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给研究生老师的信的是“老板”还是老师

研究生为何管导师叫“老板”?
  滚动新闻中大回应"博士发帖炮轰教授":导师已道歉  中大博导艾云灿被一名研究生上网发帖“告状”,惹起一场堪称轰烈的网上骂战,最终艾云灿出来向学生道歉。这是这几日广东高校最大的新闻,引发的余波未曾停歇――人们不禁想到,这不是个偶然的个例,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生与导师矛盾的普遍性。  在中国高校,研究生管导师叫“老板”,两者间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已不仅是学习与指导学习那么纯粹。已有人向现行研究生培养机制“叫板”:当导师权力太大,或者师生之间只剩利用与被利用关系,师生关系必然要变形。  文/本报记者卢文洁、徐静  网上搞好导师关系四大“秘诀”  保质保量地完成导师交的读书任务  全力以赴地融入导师的科研团队  携手共进与导师共谱毕业论文奇章  逢年过节别忘了登门拜访导师  导师成“老板”一跟就三年  为什么研究生要叫自己导师做老板?记者采访了目前就读的研究生,给出这个答案:现在高校普遍规定,导师必须有课题才能带研究生。为此,很多导师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跑课题、拉项目上,导师只管将课题拿到手,剩下的便交给研究生并发给研究生一定收入,让学生在宽松的经济条件下学习,也使他们能体面地做研究,因此在高校流行学生将导师称为“老板”。  但跟着“老板”,并不止做课题那么简单。也有很多研究生,跟着导师“混”饭吃,帮导师整理教材、撰写部分论文,或找材料,或做实验,导师会付给酬劳。据了解,“老板”掌握着研究生的生杀大权,研究生要毕业,必须发表论文及通过答辩,需要导师大力帮助。当然,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更要依仗导师的人脉和资源。  华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生对这种“老板与下属”的关系十分不满。他认为高校毕竟不等同于社会,也不是公司企业,校园内还应以学习和研究为主,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太多利益关系,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  导师  各类事务缠身  所带学生太多  双方沟通不足  问题:导师分身乏术  而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大学导师忙、与学生沟通不足已成为突出问题,似乎真的成了“老板”对下属。负担着带学生任务的导师竟然没时间和学生交流,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研究生教学体制有问题”,中山大学政务学院二年级研究生郭挺直言不讳地说。他表示经过几年的扩招后,研究生生源数量已持续走高,在大学有的导师要带十几个研究生,一对一的交流很难实现。  除了研究生增多,郭挺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导师事情很多,分身乏术。“教授走穴”、参加行政会议和学术论坛,这些都是导师没时间与自己的研究生进行更多交流的原因。同时导师的科研压力很大,多数高校对导师普遍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发表论文要求,在论文压力和职称评定面前,导师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也是必然。导师整天忙忙碌碌,研究生捕捉不到导师的影子。有的研究生到毕业了,也不过见导师三两次面,甚至出现导师连自己学生的名字都叫不上来的笑话。  建议:明确导师“导”的职责  “没时间并不能成为导师的借口,这样的理由并不充分”,在中山大学一姓黄的研究生导师看来,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确定,是一种上下选择,导师必须给予学生相应的交流时间,从导师角度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他表示,导师与学生有定期交流是对导师硬性的评价要求,这关系到一个导师的职业道德。  研究生  只为找工作  “混”文凭突出  再深究下去,哲学系研究生宋明说,从研究生课程设置来看,现在研究生教育的本科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读研很少为了研究,更多想找份更好的工作。因此,研究生把大量精力用在兼职、毕业实习、找工作、考公务员等事情上,真正潜心搞研究的人不多,最后,往往是毕业论文应付了事。  有研究生导师直接告诉记者,他会根据研究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对待。如果发现学生只想拿到文凭毕业将来找工作,那么更多是行使“老板”角色,让学生多跑腿;但是觉得学生有志于科研,也会倾注更多心血扶助,而不只是“雇佣”关系。  建议  改革培养机制  培养实用人才  培养科研人员  某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说,在一些西方国家法学专业没有本科生,而是直接招收研究生,培养的研究生将来从事律师行业,而不是继续进行研究,也就是研究生培养的是实用人才。而在我国的现行体制下,没有这种区分。因此该负责人建议,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将研究生教育分为两类型:一是培养高层次实用人才,二是培养科研人员。  在国内某些高校,由学生和老师进行互选。学生只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学习期间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且在全球该领域知名的杂志上发表,便可以获得学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需要交纳学费。但是如果没有能够发表论文,学生不能获得学位,而老师也不能获得任何报酬和肯定,也就是说,双方的几年都将是一无所获。  滚动新闻中大回应"博士发帖炮轰教授":导师已道歉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 [] [] []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密码:
相关新闻/评论
看过此页的网友也看过了
财经媒体头条
网友正在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国内思想周报|研究生之死:对“老师”变成“老板”的追问_网易财经
国内思想周报|研究生之死:对“老师”变成“老板”的追问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国内思想周报|研究生之死:对“老师”变成“老板”的追问)
研究生之死:对“老师”变成“老板”的追问近期,华东理工大学李鹏在一场爆炸事故中身亡的新闻引起了人们持续的关注,而发生爆炸的工厂是其导师张建雨独资建立的真相被披露后,关于研究生和导师关系问题以及高校教师能不能经商的讨论更趋热烈。针对这一事件,《光明日报》日前刊文指出,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所推行的“导师负责制”需要反思,因为这项制度在赋予导师无限责任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无限的权力,导师和研究生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使得导师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的情况频频发生。而要打破这个困局,除了呼吁教师坚守职业底线,更应通过建立并执行科学管理制度来对导师权力加以控制。《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探究导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文章认为,学生参与导师课题,参与一定的企业研发,在导师的研究项目中锻炼成长都是合理的,但这不应该成为导师让学生低价打工的借口,并援引著名科学家施一公所说的,“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是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事件发生后,澎湃新闻采访了多家高校的理工科在读研究生,探究研究生为导师打工的状况和各方对此的看法。在题为“研究生劳动力:多人讲述在导师工厂经历,有人失望有人争着去”的报道中,多数受访的研究生表示有“被迫给导师打工”的经历,但也有人认为给导师打工可以为进入社会积累经验,甚至存在“有时导师会给项目分红,有师兄在读研期间买了套房”这样的“励志”事例。在此次爆炸事件中,学校事实上有禁止导师作为法人开办公司的规定,但显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而澎湃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校企合作获得支持,高校人员甚至被允许带着科研成果保留待遇下海经商,工科专业更加鼓励导师做实业。而在资源导向型的教师考核机制下,只要教师能完成考核指标,学校对教师其他方面对表现就会相对放任。不过,不少学者都认为工科生的学习本来就需要结合实践,因此导师让学生去生产一线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但应有明确的规范和有效的监督。教育学者熊丙奇建议学校行政部门建立对教师职权的监督机制, 成立独立的教师伦理委员会,对教师在教育和学术活动中违反规定、侵犯学生权利和学术的不端行为进行查处。王汎森:满眼都是“现在”的当代青年王汎森上周,“读书杂志”公众号刊载了青年学者袁一丹与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王汎森的一次访谈,围绕两岸青年发展、学术生态等主题展开,颇具启发性。谈到傅斯年在台大师生心中位置的变化,王汎森给出了一个哲学性的观察,即举目都是“现在”。他认为,“一个社会里面,老人、中年人、年轻人,过去、现在、未来,三者关系随时在变”,而现在一眼望去几乎都是年轻人。在他看来,满眼都是“现在”意味着缺少纵深和变化的可能,而要创造跟“现在”的距离十分艰难,人们如何建构“过去”也是他研究的课题。袁一丹提出,“青年”问题从来都是政治症候,当代知识青年的“烦闷”可能源于社会阶层的固化、“主义”变为说教、私人领域的去政治化,导致日常生活失去方向感,甚至看不见未来。王汎森认为,两岸都有大型政治意识形态的退潮,但青年有宽广的可能性,“一代有一代之风貌,一代有一代之精神。”而这一代青年,因为互联网而变得全球化,就太容易使一切都成为“现在”而难以创造纵深。网络提供的资讯看似多元,但常常变成同质的,导致年轻一辈在某方面跟前代相比更少多元性。王汎森还指出,两岸青年拥有登上此前被欧美人独占的舞台的可能性的同时,除了培养他们的国际移动能力,还应该训练他们的根源感。而青年人对未来的焦虑与当下很多产业走到极限有关。他认为现在社会的高等教育试图把所有人按照“第一名”的标准来训练,存在“过度规划”“过度教育”的问题,人应当在多样的社会中生存。关于当前的大学,王汎森指出整个世界都面临大学中人文向度的消失,表现为指标化、产学合作等。他认为这一方面是大学演进的过程,赞成一定程度的智才收入和产学合作,但认为这些不应全面取代原有的部分。现代大学在重视创造有形财富之外,还应注重无形资财的培养,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他赞同蔡元培、胡适、傅斯年对大学角色的认识,认为总要一些东西跟精神、文化、有关,而且最重要的创造都不是指标规划出来的。王汎森曾在台湾“行政院国科会”工作,而美援离开后台湾的学术研究就是靠“国科会”的项目来支持。但是项目一旦僵化为评价学校的指标,变成全民运动,就会出现流弊。他认为欧美在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一是来源多元,而是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拿项目。谈到大陆新儒家和“五四”的价值判断,王汎森对康有为的经典作为学术持赞成态度,但认为一旦被过度发挥超出学术纪律太远则反而不妥,对儒家传统的随意挪用也会对其本身造成伤害。在他看来,新文化运动当然有其流弊,但其基本价值还在:科学,民主,对现代知识的追求,对多元的包容。周濂:直面中国文明内部的野蛮因素周濂思享会公号近日刊载了一系列主题为“中国文明的历史决断”的学者对话,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周濂的发言受到了最多的关注。周濂认为中国的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在今天面临挑战,我们必须直面中华文明中的野蛮因素。周濂非常推崇历史学者葛兆光提出的在历史中理解民族国家的观点,即用历史的把中国看作“移动”的中国。例如现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应该把“元史”看作“蒙古时代史”,与之类似的“新清史”研究的兴起,等等。周濂认为,这些新的解释历史的方式或许能打破很多迷思。他进一步指出,古代中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文化共同体,但1840年一来遭遇变局之后,中国的文化认同不再清晰;而中国的政治认同也并不聚焦于某一个王朝,这些问题都值得反思。周濂认为中国目前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是现代文明在中国取得的胜利而非中国文明在现代取得的胜利。而作为理性人,对中华文明中璀璨的东西予以礼赞的同时,也应直面其中的野蛮因素。他引用斯蒂芬·平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书中的数据指出,人类历史上历次屠杀或者战争当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事件,从第二名排到第六名,全都发生在中国。我们必须反思,这种野蛮性是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中,还是漫长的专制体制所塑造出来的一种公共政治文化原因所导致的。此外,周濂认为中华文明的崛起应当是文明人的崛起,应当将其落实道每一个具体个体的日常伦理、日常生活中去。而与西方社会相比,中国人显然距离文明人还存在距离。他最后指出,我们现在处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决断时刻,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政治人物,都需要审慎地依照根据情境行动的责任伦理而非凭借一己之激情和意志行事的心志伦理的方式,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大变局。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导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老先生给老师下的一个经典定义,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这个定义是很精准的,并不是已经“人老珠黄”,可现阶段在大学里的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老师已经变成了学生的“老板”,成为学生的“所有者”。
  以现在中国大学里的普遍情况来看,学生为老师服务,即使念到了研究生,也还是在为老师打工。教授搞到项目,挣到钱就进自己腰包了,把任务分配出去,让学生给自己做项目。有的教授自己开公司,研究生到教授的公司去上班。没有拿到项目也没开公司的教授司让学生去其他公司兼职,把学生给“出租”了自己拿提成。
现状博导关系学:师生关系变雇佣关系
一位博导说:“现在有的博导连学生的论文都不看,纯粹就是‘老板’,师生关系变成了“雇佣关系”。对发表论文要把导师列为第一作者的“潜规则”,使博士生都表示不满。但在“雇佣关系”之下,导师对学生发展具有决定权,学生又不得不接受。
研究生对导师老板暗火:请别让我打小工了
让研究生如此痛苦和无奈的是“没有碰上一个好导师”。在一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其中的3人都在给被自己称为“老板”的导师做着与专业没有关系的项目。“往事不堪回首,很郁闷很压抑,我都担心自己的心理被扭曲了。”
给导师打工月薪只有400元,连民工都不如
在这间实验室里,除了两台电脑之外,还铺有一张床,工作得太晚又太累的时候,赵文就睡在这里,以至一段时间里,他对自己几百米外的宿舍竟然都有点陌生了。和王克一样,他也在给自己的导师做着“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所不同的是,他已熬了两年多,6月就能毕业了
研究生不堪给导师“打工”欲退学 称浪费一年多时间
“一年多的时间白费了!”一位网友吐槽,他说自己已经递交了退学申请,并且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说自己在求学期间并未在学术上有所收获,“没有一次科研例会,没有一句科研指导”,一年来他一直飞奔在各地成为“廉价的体力劳动者”,感觉毫无意义[]
变味“师者”如何变为“钱掌柜”
让人感到悲戚的是中国很多博士生已经沦为其导师的廉价劳动力,谓之“学术民工”一点不为过。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
评价体系:项目经费排名衡量导师科研能力
在行政主导的体制下,以能否得到项目和所得到项目的级别为标准,来衡量教师的科研能力。行政部门掌握着审批课题项目及经费的权力,在审批中,种种非学术的因素,包括申报者的职位、人际关系、公关本领等,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作用。[]
高校学术氛围变差 导师忙于项目寻找赚钱“门路
“老板” 只要有项目就能赚钱。“导师都希望既有纵向项目又有横向项目,这样可名利双收。”一位教授坦言,“能拿到一些863计划、963计划等高级别的纵向项目,可以提高领域的学术地位。做横向项目纯粹就是为赚钱了。”导师整天只顾挖空心思搞项目赚钱,本科生的课让自己的研究生去上。比如有些50万元的项目,导师至少能赚到25万元。[]
博导制度的弊端:导师在招生博士过程中权力过大
导师在博士的招生中权力很大,学生带得好坏和自己的声誉是直接挂钩的,导师的责权是统一的。在培养的过程中没有考核机制,一旦成为博士生导师就是终身制的,由于博士生导师没有一个退出或者说淘汰制度,导师自然可以随便使唤自己的学生去做这做那。[]
对比中国高校里的特殊博导关系
为了整治招生腐败,中国高校开始更多地借鉴美国经验,实行严格的量化管理。但博士培养制度依然还是过去的学徒式,使美国的老板制在中国被异化,导师摇身变为“老板”,博士生沦为“廉价劳动力”问题的背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博士生培养模式,而在此模式主导之下,很多问题就出现了
欧洲“导师制”:每个研究生只有一个导师
英国的导师制是实行专门的导师,每个研究生只有一个导师。而导师也不注重系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是经常和研究生进行专业讨论。导师手持一只丘吉尔式的大烟斗,边抽边听边谈,抽为主,听次之,谈再次之。[]
北美的“老板制”:导师一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导师组
美国的导师制比较注意学生的系统训练,导师一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导师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研究生的学业和论文进行指导,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强调课程学习、实行严格的资格考试。[]
中国的“博导制”:在读博士10年增19万 1个导师带47个博士
 统计显示,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大部分博导认为自己适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名。现在我国的“博导制”既不同于欧洲的“导师制”,也不同于北美的“老板制”,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模式。学生需要导师提供项目和经费、导师需要学生参与课题的“利益驱使”和“彼此回报”下,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雇佣关系”。
教授摇身变老板,研究生转眼成雇工,挤破头抢夺的科研项目,居然异化为少数人的政绩花瓶和赚钱机器,“老板现象”、“老板经济”的背后不仅是师德矮化,更游荡着学术腐败的魅影。如何让学术浮躁急功近利等庸俗不堪的浊臭气息消匿,在借鉴他山之石之外,更需要重塑“大学精神”。
13%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
46%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高达47名。
60%的学生认为,他们承担了导师课题一半以上的任务。
100%的横向课题由导师手下的学生来完成。
你有没有给导师打工的经历?
康三米大:
给导师打工还是有假期的,不过学校规定研究生的放假时间由导师决定,至于实际上能放几天,放假期间还有没有活要干,就看导师的人品了。
杰斯约瑟芬:
没听说必须给导师打工吧。不过给老师打工,也是好事,可以锻炼你的科研能力,如果运气好,还有报酬,何乐而不为呢?
下辈子做猪:
建议最好别和导师对着干,如果导师对你论文质量不满意而不签字你就永远答辩不了,超过了年限就得退学。导师以老板自居 研究生呈“放养”状态引深思
来源:英语学习网站 | 作者:英语网
| 本文已影响
  &想知道我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不是刷牙,是刷屏看招聘信息。&  风尘仆仆的张伊凡一屁股坐在记者面前,厚重的羽绒服下还藏着来不及换下的正装。  一个上午的时间,他一口气面试了两家单位。&恨不得每分每秒都更新招聘信息,生怕漏掉一丁点儿可能的机会。春节前要是不把自己&卖&出去,这年咋能过踏实?&  张伊凡口中的&卖&,是时下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调侃。从去年九月份开学到现在,全班19个同学里除了三四个选择继续深造外,中国人民大学某文科院系的这个毕业班里,还没有一个人成功把自己&卖出去&。焦躁,成为笼罩他们心头的主调。  焦躁的人群,与每年冬季浩浩荡荡的&考研部队&堪成正比。据相关统计,2012年全国共招收58.4万名,与2007年的44.9万人相比,5年间增长了30%,比1997年的5.1万人翻了十倍。来自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的最新统计则显示,今年北京高校将有7.7万名研究生毕业,比去年多出1.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内容来自www.YingYuWang.cc   &女硕士求职因学历高被拒,谎称本科生求职&,&研究生就业率连续3年不如本科生&,&7名研究生当上清洁工&,随手打开搜索网站,输入&研究生、就业&这样的关键词,旋即跳出的这些新闻足够引发公众一浪高过一浪的热议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到底怎么啦?  如果是读研前,张伊凡恐怕会对这样的诘问嗤之以鼻。可一次次求职碰壁后,他开始渐渐认定,&这确实值得反思。&  &过得实在太安逸了,自己&导&了自己两年,也糊弄了自己两年。&张伊凡懊悔地掏出自己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薄薄的一张A4纸上,&修满37个学分准予毕业&的要求意味着两年里他只需要上够九门课,完成必要的社会实践和论文就能取得他向往的硕士学位。而在剩下的大把时间里,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经历着从迷茫到挥霍,再到空虚的心理轨迹。 Copyright 英语网www.YingYuwang.cc   &很多文科研究生都经历过&学校不管、不管、自己又不知道如何管&的&三不管&。&求学一载半,张伊凡没觉得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有啥进步,倒是游戏打通关了好几次。&&自生自灭&下,自己也想主动学习,可一是有惰性,二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就连他不久前刚刚开题的毕业论文,有很多工作也是通过邮件和沟通的。&我还不是最惨的。我有个师兄的导师是学院的客座教授,他每年只能在年终聚餐时见到导师一面,有时甚至是举杯遥祝一下。&  可即便是这样,张伊凡说,报考那位老师的学生还是络绎不绝,&毕竟&冲着学位来的&要比&冲着学问来的&多得多。& Copyright YingYuWang.cc   被&放养&一年半后,张伊凡特别羡慕有实验室的理工科同学,因为&有人管着的感觉特别好。&  &确实是管着。&这个寒假,北京某重点大学生物材料专业的研三学生赵磊又得等到过年前一天才能回家,因为&&的一个项目正在加班加点地赶进度。赵磊口中的&&,正是他的研究生导师。  从跨入师门的第一天起,赵磊就成了导师项目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从复印文档、录数据、打杂开始做起,现在刚开始接触实验部分却要面临毕业。  &课题组里大部分是博士师兄,虽说这确实能锻炼科研能力,但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触及问题核心。对我而言,某种程度上就是用了两年时间打杂。&可即便是对这样的&粗放式圈养&心存不满,赵磊也并不敢和导师沟通,因为这个项目是他和导师&唯一的直接联系&。&能够得到真正锻炼的,也许大多是那些长期跟踪导师项目的博士生,而且要特别重视导师的选择,毕竟你的时间是要和导师的项目方向捆绑在一起。当然,也有幸运的研究生能够及早介入实质问题或者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但却特别少,毕竟&老板&需要的是你为他的项目工作,而并不是他为你量身打造项目。& 内容来自www.YingYuWang.cc   正是由于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的&失语&,让看似被严格管理的理工科&粗放式圈养&和文科生单纯式&放养&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此方式培养出的研究生,质量又能如何体现?  也许,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的一番话早已洞见其弊端所在,&以&老板&自居的老师容易以学生为工具、而放松培养学生成为独立专业人才的责任。学生如果认为老师是&老板&,容易把自己的训练和工作当成是给老师打工,让自己缺乏自主性。在科学界,,这样的被动心态,会使学生难以成为有创造性的科学家,而且可能对学术丧失兴趣。我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学生&和&老师工作,而不是&为&老师工作。&  可在张伊凡和赵磊,乃至更多的研究生眼里,对这样的研究生生活只有一些牢骚或抱怨。毕竟,好的毕业论文并不是他们上研的目的所在,况且对于最终的论文答辩,他们一点也不担心。 Copyright 英语网www.YingYuwang.cc   &答辩嘛,就是几个研究方向类似,并且相熟的导师凑在一起,秉着&你好我也好&的精神,对对方的学生无关痛痒地点拨几句,就一团和气地结束了。你没听过&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吗?&赵磊给出的答案,似乎是校园里不少研究生的共识。  &还有一个经典三段论,考研时过着狗一样的日子,上研时过着猪一样的日子,上完研找工作又得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追悔完在空虚中逝去的两年,张伊凡又像考研时一样对未知的将来寄予厚望,&但愿我经历过最后这一段,就能真的功德圆满。&(本报记者 邓晖)& Copyright YingYuWang.cc
更多关于“”的文章
2013年考研大纲已发布,范猛解析2013考研英语大纲 没有根本性变化。 温馨提醒...
[] 2015年复旦大学0252应用统计考研分数线
不同性格的考研er在备考过程中往往有不同的表现,你知道你属于哪种吗?你的...
[] 2016合肥市考研考场安排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571|回复: 8
为什么叫导师叫老板
中级战友, 积分 18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9 积分
K币1093 元
在线时间148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8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9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8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9 积分
K币1093 元
个人的一些分析,仅做参考了。
首先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主要参考欧美等国家,人家那些国家都是导师有经费了就招学生的,用经费给学生发工资什么的,所以叫BOSS,也就是习惯称之的老板。
但是国内有点小小的变样,就是导师申请的课题经费里面人工费的比例很低,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人工费卡的很严的,横向的项目还好一点,但是申报书里面也不能写的太明目张胆了。现在很多学校的老板都不给硕士补贴的,尤其是没有科研经费的老板,扣的要死。所以说叫他们老板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好歹老板要给员工付工资的啊,可是他们做老板确一毛不拔,还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我就一直叫老板的,而且老板很喜欢这个称呼。
中级战友, 积分 10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4 积分
在线时间18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0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4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0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4 积分
沙发。。。。不过女生最好别叫导师老板吧
中级战友, 积分 18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9 积分
K币1093 元
在线时间148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8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9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8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9 积分
K币1093 元
都叫老板,当试验室的其他成员都叫老板而你不叫的时候,那你就成为了另类。
中级战友, 积分 18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9 积分
K币1093 元
在线时间148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8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9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89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09 积分
K币1093 元
当然有时候当面叫XX老师,背后清一色的叫老板
中级战友, 积分 6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06 积分
在线时间111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6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06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6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06 积分
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
中级战友, 积分 6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06 积分
在线时间111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6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06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6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06 积分
医生见死不救,&&
草菅人命,&&
越来越像杀手;&&
杀手出手麻利,&&
不留后患,&&
越来越像医生。
高级战友, 积分 37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75 积分
K币2988 元
在线时间1005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战友, 积分 37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75 积分
高级战友, 积分 37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75 积分
K币2988 元
老板一般是背后叫的~面对导师一般都称呼考试的吧
没有谁能忘记 这真挚情谊
你会祝福我 我也会祝福你
且把泪水轻轻拭去 期待再相遇
--------且行且珍惜
高级战友, 积分 43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76 积分
K币4257 元
在线时间95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战友, 积分 43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76 积分
高级战友, 积分 43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76 积分
K币4257 元
还是叫老师亲切一点,在企业工作的时候都没叫过老板,一直叫头衔来着
中级战友, 积分 25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3 积分
K币2486 元
在线时间248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5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3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5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3 积分
K币2486 元
原来是这样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在“我”中打开扫一扫,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Powered by Discuz!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生 老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