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反对朝鲜战争.就有人后悔退出中国国籍籍

邪路党公知是怎样歪曲诋毁抗美援朝战争的?
时间: 08:24:45&&
近日,一个电影《我的战争》宣传片激起了多年以来对抗美援朝战争评价的争论。在争论中,张鸣、王三实、袁腾飞、甚至凤凰评论等著名的邪路党公知在网上争相发表妖言惑众、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言论,丑化、抹黑、歪曲、诋毁抗美援朝战争。爱党爱国群体必须对这种居心险恶的言论给予揭露和批驳。
对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认知、评价,都受到认知评价者自身的&前见&的因素的决定。这个&前见&概念是德国著名的哲学解释学家伽达默尔创立的,也译成&前理解&。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的三观,他持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就会有对事物、历史事件有什么样的的认知评价。
对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争论,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人们在历史观和国家立场两个方面的根本差异。
对抗美援朝性质的认定,取决于人的社会历史观;对抗美援朝意义的判定,取决于人的价值观、也就是坚持的国家立场。
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人民史观去看待,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而运用资产阶级历史观&&冷战思维去看待,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就被歪曲成了侵略别国、干涉别国之间冲突的军事行动。
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从中国立场、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人民利益的立场,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中国维护自己国家领土主权和人民利益的战争;而运用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从资产阶级人性论出发,从韩国立场、美国立场去看待,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中国蓄意侵略韩国、挑战美国的争霸行为。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们就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价值观出发看问题,否则,你的原则党性就不过关,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如果你不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价值观,那么,你可以退党。千万别像公知贺卫方不知羞耻:&我就不退,能奈我何?!&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还有待加强的时候,就让他嚣张一会儿吧。
邪路党公知偏偏就不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根据看问题,他们顽固地坚持用美国欧洲推行的冷战思维来认知中国抗美援朝。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当从中国立场出发,评价战争要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反之,你用资产阶级人性论分析问题、维护外国利益、站在外国立场上,那就请你先脱离中国国籍,移民外国、拿到绿卡之后在这么做。
国家的存在、不同国家主权的林立、国家利益的对立,就是爱国主义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宣扬无国界的所谓普世价值的&人性论&,等到共产主义实现、国家消亡了,再说吧。何况,欧美宣扬的&人性论&真的是普世的吗?
一、朝鲜战争,是朝鲜侵略韩国吗?
邪路党公知的一个大论点就是,朝鲜金日成政权率先发动军事行动,侵略韩国。那我们就说道说道朝鲜战争的性质。
&&侵略&一词,在近代国际社会一直争议不休,没有定论。长时间的讨论之后,1967年联大第三次设立侵略定义问题特别委员会,经过7 届会议的审议,到1974年12月14日,联大才通过了特别委员会提出的《侵略定义》草案。这个定义首先指出&侵略是指一个国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本定义所宣示的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一个国家违反宪章的规定而首先使用武力,就构成侵略行为的显见证据&。
联合国确定的&侵略&的定义,是一个主权国家队另外一个主权国家进行的以掠夺、征服、吞并等为目的的军事行为。着重强调了侵略国家与被侵略国的主权特性。如果一个主权国家对一块非主权国家的抢占、吞并,则不能算侵略,可以称为殖民。前者如日本侵华战争,后者如欧洲殖民者到北美大陆的殖民活动。英国政府派出总督率领军队,管理北美,应当是殖民活动,不是侵略行为。
那么,朝鲜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呢?
其一,从朝韩两方立场来看,朝鲜战争爆发时,朝鲜与韩国虽然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但是双方互不承认,谁都没有获得独立,获得真正的主权国家地位。而且朝韩双方都想武力战胜对方,统一整个朝鲜半岛。因此,朝鲜战争就是一场内战,不存在谁侵略谁的问题。就像三国魏蜀吴之间的征战,不是侵略行为一样。
其二,从国际社会立场看,朝鲜与韩国都没有加入联合国(加入联合国是1991年的事情。),都不是联合国承认的主权国家,谁也都不能代表整个朝鲜。所以,也不能把朝鲜战争看作是侵略。
其三,从中国立场看,中国不承认韩国是独立主权国家(到1992年,中国才与韩国建交),但是承认朝鲜金日成政权是个独立主权国家。因此,朝鲜战争就是朝鲜政府平定南韩李承晚叛乱集团的行为,也不是侵略战争。
其四,从美国立场看,美国承认韩国李承晚政府,但是不承认朝鲜金日成政权。所以,从美国角度看,朝鲜战争是韩国国内的金日成集团向韩国政府发动的反政府叛乱。这也不是侵略。
无论从哪个立场看,朝鲜战争都是一场内战,跟&侵略&压根就不沾边儿。
有邪路党公知批评我站在特定的立场上看问题,结论就会偏激。那我就想问:看任何东西,要么前后左右,要么上下,四面八方,你没有个立场角度,怎么看?在立体几何、物理学上也说不通。
既然朝鲜战争就是朝鲜内战,没有谁侵略谁的问题。那么,美国军事介入朝鲜战争,所谓的帮助韩国反对朝鲜侵略就是无稽之谈!
二、美国军事介入朝鲜战争,是帮助韩国反对朝鲜侵略吗?
美国军事介入朝鲜战争,就是干涉朝鲜半岛内政。有邪路党公知辩解说,美国是受到韩国政府的求助才军事介入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从中国立场出发看待美国的军事介入,那就是帮助李承晚叛乱集团进攻朝鲜政府军,就是侵略行为。就跟当今美国支援叙利亚反对派攻打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军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邪路党公知就反问:中国抗美援朝,同样介入朝鲜战争,怎么就不是干涉朝鲜半岛内政呢?
提醒:看清楚!是抗美援朝,不是抗韩援朝。中国军事力量进入朝鲜半岛,是去抗美、打美国军队去了。这是一场在朝鲜半岛土地上打得一场反对美国侵略的战争。至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打了韩国军队,是因为韩国军队心甘情愿跟着美国侵略军卖命,中国也是搂草打兔子,顺带着捎上韩国罢了。
邪路党公知又反问:中国在别国土地上进行反侵略战争,是否也侵犯了朝鲜的领土主权?
答曰:否!中国军事力量进入朝鲜半岛,是经过朝鲜这个主权国家的金日成领袖的请求的。至于韩国,中国没有承认它,不需要经过它同意。
邪路党公知又问:中国当时怎么就遭受美国的侵略了?美国当时根本就没有侵略中国的计划,中国抗美援朝只不过是自己的政治敏感与对自己政权的不自信罢了。
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的第七舰队都横在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了,美军军舰都停泊在基隆港口里了。这还不算侵略吗?如果这还不算,那美国轰炸机的炮弹都炸了中国东北城市丹东了,这还不算侵略吗?没有侵略计划就不是侵略了吗?九一八事变,日军也没有侵占全中国的计划。
邪路党公知又辩解:美军飞机当时只是误炸丹东。
误炸?!只能美国误炸别国吧,别国误炸美国试试,美国整不死你?
三、中国决策、进行抗美援朝,是维护朝鲜&专制独裁&政权吗?
当时,中国与朝鲜都遭受了美国的侵略。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与朝鲜联手共同反抗美国侵略的军事行为。
中国抗美援朝,是出于维护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国家安全、中国人民利益。中国政府始终将所有的国际战略、外交策略都建立在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点上。中国政府没有义务、没有责任,也不会去维护别国政权。
&温馨提示&邪路党公知:当时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卫国&,保的是中国人民的家,卫的是中国,而不是朝鲜。因此,邪路党公知胡喷的中国抗美援朝是维护朝鲜的&专制独裁&统治,是信口雌黄!
朝鲜战争爆发,只是让中国与朝鲜有了共同的军事目标而已。当时中国政府海军力量薄弱,在台湾海峡跟美国打仗,肯定吃亏。在朝鲜半岛,与朝鲜政府合力抗击美国侵略,有地利人和的优势。所以,中国决策抗美援朝。
另外,邪路党公知们,别整天拿着&专制独裁&说事儿。当时韩国李承晚集团比朝鲜更专制独裁,大权独揽,疯狂残害异己民主人士。1960年,韩国人民发动了四一九革命,把是李承晚专制独裁政权推翻了。
所谓的中国是为了维护朝鲜的金日成政权才出兵朝鲜抗击美军的。这是出于意识形态思维、冷战思维。
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华约解散,之后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
冷战思维把任何的军事政治对抗行为都归结于意识形态斗争。邪路党公知认为,中国和朝鲜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中国要仗义出手,保护社会主义兄弟国家。
这种不以国家核心利益为最高战略原则,而以意识形态的同异为行动准则的思维,就是典型的冷战思维。这种思维严重误解了中国党和政府,严重误导了人民群众,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世界经历了44年的冷战,虽然结束了,但是,冷战思维、冷战意识却在某些人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不但美国等西方国家政治家脑子里有,连国内的邪路派公知也被洗脑洗得彻底。
朝鲜战争,是在当时冷战格局下爆发的,这不错。但是,中国党和政府决策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并不是基于冷战思维的,而是基于中国的国家领土主权维护,完全是站在国家利益立场上的。
中国虽然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甚至与朝鲜结成军事同盟。但是,中国主要是考虑保卫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结盟是为了自保,而不是任意干涉国际各国各地区事务。这与苏联后来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截然不同。
这种冷战思维是经不起推敲的。试问邪路党公知:1972年,尼克松这个极端的反共产主义者访华,与中国建交,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放弃支持台湾。尼克松这么做难道是为了保护中国共产党政权吗?只是中美两国有了共同的利益罢了。
中国跟美国建交,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核心利益,为了抵御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的威胁。而不是叛变了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不会选择冷战思维来考虑问题。
研究政治学的邪路党公知张鸣教授,应该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我们高估了他。他在书房里搞研究,是不是教条主义了?不是!是他的大脑被美国的普世价值&洗&的较为彻底。
张鸣是怎么研究政治学的?朝鲜金氏政权确实比较喜欢做政治军事投机赌博。但在核武器问题上,一个政治集团能不周密思考吗?我只想问张鸣一句:朝鲜为什么要扔核弹给中国?只有中国损害了朝鲜的国家核心利益,比如颠覆朝鲜国家政权、阻碍朝鲜统一大业、与美国合伙消灭金氏政权等,朝鲜才回狗急跳墙地扔核弹给中国。
这几件事中国会做吗?做这样的事,首先违背了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其次,这也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制造核武器干什么?目的是抵御美国的军事威胁,统一朝鲜半岛。他的最主要的对手还是美韩。如今,美国为了围堵、压迫中国,故意刺激朝鲜进行核试验。因为朝鲜核设施比较简陋,容易发生泄漏,这样中国东北就要受到核污染。而美国借着朝鲜核试验的理由,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威胁中国安全。
美国这招是不是高明?还不好说,正等待历史验证。美国总以为,朝鲜即使有核弹,也打不到美国本土。但他没想到,在韩国、日本都有美军军事基地,还有好几万美军呢。
美国阻止朝鲜统一,并严重军事威胁朝鲜政权,是朝鲜最严重的威胁。朝鲜核弹不扔给美军基地,却仍给中国?张鸣教授脑子是不是烧坏了?
朝鲜核弹扔向中国,中国遭受巨大损失,必然不再支持朝鲜政权。那么,美韩分分钟就把朝鲜给灭了。朝鲜政权会傻到,扔核弹给盟友中国,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这应该是张鸣的一厢情愿吧。
中国反对朝鲜核试验,一是真怕朝鲜核泄漏。但是,不会担心把核弹扔给中国。但是,最怕的是,中国若不严厉反对朝鲜核试验,韩国、日本会跟进也进行核试验,生产核武器。
张鸣不知其中道理,瞎乱评论,真是有损政治学教授的名声!
四、中国抗美援朝,伤害了韩国人民的感情了吗?
邪路党公知顽固地认为,中国抗美援朝就是伤害了韩国人民的感情。
首先,中国抗美援朝并不是要攻打韩国。是韩国尾随在美国后面助纣为虐,铁了心跟美国一道与中朝为敌。
其次,中国不承认韩国是独立国家,何谈&侵人首都&?就是这个李承晚集团,也不代表韩国人民,最后韩国人民发动革命,推翻了他的独裁统治。
最近,在网络上流毒最广的是邪路党公知@历史老师王三实的文章《不要以&爱国&的名义无底线:评电影《我的战争》宣传片》。
王三实很看不惯宣传片中的这些老艺术家,还要去教育他们。王三实作为一个中学历史教师,有多大点学问,有资格去教育老艺术家。那些老艺术家哪一个不比你学问大?人家都是从抗美援朝时期、甚至抗美援朝战场上过来的,对当时历史的认知还能没有你一个从书上了解的教师深刻、全面?
这岂止是伤害了韩国人民的感情呀!这简直是在伤害王三实的感情啊!就是韩国人看了这个宣传片也没有王三实的反应这么激烈呀!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许多韩国人忘了那段历史,中国帮他们回忆回忆,让他们在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时,长点记性。中国人也没有&解放&韩国人民的责任与义务,不需要韩国人民感恩戴德。今天的韩国人把中国当成&侵略者&了吗?是你王三实把中国当成&侵略者&了吧。他接着南京大屠杀来类比,明证王三实的这种扭曲的心理。
王三实也承认,不能用&当年的立场与价值观说今天的事&,但是,这么多年了,你的从韩国立场、韩国利益、韩国人民感情出发考虑问题的原则立场放下了吗?韩国同意美国部署萨德系统,考虑到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了吗?
中国党和人民养育了你王三实这么多年,你都没有感恩戴德;去了一两趟韩国,&瞬间找到了上帝的感觉&。这是崇洋媚外、甘当洋奴的普遍心理,歪果仁的一时&礼遇&能让洋奴公知感激涕零、三叩九拜。人家要挣你的钱,当然要对你好点了。不过,韩国宰客现象好像也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呢。为了保护洋奴公知的脆弱的玻璃心,不用举例说明了吧。
这种洋奴公知,网友郭松民称之为&自愿奴&。
实际上这种奴才心理经常被邪路党公知谩骂爱党爱国群体,实际上,跪着骂爱党爱国群体为&顺民&、&奴才&、得软骨病的是他们。
王三是在这里又歪曲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略意图了。当时中国还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封锁、美国的军事威胁呢,我们连自己新生的人民政权都担心保不住呢,哪有人力物力财力去解放别国人民?(注意:在这里,王三实又把六七十年前的美欧&冷战思维&捡起来了)
王三实没有茅于轼、陈有西无耻,茅于轼敢直接&称赞汪精卫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陈有西敢骂爱党爱国人民为&卖国贼&&卖国暴民&。
王三实的意思是,你们爱中国可以,但是别不尊重韩国和王三实。啥意思?韩国《太阳的后裔》,我中国人趋之若鹜,就是尊重你;说出一个你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就伤害你了?当年,李承晚独裁统治集团跟在美国屁股后面一直打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打韩国军队,也是反侵略。
五、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践踏人性,违反了人类追求和平、反对战争的意愿了吗?
说什么人性?如果有人性,美国就不会从建国开始就屠杀,屠杀印第安人;殖民菲律宾,屠杀菲律宾原住居民,被人家总统指着鼻子骂。中东就不会有几百万难民流离失所。
王三实要真想谈人性,多读马克思的著作。只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全人类谋福利&,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的人性。
正是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给朝鲜半岛、给中国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屈服、跪拜求和平,则侵略、殖民战争不远了。这就叫为和平而战!
尊重从来都是相互的。当韩国不顾中国的国家安全执意让美国部署萨德系统,就没有尊重我们,我们当然也不会在尊重一个威胁我们的国家。爱与人性也一样。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红色文化网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 08:24:45
关键字:&&&&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北里168号恒川公寓N座 | 邮编:100028 | 联系电话:010-
投稿信箱: | 备案序号:京ICP备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网络技术员,毕业于北大青鸟!!现有自己的网络工作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延边朝鲜族与朝鲜战争
Chinese Korean of Yanbian and the Korean War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中国延边朝鲜族与朝鲜战争
Chinese Korean of Yanbian and the Korean War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22:37:2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延边朝鲜族与朝鲜战争
Chinese Korean of Yanbia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
何方: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应该记取的几个教训(图)
扫描到手机
11:30:49 & & &
作者:何方,原题为:《中国在朝鲜战争问题上的教训》朝鲜战争停战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很值得做些回顾和反思。六十年来,国内外对这场战争的资料收集和研究成果,可说早已汗牛充栋。我今天只是想换一个角度,着重谈我国在这场战争中应该记取的教训。一、同意并支持发动战争日金日成已经在苏联向斯大林提出武力统一朝鲜的设想。斯大林没有同意,只答应增加给钱和武器。但是金日成锲而不舍,接连找苏联驻朝鲜大使和参赞谈话,再三提出南下的要求,说南朝鲜人民水深火热,都盼着他去解救,看着一大半朝鲜人受苦受难,他不忍心;而且南朝鲜人民信任他,拖着不打,他会失去朝鲜人民的信任。斯大林一直不答应。二战后头几年,斯大林非常谨慎,竭力避免同西方国家发生军事冲突。为此甚至一时收敛世界革命追求,在国际共运中推行所谓“联合政府”路线,就是要各国共产党停止暴力革命,转而求得同资产阶级政党合作,组成联合政府。所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也命名为《论联合政府》。因为苏联在二战中实在打得精疲力竭,死亡人数占到全国人口的近七分之一,物质损失也很大,人民生活相当困难。在苏联,老百姓害怕战争到了什么程度呢?当时在我国驻海参崴领馆工作的一位苏联女打字员听说朝鲜战争爆发,竟当场晕了过去!金日成为了解除斯大林对美国干涉的顾虑,多次向斯大林表示:他准备发动的是突然袭击,四天即可拿下汉城(现称首尔),很快就可占领南朝鲜,等美国反应过来,把远东驻军开到朝鲜,战事已经结束。何况劳动党在南朝鲜还有20万党员会里应外合,举行起义。其实,斯大林早有他的战略计划。根据苏联扩张势力范围和支援世界革命的外交路线,他先是集中力量在欧洲争夺地盘。等在东欧的地位和影响基本确定并大体巩固下来后,他就要腾出手来经略东方。所以金日成的统一计划也合乎他的想法。但他主要顾虑美国干预。虽然形势的变化表明美国干预的可能性在减小,但万一要出兵参战呢,总不能把苏联直接卷进去。怎么办?他设想让中国顶住,至多发展成为中美之间的大战,这样正可把中国牢牢地和苏联拴在一起,把美国对外扩张的重点从欧洲引到东方,从而大大减轻在西线对苏联的威胁。所以,他后来同意金日成发动战争、武力统一朝鲜,先决条件也是必须取得毛泽东的同意,把中国拉进来。在斯大林并未同意金日成进攻南方时,就已要求金日成同中国共产党协商,让中国把它的朝鲜族部队编进朝鲜人民军。因此,金日成1949年4月底派金一作为特使到中国来,请求毛泽东同意把解放军中的朝鲜族部队拨给朝鲜。毛泽东当即同意,表示可以把东北军区由朝鲜族组成的官兵成建制地拨给金日成。金一走后,毛泽东随即指示高岗把驻扎在沈阳和长春的两个朝鲜族师两万多人送回朝鲜。这支在中国参加过抗日和解放战争、富有战斗经验的部队7月份就回到了朝鲜。斯大林的谨慎态度也终于在日发生变化。他通过苏联驻朝鲜大使转告金日成,说是由于国际形势有了变化,他同意金日成统一朝鲜的计划,并准备帮助他。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没有具体说明,不过从当时一个月内发生的事件或许可以看出促成斯大林改变态度的因素。这就是:第一,杜鲁门日声明,美国不拟卷入中国内战,意思是说不会干涉新中国解放台湾了。几天以后,艾奇逊宣布,没人保证台湾不会受到军事攻击,但美国在远东的太平洋防区不包括朝鲜和台湾。第二,中苏已谈妥签订新的友好同盟条约。建国后,在对外关系上毛泽东要“一边倒”和“另起炉灶”,所以争取中苏签订新条约和要求苏联援助,就成为他1949年12月访苏的主要目的。由于斯大林先还坚决维护雅尔塔协定,不准备废旧约立新约,所以让毛泽东到莫斯科后坐了好些天冷板凳。直到1950年1月中旬,他才转而同意订立新的条约。他这时改变态度的原因,一是在美国表示可放弃台湾后,斯大林担心中国同西方国家尤其是同美国接近,而他却是要让中国成为苏联坚定的盟国,即西方当时所说的卫星国或附庸国的。二是有了条约,万一金日成南下引来美军,就便于把中国推到抗美第一线。三是新条约预示苏联将失去在我国东北的特权,包括长期使用旅顺港,这也许使斯大林相应提高了朝鲜在苏联远东战略中的地位。第三,金日成还利用毛泽东的积极性推动斯大林。在毛泽东从1949年底到1950年初访苏的这两个月期间,金、毛都和斯大林谈过朝鲜问题。金日成日向苏联驻朝大使什特科夫表示:如果没有可能去莫斯科见斯大林谈他武力统一朝鲜的计划,那他就要去中国见毛泽东,“毛泽东将会对所有问题做出指示”。斯大林显然不愿看到出现这种情况。他了解,毛泽东一直认为应该先解放台湾,再帮金日成打南朝鲜,但是解放台湾需要苏联给予海空军支援,对此,苏联已断然拒绝。如果现在中国人改变主意,先帮助朝鲜统一,苏联在朝鲜问题上就会陷于被动。斯大林早就了解,毛泽东对金日成一直采取主动积极帮助的态度。毛泽东以前就已经把一批朝鲜族中国人民解放军拨归朝鲜,还准备继续拨。1月2日毛泽东又把林彪的一份电报当面交给斯大林看。电报说人民解放军中还有一万六千多名朝鲜人,建议把他们合并成一个师或四五个团送回朝鲜。签订中苏条约刚于1月30日基本谈妥,斯大林立即给金日成南下开了绿灯。金日成自认为早已准备好了,从日到4月25日,就一直在莫斯科同斯大林和苏联军方讨论进攻南朝鲜的具体部署。斯大林虽然批准了他的行动计划,但是仍然不放心,一定要他再次去和毛泽东商谈,告诉他:“如果你们遇到强大的抵抗,我一点儿也帮不上忙,你们必须请求毛泽东提供所有的帮助。”金日成原先有事只找斯大林,没把毛泽东当成亚洲革命领袖看待,也没想让中国帮他打仗。因此,他当场就向斯大林表示,他不需要中国的援助,因为他的一切都已经在莫斯科得到满足。只是因为斯大林有指示,他才不得不来找毛泽东。5月13日金日成秘密来到北京,向毛泽东传达了斯大林的指示:“现在形势不同了,北朝鲜可以开始行动;但是这个问题必须同中国同志和毛泽东同志本人讨论。”毛泽东不太相信,因为斯大林以前和他谈到朝鲜的时候,一直都说不忙打,还同意中国先解放台湾再帮朝鲜。他当即中断同金日成的会谈,让周恩来通过苏联驻华使馆核实。斯大林5月14日致电毛泽东,证实他已经“同意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但是说明,“这个问题最终必须由中国和朝鲜同志解决,如果中国同志不同意,则应重新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5月15日,毛泽东对金日成做了这样的表示:既然斯大林已经做出决定,他没意见;中国准备在鸭绿江摆三个军,美国一旦干涉并且跨过三八线,就一定打过去。金日成说,只要中国同意就行,不用中国出兵。当时同意金日成南下显然是个重大错误。这就涉及建国后两条外交路线的斗争。一条是毛泽东执行的推进世界革命的外交路线,一条是张闻天(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周恩来、王稼祥)所主张的适应时代潮流和为本国建设服务的和平共处外交路线。这一点在朝鲜战争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明显。革命胜利和建立新政权后,下一步该往哪儿走?是推动世界革命呢,还是集中力量于国家建设?毛泽东虽然也要抓建设,但他注意的重点,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是继续革命。对外也要继续革命,还应加上1949年7月刘少奇访问苏联时得知斯大林对中国的一个见解,也就是一个指示。斯大林说,鉴于中国共产党指挥的成功和革命的胜利,今后在世界革命上要搞一个分工,苏联管西方,也就是欧美;中国管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因为中国在这方面有经验。这就等于封毛泽东为第三世界革命的领袖和导师。不过当时中国实际上还只能管一点亚洲近邻,而且斯大林还不完全放手,例如,他就不支持毛泽东建立东方情报局的设想。其实,在日本投降后,中朝之间就很快建立起了紧密的关系。在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就得到过朝鲜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朝鲜曾是运送物资的重要通道。那时我在安东,也就是现在的丹东工作,对情况稍有了解。北京解放后,中朝两党也就建立起了直接联系。1949年4月底5月初金一来中国时,毛泽东还主动向他提到建立亚洲共产党情报局的问题,表示希望两党建立更密切的联系。这说明他对当东方革命领袖的兴趣很大。金日成南下是斯大林同意在先,但他又把决定权交给了中国。只要中国稍微具备一点独立自主精神,不完全“一边倒”,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转,就有充分的理由,用委婉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比如讲,我们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朝鲜同志要打,中国就一定得帮助,但中国还面临解放台湾的问题;而且我们才打完仗,经济上很困难,人民生活很苦,万一美国人要干涉,中国就又得长期卷进去,那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还有,而且都站得住。可是毛泽东一条也没提。所以说斯大林想把中国拖下水,这没问题;但不能说是斯大林“强迫”中国同意的。何况斯大林后来在一度以为中国不会出兵朝鲜时,曾要金日成准备撤出朝鲜,退到中国东北,在那里成立流亡政府。这也说明中国就是不按他的要求出兵,他对中国也并没意见。毛泽东同意金日成南下大概并没有召开中央会议同其他领导人商量。如果商量,多数领导恐怕不会同意支持金日成发动战争。后来要,绝大多数领导人反对,就是证明。二、决定出兵抗美援朝早在1949年5月金日成派金一来中国谈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族部队拨给朝鲜人民军的问题时,金一当时并未受权同毛泽东讨论朝鲜统一的方案,毛却主动谈到并首次提出:朝鲜要实现统一,必须使用武力,一旦情况需要,中国就会悄悄派兵去和金日成并肩作战,“都是黑头发,谁也分不清”。1950年5月金日成来北京向毛泽东传达斯大林批准他南进时,毛即表示,如果美军参战,中国会派兵支援,因为苏联受制于同美国签订的以三八线为界的协定,不便出兵,中国则不受约束。金日成是在日发动全面进攻的。一开始确也一帆风顺,势如破竹,一下子就解放了汉城,一直打到朝鲜半岛东南边的洛东江北岸,占领了90%的南朝鲜领土,把李承晚部队压缩到釜山一角。但是金日成把战线拉得那么长,后方就空虚了。他并没有估计到美军会在后方登陆,进行干预。中国曾给他提过醒,只是被他当成了耳旁风。金日成本来以为并不需要中国出兵朝鲜来帮助,直到他的进攻立即引来美军参战,他才开始向斯大林提出希望中国出兵。斯大林也是到7月5日才第一次谈到这个问题。他以“敌人越过三八线”为条件,表示中国用志愿军的名义入朝作战是正确的,届时苏联将为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但之后他却犹豫了两个多月。苏联驻朝鲜大使什特科夫日报告斯大林,金日成提出,美国等既已参战,民主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中国等也可用自己的军队帮助朝鲜。斯大林没有做出回应。8月26日,金日成又向什特科夫提出请中国派兵相助,斯大林两天后回电不同意。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被拦腰切断,南下部队立即兵败如山倒。这时斯大林开始考虑让中国出兵,但还是压着。金日成9月20日向苏方通报,周恩来已经问到朝方下一步对中国有何要求,他该如何应对。得到的答复仍是无可奉告。金日成9月底同时紧急致函斯大林和毛泽东,要苏联提供空中援助并让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以建立国际志愿部队的方式给予军事援助。这才得到斯大林的最后同意。毛泽东并没等斯大林和金日成提出要求,美军一参战,就已着手准备入朝作战。7月2日周恩来告诉苏联大使罗申,中国已经把三个军12万人集中到了沈阳地区,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中国军队将扮成朝鲜人进入朝鲜境内;还问到,苏联红军到时候可不可以提供空军加以掩护?7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开会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准备日后变为“志愿军”入朝参战。7月中旬,毛泽东向金日成的代表表示,朝如需援助,中国“可以派自己的军队去朝鲜。中国方面已为此准备了四个军共32万人”。毛泽东8月4日在一次会上说,“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用志愿军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接着就在第二天指示高岗,边防军应准备于9月上旬能作战。高岗随即在东北边防军干部会议上说,“我们必须主动帮助朝鲜人民……让朝鲜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8月19日和28日,毛泽东两次会见苏联的尤金院士,说如果美国继续增加在朝鲜的兵力,只靠北朝鲜是对付不了的,他们需要中国的直接援助,而最新情报又表明,美国决心大规模增加在朝鲜的兵力。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毛泽东立即致信高岗,说:“看来不出兵不行了,必须抓紧准备。”刘少奇也于9月21日告诉罗申,如果美国在朝鲜占了上风,中国有义务帮助朝鲜同志。由此可见,毛泽东打算派兵赴朝作战有很大的主动性,是早就下了决心的,比金日成通过斯大林向中国求援要早得多。金日成9月底紧急求援,10月1日斯大林致电罗申,叫他转告毛泽东,要中国立即派五六个中国师去朝鲜,即刻向三八线开进。派兵出国打仗,毛泽东不能不先召开中央会议讨论。现在只知道当时政治局多数人不同意,包括刘少奇、张闻天等。林彪、粟裕两员战将也以有病为由没有接领帅印。当场表示同意马上出兵参战的只有周恩来,但他提出要苏联同时出动空军。毛泽东第一次征求彭德怀的意见时,彭一开始也不同意,说:“苏联完全洗手,我们装备差得很远,只好让朝鲜亡国,是很痛心的。”后来他被说服同意领兵,但同样以苏联出动空军掩护为前提。在这一情况下,毛泽东10月2日答复斯大林:暂不出兵,立即派周恩来赴苏同他讨论朝鲜局势。周恩来去苏联,主要就是谈中国出兵需有苏联空军掩护的问题。斯大林收到毛泽东的电报,马上打退堂鼓,准备放弃朝鲜。他一方面决定把在朝鲜的苏联机构和人员撤回苏联,但另一方面仍不死心。作为试探,他10月5日再次要求中国派兵,还特意表示,中国如果不出兵,以后就无法迫使美国放弃台湾。周恩来和斯大林就苏联出空军问题谈了两天,没有谈成,两人10月11日联名发出电报,说:苏联暂不出空军,中国暂不出兵,建议北朝鲜军队一部分在平壤和元山以北地区组织防御,另一部分转入敌后打游击,部队中的精英分子及指挥员调到东北组成朝鲜师团。10月13日,斯大林把这个商谈结果通知了金日成。可是毛泽东却不等待周恩来和斯大林商谈完毕,不管苏联是否提供空中支援,已经决定出兵。就在周恩来动身前往苏联的10月8日那天,毛泽东发布了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并准备立即入朝。10月13日毛泽东又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说服彭德怀和其他人,说即使苏联空军暂时不进入朝鲜,也必须马上出兵援朝。斯大林得知中国决定出兵后,当即取消让金日成撤退的决定。由此可见,在金日成进攻失败后,朝鲜战争还打不打得下去,决定的关键,已从斯大林转变为毛泽东。进行抗美援朝,会不会把战火烧到中国,导致美国对中国开战,这个风险是存在的。彭德怀在接受出兵作战的任务时就说,我们准备打烂了再建设。毛泽东对这一点也并未忽视,但他估计可能性不大,并在尽量避免,所以他把赴朝作战的军队称作中国人民志愿军。问题是,美国并不想打烂中国,这是毛泽东当时就比较清醒地看到了的。但在决定抗美援朝的同时,毛泽东却提出了“保家卫国”的口号,其实这只是为了说服和动员全国人民的一种策略手段。事后,毛泽东自己就承认并作了说明。日他和金日成谈话时就说:“你如果不提‘保家卫国’,他(指中国人民)也不赞成啊!他说,只为了朝鲜人,不为中国人,还行啊?所以我说,是为了保家卫国嘛!就是你要保家,你要卫国,要到那个地方去保,那个地方去卫。你不支援朝鲜人民保卫朝鲜,还能保自己的家?卫自己的国?这样,战士就理解了。”所以,毛泽东是为了推进世界革命,为了解放全朝鲜,让中国军民做出重大的牺牲。三、拒绝联合国的停战和谈建议我国没有在极其有利的条件下同意进入和平谈判,特别是拒绝联合国政治委员会日通过的解决朝鲜问题的议案。这是一个非常严重和使人感到十分痛心的错误。美国军队在仁川登陆后不久就跨过三八线,之后又占领了平壤。日悄悄入朝的志愿军没过几天就打响了第一次战役,到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结束时已基本上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全部朝鲜国土。两次战役取得巨大成功,大出美国的意料。在第二次战役还没结束时,12月5日美国就有过在体面条件下进行和谈的考虑。第二次战役结束后,美国进一步产生撤出朝鲜半岛的想法。参谋长联席会议12月29日指令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和第八军军长李奇微,只有在不会造成巨大伤亡的情况下才应继续组织战斗,否则要做好从朝鲜全面撤退的准备。几天之后,杜鲁门再次考虑撤退。同时,在联合国内出现了矛头越来越多地指向美国而有利于我国的外交努力,包括恢复我国的联合国席位。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李奇微看到了中朝方面的弱点,已经开始准备反攻,华盛顿也随即打消了撤退的考虑。中国更在谈判问题上采取了极为强硬的态度,这就使联合国内的调停活动只能以失败告终。印度是调停活动的带头国,从一开始就把恢复我国联合国席位和台湾问题同朝鲜停战联系在一起。金日成进军南朝鲜半个多月后,尼赫鲁在致美苏领导人的信中就提出了这个问题;美军仁川登陆半个月后他又一次提出。美军越过三八线,印度在联合国内正式采取行动,呼吁的主要对象从中国转向美国。12月7日,印度代表13个中立国家提出关于朝鲜停战的提案,包括以三八线为界实行停战、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美舰撤出台湾海峡等内容。12月14日,在暂时搁置解决远东现存问题这一条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这个提案,建议在双方以三八线为界停战的先决条件下,举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权参加的朝鲜问题大国会谈,商谈内容除朝鲜停战还包括中国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理会席位问题。在中朝军队跨过三八线的新形势下,联合国政治委员会日通过由联合国大会主席、印度和加拿大驻联合国代表组成的三人委员会提出的新提案,又捡回了被搁置的远东现存问题,基本点是:立即实现停火,举行政治会谈,分阶段撤出外国军队,由朝鲜人民选举自己的政府、为统一和管理朝鲜做出安排,停火后召开英美苏中四大国会议以解决远东问题,包括台湾的地位和中国的联合国代表权问题。印度向我国通报时指明,这一建议对中国有利,不能被认为是支持美国的。这的确是一个符合中国利益而违背美国意愿的决议,只在几个小时之前才得知决议内容的美国并不想投赞成票,但它又不能不顾及国际上包括英国等盟国要求举行朝鲜停战谈判的压力,只好投下了赞成票。美国是把宝押在中国会拒绝上,这是艾奇逊出的主意。他在《回忆录》中说,国务院“热切地希望并相信,中国人会拒绝这个决议”。这个宝,美国押对了。对于印度等国的调停活动,中方的态度实际上是断然拒绝,所以一开始就为谈判设置严重障碍,如反对先停战后谈判,不再承认三八线等。日印度、缅甸等11个亚非国家呼吁中朝军队不要越过三八线。对此,中国在苏联支持下提出五项条件: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美军撤出台湾,朝鲜问题由朝鲜人民自决,新中国进入联合国并驱蒋,召开中苏美英四大国会议准备对日和约。除此之外,我国还一再声称:美军跨越了三八线就宣告这条分界线已不复存在,先停战后谈判是阴谋、是骗局。毛泽东日更提出,志愿军不消灭敌人不回国,三八线在人们头脑中的旧印象,经过第二次战役,也就不存在了。这都表明,印度等国的调停活动在我们这里只能碰钉子。当时形势和事后发展都表明,这只是显示新中国领导者缺乏知己知彼之明,因而导致中朝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所得反而更少。我方人员伤亡被俘,物质损失和朝鲜的城乡破坏,绝大部分都发生在这次拒绝谈判之后。这还使中国在外交上从主动变为被动,从得到国际上特别是第三世界,还有英联邦各国以及一些西北欧国家的同情和支持,变成了多数国家的不理解以至反感。果然,日联合国大会政治委员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美国提出的认定中国“政府在朝鲜从事侵略”,谴责中国为侵略者的提案;过了三个多月,又通过提案要求成员国对中国实行禁运,这样做的国家数目很快达到45个。中国一下子就在国际上孤立了。如果我们在当时军事和政治都有利的形势下就此转入谋求政治解决朝鲜和远东问题,那么,在犯了前面的两大错误之后,不仅可以体面地挽回局面,还很可能由此走上在朝鲜半岛实现和平、并开启解决我国的联合国席位和台湾问题的谈判。但是,毛泽东的革命外交路线,加上他的过分自信,决定了他不可能这样做。战场上的初胜,更增强了他速战速决地尽量多歼灭美军、由此把美军全部赶出朝鲜,完全消灭韩军、解放南朝鲜的信心。他对联合国席位素无兴趣,也不想用和平方法特别是通过国际协商途径解决台湾回归问题,而认准只能用枪杆子去解放台湾。拒绝谈判后又未能在战场上取得一些较大的胜利,也应由毛泽东负主要责任。他屡屡驳回彭德怀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和出于爱惜指战员生命而提出的意见。但毛的意见是必须执行的,因为他是最高统帅。彭德怀和毛泽东虽然都是志愿军的指挥者,作用却大不相同:彭是亲临实战的司令员,毛是远离战场的军事统帅;毛不仅节制司令员,还可直接指挥军团司令和军、师长。毛泽东不仅是整个战局的决策者,还是几个战役乃至某些战斗的具体指挥员。人们看到,尽管彭德怀在同意挂帅出兵上也负有责任,但在战场指挥上,都是他对,毛泽东错。这种情况贯穿于五次战役,兹简述如下:(一)志愿军准备和入朝之初,彭德怀主张稳扎稳打,先防后攻,以阻拦美军北进为目标,不忙于大规模进攻;毛则急于诱敌深入、聚而歼之。毛泽东日致周恩来电中转述彭德怀的意见是:志愿军进入平壤元山以北地区使之不被敌占,争取时间装备训练。他还主张公开入朝,使美军有所顾虑而停止继续前进。彭10月22日致毛泽东和高岗电,提出“争取扩大巩固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山区,发展南朝鲜游击战争”,以防御战形式寻机反攻或政治解决。他还建议先构筑阵地,组织一个时期的防御以站稳脚跟,对敌形成压倒优势,6个月后再实施反攻。这一套没被接受,毛下令尽快开战。第一次战役随即打响,直到战役结束的日才对外公布志愿军参战,还有意不说明参战的规模和意图。这次战役固然取得胜利,但是部队牺牲很大。11月,毛泽东四次发电报催彭德怀,要求一次性歼灭美军几个师。结果第9兵团因仓促入朝,来不及换装,致使志愿军冻死四千、冻伤三万多,而歼灭美军几个师的目标当然更做不到。(二)第一和第二次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后,彭德怀建议在战场上见好先收,毛催促不停歇地接着打。彭提出部队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休整,再战才比较有把握。他12月8日致信毛泽东,提出可暂不越过三八线,到月再进行第三次战役。毛泽东过了5天回电,要他越过三八线,要他接着就打第三次战役。彭德怀12月19日致电毛泽东,报告说虽已遵命越过三八线作战,但存在受阻和胜利不大的可能性。日第三次战役结束,中朝军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再次攻占汉城,推进到三七线。彭立即再次要求休整,而且需要休整较长时间。毛泽东1月11日虽然同意了彭德怀的部队撤至仁川及汉江以北休整两三个月的建议,但他仍然盲目乐观,14日给彭打电话,说预计美或作象征性抵抗后退出朝鲜,或则在大邱、釜山一带进行顽抗而耗尽潜力后撤走;春季攻势是进行“最后性质”的作战,“保障最后胜利”,在月“根本解决朝鲜问题”。(三)彭德怀建议把联合国政治委员会日和谈决议中“限期停战”这一条接过来,毛反对。李奇微大规模反攻两天后的1月27日,彭和金日成、高岗、邓华联名致电毛泽东,建议借这个限期停战的决议,中朝军北撤15-30公里,以赢得时间继续休整。毛泽东第二天就回电,叫停止休整,“必须立即发起第四次战役”,继续南进,等消灭两三万美韩军后再休整。2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专程回来紧急陈情的彭德怀,仍然要求全胜,只不过开始承认速胜不易,说第四次战役办不到就准备第五次。这样一来,第四次战役一结束,4月22日就接着打响第五次战役,直到5月21日结束。在这次战役中,中朝军队未能按计划再推进到三七线,还丢掉一些地盘,而且边打边撤,成为历次战役中牺牲最为惨重的一次,减员8.5万,被俘2万多。这是继美军仁川登陆后被俘人员次多的一次战役。只是上次是朝鲜人民军,被俘10万;这次被俘的主要是1.7万志愿军。四、在遣俘问题上好面子,长期拖延战争第五次战役后的5月下旬,党中央多数领导同志都主张志愿军在三八线附近停下来,这才进入了边打边谈的阶段。也就是这个时候,驻苏联大使张闻天要时任使馆研究室主任的我写了一篇《关于朝鲜停战的和谈问题》调研报告上送到中央,并引起高度重视。周恩来亲来电报,指示这类报告今后不能通过信使带,而应立即用电报发回。这个调研报告主要是说明,情况已经很清楚,联合国军很难打过三八线,中朝军队也赶不走美军、消灭不了韩军,再打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为增强中朝方面在谈判桌上的地位而把战争拖下去,也得不偿失。对这一陈述以及明摆着的朝鲜战场形势,毛泽东却不为所动,仍然要用边打边谈的形式把战事拖下去。一直到停战谈判结束两天之后,毛泽东还不无惋惜地对苏联驻华大使库兹涅佐夫说,从纯军事观点看,大致再用一年时间继续打击美国人,以占领沿汉江更为有利的边界,是可能的。因此,毛泽东在停战谈判中就一直采取强硬态度。停战谈判从日开始,谈完了三个议题,于1952年5月初便进入第四个议题——遣返战俘问题。纠结于究竟是按我方主张的全部遣返还是按美方坚持的志愿遣返,使谈判陷于僵局长达15个月之久。直到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新领导决定推行缓和的外交政策,并对中国施加强大压力,毛泽东才被迫同意按自愿遣返原则最后结束谈判,从而终止了朝鲜战争。按照国际公约,双方战俘本来应该全部遣返。毛泽东也曾认为,战俘问题不难达成协议。事实上也正是这样。早在美韩手里有13.2万中朝战俘、中朝手里有近4500名美英战俘、7000多韩国战俘时,美方曾提出有可能向中朝遣返11.6万人(这个数字比最终被遣返回来的8.25万人要高出很多)。问题是,出于所谓的“人权”考虑,美国同时表示,得对这些战俘进行“甄别”,因为其中有1.6万人不愿被遣返。这可是影响中国军队声誉的大问题,所以毛泽东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甄别”。后来在谈判过程中,有一次问题已经接近解决,但最后又被毛泽东否决。1952年7月,美方同意向我方遣返8.3万名战俘。这与我方可同意接受遣返数字的底盘——“9万人上下”相去不远,因此我谈判代表团认为,这代表美方的一种让步,倾向于接受。但是这个意见被毛泽东驳回,说在敌人加紧向我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接受8.3万这个数字对我不利,还批评代表团“在政治上太天真”。8.3万这个数字也高于最后被遣返者的总人数。毛泽东主观地认为,志愿军战俘愿意回国是没有问题的,障碍就出在美国和蒋介石对他们的胁迫上。但是他没有想到,除美台方面的威胁劝诱外,也确实有许多战俘不想回来。因为入朝参战的部队中有不少被俘的是原国民党军经教育后编入我军的,其中很多人容易动摇变节,所以最后还是有1.4万人,即将近三分之二的被俘人员去了台湾。毛泽东一直硬不让步,主要是个面子问题,并不是真的那么重视这些战俘的权益。经过同美蒋进行英勇卓绝斗争最后才挣扎着回到了祖国的七千名战俘,全部遭到严重的歧视和迫害。1954年2月,80%的党团员战俘曾恢复党团籍和军籍,但在紧接着发生的“高饶事件”后,中央又迅即下发文件,把95%的党团员战俘开除党团籍。他们大都被遣返回乡,从此长期成为当地被专政或监控的对象,一直被当作“怕死鬼”、“变节者”甚至是“投诚的敌伪人员”对待。由于战争是在朝鲜土地上进行的,美国又掌握着空中优势,每日的狂轰滥炸使朝鲜的损失极大。所以金日成从1952年1月底开始就想尽快缔结停战协议,把战俘等有争议的问题交给协议签订后由有关国家召开的政治会议去解决。毛泽东就是不同意,还一直得到斯大林的支持。斯大林日来电要毛泽东“对美必须强硬”,还再次断言,“如果美国不输掉这场战争,中国永远也收复不了台湾”。在这种情况下,金日成有意见也没有用。谈判开始后,金日成就认为不值得为战俘问题顶下去。美国提出自愿遣返的问题后,他又主张妥协,1952年2月提出应该尽快结束谈判,说志愿军战俘的多数都是以前蒋介石的军队,政治上不可靠,“为他们去斗争没有特别的意义”。金日成日致电毛泽东,主张接受美方提出的条件,立即停战。毛15日复电反对,又于16日致电斯大林寻求支持。斯大林自然同意毛泽东的意见。所以一直到斯大林去世后,局面才出现大变化。苏联新领导集团要求立即迅速解决问题,结束谈判。他们提出,可从接受对方先交换伤病战俘的建议入手,尽快解决整个战俘问题,结束停战谈判。对于这一新方针,金日成不仅举双手赞成,而且极为兴奋,当即向苏联方面表示,“朝鲜方面在前线和后方的损失非常大,每天几乎有三百到四百人丧命,而与美国人进一步讨论关于遣返有争议的战俘的数字不是十分明智的。”对于中国在战俘问题上拒不让步导致战争拖延的做法,他的不满再次溢于言表。在苏朝特别是苏联的压力下,尚未放弃“一边倒”政策的毛泽东只好妥协。于是,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终于在日停了下来。(此文写作中参阅了沈志华先生《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等书,并用了其中不少材料,专此致谢。)(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责任编辑:李东舰 CN03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请退出中国国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