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师批评谭林长:佛说的戒有开戒,方便戒,遮戒,这怎么守

我简单地讲一下。在家人首先是三皈依,没有三皈依一切不能成就的,三皈依一直通到你成佛为止。表面看我们学佛第一个是三皈依,你不知三皈依的重要,不管你是五戒也好,十戒也好,比丘戒也好,比丘尼戒也好,菩萨戒也好,都离不开三皈依。没有三皈依,一切戒都不能成就的,三皈依是我们最主要的持戒的开始。
首先我们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比如说我们现在有的人一面信佛,皈依以后,又信仙,他认为信仙也是一种慈悲,仙和菩萨是一样的。实际上你不知道,你刚受的三皈依戒体已经失去了,自动就失去了,这是很可怕的。只有在三皈依戒体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持戒才能真正地成就。
所以说三皈依,包括我们喝一杯水,都要供佛、供法、供僧的,这个水就成了波罗蜜。如果你这杯水不能去供佛、供法、供僧,你这个水,实际上作为我们佛教徒来讲,就是有毒的,不干净的,不清净的。所以这是个秘密。
过去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外道供佛的时候,他就用了一些毒药,去害佛和这些罗汉。佛一看,知道外道的阴谋,并不是不吃。而是告诉大家,念“三跋罗伽多”。一念“三跋罗伽多”,整个这个饭就变成清凉甘露。不但不能毒,反而得益处。
(编者注:《十诵律》云,佛在世时,有一外道名尸利仇多,怀疑佛没有一切智。在食物里面放毒药。舍内作大火坑,令无烟焰,上面以沙覆盖好。敷不织床。然后去请佛来应供。佛以慧眼观察,见其已具得度因缘,乃默然受请。
佛领诸比丘进入尸利仇多家中,大火坑中化生莲花,佛及弟子皆行花上。不织床变成完好无缺的床坐。尸利仇多大受感化,告诉此食有毒不能食用。佛言:但供无妨,我们食用不会中毒。在食用前佛令诸比丘齐唱云:“三跋罗伽多”。毒食皆变为上妙美味。佛又宣告:从今以后,未唱咒愿,不得先食。此即称之为僧跋。
明见月律师《毗尼日用切要》云:“僧跋者,僧即受食之僧众,跋即所唱之秘咒也。三跋罗伽多,此云等供,谓众僧食皆平等故。又云善至,谓供具善成,食时复至故。今此方唱五观,令众一心受食,而为僧跋者,一则无有外道毒害故,二则令人惭愧受食故。是以虽非正制,东夏通行。”)
所以说我们要三皈依。包括吃饭、睡觉、穿衣、喝水,甚至洗手都要三皈依,包括你干活、做饭、烧柴火,一切都要三皈依,没有一样不三皈依的。那你就做什么事情都顺利,都能成就,都能够转危为安,而且把毒药变成甘露,这个大家应该知道。如果一个佛教徒不能做到三皈依,你这佛教徒的资格还不完整。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三皈依,这个很重要。
三皈依,首先就不皈依外道天魔和一切外道的典籍,都不能皈依。这个三皈依很重要。
过去有一个大德在深山里,修行得很好。有一天,他回到山洞的时候,发现这个山洞放着光芒,非常亮。桌子上面摆了一部金光闪闪的书。他进了屋对这本书连瞅也没有瞅,而是奔向他原先所看的书,又继续读他的书去了。
这时虚空就有人说话,说这本书是送给你的,它是一本天上来的书,非常宝贵,它讲了很多治病的秘方。如果你有这本书就可以成为世间的名医,富贵啊,名利啊全从它出,这是天书啊!
这位大德面对着这种诱惑,一点也没有动心,还继续看他的书,连理都没有理。
最后,这个虚空的声音赞叹:“啊!这是真正的佛子!只有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才会这样。”所以说我们得到了佛法的利益,三皈依我们千万不能失去,一定要当作生命一样来爱护,这是持戒的第一个条件。
修行好比一人在与万人打战,这“万人”便是象征着我们的各种妄想、观
们的胸怀、拓宽我们心量
发表于:10-02-26 22:31
在这个条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持五戒。五戒就是杀、盗、淫、妄、酒。杀,就是说一切有情众生皆不可杀,包括人不能杀,众生不能杀,包括大连的“海虹”也不能杀,一切众生都不能杀。不管它是怎么被我们需要,甚至用了它可以保证我们的生命,我们也不能杀,一定要戒杀。
包括杀生的因缘不能做,像这种杀生的工作等等,都不能做。杀生的因缘,包括我们的事业,杀生的业力,和这的缘分,包括赞叹杀生的这些事项,鼓励杀生呀,这都不能做。杀因、杀业、杀法、杀缘,这都不能做,一切都不能做。
不光这个杀生不能做,包括假杀也不能做。什么叫假杀?就是比如我们现在有一种吃的素食,素食里有什么“肉肠”啊,就是素食肠、素食鸡、素食鸭子等等,都不能吃的。这是你的杀心未断,所以也不能用。包括含动物成分的药也不能吃,这个是很可怕的。只要是和它有这个缘,杀缘,你都会受其果报。所以说在家持这个不杀戒,是很好的,很殊胜的。坚决不杀,宁死不杀。
为什么宁死不杀?
如果我今天得病了,吃这个中药,中药有一种以众生的肉合成的药。我吃了以后病就能好,这叫吃药破戒,我也不去吃。我宁可采取别的方法来治疗,哪怕它慢,慢就慢。慢一年,我遭一年罪,就能少杀一个众生或者无量众生。今天给我这个机会太好了,我一定在这里偿还其债。为什么有病?就是过去杀生所得来的病,吃肉得来的病,我不能再继续造业了。这么去做你才能守住这个不杀戒。包括起心动念都要控制,如果起心动念了怎么办?要忏悔的。
修行好比一人在与万人打战,这“万人”便是象征着我们的各种妄想、观
们的胸怀、拓宽我们心量
发表于:10-02-26 22:32
还有这个盗戒。
这个盗戒啊,在世间最容易犯,特别是现在。过去在文化大革命前好一些,那时人比较老实一些,谁也不敢去拿公家的东西。文化大革命期间你要拿东西,他也要被批斗,是不是?现在不是了,现在是一种沾沾自喜,甚至大家说你这人有本领,所以这是很可怕一件事情。这个盗戒在佛法里是很重的,我们在家人一定不要盗,宁可穷死饿死也不要盗。
说我今天没有饭吃,这有个萝卜,我如果把这个萝卜偷走了,今天中午我就能饱。作为我们来讲,宁可饿着,也不能拿这个萝卜,这个都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能盗。有人说,你看厂子都要黄了,那些厂长啊,还有一些的人等等,都把厂子搬家里去了。他搬了那么多,那我搬一点也不行吗?他是他,你是你,我们是佛的弟子,所以说我们不能动,一张纸、一针、一草,不能动。
最近咱寺院来了一位居士,他也是大连地区的。这位居士在没信佛之前,厂子的东西他就往家搬。因为别人都怕他,他想搬就搬,他也很有办法,也搬了不少。学佛以后,通过持戒,深深地忏悔自己的业障,怎么办?他就要忏悔,要把自己所卖的一切东西,和用掉的东西全部变成钱来偿还。
这个厂子已经黄了,他就找到这个善后处理的小组,跟他们讲:“你看我过去拿过厂子的东西,我要还。”人家非常愣,说:“现在还有这样的人?”说,“你这么地吧,你也挺困难,过去就过去了,厂子已经黄了。”第一次给打发走了。第二次又去了,人家说:“你这样吧,听说你信佛了,你去做佛事,是放生啊,是供养啊,你做这些事情得了,来代替这个厂子去做。”他也没有这么做。
后来,他又怕这些人最后无条件给花掉了――现在人贪,也是很多钱,可能上万吧!但最后他就是坚决地把这笔钱还到了善后处理的小组,来到咱们大悲寺来出家,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行为。他深深地忏悔,才是一个佛子的行为。所以我们不要等犯了以后去忏悔,我们连犯都不犯,那就更好了。所以说,我们在家居士一定不要偷盗,包括别人的一张纸,也不能偷的,是很重要的。
过去有这么个事情,也就是讲我吧!这是刚学佛的时候,那时候在医院工作,有一天值班。院长派个人来取点药,要急于外出。一般要点药在医院来讲还是可以的,那时候条件比较松。因为学佛了就不能做这个事情,我就拒绝了。拒绝以后,他一看非常生气:“院长要药你也不给!”最后说:“那么的吧!我借点药。”我说:“借也不行。”当时我已经做好了一个什么准备?就是说你开除我,我也不会违反原则去做的。
后来旁边收款处的人看着我,他就说:“你不要跟他去要药,我给你点药,我这里自个有点。你不能跟他要药,别人实在跟他要,他躲不过去的时候,或是跟他借药不还的时候,他把工资钱都还在这里了。所以你千万别跟他要,你有什么难处,你找我。”他就把这个事情给解围过去了。就是说你想持戒,就得做好了被开除的准备,要不你这个戒就不好持的。
世间是很危险的,心里得有准备,一个是准备用自己的钱来补偿这部分,第二个就是宁舍工作不犯盗。就是你拿钱也必须在不犯盗的基础上,你才能拿钱的,不是先盗后补的,这个也得很注意的。所以说我们坚决不盗。只有坚决不盗,你才能往前修行;你要是坚决不盗,我想你很快就要出家了,因为世间你也呆不了了。另外你的心、因缘已经成熟。这是讲到盗。
修行好比一人在与万人打战,这“万人”便是象征着我们的各种妄想、观
们的胸怀、拓宽我们心量
发表于:10-02-26 22:32
第三个讲到淫欲。
淫欲,在世间上这是个最大的祸根。有了淫欲,就有了家。家,就是代表淫欲的意思。所以说,有了男女,就有了生死。
为什么不成道?就是有了这个淫欲的关系。
佛给开了方便――在家居士不能邪淫,我们坚决地不能搞邪淫。实际上有的人受了菩萨戒,在菩萨戒严格来讲是断正淫的,不是在家人有了正淫,就可以真正地称为菩萨,菩萨是不允许有淫欲的。
(编者注:意思是:出家断正淫称为菩萨。而有的判教《梵网经》在家“邪淫”才犯,所以说是对在家人有了开许正淫。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30:《梵网经》诸家注解很多。有判居士只戒“邪淫”,有判既是菩萨“正淫” 也要断的。就看我们从“缓”从“急”,从“缓”先戒邪淫,从“急”则全断淫欲。
究竟从“缓”对不对呢?“缓”是不能了生死的。说是不对,佛又何必说五戒只戒邪淫呢?因为佛是观机施教,看你根机浅就说缓,所以说“半字教”、“分教”,都不是究竟的,佛有“摄受门”、“折服门”。此是“摄受门”,用权巧方便,使渐离淫欲而不断淫是世法,就佛法说是应断的。诸位有未入佛门的,先断邪淫。入了门知佛法味,就要断淫,究竟断淫,方断生死根源。戒都有连带关系,能“究竟断淫”即犯无罪的杀戒。)
现在有一个叫“在家菩萨戒”,那只是一个方便戒,真正想做菩萨一定要清净的,连正淫也是不允许有的。虽然开了这种方便,我们应该知道这里利弊的关系。
对这个淫欲,包括我们的身口意的行为,都应该注意的。包括凡是淫欲的书、录像,一概不能看,这淫欲的话不能讲。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干什么来了呢?是修行来了。不管男的女的,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修行。
人生就是修行的过程,人生并不是生儿育女、成家立业来了。是人来到这个世界糊涂了,他不知道他的任务和他的愿望,逐渐地被这个男女相所骗,所以,成立一个家庭,发生了淫欲的行为。就离不开这个世界了,不能了脱生死,也不能往前走了。所以说淫欲不断,佛法是不可能成就的,想成佛必须断。在家居士一步一步来,先断邪淫。
如果有条件了,一定要断正淫,在家人也可以断正淫。
有很多独身的或是夫妻俩虽然在一起生活,就像我刚才讲的,都是道友的关系,这样互相帮助。
另外,这里呢,千万不要给人做媒啊,劝人结婚,这都是去称赞淫欲的行为。
特别是有很多的居士,年龄比较大,自己有儿女,当你儿女如果要出家的话,你千万赞成;
他要独身的话,你也赞成,千万不要去劝他结婚,去堕落这个火坑里。
这个火坑,那是你永远还不清的债。
讲一个例子。
头一段时间,有个居士,他有个小孩。小孩就老哭。是刚出生几个月,是几岁,我记不清楚了,可能最多不超过三四岁。就是每一天到那个时间就哭,看病也看不好,找大仙也治不好,劝也劝不好,到时间就哭。
后来,他的姥姥来问我说:“师父!这个问题你看怎么办?”
我说:“你跟他讲……”
她说:“我跟他讲话,他不见得能听得懂。”
我说:“你不要怕,你就跟他讲,说你不要哭,你不有愿望吗?你想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出家。你长大了,我同意你出家。”
她半信半疑就回去了。头一天晚上跟这孩子说了,从第二天一直到现在,这孩子再也不哭了。
这就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人来这个世界是来修行的。我们来这个世界是有任务的,是修行的,但是我们都忘了。
千万不能堕落淫欲里去,一堕落淫欲,就忘掉了修行。淫欲不断,生死不断。
这是淫欲戒。
修行好比一人在与万人打战,这“万人”便是象征着我们的各种妄想、观
们的胸怀、拓宽我们心量
发表于:10-02-26 22:33
第三个讲到淫欲。
淫欲,在世间上这是个最大的祸根。有了淫欲,就有了家。家,就是代表淫欲的意思。所以说,有了男女,就有了生死。
为什么不成道?就是有了这个淫欲的关系。
佛给开了方便――在家居士不能邪淫,我们坚决地不能搞邪淫。实际上有的人受了菩萨戒,在菩萨戒严格来讲是断正淫的,不是在家人有了正淫,就可以真正地称为菩萨,菩萨是不允许有淫欲的。
(编者注:意思是:出家断正淫称为菩萨。而有的判教《梵网经》在家“邪淫”才犯,所以说是对在家人有了开许正淫。
《慈舟法师开示录》页30:《梵网经》诸家注解很多。有判居士只戒“邪淫”,有判既是菩萨“正淫” 也要断的。就看我们从“缓”从“急”,从“缓”先戒邪淫,从“急”则全断淫欲。
究竟从“缓”对不对呢?“缓”是不能了生死的。说是不对,佛又何必说五戒只戒邪淫呢?因为佛是观机施教,看你根机浅就说缓,所以说“半字教”、“分教”,都不是究竟的,佛有“摄受门”、“折服门”。此是“摄受门”,用权巧方便,使渐离淫欲而不断淫是世法,就佛法说是应断的。诸位有未入佛门的,先断邪淫。入了门知佛法味,就要断淫,究竟断淫,方断生死根源。戒都有连带关系,能“究竟断淫”即犯无罪的杀戒。)
现在有一个叫“在家菩萨戒”,那只是一个方便戒,真正想做菩萨一定要清净的,连正淫也是不允许有的。虽然开了这种方便,我们应该知道这里利弊的关系。
对这个淫欲,包括我们的身口意的行为,都应该注意的。包括凡是淫欲的书、录像,一概不能看,这淫欲的话不能讲。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干什么来了呢?是修行来了。不管男的女的,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为了修行。
人生就是修行的过程,人生并不是生儿育女、成家立业来了。是人来到这个世界糊涂了,他不知道他的任务和他的愿望,逐渐地被这个男女相所骗,所以,成立一个家庭,发生了淫欲的行为。就离不开这个世界了,不能了脱生死,也不能往前走了。所以说淫欲不断,佛法是不可能成就的,想成佛必须断。在家居士一步一步来,先断邪淫。
如果有条件了,一定要断正淫,在家人也可以断正淫。
有很多独身的或是夫妻俩虽然在一起生活,就像我刚才讲的,都是道友的关系,这样互相帮助。
另外,这里呢,千万不要给人做媒啊,劝人结婚,这都是去称赞淫欲的行为。
特别是有很多的居士,年龄比较大,自己有儿女,当你儿女如果要出家的话,你千万赞成;
他要独身的话,你也赞成,千万不要去劝他结婚,去堕落这个火坑里。
这个火坑,那是你永远还不清的债。
讲一个例子。
头一段时间,有个居士,他有个小孩。小孩就老哭。是刚出生几个月,是几岁,我记不清楚了,可能最多不超过三四岁。就是每一天到那个时间就哭,看病也看不好,找大仙也治不好,劝也劝不好,到时间就哭。
后来,他的姥姥来问我说:“师父!这个问题你看怎么办?”
我说:“你跟他讲……”
她说:“我跟他讲话,他不见得能听得懂。”
我说:“你不要怕,你就跟他讲,说你不要哭,你不有愿望吗?你想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出家。你长大了,我同意你出家。”
她半信半疑就回去了。头一天晚上跟这孩子说了,从第二天一直到现在,这孩子再也不哭了。
这就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人来这个世界是来修行的。我们来这个世界是有任务的,是修行的,但是我们都忘了。
千万不能堕落淫欲里去,一堕落淫欲,就忘掉了修行。淫欲不断,生死不断。
这是淫欲戒。
修行好比一人在与万人打战,这“万人”便是象征着我们的各种妄想、观
们的胸怀、拓宽我们心量
发表于:10-02-26 22:33
再一个妄语戒。
我们多生的习性,为了利益的关系,造成了很多的妄语,所以说这个妄语是很重的。有时候我们张口就妄语,早晨见面,人问你吃饭没有?你张口就说吃了或没吃,本来没吃你说吃了,吃了你说没吃。有时候怕上你们家吃饭,你可能就说吃了,他就不上你们家吃了。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养成习惯,张口就妄语。所以说妄语心地不真。
为什么我们很多的修行人不成道?老埋怨佛菩萨也不现前?人都说佛菩萨加持我们,佛菩萨现前能消我们的业障。为什么佛菩萨不现前?不是佛菩萨不现前,虽然你做了很多的努力,因为你的妄语变成“大海”,把佛菩萨这个救你的船给隔开了,把佛菩萨给隔开了,把你自己和佛菩萨隔开了。他想救你,你上不了船。
所以说不能妄语,包括方便妄语也是不可以的。包括你家的亲人,如果谁有病了,你怕这个人知道,想去妄语,那也是不行的。说世间法我不这么说,他可能负担很重,或产生更大的痛苦。那是你的事情。你想成佛,你犯了妄语戒,就和佛菩萨远离了。有的人虽然大妄语不犯,小妄语不断。他不知道它的危害,还以为自己方便妄语可以成佛呢,以为是他的方便,实际上是错的。
小妄语都不能见佛,何况大妄语?有的人没证果说证果了,没证到罗汉说证到罗汉了,鬼没来硬说鬼来了,说哪个菩萨来了,这样人犯大妄语,将来要堕落地狱。所以说非常可怕的。包括暗示,人说:“你证没证果?”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我这有个苹果。”那也犯妄语,也要堕落的,这都是不允许的,所以千万不能妄语。在世间来讲,也叫言而有信。
过去我给大家讲过,这个妄语啊,不能随便讲,有时候随便讲了会遭罪的。
讲个例子,过去我在盖县修行的时候,有一天下山去挑倭瓜,挑了一担倭瓜准备往山上去。走到村子中间,有人顺便就打招呼,说:“你一直往山上挑啊?”
我说:“嗯。”
他走了我就合计:他说一直往山上挑,将近二三里路呢,我这一担倭瓜能一直挑到山上吗?
我一回头,他早就走远了,我想跟他解释这句话的机会也没有了。话已经形成了,怎么办?那没办法,那一直往上挑吧!谁让你说来着。
(编者注:倭瓜又称南瓜、金瓜。)
我只是答应人一个“嗯”,也可以说只是一个字,只好往上挑。因为这一筐也是很沉啊!挑到半道,还没爬山呢,就累了,怎么办?放下担子想休息一会,因为我答应是一直挑到山上,你不能离开肩,离开肩就不叫一直挑。既然不能妄语,咬牙挺着,怎么办?就是一个腿一个腿互换着歇,这个腿蜷起来先歇一会,歇完了再把那个腿蜷起来歇一会,担子从这个肩膀挪到那个肩膀上去歇,就这样往前挑。
挑到山上,又愁了,这个山到山尖才叫山上哪!你这房子在中间呢,你不能挑到山尖再挑回来吧?所以这个话没说明白。这怎么办?最后决定,我过不去就算为止了。到房子跟前,因为你房子周围还有道呢,就还能过去。还是把这担子挑到屋里去吧!挑到屋里碰到墙,这实在是过不去了,这个担子才放下。
你看看,你想不妄语,随便答应一句,这就是平时妄语的习性,你就得付出这么多的辛苦,才能达到不妄语的地步。
所以说,想不妄语,要付出很多代价的。
原先我发过愿“不求人”。自己心里发愿,不求人,宁死也不求。想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那时,我就是出家时候做的僧袜,这两双僧袜,有母亲给的做僧袜的布,这很珍贵的,代表母亲一片心意;有兄弟给的袜子,都代表一片心意,这样的心意。我自己也不会剪,左思右量。
想是一回事,第二天顺便就跟一个师父说了,说:“你给我剪一下这个布。”他就给我剪了。
等晚上回去想起来:我这不求人了吗?这怎么脑子糊涂了,怎么顺便就说求人的话了!
人家很高兴,很愿意为我剪。但是我突然发现自己在求人,这怎么办?想改正这个错误,除了忏悔没有别的办法。
怎么忏悔?
我就决定连这两双袜子和所有的布全部给它烧掉变成灰,用这个来表示自己的忏悔,以后不允许它再犯。虽然这里面有很多的亲人寄托和他们的支持、心血,但是在戒律面前必须服从戒律,这样他们的希望才会得到升华,才会懂得功德,所以说我们坚决不能妄语。
特别是居士在买菜的时候,更不能妄语。比如说买菜讲价钱。
现在为什么小贩都撒谎?其中,就是因为买菜人不断地逼着他妄语。因为我们有个贪便宜心,本来这个菜,就值一毛钱,你非要给他七分八分,逼着他就得卖一毛二,或者增加多少钱来提高价钱。等你讲的价钱,去掉你贪心的那一部分,他也就达到他原先的目的了。所以说,这种妄语是你给造成的。
我们做为佛弟子,一定要加小心,不要给别人造成妄语。你给别人造成妄语,和你妄语有同样的罪业。
特别是有的居士,手里戴着念珠,到人家卖菜的地方,左挑右挑。人一瞅你的手腕子,一看这佛弟子挑菜来了,把好的全挑走了,把坏的全留下了。你想想,你坏的给别人,自己吃好的,你这种的思想,买回家的菜,只是一付毒药。
如果说你能够不挑好的,把坏的挑到自己那里,把好的留给别人;或是不分别,遇好就是好的,遇坏就是坏的,好坏混杂也行,我就这么样,有什么算什么;或是本来这个价钱稍高一点,但我也认可了,不造成对方的妄语;甚至也不看秤。
当你买到一斤豆角,回家要称的时候,可能剩半斤了,但这半斤豆角是一付良药,它的价值千金,什么病都治。老人吃了他会健康,小孩吃了聪明有智慧,有病人可以消业。
如果你要贪心,你买的这一斤菜,回去吃了就会中毒,谁吃谁中毒。甚至,你剩的这个菜混到别的菜里,别的菜也变成毒药。所以说,很可怕。
我们在世间要学会不妄语,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药。不妄语是药,治疗我们的贪心,能使我们早解脱。不妄语与实相相应,因为佛是不妄语者。所以我们应该跟佛学,不妄语。
修行好比一人在与万人打战,这“万人”便是象征着我们的各种妄想、观
们的胸怀、拓宽我们心量
发表于:10-02-26 22:34
第五个,酒。
酒虽然非性罪,但它是遮戒。因为喝酒以后,会造成人大脑的混乱,定力失去了,做事没有方向,很容易犯戒的,所以不能喝酒。
我们做佛弟子要修清净的,喝酒就不清净了,所以说,佛弟子不能喝酒。
酒的害处是很多的,大家都知道。
佛经讲,如果你给别人喝酒,递一个空酒杯,会五百世没有手的。像蚯蚓啦之类的,它都没有手,就会这样。何况你自己饮呢?
做为佛弟子,想做菩萨讲修行,一定要远离的。不只是平时不喝酒,你就亲戚朋友、生意场上,我也不喝。
沈阳有个王居士,在厂子可能也负点责任。有时候,对方要找他喝酒,他不去。遇到实在脱离不开的朋友的时候,有人劝他喝酒,他就说:“我已经发愿了,如果我要喝上一口酒,出去就被车轧死。”大家一听,他发了这样的誓愿,谁也不敢逼他了。这也是办法之一。
要想断酒,必须下大决心。我们周围的因缘,如果你不下决心,你周围的因缘,就是冤亲债主,就拉你下地狱;如果你要决心下大了,马上他就变为菩萨,来助你成道的,助你增加功德和定力。
我们从五戒开始持起,每条戒律都有很多的说头。
但有一点,你必须有决心宁可舍去一切财产,舍去工作,包括舍去亲属朋友的友情,来完成这个戒律。你不下宁死不犯戒的决心,恐怕这个戒持得不那么真实,不那么彻底。
只有下这个决心,才能转化这个业力,才能把戒持好的。否则的话,说我们可以方便持戒,但我想,最后恐怕还不行。
因为它的违缘不由你控制啊,不是我们想怎么地就怎么地,它是生死之搏,敌我相争,那是很厉害的。不是你胜它败,就是你败它胜。所以说,我们在这里只能打胜仗。胜仗是吃亏了,但是人吃亏了天不亏你,天不会亏你的。
我给举个例子。
原先从五台山往回走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每一天都住草垛,可能是草垛没住好,可能漏风了,感冒。早上起来以后头疼。头疼,因为没有钱――不要钱嘛,又没有药,这个怎么办?
思惟了一下,如果去乞点药物,可不可以?乞药又化缘了。佛也没说我去要点药,光说乞食没说乞药。另外,得了重病,要发高烧怎么办?死了怎么办?自个又有这个愿力,不求人。就反反复复地一会“不求人”,一会又想到“病怎么办?”
后来,走到一个地方休息,有一个大石头,像桌面这么大吧,我坐这一方,还有另外一个师父坐在另一方。
当我一低头的时候,发现这地上是草,青草上放了十一片药。其中有两片是半片的药。我一看,当时一愣,因为我知道这药不能随便吃。你这个人需要止血,吃个活血药就正好相反,还不如不吃呢,是不是?
当时就慢慢把这药捡起来了,因为这个药要没有字,是不能吃的,大部分的药都是没有字的。
后来,我捡起来翻过来一看,个个有字,是十片安乃近,正治感冒。这个药它的痕迹呢,没有水迹,没有隔夜的迹象。瞅瞅周围,也没有谁扔的瓶子迹象,什么也没有。后来只捡了九片,那两片掰碎的就不要了。这心里有底了,如果真发烧,这就可以吃药了,吃药了就可以好了。早上确实有点发烧,等到捡到药了,它也不烧了,药也没吃,病也好了。
所以说,只要是你持戒,十方菩萨都会护持你的。就小小的一个病,他都满你的愿,你有什么可怕的?
所以我说,人亏你天不亏你的。你只管按佛的戒律去做,就怕你不敢做。
持戒一定要有这种决心,肯定能成道。最起码我们做一个真正的佛子,问心无愧。
修行好比一人在与万人打战,这“万人”便是象征着我们的各种妄想、观
们的胸怀、拓宽我们心量
发表于:10-02-27 10:10
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我今称赞大准提,惟愿慈悲垂加护
发表于:10-03-26 22:21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10-03-28 14:16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10-04-10 13:28
发表于:10-05-02 16:30
受教!阿弥陀佛
发表于:10-05-27 00:10
上妙下祥师父常住哪座寺院弟子有事想请教诸为师兄谁知到联系方式
发表于:10-07-26 16:48
顶礼妙祥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10-07-29 21:20
发表于:10-12-02 11:44
顶礼受教,阿弥陀佛.
发表于:11-03-16 18:46
以下是引用 第13楼 释正光 的话:
上妙下祥师父常住哪座寺院弟子有事想请教诸为师兄谁知到联系方式...
辽宁海城的大悲寺
一位高僧啊!!!
顶礼上妙下祥法师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
大悲神咒专修道场
断淫肉法宝
http://b1273911.xici.net
发表于:11-05-05 15:54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11-05-13 10:05
受教,阿弥陀佛!
发表于:11-05-21 14:34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11-05-21 14:35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11-05-25 12:36
&&[第2版 05-25 12:36]
南无阿弥陀佛
家有小女初长成
发表于:11-06-28 09:07
说的很好!看过后很有启发。
大道至简。有道是修行路就是寻常路,
持戒精严是好,要日日精严、时时精严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如一可真不易啊。
个人觉得还得从最基本的做起,刚开始常会在无意思时破戒,
知道错了,就改过来,日子久了,慢慢了的就会少破戒,念头来了,不要跟着走,
就像风吹过树一样,风过树止。
等修持力大了再后就如同风吹石头一样,如如不动了。
&&&&&&&&&&&
发表于:12-06-20 16:33
太赞叹了!
太感动了!
发表于:12-10-16 16:07
南无阿弥陀佛
CoCo&Chanel&说过:“不用香水的女人没有前途!”
发表于:13-06-25 10:23
感谢分享,顶一个先,希望大家能进我的讨论版
&&&大家一起创造美妙的“家”
&&&&&爱家,爱生活,爱南京。
&&&&&&&江北人民欢迎您
~}|{zyx&&&xyz{|}~&&&&&&&&&&
↓↓↓↓↓↓↓↓↓↓↓↓↓↓↓↓
发表于:13-06-25 14:02
感谢分享,顶一个先,希望大家能进我的讨论版
&&&大家一起创造美妙的“家”
&&&&&爱家,爱生活,爱南京。
&&&&&&&江北人民欢迎您
~}|{zyx&&&xyz{|}~&&&&&&&&&&
↓↓↓↓↓↓↓↓↓↓↓↓↓↓↓↓
发表于:13-07-14 22:20
以戒为师。淫不断,六道之根未断。要出离,戒淫欲!
发表于:13-08-20 12:09
&&[第2版 08-20 12:09]
淫分正、邪,那是根据不同根基的人的教化方便说。
佛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并没有说 ,邪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淫,就是邪!正者不淫!淫是六道的根基。
发表于:13-08-20 12:07
淫分正、邪,那是根据不同根基的人的教化方便说。
佛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并没有说 ,邪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淫,就是邪道!正者不淫!淫是六道的根基。
发表于:15-04-15 20:34
好好学习一下,受教了!阿弥陀佛!
世间所有的美与爱,都是奇异恩典。
我只愿在这流逝的光阴里,静静地,看你。。。
发表于:15-05-13 19:34
被系统删除于: 11:36:11
发表于:15-10-23 15:15
被系统删除于: 00:23:26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妙祥法师的妻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