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月入百万的公司,员工怎么只有1个人

全店只有1个人打理,就能月入120万,全靠「共享店员」!
日本有一家很奇葩的餐厅,名字叫未来食堂。说实话,这位创始人有点厉害。
首先,这家店只有12个餐位,而且每天只提供一道菜,想吃别的,没有,爱吃不吃;
其次,店里只有一个人照应,身兼老板,服务员,收银员,厨师等数职;
最后,这家店一周只营业五天,其余时间就关门大吉,当然了,这还不算最奇葩的,最奇葩的是:吃!饭!不!要!钱!
来源:创日报(ID:chuangribao)
作者:尹太白
是不是觉得,就这种餐厅,要么是哪个富二代开着玩的,混混日子,要么是哪个花样作死大王搞出来的噱头,活不过三个月?
哈哈哈,错了,这家店不仅没倒闭,反而在日本火了三年之久,全国各地跑去吃饭的人甚至排不上队,仅仅两个小时的翻台就高达十几次,月入120万日元(合到约7.1万人民币)。
开店的人呢,也并不是什么富二代,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程序员,名叫小林sekayi。
只有12个餐位,就提供一道菜,吃饭不要钱,每周营业五天,为什么还能月入120万日元呢——
不想创业的程序员不是一个好厨师
今年只有33岁的小林,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在创办未来食堂之前,她当了6年的程序员,先后供职于日本IBM和日本最大的菜谱网站Cookpad。
作为IT界的女精英,小林可谓是成功女性的典范,工作光鲜体面,收入也不菲,可就在此时,她却突然辞掉了程序员的工作,跑到各大餐厅的后厨去打下手了!
女程序员去当餐厅服务员,身边的亲人朋友想破了脑袋也无法理解这种行为!
后来,小林花了1年半的时间,辗转不同的餐厅学习厨艺,2015年9月份,小林在千代田神保町开了一家餐厅,店铺不大,只有12个餐位,租金相对也便宜,小林也没请员工,店里就她一个人。
最忙的时候,未来食堂午餐期间的翻台高达10次之多。小林单枪匹马,是不是得学会分身术,才能在短短一两个小时内照顾好这10轮客人呢?
哈哈哈,因为有着和餐饮行业完全不同的职业背景,小林开起餐厅来,脑洞也是相当清奇的——
独创“帮忙”体系
就算一人也能管理好一家店
就小林一个人,即便是效率最大化,身兼数职,但真的能有条不紊的经营好一家店吗?
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一个人管理好一家店的秘诀,其实是因为小林独创了一套“帮忙”体系,也有人套用最火的共享经济,叫它“共享店员”:
顾客只要在店里帮忙够50分钟,就可以免费吃一顿饭;
帮忙10次的话,除了有一顿免费的午餐,还能获得“免费美餐券”,美餐劵可以任意转赠,没有时间限制;
如果帮忙20次的话,就可以来当一天体验店长。
帮忙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点单、店内清洁、传菜等,小林会事先跟客人商量好帮忙时间和具体需要做的工作,为此她还专门制作了工作手册,让第一次参与的人也能很快上手。
在“帮忙”体系推行之后,大家觉得十分新奇,来帮忙的人有附近的公司职员、创业者,甚至还有小学生和外国人。
未来食堂一天最多能招来7位帮手,在开张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聘请过450多位帮手。
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帮忙”体系中来,未来食堂每月还会开展一次“感谢日活动”,把这些参加过“帮忙”的人聚集起来,举办一场人均500日元(合30元人民次)的自助餐party。
看到这大家明白了吧,其实就是因为这套独特的“帮忙”体系,小林才能在三年的时间里,坚持一个人身兼数职,还能游刃有余地管理好一家餐厅。
小林说,“我不想断掉和食客的缘分,我希望他们在身无分文或者走投无路的时候,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一顿有尊严的饱饭。”
通过这套“帮忙”体系,让小林不仅和顾客建立了更加深层次的情感上的联系,同时,也实打实的帮未来食堂节省了人工成本等固定开支。
只提供一道菜,每天换新
消灭点菜恐惧症
未来食堂每天的菜单都不一样。虽然菜单上只有一道菜,但是要做到每天都不重样,的确是一件既困难又折磨人的事。
所以这唯一的一道菜品都是以定食套餐的形式出现的,这里面有主食,有主菜,副菜,还有汤,是非常营养的搭配,售价900日元(约合53元人民币)。
虽然现在的餐厅开始主张聚焦,以爆款菜品作为单点突破,但是真正能做到只卖一道菜,基本没有餐厅敢尝试,毕竟太冒险。
但小林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她觉得现在,偏食的人很多,只吃自己喜欢吃的,几乎不在意所谓的营养搭配,别人管不到,但是只要来到未来食堂,那就别无选择了。
虽然每天只卖一道菜,但是在未来食堂还有一个规定,如果顾客另加400日元(约23.5元人民币),就可以基于当日店里有的食材和调味品,现点一道想吃的料理,这种点菜方式被小林称作“定做料理”。
这种基于现有食材的定做料理的方式,不仅不会造成浪费,还会给顾客一种“专属料理”的特别感,这样既不会产生浪费,还能提高客人的满足感。
为了保证明天的菜品都不一样,小林会提前把下一周的菜单决定下来。小林觉得,一个人思考菜单,会容易受到自己厨艺的限制。
为了能有不同的想法,小林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周组织在店内吃饭的顾客开菜品讨论大会,让顾客提出想吃的菜品,纳入到下一周的菜单当中。
这样一来,顾客们会经常围坐在桌子旁,热热闹闹的商量明天吃什么。这样的方式不仅愉悦了顾客,还开拓了小林的思维。
通过这种只卖一道菜+定制料理,每天更新菜单的独特方式,既能满足顾客选择想吃的菜品,同时还省去客人看菜单点菜的过程。
除此之外,在未来食堂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就是门店里摆放了上百本书籍。
虽然门店面积不大,但是小林还是在墙壁上专门设计了书架,摆放上精心挑选的书籍,这些书每半个月就会更新一次,以供顾客在等餐的时间翻阅图书,打发时间。
到目前为止,已经几十家媒体采访并报道了未来食堂,还专门出版了书籍,介绍小林独特的运营思路。
与其说小林开餐厅向顾客售卖食物,
不如说她其实是在售卖一种生活方式。
这样的奇葩饭店,你愿意去吃吗?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一年前月收入才2000的中介现在收入居然过百万
来源:一财网
原标题:一年前月收入才2000的中介现在收入居然过百万!
  年初,上海“80后”小周约了房产中介看二手房,虽然月薪过万,但即将结婚的他手头并不宽裕,买房首付款大部分是父母的积蓄。与房产中介碰头后,小周十分惊讶,眼前一辆价值数十万元的德系豪车里,一名“90后”正边向他招手边开门下车。
  去年“3?30”楼市新政以来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使房产O2O(线上到线下)站上了风口,爱屋吉屋、好屋中国、悟空找房等先后公布了融资情况,少的数千万美元,多则数亿美元。这让一批坚守了三四年楼市低谷的房产中介迎来了“春天”,上海链家业务经理雷明(化名)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入行的他经常每个月只有2000元的基本工资,但去年年薪却超过了百万元。
  “2015年我完成了66单业务,为公司创造收入657万元。” 雷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上海链家经理级别年薪超百万的大概有20人,区域经理和区域总监的收入就更高了。”
  每天干十三四个小时,年薪上百万
  过去的2015年,雷明几乎没有休息过,每天8点30分前赶到公司开早会,交流客源和房源情况,紧接着就打电话约客户看房,或是和房东聊聊挂牌价格。简单吃顿中饭后还要再开一次会,交流上午的市场情况。一般下午的客户更多,甚至要忙到晚上,因为不少客户平日里只有晚饭后才有空看房。
  “我们每天早中晚都要开会,交流客源和房源情况,保持信息畅通,我基本都是夜里11点以后回家睡觉的,睡醒就开始第二天的工作。”雷明告诉本报记者,他每天都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
  去年“3?30”新政后,二套改善型住房购房门槛大幅下降,上海的二手房交易开始井喷,雷明也因此几乎没有一天完整的休息。“我们每周本身就只能休周一或周二,但休息时也会接到客户的电话,如果客户要求看房就必须加班。不过市场非常好,大家都很有干劲,没什么事的时候也都会去公司工作。”雷明说。
  有付出就有回报,30岁不到的雷明如今已进入“百万年薪俱乐部”,虽然只是分管十多位业务员的经理,但在这一级别中,他的收入水平已属中等偏上。
  然而,相比如今的高薪厚职,雷明刚入行的几年充满辛酸。“2013年我有半年都只有1820元的基本工资,2014年整个行业特别不好,很多中介都亏了,不少同事也因此离开了这个行当。”雷明告诉记者。
  但坚持下来的房产中介如今赚得盆满钵满。以上海链家(当时是“德佑地产”)为例,2014年10月的单月佣金收入只是将将过亿,而2015年11月的单月佣金收入超过了5个亿。
  中介高薪背后:资本大举涌入
  楼市新政的实施也让资本看上了一线城市的存量房交易,使得房产O2O企业迎来风口。
  去年3月,德佑地产通过互换股份和链家地产合并成为上海链家。时任德佑地产总裁的邵非告诉本报记者:“中介行业竞争变化巨大,我们认为行业的窗口期只有1~2年,这个时期将出现一次行业大洗牌。2015年开始,整个行业不仅要从房源客源上进行竞争,还要比拼线上能力和融资能力。”随后,上海链家借助资本力量疯狂扩张,从200家门店飙升至1200家门店。
  爱屋吉屋则凭借优惠的佣金和无门店优势快速发展,并在上海市场取得了租房市场排名第三的成绩。爱屋吉屋对外宣布,其在去年11月完成了E轮1.5亿美元融资,共计融资3.5亿美元。
  致力于帮助中小经纪公司实现平台交易的悟空找房则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领投,挚信资本、唯猎资本及玖创资本跟投。
  去年11月,平安好房董事长兼CEO庄诺表示,“互联网+租房”是O2O时代的下一个风口,宣称平安好房将拿出6亿元补贴,杀入租房领域。
  资本涌入的逻辑并不复杂,中国一线城市已经进入了存量房市场。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二手房交易量是新房交易量的两倍。链家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二手房共计成交36.47万套,环比上涨85.79%,成为历年二手房交易量最高的一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在题为《存量房时代的房地产市场研究》的报告中指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的住房市场起步早、发展快、规模总量大。目前,这些城市核心城区新增供应量已经很少,新建商品住房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区。4个一线城市的住房市场,已率先进入存量房交易为主的阶段。
  由于资本涌入,房产中介过去一年纷纷上调了业务员的底薪。点起第一把火的是爱屋吉屋,进入上海后直接将经纪人的底薪提高到了6000元,并挖走了大量传统中介的业务员。随后,各个传统中介也开始反击。
  雷明进入上海链家时底薪只有1820元,但是到了2015年4月,上海链家把零经验业务员的底薪提高到了每月3000元,且只要开单(做成一笔交易)就立马提高到5000元。几乎同一时间,信义房屋也将底薪提高到了每月6000元。
  “我在传统中介的底薪只有2000元,到了爱屋吉屋底薪就是6000元,自然就跳槽了。”此前一位爱屋吉屋经纪人曾告诉本报记者。
  600万的房子一年涨到950万
  除了资本的涌入,让从业人员身价倍增的还有不断上涨的房价。
  去年初,家住上海普陀区中环名品楼盘的李丽(化名)本打算卖掉当时住的房子,那个时候的价格大概在500万元,但因为一些因素耽搁了。如今,当李丽再向中介咨询挂牌价格时,被告知可以卖到800万元。
  “房价涨得比我的工资快多了,如果不是我目前没有地方住,我一定会考虑卖掉赚点钱。”李丽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相比李丽,刘先生是“不幸”的。2014年底,刚刚退休的他卖掉了上海市静安区的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当时的到手价格接近600万元。此后他在偏郊区的地方买了一套约300万元的房子,准备安享晚年。谁料,才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当时他卖掉的房子,如今的挂牌价格已达到950万元,这令他十分郁闷。
  然而,房价的上涨对于房产中介而言完全是好消息。房产交易佣金一般为交易价格的2%,以刘先生卖掉的房子为例,2014年底时,中介只能收到12万元的佣金,如今的佣金却已经涨至19万元。
  房价上涨受多种因素影响。“政策是刺激2015年二手房市场成交量飙升的主要原因,&3?30&新政可以称得上是市场的分水岭。特别是营业税免征年限&5改2&后,大量近年来成交的一手房得以迅速再次流入二手房市场。”上海链家市场总监陆骑麟告诉本报记者。
  此前,个人转让或赠与购买低于5年的普通住宅,房产营业税将按照房管局评估价的5.5%来征收,若是一套500万元的房子,则必须交纳27.5万元的营业税。“3?30”新政后,只要购买满2年(含2年),再次交易就可免征营业税。
  “去年市场有两波交易热潮,第一波是在五六月份,那时特别多的金融行业人士在股市获取大量收益后,选择把资产配置到了不动产,因此中高端市场房价上涨厉害;到了下半年,人民币出现贬值,很多长三角的高净值人群出于避险考虑,也开始购置不动产。”中原地产研究部经理卢文曦告诉本报记者。
  一位豪宅营销总监向本报记者表示:“2015年下半年可以投资的渠道不多,股市风险增加,海外经济环境也不乐观,因此高净值人群都选择通过一线城市的不动产实现财富保值。”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一线城市的人口导入量大,很多“80后”都已经超过30岁,有了一定的积蓄,而去年推出的“3?30”新政加速了这批人置换房屋的速度,也刺激了房价的上涨。此外,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导致开发商更愿意在一线城市拿地,使得拍地价格大幅上涨,这同样带动了周围的二手房价格。
  以上海的板块为例,去年上千万元的房产大多都是置换购买,而在前几年,这个价位的房产还只有“金字塔顶端的人”才买得起。
  “我们预计2016年上海成交均价的上升幅度在8%左右,高端住宅市场表现将继续高于整体水平。”戴德梁行华东区综合住宅服务主管伍惠敏告诉本报记者。
  莱坊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纪言讯则认为,由于库存不足,预计一线城市2016年的房价还将上涨5%~8%。
(责任编辑:杨苗)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公众号一个月赚1万,开通100个公众号是不是就月入百万了? - 简书
公众号一个月赚1万,开通100个公众号是不是就月入百万了?
几乎每个垂直领域,我们都可以找到许多赚钱、成功的公众号。如果一个公众号一个月能够赚一万块,那是不是只要复制这样的模式,100个公众号一个月就能赚100万呢?相信不只余叔我曾经有过这种想法。看起来逻辑上好像没什么问题!但当真的要执行时,却发现这件事情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今天余叔就带大家探讨这个方案可能会遇到的几个最大的问题。
? 问题一:每天推送内容开通100个号在技术层面上是没有太多问题的,依照国人的聪明程度这就不解释啦!所以比起开通帐号,更大的问题是在运营的层面上。如果想要遍及市场,那这100个号很有可能处于不同的垂直领域。试想如果你的号全部都是同一个领域,然后推送给同一批粉丝,那有谁会同时关注你的100个号呢?当然是要撒网在不同的领域,让不同的受众关注,这样这100个号的价值才能发挥到最大。
那么这时候问题就来啦!不同的领域自然要推送的内容也不同,也就是说你要有办法每天推送100篇文章…机器推送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直接用机器采集文章,然后设定自动发布,哪怕一天更新100篇文章,几千篇上万篇文章都没有问题。其实早在个人站长时代,就有一群人在这么做,用机器采集网上的文章、小说,然后自动更新网站。这个方式在PC互联网时代是可以行得通的,一个人管理数十个网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那么在公众号上是否可以行得通呢?只能说比较难!在PC互联网时代,大家主要依赖百度搜索,透过自动采集、优化SEO获得好的排名,就可以坐收广告收入。
但在公众号订阅上就不是那么好做了。大部份的人关注公众号并不是透过搜索,更多的是透过朋友圈关注。所以这时同样的用机器采集,并没有搜索上的优势。加上机器并没有识别内容质量的能力。如果长期使用这种方式更新内容,很快的粉丝就会取消关注了。人工推送那么如果透过人工筛选的方式推送呢?假设人工整理一篇文章推送需要30分钟,那么100篇文章就是50个小时…一天只有24小时啊,显然一个人不够用!这个问题好解决,请10个打工仔一人负责推送10个号,那么时间就够了。但是请人更新内容与前者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你怎么确定文章内容的质量?员工会不会偷懒?如果要派人监督、审核文章内容,那么自然管理成本就会增加。
再来就是原创内容的问题,如果一个号完全是转载别人的内容,那么很快的粉丝就会转关注其他号,收入就难以维持。如果要更新原创内容,哪怕一周只更新一篇原创文章,100个号一周下来就要更新100篇。每天平均要更新14篇左右,那么至少要有10个主编才能够完成这样的量。? 问题二:受众不同、需求不同如果按照平台给的广告费来计算,要月入过万,粉丝量至少要有6位数所以通常月收破万的公众号不太可能光依赖平台的广告费,而是有自己的产品或是自己接单等方式变现。
那么要同时运营100个公众号的第二个问题来了。即便你有办法做到每天推送文章并维持粉丝量,不同领域受众的需求也完全不同。许多人连运营一个公众号要变现都有困难了,更别说要将100个号都成功变现。有人会说,那就直接包装成广告套餐,接广告单不就好了!但你认真想想,有哪个广告主会愿意对100个不同垂直领域的受众做广告?也许可以骗骗那些没有经验的广告者,但如果无法产生订单,这样的模式终归不长久。如果自己做产品,你有足够的人力维持变现后续的服务吗?
? 问题三:封号连带责任同时运营100个号还有一个非常恐怖的风险,就是封号不眨眼的微信。只要你的推文中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就会面临被封号的风险。如果情况没那么严重,也就封个几天就解封了。但一但涉及微信的禁区,比如说违反政策或者是敏感的内容,那么官方的政策是宁可错杀100,也不留任何机会给你。
当你的一个账号被永久封号并列入黑名单时,所有主体与这个号相同的公众号都很有可能连带遭殃!而这个主体之后就不能再注册任何公众号了,而且没得申诉!没!得!申!述!即便联系到客服人员他也会跟你说他没有权限,然后让你重新弄个主体。(别问我为什么我知道…)每天推送一篇文章都有可能不小心踩到雷了,更何况是天天推送100篇文章。唯一避免连带封号的方法,只能是……自行想象了。
以上余叔分享的这些,是你要同时运营100个月收破万的公众号最有可能面临的困境。同理可以适用在月收1000或是月收100的公众号上。当然了成本相同,收入越低这套模式就越难执行。如果你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克服这些障碍,那么同时运营100个公众号确实有一丝的可能性。但换个角度想想,与其有那个心力维护100个公众号,还不如专注做好一个号呢!
我是余叔,草根自媒体创业者。
曾经连续半年收入为零,也曾经透过公众号年收百万。
专注自媒体运营、打造个人品牌,如果你也想用运用自媒体0成本创业,且随我来!
两分钟认识余叔:http://t.cn/RixLBbq
微信指教:yushu201702,免费索取思维图及学习视频。
首更公众号:余佰诺实战教室想做一个月收入过百万的公号 吴晓波给支招
文/腾讯科技 姗云 打造一个月收入过百万元的公号有什么捷径?吴晓波做客智酷live时谈到,并没有投机取巧的办法,遵循的通路只有一个:建立一个有刚需的戏份市场、树立自己的风格、快速积累用户。吴晓波现在的身份很多元,知名财经作家、出版人,自媒体大V。面对如今内容创业中最强劲的知识付费热,吴晓波作客本期智酷live活动,分享了他的心得体会与经验。吴晓波两年半形成内容产品化思维吴晓波作为常年文字写作者,他认为知识从来不缺变现的通路,只是在过去他遵循传统出版物的形式,如稿费收入、出版收入、音像版权收入、广告收入等。直到2014年吴晓波做了自媒体“吴晓波频道”,给他最深刻的两个感触是:第一、自媒体改变了内容和消费者的关系过去吴晓波给杂志报刊写东西,都是单向写作,读者什么反应他并不十分清楚;但在吴晓波频道写东西,他很快就能知道订户的反应。这让内容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大大增强。他甚至会在自己的专栏里做试验,1个礼拜1-2篇稿子,选题列4-5个,让用户来作选题投票。“你会发觉我们200多万个用户,用户对一个问题的观察和你设定这个问题之后的很多成见是不一样的。他会有自己的观点。”这种互动性的产生,让内容主题更加符合用户的心里需求。第二、内容生产者开始具备产品意识在新媒体、社交媒体愈演愈烈的那几年,“内容为王”是频频被提到的行业热词。“其实这是个伪命题,无论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最终是看内容能不能变成一个产品。”吴晓波频道刚上线的时候,曾推出一个叫失败值测试的产品。设计几个问题,用户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最终会给你一个分级,65分、75分、85分,回复一个数字,你可以找到对应的数字,给你评价。推出的3个多月里有10多万人参加。后期推出的财富值测试,参与人数也达到20多万,粉丝规模也是同步增长。“如果今天做这个产品,我可能会增加一个支付的环节,你要取得那个报告,添加一个广告或者支付3块钱,或者5块钱,这个就是一个产品。”吴晓波说道,自媒体收费并不是一个趋势,而是工具革命给自媒体人带来的福利,内容产品化思维对内容产生者的改变非常彻底,吴晓波坦言自己对互联网技术工具是后知后觉,互联网工具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形态上的轻便化,更是一种直观看到用户反馈的平台。他每天发一个音频,第二天能知道音频有多少人收听、何时退出、用户反馈是什么,男女用户占比多少,多少人从订阅用户到购买用户……而这些数据以前他完全不知道,今天都能用数据来获取,这让他和团队在内容生产和传播方面产生了很多新想法。“随着工具的不断迭代的出现,知识付费是一种开始,内容直接和消费者面对面见面了。在这样的过程中,种种的商业模式打赏、直播、电商、知识购买都会产生。”吴晓波说道。打造月收入百万的公号没有捷径可走吴晓波频道成立两年半,现在用户超过200万,每天新增2000个用户,付费用户接近10万。获得这些用户,到底有没有捷径可走?“我并不认为可以投机取巧。”吴晓波说道,如果把过去两年半的用户增长曲线拿出来看,可以看到好的内容就是增长的前提。好的内容会被用户转发,转发就能带来新用户,这是很持久的工作。有一些公号会在广点通投广告,或拉人来增粉。但他并没有去尝试过。那么,如何打造一个月收入百万的用户?吴晓波给了三个建议:第一、 找到一个有充分刚需的细分市场;第二、 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内容能被广大用户认可。第三、 快速做到全国前三名,快速地获取用户。再加上此前所总结的,以内容产品化思路去做一款爆款产品、以不同的媒体工具去做多元化内容呈现,每种呈现方式都能带来不同的变现路径。尽管知识付费现在很火,但在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分答、知乎live都呈现过一段时间的萎靡。吴晓波谈到,知识付费最大的坑就是没有持续的内容生产能力。“知识付费会有两个产品会出现,第一你和消费者之间达成的契约,他付了钱。第二他付了钱以后还要持续付钱,这就涉及到续费的问题。这个时候其实投机取巧的办法没有意义,还是扎扎实实把内容做好,做一个可持续供给的内容的人。”吴晓波对可持续的判断是,稳定级别的内容供应商一年应有50-100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如果只有只有一篇阅读量是1000万的文章,其他文章都很差,肯定不是好的内容供应商。这样的内容,知识付费的可能性就很小。“说到底,持续的内容生产能力、专业化的内容生能力是最重要的。”吴晓波说道。公号影响力打造:以高质量内容互动运营社群吴晓波频道今年年中宣布粉丝破200万,作为微信红利最早一批尝鲜者,这个成绩并不算特别突出,但对应的粉丝群体却是最精准。喜欢并跟随吴晓波的粉丝多是新中产阶层,中小企业主、或是对投资理财非常敏感、喜欢研究商业变化的人群。自媒体公号如何能精准地获取自己用户群体?吴晓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心得。他认为,今天的中国已经变成圈层化的社会,每个人活在自己的朋友圈,朋友圈都是在财富、知识、审美价值观层面和你类似的人。“你永远活在一个接一个的圈子里,所有的有效传播,都会在圈层中进行,这是今天发生的变化。”当吴晓波频道的粉丝突破200万以后,他并不知道对哪类层次的用户讲理财,月薪2万元的白领和年收入千万的董事长可能都是他的用户。那么他面临新的麻烦是怎么做社群,怎么把人从虚拟状态回归到社群状态,对他们提供的知识供给,让社群格式化、圈层化。去年吴晓波频道推出一个叫大头思想课的内容产品。这个产品的初衷就是帮助那些想了解军事、历史、政治、人文、哲学的财富人群,给他们传输对应的高品质内容。“大家都愿意为理财买单,但为什么听罗马史要花钱呢。经历大半年的运营,我们就找到了这部分人,是愿意为人文知识买单的高净值人群。”吴晓波认为,这部分人群的人文素质非常好,宁可砸钱赞助活动,也要让这些课开下去。“这就是新的可能性发生,在任何一个圈层中,我始终认为有好的内容,只要能够产生,一定会可以找到喜欢你内容的人,哪怕他非常非常的小众,那又怎么样,只要找到他们,就有价值,或者找到本身就实现了价值。”最后,吴晓波谈到中国正处于一个从大众传播进入到小众传播的时代,小众传播的特点有三个:专业性,让人用付费意愿与冲动;其次是精致,非常有边界;第三,互动性,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用户和内容生产者之间产生互动性。随之而来的两大变化:一是,内容生产者靠内容本身就能实现获利;第二,行业企业会利用内容完成它的商业传播价值。“这样的环境下,中国整个传播格局就会被改变。”推荐:12月26日,企鹅智酷年度白皮书将正式发售,余承东等63位科技圈顶级大咖将携手企鹅智酷和罗辑思维一起预测2017。微信搜索关注zhikulive,第一时间抢购白皮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honestsun]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入30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