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罪行杨文瑔埋葬在什么地方

国民党这被俘将领被关26年 到死都拒绝改造
来源:综合
  杨文是蒋介石的嫡系,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同期的同学还有抗日将领邱清泉、军统局局长郑介民,还有著名散文家聂绀弩。因为成绩特别优异,杨文毕业后被安排留校,担任第三、四期学生队区队长,这样说来,第三期的王耀武、戴安澜、黄公略,第四期的林彪、张灵甫、谢晋元、胡琏等人,也都曾是他的小弟。
  杨文从早期的东征、北伐开始,就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到1931年淞沪抗战,杨文也跟着张治中的第五军奔赴战场,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
  抗战全面爆发后,杨文担任旅长,继续跟着张治中浴血杀敌,在上海陈家行一战中,手下的两民团长全部壮烈牺牲。
  1939年12月,日军发起粤北战役。守军渐渐抵挡不住时,蒋介石急命驻扎在湖南的第54军前去增援,杨文即第54军50师的代师长。在杨文的号召下,全军将士都戴着“还我河山”的臂章,千里南下,迅速击溃了日军,取得了第一次粤北大捷,“捷音传出,举国欢腾”。
  在八年抗战期间,杨文转战南北,纵横万里,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长沙会战、粤北战役、桂南会战、鄂西会战、湘西会战&&战功累累。抗战胜利后,杨文获颁忠勤勋章、胜利勋章、宝鼎勋章。
  1946年5月,杨文被任命为整编72师师长,军衔为中将。
  日,杨文在山东泰安成了俘虏。在战俘营中,杨文始终拒绝改造,当王耀武、杜聿明等名将开始谴责蒋介石的时候,他却始终闭口不言。
  杨文是一位体恤百姓,具有正义感的中国人。
  杨将军在抗战时期曾捐了一万元,用于家乡小学的扩建,抗战胜利后,又捐了一笔钱,筹建江安县梅花镇中学,直到今天,这所学校仍然存在,就是江安第三中学。
  很多人都知道,在国军将领中,黄维是坚持拒绝改造的一个,但是却在晚年时承认自己是战犯。但很少有人知道,杨文一直到去世都拒绝改造,对蒋介石抱有极高的崇敬,1973年10月,被关押长达26年的他,因病重被安排至抚顺第二人民医院,临终前,仍在高喊“蒋委员长万岁!”
(责任编辑:王彦懿 UM017)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黄维(国民党高级将领)—搜狗百科
我的图书馆
黄维(国民党高级将领)—搜狗百科
淞沪会战 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一战成名将军幼时多难,其父在其七岁时早逝,由其伯父将其带大。因家境艰难,中学毕业后在家乡担任小学教员。在此期间认识中共早期的大人物。1924年,因在学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与当地乡绅交恶而被迫弃职离乡。经方志敏安排,找到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负责人依,由他做为介绍人进入一期,和等成为同班同学。毕业后,参加过东征明和北伐战争,非常勇敢。 1929年,到军事委员会主办的特别班第一期学习。三年后毕业仍回到第十一师,得到当时任第十八军军长的的厚爱和信任,被提升为第三十一旅旅长。1933年3月,参加了发动的对的第四次“围剿”。失败后,奉令开往,担任防守任务,并升为第十一师副师长。5月,蒋介石又直接组织指挥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7月,第十八军编制装备改革,黄维就任第十一师师长,到受训。受训期满,率部在附近的樟树、横村地区与红军作战。1934年10月,红军突围长征后,他率第十一师留在、大庚岭一带,担任“清剿”任务。1935年7月,第十八军各师进入境内,担负'肃清'在浙西南地区红军的任务。1937年,奉命赴德国深造,原定一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被提前召回国。日,侵略军向发动进攻。9月下旬,黄维接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职,率部抵抗。时的罗店之战是黄维的成名之战。面对的猛烈进攻,生生守了一个星期,打到最后黄手下的三个团长,一人战死二人重伤,师部除一个电报员,连文书、都拿枪上去了,战后整编,活着的人连一个团凑不上。 当时,国府的宣传机构曾大肆宣传黄师长的忠勇可嘉。不过事后,也有不少人说当时黄的指挥死板僵硬,“书呆子黄维”的名声就此落下。后,他奉令率部转到皖。1938年,升调第十八军军长,在赴江西途中受蒋介石召见。召见时蒋介石送他一张照片留念,并将黄维的号“悟我”改为“培我”。7月中旬,日军第十一军的五个师团和,分兵沿及两岸进攻。黄维受命参加。他将第十一师、第六十七师部署在九江至的南浔路地区一带。9月1日,日军一部乘第三十集团军部署未定,突破阵地,沿公路窜扰南浔路之。黄维率第十八军协同其他部队对其逐次截击、堵击,在马回岭与日军展开激战,使日军迂回德安的企图彻底破产。1939年,日军攻占后,在滇越边境集结兵力,企图进攻,严重威胁我国西南各省。黄维继任第军长(第属于精锐劲旅,装备优良,下辖三个师,第14师部、第50师部、第198师部),由赶赴滇越边境驻防,率第五十四军抗击日军入侵。第五十四军隶属于第九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与黄维有矛盾。不久,蒋介石调黄维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黄维遂由昆明偕妻子儿女回到故乡。1944年,日军侵入,直接威胁着当时的陪都。国民党政府为扩大兵源,号召知识青年从军入伍。蒋介石将“军事委员会督训处”改组为“知识青年从军青年军编练总监部”,总部设在重庆,由黄维任副总监。黄维主持工作一年多,培训学员达五六千人之多。后,青年军分编为三个军。淮海被俘 解放战争-淮海被俘1946年6月,黄维被委任为第三十一军军长,并奉命率部赴。部队到集中后,
淮海战场 又改调浙江和绍兴地区,实施预备军官训练。但因广大青年不愿打内战,所以这次征集青年军的工作远没有第一次那样顺利。1947年春,黄维被调到联勤总部任副总司令。秋天,又到武汉筹备创办新制军官学校,任校长。这个学校是根据美国顾问团的建议而成立的,准备仿照的体制建校,培养国民党三军军官。1948年8月上旬,决定实行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将现有的部队加以调整编配,组成机动兵团,与人民解放军决战。为此成立了第十二兵团。黄维被任命为第十二兵团司令官,下辖第十、第十四、第十八、第八十五军共4个军和1个战车营,约12万人。黄维由汉口到见蒋介石说:离开部队太久了,带兵有困难,遭蒋介石的斥责。最后,黄维提出,打完这一仗,还是回去办学校。蒋介石同意了他的要求。9月,第十二兵团司令部在汉口组建完成,将各军集结于确山、地区休整。11月6日,解放军发起。“剿总”司令严令黄维兵团快速向徐州集中。黄维遂率第十二兵团于8日由驻马店出发,经、宿县向徐州靠拢。一周后,到达。18日,渡过涡河后到达蒙城,遭到解放军坚决阻击。为站稳脚跟,黄维决定以蒙城为核心,构筑工事,屯积粮弹,看准目标再打下去,前进时先占领前方,作为新的核心。如此逐次跃进,稳扎稳打。当黄维正在实施他的“核心机动”战法时,蒋介石突然发来电报:因第七兵团在碾庄被围,令黄维兵团火速向宿县疾进。黄维只得放弃守蒙城的计划,下令向北攻击前进。经过激烈战斗,解放军主动撤走。黄维遂令各部直趋宿县。20日上午到达浍河以南地区,发现解放军已经沿浍河占领阵地,黄兵团再前进已不容易。遂将兵团司令部进驻集。此时,解放军乘虚占领蒙城,切断了第十二兵团的退路。25日,解放军在地区将运动中的黄维兵团四面包围。至12月15日,第十二兵团除副司令等人逃脱外,整个兵团彻底覆灭。改造生涯 黄维被俘后,在接受改造。他刚到功德林时一身患有五种结核。经医护人员四年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终于根治了他的病症,使他重新站了起来。1975年12月,黄维获得特赦。随即被安排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任文史专员,多次受到的亲切接见。他很关心家乡的建设事业,几次回家乡探亲。1983年,他出席了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他专门撰写回忆文章,表达了对当年同甘共苦,如今还在台湾的老同学的怀念之情。他在给老同事的信中写道:'祈求祖国统一,,如统一早日实现,我当亲赴台湾和你们把酒言欢。'1985年秋,黄维回到家乡贵溪,他写道:'身经百战图报国,少年从军白头回。盛源乡情感人深,间里空巷遮道迎。欣欣向荣山河变,劳动致富乐尧天:老夫喜有壮心在,振兴中华共比肩。'
馆藏&16530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国民革命军第62军来龙去脉
我的图书馆
国民革命军第62军来龙去脉
该军前身是粤军第151、第152师。1926年7月,粤系国民革命军第4军、国民革命军第5军主力参加北伐时,
各留一部坚守广东,由李济深统一指挥。1928年春,国民党军使用路军编制体制后,将留守在广东的粤军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李济深任总指挥。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后,李济深被蒋介石扣留在南京后,
第8路军由陈济棠任总指挥。陈上任后对第8路军进行整编,将原来所属部队合编为第1、第2、第3军。
1932年6月,粤军第8路军总指挥陈济棠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发动反蒋的“两广事变”时,由于陈济棠
部下余汉谋被蒋收买,倒戈拥蒋,迫使陈济棠下台出逃,蒋介石任命余汉谋为第8路军总指挥。1935年余汉谋
任广州绥靖公署主任兼第8路军总指挥时,取消军的编制,将所属部队统一改编为第151至第160师等部。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进行统一整编时,以第151、第152师合编组成为第62军,隶属
第4路军。张达任军长,下辖:第151师,莫希德任师长;第152师,陈章任师长。1937年12月,第4路军改编
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时,该军隶属第12集团军。1938年9月,第151师改隶新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83军。
同年10月,日军在广东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时,该军奉命参加广东方向抗登陆作战。此次战役失败后,抗日
战争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2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将第151师师长莫希德作为替罪羊押解重庆治罪。
1939年1月,第83军番号撤消,第151师又改隶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建制。另将国民革命军第65军第157师
归国民革命军第62军建制,黄涛任师长。1939年9月,张达升任第12集团军参谋长,黄涛任军长。此时,
该军下辖:第152师,陈章任师长;第157师,练惕生任师长。同年10月,该军在粤北参加了对日军的冬季攻
势作战。1940年春,国民党军队进行编制调整时,第152师改隶国民革命军第63军建制,同时,第66军第151师
和第63军第154师改隶第62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151师,林伟俦任师长;第154师,梁世骥任师长;
第157师,练惕生任师长。此次编制调整后,该军先后两次参加粤北战役,奉命抵御日军由广州北犯。
1943年秋,第154师改隶第65军,第65军第158师改隶第62军,陈锦言任师长。1944年7月,第62军奉命
驰援衡阳后,隶属第9战区,先后参加长衡会战、桂柳会战。1945年7月,该军第158师改隶抗日战争第七战区
直辖,另将国民革命军第37军第95师调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95师,段澐任师长;第151师,
林伟俦任师长;第157师,李宏达任师长。同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第62军奉命赴台湾接受驻台日军投降,
隶属台湾警备总司令部。
1946年5月,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时,第62军改称为整编第62师,隶属于保定绥靖公署。黄涛任师长,
李宏达、张志岳任副师长,谢义任参谋长。原第95师改编为整编第95旅,段澐任旅长;原第151师改编为
第151旅,林伟俦任旅长;原第157师改编为整编第157旅,李宏达任旅长。7月,黄涛离职,林伟俦任师长。
10月,由台湾海运至天津,担任津塘地区守备任务,隶属第17兵团。此时,该师恢复第62军番号,林伟俦
任军长,莫汉英任参谋长。原辖各旅依次恢复第95、第151、第157师番号。该师离开台湾,台湾的国军力量
空虚,遂有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
47年10月,第95师调归保定绥靖公署直辖,另将国民革命军第53军第67师拨归该军建制,李学正任师长。
48年9月,该军奉命调往东北,参加了辽沈战役。在辽沈战役结束后,该军回防天津时新建第317师。同年
12月,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后,该军由天津增防北平,不久后又奉命回防天津。在此期间,第157师被滞
留北平,其余各师回防天津。在天津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中将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林伟俦、第67师
少将师长李学正、第151师少将师长陈植等被俘。留守北平的第157师,在傅作义宣布北平起义后,接受解
放军的和平改编
1949年2月,国民党军为加强在广东地区的防御力量,又在广东重新组建第62军,隶属第4编练司令部。
张光琼任军长,张一中任副军长。下辖:第67师、第151师、第157师。不久,国民党军在调整部队编制时,
将第67师与第157师合编为第153师。此时,该军下辖:第151师,罗懋勋任师长;第153师,李宏达任师长。
同年10月,该军在参加广东战役中,军部及直属分队1500人在中共底下党组织、粤桂边游击纵队策动和接应下,
于湛江西营起义外,其余被全歼。广东战役后,国民党军在海南岛再次重建第62军,隶属琼崖防卫总司令部,
李铁军任军长,下辖第151师、第153师、第163师和教导师。1950年3月,该军在海南岛战役中,
被人民解放军全歼。
六十二军的始末
一、六十二军的成立
  广东军队自从陈济棠下台,由余汉谋接收之后,全部改编为10个师和2个独立旅,那时尚没有编军。“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中日战争开始,为了使军队便于指挥调度,才成立5个军司令部(由62A—66A),
分别统辖各师。当时62军军部设在海南,军长张达,仅指挥152师。至后来加入该军建制,成为该军的骨干
的157师(师长黄涛),那时尚驻防福建漳州担任闽西南的绥靖工作。
  余汉谋因倒陈(济棠)得以主持广东的军政;但在蒋介石的心目中,视余亦犹如陈一样,故一开始即企图削弱余的势力,把157师调离广东。157师当时的兵力辖两旅共六个团,力量相当雄厚,进驻漳、厦,
为了执行它的绥靖任务,展开向龙岩、漳浦、云霄、诏安一带“搜剿”。不论土匪或革命的人民武装,一
律扫荡。我所知道的当时被迫受招安的土匪有张河山所部;还有何鸣、吴金所指挥的闽南红军数百人亦受
改编,何鸣、吴金两人在部队改编后即离开。
  157师虽然在闽西南干了不少罪恶的勾当,但在抗战期间,还表现出有些民族意识,能够同仇敌忾地和人民一起抵抗日寇的侵略。当敌人正向我上海进攻的时候,157师突然开兵一旅,进驻厦门,消灭日本人在
厦门的势力,建筑防御工事,守卫漳州门户。敌人羞怒之下,曾派遣海空军数次进犯,但均为该师部队所击退。
  1937年末,157师奉命调防广东潮汕,那时汕头对海的南澳岛正为日军海军陆战队所占领。该师官兵同仇敌忾,不计利害,以一营兵力,在敌舰监视下,乘帆船夜间偷渡,拂晓到达南澳,出其不意给敌人一个奇袭,
敌人狼狈败窜回舰上。后来敌人增兵,以舰上大炮和飞机的协力,进行反攻。该营因力量悬殊,大都壮烈牺牲,
仅少数官兵乘竹筏木排渡海归来。
  1938年10月间,日军在澳头登陆,进犯广州。157师奉命由潮汕开往惠州截击敌人,当时没有车运,只凭两条腿赶路。先头部队尚未抵达河源,敌人已经长驱直入广州。广州失陷如此之速,主要原因在日军进攻京沪
时,蒋介石把广东部队调走了四个师和一个旅,削弱了广东方面的抵抗力量;同时因为余汉谋对敌人的估计错
误,部署失当。这样,就使南中国的门户——广州,很快沦于敌手。
  广州失陷,157师乃转进新丰、翁源,把守险要,防止敌人继续向北进犯。就在这个时候起,157师归入62军建制。至此62军才正式成为一个军,统辖152师、157师两个师。
二、第一次粤北之役
  1939年九、十月间,占领广州的日敌,分兵三路北犯,企图夺取韶关。它的左翼一路为104师团,采取佯攻,沿铁路向北缓进,吸引我军集中更多兵力来对付它。右翼一路(似是主力)经吕田、梅坑向翁源迂回。
中路经良口,白沙向翁源急进。采用这样的大包围、迂回,企图消灭我粤北前线部队后,进而占领韶关。尽
管敌人的战略战术,运用得怎么的巧妙,它的阴谋,终归为义愤填胸的广东军民所粉碎。这是广州沦陷后,
在粤北与敌人作大规模的会战的第一次。
  当敌军左翼沿铁路北进至银盏坳时,首先就碰到我152师的抵抗,经过几次激战,敌人继续向源潭推进。这时157师即奉命开往青龙岗(源潭之东)对敌迎头痛击。经过三日三夜激战,敌我伤亡均大。是役我军在
战术上比较突出的收获,就是157师的470团以两个连,夜袭鲜水坑敌炮兵阵地成功。鲜水坑是在这个战场里
面最高的一个高地,在这个高地上,敌人布置了一连炮兵,俯瞰战场,对我军威胁甚大,于是该团决心把它
消灭。夜间派两个连向该高地袭击,结果歼灭敌军数十人,毙敌中尉一员,毁敌炮四门,在战术上取得了一
次小小的胜利。亦因为有这次袭击,俘获敌人证件,才明确在这方面作战的敌军为104师团。可见当时的情
报工作,做得十分差。
  敌军104师团,的确是相当顽强的,它在敌军协同下,故作缓慢、逐步地推进,并有意把先头部队突出去,显示弱点,以引诱我调集大军主力向它包围歼灭。果然,那时前敌总指挥缪培南看见敌人弱点,即集中四个师
(152、157、158、187)兵力,向该敌围攻。不料这边正准备围歼敌人的时候,而敌军主力一中路和右翼已
突破良口、吕田,分路向翁源急进,已经遮断了前线部队的后方连络。12集团军在三华的指挥所亦准备马上撤
退,余汉谋当即命令前线部队向北突围逃走。
  在这个战役的前一个月六十二军军长已由原157师师长黄涛升充,当接到余汉谋电话,着率领62军迅速突围北撤的时候,黄涛考虑突围北撤是下策,乃建议:①敌倾巢北犯,我乘夜直取广州。②向牛背脊、吕田攻击,
拦腰打击敌人。结果余汉谋同意第二个建议,话说完之后,三华指挥所即撤走。这时62军已成为独立行动,即
从佛冈经水头乘夜向牛背脊、良口前进。当时部署以152师攻良口(阳动),以157师攻牛背脊。先头部队470团
选定,157师选择拂晓攻击,一举歼灭牛背脊敌守军,绝断敌军后方联络。正拟继续向吕田攻击之时,前敌总指
挥缪培南收容了158师、187师和154师亦不向北突围而向东靠近62军,这时军队集中既多,遂计划转向北攻。
这时,敌军乃知道牛背脊被我攻下,各方联络被截断,而且集结在他主力后背有我军的五个师,敌酋非常恐慌;
更兼在翁源遭遇我由其他战区调来援军的抵抗,敌军遂怆惶分路日夜兼程向广州逃窜。这次战役侥幸地得到胜
  日本鬼子残暴成性,所经过地方,蹂躪不堪。沿途村庄不及逃的妇女,没有一个不被奸污。躲在树丛中的男女老幼被敌机枪扫射,尸横遍野。夜间闭户熟睡的无辜百姓,被鬼子纵火焚烧,不少全家化为灰烬。更甚的
是日敌全不顾国际公法,残杀俘虏和我军不及撤走的伤病员,敌军的惨无人道,造成了民族的深仇,至今提起
鬼子,无人不痛恨彻骨。
三、第二次粤北之役
  1940年4月间,广州方面敌人又发动第二次规模较大的对我前线部队的攻击。约一个师团兵力的敌军,向从化、良口进犯,企图进出佛冈,包围歼灭我佛冈以南的守备部队。当时守备良口的152师(该师已改隶63军
建制,62军改辖151、154、157三个师)被敌军突破,敌正向良口以北推进。157师当下奉命迎击该敌,在望
到底、佛公坛(良口以北)与敌激战两昼夜,敌军在飞机协同之下,攻击猛烈,我军伤亡甚大,不得已逐次向
耀洞转进,但仍坚持最后抵抗。入夜大雨滂沱,北风骤起,前线士兵,艰苦战斗,终至击退敌人,取得最后胜利。
四、编突击军
  经过一、二次粤北战役的考验,在12集团军方面,认为士气旺盛,战斗力较强的部队算是62军。因此,在1942年蒋介石思量给予该军一个“突击军”的番号,以便随时调出广东。“突击军”顾名思议要有攻坚的武器,
如重炮、坦克之类;要有高度机动性——摩托化——汽车输送。62军当时情况如何呢?非但没有上述的武器装
备,而且经过一、二次粤北大战,精锐损失不少,新的血液还没有很好补充。原来隶属该军的154师已改属其他
军,改调158师隶属该军。但至1940年冬158师又改为后调师,调往罗(定)、云(浮)师管区去了。这样62军
仅有151、157两个师。装备呢?只是旧的一套,没有什么新的东西。美式装备吗?更没有份。
五、衡阳会战
  1944年夏、秋间,敌人以10个师团的兵力,向湘、桂进犯。当长沙被攻破,衡阳吃紧的时候,62军即奉命增援衡阳,到达衡阳后为李玉堂指挥,商定衡阳会战计划:以方先觉率领三个师坚守衡阳,引诱敌军围攻衡阳,
然后从外围以王耀武军、王甲本三个师、62军二个师夹攻歼灭敌人。这样的计划,未为不妙,可惜对“知己知
彼”完全失于研究,以致弄巧反拙,一败涂地,殊为可叹。
  62军当即照计划执行,向祁阳方面转移。敌军开至,即包围衡阳。白鹤舖、潭子山、东洋舖等外围据点亦均被占领,遂使62军回转来对衡阳西站攻击,感觉非常吃力。当该军奉命向衡阳西站夹击敌人之时,首当其冲
的就是白鹤舖据点,敌人以一个联队守备。该军即命151师攻白鹤舖,而以157师佯攻潭子山。无奈据点工事坚
固,一时难以攻下,该军乃采用钻隙战术,即放弃白鹤舖不攻,命151师即绕攻东洋舖,占领了雨母山(衡阳南
侧)。这时即又抽调157师向衡阳西站攻击,进抵西站与衡阳守军呼应,互闻枪声。但可惜此时王耀武与王甲本
部队未能依时赶到,贻误战机。各据点敌军乘机蜂出,纷向62军包围上来,该军不得已撤到洪桥附近,伤亡
甚重。但蒋介石想借刀杀人,仍再三电令62军继续孤军向衡阳西站攻击。该军一连经四十七天的战斗,伤亡惨
重,筋疲力竭,不得已退守洪桥。这时王甲本军才到达接替62军的防线。就在这个时候衡阳的守军已做了可耻
的投降,62军遂与王甲本军联系分两路向柳州转进。
六、赴越南和台湾受降
  桂林、柳州相继失陷,62军转移至桂西的田东、田阳一带整补,就在这时,蒋介石调他的嫡系部队95师归入62军建制。95师师长眉云(段澐)是老蒋的亲信,这一来好明显负有监视的任务,并从中进行分化活动。该
军军长黄涛也心中明白,因此,黄、眉之间的矛盾产生并日益尖锐。眉之为人,平日恃势欺压部下,师内有一
个广东籍的团长,因事,眉欲撤他的职,他非常不满,联合其他两个团长,向军部告眉,欲借黄力搞垮眉。黄
恨眉,告眉正合孤意,遂联转往陈仪(陈当时任台湾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62军为他指挥)。眉亦勾结62军一
些中级军官,搜集黄的罪状,直接告到老蒋。互相攻讦,结果还是黄涛失败。这是当然的,因为黄不是嫡系人物。
  1945年8月敌人宣布投降,时62军驻在田阳与越南毗邻,因此奉命开入越南受降。同年11月由海防开赴台
湾受降,部队分驻台中、嘉文、台东、台南、高雄。
七、部队整编
  1946年六七月间,62军在台湾整编,在准备整编之前,蒋介石即电召黄涛赴重庆晋见,但黄到了重庆两个多月,还没有机会见到老蒋。这事奇怪了,既然电召他来,为什么又不接见呢?而就在这个时候,部队开始整
编,这不是调虎离山之计?还是什么呢?部队整编,军改为整编师,师改为整编旅,一共缩减了三个团。属于
地方性部队极力压缩,而蒋嫡系部队则乘机扩充并且巧立名目,组织什么青年军,暂编军、交警纵队等等。在
这种情况下,不由得引起62军全体官兵,心怀不满。更因黄涛被免职,激起亲黄派的愤怒,闹出一个小小的风
潮。突然发生快邮代电,号召62军占据台湾独立,并立即动员杀到台北去,捉着陈仪。一时震动台北,然而这
也只是愤恨者的一种呼声。
  黄涛既免职,整编师师长遂成逐鹿。台湾警备总座参谋长柯远芳野心勃勃,极欲抓着这个军,做他的政治资本。而陈仪则又想放他的旧部现任福建省某师区司令的李某,江防部又想另放一个人来。这样陈仪不得已将
这三个人连同当作陪衬的该军有资历的师长林伟俦,一共四个人提给老蒋圈定,老蒋为了平息众怒,鼓励士气,
以应付内战,不得不任林伟俦为该整编师师长。
八、开赴平津参加内战
  抗日初得胜利,疮痍未复。1946年8月间,整编62军奉命由台湾开赴平津,在秦皇岛登陆后即参加一次冀东以北大扫荡。从此开始与解放军为敌,给人民带来不少危害。直至1949年1月,解放军攻破天津,该军缴械
投降为止。
  1948年初冬,62军东调援救锦州,参加锦西战役。锦州解放,该军即回守天津。这时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
部队正源源开入关内,解放平津,已成压倒之势。华北剿总傅作义初时尤欲作困兽斗,把军队布成一条长蛇阵,
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分兵坚守据点。当解放军围攻新保安时,傅作义即从北平调
动大军增援,因此北平感觉空虚,那时天津方面尚未发现敌情,遂调62军(欠76师)到北平以保安全。后来增
援新保安部队败回北平,62军即回防天津。当该军主力列车通过杨村后,杨村铁桥即被解放军炸断,因此157师
遂留在北平为傅作义直接指挥,该师后来参加了北平的光荣起义。天津战役开始当时守备天津的国军有62军(欠
157师)、86军、94军一个师,河北省两个保安师和一个天津市警备旅,及一些新编的兵员武器不全的部队共有
约13万人。凭藉坚固工事抵抗解放军的进攻。但几天内被解放军攻破,所有天津国民党军队全部缴械投降,62军
的历史亦至此告终。
军长张达。曾经参加过参与第五次“围剿”红军和“两广事变”等。
张达(1896年—1975年);原名长淦,字豫达,东莞城博厦人。家境清贫,幼年失学。后在塾师钟辉处煲茶、扫地,
得免费读书。钟辉对张达极为器重,以女儿许之。
辛亥革命前,张达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后入保定军校第六期步兵科深造。毕业后回粤,先参加讨袁(世凯),继而参加
北伐、东征陈炯明,从排长、连长升到营长。1928年,任三十二团团长。后在香翰屏部任旅长、副师长。1931年
陈济棠主粤,将第八路军改为第一集团军,原属扩编为三个军,张在第一军先后任第四师、第五师师长,参与第五
次“围剿”红军。“九一八”事变后,率师进驻惠、东、宝三县,兼任虎门要塞司令。1933年,升任第二军副军长,
次年,晋升军长。1936年5月,陈济棠发动“两广事变”,实行抗日反蒋。事败 后张达亦潜居香港。
1937年,抗战军兴,张达回到军界,被任为第62军军长兼琼崖守备司令,率部驻守海南。在任期间,曾没收铜制假
银毫弃于大海。1938年10月,广州失陷,张达回师西江,参加惠广战役。1939年秋,调任第十二集团军参谋长,率
部在五华一带阻击北犯日军。1942年7月,升任第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驻守西江战场。
1945年8月,张奉命与徐景唐到汕头、惠州接受日军投降。后任广州行营高级参谋,于1946年冬,申请退役。1948
年,任东莞明伦堂董事长。在任期间,关注莞邑文教、慈善事业,开办龙太行车公司,发展莞邑交通。解放前夕移
居香港,1975年在港病故。
黄涛军长()国军陆军中将。号肇坤,广东嘉应州镇平(今蕉岭县)高思乡程官村人,生于1900年10月
23日。云南讲武堂第15期炮科、德国陆军大学、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3期毕业。[1]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11师
炮兵营长,参加北伐,1927年任第4军11师中校参谋,在粤北阻击红军,并在战斗中升任第4军11师31团参谋长、代
团长,1929年任石井兵工厂副厂长,1930年赴德国学习,1932年8月回国,10月任广东南区绥靖公署参谋长,1933年
3月赴德国、捷克实习考察,1934年任石井兵工厂厂长,1936年7月任第157师少将师长,1938年4月任第65军157师
师长兼厦门警备司令,1939年9月任第62军中将军长,参加冬季攻势作战,1944年参加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抗战胜
利后赴台湾接受日军投降,1947年7月辞职,1949年8月在香港起义。后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常委。日病逝。
黄涛别字肇坤,蕉岭县人,日(农历)出生于高思乡程官部村一佃农家庭。祖父黄焕粦早年远涉南洋婆罗
州(属马来亚)谋生,一去杳无音讯,祖母李氏孤苦零丁,替人担运木炭抚养黄父钦其成人,娶母李氏生黄兄弟二人:
长子荣福(黄涛);次子熊川(于42年病故)。家无耕地,靠租种祖尝田,每年早六冬四纳租,一家数口靠冬种杂粮维
5岁其父钦其亦赴南洋婆罗州做木工,12岁父因南洋难以谋生复返家园。14岁母李氏因家境贫寒,久病无力就医而故。
黄有堂叔父标其(祖父焕粦之侄 )在家务农,膝下无子,遂将黄于幼年时过继半嗣于其叔。
童年(6—11岁)攻读于程村蒙馆和肇剏小学。辛亥革命后乡人在龙丰宫合办一所高等小学——高思公学,1912年12岁
进公学,1916年毕业后考进蕉岭县中学,翌年因无力继续供读,回乡帮助家庭共谋生计。当时其父与叔父均从事木板
小生意,自己上山伐树然后锯成木板出售。黄经常深夜穿著木屐跋涉三十多华里的崎岖山路去收账。
1918年云南省督军唐继尧招募华侨学生,堂叔黄力生(高思公学校长)与招生代表曾稚南相熟,介绍黄赴香港见曾稚
南,冒充华侨生到昆明入伍。半年后(1919年)进云南讲武堂第十五期炮科,于1921年冬毕业,返回广东。
1922年春,孙中山先生派叶荃在韶关设北伐军大本营将校团,招收云南毕业生,黄遂赴韶关加入将校团,是年五月陈
炯明叛变,将校团解散。秋季许崇智到福州,黄赴福州在沈应时炮兵营第二连任中尉排长。1923年夏初随军返粤讨伐
陈炯明,因讨陈失利,部队分解,黄辞职。1924年在邓演达第三团补充营(营长余汉谋)任上尉营副官,是年冬调任
炮兵连长。1925年随军征讨沈鸿英、杨希闵、刘震寰、陈炯明,是年冬升任炮营少校营长。1926年随军南下海南岛讨
伐邓本殷,是年冬升任师部中校参谋驻防北海。1927年12月派往31团随军出发兴宁,与红军发生遭遇战,12月随军由
潮州赴五华与张发奎部第四军作战,因足部负伤,回家治疗。1928年夏归队,9月余汉谋任第一旅旅长,黄调31团任
上校团长,驻防南海。1929年5月桂系白崇禧进犯广东,随军在清远与桂军作战,桂军战败溃逃,7月黄调往石井兵工
厂任少将副厂长,9月回原籍与妻王氏碧莲结婚。在任职期间因对厂中废料(废铜、废铁)处理一事与厂长黄骚意见分
歧:黄到任后将处理废料的钱,一违过去个别人饱装私囊的惯例,给在厂职工人分一份,引起黄骚反感而在陈济棠跟
前诸多非难。1930年黄被调离该厂到伪总司令部任少将参事。由于对陈济棠的腐败无能和封建迷信思想的不满,于是
年12月申请离职到德国柏林留学。1932年8月因生父钦其、叔父标其相继病逝,返国奔丧。10月陈济棠派黄到南区绥
署(在海康)任参谋长。1933年3月陈济棠为改良军械装备,派黄再度出国赴欧洲见习,曾先后考察参观了十多国(捷
克、法国、瑞典、土耳其……),1934年返国,8月升任石井兵工厂厂长,对工厂实行改革,任用专家,工程技术人员,
对军械产品进行了改良。1936年陈济棠在白崇禧的怂恿下,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加紧与日本军方代表勾结,欲假抗日之
名,派兵北上袭取南京,取代蒋介石地位,妄图实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野心。当时广东各级将官在不愿做亡国奴
的爱国心驱使下,发起了倒陈运动。黄与李洁之、张健等人亦先后前往香港发表反陈的公开信,参与了这一运动。7月
陈济棠被迫下野,余汉谋任国民党第四路军总指挥,是年冬黄调离兵工厂,任157师师长开往闽南驻防。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寇入侵华北,抗日战争开始。8月157师奉命派出一个旅进驻厦门,黄兼任厦门警备司令。
为防止日寇登陆,黄下令在沿海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加紧训练了禾山民兵。9月共产党闽西南军政委按照党中央指
示,派出邓子恢与黄谈判,达成了军事上合作抗日的协议,从而接受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8年春157师移防
潮州,师部驻防揭阳汤坑一带;“471”旅驻防潮安、澄海、潮阳一带;“469”旅驻防普宁、海陆丰一带。是年6月日寇
海军陆战队侵入南澳岛,守军地方保安营营长罗静涛怯敌不战而逃,黄在组织军事法庭对罗审判枪决后,召开了军事
会议,决定了以第九区自卫团第四大队洪之政部为先锋,“940”团第一营为主力,合称“义勇军”收复南澳岛。7月
派出师参谋长李宏达和“940”团团长李友庄率第一营进驻海山,部署收复南澳岛的战斗。营长吴耀波率义勇军战士五
百多人渡海,一举克复南澳县城隆澳,打响了广东抗日第一仗。义勇军在南澳浴血奋战二十多天,歼敌五百余人,挫
败了敌寇的嚣张气熖,推迟了日寇进犯潮汕大陆的计划。10月157师奉命开往紫金,原拟策应惠州守军(151师)作战,
因151师不战而溃,15日失惠州,21日广州沦陷。157师遂奉命由连平经新丰抵佛岗驻防,转战粤北。1939年11月黄升
任国民党62军中将军长,其时正值广州之日寇倾巢北犯,集结三个师团兵力和海军陆战队坂田旅团,分左右两翼包抄企
图夺取曲江。我方参战的是广东12集团军所辖的62军、63军、65军。62军主力负责截击良口、牛背脊之敌,将进犯的
敌寇兵团拦腰截断。在民族义愤的激励下,全体官兵敌忾同仇,在当地民众配合下浴血奋战,终于在良口、牛背脊将
敌寇拦腰截断,在我方猛烈的攻击下,敌人战线崩溃,伤亡惨重,尸横遍野,最后仓惶逃窜,这是粤北第一次大捷。
其后62军曾先后防戌佛岗、英德、仁化等地。1942年适逢旱灾,军部组织各部队搞饲养、种植、开掘鱼塘,在英德开
辟了一垦荒农场——大镇农场。1944年6月奉命入湘,62军与79军、74军负责衡阳外围战斗,62军向衡阳西站突进,
到达西站后受到敌寇围攻阻击,在马鞍山、铁关铺一带与敌展开了猛烈的战斗,连续奋战四十多天,因粮饷弹药接济
不上,伤亡重大,后因方先觉部在衡阳城内投降,62军遂向湘桂铁路以北山区转进,取道龙盛、义宁,于10月到达郴
州进驻田阳。在62军军部驻田阳期间,伪中央为监视黄遂以增拨兵力为名,派95师并入该军(95师师长段澐是军统特
务),这是蒋介石为分化控制62军而插入的棋子。
1945年7月黄奉命赴重庆参加伪将官第三期受训。开学仅十余天,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校学员纷纷返防。陈仪(陆
大教育长,后为台湾省省长)派出王俊生找黄,征求“将62军开往东北”的意见。黄表示:“62军是广东部队,往东
北一切都不习惯。抗战八年!结束后我什么都想不干了。”后来,伪中央决定把62军调台南高雄。其时,该军正奉命
进驻越南河内、海防,黄即赶回海防接受日寇投降。当时越南民主共和国尚未独立,以胡志明为首的反法民族武装力
量在设有办事处,黄密令驻后海(离鸿基煤矿不远)的“453”团,将日寇投降缴获的弹药仓库,由越南民族武装
部队去搬取,事后谎报失火,秘密纵火焚毁了该仓库。为此胡志明主席曾赠送黄两个银碗作为纪念(51年家乡土改时
遗失)。同年11月底62军奉命由海防涂山乘美国第七舰队兵舰开往台湾,在高雄左营登陆、军部进驻台南,所属151师
驻高雄;157师驻台中;95师驻嘉义,均负责接收工作。
1946年2月上旬蒋介石来电令黄赴重庆见他,16日黄抵重庆,蒋拖延至5月16日才召见。蒋对黄说:“你不必回台湾,
我另派人去接,也不必回去亲自交代,如还有什么事可去见辞修(陈诚)。”黄说:“好。我身体有病,也想休息一
下。”于是蒋派段澐去接任,遭到军内将官反对没有接成,后派林伟俦才接上了62军军长职务。随后林伟俦率领62军,
开往天津参加内战。由于黄对蒋的内战政策不满,不愿率部开往北方参加内战,就这样辞去了军职。同年7月黄经上海
返回广州。1947年张发奎、余汉谋(广东绥署主任)曾先后委黄为行辕中将高参,但均被黄辞绝。另一方面黄密令将
原大镇农场所存枪支弹药,移交给当地的共产党地方武装部队。
黄辞去军职解甲归田后,曾与家人居住汕头(45年间在商业街购有房一间,后拍卖)、广州(租赁他人房屋)、仁化
(38年间购有菜园一所,土改时归公)等地。当时李济深曾先后两次派梁占元、黄德维来汕头、广州等地动员黄到香
港加入民主统一战线,但因其时子女众多,年岁尚幼,且抗战多年积蓄无多,虽购有几所房产,但面对通货膨胀金融
贬值,经济亦感困乏,故未成行。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卫戌司令李极兰欲拘捕黄,当时在司令部的少校情报科员张
爟炎(原系62军搜索营营长)得知后,匆匆前来报讯,黄即及时离穗往香港。广州解放后偕叶道英、李洁之等人同乘
江南轻便车回穗,并拜会省主席叶剑英。
解放后蒙政府关怀和照顾,1952年参加了湖北武昌中原大学政法学院学习,1959年又由省政协派送到北京中央社会
主义学院学习。从1955年以来历任省政协二、三、四届委员、常委委员。1957年在周总理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
号召以后,黄曾在广东广播电台发表谈话,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召唤台湾旧属军政人员早日回归祖国怀抱。藉此使自
己短暂的有生之年,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薄尽绵力。
1973年11月因病留医中山医学院,在重病住院期间,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张泊泉、副部长张彬等同志曾前往医
院探望,后因治疗无效于12月17日逝世,终年73岁。黄病逝后广东省政协组织了“黄涛先生治丧小组”,组长张禄
村,副组长张彬、罗明,并于12月21日在广州殡仪馆礼堂举行了追悼会,悼词中指出:“黄涛先生早年参加了孙中
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发动新的内战,毅然脱离了反动阵营。解放后,黄
涛先生从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二十多年来,黄涛先生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时
刻关怀思念仍在台湾的故旧,盼望早日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并为此做了不少工作。”
林伟俦军长
1925年7月,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在广州文明路广东大学招生,林伟俦前往报考,幸获录取。入校时林伟俦被编入入
伍生第二团一营四连三排七班。
1925年10月,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经测验考试,林伟俦合格,升入军官学生,编入军官第二团二营五连。
日,国民革命军各军在东较场举行北伐誓师暨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举行毕业典礼。毕业典礼过后,林伟俦
领到了“本校第四期学生林伟俦按照本校规定步兵科教育修学期满,考试及格,特给证书”的毕业证。
林伟俦毕业后先后在国民革命军八个军内担任连长、连党代表、排长、班长、或战斗骨干等基层领导职务,参加北伐,
亦有分配到其他机关或群众团体。
1927年林伟俦升任十二师三十四团一营四连上尉连长。
盘踞江西的军阀孙传芳,为了声援军阀吴佩孚的失败,派了号称十万工农部队倾巢进犯湘、鄂。北伐军总司令部为了
迎击来犯之敌,乃于武昌攻下后,急调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入赣作战,林伟俦随第四军十二师入赣,于江西德安马回岭
之役,挫败孙传芳军阀部队,国民革命军锐不可当,革命洪流,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
江西战局平定后,1927年初林伟俦随第十二师返回武汉,驻防武昌整训。
1929年底,林伟俦和几位同事先到香港学了短期法文。1930年1月,他们几人联袂从香港乘法国邮船启程,抵达法国,
考入了法尔曼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技术。开始由教官带同两人飞行,后又进行单独飞行,经半年学习,1931年6月林伟俦
经单独飞行考试及格,由法国航空部发给毕业证书。由原航校保送入赫水机航校,继续学习水机飞行技术,到1932年6
月,经考试及格,再获法国航空部发给的毕业证书。1932年9月他决定回国效力。
1933年春,林伟俦分配到广东空军第一队任飞行员。
1934年3月林伟俦到第一教导师工作后,先负责巩卫广州,后到广东南路做些绥靖工作。1935年林伟俦升任第一教导
师四团上校团长,驻防广东西江肇庆等地,负责维持当地治安。1936年林伟俦任一五九师四七五旅少将副旅长兼九五
团团长,驻防粤南北海、合浦一带。
1937年6月,全面抗战前夕,林伟俦奉召参加庐山军官训练团第四期受训。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林伟俦奉命率一五九师四七五旅为先遣部队,日夜兼程开往上海。连夜进入上海大场和刘
家行接替友军阵地,林伟俦左腿中弹受伤,后升为一五九师四七五旅少将旅长兼九五0团团长。
淞沪战场撤退后,林伟俦率领该部撤退到无锡附近,部队还末及集中整理,即奉命防守无锡至江阴第二道国防线,
他率一五九师四七五旅星夜赶到防地,沟筑工事。后升任整编六十六军四七五旅少将旅长,配合友军守备南京。接
防雨花门、水西门、中华门一带城防线。后伟俦果断地带领部队冲出太平门,正与由紫金山窜来敌军发生遭遇战,
部队猛冲猛打,冲破敌军截击,继续前进。行了十多里,至麒麟门附近,又遭遇了强大敌军重重包围截击,后部队
进入了山区,沿深林小路继续前进,达了九华山。林伟俦由于右腿受伤未愈,他将部队交由副旅长带领,自己转到
武汉医治。随后,林伟俦得到国民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和证书。
1938年6月-10月,参加武汉会战的庐山和万家岭战斗。林伟俦率部坚守沙河和马回岭一带高地。
日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开赴吉安集中整补,后经赣州回到广东。返抵广东后,林伟俦任国民革命军
第十二集团军一五一师中将师长,驻新丰梅坑整训。
1939年冬,伟俦指挥一五一师与友军,取得粤北会战第一次胜利。
1940年5月,日军又以兵力4万多人向粤北发动第二次进攻,当敌军窜至英德青圹及翁源三华后,遭到一五一师等
部迎头痛击,就不敢前进,敌军骡马及部队纷纷南退。一五一师趁机攻击南退之敌,夺回吕田、丹竹坑、龙头、
地派等地,牛背脊、良口之敌,亦纷纷退回广州。历时一个多月的第二次粤北会战结束。
1944年率队入湘解衡阳之围,不久,衡阳近郊敌人又结集重兵七个师团,再向衡阳进攻,衡阳陷落。国民革命军
第62军遭敌包围,情况危急,迫得向湘西武冈转移。
1944年间参加桂柳会战,林伟俦指挥该部占领红水河北岸的石龙、双松、正隆、大湾一线阵地。
由湘入侵之敌,陷全州、桂林后,柳州受到两面夹击之势,抗日战争第四战区司令部由柳州转移到贵州金城江
地区。六十二军奉命守忻城、嘉仁一线。后敌人西进,攻陷了金城江,四战区司令部再迁广西百色,六十二军又
奉命从忻城转到都安,在平治、田阳地区待命。后敌企图经果德侵犯百色,六十二军奉命阻击。林伟俦在当地农
民引路下,派出得力部队,轻装从左翼爬上石山小径,迂回果德县城之背,包围侧击该敌,打得敌人狼狈逃回武
日日本侵略者宣告无条件投降,8月20日,林伟俦率领该部从广西靖西出发,跨过中越边境进入越
南茶岭、重庆府,当时尚有小股敌人仍在顽抗,随即遭到一五一师迎头痛击,大部日军纷纷向谅山逃窜,伟俦果
断指挥该部跟纵追击,进抵谅山、北宁、河内、海防、康海等地区,着令日军徒手集中河内、海防郊区,解除武
装,把武器就地入库封存,派人看守,听候遣送。9月28日,中国受降官卢汉飞抵河内,受降随即结束。接受日
军39000多人投降。
越南受降结束后,六十二军奉令继续赴台湾受降。
1947后春林伟俦升任六十二军中将军长、天津警备司令、津浦铁路北段护路司令兼津沧绥靖区指挥官,下辖一五一师、
一五七师及七十六师,归华北“剿总”傅作义指挥。
1948年9月,林伟俦率六十二军从秦皇岛开往葫芦岛参加支援锦州之战。。
10月14日,林伟俦率六十二军残部撤回秦皇岛。
在辽沈战役结束后,林伟俦率领赴东北援锦失败撤回的六十二军,初驻唐山附近的芦台、汉沽,1948年11月张家口、
新保安战事告急之际,奉调至平绥线。1948年底当解放军迫近天津时,又奉命率六十二军由平绥线调到天津,并提升
为十七兵团副司令、六十二军军长兼天津防守副司令。在天津战役中被俘。
1961年冬蒙中央人民政府第三批特赦释放,给予公民权。
林伟俦获释后,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诉,认为日解放军发起总攻天津后,是日下午当天津守城司令陈长捷
接到华北“剿总”傅作义的指示,命令天津守军立即停止抵抗后,自己即遵命转达全城守军立即停止抵抗,放下武器,
所以自己不应以战犯对待。有关部门把他的申诉意见转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审核、查处。日
最高人民法院以(86)刑再字第72号令,宣布对林伟俦不以战犯对待,并撤销本院1961年度赦字第六号对其以战犯特
赦的通知书。
1962年春,林伟俦获释回到广东,中央统战部安排他在广东省政协任文史专员。1976年春,他受广东省政协邀请,
任第三届特邀委员,1978年春至1980年春,任广东省政协第四、五届常委,积极参政议政。1980年冬,蒙中央有
关部门批准,到加拿大定居,与家人团聚。
1998年春,林伟俦在加拿大多伦多逝世,享年93岁。
练惕生副军长。清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十月十一日出生于武平县岩前城练屋。幼时家贫,父亲练成光去南洋谋生,
靠母亲钟月秀挑煤维持生计。
练惕生18岁入广东蕉岭中学读书,一年后与同乡莫希德一起考取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在那里他结识了叶剑英。毕业后
到广东曲江将团军官学校受训。国16年12月,叶剑英部参加广州起义时,练惕生正好告假回家探望母病,返回驻地时
部队已转移。他逃到香港,经人介绍在新加坡当了二年教师。后受莫希德、黄涛邀请,回国任粤军二十五师参谋处长,
不久任第三军第七师二十团团长。民国25年提升为一五七师四六九旅旅长。同年冬,蒋介石为消灭在闽西坚持游击战
争的红军游击队,命粤军一五七师、一五八师入闽,练惕生旅由潮州移驻龙岩,接替蒋鼎文部第二师负责的龙岩、宁
洋、漳平、华安“防务”。驻龙期间,练惕生曾多次指挥围剿红军游击队,给红军游击队造成一定损失。
1936年冬,蒋介石为消灭在闽西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命一五七师、一五八师入闽“剿共”,练惕生旅移驻龙
岩,接替蒋鼎文部第二师负责的龙岩、宁洋、漳平、华安“防务”。驻防期间,练所部曾几次与红军游击队发生小规
模军事摩擦。不久,经邓子恢多次做工作后,练惕生开始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扎根于工农之中,深得群众
拥护,由此便从积极剿共转为消极应付。
1937年5月,中共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发表《致国民党粤军公开信》和《致各界人士书》,提出“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主张,震动了粤军。练惕生得到报告后,态度鲜明地说:“谁愿打内战?我练惕生是愿意停战的。”他顶住重重压力,
安排中共闽西谈判代表邓子恢、谢育才进入龙岩城进行和谈,并签定停止内战的协议,打开闽西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
面。和谈成功后,他派员送邓、谢出城,还拨出了3 000发子弹赠送红军抗日。
七七事变后,练惕生率四六九旅开赴厦门前线严密布防,并兼任厦门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决心与胆敢侵厦的日军血战。
他在禾山、五通和同安澳头分别构筑第一、第二线国防工事,建立或加固文园山、鼓浪屿、胡里山炮台、屿仔尾炮台
的防御工事,增设从何厝至曾厝的炮兵防线和市区的避弹墙,他亲临军事要地,鼓舞官兵斗志,还在禾山组织起?1000多
人的民兵团协防,扣留厦门要塞司令林国庚,将鱼肉厦门人民的海军陆战队两个营缴械;遇到日本浪人欺侮平民就枪决,
一发现日舰就轰击,并接收停泊在鼓浪屿的一艘日本小电船,监视日本领事馆的非法活动,也不允许美国军舰借故恣行。
他还团结包括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为首的二三百名社会名士和爱国的大中学生,经常组织讲演会,激发民众抗日情绪,
改变厦门的社会风气。他的这些爱国行动得到厦门人民的积极支持和拥戴。厦门抗敌后援会组织市民慰劳练旅,菲、
新、马华侨及澳门同胞也先后派团前来慰问。
1938年1月,一五七师奉命返粤,练升任副师长。广州失守,练部移到粤北英德、良口一线布防。在粤北几年中,练率
部多次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血战,他参加和指挥的粤北阻击日军北犯两次战役,均获大胜,声震华南。他因此提升为一五
七师少将师长,并获“海陆空军甲种奖章”和“干城勋章”。由于战功显赫,不久,他又晋升为六十二军中将副军长。
1944年6月,日军4.5万人围攻衡阳,方先觉的4个师在衡阳被日军包围,情势十分危急。
练惕生奉命率1万余人日夜兼程前往解围,与围攻之敌展开厮杀,方先觉部终于成功突围。
不久,练率部转往桂柳铁路沿线与日军作战数月,阻击从越南广平、那岑方向来犯的日军。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练惕生率六十二军急驰越南河内接收日军投降。12月,又奉命去台湾,在高雄、台南、台东等地
接收日军投降。次年夏,将20万日军遣返日本。1946年夏,蒋介石命令六十二军北上秦皇岛参加“剿共”。练惕生厌倦兄
弟阋墙之争,于次年自请退役,回到广东。此时,练惕生对蒋管区的现实日益不满。1949年4月底,练接替李汉冲任龙岩
专员兼保安司令。他和李汉冲、傅柏翠密约,于5月1日在上杭郭车秘密召开岩杭武永连各县县长和省保安四团团长参加的
“郭车会议”,部署全区武装起义。22日,由傅、李、练三人领衔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发出起义通电。练出任闽西义勇军
临时行动委员会副主任兼司令员。起义后,指挥起义武装截击窜逃本区的国民党刘汝明兵团,进攻长汀和永安,牵制国民
党一个军的兵力。由于起义,练惕生被国民党开除党籍,撤销专员职务,取消奖章勋章,被悬赏10万银圆通缉,房屋被烧
毁。1949年7月,义勇军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纵队闽西南联合司令部,练被任命为副司令员。边纵领导铁坚写信赞
扬他说:“兄率部与蒋胡匪军搏斗,历尽艰难,这是人民不忘之事,请兄继续前进,配合大军全歼境内残匪,功上加
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称赞他是“起义人员的榜样”。叶剑英也写信勉励他。
1950年10月起,练惕生先后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农工民主党福建支部主任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福建
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福建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等职。他真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爱国民主人士,工作
积极,认真负责,办事快捷,为福建省体育工作做出了显著成绩,为巩固和发展农工民主党做了不少工作。
练惕生关心家乡公益事业,诚恳待人。早年捐资兴办武平灵岩中学。民国30年,《武平县志》主纂丘复生活困难,他主
动给丘汇款2000元。解放后捐款支持家乡办剧团。平时回乡,便服简从,找他办事,他都热情接待。
在“文化大革命”中,练惕生受到冲击。日在福州去世。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他补开追悼
会,叶剑英、叶飞、全国政协赠送花圈,表示悼念。
六十二军157师与“何鸣事件”
1937年,闽南红军游击队接受六十二军157师改编,领导人何鸣后逃脱。经共产党方抗议,国方发还了少量人枪了事。这位何鸣后来不见于新四军中,那他后来如何呢?
何鸣(年),原名何君熙,广东省海南岛万宁县(今海南省万宁县)人。大革命时期,参加海南农民暴动。暴动失败后受敌通缉,出走新加坡,从事工人运动。他原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员,民国16年(1927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
民国20年,何鸣由海外调回国内,进入闽南游击区,先后在漳州南乡北乡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发动农民参加农会,组织农民打土豪,杀捐棍,除侦探,开展游击活动,开辟游击区域,工农游击队发展到近200人。
中央红军入漳后,何鸣受命到靖和浦中心区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民赤卫队,又在小山城、龙岭、车本、三坪、山前、龙溪圩、黄埔厝、上坪庄等地建立革命委员会。此时闽南革命武装达到800多人。民国21年5月,何鸣任红三团四连指导
员,带领连队到漳州南乡工作。在和张贞部战斗中,他总是奋不顾身,亲临前线。6月,红三团政委王占春阵亡,何鸣
继任红三团政委。
民国21年底,中共漳州中心县委改组,何鸣任中心县委书记。民国23年8月,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正式成立,何鸣被选为常委,负责军事工作。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何鸣与黄会聪、何浚、张长水等人依靠群众,多次粉
碎敌人的“围剿”。民国25年6月,张长水在云霄白泉村战斗中牺牲,何鸣又兼任红三团团长。同年冬,特委书记黄会
聪到上海寻找中共中央汇报工作,何鸣代理特委书记。
民国26年5月间,何鸣根据南委指示精神派王祥(即卢叨)与粤军一五七师进行合作抗日的谈判。首轮谈判结束的当晚,何鸣率部分特委机关人员转移,在平和白沙小树林村过夜,被一五七师部队突袭捕获。何鸣自称是和谈代表,特委从
斗争策略出发,声明何鸣等人是特委的全权谈判代表,对一五七师扣押我和谈代表提出抗议,经10来天的交涉,何鸣
等人才得释放。
民国26年6月23日,特委和红三团于平和高坑陈家祠召开干部联席会议,会上讨论研究协议条款和部队整编事宜。与会人员争论特别激烈的是部队整编地点要不要离开根据地。何鸣认为下山去才能扩大影响,并以谈判破裂责任该
谁负相威胁,主张将部队开入漳浦县城。特委曲徇何鸣的意见,派遣他继续与一五七师谈判,并于6月26日正式签
订《政治协定》。
7月初,红三团部队向漳浦出发时,姚铎从香港赶来,向何鸣传达南委不许部队开离根据地的指示,何鸣以南委不了解情况,拒不接受南委的指示。
7月14日,红三团进驻漳浦县城关孔庙。中共漳浦县委朱曼平通报何鸣,一五七师要缴红三团的枪,何鸣认为他是“庸人自扰”,毫不理睬,也不将情报转告卢胜、王胜等其他负责人。
7月16日上午,红三团在漳浦县城体育场集中,一五七师早已重兵包围体育场,强制红三团放下武器。何鸣发令,
大家要服从命令,不得乱动,等候党中央处理。就此,红三团近千名指战员被迫解除武装,酿成重大的“漳浦事件”。
当晚,卢胜等人率部分干部、战斗员潜出孔庙,奔向清泉岩集中,再建红军。
一五七师委任何鸣为粤军一五七师政训处附员,尔后改任侦缉队长,随军到厦门抗日前线,负责收集日军情报。
民国27年初,经组织动员,何鸣设法离开一五七师,到皖南新四军,在二支队政治部工作。新四军军部根据南委
的报告,认为何鸣对“漳浦事件”负有全责,并擅自在国民党军队任职。在新四军深入敌后特定的战争环境中,军
部军法处奉令于民国27年6月在皖南泾县云岭将何鸣处决,时年35岁。
“何鸣危险”的由来
高家凌&&&&&&
何鸣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和红军游击队的主要负责人,原本并不特殊,然而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
提出要注意“何鸣危险(被国民党包围缴械的危险)的警戒”后,何鸣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为上了《毛泽东选集》
为数不多的中共福建党史人物之一而入了另册。  何鸣,原名何君熙,海南万宁县人。1903年出生,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在家乡从事革命活动,
曾任共青团万宁县委书记等职。在国民党反动派对海南岛革命者进行大搜捕时,经党组织批准,一度前往南洋,
继续从事工人运动。上世纪30年代初,辗转来到厦门、漳州等地参加革命斗争,历任闽南红三团连政委、中共漳
州中心县委书记、闽粤边区特委常委、代理书记和红军游击队主要负责人,为闽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闽粤边区
游击战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1935年秋开始,闽粤边特委书记黄会聪根据时局的变化和中央有关指示精神,率先在闽粤边区提出开展下
层反日反帝的统一战线工作。1936年4月,他在《战斗》报上发表《福建危机与党目前紧急任务》一文,更直截
了当提出要“在反日旗帜下团结起来,开展广泛的民族战争”。随后,他和何鸣等把边区红军改为闽南抗日支队,
并组建漳州抗日义勇军。同时提出不再捕捉富农和争取国民党下层官兵的策略。这些在南方各游击区中,实属首创。  1936年10月,黄会聪北上上海、北平寻找党中央汇报工作,由何鸣代理特委书记。何鸣秉承黄会聪关于开展
抗日统一战线的宗旨,进一步调整对敌作战的方针政策。1937年2月,他通过平和县高坑乡溪头保保长赖光辉弄到
一些国民党报刊,从中获悉蒋介石已经公开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他当即召开特
委扩大会议,决定给国民党闽南地方当局和驻军一五七师写信,表明特委和红军游击队对抗日的态度,同时请赖
光辉等3个保长牵线,争取尽快与粤军一五七师接触,并及时地向上级党组织——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南委)
报告。  3月5日,南委向特委发来指示信,要求“红军和粤军联合起来,一致抗日,保护福建或闽南”,并给出了具体
的谈判内容,主要有:红军游击队停止游击活动,名称可改为抗日讨贼军,在抗日行动中可受粤军指挥,红军给养
要能得到保证等。而粤军一五七师对闽粤边特委“合作抗日”的主张和行动则置之不理,仍不断对红军游击队发动
军事进攻,执行其上峰要求于5月底前彻底“肃清”闽粤边红军游击队的计划。  在这种情况下,何鸣一方面率领红军游击队坚决反击敌军的进攻,维持了军事上的相持状态,一方面在闽南城
乡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使闽粤边区抗日爱国群众运动风起云涌,日益高涨,粤军一五七师一部分中下层官兵的
抗日情绪也被激发起来。面对闽粤边特委的政治攻势,一五七师上层眼见5月底彻底“清剿”红军游击队的计划无法
实现,便指令其平和驻军营长钟定天接受谈判,但密令“谈判不忘进攻”,耍弄起通过谈判达到其趁机如期“剿灭”
红军的阴谋。5月,一五七师派平和山内驻军一连长伍笃祺为代表,闽粤边特委派机关工作人员卢叨为代表,在山内
郭坑村进行首次接触谈判,但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几天后,何鸣写了两封信给钟定天,要求“双方不应互相残杀,发
生内战,应协力同心地站在同一战线上,争取国家的自由与独立”。钟定天读了何鸣的信后,大受感动,即向其师部
报告,望师部同意他直接与何鸣接触。一五七师师长黄涛接报后,同意钟定天的请求。正当钟定天与何鸣进一步商洽
时,何鸣等特委机关人员12人在平和山内白沙却遭一五七师李尚达营的包围,被全部押往漳州一五七师师部。  何鸣等人被捕后,闽粤边特委采取紧急措施,一面指定张敏代理书记,负责特委日常工作,一面全力营救何鸣等
人,公开宣布何鸣为特委的谈判代表,是正在进行谈判而被捕的,并通电抗议一五七师破坏和谈,要求无条件释放我
方谈判代表。  何鸣被捕后,与一五七师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质问一五七师:“我们共产党一贯主张抗日,从中央到边区各
县区都是如此,闽粤边特委已多次发表宣言,给你们写信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众所周知的。我们枪坏、人
少,但抗日决心大,一向主张枪口对外;你们人多、枪好,不打日本专打红军算什么?”  国民党方面捕捉何鸣等人,企图破坏谈判的行径,遭到来自闽南各界人士包括一五七师内部一些官兵的反对。在
各方面的谴责和营救下,一星期后,何鸣等人被释放回来。6月中旬,特委派何鸣、卢叨正式作为中共闽粤边特委和红
军的全权代表,前往漳州,与一五七师代表、师参谋长张光前、参谋处长李宏达举行谈判。6月26日,何鸣代表特委同
一五七师代表陈浚(团长)在漳正式签订了合作抗日的政治协定。“6·26”政治协定的签订,是闽粤边特委、红军游击队及
闽南社会各界人士、粤军一五七师大部分爱国抗日官兵共同努力的结果。它的签订,标志着闽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
步形成。在具体条款中,双方都从顾全抗日大局出发,作了一些让步。协定签订后,立即得到闽南各界人士的普遍欢迎。
日,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在平和小溪镇与一五七师驻军及平和地方商会、当地民众共同欢庆,召开“欢迎红
军改编国军合作救国大会”,各方代表均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何鸣的演说词及特委发出的《为改编红军一、三支队
及漳州人民抗日义勇军告闽南同胞书》为各地报纸登载,影响甚大。  至此,何鸣的革命生涯达到了顶峰。他顺应局势发展,审时度势地促成闽粤边红军和国民党粤军一五七师合作抗日,
勇立闽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潮头,是其一生的大喜之事,获得了闽南各界的推崇。  正当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和闽南各界群众沉浸在合作抗日的喜庆氛围之际,国民党方面却在酝酿一场阴谋。国民党
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等奉蒋介石密命,以“纪念第四路军成立一周年”、“慰问驻闽的粤军官兵”的名义,于7月14日
从广州专程飞抵漳州,策动一五七师师长黄涛采取非常措施,消灭闽粤边红军游击队。黄涛则提出用包围缴械的办法解
除红军的武装,并确定缴械地点和兵力部署,由驻漳浦的四七一旅为主,通知驻石码的九四二团赶赴漳浦协助,在漳浦
县城大操场实行缴械。  对于国民党当局的阴谋,以何鸣为代表的闽粤边区特委因缺乏国共合作经验,过于麻痹轻敌,而没有引起足够的警
惕,并作出有效的反应。对于一些异常情况,何鸣等以为已经签订合作协议,对方不会采取敌对行动,因此未采取紧急
措施保护部队,终致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在没有戒备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打击。  7月16日上午,一五七师以点名发饷和整训为名,诱骗红军游击队到体育场集合。当部队进入操场集合后,四七一
旅参谋主任陈英杰等人走上前来,声称现在国共合作抗日,红军游击队要进行训练,目前用不着武器,要红军官兵把
枪放下。至此,大家已察觉事态有变,立即拉开枪机,压上子弹,准备决一死战。  一五七师九四二团团长陈浚见势不妙,便指着埋伏在操场四周的火力点威胁说:“你们看,四周都是我们的部队,
枪要不要放下,你们考虑!”并要何鸣对大家的生命负责。广大指战员见此情景,更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卢胜、王
胜等示意何鸣组织武装反击。但何鸣没有同意,为了保全全体指战员的生命安全,他在向一五七师提出强烈抗议之后,
说服部队把枪放下,等候党中央处理,并自己带头把短枪扔在地上。大家见状,只好悲愤地跟随着扔下手中的武器。就
这样,在场的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和抗日义勇军近千名指战员被国民党不费一枪一弹地全部缴械了,共被缴去长枪315支,
驳壳枪228支,冲锋枪30余支,轻机枪5挺,自动步枪3支,子弹10多万发。这就是国民党当局在抗日战争初期一手制
造的漳浦事件,亦即毛泽东所指称的“何鸣危险”。  漳浦事件后,何鸣和政训员吴金被扣留于粤军一五七师四七一旅旅部。因国民党当局看管很严,何鸣与组织失去了
联系。后来,何鸣被一五七师挟持到厦门,委为上尉附员,参与收集日军情报工作。半年后,中共闽粤赣省委派谢育才
到厦门寻找何鸣,但没见着。不久,何鸣听说组织来找他,设法脱离一五七师的控制,辗转回到闽西。“省委也没有怎
样追究以往问题,仍然分配一般工作给他做”。随后,安排在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工作,北上苏皖抗日前线。  这期间,闽粤边特委为妥善解决漳浦事件进行多方奔走呼号,使漳浦事件的真相迅速大白于天下。中共中央、毛泽
东对解决漳浦事件问题极为重视,从1937年8月至11月,毛泽东先后发出9封电令,指示博古、叶剑英、周恩来、张云
逸、林伯渠、潘汉年、张鼎丞等向国民党当局抗议,要其速将何鸣部人枪全部交还。经过党中央和闽粤边地方党组织多
方交涉,排除国民党当局的重重干扰,1938年初,终于迫使国民党福建当局归还300多支枪,放回部分被关押的人员。
  从1937年6月至7月16日,何鸣经受了大起大落的历程,在厦门时心情非常痛苦、懊恼、沉闷,悔不该轻信一五七
师的许诺而丧失必要的警惕,致使闽粤边红军游击队遭受严重损失。同样令他苦闷的是,党内同志对他的误解,认为他
“出卖革命利益,换取高官厚禄,在厦门过逍遥日子”。就连他的妻子陈树莲,也不能理解他的痛苦,认为他丧失斗志,
给自己带来耻辱,而饮弹自杀。日,中共闽粤赣省委领导人方方在给中央的报告中,也说:“何鸣在漳厦
一五七师有许多派别想拉拢他,他又表现很悲观。我们为着最后挽救他,已着他由一五七师到我处,一面分配工作,一
面教育他。党籍问题,仍依闽粤边特委决定开除,并已要他做声明书及到本部中报告其自己错误”。1939年6月,何鸣
在新四军军部受到审查,但他始终“没有承认自己自首叛变,接受国民党条件,投降国民党”。直接参加审讯何鸣的见
证人、拘留所所长、解放后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倪南山在日谈何鸣问题时如是说,“我们也找不到确
凿的证据”。但最后经新四军政治委员、中共东南分局书记项英批准,何鸣还是被处决了。
师长段澐 
段澐将军,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北伐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过徐州会战、长衡会战、浙赣战
役、常德会战和桂柳会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段将军在“胜芳之役”、“固安之役”两次攻坚战中击溃敌军,得到了
“华北赵子龙”的称号,其麾下的国民**军第九十五师也享有“赵子龙师”的美誉,抗战胜利后赴越南、台湾等地参加
日寇受降仪式。194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爱国将军却于1952年突然被保密局秘密逮捕,关押了一年半之久,最终在没有经过任何正式审判
的情况下,于日被押赴刑场枪决。可叹可悲!!!
段澐(1905年-1954年),字湘泉,湖南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陽市)人,1925年7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1926年1月,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歷任黃埔軍校入伍生總隊第二團排長、區隊長。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十八師五十三團
連、營、團長,第一師第一團團長,第二十四師一一四團團長,第十九師參謀長,第五十二師一五四旅少將旅長。抗日戰
爭爆發後,任陸軍預備第三師副師長兼第二團團長,寶雞警備司令,軍政部第四新兵補訓處副處長兼敘南師管區司令,後
入峨嵋山中央軍官訓練團戰術研究班第三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三期,革命實踐研究院第一期深造;1942年9月,任
第一戰區第九十五師副師長,率部隨37軍軍長羅奇參加徐州會戰、長衡會戰、浙贛戰役、常德會戰和桂柳會戰。1944年
12月,任有「趙子龍師」美譽之稱的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五師師長;日,37軍番號被撤消,95師改隸62軍,赴
越南參加受降儀式,任召南警備司令。1945年10月,曾開赴台灣接受日軍投降,任嘉義警備司令。
1946年,受降事畢該師隨軍部赴華北,隸屬保定綏靖公署。1946年5月,62軍整編為62師時95師被整編為95旅,段沄任旅長。1946年9月,段沄率部在「勝芳之役」、「固安之役」兩次攻堅戰擊潰華北解放軍,得到華北趙子龍的稱號。國
防部見95師屢立戰功,就給該部隊換了美式裝備,段沄也被調升為整編第208師(三旅九團制的甲種師)師長。1948年9
月,明令授予授陸軍中將軍銜,國防部下令各整編師、旅都改回原來的軍、師番號,整208師擴編為87軍的番號,所屬
三個旅改稱師,段沄升任87軍軍長(轄第220師,師長路靜澄;第221師,師長王永樹;第222師,師長周雨震),奉命
守北塘、塘沽第87軍軍長兼防守司令、代第十七兵團司令。日,第四野戰軍攻克天津,當天下午,塘
沽守軍即從無線電台得到了消息,段沄直接向南京發報後,連夜率87軍3個師登艦撤離至上海,隸屬京滬杭警備總司令
湯恩伯指揮,並在之後的上海戰役中做出了傑出貢獻。日,段沄就奉命率87軍駐防浙東、舟山時,溪口交
警倒戈,蔣中正總統處境甚危,乘「太康」號艦去台灣時,還專門召見軍長段澐,親授機宜,要他堅守象山半島兼管穿
山半島沿海島嶼的防禦,確保舟山基地的安全,段沄隨即派兵敉平叛亂。不久,他被調到台灣擔任台灣防衛總司令部副
1951年妹夫謝小球、堂兄段徽楷來台。1952年8月段澐被保密局逮捕,罪名是「知匪不報」,被關了一年半。在沒有判
決書下,於日以「共諜」嫌疑與其胞兄段復、妹夫謝小球、堂兄段徽楷被押赴刑場槍決。保密局督察室主任
谷正文認為,「段澐叛亂案」是假案。陸軍總部情報署長張揚明亦對此案有異議。(段澐是程潜的女婿)
第二次胜芳保卫战
  1947年4月,国民党九十四军一二一师、整编六十二师九十五旅、十六军二十二师等部及王凤岗保安团和文安保
警队等,共15000余人,并以飞机、坦克、装甲车和多种火炮配合,第二次进犯胜芳。面对敌人的大举进攻,我军拟定
了内线重点防御、外线游动出击和敌后迂回阻截的作战方针,内线由七十六团、七十七团防守,七十四团、七十五团进
行外线配合,文安大队在滩里担任警戒;胜芳大队负责警戒东面辛章等地之敌,冀中七旅二十团一个营进入市内,两个
营活动在外线。  4月8日下午,国民党军队开始进攻,敌一个营佯攻镇西崔庄子,发炮近3000发。我军以逸待劳,半天一夜击退敌
人6次冲锋,毙敌160余人。9日6时,敌人又向东门和东南、东北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并有三架飞机助战,地面重炮轰
击,一昼夜对我发起12次进攻,都被我军击退。上午11时,敌人又强攻崔庄子,我军发起反击,敌人被打得焦头烂额,
抱头鼠窜。10日拂晓,敌人以重炮、坦克掩护两个连的兵力向我东北阵地冲锋,遭我反击,敌大部被歼。敌人从东北
进攻失利,又改从西面进攻,敌以两个团的兵力发起又一次冲锋,至中午12时,敌攻占了崔庄子。11日,战斗开始升
级,敌人组织突击队,企图泅水突破护城河,用炮火炸毁桥头附近民房50多间,我军阵地亦有几处被催毁,守军被迫
撤离。下午,敌人从东南角冲入我军阵营,七十六团三营与敌人展开白刃战,七旅机动营赶来增援,将敌击退。13日,
战斗再次升级,敌机出动40多架次,发射炮弹8000余发,激战5、6个小时,直到黄昏才停止进攻。14日,我军奉命
撤出。这次战斗打了7昼夜,毙敌1800余人,炸毁敌坦克3辆,缴获轻机枪23挺,手提机枪6挺、长短枪576支、战马
41匹、电台4部、子弹5万余发。守卫部队伤亡400余人。固安胜芳战役:“华北赵子龙”段沄的得意之作。46年9月,95旅海运天津参加国共内战,以正面佯攻、侧翼迂回的
奇袭方式攻克固安、胜芳两地,此后驻防保定。由于战绩彪炳,居然喊出了没丢过一挺机关枪的豪言(最后在塔山的
就是这个赵子龙师!)胜芳我军5月曾经抵挡过一次攻势,不过到9月段沄发动了总攻,由于差距太大而崩溃;固安战
役更是撼动了我军三个纵队,可以说盛气逼人。两次战役我军损失6000余人,使本来就不怎么样的华北部队遭受了重
“赵子龙师”是国民党军独立九十五师。该师是1934年以留在中原脱立了“宁马”(宁夏马鸿逵)建制的部分马家
军为班底整编而成。全师辖2旅4团,为乙种师编制。整编时调入大量的黄埔系中下级军官,后加入了大量河南和两湖
籍的兵员。因长期驻守河南南阳,该师被称为“当阳部队”。抗战期间,第九十五师先后隶属第八军、第九十二军、
第三十七军、第六十二军,参加过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等,作战勇猛,号称“赵子龙师”。抗战胜利
后,九十五师赴越南、收台湾受降,后又乘船开赴华北。1946年,第九十五师整编为第九十五旅,隶整编六十二师。
后恢复师的番号。1948年夏,第九十五师脱离第六十二军序列,改由华北“剿总”直接指挥,改称独立第九十五师。
1948年9月,辽沈会战打响,独立九十五师编入东进兵团,驰援锦州,狂攻塔山,经两天激战,该师伤亡三分之二,
后缩编成3个营撤回华北,驻防塘沽。平津会战开始后,独立九十五师残部由塘沽海路撤至上海,编入第七十五军,
担任上海机场的守备任务。后撤往舟山整补。1950年5月,该师撤往台湾,番号撤销,余部并入第十六师。
塔山阻击战
塔山阻击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第4、11纵队在辽沈战役中,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于锦州西南塔山地区对增
州的国民党军所进行的一次防御作战。
  塔山地处锦州、锦西之间,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岘山和白台山,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
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守之地。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第4、11纵队共8个师奉命在塔山地区组织坚守防御,阻
击敌军驰援锦州的92军21师、62军等11个师。敌强我弱,阻击任务艰巨,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指
示阻援部队:“准备在此线死守不退”;“必须死打硬拼……”
  战斗于日拂晓打响。敌以3个师的兵力向打鱼山至白台山一线阵地实施全线进攻。成千发炮弹一起呼啸着倾泻到我军各个阵地,我守军依托残破的工事,奋勇拼杀。当日敌军共向白台山阵地进行了7次冲锋,向塔山阵
地进行了9次冲锋,在遭受了重大人员伤亡之后,毫无进展。
  11日,敌集结4个师的兵力,向塔山堡实施重点攻击。敌54军和62军所有的大炮齐袭我阵地,塔山堡顿时淹没在
一片火海之中。我塔山堡阵地守军顽强抗击,接连几次压制敌正面进攻。战到傍晚,国民党军付出伤亡1300人的重大
代价,仍不能进塔山一步。
  12日,敌军因前两天的战斗伤亡惨重停止了攻击,并调整了兵力部署。我军也加紧抢修被炸毁的工事。
  13日是塔山战斗中战况最激烈的一天。国民党军以4个师的兵力,采取两翼突破夹击塔山。拂晓4时30分,敌军的炮兵开始向白台山、塔山的阵地猛烈轰击。号称“赵子龙师”的敌王牌部队独立95师组成“敢死队”,向塔山东侧的
铁路桥我军阵地实施集团冲击。坚守阵地的我守军沉着应战,打退了敌军的一次次冲锋。敌军把战亡士兵的尸体堆起来
做活动工事,向阵地前沿步步推进,但在我军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独立95师遭受重创。
14日,国民党军对塔山的攻击进入了第5天。敌各军的炮火于凌晨5时开始向塔山阵地轰击,海军的炮击也同时开始。
战斗到上午10时,塔山阵地的后方锦州总攻开始了。塔山之战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国民党军不顾一切地向我军防线冲
击。双方一直激战到黄昏。敌伤亡惨重,独立95师几乎被全歼,全师缩编起来仅3个营多一点。国民党军的斗志被完
全瓦解,塔山阵地真正成了他们不可跨越的铜墙铁壁。
  15日,锦州战役接近尾声,敌在塔山地区仍未能前进一步,由于偷袭不成,强攻无效,只经数小时战斗,即于12时全线败退。到当日18时,锦州传来解放的消息,塔山阵地一片欢腾。
  塔山阻击战是残酷的阵地坚守防御战,经过6昼夜的鏖战,我军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塔山钢铁阵地,以伤亡3570人
的代价,换取了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的战绩,创造了“模范的英勇顽强的阻击战”范例,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北援计
赵子龙师----独立95师
“赵子龙师”独立95师。常山赵子龙如雷灌耳,能取这个名字当然很不简单,但其原因却无人知晓,现在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和25师比起来95师的血统并不纯正,该师是以留在中原脱立了“宁马”建制的部分为班底组建而成。后加人了大量河南和两湖籍的兵员。34年整编时调入大量的黄浦系中下级军官,由罗奇接任第三任师长,任此职长达6年之久。 因此该师也慢慢从地方杂牌变成了准中央嫡系。非常善于近距格斗,尽管后来该师越来越少,这一传统却保留下来。95师极为重视白刃搏斗的训练,从军官到士兵都是拼刺刀的好手,这一点给很多国府高级官员留下深刻印象。因长期驻守河南南阳,该师又被称为“当阳部队”。 95师是极少几支从未和红军交过手的正规师中的一个。抗日军兴,参加了豫北游击战,徐州外围作战,第一、二、三次,等。在第二次次长沙会战中,283团一个连在横田镇一个树林里与日军荒木支队一个大队(也相当于一个连)近距离遭遇。日军们退掉子弹抬着38枪高叫着冲了上来,国军士兵们毫无畏惧迎上去,一场激烈血腥的进行了近一个小时,杀红了眼的双方竟然都无退意,直到一方的人全部倒下。 日军的白刃战极其厉害,连善使大刀的也很少占到便宜,可是这次战斗的结果是我方伤亡六十多人,日军被毙九十四人,一个大队几乎被全部杀死。据日方记载,后日军部队所发现尸体极少,大部为白刃格杀,大队长上原被三把刺刀钉在一棵大树上。 此战轰动了整个战区,加上95师在整个会战的出色表现,“当阳部队”“赵子龙师”从此叫响!日军中熟读三国者众,因此“赵子龙师”也在日军中很有名气。 抗战胜利,95师赴越南受降,接收台湾,使该师官兵颇感光荣。 内战开始后,95师作为独立师在华北作战,一般来说,当时的国共两军都不重视独立师,但独立95师是例外,虽然基本还是日械装备,也在华北打出了点名堂。1948年9月,辽沈会战打响,独立95师加入国军东进兵团,自华北开赴东北,进攻塔山,对手是歼灭“千里驹师”的东野4纵,还有11纵。 从10月10日到10月11日,以54军、62军为主的攻势受到重创,10月13日至10月15日,“赵子龙”粉墨登场了,连钢盔都不要的团营级军官戴着大盖帽抬着冲锋枪冲在最前面,士兵前仆后继,争先恐后,一排倒下去,一排又上来。周围的同伴都死光了,活着的人也不后撤,把自己人的尸体拉过来做成掩体象钉子一样钉在那里,等待下一次冲锋,表现的极为强悍勇猛。尽管兵力装备不占绝对优势,“赵子龙师”还是几次突破了4纵阵地,但缺乏后援又被夺回。撞在铜墙铁壁上的独立95师终于发现,终于有了“赵子龙师”攻不下的阵地。 到了16日,实在冲不动了,自称在华北没有丢过一挺机枪,没有阵亡一个连长的独95师此战损失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军官,士兵剩下三个多营。4纵也受到惊人的伤亡。讽刺的是,此时期待已久的战车部队终于海运抵达,而方面的炮声也渐渐减弱。第一次的“赵子龙师”彻底失败了,后撤回华北,把大批的官兵永远留在了黑土地上。 有朋友认为独95师在抗战时就是“杀敌八百,自伤一千”的典型,加上塔山之战采用了相当愚蠢的纯步兵组成的集团冲锋,是支“憨勇”的部队,算不得精锐,在下不敢苟同。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素质,装备,战术都远不及日军,所以只有拿出不怕死的精神和敌拼命才能有好的效果,象95师这样的部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塔山之战,国军缺乏重火力支援,身经百战的独95师岂不知道采取的后果,但54军、62军的常规战法都不能奏效,所以他们也只能一拼了。而且也取到了一定效果,独95师给守军的压力始终是最大的,他们的精神也给解放军将士极大震撼。东野4纵回忆录中有这样一句话:“进东北和国民党新一军和新六军交手后发现,他们和山东顽军大不相同,进攻塔山之敌独立95师,其官兵的勇敢和不怕死的精神即便在我军也是极为少见的。”&独立95师的历史沿革,首先要提到宁夏军阀马鸿逵。马鸿逵的私家军队“安宁军”,本源于他的祖父马千龄。马千龄在同治年间先参加反清起义,后率部降清,当了朝廷的官,私家军队也变成了国家的正规军。由于马家军都是西北健儿,个个身体强壮,勇敢善战,枪术刀术骑术娴熟,加上家族势力和宗教信仰的影响,特别是战斗的锻炼,这支部队很快成为战斗力极其顽强的马家子弟兵。1900年,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曾率这支部队在北京参加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因作战勇敢并担任护送慈禧太后等西行的任务,受到清室的嘉奖。民国时期,马鸿逵承继了这支军队,依靠这些子弟兵纵横捭阖于各派势力之间,牢牢控制着自己的“世袭领地”。1926年,国内形势巨变。7月9日,广东革命政府挥师北伐;9月17日,冯玉祥誓师五原,即自绥远西部向宁夏陕西推进,准备解围西安后东出潼关。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马鸿逵只好归顺,成了冯玉祥部第4路军总司令兼第4军军长,并率子弟兵离开宁夏,出潼关一路东进,攻入山东。马鸿逵部先驻守泰安,后又移防徐州。1929年,马鸿逵在韩复榘、石友三的拉拢下一同叛冯投蒋,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5路军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马鸿逵站在蒋方率部与冯作战,其部队表现出的顽强战斗力受到了蒋的嘉许。战后,马鸿逵仍任第15路军总指挥,其部队缩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5师。该师系甲种师,辖三旅九团,兵员近2万人,驻守信阳。1933年,为奖励对冯作战有功,蒋介石任命马鸿逵为宁夏省主席,同时下令马鸿逵率35师的五个团返宁上任,师长马腾蛟率其余四个团仍驻信阳。不久,马腾蛟也奉调宁夏,驻守信阳的宁马四个团交由河南省主席兼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改番号为河南剿匪军第一纵队,由保定军校二期毕业生、湖南石门人唐俊德任纵队司令,担任平汉铁路安阳至武胜关之间的护路任务。南京政府又将35师的番号全部划归宁夏,由马鸿逵自行补编,恢复甲种师的员额。这样,驻信阳的宁马四个团从此脱离了宁马建制。1934年秋,第一纵队奉刘峙令调驻开封,在开封与新编40旅合编为陆军第95师。自此,第95师的番号正式出现在国军序列中。原第一纵队司令唐俊德担任首任第95师师长,全师辖两旅四团(280团、283团、284团、289团),为乙种师编制。从唐俊德仍任师长和全师只有四团等情况判断,参加合编的新40旅人枪不会很多,可以认为第95师基本上是以原宁马的四个团为主组建起来的。乘此整编机会,国民党向95师派出了政工人员和中央军校毕业生。在正式组建部队颁发军旗和整训后,95师奉调平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叉地区担任商丘至潼关、安阳至信阳间的护路任务。1935年,黄埔一期生、广东人李铁军调任95师第二任师长。其后95师开赴黄河以北的安阳驻防,该师官兵在平时训练中表现出的勇猛作风让李铁军印象颇深。西安事变后,95师先后调戍陕西商县、河南南阳。其间,李铁军升职军长,由罗奇接任第三任师长。罗任此职长达6年之久,对该师的建设和作风影响极大。罗奇()广西容县人,字振西,早年曾入广州政法大学法科学习,1924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后参加国民革命军,曾任第2师第6旅旅长。1937年5月,被授予少将军衔,任陆军第95师师长,1943年任第37军军长;194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任北平警备副总司令、总统华北战地视察官。后至台湾,1975年去世。罗奇作为黄埔毕业生,在政治上是忠于蒋介石的,加之有相当的文化功底,颇受蒋的信赖。罗奇接长第95师后,仿效当时黄埔军人的习惯,决心锻造一支自己的基本部队。他把该师当作生命一样看待,看作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和军事小集团逐步扩展的本钱。为此,罗奇对第95师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亲自过问部队官佐的调整配备和训练计划的制定,对该师官兵严格管理,有错必罚,使其养成绝对服从长官的习惯;对训练中有成绩的部队,则予以金钱物质奖励、主官升职……罗奇很快成为该师说一不二的“罗千岁”。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第95师奉调郑州,担任黄河南岸的守备任务。这时正在淞沪战场与日军浴血奋战的第1军军长李铁军,因曾任第95师师长,了解该师官兵的战斗素质,遂呈请军事委员会下令从该师调出三个整营,开赴上海补入第1军投入对日作战。后来,这三营第95师的官兵大部牺牲在淞沪战场上。1938年初,第95师奉令渡过黄河,进入豫北开展游击战,曾发动过对焦作等地的袭击。5月,该师参加了徐州外围作战。自徐州撤退后,至江西景德镇,鄱阳湖田家镇,参加武汉会战,开始作为国民革命军正规部队投入抗日战场。初期,第95师隶属于李仙洲任军长的中央军嫡系第92军,与侯镜如任师长的第21师并肩作战;1938年秋,改隶黄埔一期生、广东人陈沛为军长的第37军战斗序列,在瑞昌一线对日作战。第95师在第37军编成内,又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在与日军的残酷搏杀中,部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战斗力日益提高。尤其是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第95师在洞庭湖口至横田镇一线与进犯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歼灭大量日军,自己伤亡近千人。为此,湖南湘阴县国民政府曾在横田镇建立了“抗日民族英雄为国捐躯纪念碑”,以纪念第95师殉国将士。第二次长沙会战后,第95师被调至二线,防守汨罗江新市至金井防线。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罗奇率部追击作战,将撤退的日军打得丢盔卸甲,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及物资。战斗中,第284团团长黄红上校(湖南邵阳人、黄埔五期)殉国,为该师在抗战时期阵亡官兵中官阶最高者。因战功卓著,罗奇于1943年被提升为第37军军长,由何旭初接任第95师第四任师长。此时,经过数年的战斗消耗和多次兵员补充、调补下级军官,该师已经大换模样,下层官兵已鲜有西北人,而多以湖南、湖北地区征集的青年替代,各级军官全部换成了黄埔军校、中央军校的毕业生,高级军官多是罗奇的亲信和同乡。第95师已经被完全改造成中央化的嫡系部队,只是敢于硬打死拼的老传统依旧。1944年夏,长衡会战正酣。第95师在第9战区湖南境内参战不久,因广西方向战况危急,统帅部令第37军军长罗奇仅率军部和第95师急赴广西,接受第4战区指挥管辖,与日军作战。该师本拟参加柳州会战,但部队即将赶到柳州时,柳州已经沦陷,全师只好在那坡县驻防。1945年春,因第37军的其他两师(60师、140师)未到广西,第37军军部奉令撤消,军长罗奇调任南宁军官教导总队队长,军部直属部队则编入第95师。而第95师改归黄涛为军长的粤系第62军指挥,段沄任该师第五任师长。数月后,该师在第62军编制内开赴中越边界镇南关,与日军对峙。此时,为准备战略反攻,统帅部集中国军中战斗力较强的15个军编成4个方面军。其中第2方面军总司令是张发奎,下辖桂系的第46军,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高级将领花名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