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修学净土修学早晚课 内容的善知识

.净空法师:上等的善知识,明心见性;中等的善知识,有定有慧;下等的善知识,有学有行
&&& 来源:净土释疑网&&& 恭录自《净土大经科注》第548集&&&& 日
  佛给我们说的,我们听懂了,叫解悟。解悟的好处是增长我们修学的信心,勉励我们要继续不断的努力,我们知道这个境界,我们急着要证得。证得没有别的,就是放下。那这个事情我们就难了,我们偏偏就是放不下。佛给我们讲清楚了、讲明白了,我们还是放不下。这个放不下就是我们无量劫来养成的习气,哪有那么简单!法身菩萨无始无明的习气,到实报土还得要三大阿僧袛劫才能够舍掉。真正没有了,你就晓得这个东西难,真难!知道真难,这才真正的皈依净土了,这方法太妙了。这方法不必断烦恼,不必消业障,只要你能信、能愿、能念佛就行了。生到极乐世界自然就没有了,业障、习气自然就没有了,那什么原因?那是名号功德,不知不觉把烦恼、习气灭掉了。所以消业障、断烦恼,无比殊胜的方法就是念这句阿弥陀佛,很多人不知道。用参禅的方法,观想的方法,持戒的方法,修定的方法,方法可多了,八万四千法门,都除不掉。那念佛的方法太容易了,他又不相信,他说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偏偏就有。诸佛如来给我们介绍,我们对他要相信;如果不相信,当面错过,这叫真可惜。
  这下面继续给我们说:
  &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
  这是举了几个例子,要我们对善知识要知道感恩,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法子成就,他们对我们太重要了。
  &善知识者,是汝眼目,能见一切善恶道故。&
  上等的善知识,明心见性;中等的善知识,有定有慧;下等的善知识有学有行,我们可以信赖。摆在我们面前哪是善道、哪是恶道,我们不知道,他知道,就在面前。六道之外,有声闻道,有菩萨道,有佛道。佛道有八万四千,那么在中国有八个宗派。道摆在面前很多,你走哪一条道?快速成佛的&&净土道。无量无边的道摆在你面前,我们不会选。善知识他认识,他帮助我们选择,我们得相信。如果我们对善知识怀疑,那就不行了,这个道你准行不通。所以这经上讲的,把他比喻&眼目&,我之所以能&见&,是善知识。
  &善知识者,是汝大船,运度汝等出生死海故。&
  生死海是六道轮回,是十法界。六道轮回是深海,四圣法界是浅海,渡过这个大海的时候,那边叫涅槃彼岸。那就是出离六道、出离十法界,都要靠这条大船,这条大船好比是善知识。
  &善知识者,是汝絙绳。&
  这个&絙&一般用在轮船上,海里面的轮船上,绑那个铁锚的,就很粗很大的绳子,航海船上必须要用它。&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人掉在海里,绳子放下去,他抓住这个绳子,能把他吊上来。
  这些是《法句经》里头所说的,&该经复云&,这个经上后面还有一段话 &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善知识,请问法要&。
  &我们自己真想成就&,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古时候有,现在少了。古时候求学的人,依止善知识多少年不离开,至少这一般都十年以上,二十年、三十年的很多。这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厚积薄发&,他在善知识处时间长,根深蒂固;时间少不行。这桩事情自己一定要知道。我跟李老师,老师跟我约定是五年,五年之内一定守他的规矩,无论做什么都要向他报告、得他同意。看一本书、听一点什么东西,都得告诉他,老师对你完全了解。如果你方向、路子走错了,他就帮你纠正。老师鼓励我们讲经,这点在过去老师不鼓励,现在为什么鼓励?现在没有人讲经了,众生太苦了,所以我们初学也得上台。上台怎么上法呢?讲注解,我们哪有资格讲经呢?而注解要依古人,古人有修、有证,他不会有错误。不像现在人,现在人出书了,他自己没有修、没有证,那个书不可靠。著书不是简单事情,方老师的书,自己死了以后才出版,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把你捧在手心
今天好累,你们给我个拥抱吧
原谅我沧桑的凑凑凑
我们不一样??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查看: 34112|回复: 33
智随法师:由“口念弥陀心散乱 喊破喉咙也枉然”谈如何选择修学净土的善知识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我们如果遇到其他不同的知见,不同的观点,来障碍我们法门,我们要有个标准,就是:唯信佛语,不可相信菩萨不相应教法。
& & 即使有些人是菩萨,他讲的如果违背了净土法门,都可以不相信。一般人不容易做到这点——他是菩萨怎么敢不相信呢?有些大德高僧讲的,他是修行非常好的,有些甚至被认为是开悟的人,他讲你要怎么才能。
& & 大家知道很多人讲的一句话: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到底这句话对不对呢?这句话是谁讲的呢?我们要找原因。这句话的道理:“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也不一定能往生,你要清静,你要有功夫。” 其实这句话是不能拿来讲净土的。它是明朝时候禅宗的一位高僧憨山大师讲的,他是学禅宗的,是按禅宗的思路来讲的,禅宗当然是注重修行、注重功夫的。用禅宗的理来讲净土法门,肯定就有违背、隔阂的地方,因为禅宗是靠自力,站在这种角度就讲出了“喊破喉咙也枉然”的话;是靠。
& & 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人,因为不明白这种关系,把这句话当成圣旨一样来提倡,这样反而会动摇很多念佛的人,觉得喊破喉咙都枉然,那我们很多人喉咙还没喊破就更枉然了,往生就更没有希望了。
& & 同时这两句话前面还有两句,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就不提。这本是四句的偈子: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前两句话其实很重要。“念佛容易信心难”,念佛非常容易谁都可以念,但是对念佛有信心的人不多,不容易相信念佛能够往生。如果你的信心过不了关,后面就出问题来了,所以“心口不一总是闲”,你表面在念佛,但心里怀疑,心里担心,心里有顾虑,担心不能往生,这就是不如法的、跟净土法门有隔阂的地方。
& & 如果念佛的人对都信不过,那能叫念佛人吗?边念佛边怀疑阿弥陀佛,说“我不能往生”,那个距离就拉开了:这种念佛就是心口不一、表里不一的,不是真实地相信阿弥陀佛,这种情况下勉强可以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但是他如果能真正喊破喉咙,说明他是很有信仰的人,对不对?他能够喊破喉咙,说明他很依靠这种佛号,他就不会枉然,这句话要会理解,善于理解——我们现在有人做到喊破喉咙吗?
& & 我们如果没有智慧眼,对净土法门信仰不够,就很容易动摇,受其他各种说法的影响。这就是讲的 “别解别行、异见异解”,它跟净土法门是不相应的,是其他法门的观点。
& & 我们学净土法门,如果遇到这种不同的知见,就宁可相信释迦牟尼佛讲的:念佛能够往生。这种观念可放到一边,它是菩萨讲的,我可存放起来;它的角度立场不同,我们就相信佛讲的,相信净土宗的讲的,所以“不可相信菩萨不相应教法”。菩萨讲的如果跟净土法门有违背,可以不相信。我们到底信谁呢?只信佛的。
& & 有些人说:“我又不了解法义,怎么办呢?”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大家知道善导大师,他是弥陀再来,是净土中的开宗祖师:这就是我们可以建立信心的地方。普通人看不懂法义,我们可以听善知识。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法,尤其是净土宗,表面看是人人都可念佛;但是,我们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可能会走入一片误区,走不出来——心中有很多疑团解不开,我们可能会听得越多疑问越多,这时就纠缠在里面,解脱不出来;这时就需要真正对净土法义比较通达的人,由善知识来引导我们,我们才能从里面走出来。
& & 比如临终的人,大家知道,《观经》下下品里面讲到:他是五恶十逆的人,临终时遇到了善知识。这个善知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对此有个人解释:劝他念佛的人就是善知识。
& & 净土宗的善知识和其他法门的是有差异的。其他法门讲善知识,要注重几点:一、理论要通达;二、修行要好,德行要高,甚至于像禅宗还要开悟,密宗里面还有十种功德利益,才有资格称为善知识。但是在净土宗里面,善知识的标准不同——只要是劝人念佛,只要能给人往生的信心,这样的人就是善知识。
& & 我们看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可以引导人念佛,也可以成就人往生。比如很多的人就可以帮助人往生。助念的人可能都是普通人,都是学净土法门,都是念佛的,他们也不是真正有成就的人,也有烦恼,也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生活在世俗之中;但是他能成就人,能够让人往生西方,那么这种情况他就可以被称为善知识了。所以净土法门对善知识的标准,不是站在我们个人修行的角度讲的,而是说,要能够引导别人念佛,能够让一个人相信阿弥陀佛,成就他,这种因缘就是善知识。
& & 即使你是菩萨,如果不能成就一个人往生,那就不是净土门的善知识了。在其他宗派里被称为善知识的人,比如禅宗有开悟的人,能让别人开悟,是禅宗里面的善知识;但是如果讲净土,跟净土教义违背了,那就不是净土宗善知识。
& & 我们要分清法门不同,其标准是不一样的。当然有些人说法法相通,法法是平等,法法都是一样的。从原则上可以这样讲;但是法法相通,我们要看从哪里相通:归宿是相通的,结局是相通的;但方法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认为都完全一样,平等,没差异,那就是不知道法义的差异了。
& &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八万四千法门呢?这就是因为法门不同,应机不同,他入手的方便不同,净土法门就是最方便。蕅益大师讲的三句话, 说净土宗是 “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它是最方便的法门,谁都可以念;它是最了义,就是义理上是最圆满的。里有了义、不了义:了义是义理最完整,最圆满,最透彻;而有些教法是不圆满的。比如在小乘佛法里,他们认为众生是不可能成佛的,最多得罗汉果位;他只相信有释迦佛,不相信有十方诸佛:这就是不了义的,不究竟的。
& & 净土法门是所有究竟法门当中最究竟的,是圆顿法门当中最圆满的,最快速的法门——这个理论,只有佛能完全了解。所以如果我们听到不同的观点,自己要有分辨。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南无阿弥陀佛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南无阿弥陀佛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妙法莲华经
一些个大师是造神造出来的。不懂装懂的人太多太多。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十方诸佛靠得住。
不要被假大师忽悠了。
念佛法门十方诸佛赞叹。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是啊这句话也忽悠过我。南无阿弥陀佛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Powered by Discuz! X3.2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1d501cb2034370-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大安法师:初学净土者的修学方法
【佛教 高僧讲座】导读:相信很多人都想了解初学净土者的修学方法,大安法师认为对于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具体要如何做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图为大安法师正在说法
大安法师现身说法:
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相上的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理信(或曰智信),是相信西方净土不在吾人介尔一念之外(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恒在吾人心中结跏趺坐(自性弥陀)。吾人本具阿弥陀佛性德,托彼名号,显我自性等等,兹不广述。
愿即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要真为生死发出离心,观照此娑婆浊世,如火宅,如牢狱,如茅坑,不容一刻的停留。愿往生心,万牛莫挽。
事信与理信均是建立在仰信佛言基础上。佛是具足大悲心者,佛无诳语,佛一切施为,悉皆饶益我等众生。是故随顺佛语,依教奉行。具备这种深信切愿之心态,忆佛念佛便法尔自然。
声声佛号,契入弥陀愿海;步步经行,趋近极乐故乡。清凉安乐,庆快生平。这是从净宗信愿核心,单刀直入,获得法益。此乃属于般若智慧的范畴。
如或未能,便从谨遵净业三福入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深信因果,孜孜修福。福德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转化为智慧,所谓福至心灵。
有般若智慧,便会厌离三界之苦,油兴欣慕莲邦之乐。是故,净宗念佛法门接引众生,亦有因材施教之善巧,或事入,或理入。然总不离导归弥陀愿海,蒙阿弥陀佛大慈威神之力加持,成办净业。
从修行功课上,应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条件,制定一切实可行的功课。然总以简洁、一门深入为主。每日坚持念佛或一万声,或二三万声,记入功课册。以数量求质量,不可自瞒自欺。
解门,亦先须一门深入,主要是对净土五经一论与中国净宗祖师的著作要熟稔。以此作为辨别是非邪正的坐标,建立净宗正信正见。
待到净宗信根深植后,行有余力,可旁涉其他大乘经典,以广见闻。
其次须亲近净土善知识,勉策信行,以古为师,如是方可获得真实利益,不致走错路头。勉旃勉旃。
返回枫网首页&&
【责任编辑:fw012 】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喵了个咪)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1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