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为什么古代打仗需要钱

中国古代真有百万大军吗?
原标题:中国古代真有百万大军吗?作者:天魂地鬼身为中国人,打小就知道一些著名的战争案例,战国白起坑杀40万赵国降军,匈奴40万白登围刘邦,淝水谢安大破80万前秦军,西夏80万大军伐宋等等等等,这些例子让人难免畅想——不统一时,尚且数十万大军随便拉出来,倘若统一,大中华岂不是随便使出百万大军?如隋炀帝113万大军远征高丽简直应该轻松快意如打水漂一样啊。张艺谋电影《英雄》里不计其数的秦军是很多人对古代中国军队认知的直观体现再回头看看所谓西方那些著名战例,动辄数千、万把人,双方加起来都往往不足10万!相比我大中华百万人搏杀简直如同儿戏!于是一些人捧着史书越读越神奇——西方那些名将大国,若碰上我大中华打仗,随便几十万大军拉出来,便是吓也吓死他们了。但、可是、不过、可惜……事情真是这么让人容易发自内心的为祖宗自豪吗?外国古代史书中的大军们这百万大军迷梦的第一个破绽,来自对比的不靠谱。为什么不靠谱?因为这种对比是拿着古书上写的中国大军在对比西方现代推算去除了水分后的战场复原数字!如果同样拿着古书来对比,会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稍微列举些中国以外的古书上的大军数字:巴比伦的Semiramis女王远征印度,麾下300万步兵20万骑兵10万车兵——前5世纪的古希腊医生和历史学者Ctesias的《波斯史》;波斯人远征希腊,动员500万大军——希罗多德《历史》;亚历山大和波斯决战的高加米拉之役,亚历山大大军杀死30万波斯军,俘虏比这还多,也就是波斯军超过60万之多——公元2世纪的阿里安的《远征记》;凯撒进攻高卢,对付了高卢400万大军——来自1~2世纪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的《罗马史》;一场战役罗马人不死一个打败43万高卢大军——征服高卢的凯撒同志自己写的《高卢战记》罗马与匈人的沙隆会战,匈人出动了50万大军——来自6世纪一位罗马官员Jordanes的著作《哥特史》;十字军东征,30万十字军围攻安条克——大约12世纪阿尔伯特的《耶路撒冷史》;100万帖木儿大军进行安卡拉会战——20世纪初法国人布哇的《帖木儿帝国》。但这些还不算什么,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大战之后,胜利的英雄坚战清点战场,发现这场王族大战中共有16亿以上的阵亡者——公年上下几百年成书的《摩珂婆罗多》;不过这还只是我们所说重头戏的铺垫!我所说的重头戏,是这样的——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一位崇佛的缅甸大王竺多般王治理国家,于是国家昌盛军备强大,强大到什么地步呢?有360头白象(不算啥?往后看~)3600万头黑象(你以为这是顶峰了?)1 Khawbhani的军队!1 Khawbhani是多少呢?就是1后面跟42个零!用中文表达的话,大抵就是100亿亿亿亿亿吧,没数错的话……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数字出自哪呢?出自19世纪中早期缅甸官方官修史书《琉璃宫史》。这部官修史书中还有明朝200万大军入侵缅甸的段落对此,许多刷自豪人士喜欢拿外国没有信史,尤其是没有官修史来说事,然而我们今天给出的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学界公认的信史,对,你没看错,包括史诗《摩珂婆罗多》也是信史,《琉璃宫史》更是信史爱好者们最信的那种官修史了。当然,这其中关键是因为这些刷自豪者们不知道学术界所谓信史根本不是什么他们想象的“完全可信”。这话说起来又是另一个话题,我们暂且搁置。 外国古代战争挤水分领先中国 看了上面这些数字,大家会发现不分中外,古代史书中都大量存在五花八门样式齐全的各种百万大军。那么,为什么在现代,我们很少看到西方人拿着这些古书上的数字说事呢?为什么说起远征希腊的波斯军会连20万都未必有,为什么说起高加米拉就是波斯甚至可能不到10万人?为什么十字军围攻安条克恐怕不足5万人? 这不得不提到我们现在的历史研究的不足了。去知网搜一下,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研究者们关于历史方面无数话题的无数论文,然而关于一场古代战役究竟在何处怎么打,却鲜有论述。过去,我们的历史学者,似乎更偏爱王朝变幻,民族风云之类高大上的话题,往往指望发现什么历史变化规律来高屋建瓴指导现世政治。而在具体历史细节的研究上,却少有人问津,即使是相对较多学者关注的古代衣食住行的研究也没多少研究成果。这也就是为何沈从文的服装史和梁思成的建筑史直到今日仍然是中国这两个方面的权威。 而比衣食住行研究更少的,就是对古代战争的研究。当然这也不全是学者们的过错,对比中外史书,我们能看出中国史书对于事件的描述非常简略,对于战争描述更是动辄一笔带过,远不如西方史书在这类事件中记述的详细程度。 如前面提到的长平之战,在《史记》中包括前因后果总共500多字,其中还包含了130字秦国实施反间计赶走廉颇的内容。这样稀少的文字自然也不能给予人们多少信息量。 而《亚历山大远征记》中描述高加米拉战役从大流士带着多少兵力来到距离城市多远的地方扎营,摆下什么军阵开始,到亚历山大带领部队来到距离波斯军多远的地方又如何布置,还描述两军中间隔着小山互相不能看到,再到开战后,大流士怎么派遣各种兵力冲击亚历山大的方阵,亚历山大又派遣谁带着部队如何应对,直到最后亚历山大带领伙伴骑兵突击导致大流士逃跑波斯军失败和统计战果分析原因。在中文翻译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整个高加米拉战役内容用去了足足10页!电影亚历山大大帝开始部分表现的高加米拉战役相当忠实的还原了史料记载过程在结合高加米拉地形、两军后勤、两军阵型布置、正面对抗胜负来分析出动的每一支部队实际兵力、古代军队指挥通信能力、不同军队装备情况等等信息后,才有了现代对高加米拉战役兵力的综合估计。可想而知,通过史料、理论结合复原的战史研究,在兵力估计的可靠性上当然不是古代一本《远征记》里充满水分的数字可比的,同样,如《史记》等中国古代史书也没法与之相比。 而都像史记那样的书写方法,全然不知道战场细节,现代中国学者自然也难以学西方那样去通过复原古战场的情况来进行研究。这种不重视细节的情况,对现代研究带来的制约,也远远不止军事方面,当我们还在依靠诗词、驻军等等去研究唐代长安有多少人口时,西方已经通过罗马城的公寓数量等等信息来推算罗马城人口了,因为中国古代史书中从未使用过精确的数字来描述长安城究竟如何(有数字的基本都是京兆府整个大区的数字)。高水平的战史研究使得国外业余战史著作专业度上也远高于中国历史专业研究者们而另一个方面,则在于从希腊罗马时代开始,西方就留有大量书卷,如在罗马时代遗址的一户人家中就发现了3000卷羊皮文卷,这些书卷给人们带来各种那个时代的信息,西方很早开始就对这些文物进行解读研究,而我国发现的秦汉简牍虽则数量也不少,但至今归类整理等等工作尚未完成,更谈不上有多少综合各类文物史料的研究结果了。这种史料、文物挖掘整理方面的落后自然会影响历史研究中的各个方面,古战争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古人并非不知道这类数字的水分
然而,并非没有了中国古战场复原,我们就完全没法去为中国史书中的百万大军们挤水分了。《三国志•魏书•国渊传》里说“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也就是说,在三国那个时代和以前,虚报战功有一说十是常态,这就非常清楚的说明了古代兵力怎么回事了。
若按这个比例,则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实际为4万多人,这个数字看起来符合现实的多,毕竟在长平之后,很快赵国又进行了一系列大战,在史书中又拉出了“数十万”大军……不要以为4万是个很轻松的数字,对于一个人口数百万的国家失去4万军队,就相当于现代中国失去1000万军队,这个数字是现役解放军总数的5倍!
当然更直接的证据在各路兵书中。如《卫公兵法》指出,二万人的部队,就需要拨出六千人专护辎重!护卫还是其次,距离越远,运输需要的力量越庞大,沈括在梦溪笔谈里算过这笔账,兴师十万,刨去看护辎重还有其他勤务后,就只剩七万可上战场的兵力了,而维护这10万大军需要30万民夫在补给线上来来回回!到这个程度时,你增加人力,因为人自身也要吃,还要兵力保护,已经缺乏实际效用了,就算用畜力,牛马自身也要吃,比如以唐代养马,一匹马每日就需配给3升马料,这样也难以提高补给效率。 同时,宋以来的兵书对于战阵有了更详细的描述,于是我们发现,在宋朝被皇帝视之为无敌杀手锏的平戎万全大阵,并不是想象中几十万人掺和,而仅仅用了14万兵力,也就是说,人口达到前代所不能及的大宋在往往真正能用的兵力基本不会超过这个数值。所以我们能看到,君子馆战役宋朝损失数万人,就已经是全军覆没宋朝军队几乎精锐尽丧,满城8万宋军大破辽军,这些都是规模顶级的战役了。 时代越晚古代王朝动用的兵力越少
从唐以后,文字资料大量增加,古书中战场上的兵力却越来越少,而且呈现出越是统一时可用兵力越少,越是混乱时数字越是没谱。比如宋时尚偶有几十万大军出动,蒙古灭宋时,带着4万军队就敢长驱直入攻打坚城钓鱼城。明朝开国战争中几十万大军也屡见不鲜,如陈友谅60万大军和朱元璋20万决战,可到万历打朝鲜战役,出动不过8万人。到明末,李自成2万军队打进北京,满清更是满打满算15万军队,就打进了关内纵横全国。三藩之乱时,吴三桂贵为平西王,又有诸多盟友,凑5万兵力已是捉衿见肘。到最后清末,面对英法联军,清朝在北京门口也拿不出10万军队去对抗。太平天国顶峰时期也不足20万的太平军纵横半个中国,3万湘军就能围困天京……
有赖清代公文,尤其是朝廷公文保存相当丰厚,我们得意一窥某些战争的准备和进行过程。在整个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我们看到清军调遣总是这一千那三百,而到八里桥时,传说的十几万京师卫队并没有出现,僧格林沁区区3万人就是北京最后的屏障。 看越多,那个即使长期处于战乱中,即使只有几省之地也能动辄数十万大军的战国、三国、五代十六国时候中国似乎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第二次鸦片战争,面对打进北京的英法领军,中国传说中的百万大军并未出现 以动员率来挤古代军队数字水分
虽然古代战场细节已经很难获知,但我们并非没有其他办法来间接估算古代究竟能有多少军队。西方在军事动员学的发展结合了战争史后,发现从古至今随着技术发展,国家参与战争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尤其是社会管理、铁路运输、兵站、士官职业化、预备役等技术和措施的实施,使得近现代国家在全面战争中能动用的军队/平民比例越来越大。
古代战争中,并不存在如二战那样广泛动员平民进入军队并快速训练后上战场的情况,所依赖的都是常备军队。同时,铁路公路提供了兵力和物资高效集结的渠道,使得过去卡住古代军队喉咙的后勤问题得以解决。
职业化士官们则提供了大兵力协同的可能性。古代的军事训练往往依赖将领个人,阵法号令皆不相同,比如戚继光所练戚家军,其鸳鸯阵法其他明军就不冻。这样当你天南海北的军队集合到一起时,也难以有效的协同作战,只能一盘散沙,凑不出有效战斗力。是以许多古代优秀将领们也不会使用大量兵力,往往最多只带数万人。近代各国都定立了自己统一的标准化军训操典,并以这些操典在军队和军校培训士官,而士官们则负责训练新兵,于是无论哪里的士兵都能接受完全一样的训练,这样当他们集合起来后,也能互相配合作战。 在古代通讯技术和军事训练指挥技术限制下,别说几十万大军,仅仅是10万人的军队就能接近指挥瘫痪,距离过远以及战术难以匹配使得这么多人根本发挥不出战斗力,反而格外增加了后勤压力和士气风险。是以优秀的古代将领绝不会干这种事情,具有决定性的古代大战役中,往往至多也只是三五万军队。 比如拿破仑时代的欧洲军队,相比古代,他们有了更有力量的拉车马,更先进的四轮马车,单车的运输能力比之中世纪近乎翻倍,再加上统一标准的训练,兵站等后勤系统,于是在欧洲战场上出现了三四十万军队在一场战役中搏杀的情况,有些人不明白集中这么多兵力所需要的技术积累,还幻想拿破仑不如白起只是火器厉害罢了。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战场上数十万人汇聚一地交战越来越普遍 而到一战、二战时代,社会组织能力、交通运输能力、平民学习能力都越来越强,能够组织动员出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庞大。在南北战争时,美国南北双方几乎都达到了自己所能动员的极限,当时美国人口3100万,双方总计兵力达到了约100万规模,动员率3.19%。 一战时,英法两国全面动员,4000万人口拉出了800多万军队,动员率都达到了21%以上,而相对较为落后的德国,6300万人口动员了1100万军队,动员率17.5%,至于沙俄更加落后,仅仅8%。 到二战时,德国比一战自然更加先进,动员率也达到了21%的地步,而苏联当时比过去沙俄是进步了,但社会组织、铁路运输等等能力却还不如一战英法,虽然竭尽全力了,动员率也仅有14.1%…… 所以可以显然看出,社会综合水平越先进,能够达到的动员比例就越高。那么中国的情况呢?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前后总共动员了1400万人,最大兵力约800万,当时未沦陷区人口约为2.1亿人,如果以兵力算,动员率仅仅3.8%,而以总动员人次算的话,也不过6.67%,但总动员人次必然存在重复计算。 有人说抗日国共都没出全力,那么我们再看看国共内战时期,1953年中国人口达到5,3亿,按此推算46年是应有5.2亿左右人口,为了动员率数字高一点,我们再减掉些,以4.6亿人来算。 三年内战中,双方军队数量相加,在47年时达到顶峰,有645万人,再考虑到还有民兵等非作战人员,以49年时达到最大值的共军民兵数550万人为准,总动员数字也就是1200万人,动员率不过2.6%。 也就是说,在有了铁路、兵站、统一操典、士官、汽车公路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拼尽全力,再拼上作弊式的计算,也做不到7%以上的动员率。当然我们也都知道,那时候的中国,别说比一战时候的德国,就是比一战时的沙俄也依然落后许多,这个动员率数字也符合当时中国的现实。
而古代那些数字如果是真的,会是什么情况呢?长平损失40万的赵国人口顶多五六百万,在长平两年后的邯郸之战,赵国又拉出包括十万精锐在内的30万军队,又过五六年,赵国大军13万又跑去大破燕国……这动员率起码超过10%! 淝水之战,前秦出动80万军队,留在国内的驻军咱也不算了,人口也顶天就800万了,动员率10%; 金辽护步达冈之战,辽70万军队,人口900万,动员率 7.78%; 鄱阳湖大战,陈友谅60万军队,人口那点地盘800万够多了,动员率7.5%;
哪一个都比抗日皆国共动员率高出许多,而虽然当时的中国相比欧美日非常落后,但相比中国古代,有铁路、公路、汽车、电报、电话、兵站、士官、一定工业生产、农业技术更新、医疗卫生改革……无论如何,民国时的中国也远远比古代各个时期先进。 可就这样古代们反而刷出了抗日时候中国都远远达不到,甚至一战沙俄都做不到的10%动员率的神奇大军来…… 还有谁信?古代数十万或百万大军的可信度和电影《木乃伊2》里遮天蔽日的阿努比斯大军没有两样古代军工生产能力远逊近现代 有不少人以为古代打仗简单,拿根竹子就能去当兵,不像热兵器时代的战争需要大量的火药枪支。的确,但从价格来说,一支近代步枪的价格可能是一把刀剑价格的数倍,然而,许多人忘了,在近代步枪的背后,是近代远比古代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工业生产能力。宋代冷兵器制造和相关冶金等技术已完全成熟,后世再难有大的突破,那么宋朝的兵器制造是什么情况呢?北宋时造作院规定,每7名工匠,9天内要做弓8张,每3名工匠2日内做箭矢150支,刀剑呢,每8个人6天内做5把……这么低的单位生产能力,自然整体数量上也没有多好看。北宋统一后,军器几乎全部由中央和地方衙门制造,中央直属的南北作坊每年生产的铠甲、马甲、枪、剑、刀、床弩等加起来不过3万2千件……弓弩院生产弓、弩、箭矢、弓弦还有盔甲的甲片等兵器,中央弓弩院这弓弩矢甲片的合计年产量1650万,而地方就更少了,从弓弩箭矢到甲叶再到盔甲和剑,总共才620万(以上数字出自 宋《曾巩集》卷49)。这2000多万的产量看起来貌似还不算少,但是,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箭矢和甲片,要知道,宋朝一副盔甲就需要甲片1825片(《宋史·卷一九七·兵制十一·器甲之制》)。而箭矢更相当于一次性消耗品,能够回收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吃了败仗的情况下。那么近现代的军工生产是什么水平呢?就以被视为军事工业极弱的民国为例好了。仅1936年一年,民国政府兵工署直辖的兵工厂就生产了步枪9.89万支,步枪子弹1.27亿发,迫击炮弹24.7万枚,手榴弹197.69万颗,航空炸弹3.3万枚,防毒面具4.4万副(《民国二十六年二月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三中全会军事工作报告》)……一个近代兵工厂足以匹敌古代一个帝国的生产力,图为生活杂志拍摄的抗战时期中国兵工厂以上数字仅仅是兵工署直辖工厂产量,而大家也都知道,那时候中国各地派系还有自己的军工厂。可以说,即使是近代国家中至弱的民国,生产供应能力也几十倍于古代极强的帝国。而在几十倍的军工生产能力差异之下,民国人口比之古代盛世时代却无10倍优势,无论宋明,都在其顶峰时期拥有着1亿上下的人口,民国人口相比尚不超5倍。古代全民皆兵仅仅是妄想许多人幻想战国、斯巴达、蒙古之类古代势力人都是平时生产,战时就都能拉出来当兵,于是简简单单就爆出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大军。正如前面看到的,古代兵器生产能力极低,甚至无法快速满足多出来的哪怕只10万人的军队,而脱产对于古代社会的损伤也远比近现代为高。《汉书·食货志》中写过一个五口之家(青壮男性劳动力一人)种百亩地,每亩地能收一石半的粟,除过上税和自家人食用外,剩下的不过45石,卖掉30石得钱1350文而已,而一人换一套衣服就需1500,也就是说辛苦一年所得尚不能给全家人换一套衣服,更何况生病之类,古代生活之困顿可见一斑。而且战争是不会等着你农闲了才会发生,同时仅仅筹备阶段,将各地的民夫征召起来集结赶赴作战区域,编组整顿,就动辄数月时间,再加上古代战争节奏缓慢,许多大战都是一打几个月。就如长平之战秦赵在长平交战的决战阶段,就是从4月份一直打到9月赵军投降为止。另一场著名的淝水大战则从盛夏8月开始打到12月。曹操发起赤壁之战,从建安13年的正月就开始整军备战,到7月才出兵南下,而赤壁那一把火,却在12月才烧起来。这么漫长的战役过程,哪里能等得了什么农闲农忙?而战争不仅仅是士兵要吃饭,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远征匈奴,所带兵力最多10万,而后方却得几十万人力负责粮草军械转运,这几十万人一样需要吃饭,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数年累积才能支持一次这样的作战。汉武帝朝数次对外用兵,都是数万或10万这样在许多人眼里少到可笑的兵力,却打出个国穷民乱,汉武帝也深深自责“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也就是说,仅仅正常的税赋都还不能支撑仅仅数万人的战争,还动辄要向老百姓额外摊派。所谓的古代军国主义,严刑厉法虽有,但实际生产能力改变不了,再残酷的军队也得有饭吃才能打仗。斯巴达人看似男人都当兵,但背后是人口数倍于斯巴达的希洛人奴隶在维持着斯巴达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文景数十年积累,也被汉武帝几场“小仗”挥霍一空,古代低下的生产力真正能支持多大规模的战争可见一斑。许多人想象的拿着竹棍就能成兵,那除非所有人都辟谷才行了。结语数字掺水,本是不分中外所有古人的通病,严谨的书写事实也非古人撰写史书的诉求,以文载志,抒发个人思想才是核心目的所在,真正的历史学研究本身也是近现代才有的产物。对古代文明,具体的个别技术互有优劣很正常,但近代以前(15世纪)发展缓慢的古代社会,新事物出现极慢而传播却快的多,只要互相存在交流就绝难一方压倒另一方。去除虚妄的自豪或自卑,以平常心看待古代历史和古人,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态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akadi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已被1人收藏
&古代打仗为什么会消耗军粮?
来自:上海
发帖:418+17733
引用:赵国是强国,打赢秦国的概率怎么可能跟彩票中奖相比? 那你也认为,赵国当时条件,对秦有赢面?而不是缺粮去博一把的赌徒心态? 我觉得赢面接近50%,如果不打可能很快亡国
-------------------------------------------------------------------------------------------
本人乃小学生投资俱乐部小组长
...200楼...
来自:保密
发帖:9+220
引用:引用:赵国是强国,打赢秦国的概率怎么可能跟彩票中奖相比? 那你也认为,赵国当时条件,对秦有赢面?而不是缺粮去博一把的赌徒心态? 我觉得赢面接近50%,如果不打可能很快亡国
所以你都觉得是50%了。旁边人在吹吹,赵括再豁豁胖。仗还没打,赵王就想着春秋5霸故事。如果是经济有问题,你看看TG是怎么做的?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01楼...
来自:上海
发帖:418+17735
引用:引用:引用:赵国是强国,打赢秦国的概率怎么可能跟彩票中奖相比? 那你也认为,赵国当时条件,对秦有赢面?而不是缺粮去博一把的赌徒心态? 我觉得赢面接近50%,如果不打可能很快亡国 所以你都觉得是50%了。旁边人在吹吹,赵括再豁豁胖。仗还没打,赵王就想着春秋5霸故事。如果是经济有问题,你看看TG是怎么做的? TG会赌,跟赵国一样赌
-------------------------------------------------------------------------------------------
本人乃小学生投资俱乐部小组长
...202楼...
来自:保密
发帖:9+221
引用:引用:引用:引用:赵国是强国,打赢秦国的概率怎么可能跟彩票中奖相比? 那你也认为,赵国当时条件,对秦有赢面?而不是缺粮去博一把的赌徒心态? 我觉得赢面接近50%,如果不打可能很快亡国 所以你都觉得是50%了。旁边人在吹吹,赵括再豁豁胖。仗还没打,赵王就想着春秋5霸故事。如果是经济有问题,你看看TG是怎么做的? TG会赌,跟赵国一样赌
应该把25W人 放老家 维稳。 都出去拼命了,陈胜吴广来了怎么办?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03楼...
来自:上海
发帖:50+2481
首都出来一个人1斤大米,到你个人手上就少掉几两
这才是关键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04楼...
来自:上海
发帖:809+5638
中国所谓没有间断过的历史也能信
这个帮小说有区别吗,侬拿什么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统统发给慈禧太后,看看这个老太婆能打得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吗?同样道理慈禧老太婆随便派两只随便啥颜色的旗子兵,打秦始皇就像打孙子一样,决定胜利的是文明程度。至于粮草问题帮现在的石油是一回事情,就是战略资源储备、控制,打起来了再想到吃饭问题,那就直接等死伐。
还别说,不算火器满清骑兵还真未必是秦军的对手,冷兵器时代弩绝对是骑兵的克星。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05楼...
来自:保密
发帖:36+2443
引用:输了长平赵国也没灭亡好伐 是李牧死了才亡的 至于李牧如果对上王翦可以抗多久 天晓得 没灭是因为长平只战和后来的邯郸保卫战消灭了大量的秦军,但是死亡45万青壮年导致人口的断层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但是侬么考虑秦国的损失
家里老头子小P孩都上战场参与围攻了
好似淮海战场
一群山东农民帮T G 围国民党
结果么大家懂的
山东农民决定了这个国家今后60多年的命运
-------------------------------------------------------------------------------------------
...206楼...
来自:上海
发帖:16+378
大家分析的都太好了
把当时的情况剖析的很全面,深刻了。
我受益匪浅。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07楼...
来自:上海
发帖:418+17737
引用:引用:引用:引用:引用:赵国是强国,打赢秦国的概率怎么可能跟彩票中奖相比? 那你也认为,赵国当时条件,对秦有赢面?而不是缺粮去博一把的赌徒心态? 我觉得赢面接近50%,如果不打可能很快亡国 所以你都觉得是50%了。旁边人在吹吹,赵括再豁豁胖。仗还没打,赵王就想着春秋5霸故事。如果是经济有问题,你看看TG是怎么做的? TG会赌,跟赵国一样赌 应该把25W人 放老家 维稳。 都出去拼命了,陈胜吴广来了怎么办? 朝鲜战争不就是出去赌了吗?88的时候不也不管国际舆论中美关系了赌上了吗?TG不赌是因为底限没到
-------------------------------------------------------------------------------------------
本人乃小学生投资俱乐部小组长
...208楼...
来自:上海
发帖:418+17738
引用:引用:输了长平赵国也没灭亡好伐 是李牧死了才亡的 至于李牧如果对上王翦可以抗多久 天晓得 没灭是因为长平只战和后来的邯郸保卫战消灭了大量的秦军,但是死亡45万青壮年导致人口的断层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但是侬么考虑秦国的损失 家里老头子小P孩都上战场参与围攻了 打个比方 好似淮海战场 一群山东农民帮T G 围国民党 结果么大家懂的 山东农民决定了这个国家今后60多年的命运 秦国的人口是赵国的两倍,秦国没有被歼灭,损失肯定小于赵国,就是这样邯郸之战后秦国一样休整了20年
-------------------------------------------------------------------------------------------
本人乃小学生投资俱乐部小组长
...209楼...
来自:保密
发帖:9+222
引用:引用:引用:引用:引用:引用:赵国是强国,打赢秦国的概率怎么可能跟彩票中奖相比? 那你也认为,赵国当时条件,对秦有赢面?而不是缺粮去博一把的赌徒心态? 我觉得赢面接近50%,如果不打可能很快亡国 所以你都觉得是50%了。旁边人在吹吹,赵括再豁豁胖。仗还没打,赵王就想着春秋5霸故事。如果是经济有问题,你看看TG是怎么做的? TG会赌,跟赵国一样赌 应该把25W人 放老家 维稳。 都出去拼命了,陈胜吴广来了怎么办? 朝鲜战争不就是出去赌了吗?88的时候不也不管国际舆论中美关系了赌上了吗?TG不赌是因为底限没到
关于这个问题,就讨论到这。洗洗睡了,赵国也好秦国也好,TG也好,都没有加工资发奖金好。感谢你的分享 谢谢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10楼...
来自:上海
发帖:16+379
引用:引用:引用:引用:引用:引用:引用:赵国是强国,打赢秦国的概率怎么可能跟彩票中奖相比? 那你也认为,赵国当时条件,对秦有赢面?而不是缺粮去博一把的赌徒心态? 我觉得赢面接近50%,如果不打可能很快亡国 所以你都觉得是50%了。旁边人在吹吹,赵括再豁豁胖。仗还没打,赵王就想着春秋5霸故事。如果是经济有问题,你看看TG是怎么做的? TG会赌,跟赵国一样赌 应该把25W人 放老家 维稳。 都出去拼命了,陈胜吴广来了怎么办? 朝鲜战争不就是出去赌了吗?88的时候不也不管国际舆论中美关系了赌上了吗?TG不赌是因为底限没到 关于这个问题,就讨论到这。洗洗睡了,赵国也好秦国也好,TG也好,都没有加工资发奖金好。感谢你的分享 谢谢 哎,说的也是,所以对兴趣没兴趣了,反而对钞票有兴趣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11楼...
来自:上海
发帖:72+9217
引用:请教各位前辈,如果一定要打,选哪个统帅比较合理呢?白起出战,选谁都是浮云!
李牧感到毫无压力
-------------------------------------------------------------------------------------------
切列,想困告!
...212楼...
来自:上海
发帖:72+9218
一斤粮食到前线有三两就不错了 蒙古人就是以战养战甚至吃人不用补给所以在没有汽车运输的冷兵器时代天下无敌 -=此贴发送自[UCWeb]=-
蒙古人出战一般是N匹马换乘,可以靠马奶充饥,所以不需要额外携带给养,这个不叫没有补给,而是没有补给线。
-------------------------------------------------------------------------------------------
切列,想困告!
...213楼...
来自:保密
发帖:3+20
这就和老毛当时大跃进 造成3年自然灾害一样
狗p的自然灾害啊
其实种地的全去炼钢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14楼...
来自:上海
发帖:16+380
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说的是尝试和环节的区别,可以失误,但不能赌博。
我想请教大家,长平之战失利,可以有更好的结果吗?至少少输点呢?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15楼...
来自:上海
发帖:72+9219
而且,孙子兵法也指出,将的作用非常重要,赵国当时有和白起对抗的将领吗?
战国四大名将
秦有 白起 王翦
赵有 廉颇 李牧
你这种问题问得太没水平了。
-------------------------------------------------------------------------------------------
切列,想困告!
...216楼...
来自:上海
发帖:16+381
引用:而且,孙子兵法也指出,将的作用非常重要,赵国当时有和白起对抗的将领吗? 战国四大名将秦有 白起 王翦赵有 廉颇 李牧你这种问题问得太没水平了。 我对当时的历史不熟悉,谢谢。那为什么当时要派赵括呢?
如果换人,还会这个结果吗?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17楼...
来自:上海
发帖:72+9220
他的对手是 谁? 是白起啊!!! 那个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打过败仗的的男人。。。输是必然的结果啊 就算李牧和廉颇一起上还是死啊
李牧也从来没有败过,谢谢。
-------------------------------------------------------------------------------------------
切列,想困告!
...218楼...
来自:保密
发帖:80+7896
农田都在城外的,古时打仗不是占地,而是占城
进攻一方可以派轻骑兵骚扰的,所以除非是腹地,一般靠近战场几天马程的,都不敢出去的
-------------------------------------------------------------------------------------------
耶稣对释迦牟尼说:横什么横,到了世界末日有你好看的!
释迦牟尼回答道:六道轮回,大千世界,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政府官员粗暴地插话说:缴税缴税
两人异口同声驳斥道:干什么?抢饭碗啊!
...219楼...
来自:上海
发帖:72+9221
引用:引用:而且,孙子兵法也指出,将的作用非常重要,赵国当时有和白起对抗的将领吗? 战国四大名将秦有 白起 王翦赵有 廉颇 李牧你这种问题问得太没水平了。 我对当时的历史不熟悉,谢谢。那为什么当时要派赵括呢?如果换人,还会这个结果吗?
赵括纸上谈兵连他爸都谈不过他呀。
要是换李牧那估计是可以的,要么就是廉颇,这两个是战国四大名将了
-------------------------------------------------------------------------------------------
切列,想困告!
...220楼...
来自:上海
发帖:7+640
楼主 是不是在听 王立群老师的 百家讲坛?
确实 很精彩!
去年刚听,很有味道!
-------------------------------------------------------------------------------------------
电信联通代理,承接各类企业宽带,光纤。
...221楼...
来自:上海
发帖:0+6
谁说赵国拖不起,更拖不起的是秦国。知道白起最后怎么对待俘虏的吗?只留了埋尸体的几十个人,其他全部坑杀。难道白起这种百战名将就是因为嗜杀才这么做?就是因为没有粮食养不起这些人,粮食少到连支撑这些俘虏押送回去都不够。古代打仗,最开心的就是抓到俘虏,可以拉回去当农民,连这种福利都不要,而且全部坑杀,说明秦国粮食已经匮乏到什么程度。
廉颇的策略是对的,不要为赵王找什么借口。赵王远在邯郸,整天就看看前线的书信,晚上打打炮,难道他比前方大将更理解战局?还找粮食不够这种借口,如果真的是粮食不够,就应该撤退,而不是决战,因为前方这些兵是赵国的最精锐部队,这种老本如果不是在最危急关头或者必胜的情况下是不能随便乱拼的。
赵王要换将决战的根本原因就是猜忌前方大将,这种例子以后在唐朝安史之乱,明朝对抗满清时候都发生过。就好比你把全部家当的钱交给投资经理帮你打理,结果你发现投资经理几个月都没帮你买一支股票,于是你就怀疑投资经理消极怠工或者挪用了你的钱,结果就逼他买票,结果输的一塌糊涂。这点上,秦国就做的好多了,不论什么情况下,国君不干涉外派大将的作战计划,所以秦国赢就赢在国君英明。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22楼...
来自:上海
发帖:17+1375
赵确实没有维持下去的本钱了,廉颇的防御策略让秦无以为继,在反间掉廉颇同时,秦进行的远交策略同时奏效,赵当时数面受敌,这种情况下赵括这个只知道一战的死脑筋出现在了舞台上,送掉了赵最后的本钱。
赵国当时只有充分认识到当时必然失败的结果,但求少输点。放弃外围死守邯郸也许还能更多保存点力量,多混几年。后来的结果证明邯郸即使在损失了长平的主力军后还可以守住,说明当时的历史环境并不会让赵输到倾家荡产。
当时的赵君和赵括就好像现在买股票不知道止损,不止损套特点阿算了,还要盲目补仓,结果呢,从ST到退市,好来,本钱统统赔光!
-------------------------------------------------------------------------------------------
此身未有之前,你在何处?
此身死殁之后,你向何方?
...223楼...
来自:上海
发帖:1+482
-=此贴发送自[wap]=-
-------------------------------------------------------------------------------------------
A:你有《时间简史》吗? B:神经病,我有时间也不捡屎!
...224楼...
来自:保密
发帖:36+2453
赵确实没有维持下去的本钱了,廉颇的防御策略让秦无以为继,在反间掉廉颇同时,秦进行的远交策略同时奏效,赵当时数面受敌,这种情况下赵括这个只知道一战的死脑筋出现在了舞台上,送掉了赵最后的本钱。
赵国当时只有充分认识到当时必然失败的结果,但求少输点。放弃外围死守邯郸也许还能更多保存点力量,多混几年。后来的结果证明邯郸即使在损失了长平的主力军后还可以守住,说明当时的历史环境并不会让赵输到倾家荡产。
当时的赵君和赵括就好像现在买股票不知道止损,不止损套特点阿算了,还要盲目补仓,结果呢,从ST到退市,好来,本钱统统赔光!
霓虹那里有个长筱之战 很相似
-------------------------------------------------------------------------------------------
...225楼...
来自:保密
发帖:6+1307
这个问题不是我想说的关键,关键想说的是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廉颇跟秦军相持,这种策略就是有问题的了吗?赵国的农业生产能力不如秦国,这么耗下去,赵国不是输定了吗?赵括纸上谈兵被骂了2000多年,不是在替人背黑锅吗?
当时秦国的国力略强于赵国,而军力则远在赵军之上,再加上白起统兵有方,硬碰硬的话,双方都没必胜的把握,所以廉颇当时制定的作战方略是以耗为主,虽然偶有小败,但主力仍然不动,要的就是打持久战。
双方放交战的地点在赵国长平,赵国补给虽然困难,秦却更加困难,廉颇就是要以本伤秦,熬上几年既然秦就退兵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26楼...
来自:上海
发帖:16+382
决策权和执行权不清楚,反而指挥混乱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27楼...
来自:上海
发帖:16+383
政治家不懂军事,军事家也不懂军事,这个战役就输了。各位前辈,对吗?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28楼...
来自:保密
发帖:9+224
以史为镜。每个人的阅历,经历都不同。所以照出来的镜像也不一定相同。历史问题不存在对不对,因为它根本没正确答案。 重要的是,你从这个故事中汲取了什么你需要的东西。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29楼...
来自:上海
发帖:45+4030
10斤米路上消耗掉7斤,到前线只有3斤。
-------------------------------------------------------------------------------------------
代驾MT AT陪练司机跑腿
...230楼...
来自:上海
发帖:1+442
-=此贴发送自[Android]=-
-------------------------------------------------------------------------------------------
主公:陆逊
忠臣:陆逊
反贼:陆逊
内奸:陆逊
...231楼...
来自:上海
发帖:16+384
拖也是为了打,是为了打做更好的准备。
对自身困难估计太多,对打赢过于乐观,即使要打,等秦军疲惫时打不是更好吗?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32楼...
来自:上海
发帖:3+301
-------------------------------------------------------------------------------------------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确是整个天空。
...233楼...
来自:上海
发帖:16+395
不打也是为了打,廉颇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呢。
可能赵王因为自身困难冲昏了头脑,急于决战,正中秦军下怀。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34楼...
来自:上海
发帖:30+867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实行郡县征兵制,农民是主要的征集对象。郡守和县令有权征集本郡、县适龄男子入伍,并可率领他们出征。男子16或17岁“傅籍”,即进行登记,然后,根据国家需要随时应征入伍,直到60岁才能免征。
和平时期种田,国家动员了就去打仗。
另外谈点题外话,秦赵之争,赵国的失败可以说是注定了的,秦国的商鞅变法比赵国的胡服骑射,变革范围广,从经济到法律,从制度到军事,更彻底,更有效。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35楼...
来自:上海
发帖:30+868
谁说赵国拖不起,更拖不起的是秦国。知道白起最后怎么对待俘虏的吗?只留了埋尸体的几十个人,其他全部坑杀。难道白起这种百战名将就是因为嗜杀才这么做?就是因为没有粮食养不起这些人,粮食少到连支撑这些俘虏押送回去都不够。古代打仗,最开心的就是抓到俘虏,可以拉回去当农民,连这种福利都不要,而且全部坑杀,说明秦国粮食已经匮乏到什么程度。廉颇的策略是对的,不要为赵王找什么借口。赵王远在邯郸,整天就看看前线的书信,晚上打打炮,难道他比前方大将更理解战局?还找粮食不够这种借口,如果真的是粮食不够,就应该撤退,而不是决战,因为前方这些兵是赵国的最精锐部队,这种老本如果不是在最危急关头或者必胜的情况下是不能随便乱拼的。赵王要换将决战的根本原因就是猜忌前方大将,这种例子以后在唐朝安史之乱,明朝对抗满清时候都发生过。就好比你把全部家当的钱交给投资经理帮你打理,结果你发现投资经理几个月都没帮你买一支股票,于是你就怀疑投资经理消极怠工或者挪用了你的钱,结果就逼他买票,结果输的一塌糊涂。这点上,秦国就做的好多了,不论什么情况下,国君不干涉外派大将的作战计划,所以秦国赢就赢在国君英明。
战役到了最后阶段,秦国国内的粮食养活赵军和秦军足以,何况又截了赵国的粮道,但秦国在长平之战俘虏了赵军40万,这40万人全都是青壮年,你把这40万人再送回赵国?不可能~千辛万苦运回秦国,又有多少赵兵愿意去,又有谁能够保证赵兵在去秦国的路上或者运到秦国之后不会哗变,到时候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白起自知控制不住这股俘虏,还不如全部坑杀,除掉后患,说是坑杀,其实并不简单,秦军在动手的时候遭遇反抗伤亡很大。
赵国在损失了这些青壮年以后,元气大伤,再也恢复不起来了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36楼...
来自:上海
发帖:17+400
不打也是为了打,廉颇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呢。可能赵王因为自身困难冲昏了头脑,急于决战,正中秦军下怀。 加速了自身的灭亡而已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37楼...
来自:上海
发帖:280+24306
屯田兵,现在XJ某某兵团还在种薰衣草卖 薰衣草兵
-------------------------------------------------------------------------------------------
再过几十年,我们来相会。抬到火葬场,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都不认识谁。统统送到农村做化肥。
...238楼...
&&...&&&&&&
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古代打仗为什么会消耗军粮?
数码影像推荐
最新二手发布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下载客户端
你可以发私信给一个或多个听众。默认不能发给非听众,除非对方设置了允许。
奖励分值:您今日还有 3 点分值可以奖励 [ 20 点奖分可自动换取 1 点PP]
请输入4位有相同表情的数字
&违反国家法律&&&&&&&&&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恶意刷屏&&&&&&&&&&&&&&&内容重复&&&&&&&&&&&&&&&攻击管理员
&本人要求删除&&&&&&&&当事人要求删除
&与主题无关&&&&&&&&&&&水贴软文&&&&&&&&&&&涉及敏感政治内容
&被要求删除,你懂的&&&&&&&&&&&盗号并发布违规或广告内容
扣除hp值:
宽带山警务室
&恶意刷屏&&&&&&&&&水贴软文
&违反国家法律
&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网页不能打开
&图片不能显示
已报名参加的人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古代打仗常屠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