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和《洗髓经和易筋经那个好》有什么区别

《易筋经》功法福利:易筋、易髓收藏健体
腾讯道学吴丹丰
[导读]《易筋经》功法简单、易懂易学,可说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书。《易筋经》书中功法核心为“易筋”“易髓”,其功法自古有之。一、 历史上“易筋”功法目前学界“易筋经”研究的误区是把“易筋经”功法和《易筋经》一书混为一谈。“易筋”功法《易筋经》书中功法核心为“易筋”“易髓”,其功法自古有之,早在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魏晋时期的《汉武帝内传》,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所以“易筋”“易髓”原属道家思想,来自古代道家养生之道,历代一直有传承。但在《易筋经》一书出现前,未有“易筋”理论和功法专著,有关思想只散见于有关道家修炼的文章里,做为“易筋经”功法创立标志的“外壯神勇”武学内功未见描叙。“易筋”还只是道家练气和导引之术功法而己。易骨二、明末《易筋经》成书,“易筯经”功法成形“易筋经”作为武学功法到明末才发展完备,通过二种形式传播发展,一是通过养生和武学专著《易筋经》传播,“易筯经”功法被系统化、理论化疏理出来,并开始普及化、具体化,功法简单、易懂易学,可说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书。目前最早的版本《易筋经》西谛本为明末出现可为佐证。在此本《易筋经》功理有“总论”“膜论”“内壮论”。并有了系统的修习功法,如“揉法”“日精月华”“服药法”“神勇余功”等。编撰了从达摩到岳飞的传承谱系,为普及传播树立了民族精神偶像。混元桩“易筋经”功法另一种传播方式是在内家拳、心意拳、武当拳里作为武学内功传承。和《易筯经》一书同时代的心意拳,为山西姬际可所创,后演化为形意拳,和《易筋经》一样亦托名达摩和岳飞所传。如李洛能《形意拳经》里说:“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迨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同时期大儒黄百家写的《王征南先生传》里写内家拳有“而总摄於六路与十段锦之中,各有歌诀”的内容。十段锦功法从八段锦演绎而来,《易筋经》有“外壯神勇八段锦”一则,可见和内家拳有共同的源流。形意拳另在心意拳谱里有“易筋经贯气法’功法,今从中气论摘录一段,可看到《易筋经》的影子,“一曰揉有定势,人之一身左气右血,凡揉之法,右边推向于左,是盖气推入血,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左,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使用无穷”。我们来看《易筋经》里揉法的文字:“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左,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两者文句基本相同。另1934年唐豪先生到河南陈家沟考察,看到了陈鑫所辑录的《三三拳谱》,目录里就有“易筋经贯气诀”。由上可见《易筋经》理论和功法对内家武术的影响,“易筋经”功法和《易筋经》书皆产生在明末。三、《易筯经》的武术功法探讨《易筯经》的理论,内家各派皆认可,功法却有异同。郭云深写形意拳三层功夫:“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壮似泰山。 二、易筋:练之已腾其膜,以长其筋,俗语:‘筋长力大’,其劲纵横联络,生长而无穷也。 三、洗髓:练之以清虚起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明显和《易筋经》功理相同,《易筋经》里揉功,拍打、采气、运气、服食、服药,外洗方等功,为内家拳武术内功基础,属于明劲的训练阶段,但内家拳的桩功训练,脊柱训练、争力等内劲训练《易筋经》书上则未有。武术功法另《易筋经》“内壮神勇”篇言习之功效“并其指,可贯牛腹”;“炼手余功”篇云“用时、注力一努,则坚如铁石”。和内家拳讲触之发于丈外的柔化内力完全不同。如明末沈一贯写的《搏者张松溪传》:“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堕重楼下,几死。众僧始骇服。”内家拳讲混元力、横力,惊弹力、炸力,《易筯经》描述功力尚在刚劲阶段。内家拳“易筋”“易骨”功法,以站桩为主。《易筋经》则以动功为主。笔者认为《易筋经》乃理论和功法普及读物,必需写的简单易明。而“易筋经”内劲门内尚秘之又秘,非口传心授不可,不可能公之于书。故“易筋经”功法受《易筋经》理论之影响又独立传承。动功四、《易筋经》功法集道家养生功大成易筋经里有采精华法,“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此为道家吐纳气功。《洗髓经》内容以内丹学为主,“子午静守功,卯酉干沐浴”,这些语句明显是道家内丹功术语。 《易筋经》里有服药法,并有药方。“练壮法外资于揉,内资于药。行功之始,先服一丸,约药入胃将化之时,即行揉功。”内壮丸药方,一方:“野蒺藜炒去刺,蜜作丸,一钱或二钱服之。”即道家的服食法。其它源于道家的功法有“揉功”“十二势导引”“按摩法”“下部行功”不一一而述,可见《易筋经》是一本集中国道家养生功大成之书。《易筋经》功法五、《易筋经》和道家南宗内丹功浙图本《易筋经》有海岱游人序记,序者游海岱之间,遇到一位欲到崂山访问的异人,“问所之,曰:‘胶崂访师之师也。’又问何能,曰:‘神勇。’”崂山内家拳为张三丰云游崂山时传下,分有玄功、玄真、龙华三拳,分别练明劲、暗劲、化劲,修“易筋”“易骨””易髄”之功。张三丰内丹法也是南宗为主,其《无根树》内容就是写南宗栽接之丹法。道家内丹道家内丹分南北两宗、皆讲性命双修。北宗重性功、南宗重命功。《易筋经》重气和身体的练习、明显受南宗影响,《洗髓经》功法亦多为内丹法。但北宗重出家住庙清修,南宗多混世同俗,南宗五祖只白玉蟾为出家住庙道士。南宗事实上后分住庙派和居家派,也有清修派和阴阳派丹法之说,学界目前对此有争议。但观《易筋经》里有双修和房中之内容,不可能出自北宗,或南宗为居家弟子修行,开的方便修炼法门。(编辑:陶然)(腾讯道学独家稿件,作者吴丹丰,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易筋经 >> 正文
《易筋经》人人能练 能强体祛疾
在武侠小说中,《易筋经》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绝学。现实中《易筋经》究竟是怎样的神奇呢?
据少林寺《易筋经》《洗髓经》传人释延王说,《易筋经》的版本非常复杂,他总共看到了几十个版本。&易就是变化,筋就是筋络,易筋是改变筋络。在武侠小说里,要练上乘功夫的话,就要打通任督二脉,这没有错。中医理论中,纵向叫&脉&,横向叫&络&,任督二脉正好在人体的前后中心,前面是任脉,后面是督脉,是人体的子午线。按中医理论,人体有十二正脉和奇经八脉,《易筋经》就是疏通人体经脉从而强筋壮骨。&释延王将各种版本和民间功法进行整理并拼凑完整,残缺部分则自创招式来过渡。
而历史上关于《易筋经》的来历考证却有完全不同的说法。少林寺的传统说法是:1500年前,达摩老祖在嵩山五乳峰面壁9年。达摩走后,少林僧人在洞中发现了一个铁盒,盒上没有锁却打不开。聪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铁盒就开了,原来上面有蜡,以防水汽侵蚀。铁盒中有两部书:《易筋经》和《洗髓经》,都是用梵文写的。而当时全寺上下精通梵文的只有二祖慧可。慧可把《易筋经》留在了少林,自己拿着《洗髓经》云游天下。寺中有不少僧人对梵文略知一二,于是各自翻译,使后来少林功法多如牛毛。但后来有位僧人带着《易筋经》在峨眉山见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谛,在般剌密谛的帮助下《易筋经》才有了中文版。慧可云游归来后,《洗髓经》已经翻译完成,这时大家才发现《易筋经》和《洗髓经》原来是一体的,但后人则只知有《易筋经》不知有《洗髓经》。
《易筋经》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修炼,而并非小说中所说的只有武林高手才能够学会。据释延王介绍:&修炼《易筋经》一般人只需一年左右便可打通任督二脉,修炼&易筋洗髓功&能达到强体健骼、治病、排毒、美颜、抗癌等功效,可说是结合功夫、医学及佛教的最高内功心法。
笔者曾修炼过世传多种《易筋经》功法,对其法门认识较深,又常常将所练心得体会书于笔端,留下了一大摞笔记。早年初入武门,即训练峨眉洪门的&十二把劲功&、峨眉黄林派的&七盘易筋经功&、&岳武穆八段锦&等。此后随武当流通门宗师况永林恩师习武时,修学其入门第一功法&起床功&,这才深知易筋与洗髓并行的奥妙,再加上同参周述官的《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获益更大,由此长年苦研不辍,迄今已二十多年。今逢国术昌盛,武术市场广告宣传烽起,并将《易筋经》神话,偏都自诩其《易筋经》何等玄妙,自尊其手中的《易筋经》才是旷世绝本,一时间旁门左道混杂其中,清浊难分,导致了一些酷好神功绝学者及初涉武门者茫茫然难辨真伪。鉴于此,笔者深感有澄清启蒙之必要,意欲将正宗及支流易筋洗髓之功一一展示,以助后学。今先作简述,以便廓清读者朋友们的心中疑惑。
《易筋经》是我国古代先贤根据佛学和道学的相通原理,并汲取汉代华佗的《五禽戏》导引功、东方朔的洗髓伐毛养生法和中国医家的经络学说之精华,又结合儒家《易》理而创造的。其真实目的是为了通过《易筋经》的修炼,使人脱胎换骨,证登大果,即道之成仙、释之成佛的最高境界,而达肉身永存不朽。
《易筋经&总论》中曰:&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禀。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又《云笈七签》中曰:&常行之(按:指易筋经)不倦,精神充满,为之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十年成道。&
在历史朝代的变更中,僧、道中人多涉足于政治争斗,逐渐将修真脉学泛化为战斗防身之预备。朝廷中的达官显贵,朝野贤侠巨盗等时常出入于空门,形成僧、道、俗的混杂。由此,《易筋经》真脉隐迹山野,遁迹流沙,一直沉迹不现;又因武林中人的一生所求,乃为武技超群而谋一官半职,完全与修炼家的趣向解脱,与养生家的祛病延年是两码子事;其受《易筋经》之启迪,根据自己拳派功架结合《易筋经》原理发挥创编,使《易筋经》支流并起,野脉并发,武林界各种《易筋经》遂兴起于世。这时的《易筋经》,再不是修炼养形者由此入道而证正果的秘典捷径,它已成为武功修炼的一部分了。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筋经和洗髓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