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战 德国为什么会败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真相
俄罗斯南部有座城市,俄国时叫察里津,苏联时改名叫斯大林格勒,苏联解体后,又改名为伏尔加格勒。近期有两件事和伏尔加格勒搭界,第一件事,前不久,俄罗斯新电影《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全球放映;另一件,就是去年岁末那一天,“黑寡妇”敢死队,在伏尔加格勒火车站和无轨电车上制造恐怖袭击,导致数十位平民死伤,令世界惊悚。
我侨居俄国的时候,走过一些城市,方知斯大林格勒其实是伏尔加河岸边,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城市。它夏季炎热,最高气温可达零上40度;冬季酷寒,最低温度竟然到零下30度。我曾想,希特勒真是瞎了眼,非要在这座城市与俄国人一决雌雄,要知道,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出兵作战,他胜算都不会很大。何况,元首所遇到的俄国人非等闲之辈:恶劣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斯大林格勒人的性格,他们强健彪悍、性格狂暴,内心残忍。再者,斯大林格勒沿伏尔加河建立了重要的军事制造工业区,战时,它为苏军作战的装备和武器支持,发挥了巨大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影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告诉我们,红军和市民们面对强敌,绝地反击,浴血奋战,牺牲无数,成为那个时代的英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成为英雄,也是一种别无选择的结果。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拉开序幕,斯大林即对布尔什维克守军和市民下达死命令,不惜任何代价坚守城市,克服恐慌情绪和战斗到底。斯大林金口玉言,国家大难当头,全城无人言退,决意死战,誓与城市共存亡。
决战前夕,斯大林格勒共聚集了包括从列宁格勒等苏联西部地区城市,撤退下来的70多万平民。他们唯一的疏散通道,就是渡过伏尔加河,向右岸转移。负责实施平民疏散的斯大林格勒市政府,由于准备仓促,缺乏渡船等原因,直到8月24日才将大约10万妇孺运送到对岸,25日,德国空军封锁了疏散路线,斯大林格勒遭遇狂轰滥炸,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敌机对着过河的人群俯冲扫射,人死船沉,惨烈之至,再无人可以逃离伏尔加河左岸。我看过相关的报道,仅8月23日,德军就出动了1200架轰炸机,总共起降1500架次,每40-50分钟实施一轮狂轰,每轮轰炸持续10-15分钟,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投下数千吨炸弹,城里绝大多数居民楼、医院、幼儿园和其他民用设施被炸塌,伏尔加河岸的储油库也被炸毁,燃烧的原油沿河漂流,远远看去,伏尔加河犹如一条火河。纳粹飞行员战后回忆说,那时,他们已将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人间炼狱”。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里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细节,那就是大轰炸和烈火所引发的漫天灰烬,始终漂浮在每一个镜头里,以喻示具有制空权的德军,对整个城市的狂轰滥炸多么残酷。俄罗斯历史学家巴普洛娃娅,在她的战争专著《隐秘的悲剧: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平民》(伏尔加格勒出版,2005)中写道,截止日,斯大林格勒市内尚有70万居民未撤离,空袭来时,当日就有7万人被炸死,14万人被炸伤、炸残。在整个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期间,即有18.5万平民在空袭中丧生,创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阶段性空袭的死亡之最。斯大林格勒空袭的死难者人数,也远高于日本长崎和广岛死于原子弹爆炸的平民人数。但当年苏联官方媒体却称,日至10月10日,在德军空袭中仅有3500人死亡,他们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苏联政府这样隐瞒死亡人数,当然主要是担心说真话可能动摇军心,否则斯大林就不会在7月28日发出第227号命令,号召苏联全国军民奋起抵抗,“决不后退半步”。苏军还组成临时督战队,以阻止红军临阵脱逃。从当时满街书写的口号(“伏尔加后面没有我们的地方”)就可以看出,红军一方面在抵抗,一方面也在溃退。
影片中设计了俄国女人与德国军官的爱情戏,但牵强做作,这一方面说明导演媚俗,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尊重苏联妇女。苏联是个女性国家。表面上看这个国家一切由男权主导,但女人却是实际上的操盘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从日展开,在100多平方公里的战场上,敌我双方投入200多万军人展开厮杀。最初几日,苏联妇女和小孩就参加了修筑街垒和战壕的工作。影片中还表现了德国坦克进攻的情节,据史书记载,突入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坦克16师,迎头便遇到苏军防空第1077团的顽强抵抗,这个团的主力均为年轻的苏联女子志愿兵。隶属该团的防空37营的全体红军女兵,既没有作战经验,也没有兄弟连队支持,最终全部阵亡。
上文提及,斯大林格勒也是苏联的重要军事制造基地,德军入侵时,那里许多工厂的工人大多是女工,她们生产的枪支弹药和机械装备,产品出了工厂就直接送往前沿阵地。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一部俄国人投资拍摄的好莱坞电影,完全得不偿失,就像前几年俄罗斯曾经拍摄《布列斯特要塞》等影片一样,它既无法全景式地展现绵延数月的大会战场面,也无法超越70-80年代苏联军事文学和电影的“战壕真实”。现实版的斯大林格勒的决战让整个欧洲震惊,英国BBC电台1942年10月有一段时评,至今令我难忘:“战争开始后,波兰28天就陷落了,而德国人28天在斯大林格勒只能占领几座房子;法国38天就陷落了,而德国人38天在斯大林格勒只能占领几条街道。”斯大林格勒巷战持续了2个多月,房顶、楼梯、围墙、窗台以及地下室处处摆战场。一名德国士兵在战后回忆录中写道,斯大林格勒再也不是一座城市了,白天,城里弥漫着遮天蔽日的烟云,枪炮声震耳欲聋,烈焰熊熊燃烧;夜晚,一群群野狗和牲畜绝望地跳进伏尔加河,想游到对岸去,逃避地狱般的城市。只有意志坚如磐石的战士,才能挺下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斯大林格勒火车站之战。这里也就是2013年岁末最后一天,“黑寡妇”敢死队制造恐怖袭击的地方。红军与德军在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红军曾经13次失手,但最终还是从德国人手上夺回了车站。11月前后,德军几乎占领全城,只有伏尔加河边一个数百米的狭长地带久攻不下,原来这里恰是苏军兵工厂所在地,最著名的就是苏联“红十月”拖拉机厂和“街垒”炮厂即在此。工厂在被德军重重围困的时刻,仍坚持不殆,修复着从战场上拖回来的烂枪坏跑,窗外枪炮声声,场内工人却忙忙碌碌,很是淡定。最后,德军从“街垒”炮厂突进到伏尔加河岸,将红军柳德尼科夫师一部,围困在一个400-700米的狭长地带,柳德尼科夫孤岛困兽,仅仅借助苏军运输机补给,坚持与德军周旋和拼打数周,拖住了敌人,自己也死伤巨大。12月21日,该师残部与主力部队汇合,从城南突击,肃清了德军。当时,柳德尼科夫阵亡军人遗体共埋进了3个大尸坑,每个坑1000人,但战后,人们只找到一个坑,据悉,其余两个坑的发现和挖掘、掩埋工作至今仍在继续。
日,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被彻底击溃。这个胜利不仅属于苏联,也属于世界。9日,法国作家布罗齐在巴黎发表公开演讲,他说,市民们,1940年入侵巴黎的3个德国师都不存在了,它们已经被俄国人消灭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苏军在二战中苏德战场上的几乎所有战役里,伤亡都大于德国,却能取得胜利? - 知乎2882被浏览660178分享邀请回答8.5K4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228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5 个回答被折叠()揭秘:斯大林格勒战中德国为何大败?
揭秘:斯大林格勒战中德国为何大败?
导读:格勒战役是二战时期欧洲战场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德国所向披靡霸占西欧的大部分领土。那么所向披靡的德国为何在此次大战中惨败呢?网络配图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誉为二战经典的转折之战,此战役以德军失败而宣告结束,德军损失150万人,从而迫使转入战略防御。因此,也就成了苏德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性转折点。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除了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进攻重点;战线太长,后勤供应困难等主要原因外,临阵换将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致命伤。  “临阵换将乃兵家之大忌”。在《计篇》中提出了著名的“五事”,其中“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还提出“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对于斯大林和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事关成败的关键一战,而双方的将领则是关键的关键。
分页:1/3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欲夺荆州,出兵攻打东吴,不料起兵前夜张飞被杀,属下更
  段景住,是水泊梁山里的英雄好汉,有着金毛犬之称,在梁山好汉里排名第一百零八位
  历史是讲机遇的,没有机遇就没有历史。但机遇的出现又充分体现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汉成帝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说到赵氏姐妹中的赵飞燕,大家肯定是认识的。汉成帝可
  在三国时代,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那是出了名的,因此蜀汉内部,文武官员
  赵云是一位蜀汉大将,深受大家喜爱,他艺高胆大,忠心耿耿,颇具智慧,他沉稳的个
  自从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去世,乾隆就永远失去了富有柔情的婚姻生活。在他一生的大部
  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丰县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王独霸天下的贪婪与
  宋仁宗在位期间,后宫嫔妃很久没有升迁,十分不满,便屡屡提出申请,仁宗总是说没
  一、西汉时期的汉灵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凸显出创意才能的皇帝了,为什么
  每个国家、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传闻中的灵异事件,中国也不例外,今天就给大家介绍
  在北京昌平区的一个村子里,祖辈们世代守护着一座古墓,古墓里葬的据说是一位皇贵
  &立皇后&一事一直是古代历朝的重事,它关乎朝代的继承,还有朝廷的安定。可有一
  在《红楼梦》中,贾琏与王熙凤是一对重要的夫妻角色,他们直接掌管着荣国府的政治
  常有人说岳飞之死,不是秦桧之罪,是皇帝一手策划的。岳飞一心要灭胡虏迎二帝还朝
  精绝城隶属于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因为精绝国几乎没有其它城市,精绝城
  曹操一生功绩非常大,到后来权势滔天,虽然一直没有称帝,但是他的身份和帝王没有
  一般来说,古代帝王的生活条件比一般人可是好得多了,每天是锦衣玉食,而且还有良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座陵墓地位非常特殊,这座陵墓和同朝代其它皇帝的陵墓都不在一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件蹊跷事,什么事呢?一个老农没什么本事,他儿子也是放牛度
  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办公居住场所。几百年间,历经风风雨雨
  清朝攻城水平还真是一般化,尤其是入关以前的清军,首先满人不重视火器,因为不够
  明朝的火器现在是被传的越来越神,各种言论都层出不穷,比如吹捧的最多就是大明朝
  蒙古地处草原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生存方式。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生存,人
  在清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认为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清朝一直提防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领导者是唐朝将领
  在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对长平之战应该不会陌生。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一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
  鲁迅先生用&吃人&来形容封建的旧社会来表达其罪恶,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正的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10位皇帝,从小机智聪颖,很有个性,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古代社会,打仗那都是冷兵器时代,战场的胜败,国家的存亡,那都是靠军人在
  每当提到我国历史当中的慈禧太后的时候很多朋友就会觉得非常生气,不过这也是一件
  通过潘金莲这两次&抱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潘金莲讨厌武大郎最主要的原因是
  王昭君,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人,与西施、貂禅、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
  如果按照史书记载来说,公元前公元前188年,吕雉患了重病,她生怕自己死后群臣
  自古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古人有钱可以大酒大肉,三妻四妾,今人有钱
  第一个是张绣,张绣可是曹操的仇人。  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
  卫子夫给人留下贤良的形象,他是汉武帝的皇后,但为何母子两人会掺死?人们喜欢说
  我们都知道貂蝉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作为《三国演义》中的奇女子,大家有没有猜想
  花轿,也叫喜轿,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一般装饰华丽,以红色来显示喜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
  在清朝,政府每隔三年都会举办一次选秀大会,有点类似就今天的超女快男,有何目的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
  孔颖达,一个摒弃各种偏见,融合南北文化的大家,时代更迭迅速,那孔颖达是哪个朝
  董仲舒,生于公元前179年,广川郡即现在的河北衡水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是西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莫斯科保卫战5大真相 德军很不经打
&&&&&&&&&& 70年前的12月5日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转折点,苏联军队在坚守城池2个多月之后,开始转入大规模反击,彻底击碎法西斯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关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一直流传着各种或真或假的说法。不久前,俄《论据与事实》周刊刊文,澄清关于莫斯科战役的五大真相。
   真相之一:莫斯科城精心布防
   一些历史著作称,斯大林对德军闪电进攻莫斯科缺乏足够的心理和实战上的准备,显得猝不及防。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二战结束后,苏联人民委员阿纳斯塔斯&米高扬回忆说:虽然斯大林当时确信德国人会攻入莫斯科城,但仍做好了严密布防、拖住敌人、等待西伯利亚援兵到来的打算。
   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组建了20支契卡战斗小组,负责守卫克里姆林宫、车站、猎品市场等重要目标。为了日后开展地下抵抗运动,还在莫斯科全城设立了59个秘密军火库,并事先在莫斯科大剧院、中央电报局大楼、&地铁&和&民族&宾馆内埋设了地雷。甚至连圣瓦西里大教堂内都设置了爆炸装置,因为有人推猜德军攻下莫斯科城后,希特勒很可能会乘兴巡游这一著名景点。有鉴于莫斯科城的精心布防,历史学家尼古拉斯&里德斯在1954年曾假设:如果德军士兵真的攻入莫斯科,等待他们的将是类似&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那样的人民战争。纳粹军队将被旷日持久的巷战耗得精疲力尽,最终来自远东的苏联援军赶到,德军将被迫投降,战争在1943年就提前结束了!
   真相之二:领导干部带头溃逃
   苏联官方拍摄二战影视作品显示,在德军逼近莫斯科之际,全城百姓同仇敌忾,无数志愿者加入战斗行动,自发起来保卫家园。但事实上,莫斯科保卫战初期,很多官员和百姓还是选择了弃城逃跑。
   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关于疏散苏联首都居民&的决议。很多人将其理解为:莫斯科城很快就被拱手送给德国人了。城内很快便乱成一糟:地铁关闭,有轨电车停运。一些苏共官员们首先仓皇逃离出城。据史料记载,&第一天便有779名领导干部逃出首都,随身携带了价值2500万卢布的金钱和贵重物品,他们还动用了100辆轿车和货车运送家属。&看到领导们都逃离了,普通市民们也收拾细软,想办法出城。接连三天,出城的公路上人满为患。但到了10月20日,莫斯科城进入被围困状态之后,人员大量外逃现象不复存在。
   真相之三:德军无法望见克宫
   大家普遍认为,当时德军在距离莫斯科城32公里处进攻受阻,不过已经成功拿下莫斯科近郊、毗邻洛布尼亚的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有传闻说,当时德军将军们登上钟楼,拿望远镜远眺克里姆林宫。应该说,这个传闻听起来极具可信度。可实际情况虽,只有在睛空万里的夏天方能从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远眺克宫,在飘雪的冬季根本办不到。
   日,驻柏林的记者威廉&希列尔曾煞有其事地报道说:据他了解,当天德军第258师所属侦察营攻入莫斯科近郊的希姆基镇,并从那里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克里姆林宫塔楼。这个说法也不太靠谱,从希姆基也是无法远眺克宫的。更何况当天德军第258师并未参与围攻莫斯科的战斗,德军档案库里也没有找到该师攻占希姆基的证明材料。
   真相之四:那个冬天不太冷
   德军第2坦克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曾将兵败莫斯科城归咎于的严冬。他说,如果不是严寒的阻遏,德国人11月份就在克宫里饮酒庆功了。由于冰雪天气,德军坦克深陷雪地、大炮也因燃油被冻无法开动,攻击力大打折扣。但事实情况究竟如何呢?日莫斯科近郊的最低气温只有零下7度(此前10月份还多次下过雨,造成道路泥泞),而11月8日的最低温度是零度。虽然11月11至13日气温曾骤降至零下15度,但很快就回暖至零下3度,这样的天气很难被称之为&严寒&。真正严寒(零下40度)的降临是在12月5日苏联红军转入反攻之际。也就是说,严冬气候只是在苏联军队转入反攻追击德军之时起到一定作用,而残酷的莫斯科城下阻击战却是在并不太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
   真相之五:死命令难阻德军溃败
   博罗季诺之战是莫斯科战役中一场关键战斗。一些著作将这场战斗描述得非常惨烈。事实情况却是,驻守博罗季诺的德军是一帮乌合之众,在苏联红军的凌厉攻势之下很快便败下阵来。
   日,俄罗斯人与人时隔130年之后在博罗季诺战场再次相遇(编注:1812年夏,法国皇帝拿破仑率军入侵俄国,在博罗季诺曾与俄军进行过一次恶战)。这些法国士兵其实是德军的法籍雇佣军,共计2452人。他们的任务是守住博罗季诺,阻止住苏联红军的进攻。德军元帅冯&克鲁格在向雇佣军们做战前动员时说:&要像拿破仑那样英勇战斗!&事实上,这支雇佣军根本不经打,几天内便被彻底击溃:一半士兵阵亡,数百人被俘,余者带着冻伤被遣送后方。
   其实,早在日,惊讶于德军溃逃的希特勒曾发布一道类似斯大林当年签署的死命令:&不许后退!&,&坚守阵地至最后一名士兵战死&,并威胁称如果溃逃,将枪毙负领导责任的师长。第4集团军参谋长布鲁门特里特在《致命决策》一书中写道:&希特勒已经意识到,部队在雪地上的撤退将导致整个战线的崩溃,我们的军队将重蹈拿破仑军队的覆辙。&结果不出希特勒所料:仅仅3年半之后,苏联红军便攻入了柏林&&(刘圣任)
责编:王敏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