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职防所岗后体检管理算吗

当前位置: >>
上海市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日常检测导则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指导意见(试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 、 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进行编制,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相应 章节的内容应补充如下: 1 报告格式要求 1.1 标题与编号 评价报告标题为“建设项目名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标 题或评价内容应与批准文件和委托书一致。如项目实际情况已与批文及委托 书不一致,应及时变更批文及评价委托书调整。如评价报告只是建设项目尤 其是大型项目的一部分,评价报告应设副标题注明分期或分阶段。 报告编号用单位代号-报告类型代号-年份-月份-序列号,单位代号 2 位 数字,报告类型代号 2 个字母,年份 4 位、月份 2 位、序列号 9 位数,例如: 01YP001。 1.2 封面 封面内容及格式符合要求、内页(公正性声明及投诉电话)、封面二(单位 盖章)、单位资质彩色影印件、评价相关人员手签单(姓名、项目组职责、职 称、资质证编号)及单位盖章。报告书封面盖章注明正本与副本,正本至少 三份,正本的手签单不得复印。 1.3 正文 三级目录,编号规范,含页眉(项目名称―报告编号―正文/附件) 、页尾页 数(第几页共几页) ,正文与附件要分别列出目录、页眉与页数,正文字体类型、 字体大小、行间距、每行字数要与导则相符,正文插图不容许跨页,表格后文字 应空一行,表格如跨页标题行要求重复。 1.4 附件 含立项批复或备案意见表、 委托书、 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评审意见修改说明、 类比用人单位准予被类比声明等。 1.5 附图 区域位置图及周边单位示意图、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内功能分区示意图、 1 设备布局图(可能)等,附图要求各个功能区及设备标识文字清晰可见。项目类 比现场调查的相关机械通风设施、岗位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现 场告知(如警示标识、公告栏)等影像图片。 1.6 附 MSDS 化学物质 MSDS 摘录(主要的理化特性、摄入途径、毒理数据、接触限值 等、补充职业病危害特性:致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治要点、所致职业病名 称等) (MSDS 应该由危险化学品供应商提供,无实际资料时,可查阅和摘录 文献,应说明仅供参考) 。2 报告编写 2.1 第一章 总 论2.1.1 项目概况:评价项目名称、性质(一般分为新建、改建、扩建、 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 、建设地址、投资规模、简述建设单位背景和/或建设 项目立项意义、任务来源。 2.1.2 评价要点: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范围(说明评价涉及的建 设范围和评价技术责任范围) 、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及其质量控制 过程。2.2 第二章 工程分析 2.2.1 项目总体设计 2.2.1.1 项目选址:工业园区规划(注明所在园区名称和园区性质) ,拟 建地点及其周边情况,项目拟建地点应按行政区划说明地理位置,说明周边 邻近建筑物用途性质及其距离,并附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 2.2.1.2 自然环境概况:包括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象条件(风向、 风速、气温、相对湿度、降水) ,以及是否位于自然疫源地、地方病区等情况。 2.2.1.3 社会环境条件: 指拟建项目所在地是否位于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 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地;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社会关注 敏感区(学校、托幼机构、医院、涉外领使馆、人口密集居住区)等。 2.2.1.4 生产规模:根据项目性质分别列出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2 2.2.1.5 生产制度及岗位设置及定员:轮班制,全年生产作业时间以 h/a 为单位,同时说明作业天数,以及生产作业岗位名称及生产作业人数,辅助 岗位及人数,管理人员等。 2.2.1.6 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 应从全工程范围用表格列出各项目名 称和主要工程内容。必要时还应列出与职业病防护关系密切的主要设备一览 表。其中: 生产装置:列出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辅助装置:列出为生产配套的各辅助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 容。 公用工程参数:包括给水、排水、供热、供电、供燃气工程等,可用文 字简要说明。 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还应明确工程的利 旧情况。 2.2.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是建设项目总的技术经济指标, 包括工 程用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及容积率系数等。 2.2.1.8 总平面布置及建筑物内功能区域布置: 要求详细描述厂区的功能 分区(生产区、辅助区和办公区)及其方位。一般小型企业要求以厂区长轴 与短轴中间线或以厂区主干道划分为四个区域定位,中型企业以厂区长轴或 主干道为三等份,短轴或主干道为二等份划分为六个区域定位,大型企业各 以厂区的长轴和短轴或经纬主干道的三等份划分为 9 个区域定位,列出各区 内建筑物名称及其方位、具体建筑参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高度及与相 邻建筑物间距) ,描述建筑物内各层功能分区布局,并附总平面布置和建筑物 内功能区域布置图。 2.2.1.9 建筑卫生学: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建筑结构、长度、宽度、高度、 朝向、间距、屋顶气楼、窗墙比例、通风面积、内部建筑隔断等,分析建筑 结构防尘、防毒、防高温和防噪声设计、采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的符合性。 自然通风:需说明朝向、间距、通风面积、屋顶气楼及内部建筑隔断情 况等。 全室机械通风:需要说明风机及风口设计数量、形式、功率、风路、换 3 气次数、人均新风量等。 2.2.2. 生产分析 2.2.2.1 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 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 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设备的先进性(机械化, 密闭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等设计。应对主体生产设施按工艺流程做出 完整、清晰、无遗漏的叙述,配以工艺流程框图表示,并说明岗位分布及其 作业方式。 2.2.2.2 化学物料: 需要应用文字及图表分别简要说明生产过程拟使用原 辅材料的名称、用量、物质状态,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 用量、物质状态,尽量做出物料平衡图表。 2.2.2.3 物料储运: 应用文字及图表分别简要说明, 包括化学原料、 辅料、 产品的存放量、包装方式、燃料仓库、储罐(必须描述罐区名称、储存介质、 总容积) 、堆场以及码头工程、运输工程等。 2.2.2.4 生产设备及其布局:用表列出主要生产设备,并说明布置位置。 2.2.2.5 公用工程工艺流程:包括给水、排水(生产污水处理是重点) 、 供热、供电、供燃气工程等,可用文字简要说明工艺流程、作业方式、原辅 材料等情况。如果大型项目公用工程比较复杂可以单独立章。2.3 第三章 类比调查 对于自身集团在国内存在有生产企业的项目应该采用类比法。其它项目 建议有条件的选择类比方法。 适用于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建设项目应符合以下要求。 2.3.1 类比企业的选择 阐明类比企业与拟评价建设项目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建筑设 计、产品、产量、生产工人数量、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化学物料、职业病 危害因素、接触人数、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 2.3.2 类比调查内容描述与分析 类比企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用自己的集团、公司、企业内部做类比(自 身类比) ,重点在于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其落实情 4 况,以及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及预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健康 监护、辅助卫生用室等情况的分析评价,以评价新建项目建成后可能达到的 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用其它相似企业或相似工艺装置做类比,则重点在于调 查相似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化学物料、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方式、工程技术控 制措施并详细描述,收集检测数据与体检资料等做综合分析,以有助于识别 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 以及可能达到的工程技术控制效果。 但是被类比企业具有知情权,如非自己集团内企业做类比,应该出具准予被 类比的声明。 项目类比现场调查的相关机械通风设施、岗位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个体防护、现场告知(如警示标识、公告栏)等尽量采用影像取证留档或作 为报告附件。 2.3.3 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收集类比企业近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分析布点、检测因 素、采样时段和采样方法选择的正确性、检测现场情况描述的清晰程度等。 如类比企业没有检测资料的应对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 2.3.4 类比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分析:体检单位资质、应检人数与实 检人数、应检项目与实检项目、职业禁忌证与职业病人处置情况等。 2.3.5 类比分析综合结论:对项目的可比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 危害程度、防护措施及其防护效果、管理措施等分析评价,从类比项目推论 新建评价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的水平及其可行性。2.4 第四章 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分析 2.4.1 划分评价单元和/或确立作业岗位。 2.4.2 识别单元内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 存在种类及其使用或产生量, 以及可能的时空分布,并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对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的 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2.4.3 描述岗位接触情况:人数、时间、可能的浓/强度(根据类比资料 分析) 、作业方式(自动、机械、手工)等。 2.4.4 列出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卫生标准/接触限值。 5 2.4.5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风险分析: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简 要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等。 包括其固有的毒性特点(状态、毒性分级、刺激性及窒息性、腐蚀性、皮肤 吸收性、致癌性等) 、使用量及/或设备常规存量、各岗位接触情况(人数、 时间、频率) 、作业方式(自动化、机械化、手工)等情况综合分析,分别作 出危害程度/引起职业病风险的结论, 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关 键控制点。2.5 第五章 防护措施设计与分析 2.5.1 必须按单元内各岗位逐一的描述防护设施配置:列出防护设施的 配置部位、名称、数量、形式、设计达到的参数等,分析是否符合要求(可 结合类比调查分析) 。 防护设施包括:防尘、 防毒、 防噪声与振动、 防暑降温、防寒、防潮、 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 、防生物危害、 人机工效学(可能)等。 2.5.2 岗位个体防护用品配置(可能) :必须按单元内各岗位接触的不同 职业病危害因素逐一的列出拟配置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置品种、 数量、 发放频率或更换周期,分析是否符合要求(可结合类比调查分析) 。 2.5.3 应急救援设施,必须按单元列出各个危险点,应根据各个危险点 危险物质种类、用量、作业方式列出拟配置的应急设施,主要包括警示标识、 报警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冲洗设备、救援装备/防护装备、现场急救用品、 急救场所、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等,结合类比调查分析是否符合要 求。 2.5.4 应急预案(可能):对于可能产生突发性职业中毒/伤害事故的项 目要求提供应急预案,分析是否符合要求(可结合类比调查分析) 。 2.5.5 辅助用室设置,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更衣室、盥 洗室、浴室、洗衣房) ,生活室(休息室、茶水间、食堂、厕所) ,妇女卫生 室,应急救援站的设置情况,按照车间卫生等级及作业人数分析符合性。 2.5.6 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及其制度(可能) ,分析是否符合要求 (可结合类比调查分析) 。 6 2.5.7 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的预算,包括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因 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检查、个体防护用品配置、应急救援设施配置、防 护设施维护保养等费用,分析是否符合要求(可结合类比调查分析) 。2.6 第六章 职业病危害评价 2.6.1 选址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的相关要求。 2.6.2 总体布局及建筑物内功能布置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 准》GBZ1-2010 和《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3 中的相关要求。 2.6.3 建筑设计卫生评价 2.6.3.1 防尘防毒防噪防高温的建筑设计要求: 根据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 标准》GBZ1 等的相关要求。 2.6.3.2 工作场所的全室通风与局部通风: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根据 GBZ1 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 等的相关要求。 2.6.3.3 采光照明: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建筑采光设计 标准》GB/T50033 等的相关要求。 2.6.4 生产工艺先进性及设备布局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 和《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 计总则》GB5083 等的相关要求。 2.6.5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风险评价: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 程度/风险分析,列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关键控制点。 2.6.6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194 和《工业企业 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 等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各个单元职业病危害识别及 其岗位风险综合分析情况,逐个单元进行评价。 2.6.7 个人防护用品配置评价:根据《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1651、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 等的相关要求。 2.6.8 应急救援设施及应急预案的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 标识》GBZ158、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 7 等的相关要求。 2.6.9 辅助用室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的相关要求。 2.6.10 管理措施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工作场 、 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总局令第 47 号)等的要求。 2.6.11 职业卫生专项投资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的 相关要求。2.7 第七章 建议 根据评价章节中该项目设计上存在的不符合卫生要求或不完善情况提出 补偿性建议,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必要的预防性告知。2.8 第八章 评价结论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 年版)》,对建设项 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做出“一般、较重、严重”的分级结论。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拟建项目的选址、布局、工艺、职 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防护措施及可能的防护效果等评价结果;指出 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确定职业病 危害风险分类;提出拟建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的可行性。8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指导意见(试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按照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规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和 、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 “三 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进行编制,在上述规定的基 础上,相应章节的必备内容及要点补充如下: 1 报告装订格式要求 1.1 标题与编号 评价报告标题为“建设项目名称+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评价 报告标题或评价内容应与批准文件和委托书一致。如项目实际情况已与批文 及委托书不一致,应及时变更批文及评价委托书调整。如评价报告只是建设 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的一部分,评价报告应设副标题注明分期或分阶段。 报告编号用单位代号-报告类型代号-年份-月份-序列号,单位代号 2 位 数字,报告类型代号 2 个字母,年份 4 位、月份 2 位、序列号 9 位数,例如: 01KP001。 1.2 封面 封面内容及格式符合要求、内页(公正性声明及投诉电话)、封面二(单位 盖章)、单位资质彩色影印件、评价相关人员手签单(姓名、项目组职责、职 称、资质证编号)及单位盖章。报告书封面盖章注明正本与副本,正本至少 三份,正本的手签单不得复印。 1.3 正文 三级目录,编号规范,含页眉(项目名称―报告编号―正文/附件) 、页 脚页数(第几页共几页) ,正文与附件要分别列出目录、页眉与页数,正文字 体类型、字体大小、行间距、每行字数要与导则相符,正文插图不容许跨页, 表格后文字应空一行,表格如跨页标题行要求重复。 1.4 附件 含立项批复或备案意见表(未进行过预评价的)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 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批复文件、委托书、专家评审意见、专家评审意 见修改说明等。 9 1.5 附图 区域位置图及周边单位示意图、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内功能分区示意 图、设备布局图等,附图要求各个功能区域及设备标识文字清晰可见。 项目现场调查相关的机械通风设施、岗位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 体防护佩戴、现场告知(如警示标识、公告栏) ,以及超标岗位的检测实况等 影像图片(涉及国家机密的需要说明,如不附图则应该开现场评审会) 。 1.6 附检测报告 评价报告应附项目检测报告,项目检测报告可以用复印件。2.报告编制内容 2.1 第一章 总论 2.1.1 项目名称、性质(一般分为新建、改建、扩建、技术引进和技术改 造) 、项目建设地址、简述建设单位和/或建设项目背景情况、投资规模、生 产规模、任务来源等。 2.1.2 评价要点: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范围(说明评价涉及的建设 范围和评价技术责任范围) 、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及其质量控制过 程。2.2 第二章 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 2.2.1 项目概况: 说明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主要建设 (运行) 内容, 包括厂房/车间/装置、仓库/罐区、办公行政楼以及其他辅助建构筑物,列表 说明上述建构筑物的面积、层数、高度等;储罐需说明直径高度、容积、形 式、介质等,并说明与预评价报告的差异。 2.2.2 简述“三同时”执行情况:预评价编制单位、有关部门对建设项 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批复文件,批复文件中以及“预 评价”报告建议的落实情况。 2.2.3 工程试运行情况:试运行起始时间及规模。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 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还应明确工程的利旧情况。10 2.3 第三章布局调查与评价 2.3.1 选址: 对于没有开展过“预评价”直接进入控制效果评价的项目, 完善项目周边区域的调查描述,包括自然环境概况和社会环境条件等,并对 选址的合理性作简要的分析评价。 2.3.2 总体布局:调查描述要求注明实地调查与预评价报告的差异情况, 如果没有差异则简要说明预评价及卫生审核的评价结论。 如项目未进行过 “预 评价”或与“预评价”变化较大,则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指导意见(试行) 》相关要求描述、并结合现场调查分析与评价。 例表区域 名称 建筑物 名称 建筑面积(m )2建筑物参数内容占地面积 (m )2层高 (m)层数厂内区域 位置附件:总平面布置图。 总体布局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和《工业企业总平 面设计规范》GB50187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卫生符合性分析评价,可以运用检查 表法。 2.3.3 建筑物内功能布置:要求根据建筑物各楼层分布图描述建筑物内的 局部功能分布,例表如下: 例表建筑物名称 层次建筑物内各层功能分布层内区域位置 面积(m )2功能布局2.3.4 设备布局:要求根据生产工序及设备布局和岗位设置,进行生产单 元划分,然后确定各单元在建筑物、楼层、功能区域的布置位置,详细分析主要 生产设备(尤其产生主要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布置情况,例表如下: 例表编号 单元名称设备名称及其分布概况单元面积(m )2区域内位置设备名称设备数量附件:生产单元及设备布局示意图。 设备布局评价: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相关卫生标准或规范进 行分析评价,可以运用检查表法。 11 2.4 第四章 建筑设计卫生调查与评价 2.4.1 建筑设计卫生参数现场调查: 要求注明实地调查与预评价报告的差 异情况,如果没有差异则简要说明预评价及卫生审核的评价结论。如项目未 进行过“预评价”或与“预评价”变化较大,则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报告指导意见》相关要求将调查情况详细描述、分析评价;另外应该 调查分析强噪声、高温、高湿、大量使用强腐蚀性或高毒性化学物质、产生 高危害性粉尘、涉及易燃易爆物品等的特殊建筑卫生要求。 2.4.2 全室通风调查: 建筑物的设计卫生重点分析内容为建筑物的通风情 况,自然通风涉及建筑物的朝向(长轴与南北轴的夹角) 、建筑物高度及其相 邻建筑物的间距、通风面积、屋顶气楼、气路形成、建筑物内隔断等情况的 分析,对于存在产生有毒有害因素工艺的建筑物,应该根据当地主要风向、 平均风速、建筑物内容积等换算可能的换气次数。建筑物设计卫生参数的分 析例表如下: 例表建筑物名称 长度 宽度建筑物设计卫生参数一览表层高 朝向 通风面积 间距*层数注:表内长、宽、高以及间距单位均为 m。注*:为相邻/最高建筑物之间的间距。2.4.3 机械通风调查:对于隔断成为房中房等自然通风不良,以及产生 有毒有害等需要采用机械通排风的建筑,应该详细核实机械风机的数量、功 率、墙式风机或风口(进风与出风)的布置位置、风路与风压的形成、换气 次数等设计情况。对于全封闭建筑物必须换算每小时人均新风量。对于涉及 有毒有害因素且未对产生有毒有害岗位配置局部吸风排毒设施的车间和实验 室一般禁止使用循环风。局部吸风排毒设施与全室通风应形成合理的风路和 风压并尽可能建立自动连锁反应,安装止回阀,以防止有害气体倒灌污染。 例表区域名称 通风设施机械通风设置情况汇总换气次数 人均新风量 (m /h)3数量功率 (次/h)风路风压必须依据法律规范要求对机械通风情况按每一单元进行符合性描述评价 12 必要时附图片证实。 2.4.4 采光照明调查:各区域采光照明设计原则,自然采光照明说明采 光面积。 2.4.5 建筑设计参数现场检测:对全室通风、机械通风、采光照明、微 小气候等建筑卫生设计参数的检测,以及需要进行通风检测的区域,先编制 检测方案(包括检测定点、方法、仪器、内容等) 。根据标准方法及规范程序 开展通风管路或风口的技术参数测定,换算区域的换气次数和人均新风量。 2.4.6 辅助用室调查:主要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 衣室、盥洗室、洗衣房) ,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 ,妇女卫生室、医务室 等的调查与评价。例表如下: 例表建筑单元 楼层 用室名称辅助用室一览表设施配置面积2.4.7 分析评价:根据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依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 标准》GBZ1 和《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 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 节设计规范》GB50019、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 等的相关要求对建筑结构防尘、防毒、防高温和防噪声设计、采 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辅助用室设置情况的符合性进行评价。2.5 第五章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2.5.1 简要生产工艺过程分析 主要生产工艺过程简介(包括公用工程) 、主要原辅物料及产品(重点是 化学) 、化学物料储运、作业方式等。 2.5.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生产制度及定员、单元划分、单元内设备名称与数量及其自动化 与密闭化情况、岗位设置、作业人数、作业方式、作业时间等。分析各生产 单元内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岗位接触程度。要求进行分析描述,建议 附图片增加描述清晰性,建议用表格归类整理增加描述简洁性。13 例表单元 名称 岗位 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情况调查表接触 设备状况* 名称 方式* 时间* 人数危害因素注:设备状况分为全密闭、设备局部开口有负压或无负压、设备敞开;接触方式分为自动化 巡检、机械设备结合手工作业、手工作业;接触时间分为h/d、h/w。2.5.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等。包括其固有的毒性特点(状态、毒性分级、刺激性 及窒息性、腐蚀性、皮肤吸收性、致癌性等) 。进一步通过现场调查重点核实 岗位化学物料使用/产生量或设备常规存量、 岗位作业方式 (自动化、 机械化、 手工)及其接触情况(人数、时间、频率)等综合分析,分别对各评价单元 作出危害程度即引起职业病风险的结论,选择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风 险)较大的单元或作业点,确定为该项目重点防护的单元或作业点,即关键 控制点。 2.5.4 检测方案 按照国标、卫标、行标以及国外参考标准等确定可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进行采样(检测)定点、确定采样(检测)方法,并按照生产实际情况, 选择采样(检测)时段。对定点的代表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检测选择、 采样的工作时段选择等问题,应该有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的规定。 明确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仅限职业病目录中)等各 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仪器、频次、气象条件等情况,详细描述采 样时段的生产负荷率、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开启数量及其运行状况、人员规 范操作等情况。必要(接触高毒物品、超标岗位)时对检测情况进行实时拍 摄留证。 例表序号 单元名称 岗位/作业点检测点设置情况一览表检测点号 检测项目14 例表检测项目 接触限值类型检测与采样方法一览表检测依据 采样设备 采集器 采样方式注:采样方式注明定点短时、定点长时、个体采样、仪器直读等。2.5.5 检测结果分析 检测结果经整理分析后,用简洁的文字、图表等进行合理表述,并对结 果进行评价。 例表检 测 点 号 作业点 名称 检测 判断* 项目 CMAc STEL TWA STEL/ PC-TWA *定点检测结果判断一览表检测结果注:STEL/ PC-TWA如果小于1(不超限)则不必出数据;定点检测结果判断是根据某一 定点短时检测浓度与该点作业接触时间结合对照卫生标准(接触限值)进行合格性判断,不 涉及一个岗位(工种)多点接触的情况。例表岗位 名称 1 2 3 检测点号 检测 项目岗位检测结果判断一览表检测结果 判断* CMAc STEL TWA STEL/ PC-TWA *注:STEL/ PC-TWA如果小于1(不超限)则不必出数据;岗位检测结果判断是以该岗位 所接触的数个作业点的检测浓度值及其对应的各作业点作业时间综合换算该岗位TWA浓度值 与接触限值比较作出合格性判断。例表序号 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达标情况分析表检测点数 合格点数 检测岗位 合格岗位2.5.6 检测结果评价:检测结果分析评价,应注重不合格检测点及岗位 15 多因素接触情况的分析。 必须对关键控制点、不合格点作业岗位情况进行调查描述并附图片增加 描述的清晰性。 2.6 第六章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2.6.1 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 项目现场调查对岗位防护设施的设置状况尽量采用影像资料取证留档或 作为报告附件增强描述分析清晰性。 例表单元 名称 作业点 名称 名称防护设施设置一览表防护设施(台) 名称 总数量 运行数量生产设备(台) 总数量 运行数量2.6.2 防护设施设计能力调查与检测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防暑降温、防潮防寒、 防辐射、事故通风等。 2.6.3 防护设施参数检测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标时,应对防护设施的防护效 果进行检测,分析超标原因。尤其对局部通风设施的防护效果相关参数进行 检测,包括罩口风速、控制风速等,分析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及其超标原因。 例表单元 名称 作业点 名称 名称防护设施测试情况汇总表罩口设 置方式 罩口风速 (m/s) 控制风速 (cm/h) 呼吸带风速 (m/s)防护设施 数量 运行情况2.6.4 防护设施维护情况 收集防护设施维护保养制度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的记录资料,结合现场调 查进行分析评价。 2.6.5 防护设施评价 应该对各个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点及其设备配备的防护设施的数量、 形式、使用情况、防护效果,以及防护设施的维护保养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必须依据法律规范要求对防护设施按每一单元内容进行符合性描述和评 16 价,建议附图片增加描述的清晰性。2.7 第七章职业卫生现场管理调查与评价2.7.1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 现场调查:防护用品配置种类、数量及参数 例表岗位名称 岗位人数现场个体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佩戴人数 佩戴种类 符合情况评价:必须依据法律规范要求按每一单元及岗位内容对防护用品配置及 其使用的情况进行符合性描述评价。 2.7.2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 现场调查: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 例表单元名称 名称 数量 名称 数量现场告知的设置状况告知栏、警示标识、警示说明评价:必须依据法律规范要求按每一单元及岗位内容对警示标识及中文 警示说明的设置的情况进行符合性描述评价。 2.7.3 现场应急救援设施调查与评价 现场调查:应急救援设施 例表单元名称 名称 总数量 运行数量 完好数量应急救援设施现场调查表应急救援设施评价:必须依据法律规范要求按每一单元及岗位内容对应急救援设施配 置情况与预案的情况进行符合性描述评价。 2.7.4 现场告知情况调查与评价 对告知栏设置、现场岗位检测浓度的告知、MSDS 的存放、主要化学物料 的危害特性与安全操作规程的上墙情况分析评价。 17 2.7.5 现场清洁整齐度调查与评价 对现场物件堆放是否有序,墙面、地面、设备表面的积尘和积灰情况分 析,查看清洁卫生制度及其落实情况,对是否造成二次污染或二次扬尘进行 评价。对于存在问题附图片证实。 2.7.6 现场调查取证方法 对机械通风设施、岗位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佩戴、现场 告知(如警示标识、公告栏)等的设置状况尽量选择代表性岗位采用影像资 料取证留档或作为报告附件增强描述分析清晰度。 2.8 第八章 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2.8.1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 查阅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以及职业健康档案建立情况。 2.8.2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根据岗位接触情况,分析应检人数以及应检项目,核查实检人数和实检 项目,以及体检单位资质,将职业健康检测结果汇总如下表。 例表应检 岗位工种 危害因素 人数 人数 正常 损害 人数 人数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一览表实检 目前 其他健康 复查 禁忌证分析评价评价职业健康检查率,检查项目和复查落实情况。 2.8.3 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 查阅资料,跟踪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 处置情况,并分析处置是否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相关要求。2.9 第九章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2.9.1 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 查阅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资料,核实人员培训持证上岗情况,根 据单位规模、 职业病危害状况、 接触人数等分析评价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 人员配置的合理性。18 2.9.2 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查阅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资料,分析评价完善性和合理 性。 2.9.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强调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以及防护设施的维护保养制度,核实制度落实的各 类记录资料。 2.9.4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 查阅制度,核实制度是否明确执行部门、经费、具体实施计划,以及历年 检测资料。分析评价制度的完善情况及其落实情况。 2.9.5 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 查阅资料, 核实合同告知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及其可能的危害、 防护措施及福利待遇等、 公告栏形式告知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浓度等情况并 分析评价。 2.9.6 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查阅培训制度,培训教材,培训记录以及考卷等资料。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内容应包括: (1)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2)各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以及理化性质、对人体的危害 特性; (3)各工序或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的卫生工程防护措施及其原理、操 作规程及维护保养方法; (4)个体防护用品(防护手套、防毒口罩、防护眼镜、耳塞)的正确使用 方法和维护保养方法; (5)应急救援设施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常识。 对培训制定及其落实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形式、对象、人数等进行分析 评价。 2.9.7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新建项目要完成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技改扩项目要求调查上岗前、在 岗期间、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及落实情况。 2.9.8 个体防护用品配置及使用制度 制度调查: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19 查阅个体防护用品配置制度、日常发放以及监督管理的记录资料。 例表岗位名称个体防护用品配置情况型号 周期发放品种对个体防护用品的配置种类,数量,发放周期等制度以及落实发放和监管 佩戴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2.9.9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 查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核实预案执行部门及演练情况等。 例表单元名称 名称 数量 名称 数量应急救援设施配置情况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分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情况及其落实情况,以及现场调查应 急救援设施配置的合理性等进行分析评价。 2.9.10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制度及落实情况 2.9.11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情况 2.9.12 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 包括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检查、个体 防护用品配置、应急救援设施配置、防护设施维护保养等费用的预算及其落 实情况。2.10 第十章建议 2.10.1 整改性建议 2.10.2 持续改进性建议 2.10.3 预防性告知 2.11 第十一章 结论20 2.11.1 分项结论项目 1.总体设置 1.1 布局 1.1.1 选址 1.1.2 总体布局的功能分区及其方位 1.1.3 建筑物内功能分区及其方位 1.1.4 设备布局 1.2 建筑设计 1.2.1 防尘建筑设计 1.2.2 防毒建筑设计 1.2.3 防高温、防噪声建筑设计 1.2.4 其他特殊建筑设计要求 1.2.5 自然通风(朝向、间距、通风面积、屋顶气楼等) 1.2.6 内部间隔(通风与危害隔离要求) 1.2.7 全室机械通风(配置情况与测试结果) 1.2.8 采光照明 1.2.9 生活辅助设施 1.3 工艺与设备先进性分析 1.3.1 密闭化程度 1.3.2 自动化水平 1.3.3 设备材质及特殊要求(如泵/阀)类型 2.职业卫生检测 2.1 检测结果分析(点合格率与岗位合格率) 2.2 不合格点整改情况 3.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3.1 设施配置完全率 3.2 设施配置的适宜性 3.3 设施运行效果(完好率、风速风量测试合格率) 4.职业卫生现场管理 判断 存在问题简要说明21 项目 4.1 个体防护用品佩戴情况 4.2 警示标识设置情况 4.3 应急救援设施配置极其维护情况 4.4 现场告知 4.5 现场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扬尘等) 5 职业健康监护 5.1 体检机构资质 5.2 应检与实检人数 5.3 应检项目与实检项目 5.4 禁忌证与职业病人处置 5.5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6.职业卫生管理及其落实情况 6.1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 6.2 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6.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6.4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 6.5 职业病危害告知情况 6.6 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6.7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6.8 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情况 6.9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 6.10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制度及 落实情况 6.11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情况 6.12 职业卫生防护经费判断存在问题简要说明分项结论判断:分为符合、不符合,对于不符合存在的问题作出简要说 明,如果问题比较多或复杂,要求注明见报告第几部分第几页的分析评价。 2.11.2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 22 风险做出“一般、较重、严重”的分级结论。 2.11.3 综合结论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建设项目职 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做总体评价。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指导意见(试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应按照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工 和 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进行编制, 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相应章节的内容应补充如下: 1 报告装订格式要求 1.1 标题与编号 报告标题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用单位代号-报告类 型代号-年份-月份-序列号,单位代号 2 位数字,报告类型代号 2 个字母,年 份 4 位、月份 2 位、序列号 9 位数,例如:01JC001。 1.2 封面 封面内容及格式符合要求、内页(公正性声明及投诉电话)、单位资质证 书复印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CMA、CNAS) 、检测、评价、审核人、 批准人等相关人员手签单(项目组职责、姓名、职称、资质证编号)并单位 盖章。报告书封面盖章注明正本与副本。正本至少 2 份,其中的手签单不得 复印。 1.3 正文 三级目录,目录编号规范,含页数(共几页第几页) ,正文字体类型、字 体大小、行间距、每行字数参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导则(试行) 》 相关要求,正文插图不容许跨页,表格后文字应空一行,表格如跨页标题行 要求重复。 1.4 附图 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内功能分区示意图(根据需要) 、设备布局图及其 检测布点图等,附图要求各个功能区域及设备标识文字清晰可见。2 报告编制内容 2.1 简要工程分析24 2.1.1 单位概况单位名称 联系人 投资方 经济类型 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管理部门 生产班制 主要产品 主要产品 主要产品 在岗职工总数: 体检职工人数: 年生产时间 年产量 年产量 年产量 人,接触危害人数: 人, 人,岗前 / 人,岗中 人;离岗 / 人 年产值 年产值 年产值 专职 人;兼职 人 地址 电话 投资规模 / 厂休日 投产日期行业分类与编号2.1.2 检测范围与检测结果判定依据: 检测涉及的建设范围与检测结果是 否符合要求的判定依据。 2.1.3 布局与布点 2.1.3.1 总体布局:总平面布置图及其简要描述(进行过现状评价可省 略) 。 2.1.3.2 建筑物内功能分区布局及其简要描述各厂房内各层的功能分区 布局(进行过现状评价可省略) 。 2.1.3.3 生产设备布局及其检测布点图: 根据生产设备布局图, 简要描述 各功能分区内设备的布局,设备数量及其定点情况。 2.1.4 生产工艺简介 用工艺流程框图表示,并简要说明作业方式。 2.1.5 化学物料使用情况25 例表原辅材料 序号 名称 年用量 单位化学物料名称及其年用量产品、中间品、废弃物 物质形态 序号 名称 年产生量 单位 物质形态2.2 现场环境调查 2.2.1 检测时的气象条件 对气温、气压、气湿、风速等气候因素的检测。 例表天气状况: 现场气温: 气 气 风 风 湿: 压: 速: 向:检测当天气候因素参数晴 5℃ 80% 101.9kPa 1.0m/s 东南风2.2.2 涉及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及其防护设施情况 简要描述或用表格列出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防暑降温、防潮 防寒、防辐射、事故通风等防护设施。 例表单元 名称 作业点 名称 名称防护设施设置一览表防护设施(台) 名称 总数量 运行数量生产设备(台) 总数量 运行数量检测当天如未完全开启通风设施的,对于未开启原因应该作简要说明。 现场调查对岗位防护设施的设置状况尽量采用影像资料取证留档或作为 报告附件增强描述分析清晰度。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 2.3.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生产制度及岗位设置及定员、岗位分布和作业方式、人数、时间 26 等。分析各生产单元内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程度。 例表单元 名称 岗位 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情况调查表接触 设备状况* 名称 方式* 时间* 人数危害因素注:设备状况分为全密闭、设备局部开口有负压或无负压、设备敞开;接触方式分为自动化 巡检、机械设备结合手工作业、手工作业;接触时间分为h/d、h/w。2.3.2 检测方案 按照国标、卫标、行标以及国外参考标准等确定可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进行采样(检测)定点、确定采样(检测)方法,并按照生产实际情况, 选择采样(检测)时段。对定点的代表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检测选择、 采样的工作时段选择等问题,应该有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的规定。 明确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仅限职业病目录中)等各 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仪器、频次、气象条件等情况,详细描述采 样时段的生产负荷率、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开启数量及其运行状况、人员规 范操作等情况。必要(接触高毒物品、超标岗位)时对检测情况进行实时拍 摄留证。例表如下: 例表序号 单元名称 岗位/作业点检测点设置情况一览表检测点号 检测项目例表检测项目 接触限值类型检测与采样方法一览表检测依据 采样设备 采集器 采样方式注:采样方式注明定点短时、定点长时、个体采样、仪器直读等。2.3.3 检测结果分析 检测结果经整理分析后,用简洁的文字、图表等进行合理表述,并对结 果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判定。27 例表检 测 点 号 作业点 名称 检测定点检测结果判断一览表检测结果 判断*项目CMAcSTELTWASTEL/ PC-TWA *注:STEL/ PC-TWA如果小于1(不超限)则不必出数据;定点检测结果判断是根据某一 定点短时检测浓度与该点作业接触时间结合对照卫生标准(接触限值)进行合格性判断,不 涉及一个岗位(工种)多点接触的情况。例表岗位 检测点号 名称 1 2 3 项目 检测岗位检测结果判断一览表检测结果 判断* CMAc STEL TWA STEL/ PC-TWA *注:STEL/ PC-TWA如果小于1(不超限)则不必出数据;岗位检测结果判断是以该岗位 所接触的数个作业点的检测浓度值及其对应的各作业点作业时间综合换算该岗位TWA浓度值 与接触限值比较作出合格性判断。例表序号 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达标情况分析表检测点数 合格点数 检测岗位 合格岗位2.3.4 防护设施检测(超标岗位或委托单位有需求)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标时,应对防护设施的防护效 果进行检测,分析超标原因。尤其局部通风设施的防护效果相关参数进行检 测,包括罩口风速、控制风速等,分析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及其超标原因。 例表单元 名称 作业点 名称 名称防护设施测试情况汇总表罩口设 置方式 罩口风速 (m/s) 控制风速 (cm/h) 呼吸带风速 (m/s)防护设施 数量 运行情况28 2.4 检测结果判定以外其他职业病防治情况的分析评价(委托单位有需 求) 检测结果判定以外其他职业病防治情况的分析评价:应注重不合格检测 点及岗位多因素接触情况的分析,以及岗位工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 现场其他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综合情况分析评价。 2.5 建议 2.5.1 整改性建议 2.5.2 持续改进性建议29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检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