规模较大、处于上升期的新兴企业,这样一旦借壳上市成功,注入资产规模会远远超出原来壳公司的资产(即占借壳后总资产的50%以上),拟借壳公司的股东控制了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上市公司实际上主营业务已经变更了。&/p&&p&而且,通常在借壳前后,各方会通过把壳公司资产出售给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来把壳洗成“净壳”,减少原有业务对借壳后业务的干扰。而甲公司原股东持有的30%股份会在这个过程中转让或回购注销。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属于借壳上市,主要符合两个条件:&/p&&p&一是上市公司的控股权是否发生变更;&/p&&p&二是收购资产占上市公司前一个会计年度资产总额的比例是否达100%以上。 &/p&&p&反向购买就是通过换股操作实现了以上两个目标。&/p&&p&&b&那么反向购买的合并成本如何确定呢&/b&?上面我们说到实际上是乙公司并购了甲公司,把甲公司的资产“装”进了乙公司,是不是等价于乙公司增发股票收购了甲公司?&/p&&p&所以按照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合并成本就是乙公司(实际收购方)为了收购甲公司(实际被收购方)而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这个对价就是假设乙公司为收购甲公司而需要增发股票的市场公允价值。这个公允价值减去甲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就是商誉。&/p&&p&合并后的合并报表名义上的主体是法律上的母公司(甲)公司, 但实质上,合并报表是乙企业的延续,因此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抵消调整后,最终合并报表中原属于乙企业资产负债都按账面价值计入合并报表,而原属于甲公司的资产负债都按公允价值计入合并报表。而合并报表中的期初数,也是乙企业的期初数,股本金额则是假设增发后乙企业的股本面值金额。但是!一定要注意,借壳完成后,实际的“&b&股份数&/b&”是甲公司增发后的股份数,千万不要弄错了。&/p&&p&另外,再多说一句商誉的事情,实际上反向购买形成的商誉并不代表甲这个壳公司原有资产可以给新股东带来多少的未来收益,而应该理解为“壳费”的一种形式,即乙公司的股东给予甲公司的一定的流动性溢价补偿,毕竟在中国资本市场很长一段时间内壳还是相对稀缺的资源。&/p&&p&具体的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可以参考以下案例:&/p&&a href=&///?target=http%3A///p-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精品]反向收购的合并报表如何处理&i class=&icon-external&&&/i&&/a&&p&-&/p&
题主的问法代表了很多初学者的一个误区。“假设甲向乙发行股票,持有乙100%的股权,但是同时乙也持有了甲70%的股份”很显然,题主把“公司”和公司的“股东”混为了一谈。本题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假设甲向乙的股东发行股票,换取乙公司股东持有的100%的乙公…
比较大的企业通常在主板上市,发行股票数量在8000万股以上的通常都上主板。&br&比较小的企业会去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一般发行5000万股以下的都在这两个板。&br&发行万股的比较灵活,可以自己选。&br&&br&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之间选择,主要看两个方面:&br&1、创业板有一定行业要求,国家政策限制发展的、行业比较饱和的、没有创新没有技术的企业,创业板基本上不要,只能考虑去中小板。&br&2、创业板有业绩增长要求,要求每年持续增长才能发行。如果增速缓慢,或者业绩可能波动,通常就不去创业板了,会选择中小板。&br&创业板通常发行估值会高一点。&br&&br&最后,以上三个板块上市都要符合IPO的基本要求,如果达不到IPO的基本要求,那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都上不去。这样的企业会考虑新三板。&br&&br&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区别完全是政策划分出来的。由于政策会不断调整变化,所以这些界限也会随时间改变。
比较大的企业通常在主板上市,发行股票数量在8000万股以上的通常都上主板。 比较小的企业会去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一般发行5000万股以下的都在这两个板。 发行万股的比较灵活,可以自己选。 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之间选择,主要看两个方面: 1、创业板有…
谢邀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5c9ed4ccc8abbd33db8a7f2d94d5e6d& data-hash=&a5c9ed4ccc8abbd33db8a7f2d94d5e6d& data-hovercard=&p$b$a5c9ed4ccc8abbd33db8a7f2d94d5e6d&&@Joe De
&/a&按照富事高的报告、以及之前PWC的辞任函件,佳兆业最主要罪状是隐瞒大量的外部借款,合计308亿。&br&&br&这其中,220亿被伪装成“其他应付款”。这个“其他应付款”是什么概念呢?按照13年的佳兆业年报中的资产负债表:&br&&img data-rawheight=&594& data-rawwidth=&944& src=&/v2-8a288f5ea8f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4& data-original=&/v2-8a288f5ea8fb_r.jpg&&&br&可以看到,唯一能够容纳这220亿的就是预收款,也就是售卖房产的订金。参照13年审计报告附注中的说明&br&&img data-rawheight=&482& data-rawwidth=&958& src=&/v2-4f9c7baf89a3fa248a5b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8& data-original=&/v2-4f9c7baf89a3fa248a5bf_r.jpg&&&br&也就是说,实际是出于融资目的的对外借款,被以销售房屋所收订金的名义打入公司账户并做账。这也就解释了富事高报告中提到的编造资料的事项,若非如此则难以向审计师解释这些钱的来源、也难以让审计师相信这些钱是常规经营所得。&br&&img data-rawheight=&718& data-rawwidth=&766& src=&/v2-983fa25ecc5c40b6fdac508a57ac015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6& data-original=&/v2-983fa25ecc5c40b6fdac508a57ac0153_r.jpg&&&br&根据前述资产负债表、以及14年的中报,2013年新增的预收款有124亿,14年上半年新增预收款37亿(合计161亿,非常接近富事高所说的“154亿向第三方出售物业项目的订金”)。假设这些新增部分都属于上述借款性质,这意味着什么?&br&&img data-rawheight=&397& data-rawwidth=&943& src=&/v2-509fcc99f0b9ff57d9faad5fb31fc3e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3& data-original=&/v2-509fcc99f0b9ff57d9faad5fb31fc3e0_r.jpg&&销售定金通常是被作为经营性现金流入来处理的。根据现金流量表,13年佳兆业整体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也就130亿不到。假如扣除上述124亿,几乎就不剩什么了。那就表示佳兆业在2013年纸面上200亿的销售收入和28亿的净利润,却根本没有带来任何正向的现金流。&br&&img data-rawheight=&310& data-rawwidth=&930& src=&/v2-fd70adaa29e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0& data-original=&/v2-fd70adaa29e0_r.jpg&&而14年账面上本已糟糕的经营性现金流,可能还要再增加近40%的现金流出才能反应实际情况。如此局面下,就不难理解为何佳兆业要费那么多力气搞四十多笔隐性借款来维持它的运转了。因此恐怕这不仅是一个隐瞒负债的行为,也是一个粉饰经营成果和资金状况的行为。&br&&br&富事高报告中披露的其他问题,也大都是为了配合上述掩盖负债行为而做的“配套设施”。包括为了增加上述故事的可信度,这些借款并非直接由贷款人转给佳兆业,而是通过若干第三方公司周转,并且把与这些公司签订虚假的股权转让协议,把借款伪装成出售项目公司的收款;之后再假装取消出售公司的交易、退回这些“转让款”,达到偿还借款的目的。由此产生的200多亿资金流水被PWC和富事高认为是“没有业务实质的资金收付”。&br&&br&与此同时,在这过程中,这些配合造假的“第三方”公司还收取了至少34亿的“手续费”。而由此带出来的另一层疑问是,愿意如此大规模配合佳兆业造假的,是否真的是所谓“第三方”呢?如果是隐性的关联公司,那么这些“手续费”算不算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套取上市公司资金?调查报告里没有此类结论,但我想熟悉资本市场上各种乱象的人对这种手法一点也不会陌生。&br&&br&至于报告里把罪责推在“前雇员”的头上,把现任管理层洗得白白净净——佳兆业的实际控制人的家族信托基金,持股大概在60%以上(截至到2014年6月,据新闻说到14年末减持到50%左右,但仍然是毫无疑问的控股股东),那么这些“前雇员”费了半天劲、担了那么大风险,去做一件最大受益人并非自己的事情,他们是学雷锋还是脑积水?说个貌似不是很相干的故事——今年崩盘的某理财公司,在事后清盘核查时发现,上百亿资金被以各种名目套出去,包括投资实业、收购股权、买房、放贷等等,但最后能收回来的寥寥无几。远遁海外的实际控制人一会儿承诺要“刚性兑付”,一会儿指责公司高管联手坑害自己、骗取公司财产,一会儿又结个婚抢抢大众眼球;前后任管理层各种勾心斗角,互相罢免、互相隔空对骂,包括上演全武行;台面上的话事人像走马灯得一拨拨替换,也不乏几上几下的不倒翁,顺便闹闹花边新闻。如此折腾了快一年,我看最近的新闻报道说至今的兑付比例大概不到5%。——所以说,人生如戏,全凭演技。
谢邀 按照富事高的报告、以及之前PWC的辞任函件,佳兆业最主要罪状是隐瞒大量的外部借款,合计308亿。 这其中,220亿被伪装成“其他应付款”。这个“其他应付款”是什么概念呢?按照13年的佳兆业年报中的资产负债表: 可以看到,唯一能够容纳这220…
主要原因是他们考完CPA后,发现并没有什么暖用。&br&——或者说严重低于他们的预期效果。&br&然后想着连CPA这么难的都考了,再考点别的吧,也许这次考完就有转机了!&br&这就像股票被套牢了,看着股票在跌,于是又买点,然后希望能把成本降下来似的。&br&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主要原因是他们考完CPA后,发现并没有什么暖用。 ——或者说严重低于他们的预期效果。 然后想着连CPA这么难的都考了,再考点别的吧,也许这次考完就有转机了! 这就像股票被套牢了,看着股票在跌,于是又买点,然后希望能把成本降下来似的。 哇哈哈哈哈哈哈…
不太行。投行和私募根本不会要半路出家的人。没听说过考了cpa就能进投行的。&br&84年就不要有这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真的要考cpa上班也能考过,为什么要辞职?&br&不要太高估自己,背水一战可能只是自己把自己弄成了悲剧。你当前的工作做了快10年了,行业积累也快十年了,也没混好,凭什么考了cpa就能变成人生赢家?&br&cpa只是一个死证书,真正决定你混的好不好的,是其他。&br&30多岁还没想明白这些吗? 我没考过pmp,一样做项目经理,有什么关系。证书有啥用啊!
不太行。投行和私募根本不会要半路出家的人。没听说过考了cpa就能进投行的。 84年就不要有这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真的要考cpa上班也能考过,为什么要辞职? 不要太高估自己,背水一战可能只是自己把自己弄成了悲剧。你当前的工作做了快10年了,行业积累…
盘点这个事儿,对于审计来说,是一个非常普通又极为重要的程序,基本上所有的审计业务都涉及到盘点。所以要想从中选出最奇葩的,其实是件很不准确的事情。因为有可能你觉得十分平常的存货盘点,对别人而言却是十分新奇的。不过前面既然有诸位列举的“有趣”的盘点事项,我不妨也来细说看看。&br&&br&首先,盘点生物资产,这个可以分三部分来说。&br&第一部分:资产是可见的,数量是可以计量的,只是盘点的单位与记账单位不同。&br&这个类别主要包括猪、鸡、牛、马等生物性资产,这些资产你可以明白无误的看到他们,数量你也数的出来,但是你只能数的出来数量。公司在账面上记录的单位往往是重量,而在这之间,不存在一个可以通用的转化公式,让你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你数了多少头猪,就是多少公斤的猪。&br&所以这个时候就很麻烦,你可以想象得到这样一个场景:饲养员拉着一头头的大肥猪,从你面前的地秤上走过,你抬头看了一眼肥猪A,看了一眼地秤计量仪器,记录肥猪A200斤。是不是一个很无聊的场面呢?说到底,如果你数第一头猪、第二头猪乃至第十头猪的时候,心里也许还有一点点兴奋感,相信我,当你数完300头猪的时候,你唯一的想法就是:我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群猪呢??&br&&br&第二部分:资产是可见的,数量是不可计量或者很难计量的。&br&这个类别主要包括一些海产品,比如虾、鱼、螃蟹等。这部分生物资产你能见到他们,但是你不可能把它们从散养的海里或者河里捞出来,一个个的过称去称重量,然后你笑眯眯的告诉客户:”这次我终于可以确认你的存货是真实的了,只是这些东西可能已经死了,所以你要全额核销或者计提大比例的减值准备“。我想大部分客户的唯一反映就是找你拼命。所以,我们不能采用常规的方式(比如过称)来进行盘点。我们需要借助科学仪器的手段以及外部专家的协助,在我的&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农业类上市公司造假或者舞弊容易吗?为什么?&/a&答案中说了其中的一种,但这不是唯一的。&br&&br&第三部分:资产由于其储存的方式导致不能直接用观察的方式进行盘点,或者其本身就是不可见的。&br&这个类别比较特殊,由于储存方式导致不可见的事物,比如说种在地下的笋。有一家生产健康食品的公司,他们的大部分存货就是这种种在地底下的笋。笋这种东西是竹子的幼苗以及地下茎侧苗,播种的时候是企业分给当地的农户在播种的时候种到地里的,你如果想去看,他会告诉你这座山上都是。但是你想具体看每棵竹笋,对不起,就算是最有经验的老农也不肯陪着你满山去挖小小的竹笋。然后,也许你会想,好吧,埋在地底下的我看不见,你挖出来的我总能看到吧?很遗憾,竹笋为了保持竹笋本身的新鲜,通常是在挖出竹笋的1天内就要进行简单加工并以真空技术注入密封罐中。你能看到的只是密封罐,然后在密封罐的外面用清楚的标示告诉你这是哪种笋,你根本无法看到实物。哪怕那里面放的是萝卜而不是笋,你没有透视眼这样的超能力也是没辙的。&br&说到本身不可见的资产,通常都是些危险的家伙。比如做化工企业的时候,毒气资产大多是无色的,在封闭的特制容器内装着。企业的人员会指着容器外面那五光十色的仪表盘对你说:你看,那里面的那东西就是二氯乙烷。你穿着防护服,使劲看着容器里那无色的液体,你知道那是矿泉水还是液态的毒气呢?&br&对于这种资产,盘点已经成为了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去发现管理层有没有造假的需求和造假的成本。也就是说,我不管你罐子里装的到底是萝卜还是笋,我只看你是不是装萝卜耗费的成本比装笋的还大。&br&&br&其次,我们来说说那些本身难以计量的产品。&br&这个前面也有人说起过,比如煤渣堆、比如粮食堆、比如不规则的金属板材、金属圆柱,这个时候高中时代的立体几何和物理学中密度都可以派上用途了,把堆放不规则的煤渣堆或者粮食堆,分割为几个相对规则的立方体、圆柱体或者锥形体,用皮尺量边长,量相似高度的墙的高度,然后就是高中数学了,体积乘密度。多年放下的这回又捡起来了,所以有志于盘点这些资产的同学们,高中数学公式不能忘啊!&br&&br&再次,资产本身好盘点,也容易计量,只是存放的地点具有危险性。&br&广大的审计男同学们,到了表现你们英勇气概的时候了。通常到了这种时候,领导们总是会很贴心的不让女同学去,而拍了拍我们这些男审计人员的肩膀说:”你是男子汉,你怕什么啊?“于是,你就杨子荣附体了。不必说需要坐矿车2个小时才能下的煤矿矿井,不必说在高度75米且站立面积只有4个平方米的高台,就算是存放地点在年久失修300米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地下防空洞,你也得直接往前冲了!&br&&br&最后,我们来说一些八卦。&br&大家往往最喜欢的就是那些价值高的资产盘点,对吧?在中国,黄金矿脉的产权是属于武警系统的,所以你在盘点金条的时候,旁边站的都是扛着冲锋枪、全副武装,恶狠狠的盯着你的武警同志,这个时候,说不清你的兴奋是因为成堆成堆的黄金还是因为旁边的暴力象征。&br&至于钻石这种东西,没有经过切割且没有强光照射的钻石跟一堆破石头没什么区别,而且人造钻石和天然钻石的区别也不是你一个干审计的外行能够分辨的,也许女孩子们能有更多的感触,但对于我们来说,尽快盘完这一堆碎石头才是正经。&br&珠宝真是个好东西,可是往往这种东西单位价值巨大,所以盘了一两件你就差不多该收工了。如果碰上盘点珍珠这种非常容易被氧化的珠宝,带上你的白手套吧,不会给你时间细细欣赏的。&br&&br&此外,就是一些非常零碎的东西了。前面有人提到瓶子,我只想说,不管事多零碎的东西,只要码放整齐,就是最容易不过的东西了。第一次盘点可口可乐,一个阴险的项目经理给她非常看不顺眼的一个女孩子安排了几万个瓶子的盘点,本来我们想着估计要到晚上见了,可没想到没过半个小时,那个女孩儿就悠哉悠哉的盘完了……
盘点这个事儿,对于审计来说,是一个非常普通又极为重要的程序,基本上所有的审计业务都涉及到盘点。所以要想从中选出最奇葩的,其实是件很不准确的事情。因为有可能你觉得十分平常的存货盘点,对别人而言却是十分新奇的。不过前面既然有诸位列举的“有趣”…
截至日,这个答案被收藏了300多次,并且陆续也收到一些私信询问具体工作相关的内容。在下作为知乎小白有些诚惶诚恐,在此基于入职两年多以来一些更深的理解,对答案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我保证自己所述都是基于事实的真实感受,一些问题会在下面展开谈。&br&对于希望我直接帮忙refer工作的人,实话实说,由于资本市场的冷淡,大部分金融机构headcount紧张,导致四大offer拒绝率低于预期,因此entry level的员工连续供过于求,内部refer窗口几乎完全关闭,HR也明确说暂不接受refer,因此请希望求职的诸位还是努力通过正规校招和社招渠道吧。以及有兴趣的人可以查一下TDP项目,我司刚推出3年满1600小时实习直接升Senior的新政策,对于想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四大的人还是非常值的(答主A2的hours数1400,作为参考)。&br&利益相关:本科电子工程专业,现在在PwC北京所审计EG组,已经升SA3,前两年评分分别为1分和2分。已于2016年底离职,方向券商。&br&&br&---------------------------------------------------------题目回答分割线---------------------------------------------------&br&&br&&b&题干问题一:如果已经确定了毕业以后要到四大就职,那大四是不是应该开始复习CPA了?&/b&&br&是否考CPA的决定绝对是一个战略级决定,其复杂性在于会对当事人未来平均3-5年的工作之余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决定要考CPA,那么每年的9-10月都要预留考试时间,并且提前准备。专业阶段考试的成绩有效期为5年,意味着如果时运不济未能在5年内完成6门的话会遭遇车轮战,对审计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如果打算考CPA的话请务必有始有终,半途而废真不如每年趁复习季的时候出去玩顺便拉拉仇恨了。&br&就我自己的体会,由于实体经济的下行以及IPO的放缓(虽然A股最近提速了但是更多是内资所的蛋糕)导致市场规模的扩张缓慢,同时和内资所长期陷入价格战,因此审计行业的利润空间在迅速收紧,本来在金融市场里相对最旱涝保收的行业盘子整体缩小,四大都在肉眼可见地削减开支(比如PwC培训补助的削减,以及KPMG近来各种Delay和减薪等等)。整个行业在快速地走向劳动密集,并且预期接下来会受到技术革命的冲击(立flag预言五年之内电脑就能自己刀底稿,FAR分析异常变动能力超过人脑)。相应的,离职率水平虽然谈不上井喷式增长但是肯定维持在高位上,越来越多加入四大的人在一开始就会想好自己计划什么时候离开。在这样的背景下:&br&&ul&&li&如果打算长期奋战审计行业,或者在离开后继续从业于一线财务(做企业财务;做FDD;做其他非常需要专业财务知识的比如后期FA或者券商等),&b&那么尽早准备CPA绝对是上策。&/b&你的时间线将会比别人早一到两年。如果大四毕业干掉三门,对接下来的审计工作非常有帮助不说,对于以后跳槽也会提供很好的Qualification。所以如果你想选择一个和时间赛跑的生活方式,希望在未来的职场发展中占得一点先机而对所谓的最后的“青春”的时刻没啥惋惜的话,大四时完全可以开始启动了。相信我,上班之后你真的没有太多准备的时间了……&/li&&li&如果不打算长期从事审计行业,并且接下来考虑跳向资产管理、二级市场交易、企业内控、早期FA、天使投资/VC等和一线财务不直接相关的工作,&b&那么应该考虑是否有比CPA优先级更高的Qualification。&/b&资管以及资产评估方面常常对CFA有更高的要求;证券和基金都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早期FA和天使VC常常要求一些personality方面的特长(遇上天使轮和pre-A轮的客户,人家可能连报表都没有,财务报表分析有啥用?),如果有志于投入这些行业,那么CPA的长期考试计划容易使你尾大不掉顾此失彼。&/li&&li&如果没有想好长期计划,也没有明确的未来规划,我想这个问题也不用太过纠结。在四大血汗工厂依然过的浩浩乎如凭虚御风的也大有人在,想积极一点可以先报几门考着,不想考了可以考虑出国再读个书,甚至考了ACCA/CPA然后立刻加入考试培训机构当老师可能也是不错的选择,lifestyle和pay都不错(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li&&/ul&&br&&b&题干问题二: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复习CPA应该先从哪科开始复习?&/b&&br&依答主和同事的日常讨论,CPA应该先考哪门,常见路线有两条:&br&&ul&&li&为了防止被小黑会(即四大内部对员工评分的经理小会)或者两门硬性要求(想要升Senior必须至少过两门CPA)卡住,选择快速凑门数的,那就柿子捡软的捏选择&b&经济法&/b&和&b&财管&/b&,经济法死记硬背就能解决大部分,理解难度最低。财管知识点对于金融专业的人应该非常熟悉,学习成本很低。此外,这两门一般不会因为日常工作而有提高,因此工作经验对于备考没有明显帮助。战略几乎是一门嘴炮课程,考试难度忽高忽低,对于没有实体行业经验的职场新人更多地依赖硬记概念点,工作经验对备考帮助也不太大。&br&&/li&&li&为了快速理解审计工作内容,先考&b&会计/审计/税法&/b&,对工作帮助会非常大。但是非会计专业出身请谨慎选择,因为对于完全不熟悉的人难度确实偏大了,而且理解要求高,不如工作时期先逐渐熟悉然后再考。审计强调的不是具体的数字和知识点,而是对工作方法论和逻辑的掌握;税法一般的年审都会涉及,备考肯定也有利于具体工作,但是这门对理解力和记忆力的要求都是max,并且过于专业了,对审计和税务之外的工作帮助较少。&br&&/li&&/ul&&br&&b&补充问题一:非会计专业(比如电子),能不能做审计?&/b&&br&我的答案是:&b&非会计专业,完全可以做。&/b&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非财务出身做不了审计。但且不说我自己是电子专业,同事里还有各种各样学国际关系的、汽车的、电机的,甚至我们有个大par好像是历史专业。其实专业背景并不影响做审计的qualification(四大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非财务专业新人),甚至学校出身都不能。我们team的Senior In Charge是北工商的本科生,非关系户。此君非常聪明,学习能力一流,做活儿做的非常漂亮。北工商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也丝毫不妨碍我这位前辈进入PwC并且做的游刃有余。&br&此外,非财务专业甚至可能是你做审计的一项优势,是一些学财务的人所不能比拟的。举个栗子,在下在审计某个客户的时候发现每年它们都会购买高科技的专利授权,然后将其计入研发费用。财务专业的人不熟悉技术,很难敏感到去研究合同里的技术具体是啥,这笔开支能不能算研发;但是工科专业的人可以轻易判断出来,其实完全就是买一个现成的技术(比如压力感应屏幕),然后直接应用到手机上,这其实应该算成成本的一部分,不能计入研发费用。而客户这样记账,完全是为了加计扣除少交所得税。类似的问题,其实非财务专业的学生也许能保持更高的敏感性。&br&然而,很多非会计专业的人还是在面试四大的时候折戟沉沙。我感觉很多人没有搞清楚面试四大你最应表现出来的素质,其实不是财务专业知识或者熬夜加班的决心,而是快速学习能力。即便是会计专业出身的人来了四大也有太多东西要学,非财务出身的人上手更慢,对快速学习的要求更高,所以想要进四大,最主要的是表现自己的快速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热忱,能学知识愿意了解客户,外向能沟通,这些才是最核心的素质。&br&&br&&b&补充问题二:四大的各个LoS的优劣?审计的哪个组条件比较好?&/b&&br&最后,讨论一下大家最常问的,喜闻乐见的审计/咨询/税务哪个业务线比较好,以及IG/EG/FS哪个组比较好的问题。很抱歉我的答案比较官样,那就是各个业务线和组几乎难以直接比较,工作环境和待遇高度取决于所在的具体项目组,而无论哪个业务线和组都有好项目和坑项目。更tricky的地方在于,不同的人对于好和坑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一心想做IPO,觉得积累经验为跳槽攒履历最好,脏累都无所谓;有些人觉得加班多不要紧,只要hours给的足就一切好说;有些人觉得宁可学的东西少,只要不让我老加班咱们就是好朋友。分项目组的过程本身就高度随机(即便颜值高的妹子会被经理们争抢而不会最终随机分组,但是妹子本人并没有选择权也不知道哪个经理的项目符合自己心意),因此我想提醒各位审计新人,无论项目好坏业务优劣,一定要随时将一点铭记在心:&b&在四大你最希望获得什么?&/b&提升某一具体方面的能力?快速接触不同项目拓展视野?认识整整几层楼的人来积累人脉?收货友情/爱情?在有明确预期目标的基础上,相信很多人都能逐渐通过和老板/senior的沟通向自己的目标更快地迈进。&br&&br&P.S. 离职在即,留一个答案补充包的坑。关于最想获得什么的问题,很多人的答案是第一项和第二项。答主最近也在整理审计工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各个细分方向的技能树/知识树,以及其分别适用的金融行业其他领域,目前还在进展中。如果赞数过500我就尽我所能把这个坑填上哈哈哈哈~&br&&br&&b&结语:&/b&&br&审计是一条比较艰难的路,但也是财务金融行业相对低门槛的入口,能高速成长的最佳职业之一。祝愿看答案的各位都能顺利走向自己满意的道路。另外,看官的赞是对我莫大的鼓舞,再次表示感谢。以及,关于旅游恋爱有没有卵用的问题我们就不在这个题目下讨论了:P
截至日,这个答案被收藏了300多次,并且陆续也收到一些私信询问具体工作相关的内容。在下作为知乎小白有些诚惶诚恐,在此基于入职两年多以来一些更深的理解,对答案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我保证自己所述都是基于事实的真实感受,一些问题会在下面…
晚饭间隙Q:&br&我姑且假设你对账项审计方面已经非常精通了。账务审计的典型是立信的底稿,尤其体现在:进项税测算,成本倒轧表和成本分配表这三个地方。如果这三个地方都能在合理的项目时间内做到0差异(有意思的是,都在存货底稿里面),算是对账项审计有了一定的基础。&br&&br&在这个基础上,一个有上进心的经理会给你出至少如下Q:&br&本年收入分客户清单,上年分客户清单,两年主要变化,变化原因?&br&上年同期前10大客户主要产品清单,对应产品单价,比较同一产品同一客户两年单价比较,解释变化原因,解释同一产品不同客户价格不一致原因,了解定价政策。&br&本年销量分月清单,是否存在季节波性?季节波动性原因?同类企业是否存在波动?上年波动波形是否与本年一致?&br&本年收入单价分月分产品图,是否存在波动变化,变化原因。&br&本年毛利分月变化,了解变化原因。&br&根据毛利率变化了解产成品单价变动,分析每个月主要产品的成本组成,了解单位成本变动原因,判断成本分配政策是否合理。&br&根据产品中原材料比重变化,了解出入库单价,结合内控采购单价政策,了解原材料单价变化是否合理。&br&产成品库龄,结合近期出库测算单个存货周转率,考虑跌价准备。&br&考虑收入扣除销售费用是否超过成本,考虑整体是否存在减值迹象。&br&回到收入那块,测算两年应收周转率,测算主要客户的两年周转率,看看是否与合同相符,解释变化原因。根据回款政策累计主要客户最近几个月的收入,看看能不能和应收余额对应,解余额组成是否合理。帐龄就不说了,常规程序了。&br&应付账款同上。&br&&br&截止到现在为止,我甚至都不用关心你的被审计单位是谁?主营业务是什么。&br&&br&一个有风险意识的经理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后会开出更多切合实际的Q。&br&&br&如果你稍微有点悟性,你就会明白,审计远远不是财务报表内部自洽那么简单。也远远不是给每一个余额找到支持性证据那么直白。审计的目标:是让财务报表能合理的反应经营情况及外部环境的变化。&br&所以,你真的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了吗?&br&&br&如果公司是卖咖啡的,你知道纽交所的咖啡期货价格会对公司产生什么影响吗?
晚饭间隙Q: 我姑且假设你对账项审计方面已经非常精通了。账务审计的典型是立信的底稿,尤其体现在:进项税测算,成本倒轧表和成本分配表这三个地方。如果这三个地方都能在合理的项目时间内做到0差异(有意思的是,都在存货底稿里面),算是对账项审计有了…
7每个时期走的人,走的原因和动机都不一样吧。&br&首先,介绍一下四大的工作年限和职级。按照最传统的年限流程,不包括被delay等情况。&br&入职第一第二年:审计员,又称小朋友&br&第三至第五年:审计助理经理&br&第六年至第八年:审计经理&br&第九年开始:高级经理&br&高级经理到合伙人,最少三年,最多没有上限~~&br&一般离职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以下:&br&&br&1、刚进来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审计固定资产盘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