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分析采用约当产后量比怎么理解计算

产后两周了恶露变成浆液性的了,今天发现有血性恶露,量比平常多,怎么办?_百度宝宝知道产后十天还突然大量出血,鲜红的,肚子还隐隐作痛医生您好,我顺产后十天突然大量出血,鲜红的,量比产后两三天还多,肚子还隐隐作痛,请问这有什么问题吗?_百度宝宝知道[原创]2005年财管从头再来!----献给那些继续奋斗的和即将放弃CPA的朋友_中华会计网校论坛
今日新帖:3814 在线学员:14625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财务管理问题库(第七章)〔日〕教师提示〔问题〕特殊性保护条款中有“要求企业主要领导在合同有效期间担任领导职务、要求企业主要领导购买人身保险”,这和借款的筹集有什么相关性
〔答复〕(1)“要求企业主要领导在合同有效期间担任领导职务”有很大的相关性,请您实际想一下,假设借款到期时主要领导人都已经更换了,显然会加大偿债风险,因为更换的领导人可能赖帐。(2)要求企业主要领导购买人身保险”也有很大的相关性,长期借款可能从非金融机构的保险公司中借入,如果“企业主要领导购买人身保险”,则一旦企业主要领导出现意外,导致债权得不到保障,则可以用应该支付的保险赔偿款做为筹码,尽量降低债权人保险公司的风险。&&〔日〕教师提示〔问题一〕平价发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其票面利率=市场利率 对吗?〔答复〕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言,&&&& 发行价格=债券到期值×(P/S,市场利率,债券期限)(1)对于“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言,发行价格=面值×(S/P,票面利率,债券期限)×(P/S,市场利率,债券期限)&&&&
=面值×(S/P,票面利率,债券期限)/(S/P,市场利率,债券期限)所以,如果平价发行,则
市场利率一定等于票面利率(2)对于“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而言,发行价格=面值×(1+票面利率×债券期限)×(P/S,市场利率,债券期限)&&&&
=面值×(1+票面利率×债券期限)/(S/P,市场利率,债券期限)所以,如果平价发行,则
市场利率一定不等于票面利率
〔问题二〕这里的市场利率可不可以理解为到期收益率谢谢 〔答复〕不能这样理解,注意:(1)与“市场利率”对应的“债券的发行价”指的是一级市场的价格,即企业当初发行债券的价格;(2)与“到期收益率”对应的“购进价格”,不一定等于债券的发行价格,还可能是二级市场的价格。 〔日〕教师提示〔问题〕老师,关于普通债券的发行条件中有一条: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而可转换公司债券则为: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请问两条规定有何不同?〔答复〕 二者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指“应付债券”的账面累计余额,也就是说“累计债券总额”的真正含义是“公式成立以来发行的所有债券尚未偿还的部分”(见中级《经济法》教材80页的补充说明)
〔日〕教师提示〔问题〕《轻松二》107页左上角单项选择题:勘误表将此题答案改为C,这样则与过关一127页单选4相矛盾?
〔答复〕 您的理解不正确,提醒您:(1)轻松一的单选题第4题中说的是“市场实际利率”,而本题给出的是“市场利率”,二者有本质的差别,根本不是同一个概念,“市场利率”指的是“市场名义利率”,遗憾的是很多人误认为二者是同一概念;(2)对于分期付息的债券而言,&&
如果票面“实际利率”大于市场“实际利率”,则债券溢价发行;&&
如果票面“实际利率”等于市场“实际利率”,则债券平价发行;&&
如果票面“实际利率”小于市场“实际利率”,则债券折价发行;&&
如果“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则债券溢价发行;&&
如果“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则债券平价发行;&&
如果“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则债券折价发行;〔日〕教师提示〔问题一〕202页倒数第十行,“……除非利息高于资本成本(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发生),一般企业不保留有价证券。”这句话我不理解,请老师讲解一下。谢谢!
〔答复〕 注意:(1)此处的“资本成本”指的是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即负债的资本成本和权益资金的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数,由于权益资金的资本成本远远高于负债的资本成本,所以,利息高于资本成本的可能性很小;(2)如果利息高于资本成本,则企业会持有债券以获取“利息高于资本成本”的差额收益;〔问题二〕老师:“设置赎回条款可以限制债券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大幅度上升带来的回报”这句话还是不大理解。请问与上述相反,“不设置赎回条款就不能限制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上升带来的回报”如何理解?针对您的编号4165回答,请问如果不设置赎回价格难道可转换债券按股票市价转换吗?〔答复〕注意:该句话是针对“把债券卖给公司的债券持有人”而言的;(一)“不设置赎回条款就不能限制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上升带来的回报”举例说明如下:假设可转换债券的面值为1000元,转换价格为10元/股,则意味着可以转换为100股;如果转换时的股票市价为25元/股,则转换之后的股票的价值=100×25=2500(元),显然,高于原来的面值1500元,债券持有人因为转股获得了1500元的收益;如果转换时的股票市价为50元/股,则转换之后的股票的价值=100×50=5000(元),显然,高于原来的面值4000元,债券持有人因为转股获得了4000元的收益;(二)如果公司的收益大幅度上升,必然会导致股价大幅度上涨,因此,如果不设置赎回条款,任凭债券持有人随意转换,则显然会导致债券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大幅度上升所等带来的好处;或者说,设置赎回条款,会限制把债券卖给公司的债券持有人过分享受公司收益大幅度上升所等带来的好处;
【日】教师提示【问题】请问老师,何为可转换债券的非转换价值,转换价值和转换为普通股后的净现值?
【答复】(1)债券的“非转换价值”指的是“按照以后不打算转换为普通股”计算得出的债券价值;(2)债券的“转换价值”指的是“按照以后打算转换为普通股”计算得出的债券价值;(3)转换为普通股后的净现值=转股之前的利息收入现值+转股之后的股票市场价值的现值-股票的买价(4)这些概念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考试时不会涉及; 【日】教师提示【问题】不理解练习中心综合题第3题的答案,看不懂第2年末与第4年末的转换价值,为什麽75%和20%这两个数字,最好请您把这问的解题思路讲一讲,谢谢
【答复】 注意:答案中用不到25%和70%这两个数字;(1)“2年末转换价值”的含义是“如果2年末时转换,则现在的价值应该是多少”,这是一个简单的债券价值计算问题;(2)“4年末转换价值”的含义是“如果4年末时转换,则现在的价值应该是多少”;
【日】教师提示【问题一】老师,教材P196中可转换债卷特点的第一条,当股价上扬的时候,会降低公司股权筹资额,怎么理解?谢谢答复
【答复】 举例说明如下:&&假如债券的面值为1000元,当初规定的转换价格为50元/股,转换时的股价为100元/股,则公司只能按照50元的价格转换,转换为20股,筹资额为1000元;而如果按照转换时的股价出售20股之后,可以筹资20×100=2000元,显然,1000小于2000
【问题二】在分期付息,一年内付息多次的情况下,怎样判断发行价格?【答复】注意:(1)“市场利率”指的是市场的名义利率,“票面利率”指的是票面“名义利率”;对于一年内多次付息的情况,市场实际利率高于市场利率,票面实际利率高于票面利率;(2)只有“票面利率=市场利率”时,才会平价发行;&&&&如果“票面利率=市场实际利率”,则一定溢价发行,原因是由于“市场实际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所以,此时“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日】教师提示【问题】放弃折扣成本的公式是怎么出来的?我就是看不懂。
【答复】“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含义是,“如果放弃现金折扣”(即不在折扣期内付款)则要承担的成本。其实,“放弃折扣成本的公式”就是一个计算借款年利率的问题,(信用期-折扣期)表示的是“延期付款天数”即“实际用款天数”;举例说明如下:假如:现金折扣条件是1/10,N/30,应付帐款总额为10000元,则:如果第10天付款只需付10000×(1=1%)=9900(元)如果第30天付款需要付10000元;所以,相当于因为使用了这笔款(30-10)=20(天),需要支付(1)=100(元)利息,而借款本金是第10天付款的金额9900元,因此,这笔借款的年利率为:100/9900×(360÷20)=(10000×1%)÷【10000×(1-1%)】×360÷(30-10)&&&&&&&&&&&&&&=1%÷(1-1%)×360÷(30-10)
【日】教师提示---关于债券的发行价格【专题讲座】关于债券发行价格的定性判断原则(一)对于分期付息(包括一年付息多次)的债券而言,
只要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则一定平价发行;
只要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则一定溢价发行;
只要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则一定折价发行; (二)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复利计息的债券而言;&&只要票面利率大于市场利率,则一定是溢价发行;&&只要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则一定是平价发行;&&只要票面利率小于市场利率,则一定是折价发行
【日】教师提示
【问题一】练习中心综合题第2题答案中的(3)社会公众股数=1.5/5=0.3(亿股)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数额不得少于少于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35%,社会公众股股本总额占公司拟发行的股本总额的比例不得小于25%,本题是否符合这个条件?
【解答】本题完全符合这个条件;注意:①股本数额=股票面值×股数,如果不特殊说明,则股票面值均为1元/股,即“股本数额=股数”②根据该答案计算得出的股本总额为(0.3+0.6)×1=0.9(亿元)③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数额占股本总额的比例为:0.6÷0.9=66.67%显然大于35%④社会公众股的比例为:0.3÷(0.3+0.6)=33.33%大于25%&&【问题二】练习中心综合题第二题第(4)问:&& 根据题中条件可知,总资产需要3亿元,自筹资金为0.6亿元,在不考虑资本结构的情况下,我认为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份为:3亿元-0.6亿元=2.4亿元。&&【解答】 注意:&&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当公司股本总额不超过4亿元时(本题符合这个条件),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即社会公众股)的比例不得低于25%,即股份最低比例为25%;也就是说自筹资金的股份比例不得超过75%(即自筹资金股数占总股数的最高比例为75%);而根据题中的条件可知,自筹资金为0.6亿股,所以,计划成立的公司股数总额的最低限额为:0.6÷75%=0.8(亿股),因此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数的最低额为:0.8×25%=0.2(亿股)&&
【日】教师提示
【问题】债券的提前偿还所支付的价格通常高于债券面值,并随到期日的临近而逐渐下降。为什么?
【解答】 显然是因为提前偿还导致债券持有人未来可收到的利息总额减少,其减少额等于提前偿还日至到期日之间的利息,为了补偿债券持有人的这个损失,债券的提前偿还所支付的价格通常高于债券面值,并随到期日的临近而逐渐下降。
&&【日】〔问题〕在面对多个供应商的情况下,如何根据放弃折扣成本确定购买方案?
〔答复〕请您记住:如果准备放弃现金折扣(即拖延付款),则应该选择“放弃现金折扣成本”低的,因为此时意味着应该支付借款利息给对方;反之,如果准备享受现金折扣(即提前付款),则应该选择“放弃现金折扣成本”高的,因为此时意味着向对方收取利息。即“放弃低的,享受高的”。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财务管理问题库(第八章)〔日〕教师提示〔问题〕轻松过关一142页计算题第2题中年度内的资本支出由本年内的净利润承担,而本页综合题1中本年内的资本支出由上年的利润来满足,我在本章碰到了多处这样的问题,请问怎样理解?
〔答复〕 注意:(1)如果是作投资计划,则用当年的净利润满足当年的投资需求(例如本题);(2)如果是对已经实现的净利润进行分配,则考虑用已经实现的净利润满足未来的投资需要(例如教材210页的例题以及本页的综和题第1题)。&&〔日〕教师提示〔问题〕发放股票股利费用为何比现金股利费用要大,我想应该小才对。
〔答复〕 提醒您:轻易怀疑教材对考试的害处非常大;注意:发放股票股利会导致普通股股数增加,而发放现金股利不会导致普通股股数增加,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显然,发放股票股利比发放现金股利的程序要复杂,费用要大;
【日】教师提示【问题】第八章P207第三段,最后一句“这种“补亏”是按账面数字进行的,与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无关”这是什么意思?“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是什么意思?
【答复】 举例说明如下:(1)假设某企业本年初的累计亏损为100万元,其中有20万元是近五年内发生的亏损,而另外的80万元是五年前的亏损,则“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帐面余额为100万元(在借方);本年的净利润为300万元,则应该按照(300-100)=200(万元)(即结转本年利润之后的“未分配利润”帐户的余额)作为盈余公积的计提基数;(2)“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指的是“只能用净利润弥补五年前的亏损”,本题中如果按照“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计算,则只能弥补80万元亏损;
【日】教师提示【问题】我想知道练习中心判断题中第六答案是不是错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搞不懂呀,书上提及此问题有两处,一处是383中膨胀时期股利应该偏紧。384中大多数希望提高股利,长期膨胀年代会提高股利。(是老书)【答复】 判断题第6题的说法正确,注意:(1)股利政策“偏紧”指的是降低“股利支付率”,即相对降低;(2)“提高股利发放额”指的是提高股利的绝对数;二者并不矛盾;例如:原来的净利润为100万元,股利支付率为10%,股利支付额为10万元,现在的净利润为500万元,股利支付率为5%(偏紧),股利支付额为25万元(增加);
【日】教师提示【问题】2002年基础班第八章课程讲义第2页例题解答表1:追加借款:第2年800*30%和第3年200*30%为什用800和200从哪来的。【答复】注意:(1)题中已经告诉了,目前没有借款(即没有负债),所以,目前的总资产=净资产+负债=净资产=200(万元)(2)为了满足追加的资本性支出的需要,需要先通过筹资获得资金,筹资的总额等于需要追加的资本性支出数额,筹资的结果导致资产增加,所以,第一年后的总资产为:200+100=300(万元),第二年后的总资产为:300+500=800(万元)(3)由于题中告诉了,负债的最大比例为资产总额的30%,所以,第二年末时的负债总额可以达到800×30%=240(万元),由于在第二年初时的负债总额为0,所以,第二年可以借款800×30%=240(万元);(4)第三年末时资产总额为:800+200=1000(万元),负债总额的上限为1000×30%=300(万元),由于原来已经有了240万元负债,所以,第三年只能借款:300-240=60(万元)=()×30%&&&&&&&&
【日】教师提示
【问题】我对于你说的在剩余股利政策下,“期初未分配利润”不能满足本年的投资需求,有些不理解,希望有个具体的题目看看,谢谢老师
&& 【答复】原因很简单,因为期初未分配利润属于以前的所有者权益,已经列入原来的目标资本结构中。如果用期初未分配利润满足今年的投资需要,一定会产生目标资本结构被破坏的后果。或者说可以这样理解,需要的筹资额是新增的资产,一定要用新的所有者权益满足。&& 举例如下:假如原来的资本结构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占50%,负债为100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1000万元(其中包括200万元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今年需要投资500万元,今年的净利润为80万元。要求保持原有的资本结构不变.&& 如果用原来的200万元未分配利润满足投资的需求,则只需保留250-200=50(万元)权益资金,分配30万元股利,另外筹集250万元负债。&&最后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0(万元),负债为:=1250(万元),显然不相等。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财务管理问题库(第九章)〔日〕教师提示----2003年考试题计算第一题--现金预算〔问题〕我不知题中采购付期15天怎么利用??怎么计算出当期的采购付款金额?请老师提示!!!我看到的答案都是假设当月付当月采购款的一半,我认为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答复〕您的理解有道理,其实本题缺少一个条件(即:每月需要的货物在该月内不是一次性购入而是按日购入,并且每次购入的货物相等),虽然您看到的答案确实有些不合逻辑,但是确实应该按照您看到的答案去做,考试时应该那样理解,否则,该题无法计算。
〔日〕教师提示〔问题〕教材234页图9-6中,在750万元右侧负债筹资优势,是否会有下面情况:图中负债筹资线与权益筹资线刚好互换,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右侧权益筹资有优势?
〔答复〕显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解释如下:因为负债筹资的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的分母小于普通股筹资的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的分母。所以,可知当销售额增加相同的数额时,“负债筹资的每股收益”增加的数额大于“普通股筹资的每股收益”增加的数额,即负债筹资线的斜率大于权益筹资线。 〔日〕教师提示〔问题〕请老师解释一下,轻松二134页综合题第(6)问的答案?〔答复〕“当新增营业利润为4000万元时,总的营业利润为:=5600(万元),发行债券方案的每股收益=(-4000×11%)×0.6/800=3.65(元/股)普通股筹资方案的每股收益=()×0.6/(元/股)优先股筹资方案的每股收益=〔()×0.6-4000×12%〕/800=3.38(元/股)所以,应该选择发行债券筹资方式。 〔日〕教师提示〔问题〕教材上说目标价值权数体现期望资本结构,所以按目标价值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更适用与企业筹集新资金,而根据教材216页,进行追加投资时使用边际资本成本,两者是否矛盾,请回答,谢谢.
〔答复〕一点儿都不矛盾,请您看一下教材224-225页的内容,显然,边际资本成本也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并且是按照“目标价值权数”(即目标资本结构)计算的,只不过与相应的筹资范围相对应。 〔日〕教师提示〔问题四〕资本成本一章,求最佳资本结构的时候,用收益/权益资本成本,以求出股票的市场价值即股价,也就是说:权益资本成本=收益/市价,而教材113页中权益资本成本=股东的必要报酬率=股利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这二个公式有什么区别吗?非常感谢!〔答复〕计算最佳资本结构时,是站在企业整体角度考虑的,把企业整体看做一个大股东,因此,企业的净利润都属于股东的收益(可以理解为“股利”),因此用“收益/市价”表示“股利收益率” ,另外,在计算最佳资本结构时,假设企业是持续经营的,即不涉及出售的问题,所以,不涉及“资本利得收益率”。 〔日〕教师提示〔问题一〕《轻松一》154页计算题第1 题:在计算甲方案的现金流出时,为什么不把筹资发行费用(51.6*9000)包括在里面,这样再和乙方案比较,因为债券成本包括资金占用费用和资金筹措费用〔答复〕提醒您:如果把筹资费用做为现金流出,则甲方案应该按照发行价格计算筹资额(.6),不再是990万元,显然,计算得出的甲方案的现金流出的数据与乙方案(筹资额为990万元)的现金流出数据不具有可比性。〔问题二〕请问:《轻松一》模拟题(四)综合题1计算投资债券的净现值时,其利息扣除了所得税,而在书中计算债券价值时没有扣除所得税,如何来区分?
〔答复〕 注意:只有同时满足:(1)与其它的投资方案比较;(2)计算其它的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时扣除了所得税;这两个条件时,计算债券投资的净现值时才应该扣除所得税,因为,否则,计算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日〕教师提示〔问题〕为什么发放股票股利之后,资本成本不变?〔答复〕这是01年的一个判断题,首先应该承认这个说法正确,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如下(供您参考):&& 此处的资本成本指的是绝对数,即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之和。而发放股票股利并不是真正的增发股票,只是一个帐务处理,所以,不涉及资金筹集费;同时不会因为发放股票股利而导致现金股利的总额增加,所以,资金占用费也不会增加。 〔日〕教师提示〔问题〕如何确定“d0”和“d1”?
〔答复〕 注意:(1)“d0”的常见说法有:“上年的股利”、“刚刚发放的股利”、“本年发放的股利”、“当前的每股股利”、“今年的股利”;(2)“d1”的常见说法有:“预计要发放的股利(如预计的本年股利)”、“第一年的股利”、“一年后的股利”(3)“d0”和“d1”的本质区别是,与“d0”对应的股利“已经收到”,而与“d1”对应的股利“还未收到;(4)d0和d1的关系是:d1=d0×(1+g)&&〔日〕教师提示〔问题一〕教材236页的表9-6中的股票的市场价值是怎么计算得出的?〔答复〕按照教材235页的公式计算,例如:19.20=(5-2×10%)×(1-40%)/15% 〔问题二〕为什么用推导公式计算DOL时一定要用“基期”(即变化前……的数据计算? 〔答复〕您完全可以自己推导一下227页的公式1:假设原来的EBIT为:Q1(P-V)-F变化后的EBIT为:Q2(P-V)-F则:EBIT的变化率={〔Q2(P-V)-F〕-〔Q1(P-V)-F〕}/[Q1(P-V)-F],&& EBIT的变化率=[〔Q2-Q1)(P-V)]/[Q1(P-V)-F]而Q的变化率=(Q2-Q1)/Q1所以,二者的比值=Q1(P-V)]/[Q1(P-V)-F]&& 即教材227页的公式1显然,根据这个推导过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公式中的销售量指的是变化前的销售量;〔问题三〕财务杠杆推导公式的适用条件 〔答复〕 注意:只有在满足“利息不变,股数不变,所得税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才能用公式DFL=EBIT/(EBIT-I)计算;原因如下:因为:EPS1=(EBIT1-I1)*(1-T1)/N1&&&&EPS2=(EBIT2-I2)*(1-T2)/N2当T1=T2&&
N1=N2&& I1=I2时,△EPS=EPS2-EPS1=(EBIT2-EBIT1)*(1-T1)/N1=△EBIT*(1-T1)/N1△EPS/EPS1=△EBIT/(EBIT1-I1)(△EPS/EPS1)/(△EBIT/EBIT1)=EBIT1/(EBIT1-I1)该推导过程还表明,在用计算公式DFL=EBIT/(EBIT-I)计算时,只能用变化前的数据(即基期数据)计算;
【日】教师提示【问题】为什么说“资本成本的本质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实际付出的代价”说法错误
【答复】 请您仔细看一下教材216页第一句话,显然没有“实际”二字;事实上,股利和利息都是需要未来支付的,不是已经实际付出的代价;
【日】教师提示【问题一】表9-6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中第2行14.15%是根据公式3得来的?【答复】 注意:应该用“市场价值”权数计算14.15%=2÷(2+19.20)×10%×(1-40%)+19.20÷(2+19.20)×15% 【问题二】练习中心计算题4:计算经营杠杆系数=1+&&&&&& 在教材上好像没有这个公式,烦请老师解释一下,谢谢。
【答复】注意:教材227页的公式中的“Q(P-V)-F” 表示的是“息税前利润”,所以,Q(P-V)=息税前利润+F所以,经营杠杆系数=1+F/息税前利润
【日】教师提示【问题】教材P222风险溢价法中"当市场利率达到历史性高点时,风险溢价通常较低,如何理解?请指教。
【答复】 您可以这样理解,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只与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和被投资股票的非系统风险有关,而受市场利率的影响不大,所以,市场利率上升时,二者的差额变小,即风险溢价较小。
【日】教师提示【问题】轻松p157单选14题,题目中“上年股利率为14%”,这里的股利率到底指什么,所给答案该怎样理解?谢谢。
【答复】 注意:(1)股利率指的是“股票获利率”,即&&股利÷股价(2)上年的股利率=上年的股利÷股价(3)计算普通股成本的公式中的“Dc/Pc”表示的是一年后的股票获利率,由于股利增长5%,所以,一年后的股利率为:14%×(1+5%)
【日】教师提示--勘误【标题】2003年轻松过关之一第165页综合题第5题答案有误!
【修改后的答案】应该是:(2)股票筹资每股收益=(00×10%)×(1-30%)/(500+10)&&&&&&&&&&&&&&=&&&&&&&&&&&&&&=1.99(元/股)&&
优先股股息=()×12%=12&&
优先股筹资的每股收益=【(00×10%)×(1-30%)-12】/500&&&&&&&&&&&&&&&& =2.01(元/股)&&
因:2.01大于1.99,故应选优先股筹资。&&
(EBIT-50-1000×10%)×(1-30%)/(500+10)=【(EBIT-50-1000×10%)×(1-30%)-12】/500)&&
解得:EBIT=1024.29(万元) &&&&&&&&&&&&【日】教师提示&&【问题】课本p411页。“第三,在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前的阶段,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增”如何理解?根据p410例1,我又设了销售额分别为50万元和10万元,发现DOl50=-1 DOL10=-1/9,那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减了吗?我的理解错在哪里?请指教!多谢!
&&【答复】您的计算是正确的,关键的问题是,经营杠杆系数为负数没有现实意义或者说与现实意义相反,因为,当单位边际贡献大于零(即售价高于变动成本)时,不可能是“息税前利润随着销售额的增加而下降”,所以,应该理解为,此时的经营杠杆系数指的是绝对值,是正数;
&&【日】&& 请问老师:算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时,[(EBIT-I)*(1-T)-优先股息]/N,此时的优先股息是否是(优先股息/1-T)
&& 答: 您的理解不正确。&& 此时的优先股息就是实际的“优先股息”,因为,优先股股息是从净利润中支付的。注意:该公式的分子表示的是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参见“勘误表”(点击(讲座)即可看到)】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财务管理问题库(第十章)〔日〕教师提示〔问题〕书P260倒数第九行,企业售出后,买受人将所购企业资产作价入股与他人重新组建新公司,所购企业法人予以注销的,对所购企业出售前的债务,买受人应当以其所有财产,包括在新组建公司中的股权承担民事责任。请问老师这句话什么意思?所购企业法人予以注销的,请问是注销什么?
〔答复〕并不难理解,显然,“企业法人予以注销”的含义是,在工商局“注销了企业法人登记”,即该“企业法人”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所购的企业已经不能承担民事责任,因此,规定“对所购企业出售前的债务,买受人应当以其所有财产,包括在新组建公司中的股权承担民事责任”&&〔日〕教师提示〔问题〕并购中,使用贴现现金流量法计算目标企业价值时,目标企业被并购后现金流量折现率如何确定?
〔答复〕 按照“股东自由现金流量”计算时,用“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做为折现率。参见教材265页〔例题1);按照“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拉巴波特现金流量)计算时,用“加权平均资本成”做为折现率。参见教材249页(例题2)和〔例题3); 〔日〕教师提示〔问题〕按市价回购本公司股票,如果净资产收益率,市净率和市盈率不变,则回购会使每股股价上升对否。
〔答复〕 这个说法不正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如果市价高于回购前的每股净资产,则会导致股价下降;如果市价等于回购前的每股净资产,则会导致股价不变;如果市价低于回购前的每股净资产,则会导致股价上升;举例说明如下:假设回购前的股数为50000股,净资产为1000000元,净利润为100000元,即净资产收益率为10%,每股盈余为2元,每股净资产为20元,回购的股数为10000股,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一)假设股票市价为40元(高于回购前的每股净资产),即回购前的市净率为2,市盈率为20,则回购之后的净资产为:000×40=600000(元),每股净资产为:00=15(元)净收益为:%=60000(元)每股盈余为:=1.5(元)每股市价为:20×1.5=30(元)&&或:15×2=30(元)&&低于回购前的股价所以,显然,此时会导致每股股价下降;(二)假设股票市价为20元(等于回购前的每股净资产),即回购前的市净率为1,市盈率为10,则回购之后的净资产为:000×20=800000(元),每股净资产为:00=20(元)净收益为:%=80000(元)每股盈余为:=2(元)每股市价为:10×2=20(元)&&或:1×20=20(元)&&等于回购前的股价 显然,此时导致每股股价不变;(三)假设股票市价为10元(低于回购前的每股净资产),即回购前的市净率为0.5,市盈率为5,则回购之后的净资产为:000×10=900000(元),每股净资产为:00=22.5(元)净收益为:%=90000(元)每股盈余为:=2.25(元)每股市价为:5×2.25=11.25(元) 或:0.5×22.5=11.25(元)
高于回购前股价&& 显然,此时导致每股股价上升;〔日〕教师提示〔问题〕教材249页的例题中,1800×(1+4%)表示的是第五年末的现金流量,为什么用0.6355=(P/S,12%,4)做为折现系数,而不用(P/S,21%,5)做为折现系数?〔答复〕请您认真看一下教材112页的P的计算公式,显然,分子的“D1”表示的是“第一年末”的股利,而P表示的是“第一年初”(即目前)的价值;也就是说,“股利增长模型”计算得出的数值表示的时间点比“分子表示的时间点”提前一年;〔日〕教师提示〔问题〕教材249页表10-3中,增加固定资本及增加营运资本的数额都是怎么计算得出的?〔答复〕请您先看一下教材246页的公式,非常容易看懂,显然,增加的固定资本=增加的销售额×固定资本增长率增加的营运资本=增加的销售额×营运资本增长率例如:2000年增加的固定资本=(162-150)×17%=2.04增加的营运资本=(162-150)×4%=0.482005年增加的固定资本=(220.4-220.4)×17%=0增加的营运资本=(220.4-220.4)×4%=0〔问题二〕教材243页倒数12行“市盈率的含义非常丰富,它可能暗示着企业股票收益的未来水平、…“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复〕很容易理解,显然,(1)企业股票收益的未来水平越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大,股票价格越高,市盈率越高;(2)投资者投资于企业希望从股票中得到的收益越多,说明投资者对企业越充满信心,当然股价越高,市盈率越高;(3)企业投资的预期回报越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大,股票价格越高,市盈率越高;(4)企业在其投资上获得的超过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的时间越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大,股票价格越高,市盈率越高;〔日〕教师提示〔问题三〕为什么教材249中的例2和例3一个计算终值,一个不计算呢?〔答复〕 提醒您:在〔例2〕中根本没有给出6年以后的资料,也就是说根本没有给出计算终值的资料,请您不要机械地记忆公式,注意提高理解能力。
〔日〕教师提示〔问题〕请问老师B公司的价值为什么是100/(13.2%-4%),而不是100*(P/S13.2% 1)+100*(1+4%)/(13.2%-4%)*(P/S13.2% 1)呢?
〔答复〕 提醒您:这两个表达式完全一致,推导过程如下:100×(P/S,13.2% ,1)+100×(1+4%)/(13.2%-4%)×(P/S,13.2%, 1)=100/(13.2%-4%)×(13.2%-4%)×(P/S,13.2% ,1)+100×(1+4%)/(13.2%-4%)×(P/S,13.2%, 1)=100/(13.2%-4%)×(P/S,13.2% ,1)×{(13.2%-4%)×(1+4%)}=100/(13.2%-4%)×(P/S,13.2% ,1)×(1+13.2%)=100/(13.2%-4%)×1/(1+13.2%)×(1+13.2%)=100/(13.2%-4%)
〔日〕教师提示〔问题〕为什么“股价高于每股净资产”可能使股价下跌?〔答复〕 非常容易理解,举例说明如下:假设原来的普通股股数为12000万股,每股净资产为10元,股价为15元,原来的净资产总额为10000(万元),市净率为:15/10=1.5现在,回购2000万股,则支付现金15×(万元)回购后的股数为1=10000(万股),回购后的净资产=000=90000(万元),每股净资产==9(元),显然,低于原来的10元;如果回购前后市净率不变,则股票市价显然会降低,变为9×15/10=13.5(元)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财务管理问题库(第十二章)〔日〕教师提示〔问题〕我想知道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中,如果按照“约当产量法”如何对“广义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分配,‘如何计算单位成本,如何计算约当产量。〔提醒各位学员〕该内容不属于考试内容,但是,由于近日有许多同学提问这个问题,所以,特意全面介绍如下,大家简单了解即可,不必深究; 〔答复如下〕注意:在约当产量法分配时:&& 某步骤月末(广义)在产品约当量=该步骤月末狭义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程度+ 以后各步月末狭义在产品数量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有二个生产车间,月末在产品数量分别为40件、60件,假如原材料在一车间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即第二车间不发生原材料费用),各车间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本月完工200件;则:1)在分配“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时,各车间月末广义在产品约当产量时,分别为:第一车间40×50%+60=80(件);&&&&第二车间60×50%=30(件)2)在分配“原材料”费用时,月末广义在产品数量为:40+60=100(件)(注意: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所以,不必计算约当产量)&& 假设一车间待分配的原材料费用为9000元,待分配的直接人工费用为2800元,待分配的制造费用为1400元,则:分配结果如下:计入产成品的原材料费用=200×0)=6000(元)计入产成品的直接人工费用=200×)=2000(元)计入产成品的制造费用=200×)=1000(元)&& 假设二车间待分配的直接人工费用为4600元,待分配的制造费用为2300元,则:分配结果如下:计入产成品的直接人工费用=200×)=4000(元)计入产成品的制造费用=200×)=2000(元)&& 因此,产成品的总成本=++(元)&&&&&& 产成品的单位成本==75(元)〔日〕教师提示〔问题〕您能讲一下成本还原的方法或步骤吗?
〔答复〕“成本还原”指的是按照上一步骤的“完工半成品”的成本项目的比例对本步骤“完工转出”的直接材料费进行还原;例如:对321页的表12-12中的“189000”进行还原之后得出的结果为:直接材料费==150000直接人工费=1/000制造费用=1/000还原之后的产成品总成本“238500”中包括的直接材料费=150000直接人工费=2=39500制造费用=1=49000〔日〕教师提示〔问题一〕如何理解分批法中的“单价小批”的具体含义?〔答复〕 注意:
在分批法下,一个批别即可以是“一件产品”也可以是“一小批产品”,对于“单件小批”的正确理解应该是:(1)对于生产周期很长的产品,例如:轮船、飞机以及其他的重型机器,应该以“单件(即一件)”做为一个批别;(2)对于其他的产品,可以按照“小批”做为一个批别,注意:此时,可能“存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问题,例如教材317页的例题: 〔问题二〕如何理解,在分批法下,在计算“月末”产成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答复〕提醒您:(1)原文说的是在计算“月末”产成品成本时,....&& 请您不要忽视最关键的文字;(2)如果月末时,产品已经完工,则由于即使是“批量生产”,由于“批量很小”,所以,一般不会存在“在产品”,因此,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3)原文说的是“一般”不存在....,不是“一定”不存在;(4)如果在“小批生产”的情况下,月末时存在“在产品”,并且完工产品数量占总指标的比重较大,则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将产品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参见教材318页)
【日】教师提示【问题】分步法(综合结转)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上一步骤结转的半成品成本不是要作为下一步骤的材料吗,怎么还要还原?【答复】 注意:(1)进行成本还原的目的就是确定最终的产品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真实比例关系。(2)根据教材320页第8-9行的文字可以知道,在综合结转法中,下一步骤的成本中的“直接材料”包括从上一步骤转入的半成品成本,而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中不仅仅包括上一步骤的直接材料,还包括上一步骤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因此,最后要进行成本还原来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真实比例关系。(3)例如:教材321页的表12-12中的“169200”是第一车间的半成品成本,其中包括第一车间的“人工费和制造费用”,进行成本还原,就是把其中的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分离出来。〔日〕教师提示---关于轻松过关(一)〔问题〕2002年考试题综合题答案中的分配率1.10、3.80、6.10、3.9和5.9是怎么得来的;〔答复〕〔说明〕我特意就该题咨询了一下中注协的专家,他们给出了比较完整的解释:(1)原题中的“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本月投入定额成本不等于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产成品定额成本”是出题者故意设的陷阱;(2)本题的考点是:02年教材561页的例题中,有一个假设“月末没有盘点在产品”,而本题的情况余例题不同,本题中在月末时“对在产品进行了盘点”,因此,本题的解题思路与教材的例题完全不同,应该按照(月末在产品定额资料+产成品定额资料)计算分配率;(3)3.9=4368/()&&&& 5.90=6608/()&&
1.10=2+2800)&&&&3.80=+110)&&
6.10=+110)2,199页单选14,怎么D选项,第三步骤的也算进去了〔答复〕参见该题答案解析;注意:包括所有的在产品;3,201页第3个表,制造费用明细表中“机物料消耗” 3000是哪来的〔答复〕表(1)中的“制造费用”表示的就是“机物料消耗”;4,(1)207页第4个表完工产品成本,原材料260000 〔答复〕根据“甲产品按所耗的原材料费用计算在产品成本”可知,甲产品的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全部投入(见教材311页),所以,在产品成本中的原材料=/(80+20)=650000所以,完工产品成本中的原材料=0(2)第5个表完工产品成本 原材料600000是怎么算的呢,〔答复〕根据题意可知:乙产品的在产品成本按照“年初固定数”计算&&&&
所以,月末在产品成本中的原材料=月初在产品成本中的原材料=50000&&&&
所以,完工产品成本中原材料=000=600000(3)为什么本月生产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就是完工产品成本呢〔答复〕注意:题中明确告诉了,乙产品的在产品成本按照年初固定数计算,即月初的在产品成本=月末的在产品成本所以,本月的生产费用=本月的完工产品成本
【日】教师提示---关于2002年考题答案【注意】对于2002年考题计算题第2题的答案问题,昨天,我特意就该题咨询了一下中注协的专家,他们给出了比较完整的解释:(1)原题中的“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本月投入定额成本不等于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产成品定额成本”是出题者故意设的陷阱;(2)本题的考点是:02年教材561页的例题中,有一个假设“月末没有盘点在产品”,而本题的情况余例题不同,本题中在月末时“对在产品进行了盘点”,因此,本题的解题思路与教材的例题完全不同,应该按照(月末在产品定额资料+产成品定额资料)计算分配率;正确的答案见《轻松过关一》第196页;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财务管理问题库(第十三章)〔日〕教师提示〔问题〕第十三章的固定成本和第九章的固定成本的含义有何不同?〔答复〕(1)第十三章的损益方程式是按照国际惯例写的,其中的固定成本包括利息(包括在管理费用中);(2)第九章的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中的固定成本不包括利息,(S-VC-F)表示的是息税前利润,经营杠杆系数反映的仅仅是固定成本的影响,而利息的影响是通过财务杠杆系数反映的; 【日】教师提示【问题】练习中心计算题第三题的答案是如何计算的?车间成本明细账的分配率计算式?完工、在厂的计算式?谢谢老师!
【答复】 关于分配率的计算是按照题中的要求计算的,其中,原材料的分配率是按照定额原材料费用的总和计算的;其他的分配率是按照定额工时的总和计算的;具体过程如下:(1)0.99=14553÷()&&&&
0.18=4500÷(1)&&
0.303=7575÷(1)&&0.42=10500÷(1)(2)×0.99&&&&&&&&&&×0.99&&
×0.18&&&&&&&&
×0.303&&&&&&&& ×10000&&
×0.42&&&&&&&&
×10000(3)0.4=4800÷(1)&&&&0.6=7200÷(1)&&
1.3=15600÷(1)(4)×11000&&&&&&&&&& 400=0.4×1000&& ×11000&&&&&&&&&&
600=0.6×1000&& 1×11000&&&&&&&&&&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财务管理问题库(第十四章)〔日〕教师提示〔问题〕如何理解教材356页的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计算公式?〔答复〕注意:(1)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参见教材356页例题4)(2)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计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计产量×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计产量×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日〕教师提示〔问题〕2002年考试单选题: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材料价格差异是根据实际数量与价格脱离标准的差额计算的,其中实际数量是指材料的---答案是“耗用数量”。但是从教材358页例题中似乎产生价差的实际数量是“采购数量”,请解释一下〔答复〕该题确实存在两种答案,并且都有充足的依据,(1)按照353页的“实际用量”的含义,应该选“耗用数量”(据说这是考试题的标准答案);(2)按照359页的例题,答案应该是“采购数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材的内容有问题,不必花费时间。
〔日〕教师提示〔问题〕357页讲 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帐户借方、贷方、余额均为标准成本,358页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中有讲到: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即期末存货成本应包含有分配来得成本差异,那和357页讲的余额为标准成本不是矛盾么?
〔答复〕 您的理解不正确,注意:“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的具体含义是:只把应该由销售成本负担的成本差异结转出去,应该由存货承担的成本差异并不结转至存货的成本中,而是保留在成本差异账户中,类似于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财务管理问题库(第十五章)〔日〕〔问题一〕如何理解教材374页第七行“通过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的原则来选择产量水平,可使其利润达到最优。”
答: 非常容易理解,提醒您:(1)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边际利润为0;(2)所谓的边际利润指的是增加单位产量而增加的利润;(3)显然,当边际利润等于0时,利润不再增加,因此,利润达到最大化。 〔问题二〕如何理解教材377页的“如果各年的现金流量相同,则现金回收率为回收期的倒数。对于长期资产而言,现金回收率近似于内含报酬率,即接近实际的投资报酬率”〔答复〕提醒您:(1)如果各年的现金流量相同,则显然,投资回收期=总资产/各年相等的现金流量所以,现金回收率=回收期的倒数(2)对于长期资产而言,由于寿命很长,所以,各年相等的现金流量构成一个近似的永续年金,其现值近似=现金流量/折现率;(3)所谓的内含报酬率指的是使项目的净现值为0的折现率,所以,按照内含报酬率折现之后的现金流量的现值=总资产(即投资额),所以,总资产近似=现金流量/内含报酬率即:内含报酬率近似=现金回收率(4)由于内含报酬率就是实际的投资收益率,所以,现金回收率接近实际的投资报酬率
〔日〕教师提示〔问题一〕如果采用全额成本法,成本中心不对闲置能量的差异负责,他们对于固定成本的其他差异要承担责任。如何理解?请老师举例
〔答复〕(1)请您先看一下教材356页的三因素分析法的内容;(2)由于标准成本中心不能决定产量,所以,对于闲置能量差异不应该负责;(3)“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和“实际产量的实际工时”都是可以被标准成本中心控制的,所以,标准成本中心应该对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负责;〔问题二〕标准成本中心不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责,而只对既定产量的投入量承担责任。如何理解?请老师举例
〔答复〕 其实教材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注意:(1)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主要指的是设备和技术的利用程度,设备的利用程度又取决于产量,因为标准成本中心无权做出设备和技术决策,也无权做出产量决策,所以,不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责;(2)“既定产量的投入量”指的是生产成本,由于标准成本中心可以控制生产成本,所以,对既定产量的投入量承担责任;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问题一〕闫老师:请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应如何掌握?您上课时强调应注意变形,如何变形???谢谢!!〔闫老师答复〕(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今年教材非常强调的一个地方,在第四章中的这个公式里,K=Rf+B*(Km-Rf)可以看出股票投资的必要报酬率取决于三个因素,所以首先公式的四个指标里已知三个一定要会推出第四个未知指标。另外公式里的关键是B系数,对于无风险资产来说,B为0;对于市场组合来说B=1;另外B系数的定义公式要会,B=相关系数*(J股票的标准差/市场组合标准差),从这个公式也可以看出,给定三个,也应会求第4个。(二)另外今年教材在第5章增加了有关折现率的确定,在确定股票资本成本时,一般也要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利用类比法等计算贝他权益。考试时不要慌张,要放宽心态。〔问题二〕1000万流通股,4月1日回购100万股,求加权平均股数,闫老师说=*(8/12),我觉得应该是*(9/12),回购当月就禁止流通了呀。〔闫老师答复〕这是一个计算约定。同样当月增加,当月按实际就已经是流通了,但计算得有一个统一口径。这个问题不要苦恼,中注协问题解答三已经给了统一约定。另外考试不会拿这种东西为难你,有很多可以出陷阱的地方。〔日〕教师提示&&&&&&&&&&对于与“现金流量”有关的系列问题的解答:&&&&&&&&&&&&&&(一)计算项目的“营业现金流量”时,是否考虑利息的抵税作用?〔答复〕不考虑利息的抵税作用,即:计算公式中的&&所得税=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率净利润=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由此可知,152页的计算公式应该表述为:营业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二)项目的“营业现金流量”与项目的“实体现金流量”是否是同一个概念?〔答复〕是同一个概念。(三)计算项目的“股东现金流量”时,是否需要减掉“还本支出”?〔答复〕需要减掉当期实际发生的“还本支出”。(四)项目的“股东现金流量”和项目的“实体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答复〕在不考虑“资本化利息”的情况下:项目的股东现金流量=项目的实体现金流量-利息×(1-所得税率)-还本支出=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利息×(1-所得税率)+折旧-还本支出=(息税前利润-利息)×(1-所得税率)+折旧-还本支出=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还本支出(五〕计算项目现金流量时,如何处理“资本化利息”?〔答复〕(1)在计算投资项目的“营业现金流量”(实体现金流量)时,固定资产筹建期间的“资本化利息”不计入固定资产的原值,不增加固定资产的折旧,也不属于建期间的现金流量;(2)计算“股东现金流量”时考虑利息, 固定资产筹建期间的“资本化利息”计入固定资产的原值增加固定资产的折旧,属于筹建期间的现金流量;(六)计算“经营性现金流量”时,是否考虑利息的抵税作用?〔答复〕不考虑利息的抵税作用,也就是说,计算公式中的&&所得税=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率由此可知,246页的计算公式应该表述为:经营性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七〕246页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在数值上是否等于152页的“营业现金流量”?〔答复〕虽然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但是,数值不等。注意:(1)152页的“营业现金流量”只是针对某一个“项目”而言的,指的是与该“项目”有关的“营业现金流量”;(2)246页的“经营性现金流量”是针对“企业”而言的,包括的范围不仅仅是某个项目。(八)计算“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时,是否考虑利息的抵税作用?〔答复〕不考虑利息的抵税作用(注意:《轻松三》模拟试题二计算题第5题的答案不正确,详见“勘误表”);也就是说,应该按照:“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计算“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九)在拉巴波特模型公式中的“Pt”究竟是“税前利润率”还是“息税前利润率”?〔答复〕教材248页例题具有很大的误导性,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息税前利润率”。(十)“拉巴波特模型”表示的究竟是哪个自由现金流量?〔答复〕“拉巴波特模型”表示的是“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二者的含义完全相同。解释如下:“拉巴波特模型”计算公式中的“(St-St-1)×Ft”表示的是需要“追加”的固定资本投资,其数值等于“资本性支出-折旧”,因为折旧是企业的资金来源。(十一〕计算企业的“股东自由现金流量”时,是否考率利息的抵税作用?〔答复〕考虑利息的抵税作用;即:按照“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计算“净利润”(十二)教材中没有给出“股东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考试时怎么计算?〔答复〕可以按照:“股东自由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利息×(1-所得税率)-还本支出”计算。即:股东自由现金流量=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增加的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还本支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下列结论:(1)在计算第五章的“项目的实体现金流量、项目的营业现金流量”、第十章的“经营实体自由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经营性现金流量、拉巴波特现金流量”时,不考虑利息的抵税作用;(2)在计算第五章的“项目的股东现金流量、第十章的“企业股东自由现金流量”时,考虑利息的抵税作用;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重要提示〕----关于2003年教材内容的错误更正(中注协提供)1、第34页倒数第1行,删掉“例如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2、第52页表中倒数第2行、3行的“-1.57和-2.48”改为“3”请注意:52页的表2-5中规定了,销售增长率和净利增长率的最低评分为3分; 3、第65页倒数第10行:“预计销售商品收入=销售额×增长率×销售收现比”改为“预计销售商品收入=销售额×(1+增长率)×销售收现比”4、第80页倒数第三段的前面应该加上“不增发股票”5、第103页第10行“如果定价偏高”改为“如果定价偏低”;第11行“如果定价偏低”改为“如果定价偏高”〔解释〕(1)如果定价偏低,则企业的筹资额减少,但是,相对于正常的定价而言,支付的利息和偿还的本金并不会减少,因此,相对而言,企业会付出更多的现金;(2)如果定价偏高,显然不会有人购买,所以,会导致发行失败;6、第108页例7中最后一步计算“该债券日的价值为:PV=76.9+65.0=1034.06”其中的76.3674,应改为79.3674;计算结果“1034.06”应改为1037.06。7、第110页倒数第4行“资本利得”应改“售价”。8、第113页第14行“资本利得增长率”改为“资本利得收益率”9、第123页第7行“360个协方差”改为“380个协方差”10、第153页表5-11的第8行“两年后的大修成本”改为“两年末的大修成本”11、第156页倒数第10行,“这两种方法计算的净现值应当是一样的”,应改为“这两种方法计算的净现值没有实质区别”;第157页第7行“两种方法计算的净现值是一样的,没有实质区别”,应改为“这两种方法计算的净现值没有实质区别”。〔解释〕教材的例题非常特殊,如果把“11万元”换成其他的数字,则净现值的计算结果就不相等,例如:如果税后(息前)现金流量为22万元,则按照实体现金流量计算的净现值=22/11%-100=100(万元)按照股东现金流量计算的净现值=(22-3)/20%-40=55(万元)显然,计算结果不相等;但是,由于都大于0,都能得出项目可行的相同的结论,所以,没有本质区别;12、第210页例1资料:“假定某公司某年提取了公积金、公益金后的税后净利润为600万元”,应改为“假定某公司某年的税后净利润为600万元”。〔解释〕如果不修改,则原题的答案显然错误,因为提取的盈余公积也属于权益资本,所以,如果不修改,则原题中的增加的权益资本的总额=从本年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480&&
显然大于480万元,与剩余股利政策不符;13.第247页倒数第一行字,把“被认为与目标企业”改为“被认为与并购企业”14、第249页例3“估计并购后将给A公司的股东带来的自由现金流量为表10-4所示”,删除“股东”二字,改为“估计并购后将给A公司的带来自由现金流量为表10-4所示”。15、第265页例1资料最后一行“设公司的必要报酬率为12%”改为“设公司股东的必要报酬率为12%”。倒数第4行,“4200万元”应改为“1200万元”。〔解释〕由于在计算自由现金流量时,已经扣除债务的利息和本金,而4200万元中包括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所以,计算结果不应该与4200万元比较,而应该与管理者的出资额1200万元比较。16、教材第305页表12-2的“除奖金外的工资”,应改为“工资总额”17、第323页表12-14的“产成品产量(件)”一栏的“50”应改为“500”。
剑客在网校:剑客聊投资:
论坛等级: 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 实习生
回帖:3426
经验:27975
鲜花:<span id='flower33
金币:<span id='medal4218
200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考题题目及答案解析(仅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的答案代码。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一个公司"当期的营业性现金净流入量等于当期的净利润加折旧之和",就意味着( )。  A、该公司不会发生偿债危机  B、该公司当期没有分配股利  C、该公司当期的营业收入都是现金收入  D、该公司当期的营业成本与费用除折旧外都是付现费用  答案:D  【解析】注意:  (1)选项C不是答案,因为如果当期的赊销额等于收回前期的应收账款,则本期的营业收入也等于本期的现金收入;  (2)完整的经营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中,除了考虑折旧以外,还应该考虑"无形资产和待摊费用的摊销额等其他的非付现费用",本题中没有考虑"无形资产和待摊费用的摊销额等其他的非付现费用",说明其他的非付现费用不存在。   2.在下列关于财务管理"引导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引导原则只在信息不充分或成本过高,以及理解力有局限时采用  B、引导原则有可能使你模仿别人的错误  C、引导原则可以帮助你用较低的成本找到最好的方案  D、引导原则体现了"相信大多数"的思想  答案:C   【解析】注意:引导原则只能帮您找到次优方案,不会帮您找到最好的方案(参见教材37页)   3.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重要的财务指标,( )。  A、它能够展示内部资金的供应能力  B、它反映股票所含的风险  C、它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D、它显示投资者获得的投资报酬  答案:C  【解析】显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全部资本中普通股的比例越小,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中的分母越小,每股收益越大。   4.假设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单价50元,边际贡献率40%,每年固定成本300万元,预计来年产销量20万件,则价格对利润影响的敏感系数为( )。  A、10      B、8  C、4       D、40%  答案:A  【解析】目前的利润=20×50×40%-300=100(万元)  单位变动成本=50×(1-40%)=30(元)  当单价增长10%时,单价变为55元,  注意:单价的增长与单位变动成本无关,所以,单位变动成本不变,仍然是30元。  所以,利润变为:20×(55-30)-300=200(元)  利润增长(200-100)÷100=100%  因此,单价敏感系数=100%÷10%=10   5.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的原理是:( )。  A、到期收益率是购买债券后一直持有到期的内含报酬率   B、到期收益率是能使债券每年利息收入的现值等于债券买入价格的贴现率  C、到期收益率是债券利息收益率与资本利得收益率之和  D、到期收益率的计算要以债券每年末计算并支付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为前提  答案:A   【解析】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指的是使未来的现金流入的现值等于债券购买价格(即债权的投资额)的贴现率,即使债券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显然符合内含报酬率的定义。   6.在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的决策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是( )。  A、货款结算需要的时间差       B、公司所得税税率   C、销售增加引起的存货资金增减变化  D、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312页   7.某企业向银行取得一年期贷款4000万元,按6%计算全年利息,银行要求贷款本息分12个月等额偿还,则该项借款的实际利率大约为( )。  A、6%     B、10%  C、12%    D、18%  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368页例题   8.下列关于资本资产定价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与β值线性相关  B、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经营杠杆较大的公司β值较大  C、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财务杠杆较高的公司β值较大  D、若投资组合的β值等于1,表明该组合没有市场风险  答案:D  【解析】注意:  (1)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是对公司特有风险的细分,而是从公司的角度,对风险进行的分类,也就是说在经营风险即包含市场风险又包含公司特有风险,同样在财务风险中也是即包含市场风险又包含公司特有风险,所以,选项B和选项C的说法正确;  (2)如果投资组合的贝它值等于1,说明该组合的市场风险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相同,而不是说没有市场风险,因此,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9.某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为1.8,财务杠杆系数为1.5,则该公司销售额每增长1倍,就会造成每股收益增加( )。  A、1.2倍     B、1.5倍  C、0.3倍     D、2.7倍  答案:D   【解析】参见总杠杆系数的定义式。  10.并购活动能够完成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并购对双方在财务上都有利,为此( )。  A、并购溢价应大于零         B、并购净收益应大于零  C、并购溢价和交购净收益均应大于零  D、并购溢价和并购收益均应大于零  答案:C   【解析】并购溢价大于零表明对被并购方有利,并购净收益大于零表明对并购方有利。  1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资产的变现价值变化会改变企业的( )。  A、资产负债率    B、资金安全率  C、经营安全率    D、债务保障率  答案:B   【解析】见教材487页资金安全率的计算公式   12.下列费用项目中,无须区别情况就可以直接归属到期间费用的是( )。  A、固定资产折旧费    B、借款利息  C、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D、存货盘盈或盘亏  答案:C   【解析】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13.产品成本计算不定期,一般也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问题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  A、平行结转分步法    B、逐步结转分步法  C、分批法        D、品种法  答案:C   【解析】这是分批法的特点   14.在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中,材料价格差异是根据实际数量与价格脱离标准的差额计算的,其中实际数量是指材料的( )。  A、采购数量 B、入库数量  C、领用数量 D、耗用数量  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573页倒数第二行字和574页例题  15.作为利润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可控边际贡献"的计算公式是( )。  A、部门营业收入--已销商品变动成本  B、部门营业收入--已销商品变动成本-变动销售费用  C、部门营业收入--已销商品变动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可控固定成本  D、部门营业收入--已销商品变动成本-可控固定成本  答案:C  【解析】注意:变动的销售费用也属于变动成本(参见教材161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每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请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所有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的答题代码。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假设市场是完全有效的,基于市场有效原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A、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和出售金融工具的交易的净现值等于零   B、股票的市价等于股票的内在价值  C、账面利润始终决定着公司股票价格  D、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  答案:AB   【解析】  (1)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购买或出售金融工具的交易的净现值为零(见教材43页),所以,A是答案;  (2)由于购买或出售金融工具的交易的净现值为零,可知B是答案;  2.关于股票估价的市盈率模型(股票价值=市盈率×每股盈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它是一种比较粗糙的测算方法,因为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B、它要求根据同行业股票历史平均市盈率和公司当期每股盈利估计股票价值  C、它既考虑了系统性风险,也考虑了非系统性风险  D、它表明投资于低市盈率的股票容易获利  答案:ABCD  【解析】参见教材291-292页  注意:股票的市价即受整个股票市场的大气候(即系统风险)的影响,同时又受被投资企业自身的风险(即非系统风险)的影响;所以,选项C正确;而抵市盈率的股票的升值空间大,所以,容易获利;   3.公司实施剩余股利政策,意味着( )。  A、公司接受了股利无关理论  B、公司可以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  C、公司统筹考虑了资本预算、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等财务基本问题  D、兼顾了各类股东、债权人的利益  答案:BC   【解析】参见教材383-384页   4.企业因财务危机而实施财务重整,必将导致( )。  A、资本结构的改变   B、债权人权益减损  C、债权人参与重整决策 D、重整价值的估计不遵循持续经营原则  答案:AC  【解析】参见教材491-494页,注意:财务重整不一定会导致债权人权益减损,因此,选项B不是答案   5.下列成本差异中,通常不属于生产部门责任的有( )。  A、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B、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C、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答案:AB  【解析】材料价格差异应该由采购部门承担责任,工资率是由企业管理部门制定的,与生产部门无关。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判断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你认为表述正确的,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代码"√",你认为错误的,请填涂代码"×"。每题判断正确的每题得1分,每题判断错误的每题倒扣0.5分;不答题既不得分,也不扣分。扣分最多扣至本题型零分为止。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管理用的成本数据通常不受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约束,也不能从财务报表直接取数,故与财务会计中使用的成本概念无关。( )  答案:×   【解析】财务报表中显然提供了管理费用数据  2.计算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其中的"利息费用"既包括当期计入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也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 )  答案:√   【解析】见教材96页,注意:此处的"利息费用"指的是计算公式中的"利息费用"即分母中的"利息费用"   3.可持续增长思想表明企业超常增长是十分危险的,企业的实际增长率决不应该高于可持续增长率。( )  答案:×   【解析】见教材148页   4.盈利企业给股东创造了价值,可亏损企业摧毁了股东财富。( )  答案:√  【解析】参见03年教材137页;  5.当代证券组合理论认为不同股票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股票的种类越多,风险越小,包括全部股票的投资组合风险为零。( )  答案:×  【解析】注意:市场风险不可分散   6.经营杠杆并不是经营风险的来源,而只是放大了经营风险。( )  答案:√  【解析】 (一)经营风险指的是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销售;(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天灾、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有协作关系的企业没有履行合同等;(二)很容易理解,显然在经营杠杆的作用下,企业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变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变大,即经营杠杆放大了经营风险。   7.可转换债券中设置赎回条款,主要是为了促使债券持有人转换股份,同时锁定发行公司的利率损失。( )  答案:√  【解析】参见教材355-356页,注意:在债券是否赎回的问题上,债券发行公司由决策权。  8.某公司目前的普通股1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25元),资本公积400万元,未分配利润500万元。发放10%的股票股利后,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将减少250万元,股本增加250万元。( )  答案:×  【解析】股本的增加额=增加的普通股股数×股票面值=100×10%×1=10(万元),资本公积的增加额=25×100×10%-10=240(万元)   9.通过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一个公司业已存在的财务杠杆、每股收益、资本成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  答案:×   【解析】计算每股收益时,没有考虑风险因素,所以,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务杠杆、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   10.在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估计方法中,相对于收益法(市盈率法),贴现自由现金流量法没有考虑并购中的风险因素。( )  答案:×   【解析】显然在计算预期股本成本率时考虑了风险因素。  11.根据阿尔曼的"Z计分模型",财务失败预警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营运能力指标,而不是获得能力指标。( )  答案: √   【解析】显然在"Z计分模型"中,营运能力指标(X5)的比重最大(99.9%)   12.间接成本是指与成本对象相关联的成本中不能追溯到成本对象的那一部分产品成本。( )  答案: ×   【解析】间接成本不是不能追溯到成本对象中,只是不能经济合理地追溯到成本对象中,例如:完全可以把润滑油的成本单独计量追溯到各别产品成本中,但是由于单独计量的成本较高,而其本身的数额又不大,更准确的分配实际意义有限,不如将其列入间接制造费用,统一分配更经济。   13.在标准成本系统中,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指预计下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材料市价。( )  答案:×   【解析】参见教材568页   14.在成本差异分析中,数量差异的大小是由用量脱离标准的程度以及实际价格高低所决定的。( )  答案:×   【解析】应该把"实际价格"改为"标准价格",参见教材573页的公式。  15.在业绩评价中采用剩余现金流量指标,可以使事先的投资评价与事后的业绩评价统一于现金流量基础,但它也会引起部门经理投资决策的次优化。( )  答案:×  【解析】剩余现金流量指标会导致部门经理目标与企业总目标一致。
  四、计算分析题(本题型共4题,每小题8分。本题型共32分。要求列示出计算步骤,每步骤运算得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在答题卷上解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1.资料:  A公司是一个家用电器零售商,现经营约500种家用电器产品。该公司正在考虑经销一种新的家电产品。据预测该产品年销售量为1080台,一年按360天计算,平均日销售量为3台;固定的储存成本2000元/年,变动的储存成本为100元/台(一年);固定的订货成本为1000元/年,变动的订货成本为74.08元/次;公司的进货价格为每台500元,售价为每台580元;如果供应中断,单位缺货成本为80元。订货至到货的时间为4天,在此期间销售需求的概率分布如下: 需求量(台) 9 10 11 12 13 14 15 概 率
0.4 0.18 0.08
0.04   要求:  在假设可忽略各种税金影响的情况下计算:  (1)该商品的进货经济批量  (2)该商品按照经济批量进货时存货平均占用的资金(不含保险储备资金)。  (3)该商品按照经济批量进货的全年存货取得成本和储存成本(不含保险储备成本)。  (4)该商品含有保险储备量的再订货点。  答案及解析:  (1)Q*=40(件)   (2)I*=Q*/2×U=40/2×400=10000(元)  (3)TCa=F1+D/Q·K+DU=/40×74.08+=(元)     TCc=F2+Kc·Q/2=×40/2=4000(元)  (4)①年订货次数=(次)     ②需求量的期望值=9×0.04+10×0.08+11(0.18+12×0.4+13×0.18+14×0.08+14×0.04             =12(件)     ③保险储备     TC(B=0)     =〔(13-12)×0.18+(14-12)×0.08+(15-12)×0.04〕×80×27     =993.60(元)     TC(B=1)=[(14-13)×0.08+(15-13)×0.04])×80×27+1×100     =445.60(元)     TC(B=2)=〔(15-14)×0.04〕×80×27+2×100=286.40(元)     TC(B=3)=0×80×27+3×100=300(元)     所以保险储备应为2件。     ④再订货点=12+2=14(件)  2.资料:  B公司甲产品的生产成本核算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该甲产品的生产在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为第二车间提供半成品,第二车间将其加工为产成品。每月末进行在产品的盘点。  产成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采用定额比例法:材料费用按定额材料费用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定额资料见定额汇总表,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数据见成本计算单。  要求:   计算填列"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计算单"、"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计算单"和"甲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请将结果填入答题卷第5页至第6页给定的表格中。  定额汇总表(单位:元)生产步骤 月初在产品 本月投入 产成品 月末在产品 材料费用 工时 (小时) 材料  费用 工时  (小时) 单件材料定额 单件工时定额 产量  (件) 材料费  总定额 工时总定  额(小时) 材料  费用 工时  (小时) 第一车间 00
第二车间&& 180&&920&&5 200&& 合计 00 &&
  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计算单(单位:元) 项 目 产 量 直接材料定额 直接材料费用 定额工时 直接人工费用 制造费用 合 计 月初在产品&&
0 6300 本月费用&&
  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计算单(单位:元) 项 目 产 量 直接材料定额 直接材料费用 定额工时 直接人工费用 制造费用 合 计 月初在产品&&&&&&140 120 260 本月费用&&&&&&716 合 计&&&&&&976   答案:  第一车间: 甲产品成本计算单(单位:元) 项 目 产 量 直接材料定额 直接材料费用 定额工时 直接人工费用 制造费用 合 计 月初在产品&&0 200 600 6300 本月费用&& 91 31749 合 计&& 91 38049 分配率&&
1.10&&3.8 6.1&&产成品中本步骤份额 200
20 33880 月末在产品&&0 418 671 4169   第二车间: 甲产品成本计算单(单位:元) 项 目 产 量 直接材料定额 直接材料费用 定额工时 直接人工费用 制造费用 合 计 月初在产品&&&& 180 140 120 260 本月费用&&&& 920 716 合 计&&&& 08 10976 分配率&&&&&&3.90 5.90&&产成品中本步骤份额 200&&
00 9800 月末在产品&&&& 120 468 708 1176   甲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单位:元) 项 目 产量(件)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 计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00 合 计 200
单位成本&&110 42.30 66.10 218.40   【补充说明】  该题答案存在很大争议,我特意咨询了一下中注协的专家,他们给出了比较完整的解释:  (1)原题中的"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本月投入定额成本不等于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产成品定额成本"是出题者故意设的陷阱;  (2)本题的考点是:02年教材561页的例题中,有一个假设"月末没有盘点在产品",而本题的情况余例题不同,本题中在月末时"对在产品进行了盘点",因此,本题的解题思路与教材的例题完全不同,应该按照(月末在产品定额资料+产成品定额资料)计算分配率;   即:1.10=25080÷(2)   3.80=4978÷()    6.10=7991÷()     3.90=4368÷()    5.90=6608÷()  3.资料  C公司在日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票面年利率10%,于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时一次还本。  要求:  (1)假定日金融市场上与该债券同类风险投资的利率是9%,该债券的发行价应当定为多少?  (2)假定1年后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1049.06元,该债券于日的到期收益率是多少?  (3)该债券发行4年后该公司被揭露出会计账目有欺诈嫌疑,这一不利消息使得该债券价格在日由开盘的1018.52元跌至收盘的900元。跌价后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是多少(假设能够全部按时收回本息)?  假设证券评级机构对它此时的风险估计如下:如期完全偿还本息的概率是50%,完全不能偿还本息的概率是50%。当时金融市场的无风险苏益率8%,风险报酬斜率为0.15,债券评级机构对违约风险的估计是可靠的,请问此时该债券的价值是多少?   答案及解析  (1)发行价格=1000×10%×(P/A,9%,5)+1000×(P/S,9%,5)         =100×3.×0.6499         =1038.87(元)  (2)0×(P/A,i,4)+1000×(P/S,i,4)     用i=8%试算:100×(P/A,8%,4)+1000×(P/S,8%,4)=1066.21     用i=9%试算:100×(P/A,9%,4)+1000×(P/S,9%,4)=1032.37      R=8%+(.49.06)/(32.37)×1%=8.50%  (3)900=1100/(1+R) R=22.22%      E=+0×0.5=550(元)      D==550(元)      Q=D/E=550/550=1      K=i+bQ=8%+0.15×1=23%      V=550/(1+23%)=447.15(元)  4.资料:  D公司正面临印刷设备的选择决策。它可以购买10台甲型印刷机,每台价格8000元,且预计每台设备每年末支付的修理费为2000元。甲型设备将于每4年末更换,预计无残值收入。另一个选择是购买11台乙型设备来完成同样的工作,每台价格5000元,每台每年末支付的修理费用分别为2000元、2500元、3000元。乙型设备需于3年后更换,在第3年末预计有500元/台的残值变现收入。  该公司此项投资的机会成本为10%;所得税率为30%(假设该公司将一直盈利),税法规定的该类设备折旧年限为3年,残值率为10%;预计选定设备型号后,公司将长期使用该种设备,更新时不会随意改变设备型号,以便与其他作业环节协调。  要求:  分别计算采用甲、乙设备的平均年成本,并据此判断应当购买哪一种设备。  答案及解析:  (1)10台甲型设备年折旧额=80000×(1-10%)/3=24000(元)  11台乙型设备年折旧额=55000×(1-10%)/3=16500(元)  (2)10台甲型设备平均年成本  购置成本=80000(元)  每年年末修理费的现值=2000×(1-30%)×(P/A,10%,4)            =44378.6(元)  每年折旧抵税的现值=24000×30%×(P/A,10%,3)           =17905.68(元)  残值损失减税=8000×30%×(P/S,10%,4)        =1639.2(元)  甲设备现金流出总现值=8.6-39.2            =(元)  甲设备平均年成本=/(P/A,10%,4)          =33071.62(元)  (3)11台乙型设备平均年成本  购置成本=55000(元)  每年年末修理费的现值  =〔(2000×(P/S,10%,1)+25000×(P/S,10%,2)  +3000×(P/S,10%,3))×11×(1-30%)  =47263.37(元)  每年折旧抵税的现值=16500×30%×(P/A,10%,3)           =12310.16(元)  残值收益的现值=5500×(P/S,10%,3)         =4132.15(元)  乙设备现值流出总现值=5.37-32.15            =85821.06(元)  乙设备平均年成本=85821.06/(P/A,10%,3)          =34509.25(元)
  五、综合题(本题型共2题,每题14分。本题型共28分。要求列出计算步骤,每步骤运算得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在答题卷上解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1.资料:  E公司的2001年度财务报表主要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收入               1000  税后利润             100  股利               40  留存收益             60  负债               1000  股东权益(200万股,每股面值1元) 1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2000   请分别回答下列互不相关的问题:  (1)计算该公司的可持续增长率。  (2)假设该公司2002年度计划销售增长率是10%。公司拟通过提高销售净利率或提高资产负债率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请分别计算销售净利率、资产负债率达到多少时可以满足销售增长所需资金,计算分析时假设除正在考察的财务比率之外其他财务比率不变,销售不受市场限制,销售净利率涵盖了负债的利息,并且公司不打算发行新的股份。  (3)如果公司计划2002年销售增长率为15%,它应当筹集多少股权资本?计算时假设不变的销售净利率可以涵盖负债的利息,销售不受市场限制,并且不打算改变当前的资本结构、收益留存率和经营效率。  (4)假设公司为了扩大业务,需要增加资金200万元。这些资金有两种筹集方式:全部通过增加借款取得,或者全部通过增发股份取得。如果通过借款补充资金,由于资产负债率提高,新增借款的利息率为6.5%,而2001年负债的平均利息率是5%;如果通过增发股份补充资金,预计发行价格为10元/股。假设公司的所得税率为20%,固定的成本和费用(包括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可以维持在万元/年的水平,变动成本率也可以维持2001年的水平,请计算两种筹资方式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销售额)。   答案及解析:  (1)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  销售净利率=税后利润/销售收入=100/1000=10%  资产周专访经=销售收入/总资产==0.5次  总资产/期末股东权益==2  留存收益率=留存收益/税收利润=60/100=60%  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润×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  1-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  或者:  可持续增长率=期初权益净利率×留存收益率=100/(100-60)×60%=6.38%  (2)  1)提高销售净利率时  需要的总资产=销售收入÷资产周转率==2200(万元)  需要的权益资金=总资产÷权益乘数=00(万元)  需要的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100(万元)  需要的净利润=留存收益÷留存率=100÷0.6=166.7(万元)  销售净利率=166.7÷%  2)提高资产负债率时(注意:由于不满足可持续增长的条件,所以,不能按照可持续增长模型计算):  净利润=销售额×销售净利率=1100×10%=110(万元)  收益留存=净利润×留存率=110×0.6=66(万元)  所有者权益=66(万元)  =10%×0.5×2×60%/1-10%×0.5×2×60%=6.38%  总资产=2000×(1+10%)=2200(万元)  负债==1134(万元)  资产负债率==51.55%  (3)下期预计销售收入=1000×(1+15%)=1150(万元)  总资产=销售收入/资产周转率==2300(万元)  期末股东权益=总资产×权益/资产==1150(万元)  期初股东权益=1000(万元)  本期收益留存=计划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  =1150×10%×60%=69(万元)  需要筹集外部股权=-69=81(万元)  另一解法:  销售净利率不变:2002年净利=1000×(1+15%)×10%=115(万元)  收益留存率不变:2002年留存收益=115×60%=69(万元)  资产周转率不变时,销售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是一致的,即资产增长15%  资产负债率不变,资产增长15%,负债也增长15%,所有者权益也增长15%  (4)2001年净利为100,税前利润=100÷(1-20%)=125  则:125=1000×(1-变动成本率)-125-1000×5%  变动成本率=70%  〔(S-0.7S-125-1000×5%-200×6.5%)×(1-20%)〕/200  =〔(S-0.7S-125-1000×5%)×(1-20%)〕/(200+20)  S=1060(万元)  2.资料:  E公司经营多种产品,最近两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摘要如下(单位:万元): 利 润 表 数 据 上 年 本 年  营业收入
 销货成本(变动成本)
 管理费用(固定成本) 600 800  营业费用(固定成本) 500 1200  财务费用(借款利息) 100 2640  税前利润
 所得税 500 600  净利润
 资产负债表数据 上年末 本年末  货币资金 500
1000  应收账款
 其他流动资产 0 1000  流动资产合计
 固定资产 5000   30000  资产总计 1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200 300  其他流动负债 450 700  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负债 0
29000  负债合计
 盈余公积 900 1100  未分配利润 100 400  所有者权益合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要求:  进行以下计算、分析和判断(提示:为了简化计算和分析,计算各种财务比率时需要的存量指标如资产、所有者权益等,均使用期末数;一年按360天计算);  (1)净利润变动分析:该公司本年净利润比上年增加了多少?按顺序计算确定所有者权益变动和权益净利率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数额(金额)。  (2)权益净利率变动分析:确定权益净利率变动的差额,按顺序计算确定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变动对权益净利率的影响数额(百分点)。  (3)资产净利率变动分析:确定资产净利率变动的差额,按顺序计算确定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变动对资产净利率的影响数额(百分点)。  (4)资产周转天数分析:确定总资产周转天数变动的差额,按顺序计算确定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变动对总资产周转天数的影响数额(天数)。  (5)风险分析:计算上年(销售额为10000万元)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本年(销售额为30000万元)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   答案及解析:  (1)本年净利润比上年增加==200(万元)    净利润=所有者权位置×权益净利率    上年净利润=10000×()=1000(万元)    替代1 15000×()=1500(万元)    本年净利润=15000×()=1200(万元)    所有者权益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500(万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成本包括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