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怎么设置文章封面上写创业文章可以直接打广告吗

写文章能赚钱吗?写好了文章想投稿应该投哪里? - 知乎1435被浏览280828分享邀请回答30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4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融资数千万元,简书想做内容创作领域的“快手”|专访
小而美、崇尚“慢”的简书是怎样赚钱的?
在追求唯快不破的创投圈,一个小而美、崇尚&慢&的内容创作平台&简书&也迎来了春天,完成两轮千万级融资。成立4年来,这家公司到底是怎么赚钱的?有何独特方法论?
今天,酱紫君便带你一探其成长秘诀。
简书创始人兼CEO 林立
在内容创作平台里,简书是一家低调,但自得其乐的互联网&慢&公司。它现在的日活超过230万,并拥有超过50万个内容专题,以及每天4万篇的新增内容。
4月19日,简书宣布完成4200万元 B轮融资,领投方为君联资本、海纳亚洲创投基金。这是一个小而美的内容创作平台。在追求唯快不破的创投圈里,文艺小清新的简书也迎来了春天。
但相比于知乎、豆瓣在商业化上的大刀阔斧,已经完成两轮千万级融资的简书表现得更加审慎。成立4年来,简书到底是怎么赚钱的,CEO林立在公开场合提及甚少。不过在B轮4200万融资之后,这成为林立不得不思考的事情。
于简书而言,从最初的&找回文字的力量&到现在的&人人都能创作&,定位变化的背后是林立野心的裂变。一轮轮融资之后,林立的野心从做一个小众的写作工具跨越到了成为一家大众的创作社区。但是,对于这一目标,林立和简书的&激进&程度可能还远远不够。
以下为林立对&的口述。
一、&我们就是要做大杂烩&
我一直是个文艺青年,高中开始常年混迹于各种创作平台。互联网上的产品非常多,包括视频、音频、游戏、直播正在不断填充我们的大脑,但我并没有发现一个真正意义上鼓励原创的创作社区。
如果人有AB面,有些人会看直播、二次元,但也有一些人去创作学习,在这一点上,我们跟知乎更接近。但是产品形态不同,知乎更多的是一个问答社区,简书的定位是人人都可以创作的社区。我们将近30%的用户会自己创作内容。知乎更多是一个问答形式,现在大家去知乎提问的比较少,回答其实也不多,更多是看一下。
微博的大V化非常严重,普通人表达的意愿很低。一个内容创作平台如果走向大V化,这个平台会越来越像媒体,微博最后上市的公告里直接把定位改成了社交媒体平台,知乎之后也会面临这个问题,后面会越看越像媒体,大家的参与感会越来越弱。
至于微信公众号,平常老百姓去注册一个没有太大必要,而且手机端不能用,编辑器非常复杂,也没有一个社区能让用户交流。
还有哪里可以发东西呢?这也是我们最新一轮投资人投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简书上创作的内容是一个金字塔结构,最底层记录分享生活,中间有经验的人士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最上面一层是文学类和艺术类内容,更小众一点。目前我们官方专题有100多个,用户自发组织的几十万个。
我们就是要做一个大杂烩。宏观看整个中国互联网,在资本推动下,手游、直播、短视频都处在全球领先的位置,大多数人在做这部分事情,直播一开能开几百家,各种各样的游戏,消耗了大家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是简单的记录生活,发表见解是一个天然的需求,却没有多少产品能满足。
我们可能不是特别快,但可以慢慢把这件事情做大。某种程度上知乎的体量也不大,但它的估值非常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做这件事的非常少,而且非常难做,但如果坚持下去把它做出来就有独特的价值。
很多人说中国的产品为什么做着做着变成大V效应了,是因为中国人大部分没有自己动手去创作的基因或者传统,教育不够,但我们发现现在简书上的小孩创作的素养以及创作的欲望跟我们那时候(创业家&i黑马:林立为80后)是天壤之别。
二、吸引数百万90后的秘诀
简书现在日活超过230万,这些用户有几个特点:
第一,比较年轻化,90后占了平台用户的70%,00后百分之十几,合起来超过80%;
第二,人群散布全国各地,一线城市占比30%,剩下的70%都是二三线城市;
第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70%。
我们把这群人定位为有志青年,我不知道这个人群有多大,但正如前面所言,人都有对立面,很多年轻人会打王者荣耀,玩英雄联盟,看快手;同样,他们也会有记录创作的需求。这是我们所坚信的一点。
早期,我们拉了少数几个质量不错的用户,包括一些产品经理、国外程序员等比较有影响力的行业内作者,让他们生产内容,组建社群。不过更多的还是靠产品本身的工具性和口碑传播,我们上线了在线写作工具的实时保存功能,当时国内独一无二,这在当时吸引了一些程序员使用,因为程序员是最先感知到新的互联网产品的。而且我们做了很多社交属性的功能,比如发完文章后鼓励分享到微博微信。
后期的增长主要靠微信分享,大家点开分享看完以后会有一些引导,我们还整合了赞赏功能,光这块现在一个月也有百来万的流水。
在创作者的理念上我们跟快手有点接近,去中心化。专题收录内容的门槛较低,只判断是否被收录到相应的分类里。我们要降低创作的门槛,调动大家创作的积极性。上首页的标准会高一些,不过目前我们有几个垂直社区已经是全国第一,诗歌、短篇小说专题都有70多万的关注量。
简书现在每天平均新增4万篇内容,但我们专职做内容审核的只有三个人,其他完全靠热心网友生产。简书官方有100多个专题,每个专题有一个网友做专题主编负责审核投稿,推荐首页,同时管理该专题的社群(微信群)。我们的三个全职人员负责管理所有的专题主编。
对这些热心网友我们更多是给予精神上的回报,二三线城市的生活相对没有那么丰富,有&简书专题主编&这样一个头衔,对他们来说是日常精神生活的一种有益补充。
三、简书的商业化
相比同类内容创作产品,我们的用户参与创作占比很高,这在未来是有一定想象空间的。
但是盈利确实有一定的挑战。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公司做短视频,做千人千面,因为短视频肯定比文章的阅读时间长,千人千面也让你没完没了的刷。目前阶段,简书是通过社交互动来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长。简书上也有很多连载内容,但是现在的产品架构不是非常适合让用户一直在上面看连载,它不是设计成像起点中文网或掌阅那种一直往下翻的模式,我们未来会在这方面改进。但也我们也在想办法,留住这些人,花更多的时间在简书上。
除了用户UGC(创业家&i黑马注:用户原创内容),我们现在有100多个签约作者,基本是为了商业化签的。这些作者一方面是出书,另一方面是做线上课程培训,比如手绘课、摄影课、运营课,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这些产品的定价都不算高,为什么作者还愿意坚持,这要感谢微信,我们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工具,用户可以借助这个工具到自己的微信去变现,包括未来你想卖一个东西都可以到微信体系运转。借助微信的流量,我们的打赏一个月能有100万元,当然简书这里也有一个封闭的环境。
理论上我们的用户量翻十倍,一个月的赞赏流水就有一千万。况且还能引发一个指数级的变化,里面有很多想象空间,赞赏这个东西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几块钱你不会去买书,但是可能会很乐意为朋友的一个摄影创作赞赏。
我们也签了一些IP,不过IP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比如说,我们现在也签了一些西游方面的IP,西游记本身是一个大IP,现在还在找合适的方式推出。
IP落地之后,先通过出版,先出书,有一定的市场的反应和群众认可再引申开发,比如进入影视圈或者开发游戏。
电商我们之前也做过尝试。2014年底我们上线过简书市集,但很快放弃了,现在可能要重新再做这个事情。这两天我研究之后觉得还是可以做的,一是现在我们团队人多了,二是我们已经出了五本书,今年的构想是出10到20本,也不一定非要走多大的量,但起码可以卖签名版,不管量大量小,对所有的简书用户来说也算是一种增值服务。
虽然盈利任重道远,但营销变现可能是后年的事情,今年更重要的还是把创作社区这个品牌打出去,占领用户的心智,让用户想到创作,想到发东西就想到简书。
海纳亚洲任剑琼:头条之后,为什么还要投简书?
口述? 任剑琼(简书投资人、海纳亚洲创投基金合伙人)
内容有很多强分发的大平台,聚合泛人群,每天发布大量资讯,音视频。我们之前投资的今日头条就是一个典型的强分发平台,但是从用户需求端来讲,除了大量包罗万象的信息,或者下拉式的碎片化信息,青春人群的需求有自己细分的特征,他们的属性和学习自我提升的需求需要一个和他对应的平台。
很多流量庞大的大平台实际上很难满足这个人群特定的需求。同时,这个特定人群本身的社交把他放在一个极其巨大浩瀚的网络里,他可能也很难达成他所想要的社交和社群关系。而简书的做法是基于原创阵地的分发,从这些原创的人群和原创的作品里形成自己的社交。所以市场上会存在像今日头条这些流量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的平台,也会存在基于深度内容的细分需求,需要有生命力的品牌来承载。
总的来说,我们投资简书的初衷是基于两个相信。
第一,相信需求是存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需要基于深度思考,创作之后成长。这个市场需要有合适的产品和品牌来匹配,只是这部分产品比较少。为什么比较少?
基于第二个相信,是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快才叫好,比如很快上榜,很快起流量,很快变现,很快退出。我并不这样认为。
这可能与资本市场的偏好有关系,人们倾向于关注一些快的东西,不愿意去投资要花时间的事情,但是人的成长和教育是两个很难快速变现的东西。
内容付费是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带来的产物,现在很多平台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强力吸粉,然后开始人群做标签,做族群。如果你进入简书的界面,你就能看到它的人群标签,这个人群标签化是它潜在的资产,对于依据人群的偏好特征产生收费内容和推出有价值的收费内容,完全可行。它从架构的第一步就做了这样的铺垫。
但是,简书也有挑战,就是它的价值如何最大限度的呈现。它每个月的原创有120多万篇,每个月的阅读文章数600万,这里有巨大的沉淀效应,但是如何不断的实现简书的价值是我们要共同面对的挑战。我为什么使用“简书”写作? - 简书
我为什么使用“简书”写作?
简书,界面清新简洁
每当我在朋友圈里转发简书上自己的文章,都会有“不明真相”的朋友问:你喜欢简书的什么?为什么那么喜欢用简书来写作?一般我会回应一句:你进去看看就知道。能问问题又能点进去的,有一部分成了简书的使用者,甚至忠实粉丝。但是只问了问题却没点进去的,就依然只是问了个问题而已。我一直有推荐有价值的东西的习惯,也一直觉得“你进去看看就知道”的回答有些敷衍。于是还是决定把理由写成一篇小小的文章(嗯,是的,就是懒得一个个打字说了)。主要是它的打赏设置、平台优势、界面简洁、模式新颖吸引了我。这些理由可能有些个人化,写得也比较散,但确实是我真诚的分享。一、无门槛的打赏功能,让作者获益今年9月中旬,我被朋友发表在“简书”上的一篇工具性文章所吸引。在链接的最底下,有两个亮闪闪的“打赏”字样,一大堆已经打赏的小伙伴们的头像齐刷刷地出现在下面。因为文章本身的价值,我也没有任何犹豫就点了“打赏”,并用微信支付轻松地地完成了打赏流程。之后我问朋友,出现打赏字样需要具备什么资格呢?她的回答是,不需要任何门槛,只要设置了打赏,就自动会出现打赏的字样。其实之前我也会在个人公众号上偶尔写点东西,但是因为写得比较少,没有获得微信公众号的“赞赏”的内测资格。我也想过将来写文章,要在公众号的文章末放个“付款二维码”,但总觉得有点LOW。在我发现简书上面有“打赏”功能时,感觉还是蛮赞的,至少它和其他平台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读者可以通过你分享在朋友圈上的简书文章链接、简书网页版或简书安卓客户端上打赏你(遗憾的是,IOS用户还不能直接在简书APP上给作者打赏,可能是受制于一些政策因素)。读者打赏后,钱会自动存入作者的钱包里,满100元便可提现(需要被收取5%的手续费)。其实我觉得,这笔钱作者一般都会不取出来,而是会一直存到一个比较高的数字,晒完朋友圈再取或在简书市集上购买商品。“打赏”功能,其实是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所作的一个价值的链接。虽然互联网是以免费著称的,但是对于分享者来说,更期待自身的价值能得到实现。“打赏”功能的设置,让作者的辛苦付出得到或多或少的物质肯定,不失为一个打通价值链的作法。有“打赏”功能,是我最开始注意到“简书”的原因。二、文章可能被更多人读到,实现更多的互动与更大的价值是的,有了“打赏”功能,只是让我“注意”并“打算使用”。最终决定我注册的,是与朋友的一段对话。我:“你觉得公众号和简书相比,哪个用于写作好?”朋友:“简书。”我:“为什么?”朋友:“因为微信订阅号已经被湮没在无数的订阅号之中了,除非你是大V;而简书能让你的文章被更多人读到。”细细分析,朋友的话后面还有话——“被湮没是多么悲惨,而被读到是多么幸福”。文章被更多的人读到,不正是我们写文章的一个重要目的吗?作为非知名作者,我们一般常用的就是公众号。但公众号对于我来说只是生成了一个链接,让我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和各种群,影响力、受众并不能得到扩大。而简书的功能则不限于此。简书不仅能生成一个转发到圈里和群里的链接,还能让你的文章在开放平台上被更多人读到。在简书上,汇集了很多的创业人士、运营经理、白领和高知人群,平台比自己的朋友圈和群不知道要大多少倍,自然而然,你的文章也很有可能被更多的人读到。特别是当你的文章被简书的“首页投稿”采用后,基本上阅读量都会上千,甚至上万。也会有很多人会给你评论,关注你。我有一篇文章在被“首页投稿”采用后,相继被不同的专题纳入,还没有上首页前阅读量就已经超过五千,上了首页后阅读量更是激增。除此以外,如果你的文章比较热门,一些微信公众大号会要求你授权转载,从而实现了更多的阅读量(但是对于未经授权就任意转载的,本人深表遗憾)。这对于写作者是莫大的激励。通过简书上的投稿和互动,会有更多人和你交流故事与想法,你还可能会收获到比文章本身更多的东西。你会发现哪一些文章更受欢迎。你可以多看看首页或热门专题,向这些作者学习他们好的方面,让你的分享更有效。你会认识更多的朋友。如果你写了一些作品,一定会有人通过评论、简信来联系作者,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你能很容易地识别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你也会获得更多的机遇。我的一些朋友因为在简书上写作,有出版社、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与之联系发表、出书,这都是阅读量上升后同时带来的,相信这也是每个写作者都很乐意看到的结果。对于有着写作梦想的人们而言,简书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发表平台。三、界面简洁,编辑简单,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排版了这一点被太多人提及过。简书网站和APP的界面都非常简洁漂亮。在简书上注册后,我打算把以前写的一些文章放上去。这时我发现,编辑文章的界面很简洁易用。一般的个人作者,都不是团队在运作,很难胜任繁琐复杂的文章排版工作,而简书则提供了非常人性化的界面,大大简化了排版的程序。放一张图进去?很好,自动居中了,还给了根小横线写图片说明。想放个小标题?直接选择H1~H4的样式就可以。想放个链接、分割线、视频?SO EASY.还有用于显示“不要说不要说”的删除线(好玩,装13专用)。放文字更是简单。建议你把文章先写在WORD或记事本里,每一段开始不要空格,段与段之间空好一行。然后把文字复制进去就行(一来你可以有一个备份,二来可以避免网络出错带来的一些风险)简洁的界面,轻松的操作,让你不用花什么时间就可以排出一篇很漂亮的文章。这样,你可以更专注在写作上。如果写错了,发布后还可以更新。9月20日注册简书后,我很容易就把以往一些文章复制上了简书的平台,过程愉悦而轻松。四、好玩的“出租时间”,让我开始主动写作以上三点可能是很多人选择简书的理由,在这里我还透露一个小秘密,我是在研究“出租时间”后才开始在简书上写作新文章的。在简书的平台上,干净无广告(至少我看不出来)的界面让使用者为之心动。作为一个对新经济、新模式极有好奇心的人,在加入简书之初,我就试图搞清简书的盈利模式。通过观察,我猜想盈利一方面可能是来自作者的“钱包”中的现金流以及提现手续费,另一方面则是简书市集中的交易及商家合作费用。在简书市集中,有许多精美的商品,但最吸引我的却是“出租时间”。简书的创始人,简书上的作者,简书上的审稿人,居然在上面“卖”(SORRY,是出租)自己,特别简叔这位85年出生的CEO,居然也在“卖”(不好意思,又打错了)出租自己,让人感觉到简书团队的亲和力,也让我觉得特别好玩。在我的理解里,“出租时间”,是对于“交流故事,沟通想法”的一个延伸,它相当于是把本来很平面化的文字交流变成了一种立体的、深入的交流。最开始接触简书时,我就感觉这个“出租时间”挺有趣的,说不定我也可以去分享点什么。毕竟自己也有挺多故事的(拥有6年的媒体工作经验和5年的制造业经验;结构性思维认证讲师;心理咨询师;瘦身20斤的达人;播音、口琴爱好者……)。但是再仔细研究,感觉大部分的时间出租者都是受到简书团队邀请才去出租时间的。那么,要达到怎么样的条件才有底气出租自己的时间呢?我当时观察了一下,基本上出租时间的人,都有1000个以上的喜欢,也有一定的作品数量,有值得分享的内容。那么我呢?之前复制进去的旧文章有点过时了。起码要新写点文章,得到多一些的喜欢才可以做出租时间吧。出于要把自己“出租”出去的考虑,我开始了写作新文章,目标是写在2016年3月份之前,至少要写三十篇文章,达到1000个喜欢。这两个月以来,我写作的内容有情感、瘦身、化妆、跑步的,也有对互联网产品的观察的,甚至有对于“胃痛人士”的建议。文章不是特别多,但都是在自身体会的基础上写的,也和简书的理念——“交流故事,沟通想法”相契合。写着写着,我发现其实出租时间在简书里不算是特别热门的栏目,后来我也没有那么大的动力要去出租时间了。我想,在每篇文章的页面或作者个人文集下方增设出租时间,应该会比放在市集上的一角好。是的,最开始,“出租时间”吸引了我;而现在,我却因分享而快乐。以上四点,就是我选择在简书上写作的原因,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资深媒体人,心理咨询师,拆书家。微信公众号:怡记坐火车(vvliketra) ;新浪微博:怡记坐火车;荔枝FM:9379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书怎么设置文章封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