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世界主要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20世纪50年代各大国经济发展概况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20世纪50年代各大国经济发展概况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垄断资本国际化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率先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之后便是经济低速增长。这些国家随着生产的发展,资本的集中,垄断也有很大发展,使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世界经济、政治有较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70年代初期~8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发达国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20世纪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 &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深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不断调整,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说明英法美与日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2)19时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瓜分世界争夺霸权最终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这是怎样的一场战争?(1分)(3)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经济的振兴,简要分析西欧振兴的原因。(3分)(4)在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什么条约的签定欧洲联盟何时正式建立?(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广西桂平市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深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不断调整,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说明英法美与日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2)19时...”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近代史上英法美通过革命的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日俄通过改革的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2)19时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瓜分世界争夺霸权最终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3)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经济的振兴,西欧振兴的原因包括: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干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大量“美援”涌入西欧。(4)在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定,标志着欧洲联盟正式建立。分析:
考点1:步入近代
考点2: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P.13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产生了新矛盾,★P.132进而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P.133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 四、经过概况: 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P.133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P.134)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1918年中国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 4、★P.13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P.134后果及影响: 规模空前、灾难深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六、正确认识一战: 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直接触发一战的是萨拉热窝事件。 2、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的争霸战争。 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4、教训: ①世界性的大战,给人类进步和发展带来深重灾难; ②人类应当学会通过非暴力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避免战争,争取和平。 ③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④远离战争,热爱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七、中国与一战: 1、主要事件: ①1914.8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胶济铁路和青岛。 ②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③1918年中国段祺瑞政府在日本怂恿下,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 ④一战期间,中国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也获得了短暂发展。 2、分析评价: ①日本出兵山东和提出“二十一条”,其目的是乘西方国家忙于战争之际,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 ②一战期间,中国在袁世凯死后出现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其实质是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矛盾与争夺的结果。
考点3: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经济的发展 1、P.52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美国的援助; (2)本地的劳动力和科技优势; (3)政府的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的联合(目的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对抗苏联) 二、欧洲联盟的成立——欧洲一体化 1、P.52欧洲共同体的成立(20世纪60年代)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成员国的国际地位,其性质是经济联合体。 2、★P.52欧洲联盟(欧盟)的成立(成立时有12个成员国 & 1993年) (1)基础:欧洲共同体。 (2)主要规定:①统一货币,使用欧元; ②资源(人员、资本、货物)共享,自由流通; ③国家安全、外交一致。& (3)P.53意义: ①加强了成员国的合作,提高了成员国的国际地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②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实体。 3.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历程及其特点 从欧共体到欧盟,从经济联合走向政治统一。 三、★★日本的崛起——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1、P.54原因: ①美国在日本的社会改革;②美国的战争刺激; ③日本政府的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2、P.54--55表现: ①20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②80年代中期以后,实行“科技立国”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考点4: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当今世界格局的现状和特点——一超多强 1、P.90“一超多强”的含义 “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2、形成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3、表现: (1)P.90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利用北约集团,随意干涉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内部事务,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布置导弹防御系统。 (2)P.91多极的兴起 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二、★★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1、发展趋势: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 2、当今世界在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3、多极化趋势形成的原因: (1)历史根源: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多极趋势初建雏形。 (2)现实因素:第三世界的崛起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三、我国应对多极化趋势的策略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之中,中国经济发展在获得有利外部条件的同时,又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积极提升综合国力,发挥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以便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四、P.91科索沃战争 1、P.91威胁当今世界安全与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恐怖主义等。 2、科索沃战争() (1)原因:①东欧剧变中,南斯拉夫解体后民族矛盾加深。 ②美国霸权主义的介入。 (2)性质:地区冲突因霸权主义介入而转化为国际矛盾。 (3)P.92影响: ①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 ③科索沃战争是美国霸主义的突出表现,它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④科索沃战争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深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不断调整,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说明英法美与日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深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不断调整,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说明英法美与日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2)19时...”主要考察你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与“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深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不断调整,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说明英法美与日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2)19时...”相似的题目:
(6分)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1)材料-中的“新秩序”指的是什么?(1分)你如何认识这一“新秩序”?(1分)材料二&如图(2)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到以上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什么?(1分)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对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作简要说明。(1分)材料三&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1分)&&&&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改正: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的战争是——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深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不断调整,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说明英法美与日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2)19时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瓜分世界争夺霸权最终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这是怎样的一场战争?(1分)(3)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经济的振兴,简要分析西欧振兴的原因。(3分)(4)在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什么条约的签定欧洲联盟何时正式建立?(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进行和深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不断调整,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说明英法美与日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2)19时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瓜分世界争夺霸权最终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这是怎样的一场战争?(1分)(3)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经济的振兴,简要分析西欧振兴的原因。(3分)(4)在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伴随着什么条约的签定欧洲联盟何时正式建立?(2分)”相似的习题。  【金题点睛】   示例1(2013年广东文综卷第22题)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专题八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金题点睛】 中国论文网 /9/view-5156080.htm  示例1(2013年广东文综卷第22题)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答案】A   解题技巧:考查苏联经济政策的调整,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的领导人是针对“惩办”投机倒把而说的,如果“惩办”它,就不可能有“正当贸易”。而他强调的是与正当贸易“分不开”。其含义是不能“惩办”,也就是允许其正当活动,即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变式练习右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   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   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   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   【答案】B   示例2(2013年全国卷Ⅰ第31题)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答案】D   解题技巧:本题考查胡佛应对危机的措施。解答此题关键是搞清楚胡佛总统应对危机的举措的实质――坚持自由放任前提下的有限干预和新政内容。A项不是胡佛总统的措施,B项是胡佛总统的措施,但后来新政中罗斯福并未借鉴这种做法,C项不是“干预”而是自由放任,D项属于干预但力度小,得到政府贷款的只是一些大银行,修建的公共工程较少,故属于“有限干预”。   变式练习日,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创伤只能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这说明   A.美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经济危机   B.胡佛政府仍然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美国政府并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的危害性   D.胡佛认为政府的干预可以加速经济的恢复   【答案】B   【重点突破】   一、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前,几乎整个20世纪20年代,美国处于经济繁荣期,年生产率平均增长4%,但资本主义自发性所产生的日益膨胀的经济力量和供应,大大超过国内支付能力的需求,这一矛盾最终导致了三十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并猛烈袭击美国。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主张劳资双方和政府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经济危机。结果,危机不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当选总统,提出“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大国中率先放弃自由放任政策,由国家积极地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迅速而大规模地将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走“福利国家”道路。新政分为两个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为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是医治严重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提出一些复兴经济的方案和计划。其中包括改革银行制度的《紧急银行法案》,复苏农业的《农业调整法》和为恢复工业而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还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以贯彻“以工代赈”思想。从年为第二阶段,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目的是挽救经济、稳定社会。新政以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和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大大加强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局部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改善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阶级矛盾。   二战结束后,为了和社会主义国家较量,也为了稳定国内局势,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都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在罗斯福新政基础上继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纲领和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都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构想,把大规模赤字财政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等,这些政策与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政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试图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解决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以便为美国在全球竞争中奠定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从而促使了美国经济高度繁荣。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无法摆脱“滞胀”的困境。里根上台后,利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用大规模消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才使美国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走出“滞胀”困境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开始回升,但里根和布什都留下了财政赤字问题。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减税、鼓励消费等措施,既解决了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又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其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录,经济再度繁荣。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恢复发展,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逐年走低,高新产业经济迅速发展。
  二、各国资本主义政策调整与创新   (一)调整与创新的原因   1.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促使私人垄断资本家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2.“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基础。   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个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   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和对各部门的有效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   (二)调整与创新的主要内容   1.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吸取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放弃自由放任政策;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凯恩斯主义,为各国经济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推行,为各国提供了实践经验。   2.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国家干预的重要方式,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意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作平稳。其特点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国家干预经济的影响:利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化。但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4.实行人民资本主义。   主体: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   含义:通过大量发行小面额股票,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实质:企业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作用:股票分散缓和了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了资金,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5.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企业生产过程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的专业技术知识。   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意义: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6.确立福利制度。   条件: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的。其资金来源: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特点:由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实质: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评价: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调整与创新的主要特点   1.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如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改变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对经济进行规划和指导。   2.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在所有制方面,通过股票分散化,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另一方面,由于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分配。   (四)欧洲和日本调整与创新的主要表现   1.英国:放弃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不采用经济计划的方式,而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英国经济发展显示出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特征,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实行货币主义政策,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到90年代,由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因此“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2.法国:战后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力度,以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到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私有化浪潮。   3.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其特征是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其主要内容: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使其经济奇迹般地恢复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4.日本:实行“统制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其特征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大于市场调节。   三、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发展   (一)调整   国内战争结束后,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则成为苏联最重大的战略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苏联先后实行了两次战略性转变。一次是在列宁倡导和坚持下,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另一次是列宁逝世后,以高速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代替了“新经济政策”。以行政领导和国家统一计划为特征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由此建立,并且逐步形成了僵化模式。   (二)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都取得了短暂的辉煌成就;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聚集,没有及时调节,使苏联再次陷入困境;都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2.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   (三)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弊端;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2.不同点:前者改革侧重为农业;后者改革从经济改革入手,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前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斯大林模式,对其只是修修补补;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四)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苏联领导人自上而下的改革;都是对斯大林模式的调整;都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结果都失败了。   2.不同点:①国际背景不同,赫鲁晓夫改革发生在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美攻苏守;勃列日涅夫改革发生在美苏争霸第二阶段,苏攻美守;戈尔巴乔夫改革发生在美苏争霸第三阶段,美攻苏守。②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五)从列宁、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经济政策经历的变化   1.变化:由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后到戈尔巴乔夫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对整个经济体制实行根本改革。   2.认识: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循,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要求有创新意识;改革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原则区别   首先,在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如何构建新社会的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存在原则区别。从列宁逝世以后,在此后一连串的党内斗争和社会运动中,斯大林采取了完全相反的路线,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清洗”,特别是30年代的“大镇压”和战后大规模“清洗”。而邓小平吸取了苏联和中国的深刻教训,果断地提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其次,在对待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存在原则区别。斯大林发动“向资本主义全面进攻”,取消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随之也取消商品市场。邓小平正确地处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关系,把市场和计划看作一种方法和手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再次,在发展观上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存在的另一原则区别。斯大林领导苏联走的是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而且将其固定化、模式化和长期化。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切围绕重工业,重工业又以军事工业为中心。为了发展重工业,严重忽视了人民对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这种只顾国家不顾民生的经济发展状况,曾长期令苏联民众怨声载道。而中国提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事求是,要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出发,要从民生需要出发。   9.(原创)二战以后西欧与日本根据本国国情不断调整经济政策,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下关于其经济发展模式不正确叙述的是   A.英国采用经济政策调控,逐渐形成“多市场、少政府”发展模式   B.法国逐渐形成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企与私企共存的计划指导型模式   C.联邦德国建立了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日本逐步确立起市场主导性的宏观调控经济模式   10.(原创)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相同的因素不包括①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③美国的经济扶持④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   A.②③B.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11.(原创)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从苏联历史上的数次改革来看,是因为长期忽视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而这“看不见的手”就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国家指令性计划优越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性   D.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12.(改编)“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A.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B.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C.导致了经济“滞胀”问题的出现   D.促使一些国家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3.(原创)美国总统杜鲁门、肯尼迪、克林顿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A.削减税收,刺激投资   B.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   C.倡导自由放任   D.大力发展“新经济”   14.(改编)1987年接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沿用前任主席沃尔克坚决反通货膨胀做法的同时,更加强调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在通货膨胀还没有明显苗头的情况下就实行紧缩政策,将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格林斯潘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加强   15.(原创)据统计,在15年前世界富豪前10名几乎全是石油大王或制造业大王,而1997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美富豪榜中有22人来自电脑与软件业,53人来自信息传播业,来自制造业的只有30人,前六位富豪中有五位是计算机和软件人士。比尔?盖茨连续五年稳坐世界首富的交椅。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因素是   A.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B.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信息技术的发展   16.(原创)下图漫画反映了近年来的欧盟债务危机对欧盟国家所带来的影响,对此画折射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欧盟已经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   B.欧元区各国通力合作充分显示欧盟的超国家性质   C.欧债危机使欧盟的发展受到挑战   D.欧盟各国在应对欧债危机过程中让出了货币主权   17.(改编)对下面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民主党和共和党忙着砌砖,都说“我的比较高”,他们砌的是贸易壁垒。(中国在壁垒外面)   A.中美全面对抗加剧   B.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C.中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D.中美计划经济加强   18.(原创)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B.采取完全的市场经济   C.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   D.执行完全的资本主义   19.(原创)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文中的“莫斯科的模式”是指   A.粗放的计划经济体制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模式   C.国家干预式的凯恩斯模式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改编)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   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   21.(改编)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鼓励市场经济发展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22.(原创)“从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材料表明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弊端是   A.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作用   C.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D.超越了本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23.(原创)经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超过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上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促使中国、西欧经济恢复的共同因素主要是   A.政策调整   B.抓住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机遇   C.实行对外开放   D.有利的国内外稳定的政治局面   24.(原创)“从历史来看,20世纪人类进行了两项伟大的社会实验,其一是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席卷全球的社会主义实验,其二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转轨实验。”其中“转轨实验”主要是指   A.戈尔巴乔夫改革B.东欧国家改革   C.克林顿的新经济D.中国改革开放   25.(改编)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下列各项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是   A.苏联进行肃反运动,疏通改革道路   B.西欧实行社会改革,调整发展政策   C.美国依靠经济实力,控制国际经济   D.日本干预经济,强化军事手段   材料三第五条物质愿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2.物质愿望推动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第十七条社会经济管理制度的实质。社会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组织民众实现物质愿望……其挂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引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纲要(建议草案)》   (2)在“物质愿望推动社会经济制度改革”方面,美、苏两国在应对图一、图二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时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差异?(6分)   材料四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对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引自耶金等《制高点》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演变。(4分)   材料五“一五”计划时期,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直到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20世纪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引自《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到新时期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愿望”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重大的经济调整是怎样演变的?(5分)   (5)中、美、苏三国在应对经济困局时满足民众“物质愿望”的经济举措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3分)   (6)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中、美、苏三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D2.C3.A4.A5.B6.D7.C   8.B9.D10.A11.C12.D13.B14.C   15.A16.C17.B18.A19.D20.A21.B22.C23.A24.D25.B   26.(25分)(1)下降原因:经济危机影响;各国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各国采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等手段,以邻为壑、转嫁危机)。(3分)   (2)美国贸易顺差(出超)迅速增长,而英国贸易逆差(入超)迅速增长。(3分)罗斯福新政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金融与贸易政策刺激了出口;二战爆发初期,英国出口贸易遭受战争沉重打击,而美国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军火贸易)。(3分)   (3)改革和调整: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建立。(5分)   (4)从高速发展走向“滞胀”。(2分)高速发展的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促进。(2分)出现“滞胀”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日益减弱。(2分)   (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自身经济特点不同而发展速度有别,其中德国、日本经济发展最快,英国相对缓慢。(1分)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影响是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改变;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这使战后美国独霸、欧日依附的政治经济格局演变为以美国为主、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4分)   27.(25分)(1)原因:他认为政府干预经济会损坏经济自由从而影响自由的政治制度(2分);政府干预经济还会窒息个人的积极和主动性(1分)。   (2)美国:核心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加人民收入,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生产的恢复发展。(3分)苏联:核心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恢复经济的发展。(3分)   (3)从科技革命后的西方国家不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干预,然后直到80年代左右西方国家开始减少干预。(4分)   (4)从“一五”计划时期的取消市场,实行计划经济,国家实行指令性计划,实施高度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转变到新时期实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随后再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发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的演变。(5分)   (5)共同点:计划与市场相结合。(3分)   (6)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木主义的根本区别;(2分)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2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世纪资本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