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晚会,对跨境电商新监管模式进行了全方位地曝光,那么在中国的跨境电商新监管模式监管,有解吗

跨境电商新监管政策给出过渡期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跨境电商新监管政策给出过渡期
一年后行业或将迎较大调整
跨境电商新政按下暂停键,实际上正是创新贸易模式与监管政策之间磨合的体现
跨境电商从业者应充分利用好政策缓冲期,提前布局商业形态和主营业务,1年后相关行业或将迎来较大调整
“海关总署的正式文件5月25日下午已下发到各平台。”天猫国际工作人员潘红英告诉记者。这份名为《关于执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新的监管要求有关事宜的通知》,全面敲定了有关跨境电商“新政”过渡期政策的执行细节。
《通知》中明确,从即日到日的1年过渡期内,在上海、杭州、宁波、郑州、广州、深圳、重庆、福州和平潭等10个试点城市,继续按照税收新政实施前的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即“一线”进区(货物入境)时暂不验核通关单,暂不执行“正面清单”备注中关于化妆品、婴幼儿配方奶粉、医疗器械、特殊食品的首次进口许可证、注册或备案要求。《通知》同时规定,在过渡期内,直购模式同样可暂不执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正面清单”)备注中有关化妆品、配方奶粉等的首次进口许可证、备案等要求。但新政中关于税率的调整保持不变。
所谓“通关单”,也就是“入境货物通关单制度”,属于传统一般贸易监管方式,货物在进入中国向国检申报时,除“检疫”环节外,还需要提供相应的原产地证、卫生证、销售许可、动植检证、质检报告等文件,获得通关单后才能报关。今年4月7日和15日,财政部先后发布两批“正面清单”,根据规定,清单中的商品“一线”入区,需提供通关单后,才能上架。
“目前跨境电商平台主营的核心品类化妆品、母婴类商品大多在‘正面清单’中,但获得‘通关单’难度很大,很多品类由此无法在跨境电商平台上销售。”潘红英表示。某跨境电商平台透露,正面清单中有644个税号需要“通关单”,而这644个税号对应的跨境电商品类占到目前跨境电商产品的95%。
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研究院的高红冰坦言,“受限于‘通关单’,跨境电商交易订单大幅度下降,许多商家卖完手里的货就无货可卖。”跨境电商平台网易考拉亦表示,“部分商品清关的效率有所下降”。数据显示,在4月8日至4月15日之间,郑州、深圳、宁波、杭州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口单量分别比新政前下降70%、61%、62%和65%。
跨境电商新政按下暂停键,实际上正是创新贸易模式与监管政策之间磨合的体现。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李忠榜坦言,对于生长发展中的新兴业态,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公平,最终回归商业本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则告诉记者,在过去的1个月中,有关部门对跨境电商平台和商家进行了密集的多轮调研,“认真地倾听业界与市场的意见,针对已经出台的规则做出调整,反应是比较及时的”。
专家表示,跨境电商从业者应充分利用好政策缓冲期,提前布局商业形态和主营业务,1年后相关行业或将迎来较大调整。(记者 陈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张维跨境电商食品监管难在哪?_网易新闻
跨境电商食品监管难在哪?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跨境电商食品监管难在哪?)
<img alt="跨境电商食品监管难在哪?" src=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3/35/e600d9a08efdf5c111a4454.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img alt="跨境电商食品监管难在哪?" src=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a/a4/a4cdd8be178c706c77f4ff.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码关注消费频道
央视3·15晚会曝光日本核污染区食品借跨境电子商务渠道悄然入华,线上进口食品产地溯源问题引发了多方关注,不少日本进口食品网店纷纷晒出原产地证明以证“清白”。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14年以来,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发展迅速,多家跨境电商平台得到资本青睐,截至去年11月,多数跨境电商平台最新一轮融资进入B轮及以上,已披露融资金额最高为1亿美元,海淘高速发展的背后伴随着问题产品的流入,业内专家指出,“溯源难”只是部分跨境电商平台不愿投入高额成本的一个借口,更应该警惕的是,部分在“国内造假”的产品贴上外国品牌的标签,变身“洋货”借跨境电商平台销售。“溯源”定域尚待理清实际上,我国溯源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据省检验检疫局官网信息,今年3·15前,广东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成了全国首个进出口商品全球质量溯源体系。消费者通过手机、网络查询进口商品上的“真知码”,便可获得有关该商品的20项相关信息,若发现商品质量或其他问题,可通过广东“智检口岸”公共服务平台、APP应用、12365热线电话、邮件等多个渠道进行咨询或投诉。通过南沙有关方面开发的“CIQ溯源码”,消费者便可查询到商品是从哪个保税仓发货,产品进入国内的流通变得可查证。无印良品的两款进口食品被央视“曝光”产自日本核污染区,后无印良品发布声明称此为误解,引起误解的原因是本公司所销售的进口食品日文标识上所标示的“贩壳者 株式会社良品计画RD01东京都丰岛区东池袋4-26-3”,而该信息为其母公司名称及其法定注册地址,并非所售进口食品的产地,由于标签不明产生的乌龙暴露出追溯系统建设过程所面临的难题。“食品不像标准产品一样可以规定规格和尺寸,如果产地没有在产品出厂时进行编码认证,靠流通时制定统一的标准比较困难,在全球分工的大背景下,现在所谓 溯源 定域不明,比如一件货物可能是美国的品牌,但工厂建在越南,源头并未界定是原产地、加工原料产地、管理地还是分销商。”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另一个导致产地不明的客观原因是标签信息不对称问题。“各国标签的产地、规格标识规则都不一样的,这十分考验执法人员的外语水平,执法人员未必都能看懂,即使看懂也未必能准确翻译。”关于进口食品的标签管理,去年公布的《广东省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七条明确要求,入网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包装、标签和说明书,标签和说明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进口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然而在今年初出台的正式文件中却没有这项规定,据称原因是国家对此还没有明文规定,如果广东省先出台了这样的文件,在处罚时,很容易出现混乱,所以在正式稿中删除了。对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起草的《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确实并未找到相关款项。“所谓的 溯源难 问题其实就是成本投入问题,在目前电商平台尚未盈利的情况下,没有几家跨境电商是愿意投入高成本去进行产品溯源, 溯源难 只是借口。”艾媒咨询CEO张毅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跨境电商平台的产品来源主要是发达国家,比如澳洲、美国、新西兰、日韩等,这些国家对食品的监管是非常严格的,无论是生产资质审核还是处罚体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跨境电商上的食品还是有安全保障的,消费者不需过分忧虑。近日,加拿大跨境电商平台美波兰入驻中国,并于广州设立国内第一家体验店,加拿大市拿比本市贸易局主席鲍·郝顿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跨境电商与加拿大本土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合作,而加拿大国内实行以卫生部、食品检验局为主体的三级管理体制,产出的食品均要先通过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质量认证,再由中国商品检验局检验入关后,才到达消费者手中在,在针对34个世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进行的食品安全排名中,加拿大食品安全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名列第一。假货借跨境电商变身“洋货”据张毅观察,通常问题产品通过两种途径出现在跨境电商的平台上,一是通过个人去当地的市场直接购买的模式备货,这样的直营商家通常被称为“买手”,买手有可能在当地买到假货带回国内;二是产品其实是在国内生产,只是贴上外国品牌标签,后一种情况比较常见。“在外国造假的成本要比购买正品高得多,且不说面临高额的造假处罚,背着假货从对方海关到我国海关就相当麻烦,而国内造假违法成本低,消费者很难辨别。”张毅说。“溯源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对跨境电商监管的缺失。”张毅表示,通过线下渠道进口食品需要面临工商局、食药监不定期的抽检,而且还有各种资质限定,出现问题食品的几率低,但在线上就不一样了,国内还没有“网络食品销售许可证”这样的资质认定,加上网络的隐蔽性、在线办公地点的不稳定性,导致监管困难,查处难度大。很多跨境电商销售的产品,其实是国货“一日游”后的结果,尤其是化妆品、衣服等渠道背书而非产品本身背书的产品,更是造假重灾区。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含零售及B2B)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至2018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8.8万亿。2016年中国海淘用户规模达到0.41亿,跨境电商高速发展背后,消费者在海淘、跨境购过程遭遇假冒伪劣品的投诉近年数量也在直线上升。据广东省消协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省共收到消费者投诉300宗,较去年同期上升4.90%,家用电器、互联网服务类、日用商品投诉量分列前三。其中,有关团购服务、“海淘”商品等热门网络消费领域的投诉呈上升趋势。海淘遇假货,维权成本高线上渠道监管的缺失也导致了消费者在退货过程中维权难的问题。日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跨境进口电商平台用户格式条款审查报告》,报告指出多家跨境电商不履行“七日无条件退货”。海淘直邮模式下,“七天无理由退货”为何这么难?庄帅表示,二次销售成本太高,部分买手是特意按买家需求购买的,可能只拿那么一件货,一旦退货可能就卖不出去了,“而且跨境电商是国与国进行交易,而国家间的汇率是不断变化的,很有可能退货后卖家连本钱都亏了。”庄帅指出,对“假货”的认定是买家和卖家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因为监管环节难免有空白地带,产品本来是假货还是在物流过程中被更换为假货,很难说得清。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跨境网购投诉占比达11.52%,远超2015年的投诉占比7.53%。其中,疑似售假、发货慢、客户服务等成为跨境网购的重点投诉问题。“国外卖家不玩 无理由退货 这一套的,他们给跨境电商平台出售的低价就包含了对瑕疵问题的补偿。”张毅指出,很难让国外卖家理解并遵守国内的退货程序,而且跨境购物流时间长,食品退货很可能再寄到卖家手中就过期了。业内人认为消费者维权难点在于,一是电子证据较易被篡改且时效性短,导致取证困难;二是所购商品产自境外,其质量鉴定、计量标准等无法统一,且商家均使用网络平台账号甚至交际软件账号等与消费者进行交流,真实身份不明确,导致侵权责任难定;三是跨境购可能会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因语言、法院管辖权等原因,异地维权会进一步加大消费者维权成本。“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很快,但行业监管、自律、用户沟通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跨境电商即使冠上 跨境 的前缀,还是电商的一种,绝不是法规的真空地带,跨境电商履行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要求的成本要比国内成本高得多,建议跨境电商平台可以把产品价格适度提高,但提供更好的售后保障,让消费者自行选择。”张毅表示。跨境电商回应建立国内退货仓南方日报记者就跨境电商食品安全保障问题对跨境电商平台进行采访,多家电商平台表示已经严格排查全部在售日本进口食品,并通过进一步严格商家入驻认证机制、参与全球质量溯源体系合作、建立国内退货仓等措施来确保商品从海外到国内各个运输段的封闭性和安全性。洋码头方面表示,平台上直营店家比较多,往往采用去当地的市场直接购买的模式备货,相比在国外批量采购、仓储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买到假货的风险更大。洋码头方面向记者介绍了平台对买手入驻的认证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对其合法身份、海外居住地址、个人海外信用等多项信息进行审核,不定期进行海外商务拓展回访,保证身份、信用认证资质实时更新、有效,以追溯买手购买的商品货源渠道。除了商品源头的追溯外,在国际运输过程中,洋码头自建官方物流贝海国际,并通过贝海国际的“海外直邮”服务支持,确保商品从海外到国内各个运输段的封闭性。此外,洋码头于2015年建立国内退货仓,提供“本土退货”服务,支持包括保税发货与海外直邮两种入境方式的商品。
而唯品会方面,2015年11月与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了《跨境电商质量溯源合作备忘录》,成为全国首家把商品质量溯源延伸到境外的跨境电商,2016年10月,唯品会再次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达成全球质量溯源体系的合作,通过与全球质量溯源体系“一个平台、三个系统”的全方位对接,唯品会的3亿多会员可在“智检口岸”的商品质量溯源模块查询到各类信息。同时,唯品会还引进了具有国际权威质检机构瑞士SGS对销售的特定产品进行独立第三方滚动抽检,以确保品质。南方日报记者 彭颖 叶丹
(原标题:跨境电商食品监管难在哪?)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专题&>&2016年专题&>&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外地经验
解码跨境电商监管新政(下)发布日期:信息来源:国际商报字体:[
当前,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安排的大框架已经明确,未来政策的细化与完善将在哪些方面着力?针对部分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进口商品,我国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安排的实施,能否为“中国制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助力?本报特邀业内权威专家,聚焦并回答跨境电商行业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研究院院长李鸣涛网来云商环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郑玉鸿京东集团投资发展部战略投资总监禚连春(排名不分先后)跨境电商监管未来还有哪些文章可做?国际商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安排自日起实施,在此之前继续执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过渡期政策。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根据职能分工尽快研究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推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持续健康发展。那么,未来政策的细化与完善会在哪些方面着力?郑玉鸿:我认为,未来跨境电商监管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创新跨境电商监管模式。目前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已在监管实践中摸索出了包括事前备案、国际互认、全程监控、供应链可追溯等创新监管办法,摸索出了较为简易的通关模式,未来应结合跨境电商多元化、扁平化、小批量、高频次的特点,运用互联网手段对跨境电商进行监管。第二,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法律制度。明确产品范围、监管职责、法律责任、监管制度。从制度上,明确检验检疫部门对通过跨境电商进出境的货物负有质量安全监督和动植物检疫及国境卫生检疫的职责。在跨境电商检验检疫监管中,检验检疫部门与消费者、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提供者、电商企业等市场主体之间形成行政法律关系,在立法中应明确各行为主体的法定义务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三,利用信息共享,防控系统风险。首先要建立中国跨境电商信息共享机制。推广杭州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国家中心的做法,建立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质检的信息交换机制,构建全国范围内的风险监测网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形成以组织机构代码和产品条码为基础的“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的电商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跨境电商进口产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可以随时监控,并追溯到源头,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其次,要建立国家(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预警系统。自2003年起,欧盟实施了“非食品类商品快速预警系统”,一旦在某个成员国发现危险产品,迅速向其他成员国通报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停止销售、下架、召回等措施。赵萍:预计未来政策的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明确跨境电商进口保管流程。包括一线、二线是否需要通关单、报关的电子通道、保管手续等。二是进一步明确适用税率。如一般贸易一样,对不同商品明确不同的税号和具体的税率。三是明确注册备案流程。可能会根据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特点,形成适用于跨境电商的注册备案制度。李鸣涛:对于新的跨境电商监管模式,相信各相关部委会基于前期杭州、郑州等试点城市的监管经验,与15个试点城市进行密切沟通,围绕如何进一步强化跨境电商企业主体责任、如何防范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如何多部门协调联动等问题出台细化的监管和保障措施。比如,可以考虑对跨境电商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制度,信用好的跨境电商企业可降低其抽检率,对信用差、问题多的企业要重点抽检等。禚连春:我认为,未来国家只有在跨境电商政策体系、通关机制、跨境电商主体监管、境外商品与商家监管等几个方面全面施政,才能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跨境电商监管体系。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助力国际商报: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的实施,能否结束跨境电商的野蛮生长?能否助推“中国制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郑玉鸿:监管新模式的实施吹响了跨境电商下半场的开场哨,阶段性政策红利不再有,企业“钻空子”成为过去时。下半场开始后,跨境电商对政策的适应性要更强。监管、公平、调结构,推动跨境电商由享受“灰色红利”的野蛮生长步入公平竞争的良性轨道,这才是监管新模式实施的真正意图,一个更加规范、更加机制化、规模更大的跨境电商市场将到来。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与商务活动紧密结合的产物,能够促进产品充分流动和要素有效配置,既为市场机制更好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提供了新渠道,又为政府精准施政、有效作为提供了新手段。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作用,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加快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力。赵萍:当前,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仅占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的30%,跨境电商还没有到野蛮生长的阶段。我认为推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安排的主要目的在于,电商监管须发展与规范并举。如果给予线上发展额外的优惠或者过度倾斜的政策,实际上是在不公平竞争的条件下优先鼓励线上创新发展,会对线下的创新发展产生歧视,达不到优胜劣汰的效果。当前相关部门推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安排先从目前最容易监管的B2C模式入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研究目前还不知道如何监管的个人海外代购、C2C、海外直邮等模式,这样监管经验就会逐渐成熟起来,监管的效果也会更好。李鸣涛:制定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首先是为了适应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实际需求,保障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和消费安全。伴随新监管模式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优化,我国跨境电商一定会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同时也一定会朝着实现“优进优出”的发展方向迈进。跨境电商产业经过前几年的发展后,无论产业界自身还是政府的政策导向,都出现了向规范化、阳光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这样的趋势未来还会强化。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打造自主可控的全球贸易渠道,通过跨境电商不断优化国际贸易产业链环节,支持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支持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中国智造”转变。禚连春:监管新模式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改善跨境电商的市场秩序,建立新的跨境电商商业文明。与此同时,监管新模式也有利于保障进口商品品质和进口通道通畅,避免境外劣币驱逐境内良币,对推动“中国制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积极意义。跨境电商:发展和规范并举国际商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对出现较大质量安全风险的进口商品,进一步采取措施严格监管。对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今年“3·15”晚会曝光跨境电商企业“有棵树”违规销售来自日本核污染地区的食品,对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无异于“敲山震虎”。淘宝、京东、洋码头、考拉海购等涉及跨境业务的电商平台第一时间下架了相关商品并发表声明。除了企业自律外,我国应如何完善对跨境电商平台的监管?李鸣涛:从目前透露出的政策信息看,我国对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的风险防控体系会进一步强化,以保障消费安全和国门安全,具体的政策措施还有待各相关部门进行细化。今年“3·15”晚会曝光跨境电商企业“有棵树”违规销售来自日本核污染地区的食品,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跨境电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规范和加强监管的领域还有很多。电商“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和规范并举”的基本原则,跨境电商更需尽快落实这样的基本政策,在充分考虑跨境电商特点的同时,实现基于数据透明化、主体信用化和产品可追溯的综合监管。同时,快速发展的跨境进口渠道对生产商、品牌商原有的全球市场渠道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也在产品、市场、渠道竞争加剧的过程中给品牌商、制造商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未来跨境电商一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市场及营销渠道。郑玉鸿:上述表态表明政府将完善监管模式,做好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和快速处置机制,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平台,实现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针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加大质量安全风险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质量安全违法线索和潜在苗头性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在新的监管模式下,跨境电商平台对商品的筛选将进一步趋于严格。进口零售电商面临整合,从拼价格向拼品质和供应链效率转变。“整合”成今年电商行业的关键词,跨境电商平台的门槛在提高,对卖家的审核和监管越来越严格。以网来云商跨境云平台为例,我们提供防伪溯源服务,能够实现商品从生产源头到流通环节全程可追溯,降低风险。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要从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利益和安全健康的角度研究优化监管安排。赵萍:上述表态表明行业主管部门将对跨境电商行业加大商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曾经出现较大质量安全风险的商品将成为重点监管对象。对跨境电商平台的监管主要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跨境电商平台必须明确商品的“三证”,以保证平台上销售的商品符合商品原产国的质量安全标准;二是要求跨境电商平台使用安全的第三方支付软件,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三是提供实时的物流信息,保障商品是从网站载明的国家进口,在物流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禚连春:对于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风险的进口商品,跨境电商平台应该强化主体责任,严控境外商品的平台准入。但跨境电商平台并非商品的检验检疫专业机构,平台往往通过查验相关证照或专业报告来认定,因此,质量安全风险需要政府层面严格商品检验检疫,严控商品源头,可以通过对境外不良生产企业及商家建立黑名单、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机制等方式保障进口商品的品质,杜绝境外“毒币”损害境内良性消费,这是对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最重要的保护。(本专题稿件由本报记者栾国鍌、刘明采写)分享到:0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