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公司裁员员工不走咋办风波:到底有没有忽悠员工

中移动被曝忽悠员工跟第三方签协议
&&来源:&&&&分享到:
  核心提示:张锐告诉记者:“没有提前通知、强制裁员、没有补偿,我们集体去抗议,但没有效果。”“整个菏泽移动有相同遭遇的人约为400,我是这批人里最早进入移动的。”但菏泽移动并不承认裁员的说法:“你们是华博的人,不是移动的,是华博裁的你们。”
  山东菏泽移动前员工张锐(化名)正在等一笔“据说会在8月底发放”的裁员补偿款。“已经等了1个多月。”张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市还有400多被裁职工都在等这笔钱,再不给,我们就起诉。”
  日,为菏泽移动打工7年的张锐突然接到菏泽移动公司的裁员通知,7月10日,张锐不得不在解约合同上签字,结束了自己的移动生涯,没有得到任何补偿。“整个菏泽移动有相同遭遇的人约为400,我是这批人里最早进入移动的。”张锐告诉记者:“没有提前通知、强制裁员、没有补偿,我们集体去抗议,但没有效果。”
  菏泽移动并不承认裁员的说法:“你们是华博的人,不是移动的,是华博裁的你们。”
  张锐向记者回忆:“2011年,移动公司以交社保的名义,忽悠我们跟‘华博’公司签了一份协议。签了该协议之后,我们还是在移动上班、做原来的工作、在移动领工资。包括最后解约合同,也是移动公司领导到我家里强制我签的。”
  张锐无奈表示:“为什么我们都成了华博的员工,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
  多位被裁员工告诉记者:“移动把裁员的责任名正言顺地推到了华博头上,投诉、抗议都石沉大海。”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枣庄、泰安等多地移动公司。据了解,山东移动所辖17个市级移动公司都背负了数百名的“裁员”指标。
编辑:刘倩萌作者: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客户端摩托罗拉移动中国裁员风波_科技时代_新浪网
导读:日,摩托罗拉宣布全球裁员20%,随后,中国区也确认裁员,总计约1000人。[][]
摩托罗拉移动表示已决定取消9月27日最后通牒期限,延长南京员工最后工作日至日。[]
南京摩托罗拉员工离职纠纷取得进展,除已有几位员工签了离职和解协议外,也有18个员工可以最迟工作到年底。[]
虽然摩托罗拉移动向南京研发中心员工提供40个外地工作岗位及各种招聘机会,但多数员工仍然抱团拒绝签署离职协议。[]
摩托罗拉中国高管通过邮件透露了摩托罗拉员工补偿方案的7个细则。包括两个月的月基本工资作为额外经济补偿金等。[]
摩托罗拉移动称,将在全球裁减4000个工作岗位,并关闭或合并全球90家运营机构的三分之一。中国区也确认将裁员。[]
专题内搜索面对裁员风波:听听乐视内部员工怎么说的!
来源:界面 作者: 
挺过这关自然皆大欢喜,不行也就是个好聚好散。
淡定、坦然。这是两个最近常被乐视人提及的词,主要用来描述自己当下身处风暴中心的思想状态。好像一切都做好了准备,无论还会发生什么。
2016年11月,一直高调狂奔的乐视突然宣布要停下调整,踩这脚急刹的正是董事长兼CEO贾跃亭。他向全体员工发布公开信反思:公司节奏过快,供应链压力骤增,加上伴随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供应出现紧张。自此,乐视开始深陷一轮又一轮负面风波,裁员数字一个比一个夸张。12月6日,有消息传出乐视体育内部已确定整体裁员,乐视体育总编辑敖铭辞职,业务板块也将做出调整乐视网股价暴跌7.8%。第二天,乐视网称因拟披露重大事项股票开市起停牌。网上开始流传一张乐视员工排队离职的照片。
10月20日,贾跃亭才在美国旧金山开了一场很贵的发布会,宣布乐视生态系统正式全面落地美国,并称计划在湾区招聘1.2万名员工。就在转折发生的11月,乐视还刚获得了“领英2016年最In雇主”的头衔。而现在,虽然究竟要裁10%,20%还是60%,乐视官方、员工和媒体都还没有统一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刀已经砍下了,或轻或重。
就拿这两年扩张得比较猛的乐视体育来说。光2015年,员工人数就从100增长至700人,到了2016年,更是增长至约1000人。虽然官方统一口径是公司整体人员优化幅度在10%,不同部门有所浮动。但据财新网报道,知情人士称实际比例可能在20%,即涉及约200名员工。
“我也不太确定具体情况,只能说老板公开信是这么说的。但乐视体育的同事确实有告诉我,他们那边要裁了,已经递交了名单。”乐视控股集团总部上班的赵寒和界面记者聊了聊最近自己与周边人的状况,但他并没有看到有很多人抱箱子离开或离职排长龙的这种大场面。“网上传的排队照片是拍的HR服务中心,其实那里永远都是乌泱乌泱的人,因为办公积金、收入证明、年假考勤的事儿都在那。”上周五刚去过的赵寒认为事情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夸张,“离职肯定是有一队的,不过永远也都有几个人在那排着,毕竟一万多人的大公司,只有下午办离职。但并不是满屋子都成了离职。”
编辑: 杰 1
对《面对裁员风波:听听乐视内部员工怎么说的!》表态
对《面对裁员风波:听听乐视内部员工怎么说的!》发表评论
··········
··········
·&&·&&· &&·······
······························
·····黄小星的空间移动裁员是真的吗?移动裁员是真的吗?
中移动“大裁员”背后
昨日下午,针对有媒体报道“中移动大规模裁撤劳务派遣员工:涉及近30万人”一事,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中国移动并“没有撤劳务工安排,报道不属实”。
该媒体在文章中指出,根据一份中国移动近期内部资料显示,目前劳务派遣人员占比为62%。为了落实人社部《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相关规定,在2015年底之前,需要对近30万劳务工进行职位调整。
报道还称,中国移动全国范围人员调整,今年6月山东率先裁员,全省17市裁员超过6000余人,大部分为劳务派遣人员。由于没有提前通知、强制裁员、没有发放任何补偿款等原因,菏泽、枣庄、泰安等地被裁员工自发组织示威抗议。据21世纪经济报道,山东菏泽移动并不承认裁员的说法:“你们是华博的人,不是移动的,是华博裁的你们。”
据不久之前中移动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上半年营收为3247亿元,同比增长7.1%,股东应占利润为577亿元,同比下降8.5%。在收入增加但利润下滑的情况下,中移动转型面临“阵痛”。
中移动被曝&忽悠&员工跟第三方签协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山东菏泽移动前员工张锐(化名)正在等一笔“据说会在8月底发放”的裁员补偿款。“已经等了1个多月。”张锐说:“我们市还有400多被裁职工都在等这笔钱,再不给,我们就起诉。”
日,为菏泽移动打工7年的张锐突然接到菏泽移动公司的裁员通知,7月10日,张锐不得不在解约合同上签字,结束了自己的移动生涯,没有得到任何补偿。“整个菏泽移动有相同遭遇的人约为400,我是这批人里最早进入移动的。”张锐称:“没有提前通知、强制裁员、没有补偿,我们集体去抗议,但没有效果。”
菏泽移动并不承认裁员的说法:“你们是华博的人,不是移动的,是华博裁的你们。”
张锐回忆:“2011年,移动公司以交社保的名义,忽悠我们跟‘华博’公司签了一份协议。签了该协议之后,我们还是在移动上班、做原来的工作、在移动领工资。包括最后解约合同,也是移动公司领导到我家里强制我签的。”
张锐无奈表示:“为什么我们都成了华博的员工,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
多位被裁员工称:“移动把裁员的责任名正言顺地推到了华博头上,投诉、抗议都石沉大海。”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枣庄、泰安等多地移动公司。据了解,山东移动所辖17个市级移动公司都背负了数百名的“裁员”指标。
“今年6月份在全省实施裁员战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省公司人士确认:“总裁员规模超过了6000人。”
“市公司人员分为三类,合同工、劳务派遣、临时工,这次裁员主要是劳务派遣、临时工。”一位滨州移动劳务工称:“省公司要求压缩劳务工比例,我们这些没被裁掉的,工资压缩了很多,已经有人主动离职了。”
山东移动省公司的“压缩劳务工比例”的要求,来自于中国移动集团。一份中国移动近期内部资料显示,“公司目前劳务派遣人员占比为62%。集团公司将落实《劳动合同法》、推动劳动用工结构调整问题,总的目标是实现用工总量零增长或负增长;劳务派遣用工占比年底前下降到50%以下,2015年底前下降到10%以下。难度相当大。”
据了解,根据人社部最新《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用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单位用工总量的10%,超过这一比例的用工单位要在2016年2月底之前逐步降至10%以下。”按照这一要求,中国移动总用工数约57万,在2015年底之前,需要对近30万劳务工进行职位调整。
山东移动裁员正是因此而起。除山东移动之外,多数省公司也在启动裁员计划。山西移动在今年3月份已启动首次裁员,第二批裁员正在进行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忻州移动人士告诉记者:“两次裁员数加起来可能跟山东规模差不多,不过我们有补偿,而且主动离职补偿双份。”据了解,湖南、福建、黑龙江等地移动公司也处于裁员进行时。
昨日报道:中移动多省分公司大规模裁撤劳务工
昨日媒体报道称,中移动山东、福建、山西等省公司正在进行裁员计划,大量劳务派遣员工被裁撤。
今年6月底,山东移动率先开始裁员。据山东移动省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全省17市裁员超过6000余人,其中大部分为劳务派遣人员。
由于“没有提前通知”、“强制裁员”、“没有发放任何补偿款”等原因,菏泽、枣庄、泰安等地被裁员工自发组织示威抗议、上访、起诉,但均未能起效。目前,这些被裁员工依旧没有得到合理的安置方案。
据上述移动人士透露,之所以大量裁撤劳务工,是因为人社部《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要求:“用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单位用工总量的10%,超过这一比例的用工单位要在2016年2月低之前逐步降至10%以下。而山东移动在此前业务扩张中招聘了大量劳务工,比例远远超标。
调查发现,山西移动、黑龙江移动、福建移动等地也均在进行劳务工裁员,其中山西移动已属今年第二次裁员。与山东移动不同,山西移动给予裁员补偿,并给主动离职者提供双份补偿。
中国移动正在执行全国范围的人员调整方案。一份中国移动近期内部资料显示,该集团目前劳务派遣人员占比为62%。为了落实相关规定,要求劳务派遣用工占比年底前要下降到50%以下,2015年底前下降到10%以下。
中国移动总用工数约60万,也就是说,在2015年底之前,需要对近30万劳务工进行职位调整。
此外,与中国移动人力结构类似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有相应的裁员计划。有江西电信人士爆料:“江西电信将在未来通过裁员、内退、内部创业等方式优化1/3员工。”同时,天津联通一位管理层也表示:“集团已经向各省下发新的裁员考核,把人力优化为重点。”
难解的“人力结构矛盾”
“虽然都需要裁员,但真不应拿劳务工开刀啊。” 一位天津联通管理层人士称:“运营商的劳务派遣人员主要分布在营业厅、社区销售,是我们贡献收入的一线人员。”
他表示,在近几年的营业厅改革、社会渠道改革的转型中,一线的劳务工始终处于市场化改革的最前线,已经成为天津联通“最贴近市场、最有工作效率、最有活力”的人,“而且,劳务工普遍很年轻,是我们的新鲜血液。如果把他们裁了,谁去跑业务?”
“事实上,我们现在缺少劳务工。周六、周日,营业厅都排长队,根本忙不过来。”该联通人士表示:“相反,内部的正式工、管理层仍然低效率状态,长期不到岗、闲职者很多。最合适的办法是优化这些体制内员工,把绩优劳务工转正,这样能减少劳务工的比例。但被裁的不该裁,该裁的裁不掉,这太难了。”
这种人力结构矛盾或许是大多数传统企业的通病。今年6月,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公开表示:“今年,海尔会裁员1万人,主要是中间管理层。”
“人力结构矛盾已经严重制约运营商当前的战略转型,这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相比较而言,OTT冲击只是不重要的外部竞争。”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一位专家举例,此前西班牙电信曾宣布成立数字化部门实行互联网转型,但该战略尚未启动就夭折了。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互联网人才,以及管理层的权利纷争。
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人力结构矛盾还在持续放大。“一方面,被体制舒服的管理层愈发拥挤,另一方面没有合理的晋升机制、激励机制,我们根本留不住年轻人才。”该广州研究院专家表示:“这才是我们在人员调整时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
收入增利润降 中移动转型面临阵痛
收入增加但利润下滑,中国移动8月14日公布的中期业绩报告展现了转型的“阵痛”。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上半年营收为3247亿元,同比增长7.1%,股东应占利润为577亿元,同比下降8.5%。
在中国移动“语音到流量、数字化服务”转型中,传统语音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的1750.8亿元下降到1657.8亿元,虽然同期数据业务收入从去年的953.9亿元上升到1219.1亿元,增幅超过语音业务下降部分,不过由于投入上升,未在利润上体现出同期正增长。
“运营商传统业务都在萎缩,新的收入增长主要靠流量实现,但现在流量方面的投入比收益大。”独立电信分析师马继华接受采访时表示。
过去几年,中国移动连续实现利润的高速增长,依靠的正是其当时处于移动语音代替固话语音的大时代背景。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移动语音业务下降,除去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已趋近于饱和、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外,还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数据流量的需求大于移动语音有关,中国移动不得不承受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产业价值转移“阵痛”。
“从利润上看依然会有很大挑战,不过也想利用这个机会给自己挤水分。”移动总部员工说,“领导层觉得可以放水养鱼,但不要把市场丢掉,希望大家看得长远一点,储备能力,这两年要忍受一个业绩上的谷底。”
“语音下降的趋势是不能避免的,但OTT也提升了我们的流量,关键在于流量这些新业务的提升能不能更快地发展。”一位地方移动市场部负责人表示,目前也在积极和一些互联网厂商、游戏厂商合作,并且会利用一些互联网厂商渠道拓展流量价值。
中国移动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中国移动推出了多款以流量为主的资费套餐,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幅度达到91.4%,无线上网业务同比增长51.8%,占通信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4.2%。
但报告也指出,为了支撑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特别是为了拓展4G业务,中国移动加大了资源投入力度。中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此前预计,2014年中移动4G网络投资预计将超过500亿元。
中国移动还表示,除了上述因素,由于受到营改增、网间结算标准等政策性因素冲击,导致出现了利润下降。
电信运营商同工同酬难落实
去年有报道称,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不仅严格的规范劳务派遣,同工同酬更成为最大亮点,很多人欢呼劳务派遣工迎来春天。日,进一步保障临时工合法权益的法案《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提出企业员工派遣比例应控制在总用工数量10%以内,电信、电力等派遣工较多的企业将迎来一系列如何处理派遣工的难题。
派遣工的问题早成为社会问题。此次《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调整的初衷便是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IDC发布“探讨如何应对劳务派遣法规调整”的报告称,在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派遣工相关的企业需关注三要点:企业员工派遣比例控制在总用工数量10%以内;三产公司类型的单位属于不得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企业或服务商都不得随意解聘派遣员工。
以金融、电信、电力、石油石化、政府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已成为其普遍用工形式的一种,有部分企业员工派遣比例已超出总用工数量的10%。电信行业,更是劳务派遣用工大户,在某些地方甚至超过50%。
企业员工派遣比例控制在总用工数量10%以内,意味着很多派遣工将面临是否被电信运营商“收编”。
IDC表示,随着用工形式的变化、人员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仍会对企业业务造成影响。对于身处经济转型期的企事业单位,尤其派遣员工比例较大的企业,如将所有原派遣员工“收编”为正式员工,其成本、管理等各方面在短时期内都会造成较大的压力。
电信运营商用工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员工一般指直接与省公司签约的员工;B类大多是与人才代理签约,由人才代理派到移动工作;C类员工则属于聘用的员工,即一般劳务派遣工。其中A、B类为正式在编人员,面对用工总数不超10%的规定,运营商对C类员工去留的处理将变得棘手。
日,中国移动某分公司划定了劳务派遣的范围:公司岗位中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市场营销、网络维护、客户服务等相应工作岗位。也就是说派遣工几乎可涵盖公司所有业务岗位。
2011年,有数据称,中国联通大约有15万正式工,劳务派遣工35万。据通信人家园网友爆料,2011年联通派遣工比同岗正式工收入每年少2万元。假如全部“收编”,同工同酬,并且各个派遣工都以同一岗位计算,那么联通需要多支出70亿元,而联通当年净利润42.1亿元,成本之大可想而知。
在等级制度分明的三大运营商内部,劳务派遣工原本“干活多、拿钱少”,因待遇低、指标重而不满,与企业之间劳资纠纷时常发生。所以,如果不“收编”,在派遣员工过渡期及以后、或劳动合同到期后的去留问题,将成为运营商未来一段时间所需要应对的潜在风险。
随着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跟《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所允许的不超过总用工量的10%派遣工,也要同工同酬;并且相关人士表示,即便其他被裁派遣工所做的业务外包,并不节省费用。运营商用工成本增加在所难免。
某些地方运营商从几年前就开始不招派遣工,都改成外包性质的,这些年派遣工一部分通过考试转正,一部分转为外包,或者留有一定比例的派遣工,反正想法子让你碰不到同工同酬的范围,这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一运营商员工如此表示。
随着新法律的相继出台,不仅要求同工同酬,派遣人员更被定于不超过总用工数的10%。有些地方运营商早停止派遣工招聘,截住源头,然后对所在队伍的派遣工适当收编,适当予以补偿金劝其退出,将业务适量外包,从而成功将派遣工用量控制在总数的10%以内。但某些地方运营商派遣工超过总用工数50%,数量太大,裁员在所难免。即便派遣工转签为第三方的外包工,将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原来的由雇佣变为第三方的服务,也是变相的裁员。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7月1日实施之际,通信人家园进行了一次关于同工同酬的大讨论。除一些人表达了对同工同酬的期待,更多人却觉得实施难度太大,认为派遣之外还有外包——派遣工最多的选择或许只是从派遣工到外包工的转换。甚至有人直接漠然,同工同酬口号喊了这么久,从未实现,即便上升到法律,好像依然离自己很遥远。
还有人看得比较透彻,他表示,劳动力市场也就那么回事,派遣或临时工也就是等于底薪招人。如果不允许的话,无非就两种情况:企业减少招聘人数,因为它觉得少些人数也可以完成工作;或者企业发现必须要这么多人,那就必须承担增加的人工成本。基于目前通信业的情况,基本可以说企业会选择前者,即减少临时工数量,少量增加在职员工收入,同时相对大幅提高员工工作量。而减少派遣工的渠道无非是转签外包,或者直接裁员。
当然运营商一直有派遣工转正的政策,但是这与派遣工的文凭、年龄、业绩以及工作年限都有很大关系,成功转正的毕竟少数。就算被收编为正式工,或许又被定性为低层岗位,同工同酬同样无法实现。
也有相关专家称,做到同工同酬很难,首先,这个工怎么来定义与衡量,除了要做同样的工作,还要达到同样的工作效果。并且对于新法规,劳动部门不来主动管,员工自己维权的成本比要求的利益还高。因此,现在不缺乏的是法律法规,关键是执法的力度。同工同酬不仅仅在于相关企业的自律,更在于第三方的监督。
微软或对北京诺基亚员工进行强制裁员
受微软裁员计划影响,有消息称部分原诺基亚员工已接到在8月22日前签署“协商离职协议”的要求,否则或将被强制裁员,实施法定的“N+1”补偿标准。截至发稿,微软未就上述消息发表官方信息。今年7月31日,微软通过内部邮件向诺基亚员工公布“N+2”的裁员补偿方案。该方案随即遭到了员工的不满和抵制。本月初,诺基亚北京研发中心爆发员工集会,抗议微软的裁员补偿方案。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微软的裁员方案并不违反法律法规,但如何处理好裁员事件以及员工安置问题仍值得关注。
太平洋时间7月17日早上5点,微软CEO纳德拉发布名为“Starting to Evolve Our Organization and Culture”的备忘录,宣布微软将在接下来的一年内裁员一万八千名,这是微软公司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裁员。
抛去“调整文化,拓展能力”这类官方措词不提,本次微软裁员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清洗收购而来的诺基亚设备部门,裁汰其功能机业务,扼杀其尚在萌芽阶段的Android手机业务——Nokia X,全部押注以Windows Phone为唯一核心的微软移动生态。
裁员主要集中在微软硬件部门,其主要人员构成就是随收购诺基亚设备而来的两万五千名员工。本部门将裁员一万两千五百名,正好是来自诺基亚的微软“新员工”数的50%。裁员包括专业人才以及工厂工人。
The Verge引述微软内部备忘录称,微软将在接下来的18个月内完全终止诺基亚的功能机业务。手机业务负责人Jo Harlow在致微软设备部门全体员工的备忘录里透露,下一步微软设备部门焦点放在Lumia业务,也就是Windows Phone上。Asha、S40以及搭载android分支系统的Nokia X全部将进入维护模式(maintenance mode)。所谓维护模式,也就是说不再有新机型、功能更新。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功能机的时代结束了。
传裁员近30万人 中移动回应称媒体报道不实
据媒体报道,中移动山东、福建、山西等省公司正在进行裁员计划,大量劳务派遣员工被裁撤。对于报道中提到的移动省公司,其回复并无劳务工之类的裁员。同时,中国移动官方也表示,称没有裁撤劳务工的安排,有关媒体报道不属实。
据报道,一份中国移动近期内部资料显示,该集团目前劳务派遣人员占比为62%。为了落实相关规定,要求劳务派遣用工占比年底前要下降到50%以下,2015年底前下降到10%以下。中国移动总用工数约60万,也就是说,在2015年底之前,需要对近30万劳务工进行职位调整。
中移动被曝&忽悠&员工跟第三方签协议 否认裁员
山东菏泽移动前员工张锐(化名)正在等一笔“据说会在8月底发放”的裁员补偿款。“已经等了1个多月。”张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市还有400多被裁职工都在等这笔钱,再不给,我们就起诉。”
日,为菏泽移动打工7年的张锐突然接到菏泽移动公司的裁员通知,7月10日,张锐不得不在解约合同上签字,结束了自己的移动生涯,没有得到任何补偿。“整个菏泽移动有相同遭遇的人约为400,我是这批人里最早进入移动的。”张锐告诉记者:“没有提前通知、强制裁员、没有补偿,我们集体去抗议,但没有效果。”
菏泽移动并不承认裁员的说法:“你们是华博的人,不是移动的,是华博裁的你们。”
张锐向记者回忆:“2011年,移动公司以交社保的名义,忽悠我们跟‘华博’公司签了一份协议。签了该协议之后,我们还是在移动上班、做原来的工作、在移动领工资。包括最后解约合同,也是移动公司领导到我家里强制我签的。”
张锐无奈表示:“为什么我们都成了华博的员工,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
多位被裁员工告诉记者:“移动把裁员的责任名正言顺地推到了华博头上,投诉、抗议都石沉大海。”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枣庄、泰安等多地移动公司。据了解,山东移动所辖17个市级移动公司都背负了数百名的“裁员”指标。
裁员主要对象为劳务工
山东移动是中移动集团多年以来的用户增长冠军,以客户规模论,为中移动第二大省公司。但正是这个领跑者,拉开了中国通信运营商的裁员序幕。
“今年6月份在全省实施裁员战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省公司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确认:“总裁员规模超过了6000人。”
“市公司人员分为三类,合同工、劳务派遣、临时工,这次裁员主要是劳务派遣、临时工。”一位滨州移动劳务工告诉记者:“省公司要求压缩劳务工比例,我们这些没被裁掉的,工资压缩了很多,已经有人主动离职了。”
山东移动省公司的“压缩劳务工比例”的要求,来自于中国移动集团。一份中国移动近期内部资料显示,“公司目前劳务派遣人员占比为62%。集团公司将落实《劳动合同法》、推动劳动用工结构调整问题,总的目标是实现用工总量零增长或负增长;劳务派遣用工占比年底前下降到50%以下,2015年底前下降到10%以下。难度相当大。”
据记者了解,根据人社部最新《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用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单位用工总量的10%,超过这一比例的用工单位要在2016年2月底之前逐步降至10%以下。”按照这一要求,中国移动总用工数约57万,在2015年底之前,需要对近30万劳务工进行职位调整。
山东移动裁员正是因此而起。除山东移动之外,多数省公司也在启动裁员计划。山西移动在今年3月份已启动首次裁员,第二批裁员正在进行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忻州移动人士告诉记者:“两次裁员数加起来可能跟山东规模差不多,不过我们有补偿,而且主动离职补偿双份。”据了解,湖南、福建、黑龙江等地移动公司也处于裁员进行时。
此外,与中国移动人力结构类似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有相应的裁员计划。有江西电信人士向记者爆料:“江西电信将在未来通过裁员、内退、内部创业等方式优化1/3员工。”同时,天津联通一位管理层也表示:“集团已经向各省下发新的裁员考核,把人力优化作为重点。”
人力结构改革
继2002年以来,这是中国通信运营商首次释放出大规模裁员的信号。但在国际上,运营商裁员案例早已屡见不鲜。
由于遭遇竞争激烈、OTT替代效应加深、普及率饱和等危机,运营商收入增速放缓、利润下滑,受此影响的国际运营商都先后启动过大规模裁员计划。
2008年,AT&T宣布裁掉1.2万个职位,由此拉开了电信业裁员大潮。其后,国际运营商陆续裁员并于2012年进入高峰期。
2012年,西班牙电信计划裁员6500人,法国运营商Bouygues Telecom计划裁员5.7%,沃达丰则同时在英国、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等地裁员总计数千人,德国电信启动了长达三年的裁员计划,大量裁撤海外员工以及管理人员。即便全球最大的运营商Verizon,2012年也裁员近2000人。
“中国三大运营商人员都超过50万,但跟我们同等体量的AT&T只有20万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Verizon员工还没有20万。更不用说市值相当的BAT平均人员只有2.4万。”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笑称:“哪怕裁掉1/3的人,我们仍能照常运作,而且能轻装上阵。”
事实是,三大运营商确实陆续启动了“减员增效”的改革战略。
以中国电信为例,2013年中国电信启动“划小合算单元”改革,要求各部门以业务成立最小经营单元,部门成员打破现有职位,重新向经营单位竞聘上岗。“由于市场化竞聘,所以真实需要的人数少于总成员数,一部分人会处于失业状态。”前述江西电信人士称:“这部分人会以内退、裁员、鼓励内部创业的形式予以优化。”
中国联通则在2013年开始执行“人岗匹配”制度。“公司在部门根据业务需求设立岗位,部门员工重新按照岗位竞聘,岗位数少于员工总数。”一河南联通人士称:“目前省公司已经执行改革,一些没竞聘成功的正式工已经内退。今年年底全省各市公司都要完成改革。”他告诉记者,河南联通2013年收入180亿,员工4万人,但河南移动收入300亿,员工2万,“一半的收入养别人两倍的人,不裁怎么行?”
中国移动也在通过关闭乡镇营业厅、实施业务外包等方式减少用工总额。
此外,随着铁塔公司的成立,网业分离的缓慢推进,三大运营商都需要一次裁员来减轻自己的“包袱”,这或许能帮助运营商改善日益艰难的生存环境。
难解的“人力结构矛盾”
“虽然都需要裁员,但真不应拿劳务工开刀啊。” 前述天津联通管理层人士称:“运营商的劳务派遣人员主要分布在营业厅、社区销售,是我们贡献收入的一线人员。”
他表示,在近几年的营业厅改革、社会渠道改革的转型中,一线的劳务工始终处于市场化改革的最前线,已经成为天津联通“最贴近市场、最有工作效率、最有活力”的人,“而且,劳务工普遍很年轻,是我们的新鲜血液。如果把他们裁了,谁去跑业务?”
“事实上,我们现在缺少劳务工。周六、周日,营业厅都排长队,根本忙不过来。”该联通人士表示:“相反,内部的正式工、管理层仍然低效率状态,长期不到岗、闲职者很多。最合适的办法是优化这些体制内员工,把绩优劳务工转正,这样能减少劳务工的比例。但被裁的不该裁,该裁的裁不掉,这太难了。”
这种人力结构矛盾或许是大多数传统企业的通病。今年6月,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公开表示:“今年,海尔会裁员1万人,主要是中间管理层。”
“人力结构矛盾已经严重制约运营商当前的战略转型,这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相比较而言,OTT冲击只是不重要的外部竞争。”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一位专家举例,此前西班牙电信曾宣布成立数字化部门实行互联网转型,但该战略尚未启动就夭折了。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互联网人才,以及管理层的权利纷争。
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人力结构矛盾还在持续放大。“一方面,被体制舒服的管理层愈发拥挤,另一方面没有合理的晋升机制、激励机制,我们根本留不住年轻人才。”该广州研究院专家表示:“这才是我们在人员调整时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最新发布的日志散文网推荐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通裁员老员工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