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佛涅槃后去了哪里?

菩萨在哪里?
菩萨在心中(资料图)文:无禅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在事业、婚姻、感情或学业上不顺遂时,就会想“求菩萨保佑”。而在道场中,也常常听到法师称居士为“菩萨”。“菩萨”,究竟在哪里?菩萨,为“菩提萨埵”之简称,意为“觉有情”,谓既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何谓“觉”?指这念能知、能听的心,不被外境迷惑,知道一切万法虚妄,心始终清楚明白、能做主。同时,发大慈悲心,除了转化自己的烦恼,并广修六度万行,以自利利他之行,圆满一切功德。所以“菩萨”不是男相,也不是女相;但是,是男相也是女相。“菩萨”不只是一种形相,更是一种时时想到利益他人的心念,《六祖坛经》云:“慈悲化为菩萨。”多放下自己,多想到他人、多为别人付出,我们心中的菩萨就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菩萨行?以“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来摄受众生,使一切众生欢喜接受教化,进而信乐佛法。在“布施摄”方面,如《杂宝藏经》云:“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慈眼视人,见人得利随喜赞叹,而不眼红、不嫉妒,是“眼施”。面孔和蔼,常保持微笑,是“面施”。说话真诚、婉转柔和、有条不紊、精简扼要,经常赞叹,不说是非,是“言施”。以身作则,帮助他人,是“身施”。凡事心存恭敬、不藐视他人;凡事心存慈愍、不幸灾乐祸;凡事心存和乐、不厌烦暴躁;凡事心存诚恳,不虚情假意,是“心施”。让座给父母师长、老弱妇孺,乃至能放下自己的立场,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是“座施”。能倾听他人的烦恼而不烦躁,不听是非,乃至不分别音声的好坏,是“耳施”。经常赞叹他人,即“爱语摄”。在他人需要帮忙时,义不容辞,就是“利行摄”。乃至关心他人,接引有缘人亲近三宝,即是“同事摄”。从四摄法,更进一步,广修六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持戒”。面对流言毁谤,仍心平气和,是“忍辱”。即使时间很短,仍抽空用功或静坐片刻,或诵经念佛,是“精进”。虽事情繁多,仍积极、不慌乱地处理,不妄下结论,是“禅定”。在面对人事的时候,知道因果,甘心甘受;了达缘起性空,心不住境;深信本具的佛性,慈悲包容,这就是“般若”。向菩萨求得的,总不及自己当菩萨的法喜。《六祖坛经》云:“慈悲即观音,平直即弥勒。”发起愿心,以慈悲喜舍救拔众生,以智慧善巧随机示教,以六度行持饶益有情。“菩萨”就在我们清净的身口意中,就在能知能觉的这念心中──时时想到他人、为他人着想。欢迎关注腾讯佛学官方微信号:rushidao_qq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佛在哪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佛在哪里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释迦牟尼佛怎么口述这么多经典,他是从哪里知道的? - 知乎105被浏览4481分享邀请回答42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6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佛在哪里?佛在心中。
佛在哪里?佛在心中。
当大家都在议论由黄晓明担任主演的《大唐玄奘》是不是烂片时,我依然冲着它的佛教主题前往观影。令人感叹的是,周六应是观影的旺季,全广州老城区却只有不到十个场次,可见此片不受欢迎程度了。玄奘,也就是世人所称的“唐僧”“唐三藏”,三藏者,经律论也,指佛教典籍的三种主要形式,能被尊称为三藏的人,通常都是精通各类佛教典籍和学说,学问甚大的人。我们了解的唐三藏的形象,多是《西游记》中的那个,然而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却鲜有耳闻。要怎样去了解历史上的玄奘呢?可以看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里面记录了他西行路上的见闻,可以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是他的弟子记录的他的生平,可以看纪录片《玄奘之路》,以及本片,《大唐玄奘》。应该说,《大唐玄奘》基本和《玄奘之路》中的内容大同小异,不过有所增删以及进行了一些艺术处理而已。总体来说《大唐玄奘》是一部比较拖沓的电影,也许因为如此它无法赢得观众的好感。但是,它也只能拖沓,因为,玄奘法师当年的西行之路,的的确确就是一个很拖沓,很多波折的故事。历史上的玄奘父母早丧,童年就出家,或许是童年的不幸造就了他的早慧以及对人生不一样的见解,他把自己投入到据说能解脱烦恼的佛学的学习和修行中去。后来游历川陕等地,遍访各家名师,学问精进,年少成名。苦于当时流传的佛经并不完整,翻译版本也不一致,令人无法系统学习之余,更引发诸多争论,于是有了片头的场景,玄奘申请出国前往天竺。希望找到经书原文,正本溯源。这就是玄奘西行的发端,当时,唐都长安西部边患未除,因此有禁止百姓出国的禁令,玄奘的申请也被拒绝,但当时长安城内发生饥荒,政府只好开城门让老百姓逃荒,片中可见玄奘夹杂在灾民中,却又孤身走向和百姓不一样的道路,西边。然后出现了一条路线图,从长安出发,奔向甘肃再向新疆,再到中亚然后往南,奔向印度,这好比是进度条,统领全片的进度。在国界以内,玄奘遭遇的问题主要是官府的阻挠,但玄奘最终依然幸运的越过了国界,甚至在玉门关的烽火台中,得到第一关守将的指引和施舍,物资得到了补充,从而越过了国界,奔向了自然界的第一个大难关——沙漠。西行之路上,等待玄奘的并没有什么妖魔鬼怪,只有大自然的挑战,是那无尽的长路、沙漠、雪山,还有随时可能出现的盗贼。片中玄奘部分路程幸运地遇到来往丝绸之路的商旅,历史上这些商旅一般都是有经验、规模浩大,甚至拥有武装的队伍,能有效保护僧人,不过片中没有过多展现这些。但更多时候,玄奘是独自一人行走在浩瀚的沙漠中。看到黄晓明在孤独中行走的背影,看他误将水壶打饭导致储水流失时的惊慌,见他的脸被化成一个很沧桑的妆容,以及干裂的嘴唇,见他的马都已经累的不想再走,身边的观众都在笑,但我却想到,一千多年前的玄奘大师,到底时遇到多少的困难,用多大的决心和勇气,才能走过去呢?片中玄奘甚至在默念自己的遗书,似乎是他也觉得自己有可能要以身殉道,为自己后事做准备,可似乎暗中有神助,后来酷热的沙漠忽然下雨,疲惫的老马见到玄奘晕倒了却背起他,一路直奔一个叫做野马泉的地方,过了那里,就到了高昌国。玄奘总算结束了跟大自然的搏斗了。以上的磨难,片中都用了全景镜头予以展示,既让观众领略到各类西域自然风光,也有助于大家真切了解玄奘经历的苦难。除却这些困难,玄奘还要面对西域各国或软或硬的挽留,西域诸国当时因为政治、文化、宗教等需要,希望有一位高僧能常驻国中,如片中高昌国的鞠文泰,此人对佛教很是虔诚,片中的高昌王甚至不惜用自己的身体作阶梯让玄奘踩上去登上讲坛。但他希望玄奘不要西去,留在高昌做国师。但玄奘心意已决,以绝食抗议,最终还是被放行。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玄奘终于来到了天竺那烂陀寺,在鲜花铺垫而成的道路上,玄奘用最为虔诚的五体投地之礼,一步一步拜入寺中,成为戒贤法师的弟子。戒贤法师和寺中的僧人说的都是古印度的梵语,黄晓明也是,虽然我不知道他们说得对不对,但能做到这样,也说明了本剧的用心。仿佛,真的看到一千多年前那个活灵活现的玄奘在说话。玄奘在那烂陀寺中刻苦学习,印度僧人很多人都是精心钻研一到两种学说,但聪慧的玄奘却通过学习,掌握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并游历了印度各地,特别是佛陀曾经走过的足迹,但眼中所见,却不如想象中那样,公平、美好、和谐。片中介绍了印度固有的种姓制度,这是一种严格甚至严酷的阶级制度,片中有躲着玄奘,只敢低头走在路旁的奴隶,据说他们因为身份低贱从来不允许进城,就算必须进城,也只能低头而过。也有带着面具的怪异男子,当他和身边的女子向身为僧人的玄奘供奉水果时,玄奘好奇地询问了他们的故事,男子本是富人家的奴隶,因为主人家火灾救出了小姐,被认为玷污了她的清白,被下了要戴着面具的诅咒,而身边的女子,正是奴隶所救之人。最后玄奘找到当地婆罗门长老求情,长老教他在恒河沐浴十天,即可解除诅咒脱下面具,但是男子并没按照要求,因为在护送玄奘渡河时发生了风浪,男子跳下河中抢救佛像和经文,最后面具脱落了,但是男子却没有遇到什么诅咒,只是露出一张英俊的脸。对于这样的情节,我无意议论宗教,但我能感受到玄奘大师那种慈悲的胸怀和气度。故事最终以玄奘经历了十九年的跋涉和游学后回到长安,并开展翻译经文工作而结束。全片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波澜起伏的剧情,只有围绕一个和尚西行的故事而展开的平铺直叙的剧情,故事还叙述得有点凌乱,不了解玄奘的观众,可能并不懂得到底发生什么事。有些情节,如观音菩萨教授心经、玄奘遭遇外教徒的逮捕处以火刑,但遇到大雨逃过一劫等具有传奇色彩的情节,也没有展现出来,而玄奘在那烂陀寺的学习经历也是一笔带过,也许,我们其实也就只知道他曾在那里学习过,而且学得很好,甚至于能在辩经大会上力压群雄,总之,许多内容都有一点浅尝辄止,意犹未尽的感觉。不同于其他和佛教有关的题材,本片比较少宗教说教,这对观众来说应该是好事,因为宗教说教,最好是静心且出于自愿去寺院听讲,而不是在影院中。本片只是塑造了一个为了满足内心求知欲望而不远万里,不畏艰难,不受引诱,不忘初心的古代僧人形象,正当玄奘在印度因其通晓三藏而声名鹊起之际,他没有忘记自己西行的目的——取回真经,带回中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苦难和荣耀,也许对这样一个出家人来说,不过是刹那的云烟吧!他最终回国了,将余生奉献给了他的译经事业。我给自己认真看过的每一部电影都会打相对高的分,可能有一半是因为我花了这么长时间看了的东西,纵然不尽如人意,也至少多一颗星给自己吧?《大唐玄奘》在影院播完我也没去看,被一片差评搞得似乎花时间花钱看这么个差评的剧,有点转不过弯。不过,那日闲逛豆瓣或者别的什么影评站,偶尔瞥见了几张剧照,真TM美!漫漫无际的黄沙只一人一马行走在其中,这难道还不能拯救一位孤独症患者吗?近日熊孩子去夏令营了,我终于能抱着西瓜在空调里等着被“拯救”了。这里我就不多谈剧情硬伤,教主跳戏(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夸张啦),甚至是涉及到宗教话题的,豆瓣知乎之类随便抓抓一把,我就说说自己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入睡的原因吧!——话说这还是拯救吗?西行路途中很多苦难,两次玄奘几近死亡,但却又是本质上不一样的两次濒临死亡的体验:第一次是在莫贺延碛沙漠中,因脱水无法咽下食物,几日未进食,整个人处于半昏迷状态并伴有幻觉出现,他念念叨叨:……不料将殁于莫贺延碛沙漠……后轰然倒下,若不是伴行的老马找到了水源,怕玄奘取经乃至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名著也所出无由了。这种考验换句话说到了沙漠中,你并没有选择继续或者不继续的权利,毕竟已经深入沙漠中心,进退都是一样;第二次则是在高昌国内,被威胁必须留下为其国民传法:这也并未必违背了作为僧人的使命;但玄奘法师面对华服美食富足供养,却不为所动,毅然绝食数日,最后高昌国王不得不放弃了强留他的想法,派人送他前往天竺。这两段的表现手法完全不一样。第一次的濒死,玄奘在还幻觉里看到了母亲以及小时候的自己,口中念念叨叨的是自己如何走了一路,如何将殁于这沙漠之中,很难说他是否有一点点的后悔,如果留在长安或者随便一个什么地方讲经说法都能安然度过一生,何苦非得踏上这不归路?但人生并没有什么后悔药,或者重生穿越,活生生的生存问题就能让人崩溃。而第二次的濒死,他一直静静地坐在踏上,没有争执没有吵闹没有念念叨叨,而眼前却是各种美食,试想:数日打坐着不吃不喝,脸色就跟个死人似的,若不是心志坚定,谁能做到?高昌国王最后不得不放弃初念,想来这国王也是极爱惜他的才华的,不然碰上个昏君,也就饿死于富足的高昌国了。即便是西游记这样的神话中,似乎“师傅”也是人性化的,从一开始的决不允许杀生,到后来你杀几个坏人恶魔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或者师傅一路对八戒的隐藏式的袒护等等。《大唐玄奘》的电影中,除了濒死之时对母亲的温暖的回忆之外,个人觉得在沙漠里他因为失手打翻了一大壶宝贵的饮用水之后,捧着那一抔湿嗒嗒的黄沙将自己的脸深深埋进去的时候,就算是对他作为一个世俗的人的交代了吧,略显单薄了些。但,毕竟人家是高僧,并不一定非囿于人性化这一层。这部电影110多分钟,我看的心潮澎湃,丝毫没有睡意——陪看的人已经早就进入梦乡。虽说剧情有些硬伤,教主演技需要提高,但总体来说,我愿意给4星,一颗星给演员卖力的演出;第二颗给历史上这个人物;第三颗给他为理想的执着和坚定;第四颗为我也能从中找到可以被“拯救”的地方。——要不要这么官腔啊?一直到早上醒来还觉得意犹未尽,一定要抽空多往西部去转转,景色实在太美了!世界太喧哗,少有人能静下心来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就连安安静静看完一部史剧都按耐不住,吐糟的都是带着吐槽的有色眼镜来看的,比的竟是谁看的漏洞多,豆瓣的短评看的让人寒心,辛亏还有那么些理智的人以及饱有干净的心的人,角度不一但有希望。 我愿我的“傻”能够让我平静,平静的去仰望唐玄奘的修行,“度一切苦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挂碍故无恐怖...涅磐”的平静以及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为成为一个好人的信仰。感谢能够把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修行,再一次真实的展现出来,那么的鲜活,那么的真实!只怪电影时长的局限性,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每一点关于成长,每一滴关于磨难;(后来查看了原著片段还有专业人士提及的那些没有展现画面)人生苦难亦是如此,只是不一而已。在缺乏信仰的时代里,能欣赏到这样一部作品于每一位观影人而言都是一种福报吧。我本俗人,原本抱着欣赏风景大片与对主创人员的一些兴趣去看的片子,却莫名在泪目中被信仰的力量震撼。这是一部能够让思绪沉淀、心灵受到洗礼的佳作,纵然做不到处处完美,但依然可算瑕不掩瑜。我可以理解有人对于剧情的苛责、有人对于佛法阐述的苛责、也有人对于角色的苛责,但是我想,一场电影就似一段机缘,如果抱着过多的偏见与戒心去当个局外裁判,倒不如全身心的投入去体味个中情感与意境而来得更自在与酣畅。所以,带着修行之心与一点点虔诚观看了此片,凡俗懵懂如我,也觉得悟到了很多,且说一二。1.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那烂陀,人人面前都有一条西行路。那烂陀之于玄奘就是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的梦想,正如我们每个人,谁人不曾有过理想?无论是意气风发的远大抱负还是世俗凡常的小小心愿,都是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斗志与生机的明灯,可是随着时光流逝,在生活的洪流中磨砺滚打,曾经心中的那烂陀是否还清晰可见?西行之路的重重艰险和诱惑是否已动摇了你的意志?你是已踏上追逐梦想的西行之路,还是仍然站在长安城城门下踌躇不前?佛在哪里?佛在心中。实现梦想依靠的还是自己的力量,求佛助不如求加持。玄奘在漫漫黄沙西行途中,路过寺院虔诚拜谒,说的是一路西行途中艰辛比想象更甚,请佛祖加持。关于加持,对佛教无甚了解,仅凭自己一俗人的理解应该是请求佛祖赐予力量,让自己的心志体魄更加强大,以克服种种困难达成心愿,所以这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烧香拜佛的事情,虽非佛门子弟也见过和做过不少,大多是请佛祖菩萨保佑心中所愿达成,凡事逢凶化吉吧,求的是运气与结果,却从未细想过能否达成心愿关键其实在于自身,外界种种皆为助力而已,正如玄奘西行,守关官员的恻隐放行、沙漠救主寻得水源的识途老马、高昌国王的礼遇与帮助等等,如果没有玄奘自身既已西来誓不东回的决心和毅力,就不可能成就这些机缘。所以,求加持,是不是才是拜谒的正确打开方式?一个人的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得很远。这段话是片尾语,真是很好的诠释了这部影片不同寻常的意义。在空灵的心经曲中,玄奘大师的生平伟绩和足迹路线逐一呈现,那漫天黄沙中拄杖前行的孤单背影不再让人觉得寂寥落寞,而是高大伟岸充满力量。感谢大唐玄奘剧组所有的主创人员,用如此诚意再现了那个动人的身影,也让信仰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广了些,也许并不完美,但是足够震撼。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或许,无须等待,只是习惯使然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山大佛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