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什么是共修是什么意思?

定弘法师:不跑寺院,不参加共修活动,不与佛友接触,这样做是否如法?--学佛网
&定弘法师:不跑寺院,不参加共修活动,不与佛友接触,这样做是否如法?
发布:清净心&[ &]&& 日期: 22:12:00&&
问:下面一个问题,「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我的想法是在把家庭照顾好的前提下,不跑寺院,不参加共修活动,不与佛友接触,这样做是否如法?定弘法师答:这样也是做一个形式。对於初学的人来讲,会有一定的效果。因为你的心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那你就不得不把这个外缘切断,静修。但是你要知道,这样的静修只对初学,而且这个功夫不一定它能够成就的。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经过磨链,你就不晓得你的功夫能不能成就。如果境界现前了,你还会生烦恼,那就没有用。我自己的想法,原来也是这样想,找一个非常清净的环境,自己好好修,修成了再出来。弘法利生都要先出来,等修成了再出来,佛讲「不能自度,焉能度人」。我把这个想法跟师父老人家R报,师父总是批评我,说我这是小乘思想。有一次,我提的问题也比较尖锐,我说师父老人家您常讲,「不能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那我们先自度,然后再度人行不行?师父讲:等你要是自度了之后再出来度人,这个世界恐怕都毁灭了。你还未必能自度?我这一听,这个话好像也是。但是我又问了一句,就更尖锐了。我说:师父,佛经上就告诉我们,自他不二,我能自度,不就等於度他吗?何必自度以外还要去度他?师父又回了我一句,他说:是啊,那你度他不也是自度吗?证明你还有二,你不是不二,你还执著一个自一个他。我这一听,是,还是自己解得不圆融,所以这个境界就很低了。真正要修行,就是在你平常待人处事接物上修,不必离开你现前的这个境界,e求什么清净的境界。你去攀缘,求来一个很清净的境界,你的心也未必清净,你也未必是真修。为什么?你烦恼还是没有断。烦恼往往是在什么境界上断?给你考验的时候,你就能断了。顺境你不起贪爱,好比说人家对你的恭维、叹。像我们要出来弘法,那是难免的,名闻利养你必须面对,人家对你的顶礼供养,现在都有了,然后叹你,你就得忍著,你不能生起一丝毫的贪念,更不能生起傲慢,这就是细密的要关照自己的念头。这就是修行,顺境上修。逆境呢?逆境,e人来侮辱你、来嫉妒你、来障碍你,这也有,弘法是必须要面对的。顺境就是名闻利养,逆境就是嫉妒、障碍。师父老人家也提醒我们,你走这条路不好走,你讲经讲得不好就无所谓,你要讲得好了,可能你就走投无路。人家看到你得到这么多名闻利养,心里就不舒服。你就得忍,必须要在境界上忍住,不生贪_痴,这就是修行。这个缘也不是自己找来的,这是佛菩萨安排。我们也不是说非得想要出来弘法利生,就是现在这个因缘把你推出来,那你就需要承担。你不承担,好了,你躲开来了,你也是攀缘,也没有S缘。我觉得怎么修?这是必须要面对的,就是要境界上修。当然你要是在这个境界上修你没有信心,这初学的人都是这样,我以前都是这样,没有信心,不敢去面对考验。名闻利养,我不行,我遇到名闻利养会起心动念,会落的,人家嫉妒障碍,我也受不了。那怎么办?你可以先退下来,找一个清净环境先静修,找找感觉,找找那个清净心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然后“颜飧龈芯趸沟么氐侥阍吹木辰缟稀R蛭阋丫业侥歉龈芯踔螅阍诰辰缟夏慊岢鱿帜歉鲂n击,这个感觉没有了,看到名闻利养真的就念念就生贪念、生傲慢,这感觉没有了。没有,这时候就帮助你警醒。或者是逆境上你生_恚心,这也是提醒你。那这个时候就得曰凇所以天天都要修曰诜āS绕涫窃诖朔矫妫绻桓鋈烁约褐芪У娜嘶共荒芄缓托诚啻Γ钩3;岣似鸲粤⑵鹈堋⑵鹦n突,不管是谁的错,或者是都是你对,e的人错,但是你跟人起对立、起矛盾,那你就不是真修行。为什么?强烈的我执。对立是怎么来的?因为你有我执,所以有我有人,人我对立,不符合自己的意思你就跟他闹矛盾、闹意见,这就是要化解的地方。修行就从这些地方修,离开你的当处,你在哪里能够再找到清净的环境?你有了清净心,那环境自然就清净。即使是天天被人骂、被人羞辱,你心还是清净。你看我们师父老人家天天给我们做表演。老人家现在也是都有顺逆境界,出来顺境,名闻利养,大家对他的崇拜,大家有目共睹,把他当佛一样的崇拜,他是如如不动,根本没放在心上,自己还是那么谦卑,「我自己是凡夫,没有修没有证」,你看他就是这么谦卑!遇到逆境,人家来障碍你、毁谤你,甚至什么?很多地方把他的经教,这些光盘、书都给烧掉。大陆来的同修可能知道,有。老人家还是如如不动,各人因果各人负责,这就是真修行。就像刘素云老师,她的成就也是这样的。她没有跑到深山老林里面去证得这个念佛三昧,她就在家里,忍受著她那位精神不太正常的先生的折磨,这十年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她就在这个境界里面,把那个烦恼习气给磨掉。那些磨我们的人,正是我们的菩萨,没有他们,我们岂能成就?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自修与人众共修两者有何差别?
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作者:如本法师
静修(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自修与大众共修都建立在修行佛法为出发点,目的在于明心见性,了悟生死大业,证成菩提,出三界为正宗。修道者若背离此意义,其自修与大众共修便成多此一举,虚度光阴,徒劳浪费青春与生命。
何谓自修?就是自己将心安住下来,独自一人独处一方而精进佛道是也。自修应具备何等条件?
第一要正见为何要自修的动机与意义。
第二自修内容要符合了义解脱法门。
第三自修之人应具足有恒心毅力不拔之心,不达彼岸终不止休。
第四有深信不移之心,截断无明三毒。
第五防止俱生我执懈怠心。
第六拒绝不必要之攀缘心。
第七生活严谨,精进菩提。
第八低声下气多参访善知识。
第九遭遇业障慎莫退心。
第十与不二法门,实相中道相契。
若修道者因而自修,日日与菩提相应,焉有不得道之有。
若人欲得自修,这是一件尊严殊胜之举,往往能自行自修者,其身教与言教皆有一定的自修程度,在三藏教典亦有明确的正见,行为方面也都上了轨道,一一皆能自动自发用功加行,这是值得赞叹与鼓励的。若是自修者其心软弱懈怠,不具恒心毅力,又无正见增上,不通如来圣法,贡高我慢,无明三毒丛生,如此弊病而自修者,不但与修行无助益,反而招祸惹身,感召堕落三涂之危机,乃至走火入魔,阴阳怪气,非僧非俗,疯颠狂妄,言行错乱,所行外道法而攀附佛门中不能自觉,受世人讥嫌诽谤,的确这种乱象在当今社会不是频频层出不穷吗?诽谤多于赞叹,歪曲如来正法,误导世人,猖狂不能自禁,罪愆无以论量!
自修是好事,但由于发心自修者,毕竟亦处于凡夫地,习气满天飞,又无善知识导引启发,难怪有无数的人在自修,修到最后弊病丛生,言行怪异,不胜枚举,浪费光阴,徒劳无功,又折腾自己青春生命,若欲挽回实乃晚矣!可不悲哉!今将自修弊病举出八点,供诸仁者参研:
一、自修易蓄养无明而不自觉。
二、习气难断除,无善知识启蒙故。
三、自修易昏沉与掉举而不自觉,恍忽过日。
四、自修者因无同参道友互勉鞭策,易生懈怠堕落。
五、自修者无善知识指点迷津,凭自己自修易于思想偏邪而不自觉。
六、逢值业障现前,智慧乏术,禅定不足,一败涂地。
七、傲慢贡高心,有棱有角之个性存而隐藏未净化不自知,佛味佛气佛相突显够强,无形中衬托出自己唯我独尊,藐视一切,自认修持清高至上,让人普受压力。
八、自修者未正见增上,行为孤僻,厌世极端,或说在空中行在有中,显异惑众,标新立异,彰显自我,个性不稳定,朝令夕改,其难与大众相处,实堪怜愍。
何谓大众共修?就是集聚志同道合之修行者,共处钻研教典或齐聚共同修行,以达修证解脱彼岸是也。刚初发心或道心软弱者,或易懈怠,习气重,圣教未明者,极须大众共修之必要,何以故?略提十点,供诸善信大德研参:
一、共修可抖擞懈怠心,培养恒心,与耐心之处。
二、共修可遏止昏沉掉举之通病。若以念佛而论,大众佛号声嘹亮,可得十种功德。业报差别经云:&一、能排睡眠。二、天魔惊怖。三、声偏十方。四、三涂息苦。五、外声不入。六、勇猛精进。七、诸佛欢喜。八、念心不散。九、三昧现前。十、往生净土。&
三、共修一股共业之力可修改吾人习染,净化无明三毒。
四、共修可将有功用行入无功用行。
五、共修可互相勉励,互相鞭策之功。
六、共修可培育修行之喜悦与正法风范。
七、共修可趋向无上菩提,正法熏习故。
八、共修可去除傲慢贡高心,佛味佛气佛相日益消弭。
九、共修乃集共业庄严而趋向修证之境,可塑造优秀人才(世出世法之圣贤)。
十、共修环境,处处是一面镜,人事物频繁,正是转烦恼为菩提,转九法界入佛法界之佳境。
佛法知见尚未成熟,慢心傲气凌人,易懈怠放逸,俗缘缤纷,五欲六尘炽盛者,一一皆不适宜自修,毕竟道心摇晃不堪,不得其门而入,心随境转,进一退三故,欲证成菩提,遥遥无期。因此,在大众共修之庄严道场用功加行,专注一心而不放逸,是修行者必然的行径,假藉大众共修威德鼓舞自心迈向佛道是迫切所须的。
长阿含经云:&如来以不放逸故,自致正觉;无量众善,亦由不放逸得。&
[责任编辑:张领栓]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佛教名博: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浙江&舟山&普陀山佛教网
& 浙江省南海普陀山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01号台湾佛光山2017禅净共修法会 点亮万盏心灯_凤凰佛教
台湾佛光山2017禅净共修法会 点亮万盏心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月28日,由佛光山寺主办、国际佛光会承办的&2017年禅净共修祈福法会&,首场在高雄巨蛋举行。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诸山长老及信徒、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总会长赵丽云、台湾高雄市
法会由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退居和尚心培和尚、佛光山寺副住持慧昭法师等11位和尚主法。(图片来源:凤凰佛教)2017台湾南区禅净共修祈福法会,全场用心香一瓣敬献诸佛菩萨。(图片来源:凤凰佛教)台湾南区禅净共修法会用万盏明亮心灯,祈请纷乱消除,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图片来源:凤凰佛教)2万盏烛火同时亮起,燃起心中无限光明佛性,从自身向外扩展,灯灯相照,光明无限。(图片来源:凤凰佛教)2月28日,由佛光山寺主办、国际佛光会承办的&2017年禅净共修祈福法会&,首场在高雄巨蛋举行。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诸山长老及信徒、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总会长赵丽云、台湾高雄市政府秘书长杨明州、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副局长陈淑芳、人间福报社长金蜀卿、屏东大学校长古源光、立委刘世芳、陈其迈助理等贵宾,与来自台南、高雄、屏东、台东、澎湖等地近2万名信众,共同以静坐与念佛来涤净心灵,用心香一瓣敬献诸佛菩萨。法会由佛光山寺住持心保和尚、退居和尚心培和尚、佛光山寺副住持慧昭法师等11位和尚主法。佛光童军团、佛光青年团为法会暖场,活泼朝气的律动,给大众带来信仰的无限欢喜,扫除众人世俗烦忧;冈山佛光拉拉队热力四射的演出,带给大众踏出人生欢乐舞步的信心;佛光敦煌舞蹈团的&敦煌献舞&,彩袖飘飘,挥洒一片善美的人间净土。法鼓响起,雄浑震撼的音声引导大众摄持心念;在&千华台上卢舍那佛&的法音佛声中,法师及优婆塞、优婆夷缓步入场,主法和尚登上法坛;&炉香赞&的梵呗声中,主法和尚燃香供佛,信众代表依序献花、献供;在观音圣号与大悲咒梵唱声中,熏坛洒净。接着大众虔心请圣,启告十方,至诚诵念《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在点点泪光中,拭去心中尘垢。住持心保和尚开示大众,修行是生命中最吉祥的事情,能提升生命价值,照亮未来,是生命最大的投资;修行得来的慈悲与智慧,生生世世存在,累积的功德是别人无法抢夺的。心保和尚点明大众,发心修心来自一份觉悟的心,透过修行,去除心中烦恼与障碍;修行如同&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般,有许多不同路径,此时以禅净为主要法门。&禅&是心中光明自信的智慧。修禅悟道,即是了悟菩提自性,本来清净。透过明心见性,了解心的本质没有生灭,无来无去,无得无失,不起烦恼,本来自在。心保和尚以莲花为例,莲花底下为污泥淤积,若没有烦恼,何来智慧?就像星云大师将荒山变成佛国净土,即是&转识成智&、&转烦恼为菩提&的工夫。自心本自具足,不假外求,肯定自己,本来是佛。把执着转成平等,转烦恼成智慧,随时随地用心去参究事理,生活中每个念头都要认真在意,用佛法引导自己,把心变为佛国净土,就是修行。如同极乐世界无三恶道,心中无贪瞋痴即是净土;佛国世界无有诸苦;看见自己的心是佛心就是净土。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署理会长慈容法师讃叹大众发心参加法会,说明今年禅净法会首场就从南区开始,劝勉大家以虔诚恭敬心情,供养诸佛菩萨,迎请三宝及护法龙天,在恭敬礼拜中发展慈悲心与智慧力,为家庭与社会服务。慈容法师解说点灯的意义,在于点亮心灯,灭除苦恼。心灯亮,智慧开,前途明,无量平安幸福、祥和自在随之而来。慈容法师请信众将此功德与世界分享,共同建设光明和谐社会。台湾高雄市政府秘书长杨明州代表市府团队前来参与盛会,他赞叹佛光会成立以来,成就非凡,提高了高雄的世界能见度;而禅净法会凝聚慈心悲愿,培植福德善缘,十分殊胜。中华总会总会长赵丽云感恩星云大师在春季启建万人道场,也感恩所有参与法会的法师、义工及信众,他提醒大家,在诸佛菩萨座前祈福,是千万年修得的善缘好运,今年适逢禅净法会第25年,更是千载一时,一时千载。愿大众藉由禅净法会感得善知善念,除去心中阴霾毒素,建立五和社会。在佛号声中,大众献灯供佛,2万盏烛火同时亮起,燃起心中无限光明佛性,从自身向外扩展,灯灯相照,光明无限。在228和平纪念日当天,用万盏明亮心灯,祈请纷乱消除,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责任编辑:林恩 PFO008]
责任编辑:林恩 PFO00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修功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