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上市时间算不算ipo

深交所市值最高公司遭爆炒
机构哄抢温氏股份被套
谁在推高股价?从龙虎榜的数据来看,温氏股份上市当天(无价格涨跌幅限制)便遭到华泰证券厦门厦禾路证券营业部、华泰证券上海共和新路证券营业部等5个席位疯狂买入1.87亿元,其中4个席位均来自华泰证券营业部;11月3日股价再度涨停,数据显示共买入1.47亿元。
每经记者 宋思艰 实习记者 杜宇
国内畜牧行业巨头公司温氏股份11月2日挂牌深交所,公司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大华农,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创业板首例换股吸并后整体上市案例亦随之诞生。
温氏股份正式登陆创业板之后,由于没有涨跌幅限制,开盘后就遭到爆炒,盘中一度暴涨361%。11月3日股价再度涨停,报收60.84元,总市值2206亿元,这让温氏股份不仅仅一跃成为创业板市值老大,更是高居深市榜首。
游资席位推高股价
从龙虎榜的数据来看,上市当天(无价格涨跌幅限制)便遭到华泰证券厦门厦禾路证券营业部、华泰证券上海共和新路证券营业部等5个席位疯狂买入1.87亿元,其中4个席位均来自华泰证券营业部;11月3日股价再度涨停,数据显示共买入1.47亿元。
放量下挫 游资割肉机构抢筹
连遭买入后,股价并没有如投资者所想象的那样上涨,股价从4日至6日股价连续下挫,若是开盘当天买入的1.47亿元没有卖,3日累计跌幅高达8%,被套无疑。11月4日龙虎榜数据显示,主买方面,买1买3买4同为机构专用,合计买入金额11997万元,占总成交比例6.51%,机构联手扫货;主卖方面,卖1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泉州丰泽街证券营业部卖出金额3485万元,占总成交比例1.89%,而该营业部3日还大举买进3649万,仅仅时隔一天就选择了割肉出逃。
温氏股份上市遭爆炒 高估值引争议
作为一家畜禽养殖企业,开盘超过2500亿的市值让人唏嘘不已,市场中看空言论此起彼伏,其估值也遭受业界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温氏集团创立于1983年,现已发展成一家以畜禽养殖为支柱跨地区发展的畜牧企业集团,以猪肉、鸡肉养殖为主,以奶牛、肉鸭养殖为辅,以食品加工、农牧设备制造作为产业链配套。
股价开盘遭爆炒后的温氏股份总值超过了2000亿,值得注意的是,总市值排在温氏股份前列的均为大盘蓝筹股且多为指标股,如工商银行、中石油等,平安银行的总市值也不过才1600亿,其他的中小板、创业板就更不用说了,这让它不得不登上创业板总市值"琅琊榜"。
温氏股份在同行业目前虽然排第一位
&但有行业分析师认为,虽然温氏股份的营收规模与盈利能力均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但公司目前的估值仍然有些偏高,加之机构的砸盘出货,短期走势难言乐观。另一方面从此前申银万国换股吸并宏源证券、路桥建设被中国交建吸并、上电股份被上海电气吸并时,上市首日股价均大涨,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投资者或在前期潜伏,按新股上市溢价来对其进行炒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温氏股份上市当日(11月2日)龙虎榜数据显示,第一天游资纷纷抢筹,部分潜伏的机构出逃,在卖出金额前五位,有三家均为机构席位,机构累计卖出金额18780万元,华鑫证券西安解放路证券营业部当日卖出5862万元,居于卖出金额第二;东吴证券东莞鸿福路卖出3918万元,居于卖出第五位。
市场前景堪忧?
有市场人士测算,在畜牧业中,一个温氏股份的市值等于8个牧原股份,10个圣农发展,36个罗牛山,62个西部牧业。而这么一家巨无霸的上市公司,仅仅依靠养猪真的能带来出大的利益吗?
据《长江商报》记者调查,温氏模式实则是一种轻资产模式,温氏集团繁殖种鸡种猪,然后委托居民养护,迅速做大养殖规模,不过,这一模式将受到挑战。多年来,家庭化养猪、养鸡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温氏集团未能有效解决的难题,而收益微薄,也导致弃养农户逐渐增加。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表示温氏股份赶上了好时机,其股价攀高也是基于猪肉价格的走高。然而背后影响价格的因素多多,一旦爆发疫情,其损失将难以估计。另外,温氏模式本身的复制性,未来竞争会更加激烈,这或难以支撑目前这么高的股价。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至今3年,PM2.5等污染物浓度出现了大幅下降,但是,北方的冬季雾霾问题却并未有实质性好转。业内专家认为,大气变化过程...
每日经济新闻
作为一种新业态,共享单车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体现,满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其商业空间也触发了融资和市场争夺战,几乎“一星期就能出现...
经济参考报
新一轮省级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即将启动。按照规定,各省调整权限为国家乙类药品数量的15%,包含调进、调出和使用范围调整。此次医保目录调整确定了45个拟...
经济参考报
2016年,公安部部署开展以食品药品领域为重点的打假“利剑”行动,继续保持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全年共破获食品犯罪案件1.2万起、药品犯...
最近两年,网络直播风头日盛。关于网络主播年收入百万元千万元的消息不断出现,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进入网络直播间。然而,网络主播的收入真相究竟是什么?高...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7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温氏股份成创业板市值第一股
  11月2日上午,随着钟声响起,温氏股份(300498)正式登陆深交所,这意味着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整体上市。温氏股份开盘暴涨345.8%,报71.98元。开盘后,股价几经波动,截至收盘,股价涨242.5%,报55.31元,市值2005亿元,这使其一跃成为最大市值公司,紧随其后的是(,)、(,)。  南方日报记者 陈清浩  10年复合增长率达20%  此次,国内最大的畜牧企业温氏集团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正式在创业板上市交易。  根据方案,大华农按照0.8070的比例转换为温氏股份A股股票,即每1股大华农股票换0.8070股温氏股份A股股票,大华农股东所持股份将按照上述换股比例转换为4.35亿股温氏股份。换股后,温氏股份总股本规模达到36.25亿股。  温氏股份董事长温鹏程表示,整体上市是温氏股份发展进程中极具战略意义的一步,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地位,以更优良的经营回报投资者。  温氏股份被业内人士称为“养殖行业中的航母”,主营业务规模在全国居首。早期,温氏股份以黄羽鸡养殖为主,1997年又涉足肉猪养殖,畜禽出栏量全国第一;肉鸡方面,2014年公司商品肉鸡销售量达到6.97亿只,约占全国所有品种商品肉鸡总出栏量的8.51%,占黄羽鸡出栏量的19.10%;肉猪方面,2014年,温氏股份的商品肉猪销售量达到1218.27万头,占全国肉猪出栏量的1.66%,体量是目前国内任何一家上市养猪企业的至少五倍以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温氏股份已与全国23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成立了166家下属控股企业,拥有5.05万户合作农户,多年来位居全国畜禽产业链养殖公司头把交椅。  2005年至2014年,温氏股份的营业收入从61.42亿元增长到380.4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达20%。净利润从3.8亿元增长到26.63亿元,10年复合增速 21.47%,略高于收入增速,这折射出公司经营效率的不断提高。  安信证券研究员分析认为,轻资产、重激励、高效管理是温氏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养殖行业的高度分散为温氏股份提供了足够的成长空间。从横向来看,养猪及养鸡还有深耕的空间,养牛、水禽等领域是公司下一个扩张方向;纵向来看,进军下游食品加工行业,是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预计未来公司将加快资产整合力度。  “公司+农户”模式是核心  温氏股份建立了温氏集团大生态模式,并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推广智能化养殖,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管理保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养殖流程标准化,将养殖户个人经验技术对养殖效率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公司内部,很早尝试员工持股,目前核心员工均持有公司股权,不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优化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在外部,公司与合作农户实现利益共享,合作农户获得的收益甚至比公司净利润还多。  据悉,温氏股份上市后的首要目标是以养殖业务为核心,打通畜牧养殖和配套产业的产业链,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获得更多利润。  畜牧行业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畜牧业保供给、保生态、保效益的压力越来越大,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畜牧业的特点是资本密集型、技术集约化,只有靠拖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实现经营规模上的突破更容易解决。  全产业链养殖模式一直是发展的大趋势,温氏集团探索出的以“公司+农户(家庭农场)”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管理模式,因适合中国特殊国情而得以在全国迅速推广。这种模式,合作农户主要负责饲养环节,养殖产业链中的品种繁育、种苗生产、饲料生产、饲养管理、疫病防治、产品销售等环节则由温氏集团掌控。  分析师表示,这种独特的“温氏模式”在不同区域和家畜养殖上具有较强的复制能力,温氏股份已将肉鸡和肉猪养殖模式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拓展至肉鸭养殖等领域。  温氏股份内部人士透露,此次集团整体上市成功,将继续完善在全国各区域的养殖业务布局,加大对东北、华北、西南区域的支持力度,扩大华中区域的产业规模,并积极探索西北地区养殖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温氏股份在推广物联网“智能化养殖”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布局。  有证券分析师表示,继农村电商、农垦改革、种业之后,畜牧养殖业有望成为新一轮农业投资亮点。
(责任编辑:HN666)
11/03 07:5311/03 07:4711/03 07:3611/03 05:2711/03 02:3311/03 01:0611/02 23:0211/02 22:34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温氏股份上市遭爆炒 2200亿市值遭质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林琴思
  国内畜牧行业巨头公司温氏股份(300498.SZ)11月2日挂牌深交所,公司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创业板首例换股吸并后整体上市亦随之诞生。
  11月2日,温氏股份正式在创业板上市后,由于没有涨跌幅限制,开盘后便遭到爆炒,由发行价16.15元/股一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度暴涨361%,盘中被临时停牌两次,报收55.31元。11月3日,温氏股份涨停,报收60.84元,总市值2206亿元,一跃成为创业板市值老大。
  作为一家畜禽养殖企业,开盘超过2500亿的市值让人唏嘘不已,市场中看空言论此起彼伏,其估值也遭受业界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温氏集团创立于1983年,现已发展成一家以畜禽养殖为支柱跨地区发展的畜牧企业集团,以猪肉、鸡肉养殖为主,以奶牛、肉鸭养殖为辅,以食品加工、农牧设备制造作为产业链配套。
  温氏股份总股本为31.9亿股,这部分股票分别由公司实际控制人温氏家族、公司董监高及其他股东持有,此次发行的股份数为4.35亿股,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为36.25亿股。不过由于双方实际控制人均为温氏家族,此次重组并不构成借壳上市。
  目前,温氏股份的总市值超2000亿,已登上创业板总市值“琅琊榜”。值得注意的是,总市值排在温氏股份前列的均为大盘蓝筹股,如、、等,多数为指标股;总市值与其不分伯仲的有、等。而的总市值目前不到1600亿,也不超1000亿,温氏股份可谓深市新“巨无霸”。
  Wind资讯统计显示,温氏股份在所属的食品行业中,市值居于榜首,远超位列第二的1000亿,若以其上游畜牧业相比较,在所属农业行业的30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均在400亿以下,仍难以与温氏股份媲美。
  从温氏股份发布的三季报看,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实现营收335.5亿元,同比增长27.3%;净利润47.9亿元,同比增长282.1%。其中,三季度实现营收136.7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71.8%。
  有行业分析师认为,虽然温氏股份的营收规模与盈利能力均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但公司目前的估值仍然有些偏高,加之机构的砸盘出货,短期走势难言乐观。
  此前申银万国换股吸并、被中国交建吸并、被吸并时,上市首日股价均大涨,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投资者或在前期潜伏,按新股上市溢价来对其进行炒作。
  可以看到,在大华农终止上市前夕便有资金开始实施潜伏,以期博弈短期的套利机会,当日大华农放量涨停,当日成交金额10.33亿,较前几日平均成交金额3亿左右放大了3倍多。若以最后一个交易日每股45.72元的收盘价来计算,换股比例为1∶0.807,只有温氏股份上市首日股价高于56.65元时,彼时那些以最高价买入大华农的投资者才能实现盈利。
  再看温氏股份在上市首日的走势,其股价开盘便冲破56.65元,以71.98元大幅高开后一度冲至75元,这也为前期“潜伏者”提供了获利出逃的机会,而在此前以低价买入的投资者更是赚得盘满钵满。此后随着潜伏获利盘的大量涌出,股价出现震荡回落,尽管收盘报于每股55.31元,但当日涨幅仍高达242.48%。
  从当日龙虎榜中可以发现,温氏股份遭遇机构出逃,但受到游资热捧,在卖出金额前五位,有三家均为机构席位,机构累计卖出金额18779.75万元,华鑫证券西安解放路证券营业部当日卖出5861.72万元,居于卖出金额第二;东莞鸿福路卖出3918.5万元,居于卖出第五位。
  11月3日,温氏股份继续遭机构抛售。龙虎榜数据显示,卖出席位第一和第三的均为机构,合计卖出2亿元。
(责任编辑:UF020)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监管层再出手严控“炒壳” 借壳上市条件与IPO标准等同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券商中国
  监管层再出手严控“炒壳”,非借壳重组可直接公告实施
  本文作者:云中鹰;来源:券商中国
  A股市场“壳资源”在经历一番爆炒之后,目前成为了“过街老鼠”。
  继媒体曝出监管高层反感炒壳之后,日前监管层再次喊话要严控“炒壳”,并进一步放松未构成借壳的并购重组,明确表示上市公司未构成借壳的可不必等监管批文直接公告实施。
  借壳重组监管进一步趋严
  今日,有投行人士透露,监管部门近日小范围约见了部分券商,就A股市场借壳重组和炒壳相关事宜进行了沟通。
  在约谈中,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为防止市场非理性的炒壳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投资者利益,将进一步严格规范借壳类的并购重组。
  与此同时,在上周举行的2016年第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解读并购重组管理规则时也明确表示:证监会对借壳上市执行与IPO“等同”的要求,禁止创业板上市公司借壳上市。而在此前的规则中,相关表述则是借壳上市条件与IPO标准“趋同”。
  “借壳上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了。”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评述说,一方面政策风向已经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壳”价格早已脱离了实际,虚高不下。
  这位老投行人表示,现在借壳重组项目并不“划算”,一方面作为中介机构的券商责任和风险在增加,另一方面收益也在下降。“上市公司重组事件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借壳重组,而且一出问题,券商必然脱不了干系,主办人也难咎其责。”
  在上周的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监管层相关人士也介绍,新修订的并购重组规则强化了对并购重组事中事后的监管,如:重组后股价低于发行价一定标准的,延长锁定期6个月;虚假重组等情况,不得转让股份,并增加了暂停、终止重组等监管措施;强化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等。
  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100%以上的”,即构成借壳上市。
  与强化借壳重组相对应的,监管部门另一方面又在放松并购重组的行政审核,明确表示非借壳重组取消行政审核。
  在上周的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培训官员明确介绍,新修订的并购重组管理办法取消了除借壳上市以外的重大资产重组行政审批,具体内容由修订前的“重大资产重组需经证监会审批”、“要约收购需经证监会审批”修订为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取消审批,以及15天证监会未表示异议的可以公告,不必等证监会批文。
  不过,在并购重组中如涉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依然需要报送证监会审批。
  并购重组中投资者的保护也做了新的修订,在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明确了在并购重组事件中投资者保护的六大内容:承诺赔偿因虚假披露造成的伤害、引导建立民事赔偿机制、严格履行股份不转让承诺、股东大会网络投票、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重组摊薄的填补回报措施。
  不仅如此,并购重组涉及非公开发行的,锁定期限上也重新做了细化规定,具体如下: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控制的关联人,通过本次发行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董事会引入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外资战投入股比例不低于10%),取得股份时用于认购股份的资产持续拥有权益的时间不足12个月的,此四类投资者股份锁定期限为三年;一般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投资者和以资产认购股份的投资者,股份锁定期为一年。
(责任编辑:张彬 UF060)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氏股份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