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金融机构构服务中断 分别对家庭和企业带来的负外部效应有哪些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以下试题来自:
多项选择题金融风险的高杠杆性包括(
)。A.金融企业负债率明显偏高,财务杠杆大,导致负外部性大B.金融机构承担中介机构的职能,处于这一中介网络机构的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不良影响C.金融工具创新日新月异,衍生金融工具有以小搏大的效应存在,伴随着金融风险D.金融机构经营的货币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同经济和社会紧密相关,带来一定的风险E.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相互交织,难以事前完全把握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B.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C.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D.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E.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2A.个人所得税B.消费税C.营业税D.对零售环节征收的增值税E.对零售环节之前征收的增值税3A.股本B.资本公积C.盈余公积D.已分配利润E.未分配利润4A.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B.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C.缔约过失责任造成了相对人信赖利益的损失D.缔约过失责任是指一方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应负的义务E.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前5A.财务会计主要满足外部人员对信息的需求,通常被称为“外部会计”;管理会计主要满足内部人员对信息的需求,通常被称为“内部会计”B.财务会计主要受到会计准则的约束,而管理会计主要受经营管理决策中成本和效益的约束C.财务会计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程序和一套严格有序的财务信息处理流程和规定的会计方法、规定的核算周期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管理会计核算的时间跨度、核算程序和使用的会计方法一般比较灵活D.财务会计一般没有统一的信息报告形式,而管理会计一般按照固定的格式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信息E.管理会计主要受到会计准则的约束,而财务会计主要受经营管理决策中成本和效益的约束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媒体负面报道对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
【摘要】:新闻媒体和外部审计都具有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透明度、缓解委托代理冲突,从而发挥公司外部治理效应的作用。为了研究媒体报道是否通过影响审计师行为有效发挥公司治理作用,以年沪深300成分股上市公司的1236个公司观测样本以及40483个媒体报道观测样本值为基础,首先,分析媒体报道样本分布情况;然后,研究媒体报道总量、媒体负面报道量、媒体态度以及不同内容媒体报道对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的影响,以及各个媒体变量对审计收费、审计意见影响的差异;最后,分析媒体报道对审计师类型与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相关性的调节作用。得出结论如下:在媒体报道总量中负面报道所占的比重偏低而且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在所有媒体负面报道中有关财务损失及财务漏洞方面的负面报道所占比重最大,有关管理质量和法律风险方面的负面报道所占比重偏小;媒体报道总量对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的影响程度大于媒体负面报道量,说明审计师迫于"市场压力假说"而关注媒体报道,自身甄别信息含量的能力不足;媒体负面报道量对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的影响程度大于媒体态度(即是否存在负面报道),而且媒体变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比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更显著,从而证实了媒体报道影响审计师行为的"认知假说"成立;媒体变量对审计师类型与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且媒体变量与审计师类型的交叉项对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的影响比媒体变量本身的影响更大,说明媒体报道对不同类型审计师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呼吁审计师更多关注公司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缺陷的报道,以更好地践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从而引导媒体更多报道管理质量方面的信息;提醒审计师要提高媒体信息甄别能力,提高审计收费的效率和审计意见的公正性;呼吁政府完善外部法律环境,使审计师声誉机制顺利运行,从而媒体的外部公司治理效应得到更好地发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6【分类号】:G206;F239.4【目录】:
摘要5-6ABSTRACT6-9第1章 导论9-20 1.1 研究背景9-10
1.1.1 引言9-10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 1.2 文献综述10-17
1.2.1 国外文献回顾10-12
1.2.2 国内文献回顾12-17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7-18
1.3.1 研究内容17-18
1.3.2 研究方法18 1.4 创新之处18-20第2章 媒体报道与审计师行为的基础理论20-25 2.1 理论基础20-22
2.1.1 议程设置理论20
2.1.2 框架理论20-21
2.1.3 策略性假说和认知假说21-22 2.2 理论分析22-25
2.2.1 事务所声誉机制22-23
2.2.2 媒体报道与审计师行为23-25第3章 研究设计25-33 3.1 样本选择25-26 3.2 变量定义与衡量26-28 3.3 研究假设28-31
3.3.1 媒体报道总量与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研究假设28-29
3.3.2 媒体负面报道量与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的研究假设29-30
3.3.3 媒体态度与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的研究假设30
3.3.4 不同内容媒体报道与审计收费、审计意见的研究假设30-31 3.4 实证模型设计31-33第4章 实证结果分析33-46 4.1 描述性统计33-36
4.1.1 样本分布情况33-34
4.1.2 变量描述性统计34-36 4.2 相关性检验36-38 4.3 多元回归分析38-45 4.4 稳健性检验45-46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46-51 5.1 研究结论46-47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47-48 5.3 启示与对策建议48-51参考文献51-54后记5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翰林,丁丽华;[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建芳;李丹蒙;李娜娜;;[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郝玉贵;肖扬;杜峰;;[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蔡春;孙婷;叶建明;;[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颖斐;邱好;;[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蒋德权;沈永健;;[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冬华;陈信元;周春泉;;[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刘爱东;刘锦芳;赵金玲;;[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龚翔;;[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刘成立;;[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刘霞;田利辉;;[A];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评论员 涵茕;[N];财会信报;2013年
芮怀涟 王诗仪;[N];中国会计报;2013年
芮怀涟 王诗仪 毕马威 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N];财会信报;2013年
郝新华;[N];财会信报;2014年
金丰伟;[N];中国审计报;2009年
本报记者 涵茕;[N];财会信报;2012年
李晓慧;[N];中国财经报;2005年
汪雄飞;[N];中国会计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国宇;[D];湖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迪;[D];吉林大学;2008年
陈田;[D];辽宁大学;2015年
江詹;[D];辽宁大学;2015年
郭俊;[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王建平;[D];苏州大学;2015年
孙柳;[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汤冉;[D];南京大学;2014年
蒋文超;[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吴健;[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李由;[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金融负外部性研究--《辽宁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金融负外部性研究
【摘要】:
本选题是从金融组织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角度来研究金融外部性,特别是金融负外部性问题。围绕金融负外部性这个主轴,从各个角度和层面研究金融活动的外溢效应,尤其是金融成本溢出的问题。微观个体的金融风险承担行为会给宏观经济带来外部效应,宏观的金融政策或金融活动甚至会带来国际间的溢出效应。金融组织本身的成本和收益不等于社会的成本和收益,经过宏观经济的传导,金融领域的外部效应尤其强大。
本文基本结构如下:第1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理论与现实意义等,强调了全球化背景下研究金融负外部性的重要的战略意义。第2章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外部性、金融外部性等概念进行经济学溯源,重新思考了金融全球化的动因和二元效应,重点是对外部性理论的提炼、整合与补充,为全文打下了理论基础。第3章对金融外部性本质进行深入探析,创造性地诠释了金融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重新对金融外部性产生的本质进行再思考,指出金融外部性是金融市场中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张力,金融市场的制度失灵所致的“官能障碍”是金融外部性的本质诱因,强烈的金融外部性必然催生新的金融制度。分析了金融准公共物品的“金融阈值”、“供给问题——金融公地悲剧”以及垄断经营所诱发的金融外部性等,揭示了金融负外部性理论与自然原理的耦合。第4章是对不同金融发展路径下的金融外部性的一个集大成的整合和重新界定,以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M-S范式的金融自由化下的金融负外部性,重新思考了金融压抑下的金融正外部性的负效应,对金融约束下的政策效果及干预边界进行了收益——成本评估。第5章构建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层次的金融负外部性的分析框架,首先从经济发展角度审视了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溢出效应,发现发展中国家承受了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外溢成本;然后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梳理了各层次的金融外部性,重点分析了国际货币、汇率政策等的国际金融负外部性。第6章构建了“金融创新-金融虚拟性-金融负外部性-金融危机”动态路径模型并进行验证。本章从社会设计者的角度建立了金融危机视角下金融创新的最优动态路径模型,分析了参变量对动态路径的影响与政策意义,并由之演绎出如下命题和结论: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既可以正相关,也可以负相关;金融负外部性与金融危机互为内生;金融危机深度的边际成本随时间递增、金融负外部性增加。从各次危机中筛选出有针对性的事实和数据对该命题进行了经验支持。第7章探讨虚拟金融的负外部性。首先从理论上界定了混淆不清的虚拟经济、金融与虚拟金融的关系,对虚拟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现象分别从外汇交易、股票市场、其他衍生工具等方面进行了实证考察,指出虚拟金融的货币增值是其自我扩张的源动力,分析了虚拟金融通过外溢效应伤害了实体经济。第8章对金融市场中政府行为的金融负外部性进行集中阐述,首先从理论上进行了政府行为及其外部性的经济学诠释,然后以汇率政策、金融市场中的寻租行为、政府救济等作为政府行为的代表深入探讨其溢出效应并提出有关对策。第9章是我国房地产的金融负外部性探讨,该问题是当前的敏感问题,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本章基于房地产业的金融属性,通过大量数据对房地产业的泡沫进行测量和评判,结论是当前房地产业既非经济的支柱产业,亦无“财富效应”,反而是以全局经济和社会效益损失来换取自身的经济绩效和片面发展,此乃房地产业的成本社会化。第10章针对前九章分析的各种金融负外部性提出了解决之道。首先是强调重视社会责任,重塑金融经济伦理,其次是在理论上确定了金融干预最优边界,提出了改变竞争规则的国际货币改革的建议,利用火车头理论(Locomotive Theory)和博弈分析提倡国际间合作,对当前热议的国际货币改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文是利用金融外部性的成本—收益的经济效应分析,通过利率(不同金融发展路径)、汇率、金融创新、虚拟金融、金融市场的政府行为、房地产金融等诸多方面研究金融外部性,主要是金融负外部性问题。微观上涉及金融机构的风险社会化,宏观上涉及某些国家性的利益集团利用金融霸权,过度的开发全球的金融资源,进行有利于本国的宏观金融调控政策。再次揭示了金融双刃剑的本质,对当前金融的“去功能化”对经济造成的伤害发出警示。强调被漠视的金融伦理,既在微观上强调金融干预的合理边界,又以宏观的视野,探讨通过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新平衡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来解决目前全球面临的宏观金融负外部性问题。
综上,本选题有着理论和现实的重大研究意义,尤其是在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的前前后后和危机深度蔓延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金融负外部性的重要影响。可以说,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上个世纪及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负外部性的集中、极端表现和例证,尽管对其描述性的文字已经汗牛充栋,但对其真正意义上的反思才刚刚开始,故而,当前研究金融负外部性这个选题更凸显了其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战略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F224;F830【目录】:
ABSTRACT6-23
第1章 绪论23-37
1.1 问题的提出23-27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研究路线27-30
1.2.1 研究内容与研究特色27
1.2.2 研究方法27-28
1.2.3 研究路线28-30
1.3 预期创新及不足之处30-31
1.3.1 主要贡献与创新30-31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31
1.4 选题的重要战略意义31-37
1.4.1 选题的理论意义31-32
1.4.2 选题的现实意义32-37
第2章 外部性等概念的经济学溯源37-51
2.1 关于外部性、金融外部性的文献综述37-39
2.1.1 外部性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37
2.1.2 金融外部性研究综述37-39
2.2 外部性理论的经济学溯源与梳理39-51
2.2.1 外部性概念研究溯源39-46
2.2.2 对外部性分类的重新梳理46-49
2.2.3 外部性研究小结49-51
第3章 金融外部性本质探析51-86
3.1 金融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51-58
3.1.1 金融外部性概念51-52
3.1.2 金融外部性分类52-55
3.1.3 金融正负外部性与金融正负效应的辨析55-57
3.1.4 基于外部性分类的金融外部性定位57-58
3.2 金融外部性本质的再思考:市场失灵还是制度失灵58-61
3.2.1 金融外部性是金融市场相互依赖性的子集58-59
3.2.2 金融外部性的本质诱因:制度失灵之"官能障碍"59-61
3.3 金融外部性:金融市场中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张力61-66
3.3.1 金融外部性:金融市场中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斥力61-63
3.3.2. 金融伦理道德: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和谐的桥梁63-64
3.3.3 金融外部性对制度的催生使其成为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间的引力64-65
3.3.4 启示65-66
3.4 公共物品与金融外部性66-80
3.4.1 金融业的公共物品属性66-67
3.4.2 金融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及其外部性67-69
3.4.3 金融准公共物品的拥挤性问题:"金融阈值"69-77
3.4.4 金融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金融公地悲剧"77-80
3.5 垄断与金融外部性80-84
3.5.1 竞争标准下金融市场的非有效性80-81
3.5.2 金融业规模效应的金融外部性81-84
3.6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外部性84-86
第4章 不同金融发展路径依赖下的金融外部性86-101
4.1 金融发展理论的一组概念区分86-87
4.2 M-S范式的金融自由化及其金融外部性87-94
4.2.1 金融自由化的正外部性87-89
4.2.2 金融自由化的负外部性89-94
4.3 金融抑制的金融外部性94-98
4.3.1 金融抑制的金融正外部性94-97
4.3.2 中国金融抑制的金融正外部性及其正负效应97-98
4.3.3 金融抑制的金融负外部性98
4.4 金融约束的金融正外部性98-101
第5章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层次的金融负外部性101-151
5.1 开放经济的相互依赖性101-104
5.1.1 引言101-102
5.1.2 开放经济下的冲击传导机制102-104
5.2 金融全球化中对发展中国家的负外部性效应104-110
5.2.1 金融全球化理论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潜在溢出104
5.2.2 从经济增长看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溢出效应104-108
5.2.3 中国主权投资机构参与海外投融资的负外部效应108-110
5.3 金融全球化的原动力与金融外部性的工具化110-111
5.3.1 金融全球化的原动力110
5.3.2 金融外部性工具化的制度根源110-111
5.4 金融企业的金融资本模式下的微观金融负外部性111-114
5.5 国际货币的国际金融负外部性114-131
5.5.1 国际货币外部性产生的理论基础114-117
5.5.2 国际货币的外部性及发行国的收益117-120
5.5.3 国际货币的外溢成本之一:全球经济发展的失衡120-124
5.5.4 国际货币的外溢成本之二:铸币税124-129
5.5.5 国际货币的外溢成本之三:风险转嫁、导致危机129-131
5.5.6 国际货币的外溢成本之四:利用美元干涉他国取得收益131
5.5.7 国际货币的外溢成本之五:小国货币的原罪131
5.6 汇率政策的国际金融外部性131-142
5.6.1 汇率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路径132-133
5.6.2 汇率波动对贸易条件的溢出效应133-134
5.6.3 汇率波动对就业的溢出效应134-135
5.6.4 汇率制度对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135-136
5.6.5 汇率波动的国际金融负外部性——广场协议的负外部性测算136-142
5.6.6 主动汇率安排的金融正外部性142
5.7 货币政策的国际金融负外部性142-147
5.7.1 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金融外部性142-144
5.7.2 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的国际金融外部性144-145
5.7.3 弗赫尔—摩尔修正模型演示的货币政策的外部性145-147
5.7.4 启示147
5.8 金融危机与蔓延的国际金融负外部性147-151
5.8.1 互为内生:金融负外部性对金融危机的驱动147-149
5.8.2 互为内生:金融危机对金融负外部性的催化149
5.8.3 危机国际化的金融负外部性149-150
5.8.4 此次危机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外部性150
5.8.5 随时间递进继续深化的金融负外部性150-151
第6章 "金融创新-金融负外部性"动态路径模型的构建及经验证据151-177
6.1 金融创新的外部性151-153
6.1.1 金融创新的正外部性151
6.1.2 金融创新的负外部性151-153
6.2 "金融创新-金融负外部性"动态路径模型的构建153-167
6.2.1 构建金融负外部性视角下"金融创新-金融危机"动态路径模型153-161
6.2.2 分析参变量的变化对动态路径的影响与政策意义161-165
6.2.3 动态路径模型演绎出的结论165-166
6.2.4 由λ_F,t空间的时间路径演绎出的结论166-167
6.3 金融负外部性视角下"金融创新-金融危机"模型的经验证据167-177
6.3.1 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均衡点的关系:既可正相关,也可负相关167-168
6.3.2 金融创新的负外部性导致金融危机的经验事实168-170
6.3.3 金融危机促进金融制度的创新170-171
6.3.4 "金融危机深度的边际成本随时间递增、金融负外部性增加"命题的经验支持171-177
第7章 虚拟金融的负外部性177-209
7.1 虚拟经济、金融与虚拟金融的关系辨析177-179
7.1.1 各文献中虚拟经济的内涵177-178
7.1.2 虚拟经济、虚拟金融与金融的关系列示178-179
7.2 虚拟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实证考察179-191
7.2.1 外汇交易与出口规模180-182
7.2.2 信贷资金与实体经济的脱离182-184
7.2.3 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184-187
7.2.4 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与实体经济187-189
7.2.5 虚拟金融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性189-191
7.3 货币增值与虚拟金融发展的动力191-194
7.3.1 生产投资过程的物质财富增值192
7.3.2 虚拟金融的货币增值192-194
7.4 虚拟金融的外部性194-207
7.4.1 虚拟金融的相对独立性是其外部性的产生基础194-195
7.4.2 虚拟金融的正负外部性与虚拟金融的正负功能辨析195-198
7.4.3 虚拟金融外部性的理论阐释198-199
7.4.4 虚拟金融的正外部性199-200
7.4.5 虚拟金融的负外部性200-207
7.5 虚拟金融危机的负外部性207-209
第8章 金融市场中政府行为的金融负外部性209-230
8.1 政府行为及其外部性的经济学诠释209-215
8.1.1 政府干预行为对资源配置及社会福利的影响209-210
8.1.2 政府行为外部性的经济学诠释210-215
8.2 金融市场中的政府行为负外部性215-217
8.2.1 金融市场寻租行为的负外部性215-216
8.2.2 政府救济的负外部性:"过大不死"的道德风险216-217
8.3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政府行为负外部性考察217-224
8.3.1 次贷危机中寻租行为的负外部性218-219
8.3.2 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与市场及各国政府的博弈所产生的负外部性219-221
8.3.3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全球救市的金融负外部性221-224
8.4 基于外部性政策边界对金融外部性政策的批判224-226
8.4.1 传统外部性政策的终极目标——最优外部性224-225
8.4.2 对政府治理金融外部性政策的批判225-226
8.5 治理政府行为的金融负外部性的对策226-230
8.5.1 提高政府投资智慧,降低政府行为负外部性226
8.5.2 国际间政府金融负外部性的解决之道在于改变竞争规则226-230
第9章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金融负外部性探讨230-277
9.1 基于外部性研究的房地产金融外部性230-234
9.1.1 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期权属性分析230-232
9.1.2 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外部性232-234
9.2 我国房地产泡沫评判234-243
9.2.1 房价收入比(PIR)234-238
9.2.2 月供收入比238
9.2.3 租售比与商品房空置率238-241
9.2.4 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241-243
9.3 房地产综合指标评价模型的构建243-244
9.4 高房价的金融正外部性质疑244-251
9.4.1 经济引擎悖论244-247
9.4.2 财富效应悖论计量模型的建立与检验247-251
9.5 房地产市场金融负外部性:泡沫外溢的社会成本251-270
9.5.1 对通货膨胀的推动253-257
9.5.2 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257-258
9.5.3 引发银行危机,终由股民承受外部成本258-262
9.5.4 侵占耕地的代际外部性262-263
9.5.5 灰色成本、伦理代价及社会不稳定的外部成本263-268
9.5.6 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宏观金融负外部性268-270
9.6 "泡沫联盟"使房地产业"被发展",加剧其金融负外部性270-272
9.7 降低高房价金融负外部性的政府责任272-274
9.8 警惕全球化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经济的负外部性效应274-277
9.8.1 汇率对房地产价格的传导机制的负外部性效应274
9.8.2 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带来的负外部性效应274-277
第10章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负外部性内部化277-300
10.1 经济伦理基础277-284
10.1.1 "有德行的金融"和"邪恶的金融"277-279
10.1.2 金融伦理及其经济意义279-280
10.1.3 金融外部性与金融伦理的相互作用280-282
10.1.4 承担社会责任,重塑金融伦理道德282-284
10.2 解决金融负外部性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措施284-294
10.2.1 基于博弈分析的国际货币协调的必然性285-290
10.2.2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方向290-291
10.2.3 国际货币(国际储备资产)的设计观点291
10.2.4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超主权货币的设想291-293
10.2.5 国际货币改革:区域货币金融合作293-294
10.2.6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强实体经济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撑作用294
10.3 金融负外部性内部化与政策干预边界的确定294-297
10.3.1 金融干预最优边界的理论准则295-296
10.3.2 国内金融干预最优边界的模型推导296-297
10.4 治理国际金融负外部性的国际合作措施297-300
10.4.1 不容忽视的背景因素:金融全球化与国家化的主宰者297
10.4.2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治理金融外部性需要国际合作297-299
10.4.3 金融负外部性的解决之道在于改变竞争规则299-300
参考文献300-322
致谢322-32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323-32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清;;[J];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洁;[D];复旦大学;2011年
崔寅生;[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小安;[J];求索;2002年02期
金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张红伟,贾男;[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罗伯特·蒙代尔;[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韩龙;;[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黄敬宝;;[J];生产力研究;2006年07期
张宏军;;[J];生产力研究;2008年13期
李世涌;朱东恺;陈兆开;;[J];中国市场;2007年31期
秦凤鸣;张中楠;;[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陶涛,纪昌明;[J];水力发电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宏;[D];浙江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四新;;[J];刑法论丛;2008年02期
何庆仁;;[J];刑法论丛;2008年03期
王水明;;[J];刑法论丛;2008年04期
邓君韬;;[J];刑法论丛;2009年01期
姜涛;;[J];刑法论丛;2011年03期
许其勇;;[J];刑法论丛;2012年01期
王薇;郭真;;[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阎巍;;[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曾美勤;;[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雷雪;;[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满洪;;[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陆燕春;;[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黎秀蓉;;[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李怀;赵万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程宇;;[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李怀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赵春明;;[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杨宜;徐鲲;;[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五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阮晓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邵江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志科;[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余晓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张兵;[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吴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君健;[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张磊;[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徐平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朋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鞠方,周建军;[J];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严海波;;[J];人民论坛;2008年19期
方先明;牟星;;[J];人文杂志;2009年01期
徐涛;侯绍泽;;[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史健忠;;[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陆前进;;[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李轶,严震;[J];西南金融;2004年02期
吕海霞;;[J];生产力研究;2010年01期
陈宪;王晓琴;;[J];商场现代化;2008年11期
朱丽萍;;[J];商场现代化;2008年2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鑫;[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蔡武;[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韩薇薇;[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石国臣;[D];吉林大学;2004年
齐洁;[D];暨南大学;2003年
李炳义;[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沈港;[D];四川大学;2004年
徐力;[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傅艳;[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文锋;[D];湖南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岩英;[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牛元栋;[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白钦先;[J];求是;2001年01期
张作荣;[J];改革;2001年02期
于瑾;[J];改革;2002年04期
陈家盛;[J];生产力研究;2004年09期
杨浩;[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S1期
李红梅;[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李颖;;[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施方;[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陶涛,纪昌明;[J];水力发电学报;1999年03期
崔光灿;;[J];上海房地;2006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洪世勤;;[J];乡镇经济;2007年05期
张冰;金戈;;[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张肇宇;;[J];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06期
苗素萍;;[J];宁夏农林科技;2011年07期
王利文,胡志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年03期
吴伟光;徐秀英;王传昌;王旭东;沈月琴;;[J];林业经济;2003年12期
陈迅,韩亚琴;[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张琳;尹少华;;[J];华商;2007年Z2期
金雪涛;;[J];综合运输;2007年12期
陈汉辉;;[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晋川;王婷;;[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方晓波;;[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方晓波;;[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毛丹妮;;[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龚迪嘉;朱忠东;;[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何焰;;[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钱鸣高;;[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史柳;张永翊;;[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康纪田;;[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罗继东;;[A];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广东金融强省建设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特约评论员
刘晓忠;[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特约评论员
刘晓忠;[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梁发芾;[N];成都日报;2004年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周兴维;[N];上海证券报;2010年
本报通讯员 简意中 程显武;[N];金融时报;2003年
陈志武 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N];经济观察报;2007年
记者  周闯 通讯员  余刚 吴炜 王峰;[N];金融时报;2006年
纪可真;[N];佳木斯日报;2010年
吴大庆;[N];湘潭日报;2005年
北京经易智业投资有限公司
章程;[N];中国黄金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主父海英;[D];辽宁大学;2010年
张敖;[D];辽宁大学;2011年
叶卫华;[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金雪涛;[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王勇;[D];南京大学;2008年
吴金城;[D];厦门大学;2009年
李立华;[D];湖南大学;2011年
胡元聪;[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陈鹏;[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张晓第;[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知;[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刘英英;[D];苏州大学;2006年
于玲;[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冯建梅;[D];长安大学;2006年
戎晶;[D];重庆大学;2007年
王莉;[D];湖南大学;2007年
何瑛;[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陈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武光;[D];兰州大学;2011年
李雅洁;[D];广西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