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族占中国人口比例人口现在有多少

我们为何叫“汉族”:中国人背后有不可告人秘密
发帖人:书虫
参与评论(0)人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民族是中华民族,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后代。我们都属于汉族,也就是汉人。可是这个事实我们记住了,但是&汉族&为什么叫&汉族&呢?它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原因。
几乎在秦王扫六合的同时,匈奴的杰出领袖冒顿单于率领部族击败强大的东胡和月氏,使弱小的匈奴成为大漠的王者,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匈奴这两个字成为中原农业帝国的梦魇。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挟楚汉争胜之余威,率32万步兵征讨骚扰长城一线的匈奴,此时匈奴刚刚崛起,中原军队还不知其实力,冒顿每日以百千老弱士卒诱敌,刘邦信以为真,&宜将余勇追穷寇&,一路追杀下去。
结果到了白登山,匈奴40万精锐骑兵一夜之间将汉军团团包围,老刘天亮一看四周那些如狼似虎的匈奴骑兵,连打的胆子也没了,只好派陈平偷偷跑到冒顿正室夫人那儿走后门,送上厚礼,又使了一招&反美人&,这才换得冒顿网开一面。
白登一战,匈奴威名远播,而中原经过秦末连年战乱,元气大伤,连刘邦上朝想找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车都无法办到,拿什么去跟匈奴对抗?于是汉朝只好采用和亲政策换得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但是这种和亲政策毕竟不是平等条件下形成的,无法与盛唐强汉时期的和亲相比,所以匈奴人并未停止骚扰汉朝北部边界。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70年,其间匈奴年年小犯,时有大犯,如:文帝十四年匈奴14万骑兵入寇,击杀北地郡都尉(相当现在的军区司令),焚汉皇行宫,京师震动,文帝急招周舍等率10万骑拱卫长安。基于实力悬殊,汉朝一直忍而不发,暗地做准备,最主要的就是全民养马,整个汉军由步向骑转化。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
英国举办蝴蝶展 萌娃与蝴蝶看谁更上镜
与亡灵对话的摄影师:走遍全球拍头骨
鹰爪下的羔羊——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纪实
美军2架F-18战机因故障迫降台湾机场
内地最大网络赌博案告破 涉案金额3.3亿元
太有才了 这些神图笑到你抽筋!
马英九检阅“航母杀手” 潜艇展板意外成亮点
美空军女兵酷爱运动 退役后当模特拍大片
驻日美军P-8A很欠揍:追逐052C 逼潜艇紧急下潜
沙特联军空袭也门 胡塞武装军火库火光冲天
世界最辣的印度”魔鬼椒”:印度用来做炸弹
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飞临重庆 下一站南京
日,阿根廷出动4000人的登陆部队,在海军舰队的支援下在英属马尔维纳斯群岛首都阿根廷港登陆
热门关键字60976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铜锣烧甜甜的~)
(假装在上班)
(风的余温)
第三方登录: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只限制汉族人,而不限制数民族,甚至鼓励少数民族多生。举两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我们徐州市汉族人生二胎至少罚五万元。而延边朝鲜族人生二胎,政府会奖励5万元!一向批评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维族疆独头头热比亚,自己生了六个子女,却没有被计划。  经过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疆独、藏独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正在加速消亡,少数民族占中国人口比例成倍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还在加速。他们的复国大梦甚至问鼎中原的伟大理想并不是天方夜谭:1953年少数民族仅占全国人口6.1%。在1970年的新出生人口中,新出生汉族人占比为92.42%,少数民族占比则为7.58%。在2010年的新出生人口中,新出生汉族人占比为87.97%,少数民族占比则为12.03%。从少数民族增长速度为汉族7倍以上且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按照这样的态势,百余年后,少数民族人数将超过汉族人数!  首先,我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违宪,有背于《宪法》中各民族平等的原则。最重要是这样使中国的民族人口比例加速变更,会导致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内部出现不稳定的因素。例如:铁托时期的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占国家人口的多数,实行的也是对主体民族的歧视性民族政策,偏袒少数民族(因为铁托是少数民族)。塞尔维亚族生育率不如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族,更远不如阿族人。南斯拉夫解体时只塞尔维亚人只占整个国家人口的不到40%,国家没有了主体民族也就没有了凝聚力,克罗地亚等各族纷纷独立。其实如果不把科索沃分出去,阿族人(穆斯林)就仅仅依靠自己的高生育率,就可以获得整个塞尔维亚,也许科索沃的分裂挽救了塞尔维亚。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 更多
  汉族人的主体地位百年之后就不保了。
  当初制定这个歧视性计划生育的人是谁?是不是要重演五胡乱华?  
  @秦国大王 2楼   当初制定这个歧视性计划生育的人是谁?是不是要重演五胡乱华?  -----------------------------  制定这个政策的人还以与第三世界的阶级友情为重,把鸭绿江口,江心坡、白龙尾等大片领礼送外国了。
  @fresdd   《 天魔解体大法 》本为苏联老大哥所独创,其功法要诀是 民族细分+民族自治+民族优惠。 苏联原本就是多民族联邦,练起来得心应手,如今已经神功大成如愿升天。南斯拉夫小弟比较用功,也紧随苏大哥羽化而去。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单一民族国家,民国虽有5族,但汉族占比99%以上,因先天不足练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需要做一些技术准备了。  1. 欲灭其族先去其史。首先篡改汉族历史,使汉族后代认为自己祖先都是丑陋不堪软弱无能的,中国历史上建立过丰功伟业的其实都是少数民族,如李唐是鲜卑族,朱元璋是,... 从心理上瓦解这个古老民族延续生存的动力;  2. 将5族细分成56族,使汉族比例从>99%↓→ 94%;  3. 将汉少杂居地区划归为少数民族自治区,深刻灌输“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思想,让汉族自以为沾了少数民族便宜,如果没有少数民族开恩提供资源自己将无立锥之地,而忘了自己其实祖祖辈辈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  4. 对少数民族实行 高考加分、免于火葬、可多生娃、2少1宽 等优惠政策,使数千万汉族人为摆脱下等民族命运而千方百计改族为少数民族;  5. 自创《葵花宝典》,对汉族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宣扬享乐主义摧毁汉族传统生育文化,令汉族下一代成几何倍数减少;  ......  不用百年汉族就成为少数民族了
  汉族人口比例快速下降是中国的一大危机 (转载  楼主:千里马008 时间: 16:40:00 点击:38 回复:1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最后更新: 16:40:20  举报 回复 收藏 分享 更多 楼主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0%,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0%,但在近5年的新增人口中,少数民族占了42%,汉族仅占58%。有人对此表示质疑:“10%的少数民族人口生下了超过40%的孩子,这怎么可能?”事实上,少数民族人口之所以增长迅速,除了少数民族生育率高于汉族生育率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通婚率较高,只要父母任何一方是少数民族的,他们的孩子几乎全部选报为少数民族(因为可以享受到民族优惠政策)。由于存在这种情况,可以想象,一个孩子只要血统里面有1/2或1/4甚至1/8的少数民族血统,他们的父母都让他们登记为少数民族,这样,少数民族人口必定会如滚雪球般增大。现在汉族还占中国人口的90%,是因为大量的老年人和中年人还活着,几十年后,这些人去世后,中国人口的民族比例将发生剧变。  有人认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上升,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汉族有很强的民族融合能力。对此,我的看法是,如果汉族人口比例下降是由于自然原因,这确实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现在汉族人口比例下降是由于不平等的生育政策造成的,并且这个比例正在不断下降,这就不能不令人担忧了。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一般都是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但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由于民族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的汉族人被少数民族同化。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前南斯拉夫和前苏联之所以分裂,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主体民族。几十年后,当汉族人口不到中国人口的一半时,是否会出现前南斯拉夫和前苏联的情况呢?有人说不会,但只要仔细考察一下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就会发现:这些国家在剧变后,凡是主体民族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如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都没有发生分裂;而凡是主体民族没有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如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都发生了分裂。  我认为,最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的政策,不要搞什么“民族优惠政策”,应一视同仁,不要刻意区分什么民族,这样才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人说“其实少数民族与汉族并没有很大区别”,既然如此,那么还有什么必要搞什么“民族优惠政策”?这不是人为地制造民族差别吗?前南斯拉夫和前苏联的前车之鉴提醒我们,“民族优惠政策”表面上看起来是在照顾少数民族,但这却是在为今后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埋下了导火线。
  楼猪的数据有问题,   早在2005年的时候 汉族人口新生儿的比例已经降低到60%一下了,   2010年,, 新生儿中汉族人口乐观估计也就一半而已   你这87%是哪里统计的, 天·朝统计局么、?
  千万别告诉我是天·朝统计局统计的、、
  @shuminajiu 4楼
00:07:52  @fresdd  《 天魔解体大法 》本为苏联老大哥所独创,其功法要诀是 民族细分+民族自治+民族优惠。 苏联原本就是多民族联邦,练起来得心应手,如今已经神功大成如愿升天。南斯拉夫小弟比较用功,也紧随苏大哥羽化而去。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单一民族国家,民国虽有5族,但汉族占比99%以上,因先天不足练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需要做一些技术准备了。  1. 欲灭其族先去其史。首先篡改汉族历史,使汉族后代认为自己祖先都......  -----------------------------  +1
  作者:轩辕东丙 时间: 01:22:07   楼主:wrj88168 时间: 15:53:08    李斌(寄生委主任、党组书记,女),1954年10月出生于辽宁,籍贯辽宁,叔祖父李国雄曾经是伪满皇宫侍从,正白旗,冒充汉族,无视汉族人口的危机,继续伪造数据,欺骗朝廷;李斌是满洲国战犯李国雄的余孽  赵白鸽(寄生委副主任,女),1952年出生,籍贯河北,伪满战犯赵秋航的余孽,镶黄旗,对西方列强说“减排就要减少汉族人口”,假传圣旨,栽赃中央;  崔丽(寄生委副主任,女),1958年出生于辽宁,籍贯辽宁,来自朝鲜族的“间岛”垦民家族,祖辈参加了伪满第六方面军韩籍“讨伐队”,赐正蓝旗,大力奖励延边少数民族生育,强迫延边汉族执行“汉族一胎制”;  爱新觉罗(金)小桃(寄生委财务司司长),正黄旗,大汉奸川岛芳子的本家,逼迫全国寄生小虫搜刮汉族人民的财产,“不惜牵牛扒房”,“宁可血流成河”;  马旭(寄生委人事司司长),原轮子学员,曾经被举报“卖官”,镶白旗,利用职权打击同情汉族人民的“工作不力”的官员,提拔“杀婴有功”的寄生虫......  郝林娜,寄生委国际合作司司长、母鞑子  ……鞑子半人兽:武功不如蒙古,文明不如华夏,却把这两个民族搞到残败不堪,靠的就是阴毒;鞑子的阴毒是基因里的阴毒,它们做戏很厉害,所以目前很多戏子都是鞑子血统……
  值得兔子深思,顶。  
  作者:sabbaths 回复日期: 02:21:48  回复   现在即便全面放开生育也难以扭转人口下降的长期趋势了,更何况现在城市生养孩子的成本过高,导致大部分家庭都生不起2胎3胎。   ========================================================  太监论调!!  卖车、卖房、砸锅卖铁也要生孩子!!难道比60年代更苦吗?!中华民族吃糠咽菜都保持了一个世界第一大族的生生不息,些许困难就吓到中国人民不生孩子了吗?  全世界的虎狼和动物,懂什么叫做“生活成本”吗?!!狐狸有存款还是黑熊在炒房?兔子有7字头的宝马吗?!!还是猎豹结队逢年过节去旅游了?!难道都不生孩子了?!!你大米白面吃着,还说生不起孩子的鬼话?简直是笑话!!你动物不如吗你?!!
  楼主我引用的是国家统计局的数,但事实情况是不是比这更严重呢?
  @秦国大王 2楼
18:27:01  当初制定这个歧视性计划生育的人是谁?是不是要重演五胡乱华?  -----------------------------  以后汉族人口比例下降,主要原因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移民,比如黑人、印度人和东南亚人等。而少数民族出生率大是次要原因。
  本楼主是引用2010年天朝统计局的数字。据说现在的真实情况比这更严重呢!
  @fresdd 14楼
18:31:46  本楼主是引用2010年统计局的数字。据说现在的真实情况比这更严重呢!  -----------------------------  你想想就知道了  如果不是更严重,怎么可能少民能够到10%的人口比重。
  @轩辕东丙 9楼
11:17:23  作者:轩辕东丙 时间: 01:22:07   楼主:wrj88168 时间: 15:53:08    李斌(寄生委主任、党组书记,女),1954年10月出生于辽宁,籍贯辽宁,叔祖父李国雄曾经是伪满皇宫侍从,正白旗,冒充汉族,无视汉族人口的危机,继续伪造数据,欺骗朝廷;李斌是满洲国战犯李国雄的余孽  赵白鸽(寄生委副主任,女),1952年出生,籍贯河北,伪满战犯赵秋航的余孽,镶黄旗,对西方列强说“减排就要减少汉......  -----------------------------  确实不错  满族人非常擅长演戏,而且非常擅长搞政治权谋和手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汉族人口为人,占91.51%;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人,占8.49%。  楼主的87%数据从何而来?
  @MM巧克力2012 17楼
14:38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汉族人口为人,占91.51%;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人,占8.49%。  楼主的87%数据从何而来?  ------------------------------  这样都看不懂就别回复了。楼主明明说的是新增人口87%汉族。标题都写了新增人口!这还太乐观,不过我看恐怕只有六成汉族。
  百年后,疆*藏*蒙*独立,东***北独立,西南地区成立独立王国,陕*甘*回*回继续暴乱,这一切都不是不可能的。 满清初建时,汉族人口不知是满清人口的几百倍,照样被满清鞑子统治三百年,,,如果汉族人口和少数民族一半一半,那汉族还有胜算吗?甚至汉族占80%时,就已经超级危险了。 TG就是在实行屠*杀*汉*族政策。
  一胎制的计生政策是个彻彻底底的祸国殃民的政策。
  满族鞑子
  民族平等,不能歧视汉族  
  @shuminajiu
00:07:52  @fresdd  《 天魔解体大法 》本为苏联老大哥所独创,其功法要诀是 民族细分+民族自治+民族优惠。 苏联原本就是多民族联邦,练起来得心应手,如今已经神功大成如愿升天。南斯拉夫小弟比较用功,也紧随苏大哥羽化而去。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单一民族国家,民国虽有5族,但汉族占比99%以上,因先天不足练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需要做一些技术准备了。  1. 欲灭其族先去其史。首先篡改汉族
,使汉族后代认为自......  -----------------------------  2应该改为98%——89%
  想要长治久安,就不能妇人之仁,牺牲主体民族利益, 无限让利,对主体民族无限制进行打压和削弱,只会适得其反。
  本族领导人制定打压本族发展的政策,如此奇葩之事,全球难找!
  驱除鞑虏
  五胡乱华,到目前为止还差两胡
  @MM巧克力2012
14:38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汉族人口为人,占91.51%;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人,占8.49%。  楼主的87%数据从何而来?  ------------------------------  @Diver葉
15:45:57  这样都看不懂就别回复了。楼主明明说的是新增人口87%汉族。标题都写了新增人口!这还太乐观,不过我看恐怕只有六成汉族。  -----------------------------  我觉得新出生人口也就六成汉族,哼,为了维持稳定么,说谎什么的都是可以的。国家统计局数据什么时候能信?
  标题党把新生人口防总人口。。。。就不信汉族的生育盖超不过少民了!
  只知道看新生人口,不知道人口结构和未来生育政策,就是瞎叽歪。。。。
  又一个黑我毛爷爷的,问候你全家
  布尔什维克智商杠杠的。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汉族是多少人?汉族!_微文学
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汉族是多少人?汉族!
作者:歌颂者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1号《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主要数据公报》.该公报依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对中国人口总量、人口增长率、家庭户均人口数、总人口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民族构成、各种受教育人口数和城乡人口构成等,进行了简要公告.随后,日,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第2号《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将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进行了公布.2001年6月,中国统计出版社又结集出版了这些数据.随后出版的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也公布了某些2000年"五普"快速汇总的数据.本文利用这些已知的数据资料,再结合学术界对中国人口状况的认识,对中国当前的人口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  一、中国的人口总量  在"五普"公布中国人口总量的可靠数据之前,国外某些学术界人士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曾经对中国的人口总量持有疑虑,认为由于存在漏报等问题,中国大陆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中国的一些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为126583万人(包括250万现役军人在内).这就解除了国外学术界及国内某些学者的疑虑,也证明了计划生育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口出生率的抑制.可以说,除国家的人口控制政策外,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人力资本和教育费用的提高等也不同程度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  在大陆进行人口普查的前后,香港、澳门和台湾也相继公布了当地的人口数据.其分别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日公布的香港现有人口数为678万;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日公布的澳门现有人口数为44万;  台湾当局于2000年12月公布的中国台湾省和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为2228万;  所以,2000年年底中国的人口总量应是大陆人口、香港人口、澳门人口、台湾人口之和,即+44+万人.  自1998年开始,中国大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下降到了10‰以下,为9.53‰.1999年进一步下降到了8.77‰.因而,即使将中国大陆200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估计为8‰,那么,在2000年的126583万人的基础上,仍然净增加1000多万人口.所以,中国大陆在2001年年底的人口总量大约为127600万人左右.  127600万人在地理区位分布上差异极大.总体来说,中国东南部地区人口稠密,西北部地区人口稀疏.大城市稠密,农村地区稀疏.上海市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平方公里超过2500人,北京市、天津市居于750~900人之间,江苏省600人,山东、河南、广东的人口密度也达到了每平方公里500人左右.西藏、内蒙、新疆、青海等地区的人口则较为稀少.  二、中国大陆人口构成的变化  1、性别构成  从性别构成上来说,中国大陆男性人口一直稍多于女性人口.国际上一般以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的比值来检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性别比.在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的性别比为107.56,即与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有107.56个;在1964年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的性别比有所下降,为105.46;在1982年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的性别比为106.30;在1990年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中国人口的性别比为106.74,男性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四普"有少许增长.  现在,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到70岁左右.从总体上说,女性人口的寿命长于男性人口.1999年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表明,在中国的人口中,自69岁年龄段左右开始,男性人口就少于女性人口,该年龄段的性别比为99.51;而79岁年龄段人口的性别比则下降到76.36;84岁年龄段人口的性别比进一步下降到60.87;94岁年龄段人口的性别比仅仅为42.55.  可同样依据1999年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中国0~4岁人口的性别比却出奇地高.其中,0~4岁人口的平均性别比为119.54;0岁为119.35;1岁为118.89;2岁为118.78;3岁为119.41;4岁为12.06.除存在一定程度的女婴漏报外,少儿性别比有居高不下之势.  可见,正是少儿人口性别比的居高不下抵消了老年性别比的降低对整个人口性别比的总体影响,从而使得中国人口的性别比现在仍然为106.74,25~29岁年龄段的平均性别比为98.76.故而,中国当前并不存在总体意义的婚龄人口性别比的失调问题.但由于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局部婚龄人口的失调却是存在的.比如说农村的某些山区,由于婚龄女青年向城市的流动,就出现了这些地区男性婚龄人口择偶的困难现象.  2、城乡构成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国人口的城乡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在1953年"一普"时,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3.26%.而"五普"时期的2000年,中国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更直线上升到了36.06%.年,中国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年均增加大约1个百分点.  从"一普"到"四普",中国乡村人口的数量在净增加.但自"四普"之后,乡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却开始减少,这表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速度加快了,也表明中国城市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增加了.到2001年年底,中国各大城市,基本都对原有的户籍制度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放宽了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户口的政策限制.户籍制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中国未来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将更加加快.  3、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构成  ①每1万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增长.一般来说,在一个国家的人口构成中(尤其是在劳动力人口构成中),高学历人口所占比重越大,人力资本含量越高,这个国家人口的劳动生产率就可能越高,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也就越大.所以,任何一个国家人口普查所进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就是调查不同文化程度人口在总人口当中所占的比重.  ②文盲率的降低.如果说高等教育生产出了高素质人才的话,那么,文盲和较少受教育的人口,则不仅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严重阻滞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故在一般意义上,文盲率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反相关.  虽然2000年中国总人口文盲率已经下降到了7%左右,但各个不同地区的文盲率却存在显著的差异.华北和华北地区的文盲率较低,绝大多数省份都在5%以下,而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文盲率较高,西藏的文盲率甚至于在32.50%左右.青海、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安徽的文盲率都在10%以上.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任务,应当主要是提高该地区人口的文化水平,提高这些地区劳动力人口的文化水平.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只有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劳动人口,才能适应于市场经济的竞争.  4、中国人口的民族构成  在民族既定的情况下,人口的民族构成主要决定于各民族人口的增长水平.  自1982年"三普"开始到1990年"四普"止,中国政府一方面对汉族人口实行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尽力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另外一方面,政府相对放宽了少数民族的人口控制政策,尤其是对某些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即使在城市,也对少数民族职工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二孩"政策.再加上政府对少数民族政策的优惠,某些在父系或母系有过少数民族家长对汉族子女,也纷纷在此一时期"转变"为少数民族.  所以,在"三普"到"四普"之间的8年间少数民族占大陆总人口的比重增长最快.2000年少数民族人口占大陆总人口的比重为8.41%,只比1990年"四普"的8.04%增长了0.37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人口比重的增长意味着民族构成中汉族人口增长速度的放慢.  三、劳动力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构成  在人口的构成中,年龄结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度量指标.由于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出现了剩余,老龄化水平进一步上升,老龄人口的分布状况也开始显现城市化所带来的诸多特点.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0-14岁人口在总人口当中所占比重越大,这个国家的人口就越年轻;一个国家0-14岁人口逐渐减少,15-64岁人口增多,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在7%以下,则这个国家的人口越呈"成年型";一个国家65岁老年人口在总人口当中所占比重超过了7%,则这个国家的人口就进入了"老龄化"时期.2000年普查表明,中国65岁老年人口在总人口当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6.69%,基本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000年人口普查还表明,中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70.15%.所以,中国现在正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口红利"时期.但决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因为在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年份出生的那些人正处于就业大军之中.劳动力人口的增多意味着对就业岗位的需求在增长.倘若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劳动力人口增长之所需,那么,失业将长期困扰21世纪初叶的中国.  另外,2000年人口普查还给我们以新的警示:当前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水平已经超过了城镇,农村为7.35%,城镇为6.30%.这就是说,原来那种对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农村的认识,已经变得不合时宜.人口的流动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的提高,城市打工和做生意的比较收益的刺激,使农村有较高文化程度的青年人口,越来越多地移居到了城市.这在给城市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给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带来了促动.按地区和城乡分的年龄构成统计表明,越是城市化速度快的省份,其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就越快,其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水平也程度不同地表现得较高.比如说,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浙江、重庆这7个省(直辖市)自1990年"四普"以来的城镇化速度最快,而相应地,其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水平也高,农村与城镇人口老龄化  的百分之差也就越大.  韩国和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较城市为严重的状况,也开始在中国大陆出现了.  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提高,已经使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凸现了出来.2000年11月"五普"表明,上海乡村的老龄化水平已经达到了13.73%、浙江达到了10.51%、江苏达到了9.73%、山东达到了9.15%、北京市达到了8.35%、重庆市达到了8.04%.  四、中国大陆家庭户规模变小  总体上来说,中国大陆的家庭户人口规模在逐渐变小.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率的加大、离婚率和婚龄人口未婚率的增加,都会促使这种趋势进一步发展.但在中国家庭户规模的缩小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应该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因为正是在人口迅速增长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家庭户人口规模的平均数到达峰顶,并开始下降.  1949年后,伴随经济的发展,人们补偿生育行为的作用曾经使20世纪50年代的家庭户均规模迅速提高.但由于"大跃进"所引起的三年困难时期人口死亡率的提高,中国的家庭户均规模曾经有所缩小.在年之后的补偿性生育,又使家庭户规模开始增加.一直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迅速下降.1990年"四普"时家庭户均人口规模为3.96人,2000年"五普"时的家庭户均人口规模为3.44人.  家庭户均人口规模的下降,一方面意味着夫妻子女数的减少(城镇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农村一对夫妇大约在两个左右),另外一方面也意味着青年、成年家庭的核心化和老年家庭的空巢化.伴随中国21世纪前半叶老龄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和城镇的养老问题都将凸现.即使社会养老解决了所谓的经济供养问题、生病老人的家庭护理,以及不能正常生活的老人伺候和精神慰藉等,都将对发展中的中国提出重大挑战.  当然,依据2000年的"五普"数据,从总体上来说,农村的家庭户均人口规模较城镇家庭要大.全国总计城镇户均人口规模为3.1人,农村平均户均人口规模为3.65人.这就是说城镇单身家庭、无子女家庭和只有一个子女的夫妇家庭,已经将家庭户均规模降低到了比较低的水平上.从发达国家现在的家庭户均人口规模看(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其户均人口规模也在3人左右.这就是说,城镇家庭户均人口规模已经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中国农村的家庭户均人口规模虽然大于城镇,但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政策促使之下,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其还有下降的空间.  户规模的变小,使核心家庭和某些单身家庭成员的独立生活空间扩大了,但基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姻缘关系所构建的家庭网之间的关系却仍然较为紧密.各个家庭之间的互动率仍然很频繁.不管是父母家庭与子女家庭之间的互动频率,还是各个子女家庭之间的互动频率,还是由姻缘关系所搭连的家庭之间的互动频率,都比较高.这可能是东方亲情社会的传统使然.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族有多少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