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区乐天遭受网络攻击战争的儿子是而已耶人不需要地区近年来有什么地方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你能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吗?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自阿拉伯之春以来,叙利亚内战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国内民众饱受战乱之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整理】当今世界上那些正在闹独立的地区
仅供参考_地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6,937贴子:
【整理】当今世界上那些正在闹独立的地区
仅供参考收藏
马尔代夫、泰国、中国、马来西亚多国酒店全部订一晚送一晚,3天限时优惠
车臣共和国(俄罗斯) 首府:格罗兹尼车臣共和国(俄语:Чече́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车臣语:Нохчийн Республика;英语:Republic of Chechnya)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辖的一个共和国,地处于北高加索山区,西接印古什共和国和北奥塞梯共和国,西北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接壤,东连达吉斯坦共和国,南部与格鲁吉亚分享一条很长的边界。该地区的人和俄罗斯军队进行了多次冲突,最大的冲突在爆发在苏联解体后的10年内,最终俄罗斯将车臣分子全军覆没。但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车臣共和国占据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连接着俄罗斯同南高加索三个共和国的石油管道和铁路干线,而且同周围几个穆斯林人口比例很大的共和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素有“联结外高加索的生命线”之称。 车臣共和国位于海拔4493米的俄罗斯联邦西南部的大高加索山脉北侧。其南部与格鲁吉亚为邻,北部与俄联邦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北奥塞梯—阿兰自治共和国接壤,东部、西部是俄联邦达吉斯坦共和国和印古什共和国。早在俄国沙皇时代,高加索就动荡不安。沙皇俄国入侵车臣,暴虐残杀、迫害高加索人民,高加索人民不断起义、抗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高加索人民从俄国独立出去,形成了几个各自独立的政府。但到1922年底,高加索地区又被迫加入苏联,苏联这个名称才在世界上正式出现。此时离十月革命成功已经过了五年。但是高加索人民追求独立的声音并没有停止,民族部落时时起义。斯大林为平定起义,屡使铁腕,因此民族间结怨加深。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后,兵锋一路指向高加索石油产地。在兵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他仍派遣霍特将军的坦克集团军群前出到高加索山区,为他抢夺格罗兹尼的石油。如果把这支劲旅用在斯大林格勒,战争的过程就会有所变化。贝利亚了解斯大林的心事,战争期间的1944年3月,他动用大批内卫部队,把整个车臣民族用火车迁往西伯利亚。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哈萨克和西伯利亚境内,并撤消了车臣的自治共和国地位。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允许车臣人回归,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方才得以恢复。此举大大加深了车臣人民对俄军的仇恨。,苏联解体,一夜之间强大的帝国四分五裂。日,杜达耶夫当选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总统,随后宣布车臣是主权国家;11月2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宣布车臣--印古什总统选举非法。 “独立”的车臣与其他独联体国家有所不同,它从里到外都是一个新国家。格罗兹尼地区有大量石油,车臣人口仅30万,它又地处高加索东西南北铁路公路要冲,里海输油管线和高加索输油管都通过车臣,因此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车臣的要害还在于:如果它成为一个对俄罗斯心怀敌意的穆斯林国家,将对高加索各民族和中亚地区诸国产生极大的影响。放纵甚至放弃车臣,将立即牵及相邻的达吉斯坦。车臣的地理位置重要,因此,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1991年11月,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罗斯的承认。1994年12月,俄罗斯当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总统叶利钦指派俄军大举攻打车臣,但是车臣武装一直拒绝放下武器,致使这场内战持续了20个月之久。1996年4月杜达耶夫在这场战争中被打死。之后,双方的冲突不但一直没有平息,还让车臣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得势。结果莫斯科的恐怖袭击不断发生据俄国防部统计,截至日,在车臣战争中,俄军阵亡2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损失飞机5架,作战直升机8架,坦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斗车和装甲侦察车500余辆;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美元;车臣武装分子有15000人被打死。1996年底,在车臣武装在俄境内先后制造两起重大劫持人质事件后,达成和平意向,1997年1月,俄军撤出车臣。阿·马斯哈多夫当选车臣共和国总统后,仍然坚持车臣是“独立国家”。1997年5月,俄联邦与车臣签署和平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但是,车臣领导人始终未放弃其“独立”主张。1999年,7月4日,沙米利·巴萨耶夫指挥5000人的武装部队偷袭了俄内务部队哨所。导致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第二任总统普京以非常强硬的态度驳斥了分离主义思潮,9月,出动10万军人,指挥部队从两路进入车臣[1],对车臣进行封锁和展开军事打击。经过空中轰炸和地面围剿,大股车臣武装被消灭,俄军几乎控制了车臣全境。但是,车臣剩余的武装化整为零,在车臣内外采取游击战术,频频进行暗杀和恐怖活动。特别是近两年来,车臣武装分子活动猖獗,不断制造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00年2月初,俄军攻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取得了平叛行动的决定性胜利。6月8日,普京签署命令,对车臣实行总统直接治理,由总统驻北高加索代表卡赞采夫具体落实。6月16日,车臣穆夫提、原马斯哈多夫政府反对派卡德罗夫被任命为车临时政府首脑,2003年10月正式当选。2001年初,普京下令将清剿车臣残匪的任务由国防部移交联邦安全局。在车臣成立政府和常设行政机关,任命原斯塔夫罗波尔政府首脑伊里亚索夫为车新政府总理。这标志着车臣开始从战争状态转入正常状态。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军全面从车臣撤军,俄军的作战将从大量的歼灭叛军转为维护车臣治安。由1.5万人组成的第42师和内务部的一个由6-7千人组成的旅将长期驻守车臣。车臣独立分子认为俄罗斯声称的反恐行动实际是大屠杀,第一次车臣战争及第二次车臣战争本质上是殖民战争,十数年间,有30%车臣人遭到杀害,许多车臣妇女的丈夫或儿子无故失踪,他们搜集并纪录数百卷恐怖罪行的录影带,并将之偷渡入欧洲,向国际人权法庭控诉。影响所及,亦有部分失去亲人的车臣妇女选择加入炸弹自杀的恐怖事件。2002年统计 人数 百分比%车臣族 10
% 俄罗斯族
% 库梅克族
% 阿瓦尔族
% 印古什族
% 土耳其族
南奥塞梯共和国(格鲁吉亚) 首府—— 茨欣瓦利 南奥塞梯位于高加索格鲁吉亚北部,曾为苏联时期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下的一个自治州。南奥塞梯于20世纪90年代与格鲁吉亚的冲突中宣布实质独立,成立南奥塞梯共和国(即Republic of South Ossetia),希望独立或与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共和国组成奥塞梯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到目前为止,得到了俄罗斯、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瑙鲁的承认。格鲁吉亚在苏联解体后,逐渐向西方靠拢,接受美国的军事与经济援助,美国也依赖当地的油管,得以不经由俄领土输出里海石油至西方国家。格鲁吉亚不但是美国在反恐战争的盟友,这些年来更积极要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俄罗斯这些年来凭其庞大能源蕴藏重新崛起,由于南奥塞梯地区是重要的能源运输路线,东西双方都势在必得,俄罗斯为维护其地缘霸权,防止北约东扩,干涉格鲁吉亚内政,即以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牵制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进程。。1991年11月,南奥塞梯宣布独立,并主张同俄罗斯合并。 1992年1月,南奥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与北奥塞梯合并加入俄罗斯。 1992年6月,俄罗斯、格鲁吉亚、南奥塞梯等各方达成停火协议。 1995年南奥塞梯当局宣布与格中央政府结束敌对状态,但一直未放弃独立企图。2006年11月,南奥塞梯再次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公民支持南独立。日深夜,也就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的同时,格鲁吉亚出兵偷袭南奥塞梯,并宣称包围了首府茨欣瓦利。支持南奥塞梯的俄罗斯为阻止格鲁吉亚的突然入侵,在边境与格鲁吉亚军队展开激烈的战斗,俄军除派出上百辆坦克攻击格鲁吉亚人的城镇,并对格鲁吉亚展开空袭。俄军也同时派兵进入同为实质独立地区的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并以海军封锁格鲁吉亚港口。根据俄国官方的说法,已经有1500个平民与15个俄国“维和部队”遭杀害。格鲁吉亚方面则表示,已经有两千人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丧生。 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已签署命令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随即在8月28日,格鲁吉亚通过决议和俄罗斯断交。
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格鲁吉亚) 首府——苏呼米阿布哈兹(阿布哈兹语:Аҧсны;俄语:Абхазия),又译作阿布凯西亚,本是格鲁吉亚的自治共和国,首府在苏呼米。事实上处于独立的状态,然而它不被格鲁吉亚及国际社会承认。阿布哈兹是格鲁吉亚的自治共和国,位于黑海和大高加索山的脊线之间,濒黑海东岸,处在一条狭长的滨海低地,一些山嘴切割其间,这些山嘴逐渐升高形成一个被海水和河水冲蚀的阶丘组成的前陆地带,最后与高加索山的陡峭山坡混成一体。1992年8月,高加索地区最激烈的族际冲突之一--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冲突发展成一场持续了14个月的大规模战争。格鲁吉亚-阿布哈兹军事对抗造成的主要后果是:双方共死亡8000人;经济损失达113亿美元;阿布哈兹的民族人口状况发生变化,原来占多数的格鲁吉亚族变为少数民族(从各种评估资料来看,移居的格鲁吉亚人有15万至20万,而格鲁吉亚方面提供的数字是30万。阿布哈兹人在年遭受的民族人口损失可与年将阿布哈兹人强制迁往土耳其造成的损失相提并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被承认的阿布哈兹共和国目前对高加索地区大型地缘政治游戏的进程有着最大的影响力。&阿布哈兹问题&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争执不休的主要原因。俄罗斯军界和政界部分上层人物亲阿布哈兹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格鲁吉亚亲西方的方针,这对俄罗斯在大高加索地区的主要盟友亚美尼亚也产生了影响。阿布哈兹在表面上和法律上是格鲁吉亚的一部分。而实际上,格鲁吉亚的主权并没有延伸到从普索乌河到因古里河这片区域。阿布哈兹领导人未能控制的只是科多里河上游的一小块地方。第比利斯方面在2006年7月以前也没能控制这个地方。现在格鲁吉亚领导人企图在阿布哈兹这个难以通行的地区安营扎寨,将其变为战略基地。格鲁吉亚1993年在与阿布哈兹的冲突中遭受了军事上的失败。这不仅造成地缘政治后果(格鲁吉亚失去了12.5%的领土和200公里的黑海沿岸),而且还导致格鲁吉亚族居民大规模离开阿布哈兹。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已签署命令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日,俄罗斯与阿布哈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宣布,俄罗斯计划在2009年与阿布哈兹签署一份关于军事合作以及边界防护的协议。日,俄罗斯与阿布哈兹签署了一项协议,俄将在阿布哈兹建立一个大型的永久性军事基地。阿布哈兹官员说,军事基地将能容纳已部署在阿布哈兹的至少3000名俄陆军军人,使用期至少为49年。
果敢(缅甸) 首府——老街市果敢,全名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位于缅甸东北部毗邻中国云南省,以果敢族(汉族)为主体的自治区。果敢特区政府虽名为掸邦第一特区,却不属掸邦管辖,而是与缅甸中央政府签署和平协定,与中央政府直接对口。特区政府由白所成担任最高领导人,拥有高度的自治权,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通行果敢语(汉语西南官话),同时流通缅元以及人民币。学校教的是云南汉话,手机是中国移动号码,座机也是云南临沧区号,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当地“果敢族”亦是缅甸的汉族。果敢位于缅甸东北端的掸邦高原,紧邻中国云南省,地理坐标为:北纬23°24′54〃—24°09′24〃;东经98°24′14〃—98°53′42〃。地势海拔在450至2400米之间,山与山之间的坝子海拔约1100米,是果敢的精华地带。西临萨尔温江与木邦相峙,东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接壤,北面是龙陵县、潞西市,南以南定河与佤邦相对。首府老街和镇康新县城南伞镇仅相距7公里。西边以怒江为界,但是,自从1989年,果敢的领土已经向西扩张(注:1995年之后,不再领有西岸勐古地区)。果敢很大一部份,被青藏高原所包围。它的北部多为崇山峻岭,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是2400多米。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缅甸吴奈温排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保存自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1968年后缅甸人民军进驻果敢,1989 年果敢成立“缅甸掸邦民族民主同盟军”,同年获缅政府承认成立“掸邦第一特区”。军事力量初期由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以及缅甸中央政府派驻于滚弄的军队所构成。同盟军由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所领导,负责特区的治安以及面对中国边境的国防,而中央政府的军队则驻守在果敢南部重要的据点滚弄,负责特区对掸邦其他方面的军事控制,不负责特区内部事务。特区政府的掌握的边防警力规模由缅甸中央政府规定,但武装配备由特区政府负责,特区政府拥有较高的自主权。 2009年8月军事冲突之后,缅政府控制了果敢,在果敢各机关部门都安插了缅族人员,果敢名为“自治”,实则完全由缅族人主宰,[4]缅当局宣布“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改编成边防部队”。。然而,事实上被改编的仅为同盟军的少数人员。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在战局不利下暂时撤离果敢,但时刻不忘光复果敢,争取果敢华人正当权益的神圣使命。彭家声的汉族军多次和缅甸政府军发生冲突,拒绝政府军收编,一旦战事不利,汉族军会撤退到中国,但中国军队会将其缴械以确保社会治安,待局势稳定,彭家声的部队又会徒手重返果敢,并重新武装起来。据果敢官方网站报道,果敢的涉外事务活动以邻近的佤邦、勐拉(掸邦第四特区)以及中国的镇康县为主,往来非常密切。
北爱尔兰(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首府——贝尔法斯特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是英国的一个地区,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首府是贝尔法斯特。地形中间低平,周围多山。主要河流有班恩河。上游的内伊湖,面积 396 平方千米,是英国最大的湖泊,属冰蚀湖。属温带海洋性气候。1801年爱尔 兰岛划归英国。1921年南部26郡组成自由邦,1937年成立共和国,北部6郡仍归英国 ,称北爱尔兰, 成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所谓北爱尔兰问题,主要是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对北爱归属的争端及由此引发的对立和冲突,实质上是英国殖民主义政策遗留下的极为复杂的历史问题。 1920年,英国政府颁布爱尔兰仲裁法,将阿尔斯特省新教徒占优的6郡组成北爱尔兰,阿尔斯特省剩下的3郡与其他3省合并成南爱尔兰。1921年,爱尔兰独立战争结束以后,根据英爱条约,爱尔兰自由邦成立,北部阿尔斯特省中的6郡成为北爱尔兰,并在条约签署后一个月内自主决定是否留在爱尔兰自由邦内,而北爱尔兰议会选择退出爱尔兰自由邦,留在联合王国之内。大多数北爱尔兰人(联合派)希望留在英国,但一个举足轻重的少数派(民族派)希望加入爱尔兰共和国。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两派之间的斗争武装化。1972年北爱尔兰的自治权为此被取消。从1990年代中开始,两派的主要半军事组织达成一个不十分可靠的停火协议。 爱尔兰政府成立后一直要求和平统一南北爱尔兰,而北爱对此反应却不尽一致:天主教徒大多数持赞成态度,而占人口多数的新教教徒则拒绝脱离英国。长期以来,英国通过法律人为地规定新、旧教徒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不平等地位,对天主教徒实行排斥和歧视政策,使两派间矛盾冲突不断加剧,终于在1 9 69 年发展为大规模暴乱。为了控制局势,英国政府派军队进驻北爱,并从1 9 7 2 年起,对拥有自治政府的北爱实行“直接统治”。然而“直接统治”并未消除北爱两派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近3 0 年来,已有3 0 0 0 余人在流血冲突中丧生,其中绝大多数是无辜平民。7 0 年代以来,英、爱两国不断谋求解决北爱问题。日,英国政府宣布,中止北爱地方自治政府的运作,把北爱尔兰地区的控制权重新收归中央政府。日,民主统一党和新芬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宣誓就职,这意味着北爱正式恢复分权自治政府。北爱居民事实上已经是双重国籍,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北爱合法出生的居民,你可以同时拥有英国的和爱尔兰的两本护照。而且也能在英国和爱尔兰进行合法的学习、工作(本来英国和爱尔兰就是common travel area,双方国民事实上拥有对方的永久居留权)、参政、投票(地方选举没问题,英国议会大选也没问题。但是应该不能选举爱尔兰总统)等等。只有一些情报、国家安全等等机密机构可能要求其雇员不能是双重国籍。至于说与英国本土和爱尔兰共和国本土的交流,更是没有什么实际的限制。而北爱使用的货币也是自己特殊版本的英镑,币值和利率与英镑一样,但是印钞是独立的。欧元在大商店和边境地区的商铺也能通用。
巴斯克地区(西班牙,法国) 首府——维多利亚巴斯克地区(巴斯克语:Euskal Herria)位于西欧比利牛斯山西端的法国、西班牙的边境一带,包括位于西班牙境内的巴斯克自治区、纳瓦拉,以及位于法国境内的北巴斯克。该地区为巴斯克人聚居地,通行巴斯克语。巴斯克由七个传统的地区组成。其中四个地区在现今西班牙境内,或者叫做Laurak Bat,构成了Hegoalde(南区),另外三个区域在法国境内,构成了Iparralde(北区)。 南巴斯克 南巴斯克(西班牙语:País Vasco,巴斯克语:Hegoalde)由下列省份组成: 阿拉瓦省(西班牙称之为Álava),最主要城市是维多利亚,维多利亚也是巴斯克自治区的最主要城市。另外还有Laudio/Llodio以及Amurrio两个城市。 比斯开省(西班牙称之为Vizcaya,巴斯克称之为Bizkaia),最主要城市毕尔巴鄂,另外还有格尔尼卡、Getxo、Barakaldo、Portugalete、Bermeo、杜兰戈州、Sestao这几个城市。巴斯克的范围享有很大的自治权。一直到了巴斯克北方的省份遇到法国大革命以及南方省份经历了西班牙的卡斯特战争(Carlist War)。接着,巴斯克社会上有一部分的人开始致力于让巴斯克独立成有主权的民族国家。从19世纪起,巴斯克人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佛朗哥独裁政权时,靠武力维持了表面的“平静”。佛朗哥去世以后,巴斯克极端组织“埃塔”在西班牙各地制造恐怖事件,使数百名军警丧命。1998年,还发生了第三次刺杀国王未遂事件。卡洛斯国王在严惩恐怖分子的同时,多年来对巴斯克民族采取安抚政策,使矛盾逐渐缓和。1997年国王的小公主嫁给了巴斯克小伙,也被认为有利于缓解巴斯克的民族情绪。
加泰罗尼亚地区(西班牙) 首府——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加泰罗尼亚语:Catalunya;奥克语:Catalonha;西班牙语:Catalu愀)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是西班牙的一个自治区。同时,加泰罗尼亚也是包括了西班牙东北部的赫罗那(Girona)、巴塞罗那(Barcelona)、塔拉戈那(Tarragona)、莱里达(Lleida)的历史地理区作为当地第一母语的加泰罗尼亚语,与西班牙语同为西班牙的官方语言,二者明显不同。日通过自治法令,成为自治区。面积约为3.19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099319人。13至14世纪居西地中海贸易首位。是西班牙最富有和最高度工业化部分。首府巴塞罗那。 日加泰罗尼亚举办地方自治权扩张的公民投票,结果赞成比例达73.9%。当地人口约占西班牙全国的十分之一,但贡献了全国20%以上的总税收,因此造就了当地独立的情绪。加泰罗尼亚为西班牙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人口占了西班牙全国约1/10,经济收入占了西班牙全国的20%;然而,加泰罗尼亚人却同时付出了西班牙全国逾20%的总税收项目。此外,近年来加泰罗尼亚政府的财赤严重,负债达400亿欧元,相等于加泰罗尼亚的总产出值的1/5。加泰罗尼亚政府已经向西班牙中央政府寻求了达50亿欧元的支持以偿还债务。因此加速促进了近年来加泰罗尼亚人脱离西班牙统治及主张独立的情绪。加泰罗尼亚人普遍认为,如果加泰罗尼亚能够脱离西班牙的管治及独立,就可以在税务制度等经济政策上,有更大自由度的自主权力,能够帮助加泰罗尼亚走出经济困境。
科西嘉(法国) 首府——阿雅克肖科西嘉(法语:Corse)是法国的一个大区,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位于地中海的一个岛屿上(科西嘉岛)。面积8680平方公里,人口27万,于1768年被并入法国。它具有特殊的地位,享受一定的自治权。事实上,它被称为科西嘉地方行政区(Collectivité Territoriale de Corse),而非一般的大区。它由两个省组成:南科西嘉省(2A)和上科西嘉省(2B)。区府所在地为阿雅克肖,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出生地。法国人在想起自己国家的时候,从来没有意识到科西嘉的存在。与法国语言、风俗的迥然不同,则使科西嘉人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寄人篱下的感觉。自从1769年被法国侵占后,两百多年来,科西嘉人民的独立运动从未停止过,政治暗杀事件层出不穷。无论哪一届法国政府,都为它伤透了脑筋。广大民众谋求科岛独立的伟大运动,20多年来愈演愈烈,但一直被法国当局定性为恐怖活动,持续以高压态势加以镇压。日,科西嘉独立运动领袖Yan Colonna被法国当局以杀人罪起诉。而法国社会各界对科西嘉岛问题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一些人认为,科西嘉岛的财政是法国的一大负担,不如撒手不管,随它去独立。但更多的人不愿看到法国领土的一部分分离出去,民意调查表明,80%的科岛居民、60%的法国本土居民希望科岛继续留在法国。
魁北克省(加拿大) 首府——魁北克城魁北克省(法文: Québec),简称魁省,加拿大华人旧译古壁省[7],是加拿大东部的一个省。据加拿大统计局2011年数据,全省人口为7,903,001人。魁北克省官方语言为法语,省内大多数居民是法国人的后裔,魁北克官方语言为法语,北美法语人口主要集中在此。首府魁北克市,最大城市蒙特利尔。因历史原因,魁北克省和加拿大其他地方在语言、风俗等方面差别比较大,省内有些居民希望该省脱离加拿大的管治。魁北克独立运动在该省政坛扮演了要角。现执政党为倾向社会民主主义、争取魁北克脱离加拿大独立的魁北克人党;该党倡导从加拿大一省建立国家主权,并曾分别于1980年以及1995年针对独立举行公投,但不获通过。1977年,勒维克领导魁北克人党赢得省选,独立形势日益加重。勒维克颁布了《法语宪章》(又称101法案)。此法案确立了法语在魁北克作为唯一官方语言的地位。至今,魁北克各地所有标志一律由法语表明;此法案仍倍受争议。勒维克于1980年就主权问题在全省举行了第一次全民公投,选民中百分之六十的魁北克人投票反对。 日魁北克第二次关于独立问题的公投再次未被通过,这一次,双方选票非常接近(50.6%反对对49.4%赞成)。 日,加拿大国会以266票同意16票反对通过了总理哈珀的“魁北克人是统一的加拿大中的一个民族(Québécois form a nation within a united Canada)”的动议。但由于“nation” 这一个名词可解作“国家”或者“民族”,因而有部份加拿大人表示魁北克有独立了的感觉。
魅族PRO 6s手机直降200元!给你多买一双新鞋、一条新耳机的理由!
科索沃(塞尔维亚) 首府——普里什蒂纳科索沃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 e Kosovës,塞尔维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Косово、Republika Kosovo)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在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科索沃又译为科索夫、科索伏,该地区原为塞尔维亚的两个自治省之一,称为科索沃和梅托希亚(塞尔维亚语:Косово и Метохија或Kosovo i Metohija)。自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科索沃仅在名义上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实际上则是联合国的托管地,由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临时管治。1990年至1999年间,该地阿尔巴尼亚族人也将科索沃称为“科索沃共和国”,但当时该国仅有阿尔巴尼亚一国承认。科索沃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阿族坚持要求独立,但塞方要求保证塞尔维亚领土完整。各方已于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经过两年的谈判与周旋,科索沃于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并获得了106个国家的承认。塞尔维亚政府已经宣布绝不放弃科索沃的主权,准备采取多项制裁措施,但保证绝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独立。日,国际法院指科索沃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并不违反国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尚未承认这一国家合法性。科索沃外交
蓝色——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 红色——已经宣称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
威尼斯(意大利) 威尼斯独立运动(英语:Venetians Movement)是威尼斯民族因分离主义而不分左派或右派一致主张通过民主和非暴力实现威尼斯独立的政治运动。日,在帕多瓦,威尼斯独立运动的名称建立,英文称Venetians Movement for the Independence of Venetia 。威尼斯独立运动要求建立一个威尼斯共和国,包括威尼托、伦巴第(布雷西亚省、贝加莫省、克雷莫纳省、曼托瓦省)以及特伦托自治省。1866年,威尼托的一次公投作弊,使得威尼斯及其周边地区被意大利吞并。2012年,由于意大利的经济危机,威尼斯人更加强烈要求从意大利独立出去;而民意调查显示:80%的威尼斯人赞成威尼斯独立。
亚齐(印度尼西亚) 首府——班达亚齐亚齐是印尼共和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位于印尼最西部,苏门答腊岛北端,北临马六甲海峡、西临印度洋,面积5.539万平方公里,约为印尼国土总面积3%。居民以亚齐族为主,人口410万(根据1997年统计),9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亚齐是印尼天然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盛产石油、天然气、橡胶、金矿、银矿和木材。其中,天然气厂每年生产约1200万吨液化天然气,占印尼液化天然气出口的1/3。自由亚齐运动(印尼语:Gerakan Aceh Merdeka,GAM),又译亚齐独立运动组织,是一个主张以暴力手段争取亚齐独立的组织。该组织由一名亚齐商人创立,总部设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并在亚齐招募游击队,以武力争取亚齐省脱离印尼独立,建立一个有别于印尼的回教国家。自由亚齐运动在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在亚齐引发大海啸后,再度展开与印尼政府的谈判,并取得进展: 日,与印尼政府达成协议,以解除武装,换取印尼政府的特赦,以及不在亚齐驻扎非亚齐裔军人。 12月20日,“自由亚齐运动”向印尼政府上缴最后一批武器,从而彻底完成缴械行动。 12月29日,印尼根据和平协议从亚齐省撤出最后一批部队。亚齐目前是苏门达腊岛上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人口约410万。“亚独”以及此前的其他分离主义组织煽动蛊惑当地民众闹独立,主要有五个“理由”。第一、历史依据。根据印尼历史学家的研究,伊斯兰教是在公元700年先传入亚齐,再由亚齐传播到全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16、17世纪,亚齐曾盛极一时。上世纪50年代,印尼建国伊始,一个“伊斯兰之屋”的当地组织就梦想煽动亚齐独立以回复历史辉煌。1959年,中央政府给予亚齐“特殊领土”地位,使其在宗教、文化、教育和文化方面享有部分独立性。第二、经济利益。虽然当地居民以务农为主业,但是木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占印尼出口总量的15%。很多亚齐人认为,中央政府掠夺了亚齐总收入的70%以上,并因此怨声载道。第三、宗教的特殊性。即使1993年出版的印尼历史教科书也不否认,大约超过340万的亚齐人笃信伊斯兰教的程度是全国中最为深入的。很多亚齐人自称是原教旨主义者,不同于其他信徒。第四、认为自己的传统文化独特,并受到中央政府漠视和侵蚀。第五、反对中央政府长久以来的移民政策,排斥来自爪哇岛的外来者。
琉球/冲绳(日本) 首府——那霸市琉球独立运动又称冲绳独立运动或者琉球复国运动,指的是冲绳及其附属岛屿(琉球群岛)欲脱离日本的独立运动。支持冲绳独立运动的组织中,最著名的是嘉利吉俱乐部(原名琉球独立党),由野底武彦建立,现在的党魁是屋良朝助。古代琉球人以部落为单位群居, 14世纪时建立了三个小国(三山时代), 1429 年由尚巴志统一为琉球王国,与中国结成朝贡册封关系。 17 世纪初遭日本萨摩藩侵略并开始受其控制 。 1879年,琉球被日本强行占领而非法纳入日本版图(废藩立县)。1945年,根据《波茨坦公告》,日本放弃了除日本四岛以外的所有领土。琉球群岛(包括现今冲绳县和鹿儿岛县的奄美群岛)被美国军事占领,并施行“信托统治”。代表同盟国的美国等48个国家(中华民国与苏联未参与)在1951年与日本签定《旧金山和约》,日本同意美国拥有对琉球群岛的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当时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人对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期待非常高。根据美国最初的计划,琉球将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独立国家。美国宣传占领琉球是“将少数民族从帝国主义的暴政下解放”。在美国的宣传下,琉球人的独立意识高涨。在保罗·卡拉威统治琉球期间,更是多次使用“琉球”这一称呼,来刺激冲绳居民的民族主义,试图推动与日本分离的主张。此时的琉球独立运动宣导者认同日琉同祖论,认为琉球民族是大和民族的分支,但由于历史因素,琉球民族与大和民族有着相当多的不同之处。他们反对明治时代日本对琉球人的同化政策,希望在美国的信托统治之后成立独立的琉球国。这些人把美军称为“解放军”。虽然明治时代琉球国灭亡以后,日本政府推行了同化政策,但二战投降之后,“非日本人”思想复燃,希望依托美国重新建立独立国家。1947年,宫古岛的报社记者团与美国军政要员对话时说:“琉球人希望在称之为琉球的国家中,受美国的保护而生活。”1948年,于与那国岛举行的县长选举中,三个立补候选人中的一人就是倡导琉球独立[2]而当时日本左翼的政党,例如日本共产党、日本社会党等等,也都支持琉球的独立。由于在历史上琉球人曾建立有自己的独立王国琉球国,一些琉球人不承认日本对琉球的统治,要求琉球群岛脱离日本独立,但在民意调查和选举中普遍缺乏支持。此外,日本政府一直对冲绳县进行财政补贴,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贡献。2005年,琉球大学副教授林泉忠对18岁以上冲绳人(琉球人)进行了电话调查(注:问卷对象为“冲绳人”,而非“琉球族人”),他收集了1029份有效回答,其中40.6%的人认为自己是冲绳人(琉球人),21%认为自己是日本人,36%认为自己既是日本人也是冲绳人。24.9%的人表示支持冲绳独立,58.7%的人表示反对冲绳独立。2007年,同一系列的调查访问超过1000名当地人,41.6%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冲绳人、25.5%认为自己是日本人、29.7%认为自己既是冲绳人亦是日本人。20.6%的人认为冲绳应该独立,64.7%认为不应该独立。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冲绳人认为自己与日本本土人存在着区别,冲绳人把日本本土人称为“大和人”(ヤマトゥンチュ)或“内地人”(ナイチャー)。而冲绳也是目前日本对部落民没有歧视的地域之一。日,琉球的大学教授和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市民团体成立“琉球民族独立综合研究学会”。但大部分琉球人认同日本的统治,对独立运动反应冷淡。且无论是否支持独立的琉球人,都对来自中国方面的支援反感。嘉利吉俱乐部就在其官网上声明一切活动与思想都和中国无关。另有民调显示89%的冲绳人“对中国没有好印象”。
卡利斯坦国(印度) 首府——古吉兰瓦拉卡利斯坦运动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锡克人国家。卡利斯坦,意为“纯洁的土地”。卡利斯坦运动所设想的卡利斯坦国涵盖今印度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喜马偕尔邦、古吉拉特邦、拉贾斯坦邦等邦的部分土地。这是哪里的纸币?恐怕只有少数朋友知道。其实,在世界分裂势力中,它还是很有名气的。它就是印度的分裂势力“卡利斯坦国”。有段时间没敲文字了,今儿花点时间,跟大伙分享这段历史,老规矩,尽量简洁。研究世界分离主义的学者,都绕不过印度的“卡利斯坦国”。要说清楚“卡利斯坦国”,得先说印度的锡克族,要说清锡克族,我得先问大家:您印象中的印度三弟都长什么样啊?十有八九您想到是这下面这对“好基友”的模样。其实在印度10亿多的人口中,这副模样的人只有2000万左右。他们之所以会成为印度人的样板,都是影视剧干的。这种装束的人,就是锡克族人。 锡克族是信仰锡克教(Sikhism)的旁遮普人,这些人多住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邦。15世纪后期,身为贵族的那纳克(Guru Nanak)(),在印度教的基础上创立了锡克教。此教信仰一神论,提倡人人平等、友爱,反对不平等的种姓制度。锡克人有尚武传统,个个身材高大,剽悍好斗,打起仗来骁勇善战。他们跟莫卧尔王朝打过,跟英殖民者打过,逐渐成为一个带有军事化色彩的组织。在英属印度时,锡克教徒占军队人数的四分之一。现在印军中有15%的士兵为锡克教徒。锡克教徒的着装和服饰很抢眼:头裹长巾、胡子很长,是人们心中典型的“印度人”扮相。锡克教的”圣城“是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则城,圣地是阿姆利则金庙,它由第5代上师阿尔琼主持建造,迄今已400多年历史。金庙通体镀满了100多公斤黄金,金碧辉煌,璀璨夺目,被锡克人称为“上帝之殿”。金庙对于锡克人来说,就像穆斯林心中的麦加,天主徒心中的罗马,犹太人心中的耶路撒冷。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政府权威,1983年10月,英迪拉总理宣布解散旁遮普邦政府,实行总理治理,并调大批警察进驻该邦。宾德兰瓦勒则号召锡克教徒开展“不合作运动”,拒绝粮食外运。这招厉害!因为旁遮普邦有“印度粮仓”之称,印度一半的粮食都出自这里,这招使印度经济遭受重创,而对面临新一轮大选的英迪拉更为不利。英迪拉努力试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宾德兰瓦勒仗着金庙内有千余名武装分子和上万名锡克教徒,猖狂叫嚣:“除非印度政府同意锡克人独立,建立卡利斯坦国,否则战斗永不停止。”1984 年4 月4 日,政府被迫宣布旁遮普邦为“危险地区”。6 月2 日,英迪拉决定采取断然措施,对金庙实施军事打击。两天时间,10 万大军包围了金庙。6月6 日凌晨,政府军向金庙及其他40多个庙宇发起猛烈的进攻。由于英迪拉一再要求军方尽量不要用重武器攻击金庙建筑物,所以士兵只能跟在坦克后面缓慢进攻,许多士兵被打死打伤。到当天中午,政府军失去耐心,开始炮轰金庙。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军队进入了金庙。宾德兰瓦勒在激战中被击毙,另有约1000人被打死,其中政府军战死近200人,7000多名锡克教徒被逮捕。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金庙事件”,也是印度史上最严重的政治流血风波。对于英迪拉来说,出兵金庙实在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因此,占领金庙后,她公开表示,这是印度民族的一场悲剧,不能当作胜利来庆祝。此后,一些锡克教分裂组织成员逃往西方国家,成立流亡政府,继续从事分裂活动。至1992年后,逐渐消停。据统计,“卡利斯坦独立运动”共造成5万多人死亡。现在,该运动常以小规模的抗争出现。值得一提的是,日当选的现任印度总理辛格,就是锡克教徒。他成为印度史上首位信奉锡克教的总理。锡克教社会普遍感到扬眉吐气,对他们来说,辛格头上戴着的传统头巾是他们的集体王冠。
泰米尔(斯里兰卡) 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 英语:Liberation Tigers of Tamil Eelam,简写为LTTE),常简称为泰米尔猛虎组织,又称猛虎组织、泰米尔之虎,是斯里兰卡泰米尔族的反政府武装组织,擅长游击战术。1976年成立,为了建立一个在斯里兰卡东部和北部的独立的泰米尔国家,而一直和斯里兰卡政府进行武装斗争。在2008年,它被30个国家列为恐怖组织。1948年斯里兰卡独立后,政治上处于劣势的泰米尔族人对由僧伽罗族人主持的政府在语言、就业、教育和宗教等方面的政策不满,两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并多次发生流血冲突。20世纪70年代初,泰米尔人正式提出建立独立的“伊拉姆国”的主张,1976年18个泰米尔人政党组成联合解放阵线,要求在泰米尔人聚居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实行自治,一些激进分子后分裂出来组成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位于斯北部的贾夫纳半岛是其大本营,最高领导人为普拉巴卡兰。
奥拉尼亚(南非) 奥拉尼亚(Orania),面积约70平方公里。位于南非中部北开普省(Northern Cape)的奥兰治河畔的一个小镇。建立于1991年,自由、独立是建镇理念,其最终梦想为独立建国。在这个黑人占近80%人口的国家,奥拉尼亚是唯一一个只有白色皮肤的阿非利肯人(荷兰人在南部非洲的后裔)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人们称其为“白人镇”。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是从1913年的“原住民土地法”开始的。它按照不同种族将黑人和白人分割开来,使得各种族不能同时使用公共空间和服务。拥有欧洲白人血统者能享有至高的权力地位,而非裔、种族混合血统者则受法律限制参与政治及提升经济能力。当时的南非政府表示“南非共和国是一个多种族国家,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皆有所不同,言语也有所差别。让各民族各自发展,并不是种族隔离,而是各自发展。”1948年,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被执政的南非国民党(National Party)予以强化。1958年,总理维沃尔德(Hendrik Frensch Verwoerd),不遗余力地推动种族隔离政策,并将其形成一系列法律制度。如恶名昭彰的“通行法”(Pass Law)规定:黑人不能与白人同车、日落后不能滞留在白人居住的城市等,“群区法”(Group Areas Act)更把黑人的活动区域限制在固定的区域,以确保他们远离政治核心。白人掌握政治经济的权力,有色人种成为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其中的黑人多在白人拥有的农场工作,但是只拿到白人八分之一的工资,而且工资通常无法养家。接受这种差别待遇的黑人有2500万人,而白人只有近400万人。曼德拉成为总统,开启了黑人执政时代,南非的治安却严重恶化。因为白人较富裕,又有之前种族隔离政策种下的怨恨,因此经常成为黑人歹徒攻击的目标。阿非利肯人开始为自己寻找安身立命之地。 1991年,一群以卡尔-波绍夫(Carel Boshoff)为首的阿非利肯人集资二十多万美金,以公司的名义,购买了奥拉尼亚这片4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卡尔-波绍夫,正是前总理维沃尔德的女婿。这个荒凉的小镇从创立到现在,一直有一个宗旨,那就只允许阿非利肯白人居住,不容黑人和杂色人入住。
北奥塞梯共和国(俄罗斯) 首府——弗拉季高加索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位于大高加索山脉及其相连的北部平原。共和国由北至南绵延120公里,由西至东125公里。其南邻南奥塞梯自治州(格鲁吉亚共和国成员)和格鲁吉亚共和国,西邻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北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东邻印古什共和国。历史上奥赛梯曾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上世纪20年代和格鲁吉亚一起作为“外高加索苏维埃联盟共和国”成员加入了苏联。到30年代格鲁吉亚在斯大林策划下成为一个独立加盟共和国。这时就把原奥赛梯共和国在外高加索山脉南面部分作为“南奥塞梯”划入格鲁吉亚。而北面部分在俄罗斯联邦。北奥赛梯和身处格鲁吉亚(已宣布独立)的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合并成为一个主权完整的奥赛梯共和国。
达吉斯坦(俄罗斯) 首府——马哈奇卡拉 达吉斯坦共和国(俄语:Дагестан)位于俄罗斯最南部,东邻里海,北邻卡尔梅克共和国,西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车臣共和国,西南毗邻格鲁吉亚,南部与阿塞拜疆接壤。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属北高加索联邦管区,成立于日。这里是可萨汗国发源地。这里也是俄国最早信仰伊斯兰教的地方。这里今天还有阿拉伯人的后人。面积50,300平方公里,人口2,576,531(2002年)。首府马哈奇卡拉。人口最多的民族是阿瓦尔人。达吉斯坦近来曾多次发生恐怖份子的袭击事件。车臣议长杜克瓦哈-阿卜杜拉哈马诺夫称:“从长期来看,提出在俄罗斯南部建立一个包括达吉斯坦、车臣和印古什在内的新地区是可行的。”他认为,合并后,可以不必再为划定印古什和车臣的边界而苦恼。由于车臣寻求独立,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在1992年一分为二,从那时起它们之间在苏津斯基(Sunzhensky)地区的边界就存在争议。阿卜杜拉哈马诺夫称,当年的分裂是一个“历史错误”,对错误加以纠正可以促进地区的稳定,可以“一劳永逸的清除可能造成紧张局势的温床”。  车臣总统阿鲁-阿尔哈诺夫立即对阿卜杜拉哈马诺夫的倡议表示支持,他说:“车臣和印古什这样的兄弟民族能够统一,从各方面讲都是有利的。”  车臣高官发出的上述试探遭到北高加索内外政治力量的反对。印古什议长马哈穆德-萨卡洛夫称,苏联时代的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只应该作为记忆留在人们心目中。他说:“今天,这样的合并,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其它角度,都不利于印古什人。”达吉斯坦官方没有对此发表评论,但是代表该共和国的杜马成员马玛-马玛耶夫称:“那些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想当总理,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想当总统的共和国,不应该再激起什么波澜。”俄罗斯科学院人类和人种所高级研究员阿卡迈特-亚历科波娃称:“长期以来,车臣人一直想与达吉斯坦合并,从这点上讲,现在的亲莫斯科政府与分离主义者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俄罗斯联邦东南部自治共和国达吉斯坦是欧洲发生爆炸最多的地方,几乎每天都有轰炸袭击,警方和激进分子频频开战。  达吉斯坦的伊斯兰激进分子时刻战斗着,为使达吉斯坦从俄罗斯独立出来,在北高加索地区建立伊斯兰王朝。2010年达吉斯坦在暴动中丧生的人数为378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强烈谴责这些暴乱运动,称其为俄罗斯“最大的安全威胁”。    达吉斯坦一家超市的摄像头拍下了这样一幕:两名武装分子手持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冲进商店,要求顾客全部离开。一名武装分子将一枚炸弹放在柜台上并设置定时器,受惊吓的超市收银员哆嗦着离开了柜台。数秒之后,整家商店浓烟四起。这样的案例在达吉斯坦首都马哈奇卡拉时常发生,民众对此已见怪不怪。
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俄罗斯) 首府——纳尔奇克市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位于大高加索山脉的北部,其中心部分临卡巴尔达平原,厄尔布鲁士山是这个共和国的独特标志。 共和国由南至北距离100公里,由东至西175公里。其南邻格鲁吉亚共和国,北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西邻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东部和东南部毗邻北奥塞梯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的地形属山地地形,在共和国境内有高加索的最高山——厄尔布鲁士峰(5642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捷列克河、马尔卡河、巴克桑河。卡巴尔达-巴尔卡尔是一个穆斯林共和国。在其历史与文化中,各种民族、宗教传统和戏剧性事件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的另一个族群是巴尔卡尔人。他们是土耳其人,和卡拉恰伊人同族,后者在相邻的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占人口大多数。 因此,在北高加索的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和卡拉恰伊-切尔克斯这两个共和国,构成它们国名的民族是切尔克斯人(包括卡巴尔达人和切尔克斯人)和土耳其人(包括巴尔卡尔人和卡拉恰伊人)。切尔克斯人和土耳其人在北高加索西部共存的状态延续了几个世纪,早在俄国入侵这片土地之前就开始了。俄罗斯人定居北高加索后通过血腥的高加索战争征服了那片土地,如今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和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里,俄罗斯人都占到了三分之一。历史上,卡巴尔达人和巴尔卡尔人对高加索战争的反应有所不同。 俄罗斯征服高加索地区之初,卡巴尔达人是一个强大而有影响力的族群,他们享有国家的待遇历史已久。他们在高加索地区的影响力是如此显而易见,以至于1561年,著名的俄国沙皇,恐怖伊凡四世娶了有名的卡巴尔达统治者捷姆鲁克·伊达洛夫(Temrük Idarov)的女儿,她在莫斯科接受洗礼后成为了玛利亚·捷姆鲁戈夫娜皇后(Queen Maria Temryukovna)。这次历史性的联姻过了整整200年后,俄罗斯强大了很多,并于1763年开始进攻高加索群岛。此举导致了俄罗斯帝国同当地穆斯林之间的高加索战争,而这一战争约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卡巴尔达人是高加索最早参战的族群之一,他们誓死抵抗俄罗斯人对自己土地的掠夺。此外,巴尔卡尔人同信仰基督教的格鲁吉亚人关系密切。因此格鲁吉亚人的保护者俄罗斯人在高加索的出现对巴尔卡尔人来说有利无害。 这就是巴尔卡尔人在其统治者卡巴尔达人18、19世纪对俄的武装斗争中提供了相对较少的支持的原因。然而,巴尔卡尔人和卡拉恰伊人仍曾数次发起对俄军的抵抗斗争。至于卡巴尔达人,他们誓死抵抗俄罗斯军队,并阻止巴尔卡尔人同俄罗斯建立友好关系。而且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一直依靠的是土耳其国家——奥斯曼帝国的力量。高加索战争落败之后,大多数切尔克斯人不愿屈服于俄罗斯政权。成百上千万切尔克斯人(包括卡巴尔达人在内)移民去奥斯曼帝国的领土。留在沙皇及随后苏联统治下的土地上的卡巴尔达人和巴尔卡尔人极大地受到了世俗文化的影响。而到了斯大林统治时期,他们土地上的清真寺和伊斯兰学校(madrasah)几乎全被摧毁。 此外,同德国战争期间,斯大林将所有巴尔卡尔人和卡巴尔达人放逐到西伯利亚和中亚。在此放逐过程中,这两个族群的人口折损了约三分之一。直到斯大林死后,被放逐13年的巴尔卡尔人才被允许回到自己的土地。卡巴尔达人和巴尔卡尔人的伊斯兰文化比在达吉斯坦和车臣遭到了更严重的破坏。莫斯科非但没有保留他们的伊斯兰传统,反而一直试图将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和相邻的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变为高加索的工业区和旅游区。尽管费了如此大的周章,前苏联一倒台,伊斯兰复兴活动还是随即在巴尔卡尔人和卡巴尔达人中发展起来。虽然没有达吉斯坦和车臣那么大规模。然而,对伊斯兰复兴活动的恐惧使俄罗斯当局对当地穆斯林发起了大规模的镇压活动。
布里亚特共和国(俄罗斯) 首府——乌兰乌德市布里亚特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成员国。南邻蒙古国,西邻图瓦共和国,而北部与西北部与伊尔库茨克州接壤,东邻赤塔州。共和国有4/5的面积被森林覆盖,树木种类主要是红松和冷杉林,木材储备量达20亿立方米。共和国面积35.13万公里2,2003年共和国共有人口100.33万人,俄罗斯人占总人口的70%,当地土著民族布里亚特蒙古人占24%。1980年代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发了包括蒙古语族在内的各民族的意识。图瓦共和国的反俄民族主义情绪非常强烈。1990年5月,该共和国曾发生反俄骚乱,导致88人死亡,当时的口号是:“俄罗斯人,留下来给我们当奴隶!”“给你们一周期限(搬走),否则消灭你们!”大批外地人拥入城市抢占住宅,后来,图瓦政府将既成事实加以合法化。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蒙古语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民族机遇,共有布里亚特、图瓦、卡尔梅克和阿尔泰四个自治共和国,以及两个布里亚特族边区。然而,随着俄罗斯族人大规模撤离,与莫斯科的经贸联系削弱,图瓦等共和国的经济形势日趋恶化,人们从农场和企业盗取一切值钱的东西变卖,或大肆抢劫,似乎回到了中世纪汗国。这期间,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俄罗斯族专业人员被排挤,离开图瓦,使图瓦族在政府中的比例逐渐达到90%以上,在俄罗斯蒙古语族地区,当地人毒打、残害俄罗斯族,已经成为日常的现实。图瓦、布里亚特等共和国疏远莫斯科的态度,也源于中央对其经济发展不够重视。幅员辽阔的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其重心在欧洲,而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是其边远的蛮荒之地,属于被遗忘的角落。因此,这些地区着眼于经济上的需要(例如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合作)而宣扬泛蒙古主义;一些地方精英的“泛蒙”主张和要求独立的言论。布里亚特著名的激进分子斯托马欣写道:“俄罗斯民族总是野蛮地征服其他民族,对他们实施残酷的种族灭绝:从精神上,也从肉体上。”他耸人听闻地称,“大屠杀、流放到西伯利亚送死、饥荒,完全剥夺他们的民族权利,掠夺其财富,消灭其古老文化……”这类“种族灭绝、恐怖和法西斯主义”措施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基础——“俄帝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依靠它而存在,这也是她对被征服民族(从波兰人到车臣人,从犹太人到楚科奇人)唯一的大方案,任何欧亚主义谎言都不能让经历过俄罗斯地狱的各民族忘记这一切。”
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州(俄罗斯) 首府——加里宁格勒市加里宁格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原名哥尼斯堡,是普鲁士王国省份之一的东普鲁士首府,哥德巴赫,欧拉,康德等名人的诞生地。 全世界90%以上的琥珀却蕴藏于此。2010年,这里开采的琥珀原石总量高达341吨。 被称为“琥珀之都”哥尼斯堡大教堂哥尼斯堡与其周边的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之后被当时的苏联并吞,划分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州。1945年初,有部分德国人在战后企图返回东普鲁士,但全部都被苏联军队驱逐,也有很多人被发配到苏联当苦工。当地所有德式地方名字都改成俄式或波兰式。   1946年4月,东普鲁士的北部被并入苏联。7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国家元首)加里宁过世,为了纪念他,苏联将哥尼斯堡改名为加里宁格勒,而周遭区域也变成今日的加里宁格勒州。1947年,苏军驱逐所有德国人,让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迁到此地。 1990年代苏联瓦解,原本的加盟共和国立陶宛、拉脱维亚与白俄罗斯纷纷独立,使得加里宁格勒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之间失去了实体的领土相连,而变成今日的孤立状态。作为苏联最西部的领土,是苏联重要战略地区。冷战时期的1950年代,苏联将波罗的海舰队总部设在该市。由于其战略重要性,当时的加里宁格勒是禁止外国游客前往拜访的。随着苏联解体,加里宁格勒州变成俄罗斯的飞地,与俄罗斯其余部分隔离。加里宁格勒与圣彼得堡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仅有的两个不冻港。2004年,波兰和立陶宛加入欧盟,该地区完全被欧盟包围。
巴伐利亚(德国) 首府——慕尼黑巴伐利亚州(德语:Freistaat Bayern),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联邦州,是德国面积第一大州(占全国面积1/5)、人口第二大州(次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府位于慕尼黑。巴伐利亚全称巴伐利亚自由州(德语:Freistaat Bayern)),中文译名来自英文的Bavaria,德文应译作拜恩。然而巴伐利亚已成华语圈约定习俗之译名至今。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诸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区纽伦堡为州第二大城市,北拜恩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巴伐利亚的文化与德国北方以及其他州均不同,包括宗教信仰(天主教为主)和语言(三大种方言)。巴伐利亚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一强劲经济体,许多德国企业总部均位于巴伐利亚境内,诸如宝马、奥迪、西门子、英飞凌、彪马、阿迪达斯等。至1871年,巴伐利亚仍然没有加入由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即德意志第二帝国)。之后普鲁士通过战争手段迫使巴伐利亚加入德意志国,但其仍拥有王国地位,并保留独立的邮政、铁路与军队等事务的自主权(即所谓的保留权利,Reservatrechte)。现在巴伐利亚仍然有着自己的文化独特性,许多当地的居民都强调自己和德国其他地区(尤其与原普鲁士各州)的区别。并且强调自己的方言。在普鲁士崛起后,巴伐利亚计划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抗以维护她自己的独立地位,但1866年普奥战争的失败导致1871年巴伐利亚被并入德意志帝国,但是还保留巴伐利亚王国的内政、军事(仅在发生战争时归属帝国中央政府指挥),甚至于外交权力(巴伐利亚王国政府有权向外国派驻大使级外交官)。拜仁党(德语:Bayernpartei)是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一个政党。它成立于1946年,自诩为巴伐利亚人民的代表,争取巴伐利亚的独立。它同基社盟一道被视为战前巴伐利亚人民党的继承者。拜仁党在40和50年代很兴盛,曾在1949年的大选中获20.9%的选票,并在德国联邦议院赢得17席。在1950年获得17.9%的选票和巴伐利亚州议会的39席。后来很快衰落,最后一次出现在州议会是在1962年。但是在2008年的当地选举中,该党赢得38席(主要在上巴伐利亚),包括慕尼黑市议会的1席(32年来首次)。现任主席为来自雷根斯堡的Florian Weber。
弗拉芒、瓦隆(比利时) 比利时的民族问题突出地表现为语言争端。比利时人是由佛拉芒人和瓦隆人两个语言及文化相异的民族组成。前者(人口600万)居住在同荷兰接壤的北部佛兰德地区,讲佛拉芒语(类似荷兰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后者(人口大约340万)居住在同法国接壤的南部瓦隆区,讲瓦隆语(一种从未独立形成文字的法语方言,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位于中部的首都布鲁塞尔是双语区,政府机构和公共设施都用荷语和法语双语标注。 伴随着荷语区经济上的崛起和人口的增加,比利时法语居民和荷语居民开始因为语言问题产生摩擦。二战前,比利时并不存在语言之争。那时的瓦隆区远比佛兰德区富庶,法语又是整个欧洲的“贵族语言”。二战后,瓦隆区衰落,佛兰德区则开始腾飞。佛兰德区不仅吸引了瓦隆区的劳动力,而且其社交界和企业界使用法语的现象日趋减少,“标准而优雅的荷兰语”成为时尚的语言,并在逐步排挤当地的佛拉芒语。总之,经济和人口的不平衡发展,加上布鲁塞尔双语区的“铁箍政策”(市中心由19个法语区组成,设在郊区的2个荷语区将之包围),使局势越来越有利于佛拉芒人。近年来,比利时人的语言争端不断升级,严重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2007年6月,比利时举行大选,然而由于讲荷语的政党和讲法语的政党在改革问题上分歧巨大,造成长达6个月没有联邦政府的历史。2007年12月的选美活动(比利时小姐因不能用荷兰语回答问题被喝倒彩)凸显比利时南北分裂的僵局已从政治领域蔓延到社会其他领域。日,比利时法语区国营RTBF电视在黄金时段以突发新闻形式报道,北部弗拉芒大区的议会已通过宣布独立,比利时亡国,国王仓卒逃到前殖民地非洲刚果,电视画面播出支持弗拉芒独立的人士在街上手舞旗帜欢呼及政界的回应。  20分钟后,节目主持人才说明,这是一则模拟新闻,要探讨比利时在今年6月大选后可能出现的分裂问题。由于太过真实,这则新闻曾令许多驻比的外交官立即向本国汇报,也让国民争相打探消息。  虽然电视台当时备受抨击,但在6月10日的立法选举之后,比利时陷入无政府状态,南北分裂的危机日益加剧,许多民众反而开始认为,这则凸显荷语区民众倾向独立之严重情况的新闻是「先知先觉」。比利时「自由大学」学者解释分裂危机迅速发展原因,一是北方抱怨联邦政府对南方补助太多,不愿再为失业问题比北方多一倍而经济开发迟缓的南方负债,80%的中间偏右选民指责这是强硬派社会主义分子治理留下的遗毒,因此倾向于从事宪政改革,尤其是中央权力应进一步下放地方,要求更多经济的自主权。
西伊里安/西巴布亚(印度尼西亚) 首府——马诺夸里西伊里安查亚省 (印尼语:Irian Jaya Barat)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省,西伊里安是伊里安(旧译新几内亚)的一部分。伊里安位于南太平洋,澳大利亚以北,是地球上最大的海岛,位于新几内亚岛西北部,包括卫吉岛、米苏尔岛和拉贾安帕特群岛。2003年自伊里安查亚省分出,2007年改称西巴布亚省 (Papua Barat)。面积115,364平方公里。首府马诺夸里。下分一市 (索龙)和八区。在西伊里安领土争端中,澳大利亚鉴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一直反对印尼占有西伊里安。西伊里安归属问题是冷战初期荷兰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主要问题,这问题不仅仅关系到荷兰和印度尼西亚的利益,也关系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利益,这两个大国也参与其中,在这个问题的发展和解决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西伊里安在2001年获得“特殊自治权”。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塞浦路斯) 首府——尼科西亚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语:Kuzey Kıbrıs Türk Cumhuriyeti,缩写为KKTC,希腊语:Τουρκ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 της Βόρειας Κύπρου,缩写为ΤΔΒΚ)是一个位于塞浦路斯岛北部,尚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政治实体。这个主要是由塞浦路斯岛上的土耳其后裔建立的政权控制了岛上北边约1/3面积的领土,并且在1974年时宣布独立建国,但目前全世界只有土耳其承认北塞浦路斯。北塞浦路斯与岛南的希腊裔政权皆占有首都尼科西亚部分范围,因此双方皆以该城作为首都。北塞浦路斯于1975年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联邦,后于日宣布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并于当天得到了土耳其的外交承认。1979年北塞浦路斯成为了伊斯兰会议组织的观察员国。
北大年/南部三府(泰国) 首府——北大年市北大年府位于马来亚半岛上,北濒泰国湾,陆上接宋卡府、惹拉府和陶公府。本府南部多山,北部则是平原。北大年府人民88%信奉伊斯兰教,是泰国四个回教信奉者为多数的府份之一。这里人民多数和马来西亚人民有亲缘关系。北大年府历史上曾是自立的北大年苏丹国,该国苏丹是马来苏丹的近亲。马来半岛上的各个苏丹国虽然长期保存着高度自立,但有一些曾向素可泰王国与大城王国纳贡。中国明朝文献称之为大泥。1767年大城王国遭缅甸攻击,王国首都沦陷后北大年苏丹曾宣布独立,但独立宣言并未受到泰王的承认,后来泰王拉玛一世即位之后旋即将北大年收归泰王国的直接统治之下。直到1909年英国与泰王国签订条约将原来北大年苏丹领地瓜分,六成规泰王国,四成并入了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马来亚。长期以来,这种瓜分为当地马来民族所不满,并埋下了后世纠错不清的民族问题之根源。直至2004年民族矛盾终于激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惹拉府、北大年府及陶公府地区曾有零星的民族纠纷,后来矛盾被泰国政府逐渐化解,局势呈现相对平静。而二○○一年泰爱泰党他信当选泰国首相之后,由于其政府侧重建设泰国北部,泰爱泰在泰国南部渐失人心。二○○四年一月四日,一群手执武器的人在黎明时分袭击邻近陶公府内一个的军营,杀害了四名军人并抢走一百多支美制自动步枪,该事件象征着泰南地区暴乱的开始,暴乱则一直持续至今日。二○○四年七月,泰国国防部公布在泰南三府发生的暴力事件中已经有七百人丧生。到了二○○七年四月,该数字已上升至二千一百人以上,使得泰南三府被列为世界上除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外最不安全的地区,能和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相提并论。
克钦邦(缅甸) 首府——密支那克钦邦,是缅甸联邦东北部的克钦族自治邦。首府在密支那。 东部与中国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接壤,北部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相邻。 克钦族主要信仰基督教。中国少数民族景颇族和僳僳族也是克钦族的分派。克钦邦自古就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通道,20世纪40年代修筑的中印公路进一步沟通了中、缅、印三国,克钦邦故有“缅甸的北大门”之称。克钦邦(江心坡,野人山,南坎等地)是民国时期中国的争议领土,这个地区总的来说几乎都是大片原始森林,是个高温潮湿而且弥漫着瘴气的无人地带。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战结束后,包括远征军在内的军队几乎都调回内战去了,英军又乘中国边防空虚,袭击和占领片马等地区!1948年,印度和缅甸宣布独立,英国撤回了在缅甸的部队,中国因为内战则无暇顾及边境。直到1949年后,GMD大败。。退到缅甸境内,几乎控制了整个缅甸北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共在缅甸中段地区大战。。。而缅甸军队见到中国军队只敢鬼叫的份。后来我党出于友好,面对缅甸的抗议。同意按缅甸方要求单方面退回1941年线,而GMD军队还一直呆在那里(包括了泰国和缅甸的北方地区)50年代国军残余还被泰国告上联合国(由于泰军无法驱逐当时在泰国活动的GMD93军)。。。理由是非法在泰国领土驻军,后来撤走了一部分军队,留一小部分就地待命!(这些部队控制的区域后来叫作金三角,大致20万平方公里区域)
克伦邦(缅甸) 首府——巴安克伦邦是缅甸的一个邦,位于该国东南部内陆。面积30,383平方公里,人口1,431,377人。首府巴安。下分3县。因为缅甸政府对他们进行残暴的镇压,当地的克伦族 (自1948年以来)和其他少数民族正与缅甸军政府进行游击战。缅甸是一个民族组成和民族关系都十分复杂的国家。其中克伦族是缅甸第二大民族,早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就谋求建立独立的克伦国。缅甸独立伊始,克伦族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分离运动,直至今日。克伦民族联盟争取自治的斗争已经持续了近60年了。该组织是自从缅甸于1948年独立以来,跟政府展开武装斗争的20来个少数民族团体之一。近几年来,其中17个团体和中央政府签定了停火协定。但是克伦族却拒不停火。克伦族人口大约700万,他们在缅甸掀起了最大规模的武装叛乱行动之一。 克伦人一直强调说,他们自己有着独特的历史、语言和文化特色,理应成立一个国家。反政府军指挥官内.达.妙简述了克伦族当前的目标:“克伦人想要的很简单:就是克伦人民的自由和领土,让他们能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佤邦(缅甸) 首府——邦康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是缅甸联邦(掸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北面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约在北纬22—23,东经98—100间,东北面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接壤。北面与缅甸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面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至缅甸第二条大江—萨尔温江(怒江),与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北面地区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南面地区与泰国接壤,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佤邦的领导人绝大多数是佤族。佤邦的官方语言是华语,官方文字是中文。缅甸的民族问题相当复杂,除了占人口70%的主体民族缅族外,还有很多其他民族。缅甸自独立以来少数民族内乱不断,并未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一直到现在还存在几十支地方民族武装。佤邦就是其中势力较大的一支。佤邦属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和中国的渊源很深。文革时期中国大力支持缅甸共产党,基本控制了缅甸北部地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停止输出革命,不再支持缅甸共产党。1989年缅共内部高级军官发动兵变,强行解散了缅共,和缅甸政府军和谈,最后建立了四个保持半独立状态的特区。其中第一、第四特区属于汉族人政权,第二特区是佤族政权,第三特区是克钦族政权。佤族、克钦族跟中国云南的佤族、景颇族是相同民族,跟缅甸的缅族完全不同。这四个特区除了克钦都是亲华政权,经济上跟内地联系紧密,通用汉语,人民币,电话区号是云南的、手机信号是移动的,甚至政治结构也是模仿内地。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遭受反倾销数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