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部门条件下刺激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产出的方法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宏观经济学练习.doc 6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一、判断题
1、设备对产品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属于中间产品。(×??)
2、凯恩斯的消费倾理论表明?,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3、在托宾的“q”说中,当q等于0.8时,说明买旧企业比新建企业便宜。(???√)
4、中央银行的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就会增加货币供给量。(√??)?
5、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人们就会卖出有价证券。(??√??)
6、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交替使用的政策组合。(×????)
7、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的变动导致LM曲线同方向变动。(???×??)
8、若IS斜率曲线不变,?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9、失业率是指失业者人数与就业总人数的比率。(???×??)
10、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指出,短周期的一个周期平均长度为10个月。(???×??)
11、如果劳动力流动加快,失业率就会上升。(√?)
12、粘性工资理论认为,劳动的供给量决定就业。(??×?)
13、在衰退的早期阶段,利率往往会下降,但以后又会上升。(??×?)
14、当IS曲线右移且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越陡,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15、当LM曲线右移且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6、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人们就会买入有价证券。(??×???)
18、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变动导致LM曲线反方向变动。(??×??)
19、失业率是指一个国家的失业者人数与总人口的比率。(??×??)
20、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指出,长周期的一个周期平均长度为14年。(???×?)
21.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出去一些比少卖一些时GDP要增多一些。(×??)
22.净投资不可能是负数。(×??)
2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和必然等于一。(√?)
24.不管储蓄的含义是什么,储蓄一定是存量。(×?)
25.某国对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减少,可能是由于利率上升。(√?)
26.一般物价水平不影响货币需求。(×?)
27.通货膨胀会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28.LM曲线平坦,IS曲线越垂直,则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29.当经济中只存在结构性失业就是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
30.乘数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有效的。(×?)
31、政府转移支付应记入GDP而间接税不应记入GDP。(×?)
32、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没有影响。(×?)
33、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的。(×?)
34、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35、在新古典增长模型里面,储蓄率对稳态均衡的增长率是没有影响的。(√?)
36、如果一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不变。(×?)
38、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
39、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40.凯恩斯认为工人更容易接受由于价格水平上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下降,不易于接受由于名义工资下降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减少。(×?)
41、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42、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不应该计算在本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内。(×?)
43、若消费函数为C=0.85Y,则边际消费倾向是新增1美元收入中消费85美分。(√?)
44、MPS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越大。(×?)
45、在LM曲线上任何一点,利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结合都实现了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46、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没有效应,财政政策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
48、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受益的是债权人。(×?)
49、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发生偏离后,经济活动能实现自我纠正,使其达到平衡。(×?)
54、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格总和。( × )
56、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般来说小于投资。( √ )
57、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 )
60、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 )
63、LM曲线越陡,财政政策的效力就越小。( √ )
67、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 )
70、短期菲利蒲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成反向变动关系。( √ )
72、居民争得的收入不是他们都能拿到的。( √ )
73、假如居民在不同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上都增加储蓄,消费曲线将向上方移动。( × )
74、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大全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大全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大全、选择答案、自考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产出产出,与相对应,产出是投入所产生的结果。用于或进一步加工生产的各种有用的商品和服务。它们可以用于消费或用于进一步生产。产出主要用于消费或进一步加工生产的各种有用的物品和服务。可口的比萨饼就是其产出。在教育中,有、有知识的则是产出。从运行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角度看,生产过程就是投入----产出过程。投入产出法旨在通过各部门间相互提供产品、相互消耗产品的技术经济关系探明国民经济生产过程的内部比例和内在联系。为了正确反映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数量比例,在此,不仅要考察不同产品部门之间的消耗关系,而且要考察同一产品部门内部的消耗关系。例如,电力部门提供给钢铁部门和煤炭部门的电力,以及电力部门自身消耗的电力(厂用电),它们都属于中间消耗。依据国民核算的平衡原则,有产品的消耗(使用)就应该有相应的产出,这实质上要求用“产品法”计算各单位、各部门的产出。简言之,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其部门分类标准必须是“产品部门”,而其产出计量方法必须是“产品法”。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析要求决定了“产品法”应该成为各部门产出计量的方法论基础。原则上,国民经济核算中主要生产部门的产出计算方法必须尽可能与此保持一致。
投入和产出都包括发生和影响两大部分。比如,能够带动建筑业、设备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游行业的生产能够带动一大批下游行业的生产,这些都是好的间接影响;当然也会有不好的间接影响,如环境污染。在宏观技术经济论证中对这些正负效应都要考虑,而且要有。
产出有产品和服务两种。第一二产业的产出是产品,第三产业的产出是服务,机关、、教育、文化、的产出也是一种服务。
考核指标/产出
投入和产出都有实物量和货币量两种考核指标。货币量指标同实物量指标的唯一判别是前者考虑了价格指标。由于价格不合理,货币量指标有时不能真正反映实物量指标,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在技术经济计算中采用了合理价格。但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相同的量,货币量可能上涨了好几倍,两者偏离很大,为此,在技术经济计算中又采用了可比价格。为了分析对比历年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的真实状况好坏,为了评价技术经济效果的实际好坏,都必须采用可比的合理价格,不能采用不可比现价和不合理价格。为了考核现状,当然应该采用现价。
与效益/产出
产出和效益,关系也很密切。产出结果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如)。效益是指产出结果在各方面所引起的作用和影响。效益也有好坏之分。
效益有七种:一是政治效益;二是国防效益;三是社会效益;四是技术效益;五是经济效益;&六是环境生态效益;七是自然资源效益。这七种效益之间虽有一定联系,但每一种效益基本是有独立性的。在其它效益均能满足的前提下,经济效益是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效益。
投入少→费用省→产出多、快、好→效益好,这是技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们掌握和运用好这个规律十分重要。
重要性/产出
领导抓工作,主要就是抓投入和产出(即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投入是手段,产出是目的。投入不保,教育就难以发展;产出不好,投入的钱就等于丢进了水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投入是个大问题,应当解决;产出同样是个大问题,也必须加以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出比投入更重要。
目前产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职业技术短缺,二是培养出来的人综合素质差,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反映在教育工作中,就是一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二不重视素质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切实解决,以致职业技术教育起步几十年,仍然步履维艰。普通教育中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分数的倾向也没有谁去认真纠正,甚至还有人在不断推波助澜,导致这种倾向几成顽症。从领导方面来说,则存在“片面领导”的倾向,只管投入,&不管产出。一讲重视教育似乎就是给钱,并不去关心学校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情况、学生素质的状况,而只是关心学生考了多少分、有多少人考进了北大清华,甚至给教育部门压升学指标,完不成指标就拿局长、校长是问。
投入产出法/产出
,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创立的。他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并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到1953年又出版了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列昂惕夫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
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
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
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以及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此外,投入产出法还可以推广应用于各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等类似问题的分析。当用于地区问题时,它反映的是地区内部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某一部门时,它反映的是该部门各类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公司或企业时,它反映的是其内部各工序之间的内在联系。&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介绍
理论上,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部门之间的联系,是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因此,表中第一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即所反映的主要是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但也反映经济联系,特别是在价值形态表的条件下,因为这时表中各元素受价格和各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
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
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
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
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机械工程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01:05:01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2012《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题-解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2《国民经济统计学》复习题-解答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经济各部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