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承诺会制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吗

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负担”转化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机会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不论是会前主要排放国家发布的联合声明,还是160个国家提交的自主贡献书,今年的巴黎气候大会还没开始,就让世界感到了希望――但是这并不代表月底的巴黎会是一片祥和。
  “主要分歧仍然存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会前如是强调。自23年前《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公约》签订至今,人类在对抗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两个阵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按照《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区原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应对气候变化承担不同责任。然而23年过去,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共区原则”是否还能在在巴黎会议上取得胜利?
  “(‘共区原则’)在本次大会上毫无疑问是会被淡化的。”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世界政治、经济、排放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共区原则”仍然会坚持,但在关键领域如何体现还需要谈判博弈,结果尚未可知。
  巴黎大会面对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共区原则”的模糊会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研究环境问题二十余年的张海滨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带来了独家解读。
  关键词1:主要分歧前景总体乐观,两大问题影响议程
  NBD: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前几天说过,本次巴黎气候大会“主要分歧仍然存在”。您认为本届气候大会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张海滨:我们说巴黎大会的前景总体是比较乐观的,但是问题还很多,绝对不会轻松。和《京都议定书》完全不同,我们现在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谈判模式,各国提交自主贡献书(IND),现在已经有160个国家提交。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各国自主权更大了,而且INDC中也基本锁定了各国的减排目标,各方在谈判的时候不会再彼此施加压力。
  但是还有两个问题。首先就是怎么理解“共同但有区别责任”这个原则。《京都议定书》中的“共区原则”是非常清晰的,而这次大会上,这一原则毫无疑问是在淡化的。但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在坚持维持“共区原则”的基本面,这一原则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损害等方面如何体现,这是谈判要去博弈的,结果现在并不是很清楚。
  第二个问题是资金。如果要执行和履约,这就需要钱,所以融资的问题会在巴黎之后极其关键,甚至是最关键的问题。从最新的谈判进程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内部情况还是国际经济的整体形势,要实现到2020年每年筹集1000亿绿色气候资金的目标也非常困难。
  这两个问题是巴黎大会比较棘手的问题。所以巴黎谈判的前景尽管乐观,但绝不轻松,出现焦灼和延期并不意外。
  关键词2:共区原则取消影响不大,但中国应力挺保留
  NBD:“共区原则”是保护发展中国家基本发展权利的,“共区原则”的弱化会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张海滨:从中国立场来讲,国内的减排议程和国际议程是高度吻合,也就是说采取更加有作为的或进取的减排政策,符合国家战略部署,因为我们进入了新阶段,我们的经济也需要转型。
  所以说“共区原则”如果没有了,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影响却非常大。
  然而,我们毕竟还是定位在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战略依托也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在气候大会上,中国还是要坚持体现“共区原则”,至少是在文献和原则中要体现。
  NBD:这个原则为什么会被淡化?
  张海滨:首先,发达国家对于“共区原则”的认识本来就有偏差,当时接受也并非心甘情愿。不过当时的发展中国家政治地位不高,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排放量也比较小。所以说是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排放三个格局让发达国家接受了“共区原则”,这个原则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基本的发展权。
  现在这三个格局经过20多年的演进之后,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政治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排放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排放量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相关情况现在已经完全颠倒过来。
  关键词3:减排进程2℃温控目标,通过创新或能实现
  NBD:在这样的情况下,目前减排的进程是怎样的?
  张海滨:看减排进度要看两个维度,一个是2℃温控目标的角度,另外一个维度是各国减排的情况。
  如果从2℃目标来讲,现在的行动还不够。按照最新的联合国报告,160个国家INDC能够保证将温度在本世纪控制在2.7℃。这已经给了世界信心,因为过去一直认为,如果不能达成强有力的减排协议,本世纪气温将上升4℃。现在距离目标只剩下0.7℃,如果我们在巴黎之后能够增强行动,通过制度、的创新就还有可能达到2℃的目标。
  NBD: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碳排放国,但是美国并未加入《京都议定书》,日本、俄罗斯等国也没有加入第二承诺期。这些国家减排情况是怎样的?
  张海滨:从各国的INDC可以看出,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在做国内自主减排的行动,特别是美国和中国都具有示范效应。美国国内政治掣肘非常严重,但是以加州为代表的很多个州都在采取减排的措施,也都做的很不错。
  国家层面国会限制非常多,奥巴马政府就通过行政手段推行减排措施,包括争议很大的清洁能源计划。这些政策本身就是在告诉世界,美国仍然是在负重情况下前进。
  关键词4:中国影响减排示范效应,展现全球领导力
  NBD: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排放国。中国的行动对于中国本身,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有怎样的影响?
  张海滨:国外的高层官员对我说,你们中国在自主减排,同时世界也在关注,中国的政策具有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所以我们更应该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能够把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充分结合起来,未来展现和承担全球领导力。
  我们比较忌讳使用领导力这个词汇,但是我们接受这个词是迟早的事。所以中国在这个领域发挥领导作用,既能够和国内绿色发展和的建设对应起来,同时也占领了全球道德制高点,体现出我们是负责任的大国。
  除此以外,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大幅提高中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的综合能力。所以要把应对气候变化所谓的成本和负担,转化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机会。
  NBD:去年11月和今年9月,中美两国先后发布两个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这前后,中国还和法国、欧盟发布了类似的声明。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气候变化治理方面的思路转向了大国治理。您怎么看?
  张海滨:我并不认同这是大国治理。中国高层所讲的全球治理是多层次的,既包括多边,也包括双边,在全球治理的多个体系和层次上同时发力。这是我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全球治理的本质。
关键词阅读: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巴黎气候大会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商务部名家吴东华教炒期货防爆仓买点方法--凤凰网博客
吴东华传授创新期货波浪趋势预测方法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巴黎气候大会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巴黎气候大会如何影响全球经济?11月30日开始至12月11日结束的巴黎全球气候大会,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呢?一般来讲,巴黎气候大会影响全球经济情况要到会议结束才出现,所以,现在全球是没有巴黎气候大会影响全球经济的分析文章的,本文做一预测,提早进行。巴黎气候大会开幕情况如何?巴黎当地时间11月29日晚间,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COP21)开幕之前已经提前半天召开《德班平台》工作组(ADP)会议,开幕式当天有184个国家向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UNFCCC)提交了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计划,覆盖了超过全球95%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然而这仍然不能保证2100年气温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巴黎气候大会会落实哪些内容?1、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宣布到本世纪末即2100年全球气候升温控制在2℃以内,但是,在2020年巴黎气候会议生效前,许多南方国家和一些公民组织则提出了应将“全球气温控制在1.5℃”这样一个更严苛的目标。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专家们强调,在2050年左右彻底淘汰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该条款应该白纸黑字写进巴黎协议中。3、哥本哈根峰会承诺的富国在2020年后,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支付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4、中国承诺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中国今年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另外中国投资20亿美元用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巴黎气候大会如何影响全球经济?1、全球植树造林出现井喷,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这是吃二氧化碳。2、沙漠治理、河水治理、土壤治理、企业排放治理,环保产业带来机会。3、煤炭行业、石油行业、天然气行业面临作古,风电、太阳能发电、节能电器等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净利润。4、发达国家面临巨大的财政付款压力,美国每年需要付近300亿美元左右,剩下的700亿美元由日本、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士、瑞典等分摊比较好。5、全球能源的更替,将带动新一轮全球投资,虽然一部分企业被淘汰,但是一部分新能源企业被壮大。笔者此前就撰文批评恒大进入太阳能发电,地产多元化发展才是正路,没想到恒大放弃太阳能发电在房地产里面进行多元化发展。对于国内投资风电的房地产企业,笔者建议退出,现在只看好风电设备供应商而非风电发电商。6、全球去化石周期,会让全球经济下降0.5个百分点,这对全球经济是一个打击。中国经济下跌可能是1个百分点。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巴黎气候大会将让传统能源行业企业作古,让全球新能源企业面临一部分走差的情况发生。巴黎气候会议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影响全球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
作者简介:吴东华,知名经济学家,企业综合创新专家,服装战略专家,预测欧美元趋势7年领先全球,经济整合专家,印度经济专家,外贸专家,世界经济专家,前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经济研究员、前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提出解购论淘汰并购论,提出综合创新超越技术创新推动转型,抛出第四驾马车拉住中国经济下行,他这些工具专救中央智库救不了的GDP、企业利润、传统企业创新、银行利润。企业被他用综合创新改造后,净利超增2-8倍。银行、购物中心、产业区等企业平台,每个平台每年分成客户企业超增利润4成,将是数百亿元。写字楼、企业、百货商厦、银行、传统企业等通过系列创新改造后将成利润王,他乐意担任企业走出去国际风险顾问、企业创新顾问,乐意加盟银行、企业提升净利润,欢迎合作,详见他网易官博。写于2015年12月1日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商务部经济名家吴东华,中国波浪理论创始人,前商务部旗下经济顾问、研究员,中金智库研究员。用数浪预测欧美元趋势自2009年以来是全球唯一成功者,2016年预测大宗商品大涨全面成功,数浪式《股票操盘手创新教学》学费1.4万元,担任期货公司投资顾问仅税后5万元、远程研究员税后15万元,担任企业主业扭衰综合创新顾问年税后10万元。邮箱手机: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气候承诺会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吗?
时间:  来源: 中国能源网  文章类别:转载  作者:-
核心提示:  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正式会谈,其后,中美双方发布了令人惊讶,更令人振奋的应对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合作联合声明。中方计划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峰值。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增加到20%。当然,目前这项单方面的国家计划,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国际气候承诺。但鉴于其严肃性,不妨认为这是走向正式气候承诺的一个重要步骤。对于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人们提出两个问题:目标能否实现?承诺是否制约经济增长?
  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正式会谈,其后,中美双方发布了令人惊讶,更令人振奋的应对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合作联合声明。中方计划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峰值。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增加到20%。当然,目前这项单方面的国家计划,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国际气候承诺。但鉴于其严肃性,不妨认为这是走向正式气候承诺的一个重要步骤。对于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人们提出两个问题:目标能否实现?承诺是否制约经济增长?
  人们关注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是因为这一目标比多数研究结果更加积极,达峰时间提前了5至10年。而应对气候变化是否影响经济增长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十多年前,正是由于担忧经济增长受到影响,小布什总统一上任就宣布了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尽管经济学家反复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和商界的担忧始终难以消除。究其原因,在于碳排放、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这里的碳排放是指一个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工业化时代,化石能源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化石能燃烧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的碳排放量与其经济产出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因此,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通常也是人均碳排放最高的国家。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中国人均能耗为0.63吨标煤,折合碳排放1.47吨。到了2012年,人均能耗上升为2.52吨标准煤,折合二氧化碳排放5.52吨。32年间翻了两番以上,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42%和4.22%。与此同时,国内生产总值提高了近20倍,年均增长约10%。显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与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长密不可分的。由此看来,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碳排放不再增加,甚至有所下降,意味着经济增速必须随之下降。但影响如何?
  乐观人士可以举出许多实例,譬如近年来西欧、北欧许多国家碳排放显著下降,但经济仍在增长,尽管相当缓慢。最近十年间,美国也出现GDP增长同时碳排放下降情况。可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能源强度,即每生产一个单位的经济产出(GDP)所需的能源量;二是能源的碳密度,即消耗一个单位能源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总量。煤炭比天然气的碳密度高,天然气比水电碳密度高。按照定义,碳排放总量正是GDP、能源强度以及能源碳密度三者的乘积。一国的GDP总量、能源强度和能源碳密度决定其碳排放总量。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碳排放。近年来,中国的能源强度大幅下降,从而降低了碳排放增速。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用天然气替代燃煤发电,碳密度下降,大大促进碳减排。正是基于这种数量关系,何建坤教授几年前提出碳排放的变化率可近似地表示为GDP、能源强度和能源碳密度变化率之代数和。在过去30多年中,由于节能和能效提高,中国的能源强度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下降。近年来,水能、风能、太阳能以及核能等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总体的碳密度也呈现下降趋势,尽管相当缓慢。用GDP的年增速减掉能源强度以及能源碳密度的下降速度,就是能源碳排放的变化率。
  按照中美联合声明,2030年碳排放实现零增长,意味着GDP增长速度与能源强度及能源碳密度的下降速度之和大体相当。也就是说由经济增长产生的增碳效应被能效提高和低碳能源利用的减碳效应所中和。如果能效和低碳能源比例提升较快,就会为GDP增长创造较大空间。如此看来,2030年碳排放达峰就成为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的一个约束。在这一约束下,要实现碳排放零增长目标,同时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就必须同时使能源强度和能源碳密度的快速下降。在新的气候承诺下,能源强度和能源碳密度的下降幅度事实上为经济增长幅度设定了上限。
  那么,这个幅度究竟多大?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历史变迁,一般情况是,随着经济增长,能源强度会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同样有据可查的是,发达经济体的能源碳密度也正在随着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而逐渐下降。历史数据表明,一国的能源强度及能源碳密度下降率之和一般不超过5%。虽然这并非不可改变的物理定律,但这个经验数字值得重视。它透露出中国政府对未来中国经济、能源和环境状况的预期。鉴于中国政府对2030年碳排放目标的严肃性,可以认为,政府在做这项决策时,对于15年后经济增长的预期不会超过5%。
  年,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中国经济的前景做出分析和建议。该项研究把终点设定为2030,其报告标题即为《2030年的中国》。该项权威研究预期,在接下来的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增速将从&十三五&的7%降至&十五五&的5%。在经济增速方面,这项研究与碳排放达峰规划不谋而合。如果未来经济增速降至5%,则为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创造必要的条件;而基于中外节能降碳的历史数据,要保证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经济增速不大可能突破5%的上限。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仍能保持7%-8%的高速增长。从经济学角度这或许是可行的。但从履行气候承诺视角来看,这种经济高速增长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能否实现?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是有条件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经济增速不超过5%。气候承诺是否制约经济增长?理论上,碳排放达峰与高速经济增长互不相容。但现实中,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按照目前的预期,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气候承诺对实现&十五五&5%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会构成一定约束,其程度取决于能效和低碳能源的发展速度。简言之,气候承诺可能制约经济增速,但并不制约经济增长。当然,这仅仅是对全国总体而言。对于不同地区和省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情况可能大不相同,其节能降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做具体分析。
  (作者: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您现在的位置:
气候承诺会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吗?
气候承诺会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吗?
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正式会谈,其后,中美双方发布了令人惊讶,更令人振奋的应对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合作联合声明。中方计划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峰值。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增加到20%。当然,目前这项单方面的国家计划,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国际气候承诺。但鉴于其严肃性,不妨认为这是走向正式气候承诺的一个重要步骤。对于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人们提出两个问题:目标能否实现?承诺是否制约经济增长?
人们关注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是因为这一目标比多数研究结果更加积极,达峰时间提前了5至10年。而应对气候变化是否影响经济增长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十多年前,正是由于担忧经济增长受到影响,小布什总统一上任就宣布了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尽管经济学家反复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和商界的担忧始终难以消除。究其原因,在于碳排放、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这里的碳排放是指一个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工业化时代,化石能源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化石能燃烧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一个经济体的碳排放量与其经济产出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因此,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通常也是人均碳排放最高的国家。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中国人均能耗为0.63吨标煤,折合碳排放1.47吨。到了2012年,人均能耗上升为2.52吨标准煤,折合二氧化碳排放5.52吨。32年间翻了两番以上,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42%和4.22%。与此同时,国内生产总值提高了近20倍,年均增长约10%。显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与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长密不可分的。由此看来,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碳排放不再增加,甚至有所下降,意味着经济增速必须随之下降。但影响如何?
乐观人士可以举出许多实例,譬如近年来西欧、北欧许多国家碳排放显著下降,但经济仍在增长,尽管相当缓慢。最近十年间,美国也出现GDP增长同时碳排放下降情况。可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能源强度,即每生产一个单位的经济产出(GDP)所需的能源量;二是能源的碳密度,即消耗一个单位能源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总量。煤炭比天然气的碳密度高,天然气比水电碳密度高。按照定义,碳排放总量正是GDP、能源强度以及能源碳密度三者的乘积。一国的GDP总量、能源强度和能源碳密度决定其碳排放总量。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碳排放。近年来,中国的能源强度大幅下降,从而降低了碳排放增速。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用天然气替代燃煤发电,碳密度下降,大大促进碳减排。正是基于这种数量关系,教授几年前提出碳排放的变化率可近似地表示为GDP、能源强度和能源碳密度变化率之代数和。在过去30多年中,由于节能和能效提高,中国的能源强度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下降。近年来,水能、风能、太阳能以及核能等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源总体的碳密度也呈现下降趋势,尽管相当缓慢。用GDP的年增速减掉能源强度以及能源碳密度的下降速度,就是能源碳排放的变化率。
按照中美联合声明,2030年碳排放实现零增长,意味着GDP增长速度与能源强度及能源碳密度的下降速度之和大体相当。也就是说由经济增长产生的增碳效应被能效提高和低碳能源利用的减碳效应所中和。如果能效和低碳能源比例提升较快,就会为GDP增长创造较大空间。如此看来,2030年碳排放达峰就成为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的一个约束。在这一约束下,要实现碳排放零增长目标,同时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就必须同时使能源强度和能源碳密度的快速下降。在新的气候承诺下,能源强度和能源碳密度的下降幅度事实上为经济增长幅度设定了上限。
那么,这个幅度究竟多大?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历史变迁,一般情况是,随着经济增长,能源强度会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同样有据可查的是,发达经济体的能源碳密度也正在随着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而逐渐下降。历史数据表明,一国的能源强度及能源碳密度下降率之和一般不超过5%。虽然这并非不可改变的物理定律,但这个经验数字值得重视。它透露出中国政府对未来中国经济、能源和环境状况的预期。鉴于中国政府对2030年碳排放目标的严肃性,可以认为,政府在做这项决策时,对于15年后经济增长的预期不会超过5%。
年,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中国经济的前景做出分析和建议。该项研究把终点设定为2030,其报告标题即为《2030年的中国》。该项权威研究预期,在接下来的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增速将从&十三五&的7%降至&十五五&的5%。在经济增速方面,这项研究与碳排放达峰规划不谋而合。如果未来经济增速降至5%,则为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创造必要的条件;而基于中外节能降碳的历史数据,要保证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经济增速不大可能突破5%的上限。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仍能保持7%-8%的高速增长。从经济学角度这或许是可行的。但从履行气候承诺视角来看,这种经济高速增长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地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能否实现?答案是肯定的,但也是有条件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经济增速不超过5%。气候承诺是否制约经济增长?理论上,碳排放达峰与高速经济增长互不相容。但现实中,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按照目前的预期,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气候承诺对实现&十五五&5%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会构成一定约束,其程度取决于能效和低碳能源的发展速度。简言之,气候承诺可能制约经济增速,但并不制约经济增长。当然,这仅仅是对全国总体而言。对于不同地区和省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情况可能大不相同,其节能降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做具体分析。
(作者: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2017(第十三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论坛暨2017年度中国分布式能源优秀奖项颁奖典礼将于8月8-11日在北京举办,详情请点击
&&&&京ICP证040220号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也来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
土地流转的三个紧迫问题
作者:迟福林&主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主办单位: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