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不大游戏干什么,坐飞机,久等 渡江战役电影全集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视频:1949年渡江战役-游戏视频 热门花絮
发送到手机 / 微信 / 朋友圈
请扫描下列二维码
嵌入代码:
*通用代码支持手机播放哦
方式一:扫一扫
支持各类二维码扫描软件
方式二:发一发
免费发送App到手机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看不清验证码不正确
该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三:下一下
下载App观看
还有更多攻略和游戏礼包等着你
游戏新鲜报
其他本周上升视频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播放: 评论:
宝贝陪你玩
畅游视频网页游戏YOYO手游
完美游戏台
网络视听许可证[历史] 纪念渡江战役胜利六十周年_季群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6贴子:
[历史] 纪念渡江战役胜利六十周年
[历史] 纪念渡江战役胜利六十周年在前面今年四月二十日,是渡江战役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革命老区,渡江第一船始发地的无为人民,纪念渡江战役,缅怀革命英烈,勇闯改革大潮.-------------------------------------------史料摘录,抛砖引玉.众博添彩.“渡江第一船”到底在哪里?
住在长江边,自然少不了过江,一座又一座的跨长江大桥的建立,那是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但是在解放战争进行到日时,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过大江竟没有一座桥,完全靠的是舢板为主的木船。
我在江阴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前拍到了这样一艘被桐油刷过的木船,据说就是当年解放军横过长江时的“渡江第一船”。船的主人名叫王小弟,当时35岁的王小弟驾木船载运了解放军战士50余名,从苏北正东圩出发,在渡江东线,首先到达江阴申港徐村渡口,并在敌人密集的炮台下,来回运送六次,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了纪念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八军授予了“渡江英雄第一船”的称号。
但是,奇怪的是,陈列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渡江第一船”,却是由安徽省巢县船民张孝华和独生儿子张友香驾驶的一艘木船。当年张孝华已经53岁,从小就跟着祖辈、父辈在长江、巢湖上行船,有着丰富的驾船经验,日送中集团突击队过江,他们的船一路领先,第一个到达长江南岸。渡江战役结束后,张孝华、张友香父子荣立一等功,并获得渡江支前模范称号。更让全家自豪的是,他们家的船为“渡江第一船”。1959年在渡江战役胜利十周年之际,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这条木船。
那么,到底那一艘船才是“渡江第一船”呢?
也许这个第一船的概念,不是质量好速度快,也不是体积大,而是第一个将解放军送到长江的南岸!
但日晚渡江战役打响,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长江防线上,解放军百万雄师齐头并进,真正要区分到底谁的船先一步到岸,恐怕比鉴定菲尔普斯的0.01秒还要困难。
回到江阴,据说乘坐这艘船的战士在后来解放大上海的战斗中全部牺牲了,而“渡江第一船”当时得到的荣誉是只表扬,不记功。表扬是因为他们冲在最前,英勇果敢。不记功是因为他们违反了军纪,由于立功心切,我方炮火准备刚刚铺开,他们就把船划了出去,当然也有说法是通讯员传错了命令,结果其他人也争先恐后划出船,为避免伤到自己人,指挥部不得不停止对滩头的炮火准备,转而对敌纵深阵地进行炮击。战斗部署被打乱而被迫作出调整。所以在最后确定第一船的时候,便被“保留”了下来。
其实,在一篇报告文学中,还记载了一艘“渡江第一船”,日夜,解放军三野某部,从安徽无为县江岸的姚沟,北埂一带渡江。其中有一艘大半新的独桅小渔船,被编为9号船。乘这船渡江的是解放军某部九连24岁的连长刘刚,船老大王东诚是留着短黑胡子,很健壮的中年人。刘刚连长的9号船离岸大约还有100米的时候,小渔船中了敌人的炮弹,接着桅杆也断了。但毕竟按照刘刚连长和船老大王东诚的心愿,第一个靠上了长江南岸。后来,船是找不到了,但在纪念渡江战役胜利50周年的日,安徽省繁昌县在荻港“渡江第一船”登陆点设立纪念碑,号召当地人民以“渡江第一船”的精神建设新繁昌。
精神!重要的还是精神!我先前的追索似乎已经显得有些多余了!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是数万船工水手驾着9400余条木帆船,为百万大军在长江天堑上铺设起的通天大桥,到底是那一艘船最先划到对岸已经不再重要,历史也许就是有意留下一个永远也解答不了的谜团,其目的或许就是敦促我们永远不要忘掉这段历史吧!解放军“渡江第一船”的故事:死也要死在南岸上. “渡江第一船”提前15分钟“抢跑”
后方紧急命令“回来”,“船长”宋孔广“违令”:死也要死在南岸上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60年前,毛泽东在这篇为新华社撰写的题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稿中,对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恢宏场面作出气势非凡的描写。在万艘英勇的渡江战船中,那曾立下赫赫战功、率先将战士们送抵长江南岸的“渡江第一船”当年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日前,本报记者辗转找到了仍健在的“渡江第一船”“船长”——原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宋孔广。在南京军区司令部第四干休所的活动室里,85岁的宋老以眼镜盒当“船”,会议桌的中心凹槽当“长江”,为我们还原当年“第一船”渡江的故事。
渡江前 为加速双桨渔船变四桨
渡江战役时,宋孔广只有24岁,任27军79师235团3连副指导员。这个团是赫赫有名的“济南第一团”。1949年3月初至4月初,宋孔广所在的部队先后抵达安徽无为县的长江岸,做渡江南进的各项准备工作。当时,部队中的很多战士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由于信息闭塞,加上国民党对长江天险“妖魔化”宣传,北方人眼中的长江是 “无风不起浪,有风浪三丈”。为打消战友们的顾虑,使他们尽快掌握游泳技能,宋孔广带领他们在内河学游泳,没有救生圈,就抱着木盆、竹板天天练划水。
另一个难题是船。当时大部分船只都被国民党带到江南去了,带不走的也全炸毁。为了找船,宋孔广四处奔走。曾被国民党军队打断一条腿的“船老大”拍板:和解放军合作!在他和船工的纷纷响应下,到3月底,3连成功征集到151只渔船,选调水手2467名。宋孔广还记得,渡江时,这位“船老大”用断腿仅存的腿弯夹橹,双手奋力划桨帮助解放军渡江。
要以迅雷之势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就要加快船速,缩短船队在江面上行驶的时间,但征收来的民船都是渔用小木舟,船底较平,只有一对桨,航速十分有限。如何加快航速呢?宋孔广和战士们经研究,决定在后船身加一对桨,条件好的船底再安置一个船橹。下水一试验,航速果真大大提高许多,这个办法立刻就被推广开了。
船有了,“引船入江”又是一个难题:搜集的民船集中隐蔽在内湖,离起渡点还很远,内湖有的与长江相通,但相通的入江口有国民党严密把守,内湖与长江不相连的地方,中间隔着十余里旱路,船只要渡过长江,还要翻越几丈高的堤坝。部队最后决定采用在渡江点“开坝挖河”的方案,将渡江点的江堤挖出一个“豁口”,宽度可以让渡江船只通过,保留一定高度防止江水决堤,再从存放船只的内河内湖挖引河通到渡江口。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夜幕降临后,挖河工程才开始进行,经过连续二十多天的午夜作业,就挖出了一条引河。
渡江时 “渡江第一船”“抢跑”
4月20日,国共和平谈判破裂,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签发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当晚19时,宋孔广与战友们、船工集结在无为县长江北岸一线,用粗糙的黑泥碗喝了“齐心酒”。就在这时,又传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毛主席今晚不睡觉,专门等着渡江战役的喜讯。“大家的情绪更加高亢了,都憋足了一股劲。”宋老说。
行动开始了。在夜幕的掩护下,他们悄悄揭去堤坝上的竹板,用水冲软挖掉一半的堤洞上的土,将隐藏在江堤内侧的木船用绳拖出,越过稀软湿滑的江堤,滑入长江。风平浪静的江面上,只见一只只整装待发的小木船,在距离渡江点上游150米处一字排开。宋孔广则与渡江突击队的另外12名战士一起登上了排在首个冲击位置的排头船。
按计划,20时30分发起冲击,船队有规定,不能传达命令、不能吹号、不能用信号,后面的船要跟着前面的船往前冲。20时15分,全连的船都上了江面,排放到位。宋孔广所乘的排头船这时调过头来,准备听命令启航。一看“排头船”调头,其他船误以为攻击开始了,也跟着动了起来。看此情形,宋孔广所在的排头船顿时冲了出去。“船冲出去一百米后,我就听到岸上的营长董万华喊:回来、回来。听到喊声,我一看情况不对,但退回去已不可能。我对战士们说,咱们死也要死到南岸上去,同志们冲啊!”宋孔广与战友们誓死一搏。
改装后的船走得很快,船队很快驶离江岸100多米远,这时,国民党守军开始用轻、重机关枪疯狂射击。宋孔广与战友们一边用脸盆、铁锹划水加快船速,一边躲避子弹。宋孔广所乘的船只率先抵达南岸后,年轻的船工迅速跳下,喊着口号用身子死死抵住船身,帮助解放军顺利上岸。强大的解放军很快突破了长江天险。宋孔广所乘的排头船最先渡达南岸,但是,他们比规定开船时间提前了15分钟,违反了纪律,所以事后争议也很大。后来,还是聂凤智军长说的一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过的江”平息了争议。
渡江后 “第一船”其余12人都牺牲在上海
成功渡江后,解放军大军如决堤之水,汹涌向前。21日拂晓时分,宋孔广所在的一营行至繁昌县东山时,与敌88军不期而遇,双方打了一场“遭遇战”,当时的88军还剩200多人,最终被一营轻松击破。
“我和渡江突击队的12位战友是坐‘第一船’第一批登上南岸的,没有一个伤亡,没想到一路打到上海,除了我之外,全部牺牲在上海四川路桥。”21日天亮后,宋孔广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调离三连,去一连担任指导员,原来一起浴血奋战的其他12位同志则继续南进,进抵上海。当他再次打听到战友的消息时,他们已全部牺牲。“他们牺牲在5月13日,离上海解放还差2天。”宋老说,当时为保全上海建筑的完整性和人民人身财产安全,全军严禁使用重武器、炸药包等,上海的四川路桥是解放军进攻的必经之路,国民党军早在桥边的楼顶布置了严密的机枪防线,“敌军在暗处用机枪横扫,我们的突击组在明处冲锋,和我同船的12位兄弟就是这样倒下的。”说到这,这位戎马一生的老人不禁闭起了双眼。(张军荣 魏靖 秦小奕)
英雄档案:
宋孔广,1924年出生,山东威海人。1944年参加八路军东海独立团,翌年加入共产党。后编入华东野战军,先后参加了胶东保卫战和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于军事学院学习,翌年任一七九师副政委。1968年出任坦桑尼亚军事专家组组长。1971年回国任一七九师政委、师长。1978年进军事学院学习,翌年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1984年5月离休。 陈毅提词;**春水方生濡须口,大军从此过江东.** ------------------------------------------------春水方生濡须口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国民党军队自淮海战役惨败,精锐主力悉数被歼以后,相继从淮河沿线奔逃,溃退江南,以滞阻我军渡江并配合其与我和谈中讨价还价,妄图保留京、沪、杭及江南各省反动基地。   中央军委为求全歼国民党反动军队,以争取全国范围内之人民解放战争完全彻底胜利,决定乘敌战线溃乱,江防尚未完成前,于月间集中我野战军之主力先后从沪、汉段发动渡江攻势,进军江南,首求割歼沿江之敌,解放沿江各大城市,而后乘胜向东南各省扩张战果。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第24军、25军、27军约20余万人,陆续集合在江北无为,分驻蜀山、襄安、开城、泥汊、汤沟各地,积极待命渡江作战。   我县(当时无为一县分为无为、临江、无南、湖东四个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大部分地区系水乡。具备我屯军备战的十分有利的地理条件,也是横渡大江天险的最前哨。24军(军长王必惩、政委廖海光)驻守区域为:北起开城,沿永安河西侧,伸向襄安至沿江;27军(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驻守区域为:自石涧经无城至沿江;25军(军长成钧、政委黄火星)则由黄雒、田桥至三汊河雍家镇(南),向沿江一线驻守。   当时,我县党组织的一切工作是以支前为中心,党要求全县人民动员起来,组织一切力量,雷厉风行,完全适合战争需要的光荣艰巨任务。总任务是:2月初至3月底是一切服从战争,大力动员,组织财力、物力、人力,支援解放军顺利完成战略任务,为争取全国节节胜利而奋斗。并提出支前工作的中心口号:“支援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动员全民的战斗口号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拥护解放军,南北一家人,节衣缩食,供应大军,支前立功,百世光荣。”   自1949年1月起,各级党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支援大军渡江,皖西四地委(当时无为四个县都是四地委的下属县)、第四军分区先行成立渡江指挥部,统一指挥无为地区的支前工作。夏戎任指挥长,陆学斌任政委,赵孟明、彭兴福任副指挥长。下设船舶部(部长由陆学斌坚韧,胡亦平任副部长)、行政科(科长由胡亦平兼任)、组训科(科长吴耘)、工程科(科长彭石峰)。各个单位的职责是:船舶部负责征集船只和水手(驻无为县新河口);行政科分管行政管理,经费器材的使用;组训科担任训练水手的工作;工程科负责架设桥梁、开凿公路、疏通内核。   根据四分区指示,无为地区,从限制基层单位都成立了支前组织。全县境内,各县组织了支前委员会,专设指挥部,进行支前各项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兼任政委或指挥长。无为、临江、无南、湖东各县组织成立了“支前指挥部”。彭醒梦任无为县支前指挥部指挥长,胡治平、张海亭任副指挥长,杨杰、朱合喜任政委;陈汉桢任临江县支前指挥部指挥长,李文彬任政委,李万春任副指挥长;陈锦华任无南县支前指挥部指挥长,张石平任政委;王子轩任湖东县支前指挥部指挥长,朱晞任副指挥长。   无为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经过减租减息和各种社会变革,群众对我党有较好的认识。七师1945年北撤后,群众深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剥削压迫。淮海战役以后,蒋军为防我大军渡江,强行把群众船只拖至长江南岸,封锁各内河之出江口,到处修筑工事,破坏江堤,造成沿江几县水灾,群众对此非常痛恨。因此,人民群众对我军渡江作战,非常拥护,希望我军早日渡江,江北则成大后方,可以安居乐业。所以渡江任务一下达,广大群众,就积极捐粮献船,主动报名担任水手。   收集船只,动员船工,是实现顺利渡江的先决条件。在国民党军队溃逃江南时,船民船工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拉夫抢船,都将渔船和木帆船隐蔽起来,有些将木帆船沉下了河底、湖堤。我大军追逃敌进入皖北沿江据点以后,到4月初,船工们自动将船驶到指定地点待命。我们已收集到各种类型的木船几千只,还制造了大批木排和竹筏,作为运送大炮骡马之用。为了使战士们迅速熟悉船渡器材的性能,按照战斗的需要,提前将这些船渡器材运送到各渡江分队,并将船工、选调的水手一起配备到每条木船上。   渡江的关键,就在于航渡的顺利,并一举突破敌人的滩点阵地,这对于我军习惯于陆地作战的广大指战员来说,确实是一个新课题。因此,1949年2月,无为、无南、湖东、临江各县对水手进行集中训练,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练兵运动。各县船工、渔民,特别是长年生活在长江上的渔民和船工熟悉长江的水情,他们踊跃担当起教员,帮助指挥员进行游泳、划船、潜水和使用各种自制救生器材的训练,有经验的老渔民、老船工主动介绍长江水情的特点。全军有步骤地进行了战术训练,并按渡江登陆作战的要求,以船为战斗组织单位,学会商船、划船、抢占摊点等实战动作。部队在突击训练中,贯彻了船船突击,一举登陆,先到先上,先上先打,盯住钉子,机动灵活,互相配合,英勇顽强,积极前进的作战思想。在技术训练中着重突击训练撑船划桨,上船下船,船上列队,水上观察,水上射击,编队登陆等动作。江滨三月,春寒料峭,当地老百姓还没脱掉棉衣,可我们的战士仅穿一条短裤,跳进水中凫水,练划船,千方百计地练,日日夜夜地练,江边的老百姓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许多老百姓主动端来了热呼呼的姜汤给战士们喝,生怕我们的战士受凉。   发动群众,大力支前。大军未到,粮草先行,这是兵家的普通常识,也是战胜敌人的重要保证。遵照党中央、华东局的规定,成立了各级筹粮委员会和筹粮工作队。当时在无为地区实施渡江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25军、27军和后继的30军及支前民工,每天需要供应成品粮120万金、柴草50万斤。群众为了支援子弟兵,便把家中的门板、稻草、麦秸和晒干的牛粪都送了来,为了解决部队缺乏柴草的问题,群众自发砍伐一部分树木共给部队作燃料。广大群众热爱人民军队,支援渡江的动人情景,确实是难以形容,令人不能忘怀。   按时修成简易公路。为了保证支前物资畅通无阻,各县采用发动群众,献砖献石和开山取石相结合的方法,突击抢建战时简易公路。这既争抢了时间,又保证了质量,使新建公路能通过骡马、辎重和重型炮车。无为县修通了无城至巢县的公路,无南县修通了开城至襄安、襄安至无南段公路,湖东县开凿了襄安至庐江段公路。仅无城至巢县90华里的公路,四分区党委要求三日内完成,结果支前民工硬是肩挑手搬,苦战两个昼夜就提前完工,这确实是无为人民对支前工作的巨大贡献。   架设内河交通要道上的浮桥。无为内河水网纵横,上启开城、襄安的永安河,下至西河、王福渡、小河口、樊家渡、黄雒河等,需架设10余道浮桥。有用船只连接,有用木排铺设,民工既要砍伐、搬运木材,又要铺设桥头路基,如此浩繁的工程,支前民工仅用十余天就完成了。   疏通内河和内圩港。无为天河和与内圩港、沟本不相连,为保证大军渡江,必须使内河与内圩港疏通,便于船只集中、停泊。支前民工开坝、断埂,力争水面相平,工程土方量大,施工困难多,但仅20余天,就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帮助部队运送粮草。支前的公粮、公草军分散在群众家里保存,由各户负责运输。沿线路建立粮草集中点和转运站,再运往指定地点。每天则需要共动用民工5000多人,持续了40天左右。   总之,无为人民支援大军渡江的情景真是令人难忘。仅以27军聂凤智驻守的区域为例,工程于3月12日开始动工,当时春雨连绵,民工的衣服整日不干,做饭是当时的最大困难,天雨柴湿,好容易连吹带扇地把火生着了,敌机又飞临上空。为避免暴露目标,又得赶快灭火散烟。民工在工地上车水马龙干得正欢的时候,敌机扫射轰炸,不得不分散隐蔽防空。为抢时间赶进度,白天改夜间施工,夜间禁点灯,民工们摸黑挖土,高一步,低一步,水溅泥滑,跌倒了再爬起来,起来又跌到,个个都成了泥人。江边有一种“香灰泥”,其破坏性很大,今天挖开了,明天淌回,只好把泥挑走,送的远远的,男女老少齐上阵,日夜挥锹不停工。经过27天的艰苦奋战,共挖河疏渠200多华里,再开坝堵坝处拆桥、架桥20余座,修公路100多华里,终于完成小江坝、姚王庙、神塘河、泥汊河4条渡船出江口。   无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党的支前号召是积极响应的。当时凡18——35岁的青壮年军参加了担架队、筑路队;36——45岁的担任递步哨、盘查哨;船工、船只全力以赴。支前民工均实行军事编制,以乡为单位成立大队,乡长任大队长,副乡长人大兑付;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中队,中队下设分队,每个分队下设3个班。据统计全县计有100多万人(包括外地支援的)参加了担架、运输、修筑公路;有3400多名优秀水手参加渡江作战。修筑巢县至无为、无为至二坝、无为至庐江等共680华里简易公路及无数座桥梁,支援了粮食2000万金、电话杆子万余枝,柴草数百万斤,大小船只约5000只。   地方武装在军事上配合主力部队进行武装斗争。如:在临江,我临江大队(大队长乔锦田)积极配合主力部队进行武装斗争。1948年1年内,先后共计进行大小战斗137次,缴获敌高射炮一门、机枪四挺、步枪18支、各种子弹7582发,消灭和俘虏敌人292名,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无南,我无南游击大队(大队长陈化群)1948年4月至5月,无南大队先后配合马长炎率领的南下侦察部队护送陈洪同志过江,配合顾鸿的南下先遣支队进行了反对敌人对高石乡清剿,以及收复敌泥汊乡公所。7月以后,无南大队为策应主力部队,主动出击敌人多次,歼敌113名,缴获长短枪87支、机枪4挺、八五炮一门。在无为,我地方武装积极进行斗争。日拔除低黄雒乡乡公所,又于6月歼灭石涧马殿南的联防队。   渡江前夕,人民解放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先于4月1日解放了长江北岸的刘渡、土桥,接着又于12日、13日、14日陆续攻占了姚沟、五洲、太阳洲、泥汊的码头口、蛟矶庙等敌人全部江北沿江据点,为解放大军横渡长江廓清了一切障碍。   日晚,渡江命令下达,船工们上船时,出现父子、兄弟、姐妹和夫妻争相上船送亲人过江的动人场面。船工上船后,将自己的棉被和棉衣弄湿,装在麻袋里,放在船头上,当作机枪掩护。在一条船上,舵手是关键人物,因此,不少指战员上船后,用自己的身体挡住舵手,掩护舵手安全,舵手拉着掩护他们的指战员要他们做后面学会掌舵,说万一我被打死了,你们就会自己掌舵。这种互争互让,双方都感动得流下眼泪。   4月20日晚,无为沿江一线出现了惊天动地的场面。那成排的木船,如林的桅杆,无数指战员和民工,汇成了连天的洪流,一声令下,便在硝烟急浪中涌向江南,我江岸边的大炮开始向江南敌碉堡轰击。人民解放军24军、25军、27军的渡江突击团,先后上船完毕,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同一向江南发起攻击。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我第一批突击队即在繁昌地段胜利登陆。24军自无为县土桥至桐城县的老洲头突破长江;25军自姚王庙(汤沟以南)至大套沟地断突破长江;27军自大套沟到泥汊地段突破长江。   在渡江战役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特等渡江英雄车胜科,在父亲参加渡江战都牺牲后,忍着极大的悲痛,子顶父职,于4月20日,同其弟一道,继续完成了渡江任务。还有特等渡江英雄、青年水手胡业奎,当奋力将船划至江岸靠岸时,船被敌碉堡火力封锁,受阻不能前进,胡业奎毅然跳下水,拼尽全身气力,把船拖上南岸,自己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而光荣牺牲。特等渡江功臣王德金,摇船至江心,进入敌光明弹光圈,敌机枪连续向渡江船扫射,掀起层层水柱,王德金身负重伤,仍坚持把船上的16个战士送上对岸。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年仅14岁,她主动要求参加渡江先遣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把第一批渡江勇士送上南岸,返回途中,又抢救了翻在江面上的我军两条沉船上16名战士。在渡江战役中,船工、水手中涌现一等功臣296人,二等功臣429人,三等功臣973人,四等功臣499人。   “春水方生濡须口,大军从此过江东。”   无为人民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渡江战役中做出了自己的伟大贡献,将永远载入历史史册。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标语口号;1、坚持科学发展 率先发展 以保增长促转型的优异成绩迎接南京解放六十周年 2、英雄之城 胜利之城 热烈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六十周年 3、发展经济 改善民生 以又好又快发展新业绩向南京解放六十周年献礼 4、牢记革命传统 不忘光荣岁月 向为南京解放和建设做出贡献的英雄们致敬 5、弘扬渡江精神 建设美好南京 6、辉煌六十年
魅力新南京 7、千年文化古都 革命英雄之城 8、渡江胜利六十年 再续辉煌谱新篇 9、虎踞龙蟠六十春 天翻地覆新南京 10、忆昨天雄师渡江 看今朝博爱满城 11、渡江战役六十载 改革春风三十回
华住酒店,提前预订8折
渡江战役-渡江战役简介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所残存的204万人中,能用于作战者仅146万人,对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已形不成有组织的抵抗。国民党 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重整军力,一方面于日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与中共和谈。另一方面,则积极组织长江防御,企图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国民党集中了115师约70万人的兵力,分布在宜昌至上海段1800公里的长江防线上。其中九江以西由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统率40个师25万人防守;湖口以东由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统率75个师45万人防守。此外,尚有海军舰艇130余艘、飞机300余架配合陆军作战。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已和蒋介石打了多年交道,对蒋介石的缓兵之计已洞烛其奸,他们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方面以极大的耐心同国民党举行谈判,争取和平渡江、和平解放全中国;另一方面,命令第2、第3野战军,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继续领导下,准备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政府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等广大地区,并随时准备对付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同时,还决定以第4野战第12兵团部率两个军12万人组成先遣兵团,攻取信阳,威肋武汉,牵制白崇禧集团,配合第2野战军渡江作战。总前委根据中央军委总的意图,于日制订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组成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有重点的多路突击的战法实施渡江作战。以第3野战军8个军35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在粟裕、张震指挥下,在扬中至靖江段渡江;以第3野战军7个军30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在谭震林指挥下,于安徽裕溪口至枞阳镇段渡江;以第2野战军9个军35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在刘伯承指挥下,于枞阳镇至望江段渡江。 4月15日,国共双方和谈代表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于4月20日签字。但国民党政府却拒绝签字。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于4月20日晚发起渡江作战,首由中集团在100余公里的正面上登船起渡,于次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21日,东西两突击集团,在解放区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成千上万只木船,以排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横渡长江。他们在强大炮兵掩护下,击破了国民党军水上障碍,粉碎了南岸守军抵抗、突破江防。东集团在突破江防时,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守军7000余人,在中共地下党员唐秉琳等人率领下,宣布起义,于是江阴炮台立即掉转炮口向国民党军开炮。至22日,渡江部队均占领并扩大了滩头阵地。至此,国民党军??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与此同时,四野先遣兵团占领了黄梅、浠水、汉川,牵制了白崇禧所部,配合了第2野战军渡江作战。国民党军鉴
于长江防线已全线被突破,于22日下午实行总退却。人民解放军随即发起追击,并于23日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对中国22年的统治被推翻。毛泽东在北平双清别墅闻讯后,欣然命笔,写下了光辉的史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渡江成功后,东、中两集团对南京、镇江、芜湖地区南逃之国民党军实行钳形合围。广大指战员不顾疲劳,不畏道路泥泞,不怕饥饿,猛追逃敌,并于28至29日在郎溪、广德地区将国民党军4个军大部、2个军一部共6万余人包围歼灭。5月3日,第3野战军一部解放杭州,至7日,第2野战军占领贵溪、上饶、金华等城并控制了浙赣线。至此,汤恩伯集团一部逃往福建,主力25个师约20万人退守上海。总前委依据战局发展,决心以第3野战军8个军发起上海战役。部署是:攻城部队分别由浦东、浦西实施钳形突击,直插吴淞,断敌海上退路,迫其投降。5月12日发起上海战役,经激烈战斗,于27日攻占上海,汤恩伯集团除5万人乘军舰逃跑外,15万人被歼。6月2日,3野一部解放崇明岛,渡江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了京、沪、杭广大地区,为向全国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胜利,中央军委和总前委在战役指挥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国共两党再度和平谈判,存在着和平渡江和战斗渡江两种可能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的一切工作立足于战斗渡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战斗渡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如敌依托江防顽抗、依托浙赣线顽抗、阻止中东两集团会合等,均预筹对策,因而顺利达成了预定战役目的;三是利用长江在南京、镇江地段江身向北凸出的有利地形,实施钳形突击,先完成合围,尔后从容歼灭;四是对帝国主义可能的武装干涉,预有准备,当3野实施上海战役时,2野集结浙赣线担任战役预备队。战争的实践表明:人民解放军态度坚决,准备充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可能性就减少或消失。渡江战役-瑶岗渡江战役 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一千多里的战场上,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十二年的蒋家王朝。 在伟大的渡江战役中,安徽处于重要的地位。以邓小平同志为书记的总前委驻在合肥附近的瑶岗。最先于四月二十日夜突破长江天堑的我军中路大军,则是由巢湖进军,然后取道无为县泥汊一线渡江的。著名的“渡江第一船”支前模范马毛姐,是安徽的一个劳动妇女。
中央军委部署了渡江战役的作战方案,指示原淮海战役的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统一领导渡江大军(包括二野、三野和四野的一部)。总前委在安徽萧县附近的蔡洼,召开会议作了具体研究,从思想上、组织上和政策上为渡江进行全面准备。四九年三月中旬,我渡江总前委南进到合肥附近的瑶岗,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针对国民党守敌的江防设施,决定组成三路大军横渡长江。其中以粟裕,张震同志率第三野战军的八个军三十五万人为东路兵团,从江苏的扬中至江阴渡江;以谭震林指挥三野的七个军三十万人为中路兵团,自安徽的裕溪口至枞阳门渡江;以刘伯承、邓小平等同志指挥二野的九个军二十八万人为西路兵团,自枞阳至江西的湖口渡江。各路兵团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整训,于四九年二、三月间,先后由徐淮地区和阜阳地区南进到江北一带,形成同敌军隔江对峙的局面。 我军抵达长江北岸后,作了大量的渡江作战准备工作。各军内部分别建立了船舶管理委员会,积极协同地方政府,广泛地向船工和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打捞沉船,修补船只,很快筹集各种船只达二万余只。与此同时,中路渡江大军在安徽的巢湖开展了水上练兵活动。广大指战员学习划桨、掌舵、挣篱、抛锚和泅水本领。接着,部队又进行实战演习,组织夜间航渡、水上射击、水上救护、水上架线、水上通讯联络,并以船为单位编成新的战斗集体,把所有的现只都分类编号,担任具体任务、为了把隐蔽在巢湖和内河的船只秘密地开进长江,部队和船工经过十多天的日夜挖掘,挖出引河,抢渡船陆续驶到了江边。 在水上练兵的基础上,我军开展了全面的侦察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掌握沿江的敌情、水情和地形,并派出侦察分队先期偷渡过江,了施敌军布防情况。我中路大军派出的第二十七军侦察营,分成几支侦察部队,由汤沟至泥汊一带,偷渡潜入江南。其中有一个由七名战士组成的侦察小组,于四九年四月六日夜晚乘坐小舟登上江中的黑沙洲,摸
清了湖上的敌情。接着,由三百人组成的渡江先遣营,从北岸泥汊镇附近的夹江口乘木船向市偷渡,到荻港附近登岸后,直扑宣城阳山,转战泾县云岭,在江南游击队的配合下,将敌情用各种办法送到江北渡江指挥部,为确保渡江作战的胜利提供了条件。 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严阵以待的百万渡江大军兵分三路,立即投入战斗,一场举世瞩目的渡江战役打响了。为了有利于东、西两路兵团作战,并在渡江后统迅速会师,我军决定中路兵团提早在四月二十日午夜渡江。白天,中路大军第七兵团和第九兵团,各以两个军组成一个梯队。午夜时分,千万只战船出现在长达一百多公里的江面上。一小时后,渡江突击队先后攻占了闻新洲、紫沙洲、黑沙洲、鲫鱼洲等江心洲。紧接着,他们强渡夹江,建立了滩头阵地,直指获港板子矾。与此同时,我军大炮轰掉了敌军主碉堡,强渡战士首先登岸。到二十一日凌晨,渡江第一梯队突破敌军防线,敌军自芜湖西南的港至铜陵的江防地带全部土崩瓦解,敌军丢盔养甲,夺路南进。 中路大军突破天堑的当天晚上,东、西两路大军接连发起了渡江攻势。西路兵团从下午五时开始全线进攻,在三十华里长的战线上,排列着三百多门大炮,经过一个小时的猛烈炮击,摧毁了敌军的前沿阵地。接着,在贵池至马当的二百华里长的江面上,从各港口涌出的数千只战船,立即向南岸驶去,很快突破了敌军的西边江防。二十二日我军又解放了贵池、彭泽等地,猛扑浙赣线,向敌军纵深进攻。在西路大军强行渡江的同时,我东路大军于二十一日下午七时也发起攻击,在申港、靖江地区南渡。战船冒着密集的炮火向前猛冲,首批八个团的兵力,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在圩塘镇至王坍镇、申港至夏港及长山两侧三个地段登上南岸,歼灭了据守敌军。接着,最先登岸的突击营战士,即与驻守在江阴县的起义人员会合,机智地活捉了国民党要塞司令戴戎光,摧毁了江阴要塞,敌军纷纷向南溃退。 当我三路大军向国民党的千里江防展开猛攻的时候.集结在滁县以南地区的我三十五军,从四月二十日开始,也对南京正面的江浦、浦镇、浦口地区发起攻击。他们先从右翼拿下江浦,从正面夺取浦镇,后再攻取浦口,直捣南京。至二十二日,国民党第二十八军见我大军已接近浦口,使星夜缩回南京。二十三日上午,我各师先后到达浦口,打开了解放南京的北大门。我三十五军乘胜前进.飞渡南京。当晚,人民解放军胜利占领南京,红旗插上了“总统府”,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严阵以待的百万渡江大军兵分三路,立即投入战斗,一场举世瞩目的渡江战役打响了。为了有利于东、西两路兵团作战,并在渡江后统迅速会师,我军决定中路兵团提早在四月二十日午夜渡江。
白天,中路大军第七兵团和第九兵团,各以两个军组成一个梯队。午夜时分,千万只战船出现在长达一百多公里的江面上。一小时后,渡江突击队先后攻占了闻新洲、紫沙洲、黑沙洲、鲫鱼洲等江心洲。
紧接着,他们强渡夹江,建立了滩头阵地,直指获港板子矾。与此同时,我军大炮轰掉了敌军主碉堡,强渡战士首先登岸。
到二十一日凌晨,渡江第一梯队突破敌军防线,敌军自芜湖西南的港至铜陵的江防地带全部土崩瓦解,敌军丢盔养甲,夺路南进。渡江战役捷报
日午夜,由于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五百公里战线上发起了渡江战役,安徽境内的四百公里长江成为主要战场。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4月22日发布的百万大军三路打过长江的捷报。捷报称,21日拂晓,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敌军江防,在繁昌、铜陵、荻港等地登陆。21日下午5时,东路、西路军同时渡江。至22日,三路大军横渡长江成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
渡江第一船 巢县日报记者集体采写欣喜的发现
难得的会见 今年4月的一天午饭后,我们来到了巢县木帆船运输社的船厂。这个厂是芜湖港口地区船民自己办的。它是来往江湖船只的检修添配之所,船民也可以通过这个厂把现在的木帆船改装成机帆船,实现水上运输半机械化。厂内的技工就是水手。当我们去的时候,公共食堂里还有人留在那里谈心,宿舍里也是三五个人围在一起聊天,每个人都是满面春光,喜上眉梢。唯独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正在向社长央求:“社长呀,功劳证、奖旗、过江船……送走我都舍得,心里也欢喜,这是我的光荣,也是大家的光荣。不过这个机枪子弹箱不能再拿去了,我保存到现在,没有人知道,这一定要留给我作纪念……”老人红润的方脸,既丰满又结实,上唇银须成八字形顺长着,两眼饱含酒意,总是不听社长的劝告,老是重复着上面这几句话。这个场面当然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也吸引着我们要急于了解其中的底细。原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中央革命博物馆和南京军区,为了征集在渡江战斗中首先突破长江天堑的第一船作为革命历史资料保存和展览,经过全面调查和多方考证,在万船齐发强渡长江的战斗中,这位老人的船就是渡江第一船,而他本人又恰是自己船上的舵手,他掌着舵、持着桨就像钢刀利剑一样,首先插入了敌人的心脏。老人的渡江红旗、功劳证等,已陈列在南京军区展览;渡江第一船和当年我人民解放军留在船上的重机枪子弹箱和信号灯,将一并乘坐火车北调两千多里上北京,永远陈列在中央革命军事博物馆,传诸后世,供人赞赏,使这只渡江第一船成为我们伟大革命胜利史实中的一朵红花,流芳百世。老人名叫张孝华,现年64岁,家住在巢县银屏公社钓鱼管理区东张村。河口集中
扬帆挺进 1949年的初春,我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获得了全线大捷之后,已全面进逼长江北岸,国民党反动统治者的首脑地区——南京、上海已暴露在我军铁拳之下。阳光融化着覆盖大地的冰雪,春意渐浓,万物苏醒。江北人民正在歌舞升腾地欢度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还在大年正月初六,我军就开始在巢湖、裕溪河一带动员集中木帆船,积极准备打过长江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蒋介石反动派,提早解放江南人民。张孝华就首先响应,把他多年勤劳积累而新制的1只7吨木船,连帆都未来得及做好,就领先赶至洲河口集中。张孝华不仅打破了船民不过元宵节不出航的旧习俗,而且还愉快地登舟驾桨,沿河高呼:“乡亲们,赶快出动呀!有人出人,有船出船,支援大军过长江,解放全中国。”人们都这样议论着说:“张孝华真是大公无私,苦做苦累一生,舍得把刚下水的新船支援大军过长江,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张孝华不光是这样带头上阵,还积极主动帮助当时的船舶管理处发动和组织船民入队。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船民绝大部分踊跃地入伍了。洲河口已集中了40多条船,张孝华担任了船队的组长,他平生第一次成为船民自己的领导者。张孝华是一个受苦受难的船民,他在暗无天日的地狱里熬过了半生年华。他从12岁起就跟父亲上船,开始过水上生活。到24岁以后,因残酷的生活所逼,就跑到宣城一位有40吨船的李长云船户家打长工,时达20多年。他所撑掌的船长年累月行驶在长江上下,上起九江下至上海的长江水情,何处是暗礁、何处是激流,他是非常熟悉的,不论白天、黑夜,都能开航自如,左右适宜。后来,好容易挣点钱买了1条渡人的小船,日夜在裕溪河为银屏山区老革命根据地人民上城回乡摆渡,聊以为生。就这样,还常遭巢城国民党驻军的敲诈和欺辱。1天收1块钱渡钱就要被敲诈去8角,否则就要加上偷装新四军的罪名,进行打骂关押。张孝华苦受得越深,内心的怒火就燃烧得更烈。同时,就在这个时间内,他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看到了未来的前程和希望。因为那时住巢城和裕溪河北岸的日伪军,虽然是碉堡壕沟密如蛛网,日夜戒备森严,但却经常被我银屏山区的游击队用几张大盆就夜袭残败,狼狈不堪。游击队不损一兵,就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这在张孝华的心目中扎下了“共产党讲到做到,解放军必胜,国民党必败”的信念。所以,他在船队中是样样带头,事事领先。当解放大军像潮水一样涌向江边时,各路部队人马往往因为河道之隔,需要绕道行军。为了缩短行军时间,张孝华所领导的船队,在党的指示下,首起摆成浮桥。他本人是毫不吝惜自己的新船,将它摆在最前列,让车马先下到自己的船上再渡过河道。张孝华就这样紧紧地靠拢党,听党的话;党指向哪里,他就奔向哪里,成为当时船民中最坚强的骨干。突破封锁
旱地行舟 在元宵节的前三天,张孝华的船队开始向长江进发。由于敌人封锁,就不能按照原来由裕溪口进江的航线,而必须要绕道巢县通往无为的小洲河前进。就这样,还必须要采取白天隐蔽、夜晚挺进的方式,否则就会有遭受国民党飞机扫射的危险。所以,他们在行军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仅要时时提高警惕,注意同公开的敌人作斗争,而且还要处处小心,谨防暗藏的敌人和一切坏分子破坏。船民中有个“三番”流氓叫杨应筹,是蓄意已久,不愿支援我大军渡江的,所以他在行军中故意将船先撞通后用石头沉到河底去。张孝华在与船民一起向他作过面对面的斗争之后,这个坏家伙仍旧是同船队背道而驰地溜跑了。这个问题,给船民教育很大,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坏家伙走掉了,不仅不会削弱我们船队的力量,相反的还更加加强了。同样也更加激发了张孝华的怒火。当时,他船上的新帆丢在家里还没做好,所以总嫌自己的船走不快,恨不得一桨划过长江去。后来,他实在等不及了,终于上岸回走30多里路跑回家把蓬布讨到船上来,与他的儿子边行船边做蓬。他的儿子张友香,也是一个热情勇敢的小伙子。父子同心,帆蓬很快就做好,船也开始扬帆疾进了。船队抵无为城,解放军部队举行隆重的欢迎会。欢迎会上还为船民们演出了《白毛女》、《王铁钯》等话剧节目。剧中恶霸地主对农民的毒害就像船民自己当年受到封建地主阶级欺压一样,全体船民痛恨入骨,群情似火烧。当时,张孝华激动得就想到台上去呼口号,又怕自己讲不出来,于是,就跑到部队首长面前去表决心。现在,人们还传颂他表决心的两句话:“多装解放军,左一趟右一趟,只进不退。”巢、无、和、含的船民改组后,张孝华已经提升为中队长,继续领着船队向长江逼近。按照指定的停泊地点——泥汊,需要越过三道江坝埂才能进入内江。船不能过怎么办?因此就采用旱地行舟的方法,以绞索把每一条船翻越过去。张孝华的新船虽然磨通了两个洞,但他毫不惋惜,一直是跑在第一,成为船民们前进中的尖兵。水上练兵
枕戈待发 泥汊的对岸就是国民党盘踞的重点——荻港。因为这里江面窄,地势险要,所以敌人设置的火力重。壕沟、铁刺网、小碉堡密密层层,3座大碉堡鼎立在江岸,扼住去往荻港的咽喉。同样,泥汊这个地方也就成为解放大军渡江作战的军事重地了。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胜利的把握。住在泥汊的解放军和长江全线一样,已展开了隐蔽的水上练兵运动。水上练兵,就是随着作战条件的变化而必须采取的新的手段。因为攻坚、防守、野战,我人民解放军是久经锻炼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但对渡江划船,敌前登陆,攻打滩头阵地,追歼敌人却完全是个新问题,尤其是给北方的战士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部队面对这些新问题和过去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一样,毫不畏缩和屈服,发扬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依靠群众积极进行克服。这就是党当时号召全军要拜船民为师,下水苦练,学好渡江作战本领的正确措施。张孝华的船队船船都有人民解放军了。战士们热情的给船民讲革命道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并帮助他们学文化;船民们同样也不分日夜耐心地教战士们上下船、摇橹、张帆和划桨掌舵。水帮鱼、鱼帮水,军民团结亲如一家人。张孝华当时成了水上练兵的教练官,教了一批又一批,人人齐夸他是个老船工、好水手。他在练兵中所表现的这些模范事迹,部队曾把它制成幻灯进行放映宣传。不仅如此,由于他水情熟悉,水性又好,更重要的是他英勇积极,所以下起连队上至师团的部队首长,都轮番的访问他,甚至细问到顺水、逆水、顺风、逆风时行多少里,他都能一一准确地回答。部队首长、战士还经常日夜用望远镜教他观察对岸荻港的敌情,使他了解敌情的变化,以培养他日夜观察敌情的准确性,达到知此知彼、百战百胜;同时又不时的认真询问他有无把握能将船直线开往对岸3个大碉堡中间的主堡,张孝华一直是肯定地回答:“一定能。”我们问起了老人访问他的首长的姓名时,老人回答说:“他们都是穿一样的草绿色的粗布衣,又分不出官兵,反正他们个个都能干,一讲就懂,一练就会。”实际上他当时不仅成为水上的军事顾问,而且他的船也就开始成为渡江第一船了。强渡长江
勇夺第一 渡江的前夕,泥汊一带几乎所有的堤旁、圩埂和麦田里,都集结着、隐蔽着解放军的战士。密密麻麻的大小战船都潜伏在江边船壕里和柳树林内。无数的各种口径的大炮,构成了空前强大的炮兵阵地,尊尊大炮口都对准荻港对岸的敌人阵地,尤其是对扼住荻港咽喉的敌人3座主碉堡,是以3门大炮对准1个,包干集中摧毁。并集中了81条10吨以下的轻快船只,成立1个冲锋突击队,每1个碉堡以77条船组成9个冲锋组,以连珠式直取碉堡,首先突破敌人的荻港防线。只准前进,不准后退。张孝华被编列为冲锋突击队的第一队、第一组、第一支船,担任突击组长,其余的两只船是他的同乡、同族张孝寿、沈先法两人。他俩同样也是积极勇敢的水手。当张孝华老人同我们谈到这段情况时,他很有风趣地说:“我在冲锋队里是3个第一。”
从最坏处打算,向最好处去努力。这是当时一切渡江准备工作所要依据的准则。所以冲锋队内的船只都装有圆木塞子、棉絮、斧头和水瓢等,以防船只中弹穿通好急救,不误冲锋。一切都已万事俱备,严阵以待,只等渡江号令下。当然,对岸的敌人,还是在继续作垂死的挣扎。碉堡、岗哨日益增加,江沿水面上直排着整齐的长木头,他们愚蠢地想以此来挡住我们战船靠岸登陆。他们每天还在鞭打着苦难中的江南老百姓为他们日夜加修工事。战士、船民们看到对岸这些情景,个个都是怒火冲天,请战书、保证书像雪片一样飞向连、营、团、师部,急切地要求下达攻击令。共同的誓言是:“迅速打过长江去,早日解放江南人民。”老人在详述这段情况时,很激动地对我们说:“论水上练兵,确实觉得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论渴望渡江命令下达的心情,时间又不知有多么长。我连送5次保证书都未见行动……”4月20日黄昏,最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渡江命令正式下达,张孝华的冲锋突击第一组的3只船,都已做好启航准备,直指荻港,担任主攻对岸的中间大碉堡。舱内卸空,大小桨八副插入江水;蓬帆吊悬,船的四周罩一层粉黄色的油布,同江水一样。张孝华的7吨船居中,张孝寿的6吨船在左,沈先法的4吨船在右。张孝华掌着舵持着桨,和他的儿子张友香站在船头急等部队登船。夜幕已经笼罩江面,全江风平浪静;岸上虽有千军万马,但却鸦雀无声。这时,1个连的解放军勇士已经轻装步上了3条船上。张孝华船上共有26个战士,全身背的是手榴弹和炸药,他们主要是打前锋搞爆破的。其余两个船上都是带有精锐武器的战士,除划桨的战士外,都蹲在船舱内连一声咳嗽也听不到。张孝华压抑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连催4次开船,指导员和刘连长还紧靠在一起没有上船。指导员魁梧沉着,手持1支驳壳枪;连长结实的长个子,两颊留有枪疤,肩扛1挺重机枪,看样子非常机警勇敢。他俩都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手表,刚到7点钟,指导员先上了沈先法的船,连长也跟着走上张孝华的船。连长把重机枪往船头一架,又把带上船的三方黑一方有红光的灯以红光一方对着江北放在船尾上。这主要是用作信号,让部队知道冲锋船的前进动向。连长检查一下,一切停当后,便小声的发布命令“开船”。这时,3船齐发,直线向江南急驶,一桨插一桨的掀动江水,激起浪花飞溅,3船都在暗自加油,你抢我赶,齐争渡江第一船。用老人自己的话说:“我用出吃奶的力,全身的衣服汗湿得像水洗的一样,但我也不肯松一浆,总想超过他们的头。”按照木船行驶的规律,在不乘风扬帆之时,大船总是划不过小船的。所以在行到江心时,张孝华的船已经落后了。这时,他的心像撕碎了一样难过,他的儿子也直把脚跺。当时张孝华恨不得一桨掀起一江水,一篙撑到江南岸,急起直追夺取渡江第一船。就在这焦急难耐之时,他忽然发现自己的船尾不知从何时起系上1只小船。张孝华心情开朗了,找出他船慢的原因是因为小船拖累所致。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斩去小船,连加几桨,船快了,以神奇般的速度向前飞进。老人回忆到此处时,眉飞色舞地摸着银须告诉我们:“这时,我高兴极了,眼见他们两条船丢在后面,我自信自己船是只会前进不会后退的。可是,心还在扑扑地跳!但我又暗暗地佩服刘连长的英勇和决心,他系上那只小船,是准备大船打毁,好乘小船继续冲锋。”张孝华的冲锋第一船逼近南岸不到1里路时,敌人岗哨发觉了,嘶叫一声:“谁,不得了,共军来啦!”跟着就是“噼”的一枪。枪声划破死一样沉静的江面,敌人的照明弹亮彻乌黑的夜空。解放军的大炮怒吼了,千千万万的炮弹闪过江面,霎时,映红江水,南岸硝烟弥漫,燃起了一片艳红的火网。决战的时刻开始了。当我们反复追问老人关于这段惊心动魄的场面的实况时,他睁大两眼说:“当时炮声震天,又不听见其他的枪声。我急着催问连长为什么不打机枪,哪知他已打光了1箱子弹。这时,我不知道怎么想起当年新四军经常过河打国民党,总是一打‘吆喝’,敌人就吓跑了的情形,认为打‘吆喝’可以助威,于是我就打起‘吆喝’来。第一声不脆,接着又放大喉咙打了一个,谁知一声吆喝响,全江万人都和应,我回头一望,原来后面已是船满江心,人声枪声震天,我当时在想:‘这真是在翻江倒海了。’”张孝华的第一船按照原定的目标很快靠岸了,敌人原设置的长木头根本就未起到障碍的作用,早已压在船下变成下船的跳板了。还未等及船抵岸,船上的26名战士早已揭开了手榴弹的火门,像蛟龙出水一样跳下水,三步涉水,一步登岸。后继的冲锋组也陆续的上了岸。敌人抱头鼠窜逃跑了,荻港的江防首先被突破。解放大军插入江南就像原子爆破一样向四面八方开发。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所谓“长江天险”是一去不复返了。当张孝华掉转船头回到北岸再渡大军过江时,船到江心,他的儿子忽然中弹负伤,但他仍不放松驾桨前进。等他第二次船回北岸时,部队的首长已齐迎劝慰,要他陪着儿子到后方去疗养,不要再多渡了,并恳切地说:“你已是渡江第一船,为人民立下大功了。”(原载-26日《巢县日报》)渡江英雄马毛姐江安惠 日夜,当电波传达渡江命令时,整个无为县100余公里的长江大堤上万炮齐鸣,炮弹带着火光呼啸着飞向江南的国民党守军阵地,众多的信号弹嗖嗖地窜上天空,隐蔽于江堤边、河汊里的木船飞快地翻入长江,向江南疾速前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在冒着枪林弹雨南渡的木船中,有一位个儿不大、扎着辫子的女孩,她沉着稳健地掌着船舵,直把解放军送上长江南岸。她,就是不满15周岁的马毛姐。在渡江战役庆功大会上,她被授予渡江一等功臣。
马毛姐出生在无为县马家坝的一个贫苦渔民家庭,从小就尝尽了世上辛酸。1948年6月,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九兵团二十七军一举歼灭了驻长江下游地区北岸的国民党军队,无为解放了。1949年2月,顺着马家坝到百里江堤上,滚动着川流不息的炮车,在无为县的大小村落里,驻扎着20万解放大军。刚刚获得解放的无为县民工抬着担架,挑米担柴,忙着支前,希望解放军早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马毛姐一家和其他穷苦人家一样,也沉浸在获得解放的欢乐里,总是替附近的驻军忙这忙那。年少的马毛姐决心要为解放军做点事。一天,她看到一张征集民船的布告,高兴地连蹦带跳地跑回家找她哥哥。“我要过江,到南京去抓蒋介石啦!”她和大哥一商量,瞒着爸妈就跑到离家20里的凤凰颈船舶站报了名,要在大军渡江时当水手。
马毛姐兄妹是头一批报名的。马毛姐想,靠这几条船送解放军渡江那可不行啊。这方圆20里,谁家有船谁家没有船,他兄妹俩心里早有一本清册。于是,她和哥哥挨家挨户去动员。贫苦人家一听要送大军渡江,个个都不甘落后,而地主、富农表面上点头哈腰,暗地里却搞破坏,有的把好端端的木船沉到河底,有的硬是让水把船冲得无影无踪。
日上午,解放军召集各村水手开会,马毛姐高兴得眉开眼笑,一蹦多高。没想到哥哥却不让她进去,说是要渡江就告诉她,可哥哥前脚刚进会场,马毛姐后脚便偷偷地钻进了人堆。进会场不久,首长就说话了:“乡亲们,我们很快就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进军江南,离不开人民的大力支援,现在急需要木船,需要突击队……”台上的话音未落,人群中突然冒出一声女孩的清脆童音:“我要参加突击队!”只见马毛姐站到板凳上,不停地挥动自己的手。但首长看她年龄太小了,当时没有批准。到了下午4时,参加渡江的船只用柳条伪装完毕后,纷纷从无为太阳洲芦苇丛中划到长江边。傍晚,江风呼呼从南岸吹向北岸,小船上已坐满了渡江的勇士们,他们个个手中握着枪,腰上挎着手榴弹,背上背着炸药包,任务是当先锋搞爆破、炸敌堡。此时,马毛姐再也压抑不住激动的心情,偷偷地躲在船尾,就在这节骨眼上,还是被解放军发现了。一位首长沉着脸吓唬她说:“小鬼,你来干什么?”“来送你们过长江!”“你要被敌人的枪炮吓哭了,我们都会危险!”她哥哥也着了急,一把将马毛姐推上岸。晚上9点多钟,风向突然由南转北。马毛姐躲在芦苇里,盘算着如何上得船去。这时,第一颗信号弹升起来了!接着,沿着江边上空,一串串信号弹腾空而起,马毛姐在岸上急得直跺脚。眼看一只只小船离岸而去,说时迟,那时快,她飞快地捡起一根撑船的长篙朝地上一点,猛地一跃而起,刚好落到她哥哥驾驶的那只木船船尾。船上的解放军和她哥哥都惊讶不已。这时,连同这只船在内的第一批突击船,犹如离弦的箭乘风破浪,直指大江对岸。船悄悄地驶向江中心,但被敌人的照明弹照得影影绰绰。垂死挣扎的敌人不甘心失败,他们向大江上的船只猛烈开炮。炮弹或左或右地掀起冲天水柱,恶浪撞击着船舷,冲在最前面的4只先锋船被击沉2只。哥哥见状,要救助沉船,吩咐妹妹把船舵推歪,好暂缓前进。马毛姐高声叫道:“冲过去,不能停!”马毛姐此时浑身是胆,什么也不怕。她暗暗下了决心:我就是被打断了腿,打折了胳膊,也要把解放军送过长江!她抹去溅到脸上的水珠,把舵握得紧紧的,掌得稳稳的,好让船一直向南。
敌人的机枪子弹像雨点似地打过来,打烂了帆篷,打穿了船板,打伤了战士,也划破了她的右臂,鲜血直往外涌,马毛姐两眼几乎要喷出火来,她什么也顾不上了,只是拼命地抱着舵向前冲。半个多小时后,船就要抵达南岸金家渡了,龟缩在碉堡里的敌人仍在顽抗。那挡在前面的4个明堡、5个暗堡都喷着罪恶的火舌。还没等船靠岸,战士们抱着炸药包,端着钢枪,像猛虎一般跳下水去直扑暗堡。霎时,只听背后万炮齐鸣,江面上帆影飞渡,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突破了所谓“固若金汤”的长江天堑,为历史留下“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一页壮举。马毛姐仿佛看见了人民解放军正冲进南京城,直捣蒋家王朝,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当夜,她穿梭似地来回五六趟运送大军过江,并在返回途中救起多名落水战士,成了奋勇支前的英模。渡江战役结束后,无为县召开盛大的庆功大会,马毛姐被巢湖军分区支前司令部授予“一等功臣”称号。在所有渡江支前的英模中,她是年龄最小的一位。后来,组织上考虑到她家境贫寒,又从未进过学校,便保送她进入炳辉烈士子弟学校学习,一切费用由国家供给。1951年9月,她和无为县另一位特等渡江英雄车胜科受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邀请赴北京参加国庆典礼,还受到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10月3日,毛主席又派车把她接到中南海共同进餐。饭桌上,毛主席问马毛姐识不识字,想不想到北京读书。她告诉毛主席:“我已在安徽炳辉烈士子弟学校读书了。”毛泽东主席慈祥地连声道:“好哟,好哟!”转身从书橱中抽出一个精致的纪念本,在扉页上留下了“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珍贵笔迹。支援渡江的巢湖船工 江淮日报记者(新华社皖北14日电)支援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皖北巢湖船工,英勇完成渡江光荣任务,并涌现出大批功臣。功臣们都带着“光荣任务”、“功臣证”,船头飘扬着红旗,欢欣鼓舞,胜利凯旋。此次参加渡江支前的巢湖船工共2200多人,船684条。这些船工,远在渡江之前一个多月,即在巢湖经过了渡江之前演习和训练,并进行了诉苦教育,阶级觉悟大大提高,个个都愿争取渡江第一船,这些主要占88%以上。据巢县船管分处统计,该处船工673人,立功者达600余人,得到大小奖旗50余面。功臣们的英勇事迹,将成为巢湖人民歌颂的故事。巢县槐林分所特等功臣贯才鲁,参加突击队,船离江边时,蓬索被敌炸弹打断,船便停在江里溜溜打转转,他冒着敌人猛烈炮火,爬上三四丈高的桅杆,迅速把绳结好,使船很快抵达对岸。烔炀分所特等功臣裴仁发把船开到对岸时,因岸过高,大家无法登陆,他便跳到岸边,让36个解放军踏着他的两肩跨越登岸,为此,特授奖大米100斤。东营分所一等功臣周宏有在突击时,手被子弹打伤,鲜血直流,他忍痛用脚继续把着舵。此外,还有唐西分所一等功臣许守保、杨成俊等。
渡江英雄马毛姐二
在渡江战役总前委参谋处旧址内,陈列着一只“渡江第一船”的模型。“第一船”的主人只是一个刚满14岁的小姑娘,因在家排行第三,一直没有正式名字,家人和乡亲都喊她“三姐”。
1935年,在马家坝的一条渔船上,一个女婴诞生了,她便是三姐。父亲马启扣,是个老船工,晚年贫病交加。12岁的三姐就被送给人家当童养媳,因不堪忍受婆家的折磨,她偷跑回家,跟哥哥马胜宏撑船,以捕鱼为生。
1948年冬天,国民党溃退到江南,江北的渔民小船都给国民党掳到江南藏起来,以阻止解放军过江。有一天,三姐拾粪时发现街头墙壁上贴着公告,她喊来哥哥一看,是解放军在征集渡江民船和船工。她鼓励哥哥第一个报了名,并争得渡江突击组的第一船。渡江突击组共有4条船,船主分别是马毛姐兄妹和同乡张满仓、张满胜、梅魁彪。4条船承担先锋任务,其中的危险可想而知。 日晚8点,渡江人员和船只整装待发。可就在临上船时,解放军一位首长看见了三姐,不让她上船,说她一个小姑娘怎么能担当这样严峻的任务,万一到了江中被吓哭,暴露了目标怎么办?坚持要她下船去。三姐从小在江边长大,七、八岁的时候就学会了游泳和撑船。当解放军的小船开离江边丈余远的时候,三姐撑起早已准备好的竹篙,轻轻一跃,便稳稳落在船梢处,钻进船舱躲了起来。
船过江心,突然,国民党守军发觉解放军渡江,惊恐万状,照明弹腾空而起,解放军这才发现船上多了个小鬼。探照灯横扫江面,炮弹、轻重机枪,一齐猛射过来。船上一位解放军战士受伤落水,可没人有下水救人本领。怎么办?大家正在焦急时,三姐大声喊:“我去救!”话音未落就已跳下船,很快这位战士被救了上来。
炮火猛烈,弹如星雨,小船剧烈地颠菠着,前进的速度很慢。就在这时,一发炮弹击中了张满胜和梅魁彪的船。马胜宏看到同乡一个个牺牲,泪水模糊了双眼,手上的双桨也不听使唤了,小船在左右摇摆。此时马毛姐的右肘也中弹负伤,鲜血直流,但她忍着剧痛,继续划船,并向哥哥高声喊道:“大哥,快划呀!只有早一点登上岸,炸毁碉保,消灭敌人,后面的解放军才能安全渡江!”船上的30名解放军听到了三姐的喊话,激动万分,一边奋力划船,一边齐声高喊:“前进,前进!打过江南去!”小船像箭一般朝南岸进发。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仅用40分钟,即在21时40分,三姐的船第一靠上了南岸———铜陵的金家渡,成为该师“渡江第一船”。三姐也被评为“渡江特等英雄”和“支前模范”。
1951年,三姐应邀参加了国庆观礼。在国宴上,安徽省带队向毛主席介绍了三姐,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会后把她接到家里去做客。主席问她:“你叫什么名字?”三姐说:“家人都喊我三姐。”主席笑着说:“这不叫名字,是小名。英雄怎能没有名字呢?来,我给你取一个,你姓马,名字跟我姓,就叫马毛姐吧!”
从此,三姐有了一个真正的名字:“马毛姐”。(文章来源:肥东县商务局)无为人民回忆渡江战役渡江第一船家喻户晓.还有一次渡江会合值得铭记. 在1940年冬,皖南事变暴发前无为人民迎接新四军北渡做了充分准备工作. 然因日寇炮舰封锁长江.大部队运动风险较大.取道苏南. 日-1月14日.皖南事变暴发后.部余冲散部队由芜湖至大同间.化整为零横渡江北. 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会合.组建新四军七师. 汤沟.白卯.江坝.泥汉.刘渡.土桥均设交通线. 无为人民招待失散同志问寒问暖.无私供给棉衣军粮住房.为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庆祝国庆60周年之际.网友们大家补史料.缅怀革命英烈,勇闯改革大潮.《渡江侦察记》故事发生在泥汉与获港之间. 《渡江侦察记》原型回忆 渡江前后斗智斗勇--------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姚雨馨 孔小平第1幕:江北侦察
日前,26岁的曹兴德任华东第三野战军9纵26师侦察排排长,打完淮海战役后就进驻安徽无为县泥汊镇附近的山区,准备渡江。侦察兵的任务就是在开战前尽可能摸清敌军的防御部署及作战计划、逃跑预案,为我军指挥部制定作战计划提供参考。
当时,国民党的飞机不时在长江沿岸“扫描”。白天,部队准备用来渡江的船都隐蔽在芦苇荡、水塘、河汊里,很多北方出生的战士不会划船,晚上时间就用来训练划船技能。曹兴德也要学习划船。但是“我们侦察兵平时很忙,练习划船的时间也很紧张”,曹兴德和侦察排的战友们除了走访群众调查沿江敌军情况,还要在江堤守望,白天用望远镜,晚上则用肉眼观察对岸敌军的防御工事,并记录敌军军舰在江面的巡逻规律。因为我军用来渡江的都是小木船,遇上军舰开过来,掀起的浪就能把木船打翻。尽管忙,曹兴德还是学会了划船和游泳。他说,当时,渡江部队不可能每人配备救生衣,就想出了土办法,用几段毛竹围合成三角形,挂在脖子上,在水中也可以有一定浮力。
曹兴德还经常带着战士们侦察敌军位于江北的据点。当时在泥汊下游二三十里的马渡口驻扎着敌人一个连,当地老百姓都知道指导员姓白。夜间,曹兴德带两个班的战士来到据点附近,据点周围埋着地雷,曹兴德想了一个威慑敌人的方法:在黑暗中用手在地上摸索,摸到地雷的拉环就拴根绳子,这片区域的地雷差不多都摸到了,就把所有绳子另一端汇总,人退出雷区。随后用铁皮喇叭向敌军据点喊话:“白连长,我们是解放军,我们大部队到了,要渡江了,你们投降吧!”敌军开枪了,曹兴德把绳子一拉,地雷“轰”地爆炸。“去过好多次,后来,大军渡江前,这个据点就被拔掉了。”
《渡江侦察记》里面李连长提前渡过长江侦察敌军江防工事的情节,在曹兴德所在的侦察部队里也有。不过,“我没有被委派过这个任务”,曹老说,他确实有一批战友,在4月6日夜提前过江,侦察江南敌人前沿阵地、炮兵阵地的部署。 第2幕:江南擒敌
过江后进行“追击中的侦察”,曹兴德活捉敌军少校,查问出敌军溃逃路线。
4月20日晚8点,曹兴德和战友们乘上木船,从泥汊镇起航,目标是对岸的荻港。因为是“偷渡”,所有船只不点灯,不开枪,几千只船在江面上下延伸几十里,渡到江心,敌人发现后开枪,这时我军才开枪。不过,泥汊到荻港的江面很窄,只有800米,船小走得快,总共20分钟就过了江。到了南岸,敌军已经从江北向后撤退,曹兴德的任务就是紧追敌军侦察溃逃路线。追到安徽南陵县,已经是21日下午4点多。突然,他们发现一条丘陵小道上有3个人走得很快。用望远镜一看,是3个国民党官兵。曹兴德命令四班长带一个小组抄近路准备活捉。3个敌军一边逃,一边朝他们放枪。曹兴德一听声音是手枪,当时国民党连以上军官才配手枪,判断“可能是当官的”。他对四班长说:“不打,追,抓活的!”
3个敌人中,一个跑得很快,马上就没影了,另外两个则慢了下来。战士们亮明身份:“我们是解放军!优待俘虏!”两人跑得更快了。这时,敌人也快筋疲力尽了,侦察兵快步上前,将一个跑在最后的敌人扑倒。一个跑得快些的敌人向前跑入一处庄子,便不见了。曹兴德没有沿原路线追,而是从庄子后面绕过去,从敌人身后包抄。只见那个敌军正在一堵院墙边喘着粗气,手里拿着枪,朝着刚才曹兴德追赶的方向戒备呢,曹兴德掏出枪来,大喝“不许动!再动打死你!”敌人果真动也不敢动,乖乖投降。
“20日晚上渡江以后,没吃饭,也没有休息,一直追击敌军,我也是累得不行了。”曹兴德凭着一股劲,率战士将3个敌人抓了2个。“侦察兵抓敌人不在多,抓到了就要赶紧问话。”
回到抓第一个敌军的地方,曹兴德讯问两个俘虏的部队和军衔。两人一口咬定是88军的副官。第一个被抓的敌军还掏出六七块金砖、手表、钢笔、一二十块大洋,说,我们不当兵了,回家种地,放了我们吧。这些东西用不着了,给你们吧。
曹兴德将物品交给战士放在行军背米的袋子里保管,厉声训斥说,“收起你这一套鬼把戏吧,解放军不贪图财物。”
向后走出2里多路,看到一个漂亮的小皮箱。曹兴德说,其实,在追击时就发现了,但当时考虑先抓人,回头再查箱子。晚上6点多,曹兴德和战士们带着两个俘虏和皮箱回到侦察科。开箱子一看,除了金银财宝,还有照片和身份证明,照片上就是第一个被抓的军官,是上校军衔,职务是团长,另一个则是副团长,跑掉的那个只是个警务员。 第3幕:“化装”有术
过江后,曹兴德多次化装成国民党军官侦察敌情,抓“舌头”,撞上敌人查问身份,他反被动为主动,气势上首先压倒对方。
21日晚8点多,曹兴德简单吃了晚饭,又带领二排的战士化装成国民党官兵继续侦察。走了两三个小时,来到安徽宣城、广德之间。在一个十字路口,右面一两百米处发觉有人走动,还有马队的声音。“肯定是敌人。”曹兴德和战士们隐蔽到两侧油菜地,约好,如果是大部队就不动。距离二三十米时,发现只有二三十人和一些马匹,估计是个骑兵排。曹兴德说,注意我的信号。距离十米左右时,曹兴德跳到路面上,问:哪个部分的?对方反问:你哪个部分的?曹兴德说:我是军部,特务营。曹一看,对方人不多,可以动手。于是大喊“上”,战士们从油菜地里跃出,将敌人全部拿下。
“侦察时,我喜欢化装成国民党军官,因为你是军官,遇到普通的国民党士兵时,他们一般不敢质疑你的身份;如果遇到的也是军官,对方问你身份时最好先反问,套出他的身份后,你再亮出一个他不熟悉的部门的身份;在敌军地盘上抓‘舌头’,最好是在离开敌营的时候顺手牵羊……”多年侦察兵生涯,曹老的“化装术”和“生擒术”也好生了得。
“国民党军队也有侦察兵,但我发现,他们化装都不像。”曹兴德饶有兴趣地将敌我侦察员的化装术进行了对比。“我们化装成老百姓,装做在田里干活,那就认真锄地,但是国民党侦察兵扮老百姓,一看上去就根本不在干活,一双眼睛乱转,内行一眼就识破了!” -----------------------------
曹兴德曾14次荣立战功,两次被评为“甲等战斗模范”,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1981年任南京军区情报部部长,后任军区工程兵副司令员。渡江特等英雄王德金是我老婆的爷爷,她说她爷爷,渡江战役结束后因家境贫寒,居然把渡江用的木船卖了。以致后来中央寻找他的时候,只认得船不认得人,被别人冒名顶替了,还好后来得以澄清!渡江特等英雄王德金是我老婆的爷爷,她说她爷爷,渡江战役结束后因家境贫寒,居然把渡江用的木船卖了。以致后来中央寻找他的时候,只认得船不认得人,被别人冒名顶替了,还好后来得以澄清!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渡江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