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年32次失败的黑龙江药品降价价

药价放开近一年“降的远不如涨的多”(组图)_网易新闻
药价放开近一年“降的远不如涨的多”(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药价放开近一年“降的远不如涨的多”(组图))
  近日,我省放开公立医院知名专家诊疗费的消息颇受人们关注。省城知名专家诊疗费正式步入“百元时代”。诊疗费提上去了,药品费能降下来吗?这个几乎与每个人都休戚相关的问题,又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我们购买药品,无论是到医院,还是到各类药店,根据价格付出相应的费用,似乎并无不妥。但现实中,却往往产生很多无奈。有的药品费用过高,患者买到的药的价格,甚至是其成本价或出厂价的成百上千倍。有的“廉价救命药”,因为利润空间小,药厂不愿生产,患者只能用高价药代替,或者高价向黄牛购买。同时,药品价格的行政化管理还容易产生腐败。
  去年5月,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这或许是我国医疗综合改革迈出的坚实一步,但这一步还远远不够。比如五年前缺货的廉价药鱼精蛋白,今天依然缺货。
  一张小小的价签牵涉十多个环节
  我们走进药店,每一盒药品都对应着自己的价签,标识着自己的“身价”。这个数字是怎么形成的?某制药企业的数据分析师杨彬对此作了详细解释。
  跟任何一种商品一样,药品价格包括成本价、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等。由于药品的销售渠道相对复杂,有制药企业、销售代理商、医院等环节,因此又包括了开票价、实际结算价、实际零售价、中标价、最高零售限价等等。
  复杂的定价体系,不仅患者难以辨别其中的诚实度,即便是业内专家也表示难以辨别,“面对着上千种药品,想要发现其真实价格,非常困难”。
  2010年5月,湖南省湘雅二医院曾爆出“天价芦笋片”事件:出厂价仅15.5元的芦笋片,在医院卖到213元,利润率达到1300%。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全国药品的百元销售利润率接近10%,平均在9.8元至9.9元左右,但不同药品间差距极大,“高的利润能达到40%到50%,低的还不到7%”。所以某一种药品到底能赚多少钱,外人很难摸透。更让人难以捉摸的是,药品定价高低、利润多少全无规律,很多时候全靠价格主管部门领导的一句话。
  外国药企紧盯市场中国药企紧盯官员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被带走调查。此后不到40天的时间里,价格司又有4人被先后带走。价格司的“沦陷”让人惊讶,而这5人中,有4个与医药价格有关。2014年,全国至少有24名医院院长被纪委调查或进入司法程序。2015年,也有多位厅级的医院院长或者医学院领导被调查。
  我国1996年恢复药品管制,最初纳入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范围的药品只有200多种;十余年后,已增至2700种。行政权利过大,必然导致一些问题。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就表示,这造成其他国家药企两眼紧盯着市场的时候,中国的药企两眼却在“紧盯着官员”。
  2013年7月,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部分高管因涉嫌严重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据公安部官方消息,葛兰素史克正是为了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向政府部门官员、医院、医生等人员行贿。事发后,一名涉案公司高管在采访中表示,包括行贿费用在内的各种运营成本助推了药价虚高,保守估计“运营成本”占到药价成本的20%至30%。
  业内人士透露,一个药品品种的定价权,“平均公关费用是1000万元。”一位从事药品销售多年的张姓业务员也表示,药企花费千万元以上的巨额费用进行价格公关,绝非耸人听闻。
  在发改委的多种药品定价方法中,“单独定价”是药企公关最大的空间。单独定价的几项要素没有硬性标准,自由裁量权很大。一旦成为单独定价药品,价格马上可以翻几十倍。
  而最终为这些费用买单的,必然会是本身就遭受病痛的患者;药企为“公关”花费大量资金,也必然会压缩研发投入,延缓医药科学的发展进步。目前我国很多药企的产品均以仿制药为主,这就是现实。改革前药品定价分类政府定价
  主要针对《医保目录》的处方药、麻醉药品、血液药品等。
  政府指导定价
  主要包括《医保目录》的非处方药、各地调剂进入地方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品种、医院制剂、《医保目录》所列民族药和中药饮片等。“单独定价”
  根据发改委规定,企业生产的政府定价的药品,在其有效性、安全性明显优于其它企业生产的同品种,或者治疗周期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他企业生产的同品种时,可以申请实行单独定价。
  市场调节定价
  即企业自主定价,除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外,其他大多数药品采用企业自主定价的模式。
  患者需要廉价救命药“只能自己想办法”?
  目前我国居民医疗保险,绝大多数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范畴之内。而三大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和各地方的自定药品目录中,几乎所有药品价格都由政府把关。由于人们购买药品时常要通过医保报销,所以政府定价药、限价药也就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因此有专家表示,“从这个角度计算,政府定价、最高限价的药品,基本覆盖了中国人用药需求的90%。”价格管理部门对药品市场的干预和影响,也将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我国药品价格的制定与管理办法,源自于1996年8月实施的《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在“看病贵”的民怨之下,事实上,政府一直在做着控制药品价格的努力。据统计,从1996年到现在,中国医药行业经历了32次整体性的强制降价,但这些降价措施并没有收到明显成效。面对强制降价、政府定价,药企的普遍做法是,某种药品今天降价,明天便会停产;在对规格、剂型、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良”后,再改头换面,重新报价,投放市场。
  强制降价或指导价过低,还带来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廉价救命药难寻。“光明时评”5月3日刊文称,患有心脏病的赵女士需要开胸更换心脏瓣膜,因为手术必用药鱼精蛋白缺货,她只能在病房里排队等药。
  鱼精蛋白缺货的现象近日在济南也十分严重。在济南各大三甲医院里,需要用药的手术患者只能自己想办法去弄药,或者主治医生帮着从外院借用。这种药并不贵,一支仅需十余元钱,但却买不到。该药早在五年前就处于缺货状态,五年过去了,依然在缺货。
  “光明时评”发表文章称,当微信朋友圈在悼念“长效青霉素仅剩两药企生产”的时候,更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廉价药早就音讯杳无、消逝无痕。西地兰、注射用红霉素、潘生丁等多种供应数十年的基本药物,正逐渐从市场上消失,患者只能用其他高价药替代。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其中有342种短缺。
  去年有多家媒体报道,治疗婴儿痉挛症常用的“注射用促皮质素”,本是一种售价仅为7.8元的普通药,但就因为在医院和药房难见踪影,竟被黑市炒作到4000元一盒。
  药价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各国都在这方面有很多有益做法可供借鉴。
  德国实行药品参考定价,消除治疗效果相似的不同药品之间的价格差异,提高药品市场的透明度。
  英国管控药品涨幅,同时支持鼓励药企研发创新。
  韩国由市场竞争来主导药品价格,政府定期监控一般药品的价格动向,引导药品价格的良性竞争。
  “破冰”之后仍有漫长道路
  我国药价政策调控的诞生有一定历史原因,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必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政府限价越来越导致药品价格与临床价值还有市场需求脱节,也与国际大环境不符。
  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计委、人社部等联合发出通知,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意味着施行了近20年的“药品政府定价
  制度”正式终结。2700余种药品“解禁”,步入
  市场化轨道。
  这被认为是药价改革的“破冰”之举,有关人士表示,这场让药价遵循市场规律的改革早该到来,如今算是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药价回归市场调节,会使药品的市场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过低价格的药品可以凭借相对合理的价格重出江湖,而过高价格的药品也会面临市场带来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药品的实际交易价格会更好地反映市场竞争力和使用效果。
  时至今日,药价放开已有近一年时间,民众却并未真切感受到这个堪称“大动作”的改革举措带来的好处。高药价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业内人士表示,实行企业自主定价后,有的药品因市场竞争充分,价格下来了;有的药品因生产企业少,价格上涨比较厉害。总体而言,降的远不如涨的多。“企业‘任性涨’不仅加重了医保负担,也与我国新一轮医改的宗旨不符。”
  根据国家出台的意见,企业实行自主定价后,药品价格应由企业与医疗机构谈判确定,政府无权干涉,但现阶段面临着诸多尴尬:一方面,药品加成取消后,医疗机构的谈判积极性并不高;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与企业的自主谈判,一种药品在一个地区可以出现多种价格,医保按照什么价格进行报销就无法统一。
  药价改革需要政府、医院、企业之间的共同合作。长远来看,取消药品定价仅是药价改革的第一步。专家表示,要通过药价放开,让药品市场先相对独立运行起来,形成一个可以通过市场手段来配置药品价格的条件。同时,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及医保支付方案也须进一步完善,才能有望形成一个良好的药品市场机制。
  药品及医疗相关制度、政策的完善,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一个重大挑战,各国也都在不断地探索改进中。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奥斯卡获奖影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身患艾滋病的罗恩,通过坚持不懈地与美国食药监局(FDA)和垄断药企斗争,不仅让自己被认为“只有30天”的生命延续了7年,更为社会争取了一部更好的法律和一个更好的制度。希望我们的一步步探索与改革,也能真正给患者和民众带来福祉。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新播报:
15种药品平均降价32%
昨天,省物价局公布了26种118个规格化学药品最高零售价调整情况。其中,15种药品降价,平均降幅约32%;11种药品维持原价。
此次价格调整的原则是,从严控制涨价品种,对低价药品价格不降价,对日治疗费用高的辅助性药品加大降价力度,对日治疗费用高的治疗性药品合理降价,逐步缩小适应症相同、疗效相似进口药品同国产药品的价差。其中,加替沙星注射剂、磷酸胞苷注射剂的降幅分别高达56%、58%;酮康唑洗剂、氨溴索缓释胶囊、吡诺克辛滴眼剂等3种进口原研常用药品降幅均达到15%,是2005年至今中外资原研药降幅最大的一次。
[责任编辑: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药品价格管理专题——历年药品降价情况梳理介绍.docx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药品价格管理专题——历年药品降价情况梳理过去的2014年药价改革无疑是热点所在,去年10月27日召开的全国物价局局长会议上,发改委领导提议放开药品价格,其中涉及医保目录内药品、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和避孕药具、一类精神和麻醉药品、专利药等多种不同类型药品。2014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推进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方案向各省物价部门下发征求意见稿,讨论全面放开药品价格并放开大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上述举动表明,放开药品政府定价的条件已渐趋成熟。根据此前公布消息,《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正式稿有望于2015年1月正式出台,施行了近20年的药品政府定价制度将出现重大转变。从1996年国家计委出台《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到2014年《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推出,中国药品价格的管理思路,从政府全面控制到基本放开,再到逐步加强管理,最后逐步引入市场总共经历了4个阶段演变。前20年,国家计委为控制药价,先后进行了32次药品行政性降价,累计降价总额近千亿元。1997年以来32次药品降价概况序号时间降价范围降价总额(亿元)平均降幅种抗生素和32种生物制品/4解热镇痛类等38种药品/421种头孢类中管药品/6西力欣等150种进口药品85%51999/8降纤酶等2种生化药品1.215%62000/1人血白蛋白等12种中管生物制品3.410%72000/6头孢拉定等9种药品/10氨苄青霉素等21种抗感染药品/4医保目录69种抗感染药品/7医保目录49种中成药415%抗肿瘤、循环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以及治疗精神障碍用药等医保目录383种化学药/12消化道、血液系统及诊断用药等医保目录199种化学药/3公布医保目录种267种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其中甲类67种,乙类200种/5调整枸橼酸芬太尼等3种特殊药品价格大幅调低24种抗感染类药物价格/718种药品单独定价方案调整部分计划免疫药品价格下调抗生素、生物制品、维生素等22种药品价格/3300多个剂型规格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899种抗微生物药品,涉及400多个规格/1132种中成药肿瘤用药的100多个剂型规格的零售价格进行调整,平均降价幅度14.5%,最大降幅33.4%/1调整心脑血管等10类354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价幅度20%,最大降幅85%/2278种中成药内科用药/4188种中成药专科用药16%0种西药最高零售价格/10296种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12%74种单独定价最高限价调低;16种取消单独定价/3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8降低部分激素、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共涉及82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14%调整部分消化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53个品种,300多个剂型规格/9调整部分免疫抗肿瘤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价格,共涉及95个品种、2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17%调整部分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价格,共涉及20类药品,300多个品种、7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15%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米内网整理从历次药品降价时间与平均降价幅度可见,国内药价调整可分为三轮,第一轮从1997年到2003年,这段时期国家计委平均每隔半年公布一次药品降价名单,降价幅度大部分维持在15%-20%之间,这段时期药价基本可控。第二轮从2004年持续到2008年新医改出台前,由于药价上涨过快,国家计委出台降价措施的频率加大,降价幅度也屡次突破20%的不成文上限,特别是2007年密集出台4次药品降价名单,可见监管力度之大。第三轮降价从2009年10月开始,该轮降价有三个特点:一是对基药价格进行了全面调整、二是首次取消部分药品的单独定价、三是按类别分批对主要治疗领域的药价进行了一次调整,至2013年1月部分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价格调整后,历时16年的药品降价历程告一段落。历次药品降价年份与平均降价幅度分布数据来源:米内网国家定价药品库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低价药品目录,体现了政府层面在定价上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账号 密码 没有账号?
今日去我院某教授跟门诊,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反复失眠20余年”来就诊。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真正意义上的熊猫眼,不过今日可真的见识到了,特拍了一张照片:
刘某,女,32岁,第一次怀孕,停经已12周。该患者停经的第九周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开始时呕吐尚不多,3-5次每天。后来呕吐逐渐加重,7-8次每天,呕不能食,呕出食物及黄胆水。
黄芪10克,党参(或太子参)10克,丹参10克,炒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仙鹤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5克。功能
益气活血,健运脾胃。主治
适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肠上皮化生等
你现在的位置: >
32次降价失败后 购销“两票制”能让药价瘦身吗
摘要:药价真的要瘦身了国务院医改办日前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印发试行通知两票制将率先在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执行鼓励其他地区推行两票制年扩大两票制实施范围年争取在全国推开两票制指的是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目的是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使中间加价透明化推动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药价真的要瘦身了? 国务院医改办日前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印发试行通知,“两票制”将率先在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执行,鼓励其他地区推行“两票制”。2017年扩大“两票制”实施范围,2018年争取在全国推开。 “两票制”,指的是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目的是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使中间加价透明化,推动降低药品虚高价格。这是药品领域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在9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药价虚高已久,国家发改委近20年来进行过32次强制降价,均以失败告终。这一次推出的“两票制”能成功挤压出药价里的水分吗? 两票制的推行 药品流通领域存在“多小散乱差”状况。因药品流通链条长、流通秩序较混乱,挂靠经营、过票洗钱、买空卖空、带金销售等问题突出,医药商业贿赂时有发生。这些乱象相互影响,推高了药品价格,助长了医药购销腐败行为,也制约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发改委曾多次降低药价,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单纯调低药品价格无法起到真正降低药价的作用。这导致一降价,有些药品消失了,换个身份重新上场,药价一直没有被降低。药价虚高不仅增加了老百姓的医疗费用,也增加了医保基金的压力。药品流通环节存在的诟病一直没有真正被治理。 “解决这些积弊已久的问题,仅靠市场自发调节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成效,必须通过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重拳出击,加快治乱步伐。”梁万年表示。 “两票制”的推行,是在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结算配送费用。 为了配套推行“两票制”落地,国家卫计委从发票入手,分别对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疗机构就落实“两票制”提出要求,其次支持建设全国性、区域性的药品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推进多仓协同配送;允许药品经营企业异地建仓,在省域内跨地区使用本企业符合条件的药品仓库等,同时加大监督抽查。 福建省作为综合医改的试点省份,在全国首个推行了“两票制”。其中药品采购由药品生产企业直接投标,绕开中间环节,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明确配送费控制标准,减少流通环节,挤掉药价虚高水分。“实行全省统一配送以后,配送费用由原来的5%~8%降低为3%~5%,配送费用节省下来,意味着药价也降下来了。”福建省医保办处长张煊华表示。 应公开统一招标的采购价格 当前的药品采购,全国执行的是省级统一招标的模式。不过在医改专家应亚珍看来,破除省级集中招标采购模式,才是破解药品耗材价格“虚高”困局的关键。 “目前的药品价格有无虚高,有多‘虚高’甚至离谱,这都是各地招标招出来的。这结果值得我们反思,根源是否就在于招采的制度和机制?”应亚珍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先不谈参与投标的商家采取诸多手段以保障利益最大化,但各省之间招采价格互相保密,成为商家利益的维护者,这是为什么?” 应亚珍认为,统一招标采购,定价“一槌定音”,既可能集体受益(招标价合理),更可能风险集中(招标价不合理)。被扼杀的“二次议价”,应考虑让权力分散,让权责利主体合一。 “三明药品采购和宁波耗材采购的经验表明,以切实挤压价格水分为导向,以掌握药品耗材真实价格信息和遵从医药规律为前提,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反复谈判议价,是可以挤压出价格‘水分’的。”应亚珍表示。药品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创新药品耗材采购新机制,通过公共交易平台,实现“公开透明、规范议价”。 降药价网创始人卫柏兴则认为:“两票制和营改增确实能够把部分流通的成本降下来,把部分商业贿赂挤出去,但解决不了主流问题。主流是医生拿不拿钱的问题,是外资合资药企、中国部分大企业高开高走的问题,两票制解决不了。” “其次在于药价虚高环节中,医生利益分配机制问题。对于药价虚高的主体企业(外资、中外合资、中国部分药企)而言,它们大部分一直在执行两票制,这对倒逼药价虚高起不到太大作用,但对招商代理为主的企业影响却会很大。”卫柏兴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对此,他认为国家应该出台指导价,或建立价格监管制度。虽然目前招标省份都在说是阳光采购,但没几个省的中标价是一目了然的,采购上一定要做到众人所见才能让全社会来监督,不然A省2元同类药,在B省可能会出现十几倍虚高现象。这样一来,国内药企失去了代理,有可能也会仿外资高开高走模式,回到原点就是医生贿赂利益分配问题。(生物谷)
温馨提示:87%用户都在生物谷APP上阅读,扫描立刻下载! 天天精彩!
关于更多新闻
跟贴区发贴区昵称|山药网通行证:密码:&欢迎您! |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山药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可以输入300个字
&欢迎您!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可以输入300个字。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看法。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频道推荐··········
点击排行榜····················
评论排行··········
精彩文章··········谁在掌控药品价格 20年32次强制降价均失败
  5月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计委、人社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其中规定,自今年6月1日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政府制定的原药品价格。这意味着,中国将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今后,药品实际交易价格将由市场主导。
  &这么多年了,政府还在管的只剩下石油、电力、药品等极少数品种,其他的都陆续放开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场让药价遵循市场规律的改革早该到来,如今正式宣布,总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限价药覆盖了
  国人用药需求的90% &
  在许多人眼中,这次改革的实现借力于一场反腐风暴。
  日前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外出回京时,刚下飞机便被带走调查。此后不到40天的时间里,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接替曹长庆的新司长刘振秋,以及两位副司长周望军、李才华先后被带走。5人中,至少4人与医药价格有关。其中,曹长庆执掌价格司7年,主导过药价调整;郭剑英曾任医药处处长;刘振秋和周望军均在担任副司长期间,分管过医药价格。
  10月27日,就在价格司&沦陷&仅一个月之后,全国物价局局长会议便传出消息,称发改委在药价方面正准备主动放权,力度之大,将使人瞠目结舌。
  事实上,这次酝酿已久。据媒体公开报道,2013年起,改变现行的&药品最高零售限价&便已写入发改委日程,多位价格司在职及退休官员也曾公开提及价改思路。不过一年多来,改革始终处于筹划阶段。直到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时,才算尘埃落定。在谈到药价时,李克强说,&制定最高零售限价实际上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功能重叠,而已经放开价格的药品也未出现明显价格波动,全部放开的条件已越来越成熟。&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当药品的政府定价逐步放开后,却出现始料不及的药价飞涨。1996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后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将药品定价权重新握在手中。从那时起,由国家计划发展部门掌控药价的惯例就此形成。
相关阅读推荐:
如果想生男孩的话,可以在饮食上面进行调理!
鲍鱼50克,生山楂10个,煨至鲍鱼烂,饮汤食鱼治愈!
都说枸杞的功效非常好,但是你真的会吃枸杞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药品降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