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想当我的理想企业家家

中国的企业家为何都想做金融?--百度百家
中国的企业家为何都想做金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最近事故不断,另一方面多家公司开始发力自己的金融端,中国最著名的一些公司也早就把开个民营银行提到了议事日程,那么企业家为何对于金融如此热衷,互联网下面的金融又有哪些特性呢?
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泛亚出事了,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E租宝也出事了,还有某达,某M,某集团,统统都出现了各种庞氏骗局的危机,投资者果然慌了,有人甚至告诉自己的父母,只要有人告诉你他是做互联网金融的,你就抓住他扭送派出所。一准是个骗子。这让千万的从业者,心里感到很崩溃啊。莫非互联网金融真的崩塌了?
(各地e租宝被查)
但我们看另外一方面,百度成立了金融事业群,阿里自不必说,以蚂蚁金服为核心的金融可能比阿里巴巴的盘子还大,而唯一能与阿里抗衡的腾讯,也是早早布局了微众银行。另外,58同城、360、乐视、京东全部将触角伸到了金融领域,这莫非是有钱的金主全来填坑了?互联网金融业务莫非又大有可为?
其实,金融本身就是把菜刀,他只是实体经济的工具,你能用它切菜,当然也可以用它杀人。菜刀本身没有错,而互联网也是一把菜刀,同样是个工具,根本就是全社会的底层代码,早已脱离了一个垂直的行业。所以,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是十分中性的,他从根本上就是个工具而已。之前之所以出事,是因为别有用心的人,用这个最流行的工具行骗而已。最后必然是把自己玩死,把别人玩惨。
(泛亚投资者到处维权)
那么这个工具能重回正轨吗?
当然可以,互联网金融本身就代表着金融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互联网的技术延伸,再结合我国金融向民间开放的大背景,这确实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所以我们看到了民营企业全都扑了上来,很多知名的企业,已经申报了民营银行的牌照,大家都觉得,做实业太不容易了,被银行为首的中国金融行业欺压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可以借助互联网,借助开放的大环境,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其实这个东西,我们国家整整晚了人家几十年,日本是最明显的,三井公司有三井银行,三菱公司有三菱银行,索尼公司最赚钱的就是索尼金融,日本几乎每个实体大公司的背后都有一家金融企业支持,从而形成了巨大的财团。跟日本一样的还有韩国,最典型的就是三星的例子,如果没有金融支持,很难想象三星能做那么大。所以我们的企业家也看到了这点,实业在前面冲锋,这后勤给养必须要跟上,而国有银行或者是城商行这些官办银行通常是指望不上的,都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跟政府打交道有的时候真的很让企业家抓狂,离得远吧,人家不鸟你,离得近吧,这就是一条通往监狱的不归路。所以,金融这个小辫子抓在人家手上,实在让企业家们相当的抓狂。
(复兴老大郭广昌)
另外,过去的几十年经验来看,金融行业都是最赚钱的,有一种说法是全社会都给银行打工,所有的上市公司业绩加在一起,一半都是银行板块的,银行们只要不高兴了,股市就不可能上涨。既然又赚钱又好,企业家土豪们当然会趋之若鹜的涌上来,都梦想着成为一个金融家,过一把华尔街的瘾。但是……注意这里面要说但是了,金融是个技术工种,需要高知才能撬动,而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们大多没什么文化,后来互联网创业这波大多都是技术出身,几乎没有人懂金融,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奇葩的现象,外行指挥内行。花钱是可以找到专业人才,但问题是最后拍板的还是老板们,而老板们的固有思路往往,对于做金融没什么有益的帮助。
刚才说了,互联网和金融都是工具,都是过去十年最赚钱的买卖,但这两个东西又有些地方截然不同,最典型的一点就是互联网是越大越好,即使烧钱也不怕,比如像京东、滴滴、美团这种企业,刘强东也好王兴也罢,都尝到了烧钱圈用户的好处,互联网的逻辑就是有用户就有天下,至于烧钱自然有人买单,现在他们也没想好,到底该怎么赚钱。那么有人把这种经验嫁接到了金融身上,于是我们看到了E租宝的血案,泛亚的惨案。金融里是有一句话叫做大到不能倒,那是针对国家金融和传统金融而言的,如果你用电商的思路做金融,玩命烧钱以高息利诱圈用户,最后一定走上庞氏骗局的路子,只要借出去的钱,你根本无法控制,投资人的钱不但要用来发展业务扩大规模,更要用来填窟窿,那这个数字就太可怕了。比如e租宝5个月发展了700多亿,最后查出来账上只剩下20多亿,这680亿的窟窿,谁能填的起?最后一定是条不归路。所以,互联网无论是电商、视频还是打车烧钱,那都是看得见的,能预测到的。而金融烧钱,根本就是个无底洞。
所以综合来看,金融是个好东西,他可以通过互联网的通道嫁接到企业身上,帮助企业融资,扩大资金链现金流,让企业家不再去看银行的脸色,但金融更是个危险品,如果不按照说明书规范操作,一定会发生爆炸。即使现在很风光的企业,一旦被炸伤,也必然元气大伤。
阅读:602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白鹿原》停播了!
万能的大熊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企业家为什么要学历史?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经过三十多年的筚路蓝缕,中国现代企业已经发展得颇具规模,同时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例族企业接班人的甄选,股份制企业总经理与董事会的关系,传统行业是否应当主动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等,不胜枚举。
  很多企业者带着管理的困惑学习西方舶来的理论,付诸于实践时却常有无力感。他们还有另一种选择,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汲取中国式的管理智慧。中国企业管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需要从丰富的历史中获得灵感。
  大道至理,鉴往知今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无数杰出的人物以无与伦比的智慧在历史上书写了无比壮丽而又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得益于中国的史官文化,这些故事得以记录和传承,今天的企业管理者如若能够学之一二,对企业管理将有很大借鉴意义。很多人都知道《资治通鉴》,北宋时由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司马光反对石变法不成,退居洛阳修此史书。这部书历史地位非常高,被誉为《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鸿篇巨制,但司马光最初目的很简单,就是把历史编撰成故事讲给皇帝听。
  中华帝国就像一个股份公司一样,皇帝是董事长,他怎么才能做好这个董事长呢?司马光认为皇帝得学一学历史的经验。
  历史的深处所埋藏的不只是废墟故事,更有鉴往知今的大道至理。企业管理者读一读历史,对管理现代企业很有借鉴。例如,三个人一起创办公司,一起辛辛苦苦地打拼。公司做大后,就有了尊卑,也面临如何对待元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人设计了一个很好的制度,叫“官以任能,爵以酬功”。官职给职业经理人,给有能力的人;爵位给元老,给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爵位还可以传承。
读历史,知管理
  企业内部是专制的,自上而下,等级森严。
  帝国与公司面临的共同核心问题是委托与代理的关系。董事长委托总经理管理公司,皇帝委托宰相治理国家。自秦汉以来,君权与相权就一直处于对立而统一的相互制衡中:君权强势时,宰相的权利空间就相应被挤压;君权势弱时,宰相的权利空间就相应扩张。皇帝可以把国家交给丞相,例如万历不临朝听政长达二十八年。也有雄主不信任丞相,削弱相权,亲自管理国家。明朝时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严令“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丞相”。而清朝的统治者是少数民族,他们的危机感很强,一方面处处显示其强大的控制力,一方面特别担心有人谋反。清朝亦没有设立宰相,军机大臣只有参议政事的权利,没有决策权利。实质上军机大臣就是一群高参,权利全部集中在皇帝手里。皇权与相权的对立统一,本质上在于二者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冲突。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华帝国需要处理的另一层复杂关系,企业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公司做到一定规模后,就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是以加盟店还是直营店的形式继续扩张?中央对地方如何管理,如何把握放权和监督的尺度,如何实现地方机构的内在制衡,这些都是中华帝国和大公司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
读历史,学做人
  商场与战场的竞争最终都归结为人的竞争,历史故事当中蕴藏的做人哲学可以被企业的管理者活学活用。以清朝慈禧太后身边的宠臣李莲英和安德海为例,二人可以说是做人的一正一反两个典型案例。安德海恃宠而骄,干预政事,纳贿招权,个性张扬,对亲大臣不敬,最终落得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而身居高位的李莲英却为人保守,行事低调。他深受慈禧宠信,却又对傀儡皇帝光绪加以照顾。慈禧想废掉光绪,而李莲英在这件事情上一直不表态,坚持自己的原则,处处为自己留余地,得以善终。李莲英在临死前,用八个字总结自己一生,即“事上以敬,事下以宽”。二人的故事,警醒世人“人在高处莫得意,唯能低调方保身”。
读历史,看天下
  企业家读历史,要知管理,学做人,更要看天下。不只看中国,更要看世界。现在很多人喜欢读曾国藩和,但是读西方的人还是太少。有几个人知道柴尔德家族和摩根家族的具体情况?这些家族管理企业又有哪些案例值得我们借鉴?有一本书《货币战争》风靡一时,里面讲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美联储、以及整个世界的金融命脉。如果我们不读历史,就不知道这是篡改历史,要么愚蠢,要么别有用心。企业家要了解西方历史的本来面貌,才能深刻地理解现在的西方社会以及其体制。
  作者简介:颜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教授。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和经济历史,曾经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取得学术界广泛认可。2009年获得第十五届世界经济史大会最佳博士论文奖,是荣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
(责任编辑:李治华 HN02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企业家为什么要学历史?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未完成【独家】高晓松想当企业家
[摘要]三个娱乐圈老炮儿加上阿里巴巴,一个互联网音乐大玩家诞生。
记者|&李亚婷& & &&编辑|&徐昙
高晓松不介意拿自己脸大开玩笑。采访之前,他正在给另外一家媒体拍照,需要他手拿小牌做个广告,他甩了甩头,将脑门上两捋头发甩开,&我以后脸要诚租广告位,收费的,脸大还能多贴点儿广告,什么治脚气的啊。&他摇着那把写着&晓松奇谈&的扇子说。
他的身份越来越多元,比如《晓松奇谈》里说书的、《奇葩说》里的&颜值担当&、杂书馆的馆长,以及2015年年中上任的阿里音乐董事长,现在他每天都要挂着橙色的&阿里巴巴&工牌穿梭在一个个会议之间。
阿里音乐CEO是宋柯,也是高晓松二十多年的搭档,两个人前后一起经营了五家音乐公司:麦田音乐、华纳唱片、太合麦田音乐、恒大音乐、阿里音乐。在日上任的时候,高晓松发了一条微博,&阿里音乐集团将是我和宋柯音乐职业经理人生涯的最后一站&,他形容两个人的关系&我不能没有他,他也不能没有我&。
日,何炅正式加入,担任CCO(首席内容官)。至此,阿里音乐&铁三角&成立。国内音乐行业也形成阿里音乐、腾讯音乐、海洋音乐三足鼎立的局势。
在&铁三角&加盟之前,阿里巴巴在音乐上的布局主要是以天天动听和虾米音乐两个播放器为主,在外界看来,播放器的打法已经碰到天花板,即购买版权,然后向用户收费。
互联网对音乐行业的改造也被局限在发行领域,每家播放器都可以做到根据用户的喜好和收听习惯定向推荐歌曲,之间的差异更多的是在用户体验方面,而非商业模式。
2014年年中,恒大音乐合约已满,高晓松跑到美国,准备去斯坦福大学读博士,甚至都已经开始找教授,&开启一段美好的知识分子新人生&。年底,宋柯就跑到美国找他,俩人在一家韩国烤肉店商量着怎么再折腾一下。
在他们看来,从上游来改变音乐产业已经稍显力不从心,&无非就是多写两首好听的歌,但是对音乐产业的改变极其有限。&宋柯告诉记者。一顿饭下来,两个人达成共识:要找一个互联网平台,而且要有交易环节。
其实这组搭档在上一个东家也做得风生水起。2012年年中,两人正式加盟恒大音乐,期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购买了大量歌曲版权,二是经营&恒大星光&音乐节,仅在2014年,就举办了26场音乐节,为恒大贡献了4491万收入,是恒大文化集团下面六个业务中盈利能力最稳定的一块。
日,高晓松在杭州举行作品音乐会,他邀请参加,马云虽然没去,但询问他是否还想在音乐行业做些事情。高晓松心中窃喜,&上赶着不是买卖,但人家要找你,这事就好办了&,他写了三百来字,梳理了一下音乐产业目前的状况、痛点、行业逻辑。
高晓松、宋柯、何炅三人的办公室门上,三人的图像被处理成财神模样
日,马云、高晓松、宋柯三个人在太极禅院聊了两个小时,现在回想起来,高晓松会调侃,&马云最会说话了,我们这些人闲云野鹤惯了,他三言两语把我们打发成997&。现在他俩早九点到晚九点,一周七天围着阿里音乐转。
三个人也基本确定了阿里音乐要怎么做,&音乐行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不比电影行业少,但是真正被互联网化的还不到10%,放到整个文化产业中,可能是极少数还没被互联网阳光普照到的领域。&宋柯接受采访时说。
当时两人在恒大音乐还有一定的股份,也决定放弃,离开的时候,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感谢他们为恒大音乐服务,&我们俩也是老炮儿,不是生瓜蛋子,今天跟这老板,明天又跑那儿去了,我们做得大家都很舒服,好聚好散。&游走企业大佬之间多年,江湖规矩对高晓松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
日,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合并,阿里音乐正式成立。阿里巴巴的商业核心是电商,无论是自有业务还是投资、收购的业务板块,都是希望直接或间接为电商服务。
宋柯不认为当时有比阿里巴巴更好的选择,&很简单的道理,这个行业还有大量的中间收入没有回归到行业本身。比如说,词曲作者有没有拿到他应得的?现在肯定是不满意;艺人做了演出,卖了衍生产品,艺人和他的生产合作者是不是拿到了合理的回报?现在也不好说。这个行业连个权威的数字都没有,连基本数据的构成都很简陋。&在宋柯看来,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重新架构音乐产业,是当时最有效率的切入点。
阿里星球是阿里音乐推出的第一个产品,除了基本的播放功能以外,平台还聚集了几个重要角色:艺人、粉丝和商家。商家的范围很广,高晓松认为&任何有变现需求的都可以&。比如一首歌曲从无到有的全过程都能够在平台实现,它能提供作词人、作曲人、录音棚、混剪、唱片封面设计、企宣推广、演出等全套服务,甚至还能策划明星签售。
这其实是一个大而全的平台,与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一样,阿里音乐考虑的不是某一个具体商家的运营,而是整个平台,&你不用考虑内容的品质,因为你面对的是整个行业,总归是有人会做出好的内容,我们就是把平台建好,让好的内容获得好的商业回报,建立起一个商业体系。&宋柯说。
高晓松认为互联网对音乐行业的改造分为三个层面:互联网提供人和人的接触、数据和人的接触、数据和数据的接触。
所谓人和人的接触就是创作环节,在这个层面,他认为互联网是无能为力的,第三个层面数据和数据的接触就是发行,互联网在这个领域发挥的作用已经足够大,几乎所有的播放器平台都可以根据用户收听习惯推送歌曲。只有在第二个层面数据和人的接触中,他认为是大有可为而又没有被挖掘的领域。
高晓松喜欢用青楼来打比方,古代青楼就是平台,大家到青楼看看最近流行什么曲子,李师师弹了一首蝶恋花,名人骚客都来填词,除了青楼没有这样的平台,所以大家才往那儿跑。
其实这就是阿里音乐想做的事情,扩大音乐产业各个环节与人接触的面积。&过去开一张新唱片,我脑袋永远只能想起经常合作的这几个人,其他人我不了解,你给我推荐我也得想想,但是现在不一样,在这个平台上,光得过格莱美奖的作曲家就有80多位。&高晓松说。
从另一个层面讲,相比于电影和电视剧产业,音乐产业缺失的环节太多,这是由于产业规模还不够。&原来电影行业小的时候,它也缺角色,但是现在电影产业膨胀成这样,每一个最细小的环节,都有专业的公司去做,连贴海报都有专门的公司,&高晓松认为阿里星球的作用是要把整个产业跑通,将角色迅速配齐,&角色完整就能跑通所有类型的产品。&
在宋柯看来,无论是跟高晓松搭档,还是在&铁三角&中,自己的角色都是职业经理人,&晓松是搞创作的,偏感性,我偏理性&。高晓松也这么认为,自己散漫惯了,但宋柯&很细&,一次开会,宋柯比较两首歌曲的推广费用,一首是花了60万推广的《玫瑰与小鹿》,收听次数1000万,平均一次收听6分钱,还有一首歌花了170万推广,只有20万的收听次数,平均收听一次8块钱。
后来公司定下规矩,一首歌平均每次推广费用应该介于6分钱到1毛钱之间,不能低于6分钱,低了说明这首歌花一点钱就可以迅速火,应该加钱继续推广,但也不能高于1毛钱,高了说明花那么多钱最后听到的人不多。
高晓松一听服了,之前推广费用全靠&拍脑门儿,这首歌一拍脑门50万,那首一拍170万,没有任何依据,结果他全给算出来了&。
何炅是&铁三角&中最后一个加入的,高晓松对他也很服气,这主要说的是&颜值&。他俩是1994年同一台晚会出道,老狼第一次唱高晓松的《同桌的你》,何炅第一次表演小品,大家都用怀疑的口气问:&你们俩是一届?看着像他叔叔。&
高晓松还佩服何炅的好人缘,&我跟老宋柯一说艺人,那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欢、那英、郑钧、许巍这些人,何老师不一样,从十几岁到几十岁的艺人都跟他特别好,知心好朋友,这太不容易了&。
高晓松觉着何炅做这么多年主持&憋得太难受了&,&他亲历过那么多晚会,他心里有很多得失的经验,这个没办好,那个扑街了,这个火了。他亲自在台上站着,当然知道背后的原因,可是何老师从来没有把这些经验用来实操过,这种人可太珍贵了。&
阿里巴巴可以提供的大数据处理能力也让他们如获至宝,&大数据让我们从中医变成西医,过去我们是老中医,只有望闻问切,只能说我看你好像有点病。&但是大数据会让目标都更有针对性,阿里音乐内部有个数据工具叫&天机策&,高晓松欣喜地称之为&商业宝贝儿&。
这个工具是和阿里云联合开发,可以搜集多个维度的数据。比如输入任意一个歌手的名字,立刻会出现数十张大图,明星的粉丝有多少、住在什么地方、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以及随着教育水平跟收入水平的改变,对明星喜爱程度的变化,甚至通过在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购买记录还可以看到粉丝经常买哪些品牌的衣服、牙膏等等,这些为明星商业价值的持续开发提供可能性。
&过去经纪公司只能挨个敲门,能让谁谁谁代言你们家产品吗?人家说为什么,要给出具体理由,现在完全不用了,把这些数据往那里一拍。&高晓松倚着靠背,神情骄傲。
背后的阿里云是他看重的技术,&它就像一个天才儿童,有强大的抓取和运算能力,只是说得有不同的师傅教他,武当派师傅教他,他就会了武当武功,如果是少林派的师傅教,他就会了少林武功。&
宋柯毫不掩饰阿里音乐在行业里的优势,&目前,互联网音乐基本上还沉淀在版权这儿,你有多少我有多少,但是这个行业可以产生交易行为的地方多了去了,我们与唱片公司的合作已经完全逾越了所谓版权的壁垒,没有版权,我们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合作,商演、代言都可以。&
高晓松也觉着靠谱,&阿里音乐做成是100%的事情,不是说阿里星球一定行,不行再做下一个呗,但阿里巴巴肯定能把音乐这件事儿做成,&高晓松是典型北京性格,&一看这事有点努,就不干了。&
1988年高晓松考上清华大学,读的是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三年之后,还没毕业,他就退学了,&我只要内心深处觉得努,事情成功率低于70%,我就算了,我一想当科学家的几率肯定没有70%,就不念了,不费这劲了。&
离开学校之后,高晓松也做过不少生意,但都没成,&做过出版社倒闭了,做广告公司倒闭了&,他通常放弃得比别人早,&好多人到山穷水尽、撞上南墙才放弃,我是老远一看,觉得恐怕南墙在那里,就不干了。&
宋柯倒是没否认肩负的责任感,&眼看着电影、游戏和影视都超过音乐行业,还是想怎么才能让中国的音乐产业更好一些。&
高晓松还惦记着通过阿里音乐一搏之后能当上企业家。
&你觉着自己是个企业家吗?&
&我现在不能叫企业家,因为还没证明呢,我现在是wannabe(想成为)企业家,什么时候能把wannabe去掉,就是真正的企业家了。&高晓松笑着说。
京ICP备号 京ICP证13045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读企业家传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