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水浒传马军五虎将和共水浒传马军五虎将是谁

酌志飞扬;国共两军五虎大将的比较和对决;========================;国共内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在这次将帅的对决;粟大将在国民党方面是找不到对手的;酌志飞扬;就是华北的傅作义和中原的汤恩伯;其实在中共方面林彪甚至排不到第二,只是看到四野在;第三,刘伯承vs白崇禧;这是在内战中唯一正面对上号的对手,都是智将;酌志飞扬;如巨野、郅城之役
国共两军五虎大将的比较和对决 ===================================================================================== 国共内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在这次将帅的对决中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很多人认为国民党的将领和解放军的将领不在一个层次,实际上战争的胜负有很多军事以外的因素。可以看到,同样是这些将领指挥的土地革命战争,红军就没有取得这样的大胜,甚至被迫进行了长征。双方最具有军事才能的五员大将拿出来做个比较和对决,是很有意义的事。欢迎大家抛开政党的意识形态,从纯军事角度发表意见和展开讨论! 第一,粟裕vs傅作义 粟大将在国民党方面是找不到对手的。其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熟练运用大兵团作战的本领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能排在前十名。粟裕从战士开始干起,一直成长为战略决策的指挥员和总参谋长。可以说陈毅托了他的福,没有他的话就没有淮海的完胜。何况他的手下和周围的智囊比起林彪的手下能力要差很多,这更体现出他作为中华第一将的无可争议!可惜的是这样的一位人物建国后没有受重用,也没有能在朝鲜战争展现军事才华。把傅作义作为国民党第一将很多人有看法,其实这是一个从未战败过的将领,抗日时日军、伪蒙军和华北共军都吃过他的大亏。日本人在战后写的研究中日战争的书中最推崇的中国将领
酌志飞扬 就是华北的傅作义和中原的汤恩伯。内战时聂荣臻和贺龙更是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四野入关时国民党在华北战场的形式是最好的。一个35军就敢在华北平原东突西奔,而其他战区的国民党军要出动的话最少两个军或一个兵团互为掩护。可看出傅作义经营一个战区的能力。因次,拿两人相比,傅只是稍逊一筹。 第二,林彪vs陈诚 其实在中共方面林彪甚至排不到第二,只是看到四野在整个内战中取到的巨大作用才这样安排的。首先,东野的兵力多装备好,对东北的国民党军占有很大的优势。其次,他的部下猛将如云,身边的刘,罗又是足智多谋之士。北满和南满两个根据地又紧临苏联和朝鲜两个后方,无后顾之忧又不愁结养供应。即便这样他还有四平之败和打锦州的优柔寡断。围歼廖兵团是他的亮点,但其中也有廖耀湘的失误帮了他的忙。至于四野入关后的秋风扫落叶那是大势已定。所以说即便换另一人去东北效果也不会差到哪去,甚至更好。陈诚在国民党军中是被低估的人物。此人严于治军,强调“精神教育”,有实干家与战术家之称。,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和武汉会战中指挥得极其出色,内战初期的东北战场也搞得不错。另外他的战略大局观在国军中无出其右者。但他也不是国民党军的二号战将,只是林彪和他一个高估,一个贬低,实为棋逢对手。 第三,刘伯承vs白崇禧 这是在内战中唯一正面对上号的对手,都是智将。刘伯承的军事素养堪称一流,作战擅用奇招,往往使敌出其不意。谋略远在其他解放军将领之上,抗战时的一二九师的战绩最大,只是名声不如打了平型关的一一五师。内战初期的陇海战役,定陶战役都是以寡敌众取得大胜。但他的兵行险着中也有败棋,
酌志飞扬 如巨野、郅城之役和挺进大别山。关于挺进中原有好多争议,但确实是战略失误,刘邓大军不仅未“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钢刀”,还差点成为占山为王的穷寇,受到很大损失。白崇禧在桂军中地位不如李宗仁,但打战要强很多,不是谁都能成为国民革命军的总参谋长的。桂军在中央军之外成为地方军的老大全靠他。在他和刘的对决中也占了上风,解放军度江后的硬战的对手基本都是他。考虑到中原战场他的兵力比刘强,所以两人的实力旗鼓相当。 第四,陈赓vs汤恩伯 有人要说此二人名不副实,一个没有指挥过大战役,一个是大草包。其实单凭军事本领来看,两人都是矫矫者。陈赓不显山露水但很有一套,有关陈赓大将的生动故事,过去便在党内、军内广为流传。抗日战争期间,以灵活的游击战连挫日寇。日军恼怒万分,“扫荡”时在装甲车外面贴上“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上校到晋东南考察时,称赞“三八六旅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连毛的“集中主力各个歼敌的作战方法”也是学习他的。50年后在越南的指挥极具想象。要不是他分不了身,去朝鲜的未必是彭德怀,他可以说是被埋没了。汤恩伯被丑化的严重。实际上汤部在抗战中极具战斗力,许多大捷的主要因素都归功于他。日军数次战役的目的都是歼灭汤兵团,倍授人口实的豫湘桂战役惨败的责任加在他身上是不公平的。(此事改天专文探讨)。其实汤恩伯在日本和国外都被誉为名将!试想蒋委员长会把国军精锐交给一个草包吗?但现在都把他当做讥讽嘲笑的对象,令人感叹不已。真正的交手,陈赓不一定敌得过汤恩伯。 第五,彭德怀vs杜聿明
酌志飞扬 十大帅和十大将中军事水平和彭老总不相上下有很多,如贺龙,徐向前等。其作战就是突出一个“勇”字,堪称猛张飞。军事生涯中有胜有败。百团大战是其亮点,朝鲜战争难称成功。最突出的是内战中在西北用少量兵力和胡宗南及双马周旋,并没有吃太大的亏。但他指挥的战役往往伤亡太大,以至于在朝鲜林彪的部下不卖他的帐。彭帅的人品使他占踞了第五名将的地位。 杜聿明是国军中被严重高估的人物,蒋对其极为信任。但看他的战绩,除了昆仑关外,第一次远征缅甸的惨败他的指挥很有问题,东北战场的早期和淮海战场的晚期也是昏招频出。而另外两个人选胡宗南和卫立湟也有不足,前者抗战没什么表现,后者对辽沈战役的失败负主要责任。但胡宗南的才能确实是很高的,别忘了他占领了陕甘宁根据地。而此一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而且是红军经营了十多年的统治中心。选杜聿明弃胡宗南是习惯思维使然。但他和彭德怀的较量就要处下风了。
历史没有假设,但如果让他们五对在同等条件下对决,我们一定能看到许多经典的战役!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国共两军五虎大将的比较和对决【酌志飞扬】30等内容。 
 龙文化与阴阳五行学说【酌志飞扬】_文化/宗教_人文...最初的龙自身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易?坤卦》:...即是说,五行之所以 阴阳五行说,将五行的结构增强了...  西方也有类似“阴阳五行” 源自古希腊四元素说【酌志飞扬】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近年来国内有不少人倡导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内容(例如卜卦、风水、中...  国共两军五虎大将的比较... 4页 免费 抗战国共歼敌对比 4页 免费 国共抗日...1949 年之前国共两党得失的比较 组织结构: 国民党:结构松散,派系纷杂,缺乏一...  酌志飞扬据悉,此项调查突破了国外将生活应激与工作...而最大的恐怕是二代农民工的形象认同压力, 赢 CPI...国考) 个城市同时举行, 2009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国...  美军已将解放军列为假想敌,寻找多种对抗手段【酌志飞扬】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美国人叫嚷“中国威胁论”已经很多年了,从最初试图“遏制中国”到如今充...  国共两军五虎大将的比较和... 4页 免费 抗战国共歼敌对比 4页 免费 国共抗日游击战比较研究 1页 2财富值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  二十四年七月,刘备自封为“ ”,与曹操名爵相等,又封、、、 为五虎大将。关羽...两军相持多日,曹操无功而返。见曹操兵 退,孙权又想再取荆州。他的谋士出了...  明代帝王的命名与阴阳五行之说【酌志飞扬】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所谓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任何时代都有五虎将,从红军到解放军此人为何排名第一太出乎意料
任何时代都有五虎将,从红军到解放军此人为何排名第一太出乎意料
【军中丽人 丽人快评栏目第160311期】在20世纪中期,刘伯承、彭德怀、粟裕、林彪、徐向前被称做是毛泽东的“五虎上将”。大家熟知的抗美援朝是我们解放军自建军以来面临的具有最大挑战与困难的大兵团战争,面临这美军强大的军队力量与先进的军事科学武器,以及南朝鲜军及英、法等国组成的“联合国部队”,中国与北朝鲜的力量实在是太微弱了,在毛泽东眼中这场战争与中国的存亡紧密联系着,因此选择入朝部队的最高指挥员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
之所以选择粟裕跟林彪作为入朝部队最高指挥员是因为粟裕长期代理当时的部队司令员或实际组织野司工作,是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并且作为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的林彪与粟裕直接指挥的野战军人数量是最多的,这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军力基础。
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与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手中的兵力显然少于粟裕与林彪,粟裕与林彪组织的大兵团作战时间较为持久,刘伯承与彭德怀擅长指挥中小部队作战,在战争尾期也指挥过大兵团作战,但是兵队数量还是少于50万规模。
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在解放战争前期由于身体原因处于养病状态,1948年5月担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并兼任华北军区野战军一兵团司令员,直接指挥兵团所属三个纵队作战。1949年3月至4月,他在短期间内指挥第18、19、20三个兵团及1个炮兵师,共25万人攻克阎锡山的老巢太原城,但在三月底是,由于身体状况,转交给彭德怀指挥。
粟裕是五虎上将中最年轻的,也是对作战业务最熟悉的,军委对粟裕的评价是“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
军中丽人以女性的角度看历史,看军史。用最理性的角度,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读中国军事和军事史林。想了解的更多军事历史内容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newnewtaotao 期待你的加入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国共五虎大将比较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国共五虎大将比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帖子主题:曾列五虎上将之首,国军中央军第一良将其实是他
共&9488&个阅读者&
军号:400995 工分:9119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曾列五虎上将之首,国军中央军第一良将其实是他
很少人知道,刘峙曾长期(十年)是蒋最炙手可热的嫡系领衔主将。起始为:1928年<font color="#月<font color="#日,第一路改为第一集团军,蒋中正兼任总司令,下辖三个纵队,其中以第一、九、十军编为第一纵队,刘峙任总指挥.调何应钦为北伐全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有人说这是何应钦失势)终止为: 1937年<font color="#月<font color="#日,保定会战失败,常胜将军的神话之终结,刘峙被多方攻讧而声誉低落,为此,他在回忆录里慨叹:“保定战败后,由洛阳到宜昌,这一年多时间,我任人在蒋公面前摆布,备受欺凌,但总是以忍让为先。当人们和我谈起东征西讨的战绩时,我便谢其雅意,说:你不看,窗外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请你去问长江里的水,古往今来,有多少是是非非,如今又在哪里?”(代之而起的是陈诚)
<font color="#28-1937刘峙主持或作为主角的重要战阵:
第二次北伐(时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统辖该集团军四个主力军,大胜)
蒋桂战争(时任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大胜)
蒋冯战争(时任第二路军总指挥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大胜)
蒋唐战争(时任第二路军总指挥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大胜)
中原大战(时任第二军团总指挥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大胜)
剿灭石友三(时任讨赤南路集团军总司令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大胜)
对豫鄂皖第四次围剿(时豫鄂皖三省“剿共”总司令部中路军副司令官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大胜)
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时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统辖参战的全部中央军嫡系,胜) [face=宋体]1927年3月刘峙任第一军军长时的序列:
第一师师长薛岳
第二师师长刘峙(兼)
第三师师长顾祝同
第十四师师长卫立煌
第二十师师长钱大钧
第二十一师师长陈诚
第二十二师师长蒋光鼐
独立第四师师长张贞
(至1927年9月,第一军更是辖有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十四师、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第二十二师、独立第四师、新编第一师共9个师)。1937年1月7日公布的讨逆军(西安事变)战斗序列如下:
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一级上将)
讨逆军前敌总司令刘峙(二级上将)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二级上将)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二级上将)
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朱绍良(二级上将)
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中将)
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中将)
36年底的西安事变后:
12月13日,由刘峙领衔的30余人联名电请何应钦“出任艰巨”,署名的有刘峙、顾祝同、熊式辉、徐源泉、周至柔、何健等。
12月14日,由刘峙、顾祝同领衔的38名将领致电张学良:“即奉委员长出险回京,则任何问题,无不可从长讨论,尽量采纳,见诸实施。”(张学良后来照办。。。)
以上连续两次通电都是由刘峙领衔,足可说明刘当时在军界地位![/face]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曾列五虎上将之首,国军中央军第一良将其实是他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7660 工分:481542
/ 排名:1470
左箭头-小图标
改开之后李先念掌了大权,于是宣布要“正确评价中原突围”,为什么要“正确评价中原突围”?当然是以前的评价不正确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7660 工分:481541
/ 排名:1470
左箭头-小图标
9楼&中原之战,是国军打得最好的一仗,李先念的六万大军几乎全灭,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原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峙。16楼&30万人,在李先念的“积极配合”下包围了李先念6万人,结果被对方突出去2万主力。战略上,30万大军被拖在中原近1年,得不偿失!19楼&说说看,30万大军是如何“被拖在中原近一年”的?中原之战是45年开始的,日本一投降就开始?三年内战,解放军最惨的失败就是李先念的中原之战,李先念因而得到了“常败将军”的绰号。20楼&首先纠正你的一个错误说法,3年战争不叫内战,叫“人民解放战争”。中原突围战役,是从日开始的。请看百度上的评价:“从抗战胜利到中原解放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和外线作战任务的两个年头,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战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防御,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关键阶段。在中原突围以前,国民党反动派由于梦想消灭中原解放军,不惜分散兵力,调动大量军队围困中原解放区,这就迫使中原解放军不得不在武汉外围的腹心地区,进行战略坚持十个多月。这一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万人,使其不能长驱直入进攻我华北、华东解放区,从而为我部署巩固华北、争取东北的战略全局,完成由民族解放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其后中原解放军突出重围,转入外线作战,执行战略牵制任务,历经五省,转战两年,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的战略部署。它调动了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又先后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二个整编旅,迫使蒋介石、胡宗南推迟了进攻华北、进攻延安的时间,从而为内线兄弟部队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夺取自卫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起了重要的战略作用。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二日《解放日报》为中原突围、苏中战役、陇海线大捷发表的《蒋军必败》社论指出:这三个胜利,对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毛主席和党中央从没有就中原突围批评过李先念,反而是对他大加赞赏。25楼&前几年,说陈毅是长败将军,现在轮到了李先念了。下一个中共常败将军是谁呢?常败将军不是现在才轮到的,中原战役之后李先念就得到了这个绰号,他也从此再不能掌兵,没人敢再把部队交到他手里,官兵也不敢再受他的指挥。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36459 工分:8626
左箭头-小图标
9楼&中原之战,是国军打得最好的一仗,李先念的六万大军几乎全灭,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原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峙。16楼&30万人,在李先念的“积极配合”下包围了李先念6万人,结果被对方突出去2万主力。战略上,30万大军被拖在中原近1年,得不偿失!19楼&说说看,30万大军是如何“被拖在中原近一年”的?中原之战是45年开始的,日本一投降就开始?三年内战,解放军最惨的失败就是李先念的中原之战,李先念因而得到了“常败将军”的绰号。20楼&首先纠正你的一个错误说法,3年战争不叫内战,叫“人民解放战争”。中原突围战役,是从日开始的。请看百度上的评价:“从抗战胜利到中原解放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和外线作战任务的两个年头,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战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防御,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关键阶段。在中原突围以前,国民党反动派由于梦想消灭中原解放军,不惜分散兵力,调动大量军队围困中原解放区,这就迫使中原解放军不得不在武汉外围的腹心地区,进行战略坚持十个多月。这一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万人,使其不能长驱直入进攻我华北、华东解放区,从而为我部署巩固华北、争取东北的战略全局,完成由民族解放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其后中原解放军突出重围,转入外线作战,执行战略牵制任务,历经五省,转战两年,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的战略部署。它调动了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又先后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二个整编旅,迫使蒋介石、胡宗南推迟了进攻华北、进攻延安的时间,从而为内线兄弟部队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夺取自卫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起了重要的战略作用。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二日《解放日报》为中原突围、苏中战役、陇海线大捷发表的《蒋军必败》社论指出:这三个胜利,对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毛主席和党中央从没有就中原突围批评过李先念,反而是对他大加赞赏。前几年,说陈毅是长败将军,现在轮到了李先念了。下一个中共常败将军是谁呢?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7660 工分:481536
/ 排名:1470
左箭头-小图标
9楼&中原之战,是国军打得最好的一仗,李先念的六万大军几乎全灭,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原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峙。16楼&30万人,在李先念的“积极配合”下包围了李先念6万人,结果被对方突出去2万主力。战略上,30万大军被拖在中原近1年,得不偿失!19楼&说说看,30万大军是如何“被拖在中原近一年”的?中原之战是45年开始的,日本一投降就开始?三年内战,解放军最惨的失败就是李先念的中原之战,李先念因而得到了“常败将军”的绰号。20楼&首先纠正你的一个错误说法,3年战争不叫内战,叫“人民解放战争”。中原突围战役,是从日开始的。请看百度上的评价:“从抗战胜利到中原解放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和外线作战任务的两个年头,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战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防御,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关键阶段。在中原突围以前,国民党反动派由于梦想消灭中原解放军,不惜分散兵力,调动大量军队围困中原解放区,这就迫使中原解放军不得不在武汉外围的腹心地区,进行战略坚持十个多月。这一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万人,使其不能长驱直入进攻我华北、华东解放区,从而为我部署巩固华北、争取东北的战略全局,完成由民族解放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其后中原解放军突出重围,转入外线作战,执行战略牵制任务,历经五省,转战两年,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的战略部署。它调动了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又先后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二个整编旅,迫使蒋介石、胡宗南推迟了进攻华北、进攻延安的时间,从而为内线兄弟部队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夺取自卫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起了重要的战略作用。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二日《解放日报》为中原突围、苏中战役、陇海线大捷发表的《蒋军必败》社论指出:这三个胜利,对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毛主席和党中央从没有就中原突围批评过李先念,反而是对他大加赞赏。三年战争当然叫做内战,不叫内战的话,哪一方是外国人?不要把宣传的东西搬上桌面,按《解放日报》的社论,南麻之战也是胜利。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27135 工分:500305
/ 排名:137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9楼&中原之战,是国军打得最好的一仗,李先念的六万大军几乎全灭,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原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峙。16楼&30万人,在李先念的“积极配合”下包围了李先念6万人,结果被对方突出去2万主力。战略上,30万大军被拖在中原近1年,得不偿失!19楼&说说看,30万大军是如何“被拖在中原近一年”的?中原之战是45年开始的,日本一投降就开始?三年内战,解放军最惨的失败就是李先念的中原之战,李先念因而得到了“常败将军”的绰号。1、你们须准备至少六个月内在豫鄂活动(毛泽东,日)2、我豫鄂两省解放区军队,现被国民党第一、第五、第六三个战区的军队共二十几个师四面包围,刘峙任该区'剿共'总指挥。我豫西、豫中、鄂西、鄂东、鄂中等处解放区都被国民党军队侵占,大肆烧杀,迫得我李先念、王树声等部无处存身,不得不向豫鄂交界地区觅一驻地,以求生存,但又被国民党军队紧紧追击。”(毛泽东,《国民党进攻的真相》,日)3、日,周恩来同国民党、美方代表签定了停止中原战事的《汉口协议》4、晋冀鲁豫野战军乘中原空虚之机,于8月10日发动了陇海战役,攻占兰封等5座城镇,歼敌2个旅连同保安团队1.6万余人。“中原解放军英勇突围坚决奋斗,拖住了五倍于己的敌人……给晋冀鲁豫野战军进行反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野战军战史》)5、当时参加“围剿”鄂中、鄂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军第66师师长宋瑞珂后来写道:“蒋介石、陈诚妄想一举消灭李先念所部于宣化店地区,不但被李先念将军等先期行动所粉碎,而且王震将军率三五九旅回到陕北,皮定钧率一纵一旅到达苏皖地区,王树声、刘昌义、罗厚福等开辟鄂北游击区,张体学在鄂东,李人林支队在鄂中,均坚持游击战争,牵制了国民党4个师的兵力,迫使蒋军整编第14、第15、第66和第72师在1946年下半年不能北调苏鲁战场,这就大大削弱了蒋军的作战能力,并对以后解放军的战略反攻起了一定的作用。”宋瑞珂在这里没有提到陕南、豫西,那里被牵制的蒋军远远超过了这4个师。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01013 工分:724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9楼&中原之战,是国军打得最好的一仗,李先念的六万大军几乎全灭,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原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峙。16楼&30万人,在李先念的“积极配合”下包围了李先念6万人,结果被对方突出去2万主力。战略上,30万大军被拖在中原近1年,得不偿失!19楼&说说看,30万大军是如何“被拖在中原近一年”的?中原之战是45年开始的,日本一投降就开始?三年内战,解放军最惨的失败就是李先念的中原之战,李先念因而得到了“常败将军”的绰号。
孩子,首先纠正你的一个错误说法,3年战争不叫内战,叫“人民解放战争”。中原突围战役,是从日开始的。请看百度上的评价:“从抗战胜利到中原解放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和外线作战任务的两个年头,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战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防御,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关键阶段。在中原突围以前,国民党反动派由于梦想消灭中原解放军,不惜分散兵力,调动大量军队围困中原解放区,这就迫使中原解放军不得不在武汉外围的腹心地区,进行战略坚持十个多月。这一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万人,使其不能长驱直入进攻我华北、华东解放区,从而为我部署巩固华北、争取东北的战略全局,完成由民族解放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其后中原解放军突出重围,转入外线作战,执行战略牵制任务,历经五省,转战两年,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的战略部署。它调动了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又先后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二个整编旅,迫使蒋介石、胡宗南推迟了进攻华北、进攻延安的时间,从而为内线兄弟部队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夺取自卫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起了重要的战略作用。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二日《解放日报》为中原突围、苏中战役、陇海线大捷发表的《蒋军必败》社论指出:这三个胜利,对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毛主席和党中央从没有就中原突围批评过李先念,反而是对他大加赞赏。鄂豫皖解放区的前身,是原新四军第五师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0月,王震率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王树声率领河南军区部队先后到达鄂豫皖边区与第五师会合。十一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原中央局和中原军区,任命郑位三为中原局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李先念为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原解放区逐步发展为跨越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处的广阔地区,人口1500万,正规军5万余人,民兵30余万。但解放区遭遇极大的生存困难,原因很简单:这里是兵家之争的心脏地带,又是国民党统治腹地,交通便捷使国民党军在日本投降后迅速到达这里,很快就对中原解放区形成了包围趋势。在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中坚持下去,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此时,以宣化店为中心的解放区方圆不足50公里,却聚集着中原军区数万人的部队和家属,还有40万的百姓。国民党军的严密封锁令这里的给养“有朝不保夕之苦”。国民党军不但控制了所有可能运输粮食的道路,而且在边缘地区故意抬高粮价,以吸引解放区内百姓的粮食外流。中原解放区根本无法运输任何给养。此刻,在解放区北面是国民党军第47军,西北面是第66军,而在第47军和第66军的北面还有第41军,东面是国民党军第48军,南面是第72军,西面是第75军。国民党军将这个狭窄区域围困得铁桶一般密不透风,仅环绕解放区的碉堡就修建了6000多座,致使李先念部数万官兵犹如在汪洋大海中困守于一叶孤舟。中原军区想尽一切办法生存下去。8000多名编余干部和战士被要求复员。中央指示是:“如果你处只能养活5000人,那就只留5000人,其余不愿走者可令其隐蔽或遣散。”同时,富有作战经验的基层干部被秘密向外转移。当时,由于黄河决口而流离长江沿岸的难民需要返乡,国民党政府为这些难民专门开辟出一条北返通道,很多共产党干部化装成难民通过国民党军封锁线。联合国救济总署在宣化店设有办事处,共产党人通过大量工作,用救济署名义和证件也转移出不少干部。中原军区还制造了大量惟妙惟肖的假证件,包括外国通讯社的记者证、国统区百姓的身份证,甚至还有国民党军队的军官证,这些假证件居然有效地掩护了一些转移干部的身份。为了化装转移,中原军区组织部专门设立了一个化装转移站,召集有敌后工作经验的同志传授化装技巧,并根据需要转移干部的年龄、口音、长相和气质,精心设计其化装后的身份与经历。仅这个化装站,就成功转移出400多名干部。转移出去的人究竟是少数,中央要求中原军区同时还要与国民党方面进行“合法斗争”。所谓“合法斗争”,就是国共两党旷日持久的谈判。但是,谈判并不顺利,面对美国政府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援助法案,以及蒋介石咄咄逼人的最后通牒,毛泽东被激怒了。6月19日,他致电晋察冀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山东军区:“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6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6月22日,面对中原军区请示立即突围的电报,毛泽东彻夜不眠。中原局认为“局势确已发展到必须迅速主动突围的地步”,因为截获的密电显示国民党军将于近日对中原解放区动手——如果中原军区部队不能及时突围,“皖南事变”的结局也许将会重演。深夜,毛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这封具有历史意义的电报:中原局:(一)二十一日电悉。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二)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免延误时机,并保机密。(三)望团结奋斗,预祝你胜利。中央中原军区的突围选择了分散进行的方式,因为大部队突围无法达到隐蔽性,也不利于最大限度地生存。李先念和王震率领人数最多的一支从宣化店向西,那是国民党军认为最不可能突围的方向,因为那个方向山高林密河流纵横。在国民党军队调动部队企图围追的几天里,突围官兵以昼夜不停的急促行军冲过平汉铁路,在几乎筋疲力尽的时候到达了丹江岸边。头上虽然有国民党军飞机在盘旋轰炸,但是地面的拦截追击部队还不多,可湍急的江水让他们付出了代价。向东突围的皮定均部一开始的任务是掩护主力部队通过平汉路。22岁的皮定均率领的一支由太行山子弟组成的部队,所有官兵都准备为掩护主力突围而牺牲。为了吸引敌人,他们向国民党军重兵防御的方向突围而出。3天之后,当掩护任务完成时,“皮旅”已经深陷重围。但是,最终,“皮旅”却是整个中原军区最先成功突围、保存最完整的部队。他们的战法是:全线猛烈出击,然后突然收缩藏起来,等国民党军开始追击时,从眼皮底下把他让过去,再接着往外插。“皮旅”独立作战,左突右冲,国民党军布置的一道又一道的阻击,没能让他们退却半步。进入位于鄂豫皖交界处的金寨时,因为一直无法与中原军区取得联系,皮定均只好要求电台呼叫延安,延安的回电只有两个字:快走!“皮旅”官兵丢掉了所有背包,甚至忍痛将伤员留在了当地,然后一边作战一边以惊人的速度强行军,五天五夜后穿过皖中平原,最终到达华中解放区。全旅无大损失,只是数千官兵头发长如蓬草,身上衣衫褴褛,脚上是沾满污泥和血渍的破布,只有黑瘦的脸上一双眼睛依旧明亮。从此,英勇的“皮旅”成为华中野战军的一支劲旅,在皮定均的率领下屡立殊勋。李先念、王震率领的突围部队在国民党军的围追阻截下,被迫分成了两股。王震部在强渡丹江之后陷入重围,部队在一个叫鲍峪岭的隘口再次被截成两半。在冲出包围圈的战斗中,719团团长吴刚、政委蒋洪钧和参谋长朱佐夫相继阵亡。身材魁梧的副团长颜龙斌接替了指挥位置,颜龙斌在率部冲击时右臂受重伤,王震当即命令旅卫生部长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在没有麻药的条件下,颜龙斌的右臂硬是被锯了下来。战士们含着眼泪要用担架抬着他转移,但他死也不肯给已疲劳至极的战士增加负担。颜龙斌以惊人的毅力跟随部队继续作战。突围部队到达陕西西南部时,因伤口被雨水浸透而严重感染的颜龙斌摇摇晃晃地倒下了。就在王震部在鲍峪岭与国民党军激战的时候,李先念部遭遇了胡宗南部队的阻击。胡宗南的整编第一师一旅横在了李先念部进入陕南的路上,而在中原军区官兵的身后,国民党军整编第5师、15师正在逼近。李先念说:“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拿下对面的这道山梁。”在向陡峭的山梁发起拼死冲击的时候,37团官兵在炽热的火网前一批又一批地倒下。一营教导员薛国斌腹部迸裂,肠子流了出来,倒在地上依旧呐喊不止。陡峭的山梁上没有树,官兵们把刺刀插进岩缝一寸寸地向上攀爬,在距离敌人阵地只有十米远的时候,官兵们投出了成捆的手榴弹。这个让中原军区官兵血流成河的地方叫南化塘,位于湖北与陕西的交界处。中原军区的官兵转战在深山中,粮食断绝,李先念因犯胃病口吐黄水,只好将一根绳子捆在腰上,让骡子拉着他往前走。王震部的官兵也是断粮数日。在一条山沟里休息的时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乡前来哭诉,说有官兵把他没有长熟的洋芋挖出来吃了。身体虚弱的王震猛地抓起身边的步枪朝天连续射击,大喊:“都给我回来!”警卫员李树森正好拿着一把准备打草鞋的草从王震身边走过,盛怒中的王震抄起一根棍子朝他的屁股打去,边打边喊:“你也犯群众纪律!”警卫员争辩说:“我没犯群众纪律,你看这是草啊!”王震说:“草也不行!”官兵们一边把李树森拉开,一边给那个老乡赔钱。王震亲自给老乡写了张字条:“一九四六年七月,三五九旅路过此地,把这家老乡的东西吃光了,革命胜利后加倍偿还。”写完了他还觉得不放心,又写了张布告贴在树干上:“本纵队全体同志,务必遵守群众纪律,真正做到秋毫无犯,违者枪毙。”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01013 工分:724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9楼&中原之战,是国军打得最好的一仗,李先念的六万大军几乎全灭,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原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峙。16楼&30万人,在李先念的“积极配合”下包围了李先念6万人,结果被对方突出去2万主力。战略上,30万大军被拖在中原近1年,得不偿失!19楼&说说看,30万大军是如何“被拖在中原近一年”的?中原之战是45年开始的,日本一投降就开始?三年内战,解放军最惨的失败就是李先念的中原之战,李先念因而得到了“常败将军”的绰号。
孩子,首先纠正你的一个错误说法,3年战争不叫内战,叫“人民解放战争”。中原突围战役,是从日开始的。请看百度上的评价:“从抗战胜利到中原解放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和外线作战任务的两个年头,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战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防御,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关键阶段。在中原突围以前,国民党反动派由于梦想消灭中原解放军,不惜分散兵力,调动大量军队围困中原解放区,这就迫使中原解放军不得不在武汉外围的腹心地区,进行战略坚持十个多月。这一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万人,使其不能长驱直入进攻我华北、华东解放区,从而为我部署巩固华北、争取东北的战略全局,完成由民族解放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其后中原解放军突出重围,转入外线作战,执行战略牵制任务,历经五省,转战两年,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的战略部署。它调动了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又先后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二个整编旅,迫使蒋介石、胡宗南推迟了进攻华北、进攻延安的时间,从而为内线兄弟部队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夺取自卫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起了重要的战略作用。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二日《解放日报》为中原突围、苏中战役、陇海线大捷发表的《蒋军必败》社论指出:这三个胜利,对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鄂豫皖解放区的前身,是原新四军第五师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0月,王震率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王树声率领河南军区部队先后到达鄂豫皖边区与第五师会合。十一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原中央局和中原军区,任命郑位三为中原局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李先念为中原军区司令员。中原解放区逐步发展为跨越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处的广阔地区,人口1500万,正规军5万余人,民兵30余万。但解放区遭遇极大的生存困难,原因很简单:这里是兵家之争的心脏地带,又是国民党统治腹地,交通便捷使国民党军在日本投降后迅速到达这里,很快就对中原解放区形成了包围趋势。在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中坚持下去,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此时,以宣化店为中心的解放区方圆不足50公里,却聚集着中原军区数万人的部队和家属,还有40万的百姓。国民党军的严密封锁令这里的给养“有朝不保夕之苦”。国民党军不但控制了所有可能运输粮食的道路,而且在边缘地区故意抬高粮价,以吸引解放区内百姓的粮食外流。中原解放区根本无法运输任何给养。此刻,在解放区北面是国民党军第47军,西北面是第66军,而在第47军和第66军的北面还有第41军,东面是国民党军第48军,南面是第72军,西面是第75军。国民党军将这个狭窄区域围困得铁桶一般密不透风,仅环绕解放区的碉堡就修建了6000多座,致使李先念部数万官兵犹如在汪洋大海中困守于一叶孤舟。中原军区想尽一切办法生存下去。8000多名编余干部和战士被要求复员。中央指示是:“如果你处只能养活5000人,那就只留5000人,其余不愿走者可令其隐蔽或遣散。”同时,富有作战经验的基层干部被秘密向外转移。当时,由于黄河决口而流离长江沿岸的难民需要返乡,国民党政府为这些难民专门开辟出一条北返通道,很多共产党干部化装成难民通过国民党军封锁线。联合国救济总署在宣化店设有办事处,共产党人通过大量工作,用救济署名义和证件也转移出不少干部。中原军区还制造了大量惟妙惟肖的假证件,包括外国通讯社的记者证、国统区百姓的身份证,甚至还有国民党军队的军官证,这些假证件居然有效地掩护了一些转移干部的身份。为了化装转移,中原军区组织部专门设立了一个化装转移站,召集有敌后工作经验的同志传授化装技巧,并根据需要转移干部的年龄、口音、长相和气质,精心设计其化装后的身份与经历。仅这个化装站,就成功转移出400多名干部。转移出去的人究竟是少数,中央要求中原军区同时还要与国民党方面进行“合法斗争”。所谓“合法斗争”,就是国共两党旷日持久的谈判。但是,谈判并不顺利,面对美国政府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援助法案,以及蒋介石咄咄逼人的最后通牒,毛泽东被激怒了。6月19日,他致电晋察冀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山东军区:“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6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6月22日,面对中原军区请示立即突围的电报,毛泽东彻夜不眠。中原局认为“局势确已发展到必须迅速主动突围的地步”,因为截获的密电显示国民党军将于近日对中原解放区动手——如果中原军区部队不能及时突围,“皖南事变”的结局也许将会重演。深夜,毛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这封具有历史意义的电报:中原局:(一)二十一日电悉。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二)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免延误时机,并保机密。(三)望团结奋斗,预祝你胜利。中央中原军区的突围选择了分散进行的方式,因为大部队突围无法达到隐蔽性,也不利于最大限度地生存。李先念和王震率领人数最多的一支从宣化店向西,那是国民党军认为最不可能突围的方向,因为那个方向山高林密河流纵横。在国民党军队调动部队企图围追的几天里,突围官兵以昼夜不停的急促行军冲过平汉铁路,在几乎筋疲力尽的时候到达了丹江岸边。头上虽然有国民党军飞机在盘旋轰炸,但是地面的拦截追击部队还不多,可湍急的江水让他们付出了代价。向东突围的皮定均部一开始的任务是掩护主力部队通过平汉路。22岁的皮定均率领的一支由太行山子弟组成的部队,所有官兵都准备为掩护主力突围而牺牲。为了吸引敌人,他们向国民党军重兵防御的方向突围而出。3天之后,当掩护任务完成时,“皮旅”已经深陷重围。但是,最终,“皮旅”却是整个中原军区最先成功突围、保存最完整的部队。他们的战法是:全线猛烈出击,然后突然收缩藏起来,等国民党军开始追击时,从眼皮底下把他让过去,再接着往外插。“皮旅”独立作战,左突右冲,国民党军布置的一道又一道的阻击,没能让他们退却半步。进入位于鄂豫皖交界处的金寨时,因为一直无法与中原军区取得联系,皮定均只好要求电台呼叫延安,延安的回电只有两个字:快走!“皮旅”官兵丢掉了所有背包,甚至忍痛将伤员留在了当地,然后一边作战一边以惊人的速度强行军,五天五夜后穿过皖中平原,最终到达华中解放区。全旅无大损失,只是数千官兵头发长如蓬草,身上衣衫褴褛,脚上是沾满污泥和血渍的破布,只有黑瘦的脸上一双眼睛依旧明亮。从此,英勇的“皮旅”成为华中野战军的一支劲旅,在皮定均的率领下屡立殊勋。李先念、王震率领的突围部队在国民党军的围追阻截下,被迫分成了两股。王震部在强渡丹江之后陷入重围,部队在一个叫鲍峪岭的隘口再次被截成两半。在冲出包围圈的战斗中,719团团长吴刚、政委蒋洪钧和参谋长朱佐夫相继阵亡。身材魁梧的副团长颜龙斌接替了指挥位置,颜龙斌在率部冲击时右臂受重伤,王震当即命令旅卫生部长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在没有麻药的条件下,颜龙斌的右臂硬是被锯了下来。战士们含着眼泪要用担架抬着他转移,但他死也不肯给已疲劳至极的战士增加负担。颜龙斌以惊人的毅力跟随部队继续作战。突围部队到达陕西西南部时,因伤口被雨水浸透而严重感染的颜龙斌摇摇晃晃地倒下了。就在王震部在鲍峪岭与国民党军激战的时候,李先念部遭遇了胡宗南部队的阻击。胡宗南的整编第一师一旅横在了李先念部进入陕南的路上,而在中原军区官兵的身后,国民党军整编第5师、15师正在逼近。李先念说:“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拿下对面的这道山梁。”在向陡峭的山梁发起拼死冲击的时候,37团官兵在炽热的火网前一批又一批地倒下。一营教导员薛国斌腹部迸裂,肠子流了出来,倒在地上依旧呐喊不止。陡峭的山梁上没有树,官兵们把刺刀插进岩缝一寸寸地向上攀爬,在距离敌人阵地只有十米远的时候,官兵们投出了成捆的手榴弹。这个让中原军区官兵血流成河的地方叫南化塘,位于湖北与陕西的交界处。中原军区的官兵转战在深山中,粮食断绝,李先念因犯胃病口吐黄水,只好将一根绳子捆在腰上,让骡子拉着他往前走。王震部的官兵也是断粮数日。在一条山沟里休息的时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乡前来哭诉,说有官兵把他没有长熟的洋芋挖出来吃了。身体虚弱的王震猛地抓起身边的步枪朝天连续射击,大喊:“都给我回来!”警卫员李树森正好拿着一把准备打草鞋的草从王震身边走过,盛怒中的王震抄起一根棍子朝他的屁股打去,边打边喊:“你也犯群众纪律!”警卫员争辩说:“我没犯群众纪律,你看这是草啊!”王震说:“草也不行!”官兵们一边把李树森拉开,一边给那个老乡赔钱。王震亲自给老乡写了张字条:“一九四六年七月,三五九旅路过此地,把这家老乡的东西吃光了,革命胜利后加倍偿还。”写完了他还觉得不放心,又写了张布告贴在树干上:“本纵队全体同志,务必遵守群众纪律,真正做到秋毫无犯,违者枪毙。”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01013 工分:724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9楼&中原之战,是国军打得最好的一仗,李先念的六万大军几乎全灭,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原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峙。16楼&30万人,在李先念的“积极配合”下包围了李先念6万人,结果被对方突出去2万主力。战略上,30万大军被拖在中原近1年,得不偿失!19楼&说说看,30万大军是如何“被拖在中原近一年”的?中原之战是45年开始的,日本一投降就开始?三年内战,解放军最惨的失败就是李先念的中原之战,李先念因而得到了“常败将军”的绰号。 首先纠正你的一个错误说法,3年战争不叫内战,叫“人民解放战争”。中原突围战役,是从日开始的。请看百度上的评价:“从抗战胜利到中原解放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和外线作战任务的两个年头,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战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防御,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关键阶段。在中原突围以前,国民党反动派由于梦想消灭中原解放军,不惜分散兵力,调动大量军队围困中原解放区,这就迫使中原解放军不得不在武汉外围的腹心地区,进行战略坚持十个多月。这一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万人,使其不能长驱直入进攻我华北、华东解放区,从而为我部署巩固华北、争取东北的战略全局,完成由民族解放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其后中原解放军突出重围,转入外线作战,执行战略牵制任务,历经五省,转战两年,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的战略部署。它调动了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又先后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二个整编旅,迫使蒋介石、胡宗南推迟了进攻华北、进攻延安的时间,从而为内线兄弟部队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夺取自卫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起了重要的战略作用。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二日《解放日报》为中原突围、苏中战役、陇海线大捷发表的《蒋军必败》社论指出:这三个胜利,对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毛主席和党中央从没有就中原突围批评过李先念,反而是对他大加赞赏。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7660 工分:481534
/ 排名:1470
左箭头-小图标
9楼&中原之战,是国军打得最好的一仗,李先念的六万大军几乎全灭,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原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峙。16楼&30万人,在李先念的“积极配合”下包围了李先念6万人,结果被对方突出去2万主力。战略上,30万大军被拖在中原近1年,得不偿失!说说看,30万大军是如何“被拖在中原近一年”的?中原之战是45年开始的,日本一投降就开始?三年内战,解放军最惨的失败就是李先念的中原之战,李先念因而得到了“常败将军”的绰号。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01013 工分:7248
左箭头-小图标
9楼&中原之战,是国军打得最好的一仗,李先念的六万大军几乎全灭,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原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峙。 孩子啊,中原突围,我军损失2.4万人,只是2/5的兵力,你怎么给全灭了呢?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01013 工分:7247
左箭头-小图标
9楼&中原之战,是国军打得最好的一仗,李先念的六万大军几乎全灭,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原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峙。16楼&30万人,在李先念的“积极配合”下包围了李先念6万人,结果被对方突出去2万主力。战略上,30万大军被拖在中原近1年,得不偿失!
中原我军所进行的突围和外线作战,付出了重大代价。数十名县团级以上优秀干部牺牲;不少干部战士掉队、被捕被俘,有的壮烈就义,有的在敌人监狱里、集中营里受尽苦受过难。部队总数损失了将近2/5。日寇投降前,我中原部队有2个纵队、3个独立旅及3个军区共6万余人.也就是说损失2.4万人左右,突围出来的、加上在各地分散游击的以及转入其他部队的,应该为3.6万人。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27135 工分:500240
/ 排名:1375
左箭头-小图标
9楼&中原之战,是国军打得最好的一仗,李先念的六万大军几乎全灭,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原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峙。30万人,在李先念的“积极配合”下包围了李先念6万人,结果被对方突出去2万主力。战略上,30万大军被拖在中原近1年,得不偿失!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01013 工分:7248
左箭头-小图标
9楼&中原之战,是国军打得最好的一仗,李先念的六万大军几乎全灭,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原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峙。 30万头猪,对6万虎狼之师,居然让皮旅一个旅给牵着走了十几天,最后让该旅全身而退。这个猪头也确实够格。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8080 工分:35245
左箭头-小图标
卫立煌在东北表现就是一块烂泥!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898321 工分:77203
左箭头-小图标
刘峙在其为蒋征战的前期是很厉害,但之后恐怕主要心思都放在如何捞钱,争权,争宠上了吧?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8596 头衔:陨石上的断刺 工分:101613
左箭头-小图标
他如果真的是猪头的话可能爬的那么快 要知道卫立煌 薛岳可都是名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09578 工分:197
左箭头-小图标
6楼&国粉真是没有人可以洗了,这头猪也牵出来了。我的肚子筋都笑疼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7660 工分:481532
/ 排名:1469
左箭头-小图标
中原之战,是国军打得最好的一仗,李先念的六万大军几乎全灭,根据地全部丧失。中原之战的指挥官是刘峙。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54050 工分:111264
左箭头-小图标
军阀大战,蒋军并不占优势最后靠金钱收买取胜,而对上共军与日军就不行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7487 工分:18677
左箭头-小图标
淮海战役电影里面,那个刘峙就跟个猪没有两样。还良将,国军能打仗的也没有几个将领,而且都被蒋介石束缚手脚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46892 工分:37711
左箭头-小图标
国粉真是没有人可以洗了,这头猪也牵出来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0995 工分:9119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由于反人民客观阵营立场,刘峙其后来被对手臭黑可以理解,但其得罪了形形色色本团体而遭倾轧攻忤而评价不高,国民党内部最恨刘峙的恐怕是桂系,所以对刘峙诽谤的源头很多出自桂系头子,尤其李终仁的那本所谓回忆录。以下大家熟悉的经扶典故实际属造谣中伤,胡说八道!1,“国民革命军攻打吴佩孚军队驻守的武昌,刘峙谎报战功,几乎将叶挺的独立团送入绝境.”2,白崇禧耻与刘峙为伍,3,贪婪的“长腿将军”4,内战时,主持徐州,为蠢猪将军,5,保定正面的总指挥刘峙居然不战而逃,十余天败退近千里,引起全线溃退,6,蒋先生说:“刘峙指挥作战是不行,但是哪个人有刘峙那样绝对服从?,”7,老蒋的爱将刘峙人称长腿将军、逃跑将军,这个人被很多人说只是个侍卫队长的料,从来打仗就知道逃。8,蒋的部下在议论徐州作为南京的门户,理应派虎将镇守,即使不派一只虎,也该派一条狗,如今却摆了一头猪。,9,刘峙是国民党军队中最无能的将军之一,大多数将领都瞧不起他,人称他为“福将”,这主要是指他作战不行,却连连高升。10,他(刘峙)一生中从来没打过一次胜仗。11,刘峙把持河南后,卖官鬻爵,贪污腐化成风,舆论偶尔吹到他耳朵里,他虽表示不快,但是事过境迁,却又置之度外,从未认真处理。12,轰动全国的重庆隧道惨案。惨案发生后,防空司令部调担架营去运尸体,当时有许多人处于假死状态,若及时抢救,尚能活命,但担架兵为了搜敛财物,即使遇到没死的,也把他们卡死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卫戍司令部交通处长姜吟冰和交通科长刘吉龙,秉承刘峙的旨意,下令搜查担架兵的腰包,并将搜来的财物(金银首饰、手表、纸币等)用小汽车送往刘峙家,前后运了三次才装完。由于姜、刘都是刘峙的大太太杨庄丽的亲信,所以把财物都运到了杨家里,从而引起了刘峙的大小太太之间的一场纠纷。……全是造谣中伤,胡说八道。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0995 工分:91192
左箭头-小图标
3楼&陈诚在西安事变时因陪同蒋所以也被关押了,怎么可能成为第四路讨逆军的指挥官呢?再说武装解决西安事变是何应钦最希望看到的,陈诚怎么会配合他?老蒋回南京后的事了。老蒋于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五日召开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才正式讨论结束内战和国共关系问题。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84227 工分:293
左箭头-小图标
陈诚在西安事变时因陪同蒋所以也被关押了,怎么可能成为第四路讨逆军的指挥官呢?再说武装解决西安事变是何应钦最希望看到的,陈诚怎么会配合他?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27135 工分:499950
/ 排名:1383
左箭头-小图标
车站牌是“汀泗桥”,军旗上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骑白马者是共产党36个军事家之一:叶挺!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6条记录]&分页:
&对曾列五虎上将之首,国军中央军第一良将其实是他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军五虎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