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讲因果道家讲人怎么看道家符的

通灵佛教网&||||||
--(1214)[]
道教符咒的探讨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台湾【文献属性】[台湾]玄奘大学,学系硕士班,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出版年代】2005年【文章标题】符咒的探讨【文章作者】杨荣贵【指导教师】黄运喜【文章页数】96页【中文关键词】|符箓|咒语|存想|气法 【中文摘要】是基于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并凭借这样的力量来控制周围的世界。利用巫者于神与人交通的媒介者。巫术是一种附有的仪式,即相信人能通过超自然的途径对他人、动物、自然现象、与想象中的鬼神产生影响。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的范畴。各种宗教都有对神灵的信仰,而表达乃至实践信仰的行动就是仪式。 符咒,的符箓和咒语的合称。由于符和箓的书写方式和基本性都大体相似,所以后来将两者归为合而用之,称为符箓。咒,又称祝,指被认为对鬼神、自然事物、社会现象有神秘感应或禁令性质的语句。咒语与符箓都是远古时代巫术的直接产物。 本文首先探讨道教斋醮科仪与符箓道派的关系,在道教产生不可低估的重要地位,它不是一种孤立的宗教存在,而是与整个道教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这里,我们既要考察道教斋醮科仪符咒的结构、性质、功能等问题,也同时要考察以它为主体的符箓道法和它的辅助工具——法剑、法印、法镜等道教法器,以对道教符咒形成、完整的认识与运用。 本文选择以符、咒、诀、步四大功能为主体,都以想象的鬼神世界为前提,面对鬼神世界施行的;主要靠存想和气法。存想,又名存思,简称为"存",若存想专精,则称为"精思",是道教最普遍、最具有特色的思维方法。在道教徒的修炼中、法术中、斋醮科仪中,都运用"存想"的方法,往往成为全程法术、科仪的关键。 道教斋醮之法的产生、形成与完善,是道教发展历史的折射投影。论道教思维方法,不能不讨论存想。因为存想是道教思维方法的实质所在。气法的修持与运用是道教的重要特点。存想原是气法的一种,以后成为服气和发放外气的意念引导方法。靠存想,符、咒、诀、步面对的鬼神世界才能在法师眼前发威功效;靠气功的内气外运,符、咒、诀、步才能和外物兼容并企图控制对方的意识型态。 从道教斋醮祀神仪式中,蕴含着道教的神学理论、哲学思想、祀神观念、信仰习俗,及道教文化的诸多层面,开拓道教文化研究领域,推动宗教学的仪式研究,丰富宗教学的基础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而研究道教符咒,有助于正确认知与评价,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准确把握道教文化的现实意义所在。【论文目次】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问题的提出1第二节文献的回顾与检讨2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解释名词3 第二章 符咒的历史文化 5第一节 符咒的起源 5第二节符咒的形成& 8一、符的定义 8
二、咒的定义 11第三节 斋醮仪式与符咒的关系14 一、斋醮科仪经典的制度 16二、斋醮科仪的交流 17第四节 符咒的神秘思维范畴 19第三章 符咒的文化思路 21第一节依信仰心理层面 22 一、老子思想角度 23二、庄子思想角度& 30第二节依文化特质层面 35一、道教文化角度 35二、庄子文化角度 38第四章 符咒行法的运用 42第一节法器的种类 43 一、法剑 43 二、法镜 45 三、法印 47第二节 召劾鬼神的法宝 50 一、道符溯源 50
二、箓的认定 52 三、步罡踏斗 56
四、掌上掐诀& 57第三节法宝与法器的关系 59第五章 气法的运用& 61 第一节沟通的管道& 61 第二节气法与诀步的契合 63第六章 符咒对现代的影响 65 第一节宗教的发展 65 一、世俗文化冲突 68 二、宗教与社会关系 69 三、宗教信仰与行为70第二节医学领域来研讨 72一、以精气神为基础 73
二、医疗功效的观点 75第七章 结论 78参考书目 82 论文期刊 85附录& 87【参考文献】一、一般书籍(按作者姓氏笔划次序排列)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屏东:屏东净宗学会,2002。三藏法师玄奘译,《成唯识论》,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2002。Fritz Stolz着 根瑟.马库斯译,《宗教学概论》,台北:国立编译馆,2001。王贵元,《女巫与巫术》,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王智益,《现代佛学》,新竹市:三季出版社,1995。王光汉,《易经的奥妙》,台北:时报文化出版社,1997。 井上玄真着 白湖旡言译,《唯识三十论讲话》,台北:世桦公司,1994。木村清孝着 李惠英译,《华严思想史》,台北:东大图书(股)公司 1996。 方俊人,《正统茅山下三茅法门》,台北:进源书局,2003。印顺着,《杂阿含经论会编》,新竹:正闻出版社,1983。 印顺导师,《中观论颂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1988。 印顺着,《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新竹:正闻出版社,2002。任继愈,《道藏提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5。任继愈,《中国佛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3。 任继愈,《中国道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1。 任继愈,《道藏提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5。朱越利,《道藏分类解提》,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朱越利,《道经总论》,台北:红叶文化出版社,1993。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台北:博远出版社,1993。吕志鹏,《道教哲学》,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李增,《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吴怡,《新译老子解义》,台北:三民书局,1994。林河 林在,《九歌与沅湘民俗》,上海三联书店,1990。林富士,《汉代的巫者》,台北:稻乡出版社,1999。林宗旦 林宗平 林景彬,《中药药理学》,台北:国立编译馆,1996。林立夫,《中华医药专辑》,台北:中华日报,1997。彼得.柏格着萧羡一译,《神圣的帷幕》,台北:商周出版社,2003。 金正耀,《中国的道教》,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公司,1993。 金景芳 吕绍纲,《周易讲座》,台北:韬略出版有限公司,1994。长春真人编纂,《正统道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丘进之,《老子的智能》,台北:汉艺色研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佛洛伊德着 杨庸一译,《图腾与禁忌》,志文出版社,2000。胡卫国 宋天彬,《道教与中医》,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胡孚琛,《魏晋神仙道教》,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92。 胡适.牟宗三《中国哲学思想论集》,台北:水牛图书出版社,2003。姚周辉,《神秘幻术》,台北:书泉出版社,1994。 姚周辉,《神秘的符咒》,台北:书泉出版社,1997。姚周辉,《符咒的魔法宝盒》,台北:书泉出版社,2004。 韦政通,《中国哲学辞典》,台北:水牛出版社,1991。郑志明,《中国社会鬼神观念的衍变》,台北:中华大道文化出版,2001。 郑志明,《台湾民间宗教结社》,台北:南华管理学院出版,1998。 郑志明,《台湾当代新兴佛教》,台北:南华管理学院出版,1998。郑肇桢,《最新心理学》,台北:文帅出版社,1987。 涂尔干着 芮传明、赵学元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桂冠图书(股)公司,1992。马济人,《道教与气功》,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 马济人,《道教与炼丹》,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高拐,《千年秘咒再公开》,台北:高智出版社,1994。高国藩,《中国巫术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高华平.曹海东,《中华巫术》,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真德大师,《步罡踏斗指法全书》,台北:武陵出版社,1997。 孙开泰.刘文雨.胡伟希,《中国哲学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孙仲霞讲释,《楞严经直解》,台北:大乘精舍出版社,2003。庄宏谊,《明代道教正一派》,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6。卿希泰,《中国道教史》,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卿希泰 詹石窗,《道教文化新典》,台北:中华道统出版社,1996。 卿希泰,《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黄伦生,《东方神秘之门》,台北:新潮社,1997。黄绍祖,《易经与中医学》,台北:中华日报出版社,1995。黄锦鋐,《新译庄子读本》,台北:三民书局,2003。许大同,《宗教学》,台北:五洲出版社,1983。许地山,《道教史》,台北,牧童出版社,1976。陈百希,《宗教学》,台北:光启出版社,1978。陈国符,《道教源流考》,台北:中华书局,1963。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台北:顶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浅野八郎着李玉琼,《灵感.符咒学》,台北:大展出版社,1995。曾锦坤,《中医与养生》,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曾锦坤,《心灵与身体》,台北:博海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曾锦坤,《儒佛异同与儒佛交涉》,台北:谷风出版社,1990。闵志亭,《道教全真科仪》,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闵智亭,《道教仪范》,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95。闵智亭,李养正,《中国道教大辞典》,台湾:东久出版社,1996。傅勤家,《中国道教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傅伟勋,《从创造的诠释学到大乘佛学》,台北:东大图书(股)公司,1999。 程灵凡,《珍藏符咒施法秘要》,台北:武陵出版社,1998。 程灵凡,《高级符咒秘传》,台北:武陵出版社,1983。 张其成,《易经应用大百科》,台北:地景企业(股)公司,1996。张振兴,《洞天福地—气道秘境》,台北:林郁文化(股)公司,1996。张泽洪,《道教神仙信仰与祭祀仪式》,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 张泽洪,《步罡踏斗-道教祭礼仪典》,台北:大展出版社,2000。张曼涛,《华严思想论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杨汝舟,《老子道德经》,台北:中华民国老庄学会中道杂志社,1987。蔡仁厚,《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学的反思与开展》,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8。邬昆如,《西洋哲学史》,台北:国立编译馆,1998。邬昆如 高凌霞《西洋哲学史》,台北:五南出版社,1996。凤儒山人,《灵感通神驱鬼术》,台北:好兄弟出版社,1988。赵容俊,《殷商甲骨卜辞所见之巫术》,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邓树桢,《天星英汉百科医学辞典》,台北:天星出版社,2002。刘仲宇,《道教法术》,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刘仲宇,《道教的内秘世界》,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刘精诚,《中国道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刘坤生,《老子不老》,台北:中天出版社,1997。刘晓明,《中国符咒文化大观》,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卢克曼着 覃方明译,《无形的宗教》,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1993。潘德荣,《诠释学导论》,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赖宗贤詹石窗,《道韵》,台北:中华大道出版社,2002。憨山大师,《憨山大师梦游集》,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3。钟肇鹏,《道家文化研究》,第九辑,1991。谢冰莹,《新译四书读本》,台北:三民书局,2000。龙飞,《符咒秘传》,台南:西北出版社,1985。 薛春生 林在高,《中央英汉医学辞海》,台北:中央图书出版社,1995。镰田茂雄,《中国佛教通史》,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5。蓝吉富,《印顺.吕澄佛学辞典》,台南:中华佛学,2000。 释慧严,《净土概论》,台北:东大图书(股)公司,1998。释圆瑛讲,《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上册》,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87。 龚鹏程,《海峡两岸道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0。二、论文期刊江丽贞,《巫与早期道教》,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宗教学研究所,2003,硕士论文。李远国,《符箓、咒术与传统文化》,《道教学探索》,第拾号,1997。李远国,《道教符箓咒语的初步探讨》,《中国道教》,1991,第3期。李远国,《道教咒术初探》,《宗教学研究》,1992,第2期。李丰楙,老子《想尔注》的形成及其道教思想,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1990,博士论文。郑琪玉,《六朝灵宝经天书观念之研究》,辅仁大学宗教系,1999,硕士论文。盖建民,《道教符咒治病的理性批判》,《世界宗教研究》,1999,第78期。曾文俊,《祝由医疗传衍之研究》,中国医药学院中国医学研究所,1997,硕士论文。张亿平,《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2001,硕士论文。詹石窗、林拓,《道教符咒的历史文化透视》,《道教学探索》第拾号,1997。刘仲宇,《道符溯源》,《世界宗教研究》,1994,第1期。钟肇鹏,《符乩与道经》,《世界宗教研究》1988。萧登福,《道教符箓咒印对佛教密宗之影响》,(台中商专学报24期),1992。(红莲花开)
(墨西哥跳豆)
(皮卡皮卡皮卡丘)
第三方登录:  公开一些很实用的道家和佛家的法术,希望可以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现代人离婚率高婚外情多,失恋的多,可以用和合法稳定夫妻感情,挽回恋人的心。  和合法1.若夫妻不和,画一张和合符,在上面写上两人的出生年月日时,藏在家中隐秘之处,即可增进夫妻感情,防止外遇,挽回对方的感情。  和合咒;天精地精,日月之精,天地合其精,日月合其明,神鬼合其形,你心合我心,我心合你心,千心万心万万心,竟合我心。急急如律令。敕。书符时念七遍。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 更多
  没了?  
  七月半到了,鬼放假探亲,给大家公开一个护身咒,大家晚上九点以后,最好别到偏僻的地方去,如果实在有事要去,就一定记得念护身咒,婆珊婆演底。这是佛教华严经上记载的主夜神的圣号,也是一个咒语,晚上念,能护身避邪,恶梦多者,睡前净心念,不会有不好的梦。如果因为有事,要到山上去,就要念道教的咒语。咒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多念。能避一切邪秽。
  @卐悉发菩提心
18:29:00  没了?  -----------------------------别急慢慢看。有超级猛料。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微信yibaxiansheng18  知命而要顺命,逆命乃自欺.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积攒便可免费预测。要是有不劳而活之心,也别来了。浪费大家时间。  请加本人微信yibaxiansheng18  请注明:天涯。
  @尘慌胡访
19:30:00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微信yibaxiansheng18  知命而要顺命,逆命乃自欺.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积攒便可免费预测。要是有不劳而活之心,也别来了。浪费大家时间。  请加本人微信yibaxiansheng18  请注明:天涯。  -----------------------------驳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愚知愚见。比如,你认为命里有时终须有,那本座问你,佛经中有那么多的求财法,长寿法,求升官法?照你这么说,佛陀错了,而你对了,你比佛陀更厉害?道经中,更有增福法增财增寿法,更有无数的仙法,照你的看法,道经也错了,就你对了。所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改命,无以显神圣。尔等命尚不知,更况更命。劝你先看看了凡四训吧。慢慢学,就进步了。道家的境界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上士闻道起而行之,下士闻道,大笑之。佛度有缘人,信或不信,也是个因缘,一切都有个缘法在其中,就是这个道理。
  @尘慌胡访
19:30:00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微信yibaxiansheng18  知命而要顺命,逆命乃自欺.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积攒便可免费预测。要是有不劳而活之心,也别来了。浪费大家时间。  请加本人微信yibaxiansheng18  请注明:天涯。  -----------------------------  佛,不度无缘之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奉劝你一句,先从最基础的了凡四训开始学,打好基础,再来闻道。
  大师,有微信吗?加个微信  
  现在农历七月,想读《地藏经》超度列祖列宗和冤亲债主又想偷懒,阿弥托佛..............
  感谢??  
  聽說命有一個起點,無數個終點,一生中有很多分叉點,命運隨選擇而改變  
  @tonud
00:45:00  聽說命有一個起點,無數個終點,一生中有很多分叉點,命運隨選擇而改變  -----------------------------  这个选择是对善恶的选择,我们究竟是要行善还是行恶呢?比如一个人本来只有50岁的寿命,但是如果他在这之前行大善了,就可能增寿活到70岁了。如果是一个人,本来有80岁的寿命,可是在这之前他行大恶了,那可能他的寿命只活到50岁了。世间上有很多人热衷请人改命,当然都是想增寿,可是世人不知道的是,除了行善,你花钱请人增寿哪怕增一天都是很难的,而且就算增这一天基本上绝大多数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当然切切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行善能改变命运,就看你信不信了。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家道家儒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