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保罗书信有哪些在监狱写了几封书信?

保罗如何用同时代的哲学语言传福音?
有历史学者不信主的理由之一在于,他们坚称《圣经》是吸纳了历代历史和哲学作品而撰写的,其中最典型的例证之一就是保罗所写的《新约》书信,多受当时的希腊哲学思想影响,因此他们认为是人杜撰了上帝,而非上帝启示了《圣经》,乍听起来,这似乎很有道理,但他们的谬误就在于用形式和工具混淆了实质。正如今天科林·布朗的文章所说:“各种哲学的思想,需要按照保罗在基督里寻求到的真理来修正。”并且,保罗在他所处的时代,就用同时代听得懂的哲学语言来传福音,这恰恰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们转向《新约》的时候,我们发现只有一处提到哲学这个词,并且,只有一处涉及“哲学家”。后者出现在《使徒行传》17:18。那里提到使徒保罗在雅典和一些伊壁鸠鲁与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相遇的事情。对于一些人而言,仿佛保罗是在传外邦的鬼神,因为他传讲耶稣与复活。这次相遇,引发了保罗在亚略巴古的讲演。
关于这次讲演,令人吃惊的是如下事实:保罗假设了一个关联点。对于他而言,无需努力说明上帝的存在。这点根本不是一个问题。雅典人凡事“很敬畏鬼神”(徒17:22)。一方面是上帝的品性与各种行动,另一方面,是人做出相应的回应。这些才是问题的关键。但这里也有某种接触点。因为,保罗继续从希腊著作家那里给出两处引文支持他的论点:上帝离我们各人并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徒17:28)
这一整段文字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主题。亚略巴古的讲演,也许是明显遵从当时的修辞学模式的范型。我们对此特别的兴趣在于,保罗把他的论证建立在后面的事实上:希腊的思想家们,具有对上帝的存在和品性的真正洞见。
出自希腊著作家的这些引文,当放在它们的上下文来理解的时候,把上帝说成是主神宙斯,正如斯多葛的传统所理解的那样。因此,他是人类之父、所有生命的源泉。所以,上帝不应当被设想为一个居住在神龛里的有限的存在者。这位神,不应当被想象为一个影像。但这就是自然知识所能知道的。它需要基督福音的补充。
福音呼召各地所有的人悔改,因为上帝“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徒17:31)。而论及基督的复活,就引出三种反应——一些人讥诮他,一些人想在日后再听他讲,一些人信了主。
曾有人议论说:鉴于保罗留下的归信者很少,他在雅典的策略是一次错误的失败。诚然,在雅典,没有任何卓越的教会,可以同保罗在传道旅程中建立的其他教会相比。一些人认为,这样的教会的缺乏,是保罗失败的证据。其原因是保罗不直接传讲福音而是展开了哲学论证。另一些人则认为,保罗的这种失败(他们所假设的),特别是和权能布道相比时,是对自然神学之无力的无言见证。这里是将权能布道与伴随使徒的福音传道的神迹奇事相联系。
不过,这两种结论都是不成熟的、错误的。关于保罗早期在小亚细亚和希腊的各教会的传道策略,人们的仔细考察表明,他的成功往往很复杂,保罗并没有在他传道的每个地方都建立一所大教会。从多数情况看,公众对某种思想的回应,并不是这种思想的真理性与有效性的尺度。
然而,值得我们做的事情,是进一步在历史的背景中反思保罗的论证。因为,保罗在路司得曾经使用过类似的论证,后来在致罗马人的书信中,又继续重复使用它。
在路司得,保罗和巴拿巴的传道,引发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一位瘸腿人能够走路(徒14:8-20)。路司得的居民获悉这个事件,称之为神意介入的行为,他们相信是神灵以保罗和巴拿巴的人形降临地上。他们称巴拿巴为宙斯、主神、人类的保卫者,也是气候之神,因为巴拿巴一直保持沉默。由于保罗说了大部分的话,他们称他为赫耳墨斯、诸神的信使,以为他担当了巴拿巴的发言人。宙斯的庙宇位于城外,他的祭司甚至想给他们献祭。但是,保罗和巴拿巴撕开衣裳,跳进人群中,喊着说:
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上帝。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徒14:15-17)
路加是《使徒行传》的作者,他注意到,用这些话,保罗和巴拿巴简直无法阻止众人给他们献祭。不过,后来气氛突然变了。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的犹太人,满心敌意,便挑唆众人抵挡保罗,就用石头砸他,以为他是死了,把他拖出城外。
这段插曲突出了两点。首先,保罗的论点,是自然为上帝的善良与伟大做见证。大自然本身,以其丰富的见证显明:创造者不应当和受造物相混淆。但这把我们引向另一点,即人的前见和世界观对人们感知事物的方式有多么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很强大,它不仅会扭曲人们思考自然的总体方式,而且会歪曲人们看待各样个别事件的方式。对于那些在场的人,由于保罗,发生了非凡的医治事件,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路司得的居民按照他们的世界观来看待这个事件,他们信仰古代希腊神祗。保罗和巴拿巴的抗议,产生了暂时的阻挡效果。但这一切被安提阿和以哥念来的充满敌意的犹太人一扫而空。他们成功地诽谤了使徒保罗。
不是医治的基本事实改变了;改变的,正是按照人们所有的前见来解释这个事实的方法。首先,存在着种种前见,导致路司得的居民把保罗和巴拿巴看成有人形的神祇。然后,有保罗的解释对这种观点加以反驳。最后,是保罗在犹太人中的反对者们的陈述,彻底颠覆了原来的解释。保罗从被崇敬为神祗开始,结果被当作应当处死的恶人。
在《使徒行传》14章和17章所描述的两种情形下,使徒保罗的教导显然适合外邦的听众。正如保罗向犹太听众传道时,他强调的主题针对的是犹太人的宗教处境。然而,这种诉诸自然启示和某种对上帝的自然意识并非孤立、绝无仅有的。很可能保罗在希腊,尤其是在路司得和雅典的传道经验,成为他在《罗马书》中的教义的基础。
这封书信,明显写于哥林多附近,或者就是在他从雅典来到哥林多不久,或者更大的可能是他待在那里的最后的日子。无论如何,保罗在《罗马书》的开头几章,提出了同样基本的论证,我们从他在路司得和雅典的传道中,已经注意到这些论证。保罗使用它来为上帝的善良伟大做见证,同时以它为人类应当对上帝负责这一观点的基础。但是,正如在《使徒行传》中描述的那样,这种通过自然而来的关于上帝的知识,因着福音而得到补充。
在《罗马书》1:19-20里,保罗写道:“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这里,保罗也不是在证明上帝的存在;他在论证的是:考虑到人在世界上的经验,我们应当具有的关于上帝的各种观念,以及我们应当做出的何种回应。创造者不应当和受造物混淆。创造万物的大能者不应当被贬为受造之物。然而,这正是人类在愚昧中所做的一切。人类目前的困境,是人拒绝回应上帝的结果。
《使徒行传》中,保罗吸收了希腊著作家们的思想来支持他的论证。《罗马书》1章里,他借鉴《所罗门智训》13章,其中同样谈及人类无可推诿的愚蠢,他们没有对上帝的创造之工做出回应。无论是在这里还是别的地方,保罗都能够用旧约的教训和其他的思想,包括斯多葛主义的思想,来证明他的观点。
但是,每当保罗这样做时,他都不是简单地接受希腊的哲学。他会利用斐洛以及希腊化的犹太思想,他也使用斯多葛主义的语言。他会承认,斯多葛学派与其他人,都有各种真正的洞见及正确的观念。但他所讲述的信息,是关于耶稣基督的福音,在哲学里是无法见到的。此外,各种哲学的思想,需要按照保罗在基督里寻求到的真理来修正。
所有这一切,如何与《歌罗西书》2:8明显贬斥哲学的经文联系在一起?实际上,那是新约中唯一提到哲学这个词的地方。在此,保罗警告读者们:“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即哲学——译者注)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
学者们在这段警告中发现对各种可能的哲学的警醒,范围包括:从智慧的追求、各式各样的犹太教学派到最初的诺斯替主义,和对土、火、水、气四种元素的崇拜。
另一方面,这里很可能有某种反讽的因素。随后的几节经文,没有明确地谈到哲学的各种问题。相反,它们讨论的,是诸如割礼、饮食、节期、安息日、天使崇拜之类的问题。对于犹太人而言,所有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但因着基督的死,保罗现在把它们看成是陈旧的、无关的问题。事实上,它们是一种束缚人的形式,基督已经使信徒从中得着自由。
所以,很可能,保罗是在讽刺地称呼这些习惯为“照人间的遗传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信赖这样的东西,如同信赖某种空洞的、异己的哲学。它是人的传统的产物。
在我们结束对使徒保罗和古代哲学的这些简短的评论之前,有必要注意一下人们阐释保罗的思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早期,保罗一再被人们当作柏拉图主义者。这种看法的典型是乔治? 霍利?吉尔伯特(George Holley Gilbert):
在论及人的构成时,这位使徒总是站在希腊哲学家们而不是希伯来圣经的立场。和柏拉图的立场一样,他认为,人是由外体(外在的人)和内心(内在的人)构成的(林后4: 16);总体上,和希腊哲学一致,他认为,身体乃是灵的监狱(罗7:24;8:23),和奥尔菲(Orphic)的信仰一致,他抱有原罪学说,把恶的原则归于“肉身”。自从亚当犯罪以来,罪就在肉身上作王(罗5: 12)。这种思想的双重性,在《罗马书》7:15-18经典地表达了出来。
在对这些观点做出回应的时候,有两点评论是适宜的。一方面,仔细考察保罗实际上所写下的内容表明:这种主张并不能得到证实。现代圣经注释家们发现:保罗关于人性的理解,正好同柏拉图的身体与灵魂的希腊二分法相反。
另一方面,最近对使徒保罗的生活与思想的研究,不断强调的是保罗具有的彻底的犹太教特征。保罗对人性的理解,要根据《旧约》来审视。如果说保罗偶尔使用了希腊哲学的语言,那么,它正是斯多葛主义的语言而不是柏拉图主义的语言。
在这些情况下,保罗的目的不是要教导哲学,而是用他同时代的语言来传达福音。这种信息本身,是根据耶稣基督的生、死与复活,来重新解释希伯来圣经。
(摘自《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08)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以赛亚书11:9】
圣经中的珍宝 腓利门书赏析
来源:阿门网&
腓利门书赏析 腓利门书,俗称圣经中的珍宝,与旧约的路得记一样,美丽别致。除此之外,两书还有其它相似之处:路得记被认为是士师记的续篇,其目的之一是将路得记的清新与士师记的阴暗作对比;同样,腓利门书可以看作是歌罗西书的附记 (两书的开头问候和结尾问安为同一组人,参看西1:1 -2 和门1 -3 ,西4:7 -14 和门23 -25),歌罗西书是神学基督论的主要文献,腓利门书是个人化的请求和推荐信函。保罗书信对新约圣经的贡献众所周知。有趣的是,圣经对保罗书信的编排也异常奇妙。罗马书是保罗书信中最长的一卷,全书共7101 字,排在其首,被尊为基督教义的宪法;腓利门书是最短的一卷,全书仅355 字,排在最后,被称为实用基督教的典范。前者是教义,后者是实践,圣经「学道是为行道」的原则便一目了然。然而,由于本书实在简短,其重要性常被忽略。果若如此,定让使徒保罗感到遗憾,也着实有违于本书的真正作者――圣灵也就是神的心愿和初衷。腓利门书的情节背景几乎就是本书故事的本身:阿尼西母,显然是本书收信人腓利门的一个逃奴。Somehow ,他出逃罗马并遇上了狱中的保罗。这一偶然巧合显然出于神定意的安排,使得阿尼西母由保罗带领归于主基督的名下,成为保罗「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10 节)。阿尼西母显然与保罗暂住了一段时间,并在保罗所受的捆锁中伺候他 (13 节)。但保罗不愿长久享受被同工照料的好处,因阿尼西母原本是腓利门的奴隶,于是他便打算把阿尼西母送还给腓利门。然而根据罗马法律,逃跑奴隶一旦被抓获,将面临严酷的刑罚。聪明的保罗猜想腓利门对阿尼西母逃跑的愤怒,于是便打发推基古带上保罗写给歌罗西教会的书信,让阿尼西母与推基古同去 (参西4:7 -9),保罗如此安排是何等的一番用心。阿尼西母怀揣这封保罗亲笔书写的个人推荐信,去见他原来的主人――腓利门。可以想象,阿尼西母心中必是忐忑不安;然而,腓利门和妻子亚腓亚,并儿子亚基布,一家人读完此信,却是热泪盈眶。一个为基督的缘故被囚的使徒,一个对主忠心耿耿的使徒,自己在监狱的捆锁之中所想的仍然不是自己的益处,而是别人,这怎不使人感动呢?(笔者坦言,书写至此,止不住眼泪滴在面前的稿纸上) 我们有理由相信,腓利门饶恕了阿尼西母,并以主内弟兄欢喜接纳了他,因为这封纯属个人书信的公开即是一个强有力的明证。事实上,根据教会历史,腓利门书是最早被毫无争议地纳入新约正典的书卷之一,相对于雅各书、约翰贰、叁书、彼得后书、犹大书等书卷长久地被早期教父争论不休,腓利门书这封短信源自于圣灵的默示,是再明显不过了。罗马时代的奴隶制度异常普遍,通常说来,贫困、战争、出身都可使人沦为奴隶,奴隶估计占当时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罗马法律赋予奴隶双重卷标:从本质上讲,他们是人,但就商业角度看,他们只是奴隶主财产的一部分。他们虽然可以用钱买赎自己的公民身份,成为自由人 (Freeman),甚至进入上流社会 (据考证,使徒行传中的犹太巡抚腓力斯就是一个Freeman ,徒二十三26),但这样的机会微乎其微。在成为Freeman 之前,奴隶没有法律权利,完全处于奴隶主的绝对支配之下,奴隶主可以任意转卖、惩罚甚至处死奴隶。腓利门书中阿尼西母前后不同的命运正是所有信徒蒙恩前后不同光景的真实写照。我们都是罪的奴仆,「已经卖给罪了」 (罗七14) ,然而基督释放了我们,买赎了我们,而祂买赎我们的代价是祂自己的血、祂自己的生命。在这里,保罗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动人的图画:保罗,一个为耶稣基督缘故被囚的囚犯;腓利门,一个居住在亚西亚的富有的外邦人;阿尼西母,一个背叛并偷了主人钱财而逃跑的奴隶,为着主和福音的缘故一同事奉神 (参1 、2 、7 、13 节) ,这岂不是很美丽吗? 诚如圣经所描述的,「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 (加三28)。主内皆兄弟,因为我们同有一位父在天上。「我祷告的时候提到你,常为你感谢我的神,因听说你的爱心,…兄弟啊,我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宁可凭着爱心求你,……并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畅快」(参4 、5 、7 、9 、20 节)。爱,是神之儿女的标志,「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三35)。在最后的晚餐上,主耶稣为门徒洗脚,「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赐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约十三14 、34)。腓利门的爱心已经远达于在罗马狱中的保罗,以致保罗在祷告中常常为此感谢神。「爱人如己」(利十九18 、可十二31),这是神的心意,因「神就是爱」(约壹四16)。保罗自己说,「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林前十三1)。世间君王的统治是靠武力,但主耶稣的救恩却是祂舍身的爱。2003 年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首「我爱我家」的歌曲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节目,歌词正是由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四至八节爱的真谛改写的,可见人们心中对爱的渴求和盼望。靠着圣灵的默示,保罗写下如此不朽的爱的篇章,我们慈爱的神实在该受大赞美。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十三5),正如保罗不求自己的益处一样;爱是「不计算人的恶」(林前十三5),正如腓利门不计算阿尼西母的恶一样。爱需要饶恕,爱包涵赦免,因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赦免了我们,「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二十三34)。正是因为主耶稣「用自己的身体废掉了冤仇,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弗二14),才使神的儿女对他人的赦免和宽容成为可能。诚然,做到爱篇中的每一点都绝非易事,但「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3)。保罗奉召是作传福音的使徒,「基督差遣我,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林前一17);「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二2);「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林前九16)。保罗诚然是传福音的使徒,他从未忘记自己的职分,即便在这封仅335 字的私人短信中,他虽是惜字如金,却仍然不失时机地巧妙加入福音的信息。「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收纳他,如同收纳我一样。他若亏负你,或欠你甚么,都归在我的帐上,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17 ―19 节)。诚如阿尼西母欠了主人腓利门的债,我们都欠了神的债,「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诚如保罗与阿尼西母的罪责全然无关,基督与我们的犯罪也全然无关,祂是全然圣洁、绝对公义的主;然而,正如保罗愿意替阿尼西母还债一样,基督也乐意而且已经在十字架上偿还了我们的罪债,祂为全世界的罪舍身流出自己的宝血。全然无罪,圣洁公义的主,将自己无瑕无疵地献给神,为我们的罪受死,为的是洗净我们的心,除去我们的死行,使我们得永生 (参看约三16 、罗六23 、林前十五3 ―4 、来九14)。「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哪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因受欺压和审判,祂被夺去,至于祂同世的人,谁想祂受鞭打,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过呢?」(赛五十三4 ―8)前文提及,腓利门书是实用基督教的典范。全书以爱为中心主题,17 ―19 节更是道出福音的真理。福音信息的中心,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十字架正是神之爱的最高峰体现。「唯有基督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五8 ,参约三16)。在腓利门书,保罗一改自己惯用的自称,不是「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西一1),而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门1)。书中保罗称自己是「有年纪的」,「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9 节),不是自怨自艾的乞怜,实在是柔和谦卑的爱心体现。保罗从不为自己的遭遇抱怨或自怜,「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除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时随在,我都得了秘诀」(腓四12)。即便是监狱的捆锁,保罗心中依然喜乐。事实上,同被称为「监狱书信」的腓立比书,「喜乐」就是该书的主题之一。腓利门书第十一节,我们可以看到保罗的幽默,他在阿尼西母的名字上作了一个文字游戏:阿尼西母是当时常见的奴隶名字,意为「有益处」,但阿尼西母对腓利门来说是毫无益处,然而保罗说,「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11 节)。保罗藉「名」发挥的幽默,着实显出这位大学问家 (参徒二十六24) 的坦荡心胸和他驾御文字的巧妙艺术。保罗放弃使用使徒的权威 (但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又蕴藏他使徒的权威,参13 、16 、19 、21 、22 节),他的以爱心请求,一下子拉近他和腓利门在主内的弟兄相亲的关系,使其请求很容易被对方接纳。保罗既求情又不低下,既称赞又略带提醒,既谦和又不失威严的处事方式,实在是今日之教会团契同工配搭服事,彼此相爱,既相互包容又坚持真道的极好榜样。爱,是神永恒不变的心意,也是基督徒永恒不变、荣神益人的见证,因此,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除此之外,本书在其它方面的属灵意义也是丰富无穷,诸如尊主为大,彼此赦免,相互包容,不计得失,彼此款待,相互信任,彼此顺服,常常喜乐,恒切祷告,凡事谢恩等基督徒属灵生活的实践,均可在本书中找到。惟愿弟兄姊妹反复诵读此书,带着谦卑受教的心去默想体会,相信各人均可找到对自己的事奉、工作、学习、家庭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启示!「深哉!神丰富的智能和知识!」(罗十一33)任运生完稿于主后2003 年3 月9 日凌晨2 点28 分感谢和赞美归给天父!
来源未注明"基督网"的文章均仅代表编辑本人观点,不代表基督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如果有任何侵
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注明"基督网"的为本站写作整理,其版权归基督网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不得转载,除非营利性刊物外,但须
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
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谢谢。
“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烂。”箴14:30(cultactor)
(鄙视一切)
(鄙视一切)
(鄙视一切)
(该有这一天)
第三方登录:您当前的位置:&>&&>&&>&
保罗书信总论
&保罗书信总论新约圣经四本福音书,是记载耶稣基督的生活与工作的历史。接着就是使徒行传,记载复活升天后的耶稣基督如何被传扬出去。然后就是保罗书信,把耶稣基督的救恩福音的真理,作一番细致而深入的阐明,使我们知道所信的耶稣基督,不但有恩典,也有真理;不但使人得救,也使所信的人明白真道;并且经历这个事实。使徒保罗就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文字总结出来,成为有系统的真理,供应各地教会信徒的需要,使大家对救恩真理能有更深的理解。保罗书信是有一定格式的:一是问安,二是感恩,三是道理,四是实践,然后签名。保罗书信的次序排列也是很有讲究的。圣经学者认为保罗书信有三封可以作为中心:第一,罗马书――讲论因信称义的真理;第二,以弗所书――讲论生活成圣的真理;第三,帖撒罗尼迦前后书――讲论信徒得荣的真理。换言之,就是基督的受死、复活、再来。一个基督徒的失败,就是因为既没有清楚认识这些真理,也没有经历这些真理的缘故。保罗书信可以分成三个组:1、罗马书、哥林多前后书、加拉太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是保罗在第二、三次旅行布道时写的,时间较早,都是在公元第一世纪50年代写的。2、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都是保罗在公元第一世纪60年代被囚禁时写的,称之为监狱书信。主的忠仆使徒保罗身体虽然被禁锢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但他的心灵却念念不忘各地教会中众弟兄姊妹属灵生命的光景。他曾说:“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后11:28―29)3、提摩太前后书、提多书乃是保罗在罗马获释与再次监禁期间写的,内容都是讲论关于如何治理教会和牧养群羊的事宜,就称之为教牧书信。这几封书信都讲到教会中的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忠于职守,用生命之爱去牧养好群羊。
热门关键词排行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罗书信分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