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中说阿难尊者的故事在未开悟前解了未劫

《楞严经》中说阿难尊者在未开悟前解了未劫
《楞严经》中说阿难尊者在未开悟前解了未劫
《楞严经》中说阿难尊者在未开悟前解了未劫,
请问有谁谁知道他是凭借什么解未动?
净空法师:阿难是佛菩萨再来示现的,这个要知道。所谓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一尊佛缘成熟了,到这个地方来示现作佛教化众生,那有很多的影响众,这影响众里面很多都是古佛化身菩萨再来,这大乘教里面讲得很清楚,他们这些人&外现声闻身,内秘菩萨行&。佛要不给我们说穿,没有人知道。必须到自己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他们的底细你就清楚、就明白。都是有共同的因缘,同愿同行来教化众生。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09-1208-3008-2909-03
02-2503-1003-2301-22
◇本站云标签查看: 5878|回复: 15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79 小时威望1320 点注册时间积分1966帖子精华0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19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34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视而不见 于
07:51 编辑
借用演程师兄的话。
第一次是知道人有个不生不灭的见性了。
简单的讲。明心(本心不动不变异)见性(本性功能),如果能确信,理解,接受这两点。结合自己身心,也可算个 悟后起修。
明心1. 识心,2菩提心 3本来清净,恰恰无心意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切显现。
见性1. 见性,闻性,觉知性; 遍虚空遍法界;含藏四大种性(地水风火)。
第二次是佛从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处,十八界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依教奉行。
各位师兄有各有各的理解,各家有各家的精彩教义和言说。
请教各位师兄,请各位师兄法布施!不吝赐教!
愿解如来真实义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8734 小时威望25356 点注册时间积分17581帖子精华1日志
古今来去本来无事
上下纵横任性逍遥
高级会员, 积分 175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9 积分
據說佛陀涅磐後,迦葉尊者輿諸大阿羅漢商議一齊結集佛佗生前所教為經,阿難起初被拒絕門外不讓參與,因為阿難當時還沒開悟,後來在迦葉的善導下得悟成阿羅漢,才得以加入阿羅漢群結集佛經。
所以說楞嚴法會上的阿難是“知道”了佛演繹的妙理,知道了,人人都可以用腦袋做到,但是並不代表開悟。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525 小时威望2760 点注册时间积分7553帖子精华1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75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7 积分
阿难是禅宗二祖。在楞严经里,阿难开悟2次,证二果。
禅宗的祖宗,如何开悟,悟了个啥。不可不知。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8734 小时威望25356 点注册时间积分17581帖子精华1日志
古今来去本来无事
上下纵横任性逍遥
高级会员, 积分 175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9 积分
演程居士 发表于
阿难是禅宗二祖。在楞严经里,阿难开悟2次,证二果。
禅宗的祖宗,如何开悟,悟了个啥。不可不知。
师兄尊敬的宣化老人曾说:
在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因他还未证得四果,没有得到漏尽通。结集经藏的人,大家开会讲明只能证得四果阿罗汉的人才可以参加。而阿难只证到三果地位,所以大家不让他进去。他站在门外焦急万分的想:‘怎么办?所有佛所说的经典,我都记得。
但现在只因我未证得四果,而不能参加结集经藏法会,这怎么办?'就在这一著急之下,他即刻证得四果阿罗汉。于是他喊道:‘我现在已证得四果了,你们可以开门让我进来了吧!'
里面的大罗汉们就说:‘你若证得四果,又何必要开门才进得来呢?从钥匙孔就可以钻进来嘛!'阿难一听,想:‘对啊!何必要开门呢?'于是他就运用神通从钥匙孔钻身到里面去。
所以证得阿罗汉果的人,进出是不需要开门的。若有人说已证果,但要开门才可以进得来,就可知道那人是打大妄语,说假话。
证得四果阿罗汉才能够诸漏已尽,烦恼就是漏,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就有八万四千种漏。生出烦恼即是向下漏,名有漏,漏到欲界、色界、无色界里去。所有一切的毛病、欲念心、贪恋美味、悦音、洋房、汽车等等,都叫漏。
---------------------------
详文请看 http%3A%2F%2Fwww.fodizi.net%2Fqt%2Fxuanhuashangren%2F6166.html
古今来去本来无事,上下纵横任性逍遥。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8734 小时威望25356 点注册时间积分17581帖子精华1日志
古今来去本来无事
上下纵横任性逍遥
高级会员, 积分 175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9 积分
宣化说阿难证得四果的情形确实可笑,但是从文中可见他也认同阿难是在佛陀涅槃后彻悟的。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79 小时威望1320 点注册时间积分1966帖子精华0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19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34 积分
本帖最后由 视而不见 于
10:24 编辑
从凡夫开始的,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
1. 初步领悟到见闻觉知之本性,依教奉行。止观,打坐等等。理论见性。悟后起修。
2. 然后不断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信解行证是有个过程。理论圆融了。真正破了参关,体证上所谓有个消息。但外道也有所谓的功夫。真正理解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处,十八界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故此定慧等持,缺一不可。这时候应该是入贤位了。
3. 真正见性,就是见道位。应该就是色阴尽,完全破粗色。罗汉从小向大 进菩萨道。重关 - 牢关。因为菩萨位还要继续破法执,严格的讲心法范畴。行蕴还要继续破。破一分烦恼,证一份菩提。
4. 真正彻底见性是佛位。证菩提大道。
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请各位师兄指正!
&在下赞同师兄的看法,先破色阴,即登初地,破了受阴,即到八地,此时实证功夫已同四果罗汉,得漏尽了&
愿解如来真实义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8734 小时威望25356 点注册时间积分17581帖子精华1日志
古今来去本来无事
上下纵横任性逍遥
高级会员, 积分 175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19 积分
视而不见 发表于
我个人是这样我现在从凡夫开始的。
1. 初步领悟到见闻觉知之本性,依教奉行。止观,打坐等等。
若依你这么说,路边捡破烂的阿伯阿婶就无缘成佛了,佛法遍一切处,不会如此不平等吧?
古今来去本来无事,上下纵横任性逍遥。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525 小时威望2760 点注册时间积分7553帖子精华1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75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7 积分
GiantEE 发表于
宣化说阿难证得四果的情形确实可笑,但是从文中可见他也认同阿难是在佛陀涅槃后彻悟的。
阿难开悟是楞严经里讲的。
见性也是楞严经里讲的。
阿难是禅宗二祖。
见性,开悟二词最早是楞严经里讲的。
宣化上人是虚云老和尚法脉沩仰宗第九代传人。
不知老兄依何法,依何师参禅?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79 小时威望1320 点注册时间积分1966帖子精华0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19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34 积分
GiantEE 发表于
若依你这么说,路边捡破烂的阿伯阿婶就无缘成佛了,佛法遍一切处,不会如此不平等吧?
善知识开示悟入,故此达摩祖师东来。如果这里没有机会。但如果真的能够放下万缘。阿姨们能够一心念佛,是可以往生到方便有余土,往生到净土,当然会继续学习,受到教法的。
愿解如来真实义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525 小时威望2760 点注册时间积分7553帖子精华1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75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7 积分
视而不见 发表于
从凡夫开始的,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
1. 初步领悟到见闻觉知之本性,依教奉行。止观,打坐等等。理论见性 ...
1 ,2,两条楞严经就是这样讲的。
3,4两条大般涅槃经有开示。
&哦谢谢,惭愧,大般涅槃经请回来了,但还没有开始看。&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525 小时威望2760 点注册时间积分7553帖子精华1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75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7 积分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10:59 编辑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当尔之时,就是说完了七大的时候,阿难及在这个法会的大菩萨摩诃萨、大阿罗汉,这些个无漏圣众、大比丘僧等,承蒙如来把这种最微妙、最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种的道理、这种的法来开示给大众。
I2叙开悟(分二)
J1叙心荡然 J2叙身荡然
今J1 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这一些个大众,得到世尊的微妙的开示,身心荡然:身和心都荡然。怎么叫“荡然”呢?本来,“荡然”,就什么也没有了、空了,就好像用水,把尘垢都洗去了,现在就剩这个光明的佛性。所以就荡然无存,什么也没有了,什么都空了!“内无身心,外无世界”,内里边身心也没有了,外边世界也空了,证到这个境界上,这就是荡然了!我们为什么没有荡然呢?就因为我们内里头,还执着我们的身。喔,谁若说我一句,当场就生烦恼了!谁若对我颜色有一点不好看,这随时就放不下了!随时放不下了,也就没有荡然。得无挂碍:因为他荡然了,所以就不挂碍了。不挂,就不挂这个身心了,“内无身心,外无世界”,所以也就不挂碍了。 为什么你挂碍?
好像某某有个男朋友在越南,一天到晚挂着男朋友有没有信来?或者又忙里偷闲,也要写封信给男朋友。这都是挂碍嘛!为什么要这样子?就因为没有身心荡然,有所挂碍,所以就放不下。这就是有挂碍!其实,你挂着他有什么益处?你说,你天天记着他,把你弄头发都白了,眼睛都花了,很快就老了!哎,没有什么益处! 我现在什么也不挂,所以我以前修庙修得头发都白了,现在又都变成黑的,就因为什么也不挂。我现在给你们讲经,讲完经,看看书,这我也不用心,就这么看过去就算了,不怎么样用这一种执着心。有什么困难的问题,当时想法子把它办了;办过去,也就不管它了,都忘了。这不是故意忘,自然就不想它了!为什么?你若把一切看得重要,very important!这就放不下! 你看什么事情,都没有什么关系,都很平常,不要紧的,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惊”,就是有什么大的灾难,甚至于房子倒了,哎,不管它!你能够不管它,它就是倒了,也对你不会有损伤的。为什么对你有损伤?就因为你放不下!你挂着、你害怕,所以就有损伤。你若不害怕,你那个灵性是完整的,在什么地方也不要紧的。
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那时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但是我们现在这些个大众,不知道是知道或不知道呢?这个心,是周遍法界、遍满十方的。
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见着十方,都是虚空。你看见没有?哈哈,怎么样呢?十方虚空并不大;有多大呢?就像在观看掌上拿着的叶物。这个“叶”,有的注解说是“贝叶”。其实这个“叶”,不一定是贝叶;或者树叶,或者花叶,或者什么叶都可以的。总而言之,你手上拿一片叶子就是了。这是个比喻,也并不是实在的。“物”,这个物是什么呢?有说是“庵摩罗果”。
庵摩罗果,印度有,中国没有那个东西。
总而言之,在这个时候,这法会大众领悟到十方的世界虚空、这种的理、这种境界,都是在自己的心里,没出现前这一念心。所以这个心法就是妙嘛!喔,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它不是的。因为这个心是这样大,所以缩大为小;你看这十方虚空,也和看自己掌上的东西一样,那么清楚。 这是为什么呢?我再告诉你们,这时候,这个法会大众都得到天眼通了,都得到智慧眼了。所以,他们能领略到这种境界,领略到“万法唯心,心包万法”,这心包十虚啊!那个“含吐十虚”是什么?就是我们这个真心!
我们这个真心,含吐十虚,无有方所,它是尽虚空、遍法界;你说它是在什么地方?它是无在、无不在的。所以心包万法,万法唯心;万法都是从心生出来的。“诸法从心生,诸法从心灭”,“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所以你的真心是不生灭的,这个法也是不生灭的。
啊,你说!这一个法会的大众都开悟了,我们讲经讲到这个地方,你说我们若不开悟,是不是应该生惭愧心?不是和你们讲笑话,现在要你们开悟的!谁再不开悟,看见我这个没有?要打的!这硬要逼着你们开悟!
谁不开悟,我就不客气了! 我还有一句,你还没有给我翻译出来。我问问大家:当时法会,每一个都知道“心遍十方,见十方空”了。我们现在这个法会,有没有见着十方空的? 在当时,这一些个法会的大众,因为看见十方空,好像手中所拿着的叶物一样;又觉得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所有的一切的东西,都是这个菩提心里头的东西。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这个真心是周遍法界,圆满无缺,也是包含十方的。含裹十方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这种微妙的道理,没有一个地方不圆的,一点缺陷也没有,所以叫“遍圆”。
无欠无余,也不会多一点,你若多了一点,也不算圆;也不会少一点,少了一点,也不算圆了;就应该有这么多,就是这么多!“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就是“遍圆”! “含裹十方”,“含”,就是包含;这个“裹”字,读“果”,就是包裹,就把它包起来。怎么叫“裹”呢?好像旅行袋,中国人叫“包裹”──中国有那个四方布,把东西包到这四方布里头,结几个疙瘩,这就叫“包裹”。好像寄来的东西,大的这也叫“包裹”。这个心含裹十方,这个“十方”,不过也是个名称,根本就不只十方,这是遍一切处! J2叙身荡然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反观”,以前阿难尊者是向外观的,向外观,看不着自己的眼睛;这回反观,大约是看见自己的眼睛了。为什么看见自己眼睛啊?佛说是“自己的眼睛看不见自己的面”,现在怎么又看见自己眼睛呢?因为他有天眼了。有天眼,你不单可以往外看,又可以往里看。你这个身体,一看,就像玻璃。好像这玻璃杯一样,玻璃杯里头,这水是有颜色的,看得见。你若得天眼通,或者智慧眼、佛眼,你身里头哪一部份有什么东西,都可以看得见的;有什么毛病,也可以看得见;有什么气血不流通,都可以看得见的。所以外边也可以看到,里边也可以看到。
当时这一些个大众,看十方如观掌上叶物;又看自己的肚皮,看自己里边这个身体,也和十方虚空那么一样的大。说:“那怎么又说父母给的身是像一粒微尘呢?”我现在所说这个身,是个法身;这个法身和十方虚空一样大的。这个肉身是个报身;这个报身,就好像在十方虚空里头一粒微尘那么多。你说,这是不是少到极点了呢? 所以说,“反观父母所生之身”,反观父母给的这个不干净的身体,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犹”,好像;“彼”,那个。好像在那十方的虚空之中,吹起来一粒的微尘,啊,忽然就好像存着,又好像要亡了!就好像这个灯,要灭,它又没灭;没灭,它又没有多少光。所以这个生灭的身,现在虽然存着,将来终究会亡的。这“若存若亡”,又是好像存在着,又好像不存在,这也是这个身体渺小得不得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不要被你这个假的、父母给的很不洁净的身体迷惑了!你那么样执着它,那么样贪爱它,放不下这个身体。对这个身体,那看得不知几宝贵了!实际上,就像我有个弟子讲的:“傻瓜!真是傻瓜!这真是傻瓜了!”谁放不下自己这个身体,那就是最大的傻瓜。愿意做傻瓜,就放不下;不愿意做傻瓜,就把这个身体放下它!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又好像在那个很清净的大海里,漂流着的一个水泡,也不能起,也不能灭。你说它从什么地方起来的?又灭到什么地方去呢?也是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这时候,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地自知:得到这本来固有的妙明真心,它是不生不灭,永远常住而没有生灭的。
H2赞谢获益(分二)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525 小时威望2760 点注册时间积分7553帖子精华1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75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7 积分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11:01 编辑
I1赞谢佛法 I2悟获法身
今I1 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礼佛合掌,得未曾有:就合起掌来,向佛叩头;这个法,是从来都没听见过的!怪不得世界每一个人都欢喜人家赞叹自己、说自己好,佛的弟子也赞叹佛了!所以这个世界好名的人,或者说:“你真好啊!你是第一啊!”喔,他抱着这个“第一”,就欢喜得不得了!现在佛的弟子也赞佛,礼佛合掌;所以我的弟子赞叹我,我也欢喜!
于如来前,说偈赞佛:在佛的面前,就作出几句偈颂,来赞叹佛。这是阿难他又显露显露他的文学,他多闻,这个文学这么久都没有用着了,所以现在要说几句偈颂来赞叹佛了! 以下这两句偈颂,是阿难以他多闻的、非常的学问,做出来的偈颂。这是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的。
妙湛总持不动尊:这一句是赞佛的。
“妙湛”,是赞佛的法身;佛的法身是遍满一切处的,“妙湛”这种的境界,就是这个法身的境界。“总持”,就是赞佛的报身;佛的报身,是犹如陀罗尼。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这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佛的报身,是圆满的;因为这“圆满”的意思,就属于“总持”,所以总持就是赞佛的报身。 “不动”,是赞佛的应身。说佛的应身,是应以什么身得度者,佛就现什么身去为他说法。譬如应以佛身得度的,佛就现佛身,去度化这个众生;应以辟支佛身得度的,佛就现一个辟支佛身,去度这个众生;他这种因缘,应该以大富长者身得度的,佛就现大富长者身,去教化他。可是虽然佛现出这么多的应身,但是本体是不动的;他不动道场,而教化众生,这是佛的应身。“尊”,就是佛的一个名称,佛叫“世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首楞严王”,这一句是赞法的。“世希有”,这三个字,是赞佛、赞法兼而有之。佛也是世间希有的,这个法也是世界希有的,所以说“首楞严王”。“首”,就是第一;首者头也,就是头一样。第一义就是第一种,那么第一种究竟是什么呢?楞严王嘛!就是这个究竟坚固三昧之王的楞严大定。“楞严”,就是究竟坚固;这个究竟坚固的定,在诸定之中为定王。这个“定王”,并不是说国家的王叫“定王”,这就是我们修定力里边的一个王,王于三昧;这“三昧”就是正定正受。这个楞严定,是在正定正受之中的一个法王,法中之王。“世希有”,“世”,是世间;也就是“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楞严定在这个世间,最稀有不过了!很少很少的。
I2悟获法身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衹获法身
销我亿劫颠倒想:“销”,就是消除了。“亿劫”,百万曰亿。这个“劫”,我前几天曾经讲过。一个劫,就是十三万九千六百年;那么积到一千个十三万九千六百年,这算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算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这个“亿劫”,就是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不知道有多长的时间了。销我亿劫的什么东西啊?“颠倒想”。这种颠倒想,不是从今天有的,也不是从昨天有的,是从什么时候有的?从无量无量劫以前,一点一点地积累而成的。 所谓习气,就是颠倒想的一个母体。这颠倒想,就是由习染而养成的,养成这种颠颠倒倒: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黑做白,以白做黑。譬如,我们这儿现在有个白文天,就叫他“老黑”,不叫他“老白”;这就是给他倒叫着,颠倒过来,这就叫“颠倒想”。现在并没有这么个人,这是举出来这么个比喻,你就容易明白了。人家想这样子,他一定想那样子;总要有一个特别样子,做一个特别的境界给人看,这样子就是颠倒想。
不历僧衹获法身:“历”,是经历。“僧衹”是梵语,翻到中文叫“无量数”。经过三大阿僧衹劫,才能修成佛。
由初发心到初地前,这算要经过一个阿僧衹劫这么长的时间;由初地再到七地,这又要经过一个阿僧衹劫的时间;由八地到妙觉──就是成佛了,这又要经过一个阿僧衹劫。这三个阿僧衹劫,这三个无量数,究竟是多少呢?这个数目啊,是一个大的数目! 那么阿难因为听见佛说这种微妙的法门、微妙的开示,就令阿难现在开悟了,开悟他不需要经历三大阿僧衹劫这么长的时间,就可以得到法身。
“获法身”的“获”,就是得到;这个“得到”,并不是“证得”,这是“悟得”,他是悟得了法身的理。若是正式证得这个法身呢?还要修去!还要再往前去用功。所以他说现在我“不历僧衹获法身”,他知道他不需要经历到三大阿僧衹劫那么长才成佛。他现在明白这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了,知道自己和所有这一切的外边色相,都是如来藏中那个妙明的心。他明白这一点了,所以他知道他很快就要成佛了!
H3发广大心(分五)
I1发愿报恩 I2誓度众生 I3求除细惑 I4速成正觉 I5申述不退
今I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愿”,愿意。什么叫“宝王”呢?宝王就是佛。什么叫“果”呢?这果,也就是个“佛果”。“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这两句偈颂,就包括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愿今得果成宝王”,包括“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两种愿。为什么?因为你愿意成佛,要明白佛法;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在先,然后就“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成佛了。 “还度如是恒沙众”,包括“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是“度众生”,你度众生,你要先断烦恼;若不断烦恼,你不是度众生,而是被众生度了。为什么?众生各有个性,每一个众生都不同的。有的非常刚强的,你和他说什么,他都硬绷绷的;就是很强硬的,你给他讲什么法,他也不听的。本来应该你度他,但是他不听你教化。这时候你若烦恼不断,你也生烦恼了:“喔,你刚强,我比你更刚强!”烦恼生出来,就不能教化众生了;这就叫“被众生度”,不是“度众生”了。所以你想度众生,一定要把烦恼断了!看一切众生都像小孩子似的,那善性众生,当然你要摄受他;就是恶性的众生,你也不要怪他,也不要生烦恼。所以想要教化众生,一定要断烦恼的,这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那么“愿今得果成宝王”,我愿意现在得到这个佛果,成佛道。得了果,我做什么呢?我预备还教化众生的,所以说“还度如是恒沙众”,我再去教化众生,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我都要去度!
将此深心奉尘刹:我现在把我这个“深心”,深心就不是浅心,就是发大乘菩萨心。“奉尘刹”,我奉献给微尘刹土那些个佛、那些个众生。不单我要奉献给佛,我也要把我这个深心,奉献给一切的众生,令他们求什么就都随心满愿,这叫“奉尘刹国土的诸佛和众生”;
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才是我报佛恩的一个机会,这才表示我对佛是真真地尽上我这一点的义务了。 所以我不是单单就供养佛,不供养众生,因为众生就是佛。说:“众生就是佛啊?那么还要修什么?”好像某某人说:“喔,我们都是佛!我们都是佛了!”不错,你是佛,但是你要修才是佛!若不修,你就一天到晚念“我是佛,我是佛,我是佛… …”,那也没有用的。这要你有真功夫才算!所以我不是问他说:“你是佛?佛要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你有几身?你有几智?你有几个眼睛?你有几通?”这是不能冒充的!
I2誓度众生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伏请世尊为证明:“伏”,就是五体投地趴到地下;“请”,就是祈请。阿难尊者说他要用深心来奉尘刹,来报佛恩,那么就光自己这么讲一讲,没有人给做证明,这是不成立的;一定要有人来做个保证,这就请佛来给他做一个保证人,他将来一定要这样做!所以说“伏请世尊为证明”,证明我怎么样呢?
五浊恶世誓先入:“五浊恶世”,是人寿到两万岁的时候,每一百年寿命减去一岁;身量的高度减去一寸,减到人寿命到一百岁的时候,这就是五浊恶世开始的时候。那什么时候人寿到过两万岁呢?就两万岁那个时候的人,就到过两万岁;你若不相信的话,你就走到那个两万岁的时候去看一看,你就知道有人两万岁了! 在人的寿命一百岁以前,那时候不叫“五浊恶世”;那时候的世界,也很清净的,不浊。浊,以染污为义,就是不洁净。在这个没有叫五浊恶世以前,就是清净世界。好像现在五台山叫“清凉世界”,这是现在叫“清凉世界”;将来时局转变,变来变去,或者几万年后,不叫清凉,而叫“热恼世界”,也不一定的。那么五浊是什么呢?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291 小时威望5552 点注册时间积分14360帖子精华0日志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68 小时威望2090 点注册时间积分3183帖子精华0日志
阿难、舍利弗等众人吃过从香积如来那里化来的香饭,也都遍体生香
中级会员, 积分 31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17 积分
南無阿彌陀佛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07 小时威望277 点注册时间积分229帖子精华0日志
注册会员, 积分 2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1 积分
GiantEE 发表于
若依你这么说,路边捡破烂的阿伯阿婶就无缘成佛了,佛法遍一切处,不会如此不平等吧?
好比学习,有的人必须循序渐进慢慢学才能学会。
有的人天赋异禀,一接触就会。
有的人一生从小接触佛法,慢慢修成正果;更多的是一辈子都难修成;
有的人一辈子没接触佛法,突然某个时候,一句佛法,一本经书,是他开悟;
他的悟可能是靠平时生活慢慢的开悟,也有可能是突然明心见性。
不过这样的人太少了,大家还是循序渐进慢慢学为好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525 小时威望2760 点注册时间积分7553帖子精华1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75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47 积分
如果把楞严经研究明白了。关于什么是开悟,悟到了了那个层次,应该如何进一步修行就心里有数了。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原创大师勋章
Medal No.4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难尊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