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过年有哪些习俗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来源:</.cn作者:瓷都小编时间:
瓷都网官网 【】
  & &中国春节习俗有哪些?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吗?下面小编为你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您还可以使用:强大的 根据 好听的 五行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起名网:.cn)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还喜欢
算命预测内容以娱乐为主,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如果此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MAILTO:.cn(#换成@)
上一篇: 下一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宝宝几月出生好少数民族过年的习俗
21:15:30 点击:369次
我国有56个民族,各少数民族过年的风俗习惯都不尽相同的哦。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的过年也就是春节,但是有些少数民族的并不是在农历正月初一过年的,甚至有他们自己的历法。总结来说,各少数民族过年的内容和汉族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分赶走旧年的霉运,迎接新年好运两部分。
藏族过年习俗:藏族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
新年前2天傍晚,藏民会把脏水、垃圾等污物向西边的方向倒掉,让意味着&不好&的脏东西随着太阳消失掉,祈求来年顺利。到前一天,人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带着面具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有海螺、大鼓、唢呐等伴奏跳民族舞蹈,用以驱走邪恶等。
新年第一天早上,通常是由妇女们到河里或水井挑&吉祥水&,家里桌上摆上供品: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竹素其玛&,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过年期间,藏族人们也会相互拜年,家里拿好的食品接待客人等,户外还会举行赛马、射击比赛等活动,晚上聚集在一起聊天弹唱。
彝族过年习俗:彝族称为&库史&,&库&是年、&史&是&新&的意思。时间实在秋收之后,冬季来临之前,一般是在10月份。意思偏向于庆祝大丰收。活动上也有大扫除、拜年、杀年猪庆祝、回娘家探亲等。
壮族过年习俗: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因长期与汉族混居,风俗习惯已经很汉族很相似了,过年也是和当地汉族一样过春节。
布依族过年习俗:布依族在前一天晚上,也就是除夕夜,会有一家大小在水塘边守岁的习惯,天亮后,年轻姑娘就争先往家里打水,谁打水快就意味着最勤劳,真是勤劳的一个民族。
满族过年习俗:现在的满足依然分&红、黄、蓝、白&四旗,古代是分八旗的哦,看电影就知道了。他们也一样是过农历春节,最不同的是,不同颜色的旗号贴的春联颜色是不同的,如红旗的人们在门上贴的挂旗是红色的,白旗贴白色的,其他2旗也是同样贴对应的颜色。
侗族过年习俗:侗族会举行一个叫&打侗年&的集体活动,通常是由附近的2个村庄商定举办,在宽阔的地方举行芦笙歌舞比赛,场面非常热闹。
白族过年习俗:云南白族人们过年有一个&升高节&活动,就是在一根竹子里面下边的一节塞满火药后点燃,将整根竹子发射到天上,竹子飞得越高,以为着来年越顺利。部分地区的白族还有抛绣球、互赠礼物的习俗,实际就是他们的相亲活动。
太多了,先到这里吧,以后补充。
(编辑:传统节日网)2015年春节到少数民族的新年怎么过 少数民族过新年有哪些习俗-今日新闻热点排行榜-齐鲁晚报网
2015年春节到少数民族的新年怎么过 少数民族过新年有哪些习俗
核心提示:
富裕的人家提前与民间艺人说好,准时来家演唱,与客人共享。没有得到邀请的艺人也可主动串门演唱。
年初一,民间艺人四处活动,演唱藏戏和&折嘎&。
富裕的人家提前与民间艺人说好,准时来家演唱,与客人共享。没有得到邀请的艺人也可主动串门演唱。
折嘎艺人头戴白面具,手持木棍,用即兴编唱的歌词愉悦主人,一般都能得到好酒好肉的酬劳。从初四起,举行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传昭大法会。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民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按传统习惯,欢度藏历新年一般要15天。
【换个姿势看山东-天天豪礼有惊喜-全新界面国际范儿】
齐鲁壹点 最懂山东
责任编辑:翟元昊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2017年春节少数民族习俗有哪些?
2017年春节少数民族习俗有哪些?
责任编辑:肖瑶
  导语:春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大年&,也是农历新年的开始,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会拜神、走大运,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能有个好运气。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么他们的春节习俗的怎么样的呢?有哪些不一样的习俗呢?以下让我们来看看春节少数民族习俗的详细内容吧!
  什么是春节?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少数民族习俗有哪些?
  在中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1.藏族
  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历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耕牛打扮得&花枝招展&──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
  2.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称为&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3.壮族
  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待客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4.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青年男女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5.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6.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吹奏的乐曲翩翩起舞。
  7.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活动。
  8.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9.佤族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拜年时,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睦。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10.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11.畲(shē)族
  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黏黏(年年)甜。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瓠祖图&(根据盘瓠传说绘成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辛。
  12.赫哲族
  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13.拉祜族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14.满族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福&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现代春节习俗
  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节目。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它的成功不仅牢固确立了自身的地位,而且在中央电视台衍生出系列类似的节目,如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曲苑杂坛、春节戏曲晚会、春节歌舞晚会、各部委春节晚会(如公安部春晚)、以及国庆、五一、中秋、元旦等各种节日综艺晚会。随后,全国大大小小的地方电视台频频效法并力求创新。
  小编建议大家在过年的时候最好还是回家一趟吧!毕竟也是新的一年呢。以上就是春节少数民族习俗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已影响人
All rights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