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艰难胜利,松山战役电视剧

松山战役是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部分。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为了打通滇缅公路,远征军于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这是一片只有十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军曾把这里成为“东方马奇诺”,60多年前中日两国军队三万余人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惨烈争夺战,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中国远征军以惨烈代价全歼据守日军,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取得全胜的攻坚战,也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收复失地,本期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系列节目讲述松山战役。
(百战经典 2010年 第48期)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
纪录片检索抗战胜利70年 中国3500万人的伤亡换来了什么
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记者蔡敏 李云路 许晓青)编者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新华社对外部即日起开设“抗战胜利70年”栏目,深入报道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及对未来的启示。
傍晚来临时,88岁的李文德像往常一样,搬起小凳,在自家晒台上坐上一两个小时,默默凝视对面的松山,直到夕阳西下,山形隐遁。
生活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高黎贡山山脉一座海拔约2000米的大山上,老人70年来一直有这个习惯。71年前,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滇缅公路咽喉要地——松山,卫生兵李文德所在的部队与1300多名日本兵激战3个多月,近万名战友献出生命。
“日本人用机枪扫射和飞机轰炸,尸横遍野,根本没办法给同胞战士收尸,只能眼睁睁看着尸体腐烂。有的卫生员趁着天黑,偷偷去把兄弟们的尸体扛回来,自己的腿上爬满尸蛆。”老人回忆道。
松山战役的胜利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帷幕。而今年是卢沟桥事变78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总数3500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是二战各国中付出代价最高的国家之一。
而这一事实却被包括英美在内的一些国家的一些人忘却。英国牛津大学历史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感怀于此,写出了《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一书。
抗战胜利后,再也见不得人多的李文德在松山对面的山上隐居下来,种地为生。他说,当年答应过许多兄弟牺牲前的托付,做不到了,只能用自己的一辈子来守护和凭吊亡魂。
“死也不做俘虏”
战争,军人的牺牲首当其冲。
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占领北京、天津后,迅速发动“八一三事变”,把战火烧到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
据当时在警察部队政训处负责收集战场信息的陈怀礼回忆,国民革命军第98师583团姚子青营600壮士一次次击退了日军在军舰、飞机、坦克支援下的进攻。
战斗至第七日,姚子青率领全营仅剩的20余名官兵打完子弹仍不退避,与敌人巷战肉搏。最后他被弹片击中腹部,肠子流出来,与全营战士一起殉国,那一年他才29岁。
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是中日双方在抗战中第一场大型会战,它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中国为此伤亡30万人。
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号的临江公园里,常能见到市民自发向“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石刻纪念碑敬献鲜花。
在陕北延安的窑洞里,88岁的八路军老战士张明发对70多年前的河防保卫战仍然记忆犹新:“为了切断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与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1938年至1944年,日军在黄河千里河防发动大小战斗百余次,甚至发射了成百上千的毒气弹、毒瓦斯弹。八路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守住了防线。”
张明发当年是120师的小警卫员。他印象最深的是月间,日军上千人侵占军渡、宋家川等地,发射上千枚糜烂性毒气弹、毒瓦斯弹。“有一次连续轰炸10个小时,造成军民大量伤亡,很多人留下皮肤和呼吸病后遗症。”
95岁的刘桂英最害怕阴雨天气,因为雨天会让这位中国远征军女战士想起那片瘴疠弥漫、雨水不断的原始森林——野人山。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确保滇缅公路生命线的畅通及联合抗敌,1942年3月至5月,10万中国远征军士兵第一次入缅作战。刘桂英是中国远征军第五军22师野战医院的一名护士。
现居安徽合肥的老人回忆说,一次战役中,日军切断了中国军队的归国通道,她所在的师和大部分队伍一起走进野人山,绕道回国。
中印缅交界地带的野人山绵延数百平方公里,丛林密布的山里,蚂蚁、蚊虫、蚂蟥都能噬人,疟疾、破伤风等疾病肆虐,夺去了众多将士的生命。
“1000多名伤病员为了不拖累大部队撤离,在野人山入口要来汽油自焚而亡,死也不做俘虏。我赶到时,余烬中还有一些没烧完的焦黑躯体,扭曲变形。”她说。
“野人山里根本找不到路,我是沿着战友们的白骨爬出来的。”老人流着泪说,“现在我眼花耳背了,但永远不会忘记死去的战士们!”
2014年,中国远征军在缅阵亡将士部分遗骸归葬云南腾冲县的国殇墓园。如今,来这里参观祭扫的游客常年络绎不绝。
毗邻国殇墓园的是滇西抗战纪念馆。一进大厅,矩阵式排列的1000多顶中国远征军头盔构成震撼的场面。有的头盔上有弹孔,有的被炮弹炸出了缺口。云南民间收藏家段生馗告诉记者,这些头盔都是他从当地老乡家收集来的。
滇西抗战纪念馆展出的1万多件实物,几乎都来自段先馗的收藏。日军活体解剖的手术台、日军投掷下的细菌弹、日军油煮抗日军民的汽油桶……30多年来为了收集抗战文物,他和妻子拿出工资和积蓄,几乎倾家荡产。“人们能真实、客观地认识这段历史,就是我最大的欣慰。”他说。
从大屠杀到无人区,从细菌战到慰安妇
“日本的悍然入侵打乱了中国民众平凡的生活,自西晋、北宋两次为躲避战乱而进行的大规模人口迁移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迁徙上演了。这是一幅怎样的血泪交织的惨烈画面!占当时中国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人(1亿)踏上了这一条万难征程,前路漫漫……”拉纳·米特在《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中写道。
看不到目的地的逃难和日本法西斯的屠杀使中国百姓在短短8年时间死伤数千万。
南有南京大屠杀,北有“千里无人区”。这是史学界概括的日本侵华期间制造的两起最大的平民死伤惨案。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城。在随后6周,南京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恐怖地狱。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枪杀、焚烧、活埋以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30万人以上。
为阻止八路军联系人民群众进行敌后抗战,日伪当局从1939年秋到1944年春,在北方长城沿线,推行“集家并村”,制造骇人听闻的“千里无人区”,划出“无住禁作”地带,不准住人、不准耕作,实行彻底杀光、烧光、抢光。
“上海境内也发生过惨绝人寰的‘罗泾大烧杀’!小小罗泾镇,竟有2200多人被侵华日军杀戮,很多村几乎是全村被屠。”86岁王佩英老人说。上海东北部紧邻长江口的罗泾镇,是抗战时期侵华日军攻打上海的首个登陆点。
“70多年了,日军投下的细菌仍折磨着我。”原籍浙江萧山的86岁董根言老人掀起裤腿,指着红肿带有疤痕的右腿说。
董根言回忆道:“1939年,画着膏药旗的日本飞机在头顶飞来飞去,接着村里就开始流行‘烂腿疮’、霍乱、脑膜炎、疟疾。”10岁的董根言也被感染了。当时的《萧山日报》和《萧山县志》都记录了日军投放细菌的罪证。
受医疗条件限制,董根言的病腿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病痛直到现在还困扰着他。如今,老人每天要把双腿浸在热水里泡,之后一层一层搽上药膏。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这座城市便成为日军长达6年的轰炸目标。重庆城区仅房屋就损毁两万余幢。
89岁的重庆老人胡银生回忆说,最困难时,城里每家每户不许生火,怕被日军飞机发现轰炸。市民们只能靠冷豆花果腹。
81岁的云南省保山市社科联名誉主席耿德铭是当地有名的抗战史专家。日的保山大轰炸中,“很多同学死伤,孩子们的哭声和呻吟声一片。我不顾一切拼命从学校向家里跑,沿途看见城南上河、下河的水被鲜血染成了‘血河’,尸体堵塞了好几个桥孔。”他描述说。
保山城被炸死1万多人,几近当时全城一半人口。耿德铭失去了5岁的妹妹。“断臂残肢、头破腹开的尸体至今还会出现在噩梦里……”他说。
日军还在占领区实施“慰安妇”制度,中国妇女受害者总数达20万人。
为挖掘历史真相,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跑了大半个中国。他和课题组找到了100多位慰安妇幸存者。
“我采访完这些老人,就不再去打扰她们。因为她们说,每一次回忆就像死过去一次,非常非常痛苦,甚至几天睡不着觉。有的老人在7岁、13岁就被强暴,我作为一个男人听完都流眼泪。”苏智良接受采访时说。
牺牲的价值
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在抗战中也遭受毁灭性损失。延安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谭虎娃博士介绍,仅延安就遭受了17次轰炸,2000多枚炸弹几乎毁了全市所有重要设施。
日军还在占领区进行金融掠夺。耿德铭介绍,日军于1942年在腾冲县城设立“大东亚低息银行”,强制发行和流通日本军票。开始时,日本人规定军票1卢比兑国币26元,后来涨到1卢比兑国币100元,肆意掠夺中国百姓财富。时至今日,滇西有的家庭中还存有成捆的军票。
中国大量文物古迹、文化藏品被烧毁或掠夺。仅1932年1月,日军对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等文化部门施以滥炸,使中国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全部烧毁,46万册珍贵古籍化为灰烬,就连十里开外的法租界,也能见到从空中飘下焦黄的《词源》、《二十四史》残页。
日本法西斯的种种残暴不仅没有阻止中国军民浴血抗战,反而更加激发了全民族的同仇敌忾。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支援下,最终战胜了强大凶悍的日军,在1945年赢得全面抗战的胜利。
日军陆军主力被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谭虎娃博士指出,这一方面使得日本法西斯无法抽调兵力北上进攻苏联,苏联避免了与德、日双面作战,另一方面打乱了日本的南进部署,从而为美英盟国争取到宝贵的反击时间。
“我们应该牢记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痛苦。”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会长吴宝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战场共歼灭日军150万人,约占日军在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
“直至珍珠港事变,中国有4年多的时间是孤军奋斗、力抗日本。这个当时贫穷、低度开发的国家牵制住了一个高度军事化、技术先进的社会的80万劲旅。此后4年,同盟国能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同时作战、节节胜利,其中中国的持久抗战功不可没。”拉纳·米特说。(参与采写记者:李怀岩 姜辰蓉)中国抗战奇迹松山战役,看血肉之躯怎样与钢筋混凝土堡垒惨烈对决
我的图书馆
中国抗战奇迹松山战役,看血肉之躯怎样与钢筋混凝土堡垒惨烈对决
在中国抗战史上,曾经发生过多场人与钢筋混凝土堡垒的对决。但是,最为惨烈的要算滇缅远征军对付日军的松山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44年5月—9月,战争历时96天。交战地点在怒江边上的松山。战场面积18平方公里。中方参战的部队是新组建的滇缅远征军第八军,包括炮兵配置,远征军投入攻打松山的总兵力达数万人。参战士兵基本上都是身经百战,战斗力十分强的老兵。中国军队指挥阵容更加强大,仅将军就有数十名,校官多得没法数了。而且中国军队还有绝对压倒的制空权和火炮覆盖能力。 (松山战役遗址)日军守卫部队是第五十六师团下属的一一三联队。这支部队打多数来自日本九州福冈,大部分是矿工出身。日军最高指挥官,是一个少佐。这支日军一千三百人,其中三百名伤员,没有飞机掩护,火炮仅几门。从数量看,这是一场以压倒多数对付少数敌军的不对称的战役。事实上,这是抗战、二战史乃至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为惨烈的殊死血战之一。有种形象的说法叫“焦土抗战”。其实,这不是一场人的血肉对人的血肉战役,而是人与钢筋混凝土堡垒的对决。人是血肉之躯,钢筋混凝土堡垒多么强大!这仗怎么打?当中国军人还没有来到战场的时候,矿工出身的日军已经把松山整个山体都给掏空了,构筑了蚁穴一样的堡垒集群。这个堡垒集群的特点有二:一是复杂。日军在滚龙坡、黄土坡、马鹿塘、小松山、黄家水井、大寨、大垭口等险要地带,构筑了七个据点群。每个据点群的核心是一个大型母堡,围绕母堡的是许多个子堡。大堡套小堡,小堡互联;堡群之间交通网络,像蜘蛛网一样。可以说没有一个日军是把这些交通要道走完过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堡垒,怎样勾连。堡垒集群其实就是个复杂完善的防御设施体系,单兵掩体暗堡、五连体堡垒、地堡、藏马坑、散兵坑、战壕、交通壕、物资隐蔽处、生活空间等这些,应有尽有。相当于一个航空母舰的地下版。二是坚固。堡垒由三层结构。中间第一层是实木,实木外面是三十毫米的钢板,最外层是赛满泥土和乱石的汽油桶,桶的外面还要覆盖上厚厚的沙土。日军自己也多次做过实验,用五百磅的重型炸弹去炸它,里面的人只能隐约感觉有丝丝震动而已。堡垒的坚固,就是放在今天用美军的钻地炸弹去轰,估计也是没啥效果。 (松山中日双方阵地示意图)有军事爱好者研究后,说松山日军堡垒集群是“教科书式的防御阵地”,堪称“军事建筑学上的杰作”。面对如此强大的钢筋混凝土堡垒,中国军队怎么打呢?当然,最初也是用飞机炸,大炮轰,然后人往山上一点点推进,结果是飞机和大炮根本没起作用,战士们把阵地每推进一尺,就要战胜一处日军堡垒,你想像那人的血肉之躯怎么能对付刚劲混凝土呢?为了强攻,中国军队组建了敢死队,而且是先把五千元法币发给战士门背在身上,并悬赏要是拿下主峰,再发五千元。敢死队背着钱,流着泪,就冲出去了。但很快也倒下了。于是战场上中国军人的尸体到处都是。据当年攻打松山主峰的第八军荣誉第一师第三团的代理副团长崔继圣回忆说,战场上“第一是尸体、第二是尸体、第三还是尸体”。远征军第三零九团第三营卫生员李文德也描述过他去清理战场尸体的情景:有一天拖死人足足拖了一天,拖了一天。尸体一个连一个,没有地方下脚。尸体一时拖不完,过一两个月再去拖时,尸体已经腐烂完了,但放在尸体上的符号还在,就把符号拿起来登记,登记完后把骨头捆了,赵个小洞就把这些尸骨埋了。基本上整个松山到处都埋有战士们的尸骨。 (中国军队在松山战场)如果说,老兵的回忆还不够把战事的惨烈说明白,我就用数字来说吧:第九军血战96天,先后发动9次攻击,大小战役根本就数不清。最后伤亡6074人,其中士兵阵亡3038人,军官阵亡107人,第二四六、三零七、三零八、三零九、二四五团最后连一个连都凑不拢了。第三零九团的2千多人,最后只剩20人。当然,战役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这是场中国军队全歼日军1300人的胜利。松山战役,中日军队的伤亡比六比一,从军事的角度来说,属于“惨烈获胜”。那么大家还是要问,除了用尸体堆出来的胜利,那中国军队用的啥办法对付的堡垒呢?还真有人想出了个办法。这个人叫鲍直才,当时是年轻的工兵排长。他在学校里不是学爆破的,学坑道的。最后将军们找到他,让他想办法,能不能弄个线路,让工兵挖一条坑道到主峰松山子高地主堡垒下面。他刻苦攻关,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和所学数学知识,带领工兵挖坑道,最后确保了爆破组成功把三千吨炸药,准确填放到松山子主堡垒下方。日清晨9时15分,日军松山主峰松山子高地堡垒被中国军队成功爆破了。据老人讲,他和他的战友们让日本人坐上了“人造火山”,从而撕开日军防御体系。这个以坑道对付坑道的战术,成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故事原型。如今,松山战场遗址还完好地保留着,并且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二战战场遗址之一。去过松山的朋友,一定记得松山上,那数不清的战壕、掩体、地堡、坑道遗迹,以及中国士兵的尸骨,如今早都已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满山松林和蒿草中。当微风袭来,甚至还能闻到一种异样的气息,那是混合了泥土、尸骨、硝烟和岁月的气息,让人怀想感叹的气息。 (松山战役战斗英雄鲍直才重返松山战场遗址)松山战役后,远征军司令卫立煌失去兵权,第八军军长何绍周调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副军长李弥接任第八军司令。与将军们军旅生涯的沉浮相比,那些为数不多的活下来的士兵在抗战后,更多的是默默无闻,老死他乡。不过与那些已经长眠于松山的战友比起来,他们能够活到看到日本军队投降的那一天,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就像战斗英雄鲍直才一样,当他在六十五年后以九十岁高龄,重返松山战场时,禁不住潸然泪下了……感谢大家点击雨余天头像免费订阅关注雨余天古陶瓷随笔小说头条号,挖掘更多历史真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谢谢大家!
馆藏&12888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帖子主题: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艰难胜利!松山战役
共&1511&个阅读者&
军号:1924073 工分:1916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艰难胜利!松山战役
文章提交者:北京警察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72-0-1.html
横断山脉的南麓,怒江的西岸,耸立着一座海拔2690米的险峰——松山。它像一头巨大的恐怖怪兽扼守着的要冲,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并且因为战略地位重要又被称为滇缅路上的“直布罗陀”。令20世纪40年代中国军人咬牙切齿的是:一支精锐的部队盘踞其上,并用了一年的时间修建了极为复杂的永久性工事,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据点。从而牢牢控制着怒江的主动权。这支精锐的日军是56师团下属的拉孟(松山)守备队,是一支步炮混成部队。指挥官为出身的金光惠次朗少佐。兵员共计1400名,配备有100毫米重炮群、山炮、战车、高射机枪等强大的组合火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支守备队是日军中的尖子,在缅甸方面军一年一度的军事项目比赛中,他们一直保持步枪射击、火炮射击、负重攀登的三项第一;尤其是敌酋金光少佐,以冷静顽强闻名军中,他曾在南昌战役中,亲自指挥一门野炮抵近射击,致使中国第29军中将军长陈安宝阵亡……有意思的是,这个凶悍的敌酋,在松山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竟也被中国军队的一发炮弹炸成碎片,真是报应!这支日军守卫在松山(日本人称为拉孟要塞)各个高地——腊孟寨、大垭口、阴登山、滚龙坡以及主峰子高地——大小不一的地堡群里,这些地堡修得诡诈坚固,堡与堡之间通道相连,战车也能在地堡里开进开出,此外地堡里还有庞大的军火仓库以及几十名妓女的军中妓院。但最重要的,是其坚固程度不可思议。工事全部完工后,日本缅甸方面军总司令河边正三中将,第15军新任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和第56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都曾亲往视察,现场观看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当试验结果表明数颗五百磅的重型炸弹直接命中竟未能使工事内部受到损害时,几个日军首脑狂喜不已,河边正三中将随后在写给南方军总司令的报告中称:“松山工事的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猛击,并可坚守8个月以上”。显然,当时要拿下松山,必然是一场军事领域中难度极大的攻坚战,不付出罕见的代价不行。这注定了松山将要书写现代军事史上惨烈的一笔!松山——滇缅大动脉上的毒瘤!而中国军队不得不把这个毒瘤切除!于是,一场地狱般的血战在松山拉开了帷幕。李弥将军率领第8军将士和其他部队将要在这里谱写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壮歌……71军喋血无功日,30架美军战机以猛烈地轰炸开始了松山大血战的前奏。当松山戴上烟雾弥漫的罩头时,71军新28师(配属有第6军新39师一部117团)官兵从山脚开始了仰攻。中将指挥官钟彬亲随督战。该军另外两个主力师(87、88师配属新28师的84团)和第6军的新39师的主力则绕过松山进攻龙陵县城,以切断龙陵之敌对松山进行增援。身着土黄色军服的士兵密密麻麻顺着山谷和山坡朝山颠猫腰进攻,他们认为剩下的日军不会太难对付。因为根据情报,山上的守军只有3、400人,火炮5门,机枪10来挺,经过美军轰炸机充分地“照顾”,只要一鼓作气冲上主峰子高地,青天白日旗就可飘扬在松山之巅。500米、400米、300米,日军沉默着,200米,日军依旧沉默,快接进山顶的时候,仿佛卷起了狂飙,机枪、小炮、掷弹筒从隐蔽的地堡中喷出火舌,形成交叉火网,地雷、手榴弹的烟柱此起彼落,爆炸声响成一片,中国士兵顿时像被割草一样倒下,土黄色的尸体滚满山坡。主攻团1营只退回一排人,营指挥官全牺牲在山头。而这一切仅仅发生在15分钟之内。钟军长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下令进行猛烈地的炮轰,然后更大规模的进攻又开始了。然而,第2次进攻依然是第1次进攻的翻版,仍以失败告终。接下来第3次、第4次进攻……次次均告失败,钟军长头一次遇上了这样的劲敌,简直打红了眼。接下来的数天他组织各级军官层层督战,各团各营轮番进攻,仗打的异常惨烈,在日军的火网下,士兵伤亡严重,有时白天打下一座山头,夜晚又被日军夺去,山麓到处躺着新28师士兵的尸体。章法单一的重复进攻,导致士兵面对无法躲避的死亡产生了恐惧与绝望,于是开始出现了逃兵,他们有的躲进山林,有的趁夜暗泅水而逃,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进攻部队已伤亡3000多人,还有不少的士兵逃亡,于是部队攻势锋芒顿萎。一时陷入了无计可施的境地。血战至6月底,伤亡惨重的国军终于攻入了腊孟寨,击毙日军百余人。同时扫清了松山的外围阵地,将日军压缩于松山主阵地。至此,钟军长才获悉实情:松山日军守备队共有兵力1400多人,而不是先前估计的3、400人;同时拥有100毫米榴弹炮8门,山炮4门,机枪百余挺,战车数辆。吃惊不小的钟军长一面火速上报军情。一面指挥新28师继续对松山钳制攻击,松山前线出现僵持状态。战场整体态势其实一开始怒江战役的主攻方向并不是松山,而是腾冲(就是考虑到松山险峻难攻)。远征军司令部的意图是将中国军队分为左右两翼,左侧松山、龙陵由一个军佯攻,目的是分散和牵制敌人;右翼腾冲由20集团军主攻,11集团军担任增援。主攻腾冲的战役是5月10日打响的,令人遗憾是:由于情报的泄露,日军洞悉了中国军队的部署,便将其精锐部队56师团主力全部集中在腾冲高黎贡山一线,利用险要地形频频反击,致使中国军队屡屡受挫,伤亡惨重。于此同时,远征军增援部队在深山沟里进退维谷,炮火无法施展,飞机也无法进行有效轰炸,而日军却占据山头,居高临下地用远程火力大量杀伤中国军队,开战头一周,中国军队就伤亡逾万,更糟糕的是,6月雨季将至,一旦江水陡涨,背水作战的中国军队的攻势必将自行瓦解。在怒江的战场上,中日军队的数量比约为10:1,中国军队20万人,日军不足3万人(据大东亚战争全史载,约2万1千人)。如果20万中国军队不能击败当面之日军,则盟国的的战略物资无法通过陆路运进中国抗日战场,而仅靠代价高昂的“驼峰”空运,犹如杯水车薪,将会大大延长中国战场对日作战的进程。从而对整个亚州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这是中美英战略家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夺取怒江战役的全胜,打通滇缅线必需越快越好。远征军代司令卫立煌是国民党的“五虎上将”,安微合肥人氏,出身贫寒。他没有上过黄埔军校,非蒋介石的嫡系,但半辈子在征战中度过。是一名真正的军人,五虎上将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他得悉日军掌握了中国军队的作战部署,便连夜召集20集团军司令霍揆彰和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紧急商讨对策。在取得一致意见后,由参谋部迅速变更原来的计划,他亲自带着新计划直飞重庆面见蒋介石。蒋问:阵前变更部署,关系重大,谁能负责?卫答:如果失败,愿受军法处置。新方案很快得到美军顾问团的赞同,美方表示,将出动更多的飞机予以支援。按照新的方案,调动部队的命令于5月25日下达。第20集团军继续猛烈攻击以迷惑敌人,第11集团军所属的3个军则沿怒江东岸秘密运动。所有部队车辆均在夜间闭灯行军,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瞒过了日本人的耳目。等后来的“芒市一号“侦听到对岸通讯信号陡增引起了警觉,但已晚了一步。从这点看,卫立煌用兵是高超的。接下来就是前面描述过的71军新28师的作战状况——血战多日进展甚微。战场危机由于右翼战线的日军松山佑三师团长发现中国军队已经转移兵力,突然对松山、龙陵发起大规模进攻之后。经过短暂的思考,就火速率师团主力5个大队驰援松山、龙陵;留下不足1个联队固守腾冲,与此同时,命令日军第29联队、第119联队之一部向龙陵进发,打算合击并消灭龙陵城外的两个属于71军的中国师,然后在松山将中国远征军的左翼击败,最后返回腾冲围歼中国军的右翼,实现怒江大捷的战略构想。即将拿下龙陵县城的71军两个师,其实已经攻入了城内,正在跟守军激战,再有两天即可占领全城。但就在这关键时刻,日本人援军杀来,只好急忙退出城外,沿公路线的山头掘壕固守。苦撑着跟日本人打起了消耗战和阵地战。卫立煌意识到战局的严重,于是给71军的两名师长下了死命令,战至一兵一卒,不许后退半步,否则军法从事!由于松山日军据点的火力牢牢地控制着滇缅公路,中国军队的粮食弹药均靠人力畜力经由山间小路运抵松山和龙陵前线,因此前线的供应发生了危机,危机的根源是季节,6月中旬,雨季来临,山洪暴发,道路泥泞,民夫骡马均无法通过山间小路,飞机也无法空投。前线大军顿时失去了供应,那些在战壕泥浆中日夜听凭大雨浇泼的士兵们饥肠辘辘,苦不堪言。到最后竟然满山遍野去寻找野菜充饥。更惨的是伤兵,没有食品,没有药物,又无法运往后方,很多重伤员只好听其自然死亡,惨叫声,咒骂声充耳不绝,战场的悲惨凄苦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最高层指挥人员明白:如果暴雨再持续十天半月,全线的崩溃不可避免!好在苍天有眼,雨季里的第一场暴雨只下了一星期便出现了几日好天气。长长的民夫和骡马队宛如巨蟒行进在山间小道上。大批美军机群也迅速飞临前线阵地空投,前线4个师几乎崩溃的局面得到了缓解。最高指挥部的人们长长吁了一口气。危机过去了!由于合击龙陵的日军顽强的进攻,71军的两个师随时有被吃掉的危险。卫立煌急令后备力量第2、第8军渡江增援。第2军和正在进攻松山的71军的新28师以及第6军的新39师绕道小路增援龙陵;而第8军接替28师专门攻打松山。中国远征军的20万大军就这样全部投入了战场。此时,战场错综复杂:左翼松山龙陵,三个半中国军与日军增援部队展开了激战,阵地犬牙交错,枪炮昼夜不停,双方不断地在战场上拉锯;右翼腾冲,20集团军的6个师围攻日军148联队,日军顽强抵抗,寸步不让,一时也厮杀得难解难分。对于中日双方的军队来说,这时取胜的关键是什么?答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夺取和守住松山!如果日本人守住松山,雨季里实际上被分割成三大块的中国军队,将因为这个“毒瘤”阻碍着后勤保障,因而始终存在被各个击破而导致全线崩溃的危险;若中国军队攻下松山,则满盘皆活,三处战场连成一片,与此同时,大动脉畅通无阻——滇缅公路将源源不断地为中国远征军提供后续部队与物资,日本缅甸方面军将面临失败的结局!松山,成了怒江战场夺取胜利的关键,松山,成了中日军队拼死争夺的焦点。就在这殊死搏斗的关键时刻,一个抗战的优秀军人——李弥闪亮登场了!被鲜血浸泡的松山李弥,字炳仁,云南省莲山县人,黄埔四期毕业生。20年戎马生涯身经百战,以显赫的战绩成为国民党军队公认的名将,时任第8军副军长。军长何绍周(何应钦的侄子)深知李弥的军事才干,每有战事,便把指挥权慷慨交付,对战斗进程从不随便干涉,这次松山攻坚战,同样如此。日,第8军在炮火准备之后,麾下荣1师、82师、103师从四个方向轮番进攻松山。李弥用望远镜观战。由于腊孟以上的大垭口、阴登山、滚龙坡、子高地等处的山势更为陡峭,大雨中泥泞的山坡犹如泼了油一般,数以万计的中国士兵手脚并用地朝山头攀登,同时还要躲避上面日军从地堡中射出的交叉火力,战斗对于中国军队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结果无须预料,如同71军,一次次被日军的火力赶下了山。这一切李弥看在眼里,却一时想不出克敌良策。一连数日,第8军没有丝毫战果,却已伤亡了600余人。李弥命令各师暂时中止攻击。次夜,奉李弥之命,荣1师3团约两个连的精锐乘夜悄悄摸上了松山主峰子高地,试图来个斩首行动,捣毁日军的指挥部,不料立足未稳即陷入日军的火力埋伏圈,是夜枪炮声喊杀声彻夜不息,黎明时分,仅有两名带伤的士兵突围出来,讲述山顶的战况。原来,主峰子高地中央有一个大地堡,而周围有许多卫星状的小地堡,火力四面交叉,又可相互支援,一些中国士兵身上捆满手榴弹,匍匐前进刚接近甲地堡,还没来得及投弹,乙地堡机枪响了。你攻击乙地堡,丙地堡丁地堡的机枪又地把你打得满身弹孔,就这样,各个地堡前都倒卧着饮恨而亡的荣1师的勇士。第2天召来了美国飞机,调来了百余门大炮,整整轰炸了1天,松山的大小山头被反复犁耕,整个山头都是焦土。有的地方达几米深。炮火不可谓不足。轰炸再进攻,进攻再轰炸,但松山日军的阵地依然坚如磐石。真是邪了门。仗打到这个份上,第8军官兵的伤亡已超过数千人。加上先前71军士兵的损失,放眼望去,从松山的山顶至山腰,铺满了中国士兵土黄色的尸体。由于日本士兵的枪法很准,用战场士兵的话来说——就像长了眼睛,因此谁也不愿意去救伤员或搬运尸体。每当炮火激烈或飞机轰炸的时候,不少尸体的胳膊大腿飞上了天。怒江的天气也极其无常,日夜温差很大,晚上下雨冷得发抖,但白天太阳一出来,烤得人流油,阵亡的士兵往往两三天后就开始发臭腐烂,随后生出白蛆,爬得到处都是,由于美国军医晚上在阵地上到处打针,给士兵服药片,战场上才没有发生瘟疫。打仗就是这样,要多残酷就有多残酷,士兵们天天泡在尸水里打仗,在死人堆里打滚,那种日子,别提有多么艰苦。几个月下来,人都变了形状,手臂、脚杆、身上的皮肤都被尸水咬成黑色,死人的臭气好久都洗不干净……在山脚的公路上,从腊孟开始,等着过江的担架那才叫多,一个挨一个,排了几公里长,有的重伤号,没等过江就咽了气,也有像我这样的轻伤号。我们都是当地百姓组织的民夫队抬过江去的。“听说我们那个师(103师)打完仗以后整编,师长一看全师还剩下不到两个连,带头放声大哭”——摘自一个战场老兵的回忆。另一位幸存士兵这样回忆道:“训练了两三个月,部队就奉命上前线,一上前线,那种场面才叫惊心动魄。死人多得没法埋,到处都是尸体,主要是我们的弟兄,也有日本人。只好听凭日晒雨淋,炮弹轰炸,最后乌黑的尸水把山上的草都咬死了,几年后我路过那里,山上寸草不生。”极其惨烈的松山攻坚战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全军将士,包括美军顾问团和蒋介石,都注视着李弥。注视着这位从排长干到将军的中国军人,能否把战局扭转。英雄本色李弥毕竟是真正的军人,而真正的的军人总是能够找到战场的规律。李弥打破常规把指挥所搬上了前沿阵地,带领参谋人员和美军顾问督战数天,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他在作战日记里写道:“……攻打松山,乃余一生最艰巨任务。敌之强,强其工事,堡垒、火力。若与敌争夺一山一地得失,中敌计也。须摧毁其工事,肃清其堡垒,斩杀顽敌,余始克有济。”于是他调整战术,命令部下从外围着手,一个地堡一个地堡的摧毁,向山头地堡群的中心逐步推进。这样虽然看起来很慢,但扎实有效。为了配合李弥的战术,美军把一种当时来说最新式的武器——火焰喷射器教给中国军队使用,这样,日军的死亡之神降临了!中国士兵再不朝火网里冲锋了,而是相互用火力掩护,从四面朝外围的地堡匍匐前进,达到攻击距离时,用手榴弹、炸药包炸,大多数时候是用火焰喷射器把地堡里的日军烧死。地堡里经常发出鬼哭狼嚎的声音。也有一些日本兵身上带着火跑出来射击,但瞬间被掩护机枪扫倒。中国士兵感受到复仇的快意。于是火焰喷射器成了第8军战士的撒手锏。由于是从外围进攻,背后没有敌人的地堡,中国士兵的伤亡大减,而作战效率大增。到7月下旬,第8军士兵的阵地已经稳步推进到离主峰子高地不到500米的阴登山、大垭口、黄家水井一带。最后的决战快要来临了。松山主峰子高地的面积只有一、二十亩大小,但周围有十几个高低不同的小山丘相连,互为犄角之势。若直接进攻大地堡,必遭小地堡火力的射杀。前些天两个夜袭连的部份士兵的尸体至今仍在那里,并且已经腐烂。第8军的士兵仍然是从四周向山顶蚕食。但离主峰子高地还有200米时,再也无法前进了。因为太陡峭了,坡度大约有60度。连射击都要仰起头,中国士兵在这里又牺牲了几百人,因为上面的手榴弹经常像冰雹一样砸下。似乎又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这时,82师少将师长王伯勋给李弥出了个古老的主意,那就是挖地道——从松山下面挖通道到子高地,然后用炸药把日军送上天。李弥听后和美军顾问研究了一番觉得可行,决定实施。地道施工是从8月4日开始的,由第8军工兵营负责挖掘,美国顾问亲自测量计算。为了掩护这个重大的行动,李弥命令炮火天天轰击山顶,步兵每天佯攻迷惑日军。地道是先挖一个平行的直洞,通到子高地的正下方。工兵分成几班不分昼夜地挖,每天美军顾问按时来测量距离。十多天后,美军顾问经过测量,确定已挖到子高地的正下方了,说声“OK”。于是改变方向,成“Y”字形朝上挖。五天之后,美军顾问又说:“OK”,可以挖炸药室。于是工兵们就在“Y”型的两个顶端各挖出一个炸药室,左边炸药室放了3吨炸药(120箱,每箱25公斤);右边炸药室放了4吨炸药(160箱,每箱25公斤)。搬运炸药的时间花了一天一夜。日上午9点,阳光明媚,松山在视线里十分清晰,远征军司令卫立煌和一批美军顾问以及宋希濂、何绍周都早早地过了怒江,来到隐蔽部观看。所有的部队都撤离危险区域,由工兵营长亲自摇动起爆器。“我看见他的手有些抖”一个老兵这样回忆道。工兵营长猛吸几口烟,然后扔掉烟头,狠狠摇动那架电话机改装的起爆装置。开始似乎没有动静,过了几秒钟,大地颤抖了一下,接着又抖动几下,有点像地震,隐蔽部的木头支架嘎吱嘎吱晃动起来。同时,我看见子高地有一股浓浓的烟柱窜了起来,越来越高,烟柱头上也有一顶帽子,很象解放后电影上放的原子弹爆炸。烟柱足足有一两百公尺高吧,停留在空中,久久不散。声音传过来时,却不及想像的大,没有飞机扔炸弹震耳,闷响,有点像远方云层里打雷。中国士兵迅速地向山顶冲击,没等炸懵的日军清醒过来,第8军荣3团的士兵已经登上主峰。跟残敌展开了激烈的近战。松山主峰炸出了两个40来米宽、30来米深的大坑。中央主地堡炸飞了。没有了踪影。由于没有主堡,冲上去的士兵第一次没有被日军赶下来,但战斗还没有结束,激烈的争夺战还在进行。战至8月29日,日军断粮三天,竟然砍下刚刚阵亡的中国军人的手臂和大腿,在地堡里血淋淋的进行烧烤。(这种毫无人性的充饥方式维持了近一个星期)9月1日,蒋介石下了一道死命令,限第8军在“九一八”国耻日前必须拿下松山,否则正副军长均按军法从事。于是李弥抓了顶钢盔往头上一扣,亲自带领特务营冲上松山主峰阵地,一连激战数日,9月6日,他被人从主峰扶下来,据目击者描述:……胡子拉碴,眼眶充血,打双赤脚,呢军服成碎条状,身上两处负伤,人已经走形。第二天,松山战役结束。那是下午4、5点钟时分,山上的枪声渐渐地稀疏。参谋长向他报告:副军长,我们胜利了!李弥坐在指挥部外一块石头上一动也不动,像个木头人,接着眼泪滚下脸颊……壮哉!抗日将军,穿越地狱般的硝烟——尽显男儿英雄本色!果然如军事家们所料:斩开松山这道险关,立即打破怒江战场的僵局。9月8日,潮水般的部队和后勤辎重通过滇缅公路,开往龙陵。14日,腾冲告捷,怒江的中国军队左右两翼连成一片,向龙陵合击;而日军迅速溃败,向缅甸境内撤退。松山血战历时120天,官兵阵亡8000余人,日本守军除一人化装突围全部战死,无一人被俘或投降,双方阵亡人数之比接近6:1。另外,中国军人伤者逾万。松山,宛如一座高耸的抗战纪念碑,永远屹立于怒江之畔,它险峻的身躯向世人昭示:犯华夏者,虽悍必诛
延伸阅读: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
你的功勋与世长存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艰难胜利!松山战役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50981 工分:4905
左箭头-小图标
什么没多少人知道,探索发现节目N年前就放过了,家里没电视的请举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2189 工分:123984
/ 排名:8584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cyshz
在第4楼的发言:我是云南人,我去过松山!!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看看!!!每个中国人去松山之前,应先走走平嘎的小路,再走走松山的公路、、、想一想《团长》中的那句:死都不怕,就怕安逸!攻松山的国军将领死都不怕(家母说:反正死的不是他们),就是不愿走平嘎那条小路,因为他们要的是安逸、、、、、、、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38226 工分:3
左箭头-小图标
我是云南人,我去过松山!!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看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38226 工分:3
左箭头-小图标
新近拜读了《黄河殇》震撼!!谢谢邓贤,他是个有良心的中国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2189 工分:123984
/ 排名:858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多看看滇西方面的书再想想松山战役是否真的值得您如此称赞?六月一日松山新二十八师、新三十九师(有飞机、大炮)开打,七月一日第八军(盟军加大空袭力度,国军加强火炮攻击)换下七十一军新二十八师、第二军新三十九师,继续攻松山,一百二十天内无一支日军来援中国军队换上一个主力军(在六月一日时,八十七师与八十八师由黄草坝向松山外围大坝等重据点进行扫荡,以切断松山补给线)六月八日龙陵八十八师、八十七师(缺乏重武器)开打,六月十三日攻克龙陵老城,新城巷战,六月十四日腾冲一四八联队3000人到来,芒市的1000多名日军也沿滇缅公路北上,驻守象滚塘的500多名日军也急速东进龙陵(用坦克开路)七月十三日龙陵八十七师、八十八师与新二十八师、新三十九师(这两个师己在松山被打残)、荣一师步兵三团(仅参加龙陵三期配合作战,并参加龙陵攻坚,而是参加松山攻坚。见钟彬所写《龙陵会战记要》)三万人(缺乏重武器)再攻龙陵,同时日军为了尽快打通芒市至龙陵的公路,向龙陵增派了第56师团、第2师团主力15000多人反扑(拥有坦克、火炮掩护)国军增兵,日军更增兵,而且火力与战力完全胜过国军国军虽一度占领了赧场、长岭岗、猛岭坡、广林坡、三关坡等日军阵地,控制了龙陵至芒市、腾冲的公路但由于日援军反扑国军不得不回于九月十日退到龙陵城北近10公里的赧场一带堵击试问楼主一句:如果没有龙陵集团拼死血战,李弥能否攻克松山????楼主说言的李弥如何称为英雄本色???????楼主是否知道历史上滇西兵棋推演之事?知道的话,您是否还是赞美松山之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6条记录]&分页:
&对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艰难胜利!松山战役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松山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