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该不该订盒饭

股票/基金&
“实习生要不要帮忙订盒饭”引发争论
  近日,网友“易小术”发了一条关于实习生拒绝订盒饭的,引来网友的热烈议论。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和央视某主任聊天,他说一周前来了几个实习生,青春洋溢让他有种想培养成才的冲动。前天开策划会,他对其中一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主任瞠目结舌。他问我,到底怎么了,现在的实习生都这样吗?”  这条微博,让大家再一次把目光聚集到“90后”这个群体身上。有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实习生太过自我、目的性强、不懂人情世故。  调 查  问卷题目:如果你在一个单位里实习,领导对你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他请客。你会帮忙订吗?请说明原因。  受访者:随意抽取的100名学生。  结果:调查显示,100名学生中,73%的学生表示会,17%的学生表示看情况而决定,10%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  表示愿意订盒饭的73名学生,大多认为帮领导订盒饭并不是丢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  胡杭民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暑期在一家事业单位实习了两个月,问及是否订过盒饭,他表示这很正常,“订个盒饭而已,又不吃亏,还能让主任觉得自己是个踏实肯干的孩子,多好。”  胡杭民的观点很实诚,他认为端茶、倒水看着很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但蕴藏着很深的道理,“如果一个人连这种最基本的小事都不愿意做或者都做不好,他还能做什么?实习先要学做人,本身就是从干杂事开始的。”  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王磊和胡杭民观点一致,认为帮领导订盒饭是很平常的,自己一定会帮忙订。“何况是领导犒劳员工,这是对员工工作的肯定与鼓励,为什么要拒绝呢?大家一起吃盒饭,应该会更有工作凝聚力吧?”王磊笑着说。  调查中,也有如微博上的“90后”一样的观点,10名大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帮领导订盒饭,认为这不是实习的重点所在。  1991年出生的周小西坦率地说:“我不会帮忙订,因为社会是平等的,实习是为了学本领,不是去端茶、递水、做保姆,这些杂事本来就应该让后勤的人去做。”  今年读大四的杨阳看到记者在做调查,并不感兴趣,当记者问起是否知道订盒饭事件,他表示知道,并告诉记者他也不会帮忙订盒饭。  杨阳说,今年夏天他在一家外贸公司实习,“领导当时让我帮他倒茶,我一口就拒绝了,我回答他,我不会。”他是真的不会倒茶,从小到大,父母从来没有教过他如何倒茶、泡茶。  还有17%的学生表示要看实际情况来决定订或者不订。  大四的吴奇峰认为,订不订盒饭要看自己的经济实力,“我觉得最后饭钱还是要实习生出的吧?领导真的会埋单吗?要是手头宽裕我可以帮忙订,要是钱不够就不订。”  声 音  蒋方舟:“90后”过着最封闭最自我的生活  有人说,“90后”一代敢于表达,但很多该懂的东西不懂,也有人说,他们做事目的性强,重视自我权益。  “这个例子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觉得,“这说明这一代人生长的环境出了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出了问题。”  外科医生李辉(化名)也有过和那位电视台主任几乎相同的遭遇。在指导自己的一名实习生时,李辉让他早点来做准备工作,进手术室前辅助消毒和灭菌,没想到竟被拒绝了。这名实习生说,我是大学生,是来学开刀的,又不是专门做清洁的。  “他们眼高手低,不愿意做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在李辉看来,现在的这些实习生大多不懂礼貌、语气生硬,“根本不把我们老同志放在眼里。”一次手术中,一个女生的脸上溅到了一点血,她竟然把手中的东西一摔,到一边哭去了。他批评这个女生:“你是医务人员,怎么能够把手术台上需要救命的患者扔掉,自己跑了呢?”没想到女生理直气壮地说:“要是你的女儿,你受不受得了?”  1992年出生的易筠薇对于“订盒饭”事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她觉得,在中国社会,老一辈人的思想过于陈旧,缺乏平等和社会分工意识,在单位里,老同志欺负新人都成了理所当然。“实习生又不是保姆,这些杂事本来就应该让行政、后勤的人去做。”  杨雄认为,“90后”在个人能力、对社会的了解和竞争意识等方面,很多地方都超过“80后”。他们更现代、更大胆、更敢于表达,自我意识很强,但是很多该懂的东西不懂。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学教授黄志坚将“90后”性格养成的环境概括为“出身于独生,生活于市场,长成于网络”。他认为,“90后”自幼成长在4对1或6对1的家庭环境中,有着比较优裕的生活条件,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家庭与社会的给予,容易忽视和别人的沟通与交流,淡漠对他人、对社会的关心和责任。因此,往往是性格独立有余,生活独立不足,精神的断乳提前,生活的断乳滞后。  出生于1989年的作家蒋方舟曾将“90后”描述为“掌握着最领先和敏锐的工具,获得最全面和前沿的资讯,却过着最封闭最自我的生活”。她认为,他们自我评价良好,有一套封闭板结的自我评价体系,自省能力退化,对于来自外界的评论,几乎是反弹式的即刻愤怒反攻:“你们有什么资格评论我们"90后"……”  在电视台做编导的黄志贤感到,如今来实习的大学生最关心的有两件事,一是能拿到多少补贴,二是自己有没有被“署名”。有一次,一名实习生很生气地来问他,“为什么我录过唱词,去过街访,参与了节目录制,最后的字幕上却没有我的名字?”  他记得,8年前自己实习的时候,几乎是“任劳任怨”,没有工资,补贴也很少,但大家都抱着来学习的态度,从来也不好意思打听这些。  在黄志坚看来,虽然“80后”也是独生子女,但“90后”生长于市场经济环境和网络时代,在自由竞争、等价交换的社会氛围中耳濡目染,对物质的东西看得更重,也对实际利益和自我权益有着更迫切的追求。  根 源  小事做不好,大事做不了  教育以应试为主,家庭奉行民主,使“90后”过分强调自我。  杨雄认为,“90后”之所以成为目的性很强的一代,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以应试为中心,过分强调竞争,为了获得个人的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培养出了赤裸裸的个人主义。  “他们学的东西都是直奔主题的,是可以迅速获得回报的东西,比如外语、计算机,都很精通。而和成功、考大学、找好工作无关的东西,他们一概不学。”杨雄说,很多“90后”都受过高质量的教育,但就是不懂基本礼仪。  同时,“90后”所受的家庭教育,比较强调民主,对此,杨雄也觉得“过头了,有点矫枉过正”。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长幼有序,但现在受到西方教育观的强烈冲击,不少家长在溺爱的同时又过分强调尊重孩子,使得孩子个人主义膨胀。  他认为,家庭教育要培养一些基本的伦理观念和习惯,比如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善待朋友,以及秩序和规则意识,这些基本的底线是不能逾越的。  “孩子到了20岁再教育已经来不及了,就像现在的很多"90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教育要从小抓起,家长和老师要从头训练他们做人和做事。做人就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相处,遵守社会公德;做事就是不管大事小事,简单复杂,都要会做。小事做不好,大事也做不了。”杨雄说。  应 对  企业如何培养“90后”人才  在规则和职场文化作用下,“90后”群体势必会慢慢成熟。  到底实习生要不要帮忙订盒饭,这场争论背后体现出不同的职场观。  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师方婷认为,对于“90后”职场新人,用人单位必须对症下药。  方婷说,如今的“90后”基本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全家人的宠爱集于一身,想要什么都会得到全家人的满足,全家以他一个人为中心。可以想象,当参加工作之后,如果被他人使唤几乎不可能。“这就是"90后"突出的特点,自我意识强烈,对事物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且勇于表达,缺憾在于情商较低,职场里有许多与人打交道的技巧,想在社会生存下去离不了与人打交道。”她说。  对于领导来说,恐怕要逐渐改变自己的心态,杭州某媒体HR宋先生称,“90后”的人更具有自我中心和维权意识是必然的,如何利用这样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培养也是领导们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90后”的孩子们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大胆、开放,如果是想要的东西,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这一点是“80后”比不上的。  宋先生说,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具有自己的职场文化,凭制度管人是最重要的,在规则和文化双重作用下,“90后”群体势必会慢慢成熟,更具备社会经验,同时也发挥出自我意识强烈的优势。  据《钱江晚报》《中国青年报》
11/06 08:45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实习生拒订盒饭 职场新人太不懂事?
近日,一条有关“实习生拒绝订盒饭”的微博引发众多网友的集体吐槽。在注重团队合作的现代社会,该实习生的行为无疑有点突兀。实习生拒订盒饭有错吗?如果有错,错在哪里?
实习生拒绝订盒饭 90后太不懂事?
----------------------------------------------------------------------------------------------------------------------------------------------------
  导演实习生拒订盒饭 网友吐槽"90后"
  近日,网友“易小术”在微博上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这条微博被多次转发并引起人们对90后这个群体的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实习生: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
  拒订盒饭的90后很糟糕?
  订盒饭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不能否认,有的实习单位拿着实习生当勤杂工和廉价劳动力,这种不正常现象是应该纠正的。但是,这并不说明实习生就不应该“实习”勤杂工、劳动力的技能,尤其是这些方面的很多技能都是与所学专业密切相连,更是人生所必需的。像让学导演的实习生“订盒饭”,既要统计人数,还要联系快餐,不正是一次导演能力的“实习”吗?主任请客吃盒饭,他既知道就餐人数,也熟悉快餐联系方式,一个电话就搞定。之所以非要实习生来做,或许就是想锻炼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实习生连订盒饭的事都不会做、不想做,即使拿到了实习导演的合格证,也难以导演好自己的人生。
盒饭对剧组来说很重要
  “拒订盒饭”确实有点不懂事
  “出身于独生,生活于市场,长成于网络”,这恐怕是对90后一个较全面的写照。由于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不愿做杂事、怕吃苦、对长辈直呼其名、不擅于待人接物、做事就要待遇、讲名利等,诸多毛病由此可见一斑。而对“拒订盒饭”的集体吐槽,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青年人“不懂事”的普遍担忧。从网络回到社会,从学校来到职场,从书本走进现实,从宠爱有加的家庭转向前路漫漫的世路,的确有太多礼数、规矩要熟悉,这既是一个后天习得的过程,也是一种角色转换的过程。“90后”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磨练,需要前辈的教育和引导,也需要一点点耐心。
  但拒订盒饭何尝没有积极意义
  不肯订盒饭的人自然也不会轻易下跪
  据8月21日《华商报》报道,西安一家商户的四名员工未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被要求从百米开外的两个方向,跪行至店门口。该商户负责人称,跪行都是员工自愿的,“通过跪行可以让员工在心灵上得到一种升华”。
  与拒订盒饭的实习生相比,这些员工无疑要更听话更“懂事”;但是,反过来想一想,为了饭碗不惜下跪的人,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呢?中国社会,并不缺少愿为利益下跪、合法权益受侵害也默不吭声的人,倒是更缺少愿为自己的权益而奋力抗争与呼喊的人。
  实习生拒订盒饭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流传的“实习生须知”中,端茶倒水、扫地、拿快递等都被看作是实习生的义务,订盒饭当然也被视为理所当然。新生代对之表示不顺从,是否意味着“不懂事”呢?我看未必。众所周知,在当下社会背景中,虽然有些东西被解读为一种必须学会的“为人处世”,但是,这些东西与我们经常批判的等级森严的“办公室文化”不正是重叠的吗?为何在要求实习生的时候可以上升为义务,而放大到社会背景中就成了批判的对象呢?
  90后大学生敢于表达心声,应该说是一种可喜的进步。他们思维敏锐,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心底纯洁,没有陈腐的人情世故;关注自我和个体,是沉睡已久的可贵的“人”意识的觉醒。但是,这一切,却被有意或无意地称为“不懂事、自私、冷漠、功利……”诚然,如果戴上社会心理中根深蒂固的有色眼镜,90后的言行的确是与之格格不入的,进而还会感叹世风日下,生发出一代不如一代的末世哀叹。
  90后的错,90后负责?
  90后的成长环境是上一代人营造的
  诚然,如同任何一代人一样,90后并不是十全十美,他们也有缺点,也有毛病。但请用同一把标尺、同一个态度去衡量,不要搞双重标准。90后太个人主义,老一辈人难道没有责任吗?作为前辈的我们,更应该扪心自问:90后的问题,从未出现在我们身上吗?我们为90后创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在一个奶粉安全问题频发、虐童事件层出不穷却难找到一条合适罪名定罪的前提下,去批判90后太自我缺乏团队精神,是小题大作,还是我们脸皮太厚?
  90后不该动辄成为贬义标签
  社会在进步,新的观念和意识不断涌现,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年轻人各个方面都必须和上一代人完全一样,本来就是违背规律的。现在,我们批评90后太过自我、不懂规矩,可早些时候,这些类似的批评是否也曾被送给过80后呢?再早些时候,70后们的“不务实”、“崇洋媚外”是否也曾挨过60后们的批评呢……很多时候,不是年轻人不懂规矩,而恰恰是老一辈人习惯拿落后的规矩来要求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他们而已。
  动辄拿标签贴人乃至将其扩大到对一个群体的不满,是粗暴的、片面的,也许90后一代确有他们的独特个性,但其中决非只有不良一面而没有优秀一面。性格冲突并不可怕,这既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从大的方面来说,也未必不是推动社会继续前进的动力。宽容他们、呵护他们,善意地帮助他们去除不良特征而更多留存优秀的品质,其实恰恰是现代社会应有的理性。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90后”实习生拒帮订盒饭:我是来实习导演的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 [“90后”实习生拒帮订盒饭:我是来实习导演的]
  实习生拒帮订盒饭  网友吐槽“90后”不懂事  不久前,网友“易小术”在微博上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这条微博被多次转发并引起人们对“90后”这个群体的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90后”实习生: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  不少“90后”也很不服气:社会是平等的,是你们的观念出了问题!  “90后”敢于表达,但很多该懂的东西不懂  外科医生李辉(化名)也有过和那位电视台主任几乎相同的遭遇。在指导自己的一名实习生时,李辉让他早点来做准备工作,进手术室前辅助消毒和灭菌,没想到竟被拒绝了。这名实习生说:我是大学生,是来学开刀的,又不是专门做清洁的。  “他们眼高手低,不愿意做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在李辉看来,现在的这些实习生大多不懂礼貌、语气生硬,“根本不把我们老同志放在眼里。”  1992年出生的易筠薇对于“订盒饭”事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她觉得,在中国社会,老一辈人的思想过于陈旧,缺乏人权、平等和社会分工意识,在单位里,老同志欺负新人都成了理所当然。“其实这些杂事本来就应该让行政、后勤的人去做。”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认为,“90后”在个人能力、对社会的了解和竞争意识等方面,很多地方都超过80后。他们更现代、更大胆、更敢于表达,自我意识很强,但是很多该懂的东西不懂。  杨雄坦言,自己的儿子22岁大学毕业后在机关工作,也欠缺很多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领导让他帮忙寄信,结果从来没寄过信的儿子不知道该贴上邮票、投进邮筒;领导让倒茶,儿子给他打电话说,都不知道怎么倒。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学教授黄志坚将“90后”性格养成的环境概括为“出身于独生,生活于市场,长成于网络”。他认为,“90后”自幼成长在4对1或6对1的家庭环境中,有着比较优裕的生活条件,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家庭与社会的给予,容易忽视和别人的沟通与交流,淡漠对他人、对社会的关心和责任。因此,往往是性格独立有余,生活独立不足,精神的断乳提前,生活的断乳滞后。  “90后”做事目的性强,重视自我权益  一位电视台编导感到,如今来实习的大学生最关心的有两件事,一是能拿到多少补贴,二是自己有没有被“署名”。有一次,一名实习生很生气地来问他:为什么我录过唱词,去过街访,参与了节目录制,最后的字幕上却没有我的名字?  在黄志坚看来,“90后”生长于市场经济环境和网络时代,在自由竞争、等价交换的社会氛围中耳濡目染,对物质的东西看得更重,也对实际利益和自我权益有着更迫切的追求。  杨雄认为,社会大环境确实对年轻人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现在的社会,原有规则被破坏掉了,新的伦理和价值观又没有重建起来,处于失衡、无序的状态,这催生了功利价值观,非常突出地反映在"90后"身上。”  教育以应试为主,过分强调竞争  杨雄认为,“90后”之所以成为目的性很强的一代,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以应试为中心,过分强调竞争,为了获得个人的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培养出了赤裸裸的个人主义。  同时,“90后”所受的家庭教育,比较强调民主,对此,杨雄也觉得“过头了,有点矫枉过正”。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长幼有序,但现在受到西方教育观的强烈冲击,不少家长在溺爱的同时又过分强调尊重孩子,使得孩子个人主义膨胀。他认为,家庭教育要培养一些基本的伦理观念和习惯,比如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善待朋友,以及秩序和规则意识,这些基本的底线是不能逾越的。 (来源: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罗为加)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实习生该不该订盒饭?
qiangtoutiao
  抢头条
  看谁说得好,谁就做头条
  不久前,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引来网络热议:在一次策划会上,主任让一名实习生帮忙给大家订盒饭。结果该90后实习生以“我是来实习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拒绝。有人认为,订盒饭是对实习生的一种歧视;也有人认为,订盒饭也是一种融入团队的方式。实习生究竟该实习些什么?你实习时干过订盒饭这样的事吗?面对这样的杂事,实习生是否应该说“不”?
  订盒饭也是一种“实习”
  在我看来,实习生订盒饭根本就不应成为一个问题。毕竟在我的实习岁月里,订饭、换水什么的都是小菜一碟,给女老师拎包、给男老师买烟这样的事情我都干过。说实话,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现在有些实习生,稍微做一点杂事就摆出一张严肃脸,还上升到“身份歧视”的高度,是否有些矫情?
  其一,很多实习生在工作上未必帮得上忙,就算有能力帮忙,常常也不见得有机会帮忙。实际上,从实习老师的角度出发,带实习生其实比自己亲手干还要累——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实习生写一篇稿,写前要指导、写完要修改,耗时耗力可比我自己动手累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实习生通过干些杂事来给老师留下一个勤快的好印象,客观上对增加自己的学习机会有很大帮助。大多数工作并不是冷冰冰的流水线劳动,一个员工能否自如地处理人际关系也很重要。从换水、订饭这样的杂事中,拉近自己与实习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是锻炼提升“情商”的一种方式。以前实习的时候,我也常碰到过一些相当“高冷”的实习生,比起那些更接地气、更好打交道的学生,他们“坐冷板凳”的时间无疑要长得多。这不是偏见,而是人之常情。实习生学习如何提高职场情商,可能比学习技能还重要。
分享到看荐
大家都在看
正在加载中...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