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政治正确现象:民粹主义在改变美国政治图景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特朗普现象剖析.pdf 1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特朗普现象剖析.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特“朗普现象&剖析 ‘
[内容摘要] 美国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逆袭胜出。他依仗的是美国社
会中的民粹主义和严重分裂。民粹主义源于普遍的不满和愤怒。分配极度不均,贫
富差距扩大,使中产阶级缩水,贫困人 口增加,导致 白人蓝领对现状严重不满。美国
社会的分裂包括: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对立、精英和草根的对立、族群矛盾、两党内部的
分裂,其中最主要的是精英和草根的对立,草根对精英极不信任,求变心态强烈,希望
看到 “华盛顿政治圈外人”当总统。获得胜选的特朗普面,临着平息民粹主义、弥合社
会分裂的挑战。
[关键词] 美国大选 民粹主义 美利坚分裂国去全球化
[作者简介] 陶文钊,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举世瞩 目的美 国大选落下了帷幕 ,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逆袭获胜 。初选开始时
共和党群星璀璨,“全盛”时期争取提名者多达 17人,但这些州长、议员、政治舞台上
的老手却一个个败在了最不被政治精英和观察家看好、毫无从政经验的 “华盛顿政
治圈外人”手下。特朗普横空出世,独辟蹊径,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他无视竞选
的清规戒律,嬉笑怒骂,口出狂言,毫无忌惮,让政治精英们看得 目瞪口呆。他越冲撞美
国的政治底线,人气越发高涨 ;共和党大佬们越是唱衰和打压,他风头越劲,他的支持者
也越是坚定。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它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到底是什么?本文要剖
析的不是特朗普个人的特立独行,而是他崛起背后的政治逻辑,故而称作 “现象”。
、 普遍的愤怒导致民粹主义盛行
今年2、3月间,《华盛顿邮报》的几名记者花了35天时间,跟随希拉里 ·克林
本文是上海社会科学院 “一带一路”与周边合作机制创新智库团队成果。
《国际关系研究))2016年第6期
顿、特朗普等候选人走遍各地,采访他们的竞选活动,然后在 《华盛顿邮报》上连续发
表 了四部分长篇的报道 ,报道的主题是 “美 国的愤怒之年 ”。报道称 ,选民们对华尔
街愤怒,对穆斯林愤怒,对贸易协定愤怒,对华盛顿愤怒,对奥巴马总统愤怒,对共和
党内阻拦特朗普出线愤怒,对政治正确性愤怒,对金钱在选举中的作用愤怒,对警察
开枪愤怒,对非法移民愤怒,对失去的生活方式愤怒,对工作不如意愤怒,对一切都愤
怒,莫名的愤怒,甚至对愤怒愤怒。美 国外交学会主席理查德 ·哈斯 3月24日撰文
说,当前美国人的主导情绪是一种相当严重的焦虑,假如不说是完全的愤怒的话。①
美国民众对政治、安全、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国际环境的普遍不满、焦虑甚至愤怒导致
民粹主义盛行,而民粹主义恰恰是特朗普现象产生的肥沃土壤。但美 国的这种社会
心态是怎么形成的?这种焦虑和愤怒从何而来呢?
本世纪初 ,美国处于又一个历史的巅峰。冷战结束后,美 国尽享冷战胜利的红
利,在国内,经济持续繁荣,IT产业独领风骚,到克林顿任期结束,预算实现了多年未
有的扭亏为盈;在世界上,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一些观察家把它称作 “美国的
单极时刻”。 “9 ·11”恐怖主义的攻击把美国人的爱国主义调动起来,美国实现了空
前的团结。连民主党参议员拜登也说,我们没有 民主党、共和党,我们都是美 国人 。
是什么破坏了美国的团结?伊拉克战争。2002年下半年国会辩论是否对伊拉克开
战是 “9 ·11”后美 国两党和社会分裂的开始。参议院表决时有 20多位民主党参议
员,包括奥巴马,投票反对。国会有不同意见本属正常,但伊拉克战争持续成为美国
政党和社会的辩论话题,而且随着战争的持久进行,它给美国社会造成的裂 口越来越
大。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久拖不决的后果是严重的。②美 国为这两场战争投入
了大量的资源,包括6000多名美国年轻人的性命,结果却完全不是美国决策者所设
想的那样 :政治上,美 国向世界显示了它的傲慢、误判、无能;安全上,战争没有消除恐
怖主义对美国的威胁,美国人对恐怖袭击依然担忧,在选举年还一再发生恐怖袭击,
尤其是6月奥兰多同性恋酒吧的枪击事件、9月 17日在新泽西州、纽约和明尼苏达
① RichardHaass,“TheStateoftheUnitedStates,”Mrach24,2016,http://WWW.pmject·syndicate.org/eonl—
mentm3,/america—turning—inward—by—ficrad—n-haass一2016-03:David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登录下次自动登录
“特朗普现象”为何会在美国出现
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初选中,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因其一些极端言论,包括要美墨边境修建高墙以遏制非法移民、主张在没有弄清穆斯林对美国的真实态度之前应暂时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等,招致了美国媒体、政界乃至国际社会的猛烈批评和攻击。但他的支持率不降反升,并获得共和党提名,而且有民调显示其当选概率超过了一度呼声很高的希拉里。这一颠覆了很多人认知的现象被称为&特朗普现象&。笔者认为,虽然特朗普是否会当选美国总统还不能确定,但我们必须重视&特朗普现象&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至少在民族宗教领域,有人认为虽然特朗普提出的一些政策并不可行,但他确实敢于说出一些真相并愿意诉诸行动。而以下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美国被一些学者视为实施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典范,但为什么会出现在民族、宗教领域持极端主张的总统候选人,而且此人还很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如何看待一些中国人高度赞同特朗普在民族宗教领域相关主张的态度?&特朗普现象&对我国的民族宗教领域有何启示?一、&特朗普现象&简述特朗普对政治很感兴趣,也投入很多。例如1988年他在一个脱口秀节目上说:&美国的情况越来越差,我已经看不下去了&&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下去,我不排除参加总统竞选的可能性。&1989年他为一则恶性强奸案花费8.5万美元在报纸上打出《恢复死刑,让警察回归!》的署名广告。2011年他也曾经打算竞选总统,并一度迫使奥巴马公布自己的出生证明。2012年,他将此次竞选的口号&使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注册为商标。尽管如此,外界一开始对于特朗普此次的竞选总统之言并不当真,他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一个高调浮夸的亿万富翁。因此英国一家报纸一度称:&唐纳德&特朗普要参选总统,这就像他的头发一样可笑。&更让绝大多数评论家意外的是特朗普的竞选势头及成绩。特朗普除了经常与媒体发生冲突外,还屡屡发表引起巨大争议的观点。2015年6月宣布竞选时,他就声称从墨西哥来的很多人是强奸犯和毒品贩子,因此要美墨边境修墙,而且这钱要墨西哥出;2015年12月,他提出在弄清穆斯林对待美国的真实态度之前应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这引起了社会各界乃至来自国外的猛烈抨击。这些批评者包括现任美国总统、墨西哥现任和前两任总统、天主教教皇、全球著名投资商巴菲特、著名投机金融家乔治&索罗斯等。英国议会还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是否该禁止特朗普入境英国。而在外界指责特朗普为民粹主义者的同时,共和党内却有不少人认为他不是真正的保守派,并投入了至少数千万美元的广告来反对他。加之在竞选过程中,特朗普对一些女性发表了被认为是赤裸裸的歧视性的言论,又对美国白人民族主义者兼白人至上极端主义组织3K党前最高领袖杜克的支持没有明确表示拒绝,更是使得很多竞选集会场合充斥着抗议和暴力冲突。特朗普的家人也陆续接到匿名威胁,要求其退出大选。事实上,社交媒体上早已有数千人扬言要杀特朗普。如2016年2月,在美国学习飞行的一名埃及学生声称要杀死特朗普,美国联邦调查局由此介入。但这些争议和攻击并不妨碍特朗普的支持率长期领先并最终赢得共和党的提名。事实上,他离过两次婚,对《圣经》经文也不够了解,而共和党支持者往往颇为看重家庭和宗教信仰。更出人意料的是,他在共和党内的拉丁裔、女性的支持率并不低,至少有不少伊朗裔和非裔对他公开表示支持。最近还有视频显示,特朗普的一名非裔支持者在一个竞选集会上殴打一个抗议特朗普为白人至上主义者的白人。尤其引发评论家注意的是,日,在5个候选人参与的年初预选中,特朗普获胜的州涵盖各种类型,最低得票率也达到了21.2%。与此同时,和他发生正面激烈冲突的竞选对手多遇挫败:之前呼声最高、很早募集到1亿多美元竞选资金的杰布&布什在2016年2月份就铩羽而归;一度被媒体称为&共和党救世主&的马克&卢比奥在自己老家一败涂地并退出竞选;曾宣称要投入10亿美元参加竞选的迈克尔&布隆伯格也因为担心他参加竞选后很可能只是确保了特朗普上台而取消了自己的竞选活动。虽然&特朗普现象&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但从美国所面临的新情况、候选人在竞选过程中的言行等方面来看,&特朗普现象&绝非&骗子遇到傻子&的结果,而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二、一开始就取得了声势并持续至今特朗普在刻意策划下,以主张遣返非法移民、反对政治正确,在美国社会日益右倾的大环境下取得了声势。移民一直以来就是敏感问题,非法移民问题更是如此。由于移民给美国带来了人口比例变化、社会治安恶化、福利开支增加、失业率上升等问题,反移民主张在美国学界、民众中间不乏支持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当代政治学家亨廷顿等人就担心白人在美国人口中的比例日益下降乃至沦为少数族群。而当前美国经济发展趋缓,非法移民的大量涌入对普通民众带来了更大冲击。在此背景下,民主党却放任非法移民的大量涌入,甚至部分共和党议员出于讨好拉丁裔选民的考虑,也考虑放松这方面的限制。不少评论家指出,很多民众由此对共和党高层失望。而特朗普在这些方面大做文章。例如,他在2016年5月举办的一次美国老兵集会上表示,美国非法移民比美国退役老兵待遇还好,不应当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这类观点很能吸引人心。特朗普还打破了众多政治禁忌,从民众最为关心的安全问题入手,对政治正确进行了猛烈攻击。他声称&政治正确是这个国家的大问题,我没有时间去政治正确&,由此获得了众多支持。此外,在宗教极端主义成为世界性难题的背景下,特朗普因主张将风险拒之门外而提高了其吸引力。在日由比利时内部的伊斯兰教极端分子制造的布鲁塞尔系列爆炸案发生的几个小时前,特朗普在访谈中还称&如果当选总统,在摸清形势之前会封闭国境&,因为&不知道来的都是什么人&。一位英国媒体名人声称,其他人要么无视问题,要么重提早已被证明无效的措施,根本没有提出可行意见。正因如此,特朗普这种将风险拒之门外的政见很快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乃至受到欢迎。三、政策主张比较贴近美国国情和民众需求特朗普的&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主张比较符合当前社会问题丛生而能源基本可以自给的美国大势。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发动了多场战争,但付出了大量伤亡,也带来外债的迅速增长。而且当前美国能源基本可以自给,对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依赖性降低,也没有其他国家能对美国的霸权地位特别是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实际挑战,这也使得&美国优先&倾向有了坚实的基础。退一步讲,即使其他地区陷入动荡不安,也只会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促进美国的军火销售。与此同时,特朗普对国家安全、就业和医保有颇多关注。国家安全方面,用特朗普自己在辩论中的话说,是他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非法移民问题上来。就业方面,他夸耀自己雇佣了很多人,将会给美国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并宣称要以高超的谈判艺术与其他国家签订公平的贸易协议,促使制造业回流。客观而言,美国民众对特朗普能否促进就业、降低医保成本并无充分的信心,但特朗普这种姿态至少显示了其对民众切身利益的关心,从而赢得了广泛支持。在媒体大亨默克多看来,如果特朗普成为共和党的候选人,确实会有共和党人因为嫌他在某些议题上不够保守而不给他投票,但是他从民主党吸引过来的选民也可以绰绰有余地弥补这一损失。此外,与以前共和党和民主党总是在堕胎、同性婚姻等问题上产生激烈争论不同,特朗普在堕胎和同性婚姻问题上走了中间路线。虽然特朗普因此被很多人认为不是真正的共和党,但他也因此获得了大量中间选民的支持。四、独特宣传策略的高效及成功特朗普除了宣传自己的成功以及能够带领众人一起成功外,还将自己塑造为爱国者和民众的真正代言人。他的主打竞选口号&使美国再次伟大&就是共和党历史上的著名总统里根的原话。虽然希拉里就此评论道&美国从来未曾不伟大&,但谁都不能否认美国的外债在持续增加、美国投入了大量兵力介入中东却留下一堆烂摊子。因此有报道指出,特朗普这一竞选口号的知名度是最高的。除此之外,特朗普还选择了&为工作投票,为安全投票,为美国投票&作为细化的竞选标语。在竞选过程中,他特意强调用自己的资金竞选,谁也收买不了他。在最近的一次竞选集会上,他主打的一个标语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与特朗普站在一起&。日险些在竞选集会上遭袭之后,特朗普当场申明自己是为了美国再次伟大、为了回报美国而放弃了轻松的生活、面对这些挑战。特朗普也善于制造话题。自从他参加总统大选之后,就制造了不少让传统媒体大加报道的话题,从而得到了不少免费的报道机会。有报道称,特朗普在主要电视网报道中的&出镜率&是共和党第二名候选人的33倍,是希拉里的2倍。另外,特朗普虽然没有政界经历,但在攻讦别人与应对攻击方面还是相当有经验的。他给竞选对手起了一系列让人印象深刻的绰号,如称呼在竞选过程中制造了不少谎言的克鲁兹为&最大的骗子&(Biggest Liar),称呼在一些公开发言的场合往往比较紧张的卢比奥为&怯场大师&(Choke Artist)等。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于日在网上针对希拉里的攻击。他推出了视频&这是否为我们想要的总统&(Is this what we want for a President)。该视频在展示了普京在练习柔道时将一名对手撂倒、一名蒙面的IS成员拿着手枪对着观众的画面之后,打出字幕&当我们面对最强悍的对手时,民主党人有绝佳的解决办法&,画面随即切换到希拉里模仿狗叫的一段录像,然后就是普京咧嘴发笑的特写,之后打出&我们没必要成为笑料&的评论。此段视频放出来之后,美国媒体一般都认为这是特朗普对希拉里的一次成功重击,美国网络上比较典型的一则评论是&不管特朗普是否为当前我们所缺乏的国家领袖的人选,但希拉里肯定不是&。这不但摆脱了特朗普是民主党派来的为希拉里助选的卧底的嫌疑,也显示了他有很大的可能性击败希拉里。综上所述,&特朗普现象&既与特朗普个性张扬、擅长宣传有关,也与美国的社会大环境背景相关。不管其能否当选美国总统,&特朗普现象&对美国民族宗教领域相关政策的冲击已经显而易见,一些学者大力提倡的所谓&美国经验&已经在事实上破产。考虑到当前我国因经济社会的长期快速发展而积累的一些社会矛盾,以及特朗普针对民族宗教领域的相关主张在我国网民中获得的一些支持,我们应该在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自信的基础上,认真关注和研究&特朗普现象&及其对解决民族宗教领域问题带来的一些启示。
(责编: 胡英)
用户名密码
48小时点击排行
重阳节将至,中消协今天上午发布消费警示,提醒老年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应该首先保障公共基础教育,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高等...
70岁的孙女士到超市购物时,看见李某及孙女摔倒在电梯上,孙女士不顾自己年...
最近一款测试流行于网络,刷爆朋友圈,这是一款号称能测出你的左右脑年龄的...
千年的历史沉淀,使西藏拥有深厚的传统民俗文化底蕴,现代社会的发展又给其...
据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消息,23日晚,由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和恩斯赫德市政府联合...
那年,16岁的他第一次跟随部落里的男人,踏上了漫漫驮盐古道。这次驮盐经历...
作为西藏文化旅游的新名片,《文成公主》剧已成为进藏旅游的标配,备受国内...
“圣城”拉萨已入深秋,布达拉宫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进入10月...
青海民族出版社23日对外表示,中国国内首部古藏文抄本文献注解本——《古藏...
能够列席盛会,十一世班禅说,“感到很光荣”,现场聆听十九大报告后,他感...
应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邀请,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交流团一行于10月18...
藏寨之美,首推康巴。翻过一座山,趟过一条河,走进一个坝子,每一座村寨都...
日前,由西藏山南地区文物局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调查组,在西藏山...
金秋的西藏层林尽染,金黄色的树林和草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勾勒出一幅幅...
每逢雨雪转换、秋冬更替之际,就迎来了布达拉宫一年一度粉刷的最好时机:由...
刚参加完一项有关航空发动机的重大科技会议,正值周末,党的十九大代表、中...
雪域高原边防官兵新期待:十九大召开在即,在雪域高原巡逻执勤的边防官兵翘...
“美丽的山水画卷,香巴拉深处田园白藏房,尤如上帝撒向人间的一颗颗晶莹剔...
西藏民间歌舞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五光十色,被称为“歌舞的海洋”。人们随...责任编辑:zqn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收益宝·活期
7日年化收益率
理财宝·短期
7日年化收益率特朗普现象:民粹主义在改变美国政治图景吗?_新闻中心_新浪网
特朗普现象:民粹主义在改变美国政治图景吗?
特朗普现象:民粹主义在改变美国政治图景吗?
我们要观察的不是特朗普个人的特立独行,而是这一组非传统政治人物崛起背后的政治逻辑。
  特朗普奇迹般地在2016年美国大选的共和党初选中崛起,并锁定该党候选人提名。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这出“连续剧”演到这会儿,是该更严肃地看待和思考“特朗普现象”了。不止是预判特朗普当选总统的可能性——尽管笔者认为这一可能性不低——而是从更严肃的政治视角思考,除了“口无遮拦”、“美女环绕”以及“这届美国人民不行”之外,“特朗普现象”有没有什么严肃的政治意义。
  但凡对“特朗普现象”比较深入的分析,基本都离不开一个概念——“民粹主义”。这一术语的定义极为模糊,一般而言都是贬义词。不过在美国政治语境下,这一术语往往被翻译成“平民主义”,贬义色彩并不那么强烈。被戴上“民粹主义”帽子的人彼此观点常常差异很大,道不同不相与谋。大致上,民粹主义是一种以满足普通民众的利益与情绪为最高诉求的政治主张。民粹主义者在鼓吹民意至上的同时,往往极端强调与社会精英的对立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朗普确实带有强烈的民粹色彩,他以“华盛顿的圈外人”自诩,猛烈攻击两党“建制派”或者说“当权派”政商勾结、金钱政治。他常常口出狂言,有意挑战美国主流社会的“政治正确”观念,在其支持者眼中这种言论恰好反衬精英阶层的虚伪。不仅是共和党的特朗普,民主党阵营内至今仍在与希拉里缠斗的桑德斯则从美国政治光谱的最左边竖起民粹主义的大旗。桑德斯对华尔街金融资本大加挞伐,号召“政治革命”。这个75岁的“老头儿”就像与风车战斗的唐·吉坷德,在美国年轻世代特别是大学生中广受欢迎。由于他们两人加上另一个非传统参选人克鲁兹在初选中大出风头,我们才在“特朗普”后面加上“现象”二字。我们要观察的不是特朗普个人的特立独行,而是这一组政治人物崛起背后的政治逻辑。
  现代社会里很多人都对如何治理国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这与有能力把国家治理好完全是两个概念。当我们生病时,我们会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而不会去找隔壁邻居解决问题;同样的,治理国家也无法仅仅依靠普通民众。国家的治理常常需要做出不讨喜甚至痛苦的选择,比如要制定法律约束每一个人;要从老百姓那里收税;要派军队去打仗;或者在与别国的冲突中选择妥协和退让。从个人好恶来看,没有人会喜欢这些选择,民粹主义者就善于利用普通民众对这些痛苦的厌恶来博取支持。比如特朗普说要给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45%的关税,要在美墨边境修一堵墙防止非法移民还要墨西哥政府掏钱,要把“伊斯兰国”炸个“稀巴烂”。这些说法听着很“过瘾”,但要么不负责任、要么很难实现。因此,民粹主义在多数情况下才是贬义词。
  可是反过来说,现代政治的目的已被普遍定义为服务普通民众的利益和福祉。因此美国政客就不得不回应老百姓的“不高兴”,无论这种情绪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更何况,当政治的天平长期集中在某些精英手中时,腐败、权力的垄断几乎成为必然。就此而言,民粹主义或者平民主义又有其正当性与必要性。在美国政治史上,民粹主义或说平民主义是一股一直存在的力量,只不过是时隐时现、时起时伏而已。18世纪70年代美国革命本身就有着强烈的激进主义、平民主义色彩。19世纪20年代,战斗英雄安德鲁·杰克逊(也是美国民主党的创始者)在美国政坛的崛起,依托的也是民粹力量。19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平民党”、“美钞党”等民粹主义政党;20世纪初,曾任总统的老罗斯福组建的“进步党”民粹色彩也很强。1968年,主张种族隔离的乔治·华莱士以独立身份参选总统,掀起一股反对黑人民权运动、反对民主党“建制派”的民粹浪潮。从历史来看,民粹浪潮带来的政治主张有些具有进步意义,有些则逆潮流而动;有些主张后来得到实现,有些则销声匿迹。但是民粹主义浪潮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美国社会对当时重大问题(如选举腐败、反垄断、民权运动)的辩论带入高层政治以及总统竞选。
  过去的近10年里,美国政治中的民粹主义一直比较明显。“占领华尔街”、“茶党”运动都被普遍认为具有强烈的民粹色彩。甚至我们如果回头看看8年前奥巴马战胜希拉里和麦凯恩的过程,那时的奥巴马当然绝没有像今天的特朗普那样口无遮拦,但他同样号称“华盛顿的圈外人”,以“主街”(main street,美国小镇最常见的街道名)而非“华尔街”的代言人自居,是否也与今天的桑德斯、特朗普有点异曲同工呢?
  从将民众关注的焦点带入高层政治的视角出发,我们或许可以更加严肃地看待“特朗普现象”。桑德斯与特朗普都提出反政商权贵、反自由贸易的主张,特朗普更打出反移民、反穆斯林的旗号,实质上反应了美国社会面临全球化消极后果的不适应症。在现代资本主义兴起之后的很长时间,由于还不断有新的疆域可以开拓,由于其内部不断加以改革和调试,也由于新技术不断突破,美欧国家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持续的巨大提高,贫富分化主要在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以国家为单位存在。但是近年来,由于世界市场的开拓几乎已经到达尽头,贫富分化在在发达国家内部越来越严重。如果只看经济数字,奥巴马执政的8年中美国经济早已走出衰退,甚至在发达国家中一枝独秀,但美国中下层民众的获得感却十分有限。2015年,美国中产阶级人口首次降到50%以下,“橄榄形社会”的“腰围”正在缩小。由于制造业主体转移到国外,很多中低端服务业岗位又被移民占据,美国白人中下阶层的“被剥夺感”最为严重。将这种深刻复杂的社会矛盾归咎于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归咎于中国、墨西哥这些制造业外流目的国,归咎于合法或者非法的拉美裔移民,就成了民粹主义非常方便的解释。
  特朗普能否最终选上总统当然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在更深层次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两个:
  第一,这是否是一次导致“重组式选举”。历史上,美国曾经出现多次引发政治版图重组的选举。一些学者将特朗普与1964年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巴里·戈德华特相提并论。在那一年的选举中,戈德华特的竞选主张同样未能得到本党的有力支持,并最终在选举中大败。但是戈德华特的努力开启了共和党的保守主义转向,推动了共和党内的代际更替,并为1980年里根大胜和此后保守主义的如日中天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特朗普的提名可能未必会引起美国政治版图的重组。不过由于选情的瞬息万变,现在预言这一问题的答案可能还为时太早。
  第二,跟本文主题更相关的是,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他/她都要面对这样一个深刻挑战:如何让美国大多数人再次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如何让美国多数人“高兴”起来?方案大致是两个方向,一是寄望于新的技术突破、规则突破,让美国这个整体而不是其国内的一部分人重新成为受益者;另一个对全球化做出根本的反思,并在政策上进行反动。这些似乎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这样,我们还会看到民粹浪潮的持续汹涌。
  好吧,特朗普可能是有点娱乐效果,但“特朗普现象”却极其严肃。特朗普将美国社会的焦虑与愤怒带入高层政治,美国的政治人物不得不认真应对。无论事情的走向最终如何,其实对中国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旁观者,这值得我们密切观察。(文/达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美国所所长)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国际微信公众号“真的微天下”,体验不一样的国际范儿
责任编辑:陈智勇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美利坚“分裂国”总统:从十本书里看川普缘何上台
我的图书馆
美利坚“分裂国”总统:从十本书里看川普缘何上台
2016 年底,《时代周刊》将 2016 年的年度人物评给了 11 月当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在这期封面中,特朗普坐在沙发上,回头凝视,上面的文字是:“唐纳德 特朗普:美利坚分裂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DIVIDED STATES OF AMERICA)”。《时代周刊》总编 Nancy Gibbs 称,这是有史以来,杂志社最轻松的一次选举出年度人物。这句话与《时代周刊》的这个封面,赢得不少苦笑,无论怎么反对特朗普,却不能否定这一年特朗普在媒体上的出镜率。封面中,《时代周刊》将美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全名中的单词“联合”(united)换成了“分裂”(“divided”),更是生动的点出特朗普这一年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影响:分裂。不过,这个分裂是特朗普带来的,还是由来已久的呢?或许,以下十本书或许能帮助你了解这个“分裂”的美国和特朗普的当选。▍以下内容来自&经济观察报,作者罗四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特朗普《乡巴佬挽歌:危机中的一个家庭与文化的回忆》J.D.凡斯J. D. Vance , &&Hillbilly Elegy: 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今年(指 2016 年)你不会再读到一本比这本书还重要的有关的美国的书。”这是《经济学人》对这本书的评价。现年 31 岁的 J. D. 凡斯,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然而他并不是通常人们所想象的来自于一个美国中产家庭,他来自俄亥俄州一个曾经一度繁荣钢铁小镇:贫穷、暴力、绝望,这是他的家庭故事和成长经历,展示了锈带区社会底层的白人生活状况。凡斯的家庭故事开始于战后美国。当时他的祖父母虽然贫穷但相爱,他们从肯塔基州移居俄亥俄州,希望能够逃离可怕的穷困。如今,他们培养出了一个中产家庭和一个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孙子,似乎成功的实现了社会阶层的上移。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凡斯指出,这只是一个很肤浅的版本。实际上,他的家族中的大多数人,祖父母、阿姨、叔叔、姐妹以及母亲,都在为一个中产阶级的生活而奋斗,但他们始终都无法摆脱暴力、酗酒与贫穷,以及这种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创伤。这是一个关于美国梦失落的故事。这本书 6 月出版,之后长期盘踞在各个销售榜上。11 月,特朗普在美国总统中胜出,民主党遭受重创。之后的选票显示,锈带区的白人的选票对此次选举起到关键在作用。此时,再来看凡斯这本书,或许会对这个结果多出几分理解:为什么这些人会抛弃民主党而选择特朗普呢?《时代》评论:“在关于推动政治叛乱,特别是推动特朗普崛起的底层白人方面,凡斯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眼光敏锐的社会学分析。他将有思想力的探求和一手经验相结合,为一个不文明的选举提供了一个文明的参考导引。他的叙述不论对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来说都很有见地。”《白色垃圾:无人诉说的美国 400 年阶级历史》南希·艾森伯格对于美国社会的阶级,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德国社会学家 Werner Sombart 在 1906 年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在美国阶级意识不过是建立在烤牛排与苹果派的浅滩上。Sombart 也是第一个思考这样的问题的学者之一:“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他给出的答案很简单:“美国是一个比欧洲更自由和更平等的社会。”而他的答案也通常被认为是美国例外的原因。事实真如此吗?艾森伯格的这本书便是一个反证。若是说凡斯的《乡巴佬挽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社会学文本,那么,艾森伯格的《白色垃圾》便进一步从更为深远的视角来理解美国社会的底层白人,如副标题所示,这个阶层自始至终都存在,但自始至终都被遗忘。白色垃圾,本是指不可降解的垃圾袋,后来指没有钱没有土地的底层白人。艾森伯格考场,这个阶层在英国殖民时期便存在,一直被遮蔽着,也就是今天凡斯所说的Hillbilly(乡巴佬)。“我们必须想一想,这些人是如何开始存在的?” 艾森伯格说。艾森伯格是美国一所大学的历史学教授,这部著作对美国社会等级制度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指出了美国社会一个尴尬的存在:贫苦的白人。艾森伯格调查了四百多年来的政治言论和政策、大众文学和与科学理论,推翻了美国阶级自由流动的神话——自由与努力工作就能保证社会阶层的流动的神话。她的调查显示,可悲的没有地的贫穷的白人从最早的英国殖民定居时代便存在,在历史上,他们曾被称为“废物人” (waste people),“渣滓” ( offals),“垃圾” (rubbish),“懒惰的橡胶” (lazy lubbers)和“饼干”(crackers)。1850年代的时候,这些人还包括那些被称为“粘土食者”(clay eaters)和“沙丘人” (sandhillers),这些人以他们早熟的孩子闻名,这些孩子皮肤泛黄,衣衫褴褛,无精打采。今天,这些人通常被称作是“白色垃圾”(white trash)或是凡斯说的 Hillbilly(乡巴佬)。虽然这是一个边缘阶层,不过一直以来,这个阶层一直没有远离美国主要政治争辩的中心,这次美国选举中,这个阶层再次引起争辩。《被驱逐:美国城市中的贫困与利益》马修·德斯蒙德这本书也被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威廉·威尔逊(William Wilson)称赞为“过去半个世纪最有深度的田野研究之一”。作者马修·德斯蒙德现任职于哈弗大学社会学系。他对美国贫困人口的研究 2008 年,为此他搬到密尔沃基南部南部的一个活动住房停车场,深入了解城市贫民的生活:Arleen 是一位单身母亲,在付完房租后,她每个月只有 20 刀来抚养两个儿子;Scott 是一位沉溺于海洛因的护士;Lamar,没有腿却有一屋子的男孩要照顾,努力工作偿还债务……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都用来付房租,甚至所有的收入都用来付房租都不够,他们面对的命运便是被驱逐。驱逐他们的是两位房东:Sherrena Tarver 和 Tobin Charney 。他们憎恨其中一些房客,当然也偏爱一些房客。但是如 Sherrena 所说:“爱并不能付账单。”在一个圣诞前夕她驱逐了Arleen和她的两个儿子。被驱逐的过程是残忍的,在全服武装的警察的监督下,搬家公司把这些被驱逐出去的房客的东西扔在大街上。他们被迫露宿街头或是到更差的社区去。在过去,驱逐是比较罕见的,但如今,很多贫困家庭要用收入的一半以上来付房租,驱逐变得很常见了,特别是单身母亲。这本书用数据和田野考察生动地展示出美国社会生活中最窘迫的一个问题。这本书不仅获得学术界的盛赞,也获得很多读者的称赞,一位长期从事租赁方面业务的律师甚至认为,这本书中所描写的情况并不是最糟糕的,两位房东也不是最坏的,实际的情形比这更糟糕。《两美元过一天:一文不名地在美国生活》凯瑟琳·J·艾丁 & H·卢克·沙伊弗美国有没有贫困家庭?贫困家庭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会如此贫困?这本书揭示的是美国一些极度贫困的家庭:杰西卡一个星期两次在田纳西州的一个血站捐献两次血浆,如果不这样的话,她的四口之家会没有任何收入。芝加哥的摩多那和她的女儿,除开周末的坏牛奶之外,常常没有食物。作者艾丁在对美国贫困研究长达二十年,她发现之前她没有注意到的现象:一些美国家庭几乎完全没有现金收入。&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其福利保障制度也长期受到争论,比如其中对单身母亲的补助,长期以来,很多人将单身母亲的增多归结为福利制度给予单身母亲的福利。1993 年,克林顿总统开始进行改革,尝试用提供工作的方法来取代直接发福利,之后,美国政府不断对福利政策进行改革。不过,在 2000 年中期,当作者艾丁重新回来研究贫困母亲的时候发现,既不领取福利也不工作的单身母亲的数量大大增加,数量达到单身母亲的五分之一,在卢克·沙伊弗的合作下,他们计算出,这样的家庭,一个人一天靠 2 美金生活,这样的家庭有一百五十万,包括三百万个孩子。这就是那些一天 2 美金的人群。《听着,自由派:或者,人民党发生了什么》托马斯·弗兰克川普为什么会崛起?用《听着,自由派:或者,人民党发生了什么》作者托马斯·弗兰克的话解释非常简单:“人民党”背叛了人民。在美国,人民党就是指民主党。1933 年,民主党总统罗斯福运用国家力量,实行一系列经济政策,遏制资本扩张、缩小贫富分化,让只受过高中教育的人也能过上中产阶级生活,由此,民主党也被认为是“人民党” (the Party of the People)。然后几十年,民主党怎么了?用贝弗利·盖奇(Beverly Gage)2016 年 4 月在《纽约时报书评》的话就是:“在他的新书中,社会评论家托马斯·弗兰克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大部分自由派,特别是民主党,应该看看国内,了解目前国内政治的糟糕状态。弗兰克认为,民主党精英忙于参加 TED 演讲、在玛莎葡萄岛度假,而抛弃了该党对工薪阶层的传统承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造成了对政治的绝望和愤怒,这是今天右翼兴起的核心原因。”在作者看来,今天的民主党已经不是过去的工人或是劳动阶层,而是属于白领精英阶层的党派,这些人也不关心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在作者看来,这个变化的一个重大的标志性时间是 1968 年,那一年总统大选,民主党落败,之后改组民主党,把有组织的劳工势力从党内清除,这也从此让民主党逐渐变成一个精英党。作者托马斯·弗兰克,美国政治分析家、记者。其另一本著名的著作是 2004 年出版的《堪萨斯怎么了?》。卡萨斯州是一个深红州,共和党的地盘,作者通过分析该州,对共和党进行了质问。而这本书《听着,自由派:或者,人民党发生了什么》则对民主党的问题进行了鞭笞。《民粹主义的爆发:经济危机如何改变了美国和欧洲的政治》约翰·B.朱迪斯2016 年似乎有些不同寻常:英国脱离欧盟;“民主社会主义”者桑德斯崛起;川普令人意外地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瑞士、挪威、意大利、奥地利和希腊等国家的总统选择中极右派的出现等。这些世界各地不同的政治动向中,有没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呢?有的。在美国政治分析家约翰·B.朱迪斯看来,这就是民粹主义。1995 年,历史学家 Michael Kazin 在他的书《民粹主义者的说服》(The Populist Persuasion)中,把民粹主义定位为一种语言,普通人用来把自己组织起来反抗精英,他们认为精英是为“为自己服务和不民主的。”朱迪斯则告诉读者要理解当下全球政治,则需要理解在美国 1890 年代便开始的民粹主义运动,从那时开始,民粹主义政治便在大西洋两岸一再发生。朱迪斯将民粹主义分为两种:左翼经济民粹主义与右翼文化民粹主义,两者的共同点是“人民对抗精英建制。”在他看来,近年来美国与欧洲民粹主义的兴起正是因为精英建制的“新自由主义”共识在金融危机后逐步失去了解体了。不过,朱迪斯认为,特朗普和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是国家主义者,而不是法西斯主义者。作者朱迪斯是《新共和》的高级编辑。《右翼之门:离开左派重塑美国世纪的人》丹尼尔·奥本海默为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有政治上的信仰,或是左或是右?这便是奥本海默所试图回答的问题。在这本书中,他讲述了六位知识分子与政治家的故事:Whittaker Chambers, James Burnham, Ronald Reagan, Norman Podhoretz, David Horowitz 和 Christopher Hitchens。这六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抛弃了自己之前左派的立场加入到右翼的队伍中。通过这六个人的故事,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美国左派,也可以借此看到上个世纪美国政治的跌宕起伏:从世界一战的崛起到大萧条和世界二战,从红色恐惧到民权运动,从新保守主义的诞生到 9·11 事件以及伊拉克战争。作者奥本海默借此给予读者的思考却超出左右之争:无论是左或是右,或是中间派,我们的信仰从何而来?《美国的苦药:金钱、政治、后门交易,以及修复我们糟糕的医疗系统的斗争》史蒂文·布里尔11 月,就在美国大选之际,美国的许多家庭收到了他们的医疗保险账单:下一年医疗保险大幅度涨价了。涨价的医疗保险与民主党的败选是否有关系呢?奥巴马医改是否成功?那长达 961 页的奥巴马医改法案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如何来的?对美国人的生活有何影响?是否改变了可怕的保健行业?美国在大选之后,这成为社会讨论论点,却犹如盲人摸象,各持一词。布里尔的这本书带领读者对美国医疗保险做了一番探讨。就在布里尔要完成这本书的时候,他因心脏动手术也住进医院,也和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亲密的接触,本书也有着他个人的体会。《生而被标签:美国种族歧视意识的权威历史》依布拉·X·肯迪作者肯迪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历史学副教授。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肯迪说:“我永远不会失去我的信仰,你和我可以一同创建一个反种族主义的美国。”种族歧视问题可以说是美国最大的问题,今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有两部与此主题有关,一本是虚构奖的《地下铁道》,一本便是这本非虚构奖的《生而被标签》。在一些美国人看来,自奥巴马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之后,美国进入后种族歧视时代,果真如此吗?实际上,种族歧视的观念从未消退,只是更加复杂和更加隐蔽了,肯迪认为,如果我们要很好的理解这个问题,那首先需要了解种族歧视的观念是如何发展、传播和奉行的。从清教徒时期的 Cotton Mather 到建国之父 Thomas Jefferson ,从狂热的死刑废除者 William Lloyd Garrison 到杰出的学者 W.E.B. Du Bois 和传奇的活动家 Angela Davis,肯迪选择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五位知识分子的人生故事作为案例,来展示美国种族歧视者与反种族歧视者之间的有争议的辩论,编写了美国历史上针对黑人的种族歧视的所有故事,以及他们在美国历史上的惊人力量。在今天美国社会,种族歧视问题已经不仅仅是针对黑人,还有其他少数族裔。特普朗的当选,让宗族歧视问题也成为了知识分子忧心忡忡的问题之一。《保卫者:一份传奇黑人报纸如何改变美国》伊桑·米夏埃利在美国发展历程中,报纸以及媒体所起到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乃至于被称为三权分立之外的“第四权力”。作者伊桑·米夏埃利为《芝加哥保卫者报》的编辑兼调查记者,这本书,他讲述了这份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非裔美国人报纸的历史,以及这份媒体在美国这 100 多年来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芝加哥保卫者》创办人罗伯特·阿博特的父母曾是乔治亚州圣西门岛上的黑奴,罗伯特曾在加州大学学习,后在芝加哥康德法律学校学习,1899 年取得法律学位。然后因为他的肤色问题,他不能成为律师。于是,他决定转而学习如何创办报纸,因为这比在法庭内为一个人辩护更为有力。1905 年,他创办《芝加哥保卫者》,靠走私将数十万报纸带到南方最偏远的隔离社区,为无法发出声音的黑人发声。为此,罗伯特·阿博也被称为“现代摩西”,他本人也成为首批非裔百万富翁。虽然被白人零售商拒绝销售,还受到三K党的威胁,但这份报纸迅速成长,发行量迅速超过十万,成为非裔美国人第一大报,也成为民权运动时期的重要力量:谴责了臭名昭著的吉姆·克劳法,记录了大迁徙,关注非裔美国人的选举力量。他的继任者一直延续这份报纸的传统。在 2016 年美国选举中,媒体在政治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立场起到什么作用,如今的媒体是否太精英,都成为一个话题。回顾这份报纸的历史,不仅对非裔美国人的历史有一个充分了解,对美国媒体与报纸与政治的关系也能有所了解。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单读 App我们一起阅读这个世界!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单读 App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朗普的政治观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