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o2o市场怎样做小区市场调查

叮咚小区快坚持不住了 社区O2O该怎么做?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叮咚小区快坚持不住了 社区O2O该怎么做?
  文/王利阳  近日传闻叮咚小区资金链断裂,算是给浮躁的社区O2O行业敲响了警钟,在社区O2O还没火热之前,我一向愿意为社区O2O尽点吹捧之力,以便引起业界、媒体、资本等对这一行业的关注。  而如今社区O2O火的有点过了,我更愿意打击下这个市场,以便行业回归理性,创业者不要盲目进入(不差钱的除外),媒体不要胡乱吹捧(公关合作需要除外),投资人也不要傻里吧唧的瞎投(有钱愿意砸我也不拦着),社区O2O这行水还深着呢。  目前的探索还仅仅停留在浅水区,媒体和资本是双引擎助推器,但往往容易把一些心痒难耐的创业者带到沟里去,最后血本无归,能拿到投资的毕竟是少数,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靠关系,真正靠项目的目前还没听说,所以,不要傻了吧唧的看社区O2O热就不管老婆孩子的死活硬往里钻,社区O2O不存在先进模式,靠的是扎实基本功,没有这个准备基础,就老实歇着,看看叮咚小区的处境吧。  社区O2O水太深 叮咚小区激动的太早被呛水了  叮咚小区出现资金链断裂的传闻,着实不让人吃惊,因为从最开始上线我就不看好他的发展,出现问题是早晚的事,虽然叮咚极力否认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但却承认关闭北京公司的事实。  叮咚小区在上半年突然在这个行业冒泡并宣称获得1亿元天使融资,在一轮公关宣传和广告攻势之下,一时间成为社区O2O领域的明星企业,虽然从最开始就不看好叮咚模式,不过还是强忍着没去吐槽,毕竟人家也不容易,以标杆姿态宣传宣传对社区O2O这个行业也有帮助,没必要去接人老底。不过,现在到了该好好说道说道的时候了,不然总有一些围观群众深受叮咚的刺激。  实际上,至始至终我都不相信叮咚小区获得了1亿元的天使投资,大部分懂行的人也都对此表示怀疑,陆续听到一些人对叮咚融资金额的质疑,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企业,不仅用户基础基本为零,连市场都没搞清楚,就拿一亿天使投资?要么是投资人疯了,要么是有水分。从我目前接触的情况来看,有太多的社区O2O创业者在找投资,而大部分的投资人都持观望的态度,在市场还不清楚的情况下,叮咚能拿1个亿的天使期?谁愿意信谁就信吧。  后来,有一个创业者来我这跟我交流表示,他项目找的天使正好是叮咚的天使,而据其称叮咚小区拿的钱并没有1亿,实际远比1亿小很多,具体数额我就不透露了,对在危难时刻的叮咚影响不好。  叮咚第一轮尝试未能成功最大的问题就是其根本没了解社区问题,在没找准切入点时就冒然的以互联网方式强行切入,失败是必然的,互联网那套在社区市场是行不通的,把网络规则套用到实体市场?所以,抱着与叮咚同样心态的创业者可以歇歇了。点到即止,叮咚已经痛定思痛,希望能从头再来,还是要留点口德,给点机会的。  贪大求全、一劳永逸,有这两种思想的社区O2O必然死  有“贪大求全”、“一劳永逸”,一心想成为社区O2O平台的创业者可以趁早退出了,在这里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可能,现阶段就算是BAT来做也做不到。  贪大?社区本来就是小个体,而且每一个小个体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想像互联网一样快速壮大,瞬间有百千万用户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件慢工细活一步步来的事。社区网络化(也就是社区O2O)与互联网的用户发展路径正好相反,互联网是提供统一标准化的服务,自然能吸引全国各地的用户,而实体社区则是一区一样,各个社区用户量低,业主构成不同,网络普及程度也不同,要想快速得到广大用户认可是不可能的事。简单的说,互联网是用户找服务,而社区O2O是服务找用户,贪大是大不起来的。  求全?社区黄页是最互联网式的切入形式,而且已经有些产品存在多年了,但是一直不温不火,除了产品模式本身的问题,用户对黄页上的各项服务都是低频服务,就算当有需求的时候都想不来用这些产品,久而久之从手机APP上被淘汰也是必然的。求全的东西最大的问题是做不专,做不专怎么吸引用户?洗衣需求强的,只要留下个洗衣店电话即可,还要这些黄页APP有什么用?社区O2O的本质还是在于直接服务,不在于黄页服务。  最让人悲伤的是以“一劳永逸”的平台思想设计出“贪大求全”平台模式,寄希望于成为坐收渔利的平台巨鳄,而像洗衣、家政、快递这类脏活累活由别人做,自己做个平台就能坐地收费了,这些是互联网中毒很深的人。第一,社区不是互联网式的标准化服务,而是以人为基础的生活化服务,拼的是谁的服务好,而不是谁的平台更好;第二,在互联网已经成熟,形成大鱼吃小鱼的环境下,随时都会有更大的鱼出现,没有巨头力量支撑难成新平台。  另外,总有人问,社区O2O可以从哪里切入?第一,个人思考所得的结果是不知道;第二,别人告诉我的模式暂时不能在网上说,所以这类的问题还是不要再问了,没法回答。但这里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各位,做社区O2O平台是很难赚到钱的,具体原因留着以后慢慢说吧。  社区O2O 跑腿是门好生意?  事实上,做社区O2O的,活的还算可以的是那些愿意做脏活累活的,尤其做跑腿生意的,那些想以互联网形式做平台的没一个拿地出手的,而那些在社区内开个店门就声称社区O2O的过的也都不怎么样,至于那些做自提柜或者自助售卖机的,严格来讲根本不算O2O,但勉强也能与O2O沾边。  社区O2O中,有很重要的一块市场就是上门服务,而上门服务主要考验的是跑腿能力,京东虽说是电商,但放到线下的时候其实是干跑腿的,另外,最近公关攻势不错的社区001也是干跑腿的,跑腿生意还是比较容易吸引用户的,不过成长空间有限,等有时间吐槽下社区001,也给它降降虚火。  那些直接经营或者专门垂直整合跑腿业务的社区O2O项目值得注意,不过大部分创业者都看不上这类活,除了家政、跑腿、洗衣、洗车等,这类可切入的项目还有很多。举个例子,一哥们是支付宝出身,现在出来社区O2O创业,做的是大部分人看不上的送水生意,而送水生意背后藏着着巨大商机。  据统计,全国家庭的桶装水年用量约2.6亿桶,桶装水已成为最主流且最方便的喝水方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瓶装水规模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约1000万的家庭每八天叫一次桶装水。除了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外,最大的亮点在于8天/次的频率,这对于社区服务来讲,频次已经足够高了,而且是刚需。所以别看不起这些貌似比较边缘的社区服务项目,至于送水O2O模式是怎样的,由于是创业初期,这里暂时不方便过多透露。  很多人,瞧不起这些低频次的社区服务项目,但现实是只有这些还能勉强活下去,而那些试图做平台切入的都死的很惨。低频次被高频次应用整合是市场规律,但是作为一个能整合社区垂直服务的应用在社区O2O领域已经很了不起了,至少对投资人来讲比一心做平台的更实际一点。  先解决物业服务问题 再谈社区O2O吧  大部社区O2O的创业者都将眼观放在了社区服务上面,事实上,社区物业中潜藏着巨大市场,10月9日的《新闻1+1》节目讨论了下有关国内物业水平的问题,其中很多点都对我促动很大。  节目中白岩松说到国内有8层小区没有业委会的存在(我查了下,这个数据是11年左右的估计数据,并没有严格的市场调研,不过大部分社区没有业委会存在是很正常的情况),居民与物业之间的矛盾严重,这里面就存在巨大的商机。  具体的,就留在以后有时间单独讨论吧,或者自己看下节目去发现问题,我只能说,物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关系也可以当做是社区O2O突破点,就看谁去做,怎么做了。再提醒下各位关注社区O2O的亲吧,社区最基础的物业服务问题都没解决,有多少人会去享受高大上社区O2O呢,社区市场很复杂,务实更关键呀。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电商研究者,互联网观察,科技媒体专栏作者。
汽车之家易主的调子被起的这么高,接下来舆论媒体会拿放大镜来关…
平安信托与汽车之家的收购闹剧还在不停的向恶性方向发展。
如今这么一闹,汽车之家私有化已成必然,剩下的问题其实就是两大…解密新潮小区:如何用逆向思维玩转社区O2O
DoNews 1月30日特稿(记者 张琳)社区O2O近段时间成为市场热点,诸多社区O2O概念产品得到了市场及资本的追捧。2014年,新潮小区看中社区O2O的巨大的行业机会,以独有的两项“逆向思维”杀入这一领域。
目前来看,社区O2O领域有多个切入形式:以电商类平台切入的社区001,也有改造社区用户日常沟通的叮咚小区。而新潮小区却选择了一条新的路:以媒体切入,从线下广告向线上倒流。而在切入地域上,新潮小区也有自己的想法:避开一线城市的主战场,从西南部地区切入,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特色:新潮小区的逆向思维
和其他社区O2O企业相比,新潮小区无论是在运营模式,还是切入地域上,都选择了“逆向的思维”。
在运营模式上,新潮小区选择了逆向O2O模式。目前,社区O2O领域,以社区001、叮咚小区为代表的诸多企业选择了“线上社区+线下整合”的模式。而新潮小区则反其道而行,选择了从线下到线上的逆向O2O。
具体来说,新潮小区走的是“软件+硬件”、“服务+广告”的模式。通过线下的LED屏幕的安装、推广,与手机实现双屏互动,并向线上软件进行倒流,从而实现线下到线上的逆向O2O,完成交易闭环。新潮小区负责人介绍道,在整个过程中是以社区为单位,家庭是入口,无任何中间环节的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交易闭环。
在广告行业,楼宇媒体按钮传媒也提出了通过LED屏幕来做生意的想法:在屏幕上展示出商品,并预留二维码,用户通过手机扫码跳转至电商平台。表面来看,新潮小区的做法和按钮传媒似乎颇为相似。新潮小区负责人却认为两者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异,原因就在于:按钮传媒仅是进行线上交易,而新潮小区却并不进行倒流,而是建立自己的O2O闭环系统,打通线上与线下,以互通模式将线下的注意力吸引至线上,并在自己的平台上完成交易。
社区001、叮咚小区、小区无忧等企业都将切入地域选择在一线城市,此类城市具有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以及人群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而新潮小区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公司负责人表示,新潮小区选择西部作为起点是希望能够在发展初期避开主战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逆向思维来实现全国布局。
新潮小区的盈利模式也十分清晰:一方面,线下的LED屏和软件互动,会产生的广告收入或商品销售分成;另一方面,未来的线上的O2O服务订单交易抽成以及精品快送将会是新潮小区主要的收入来源。
前景:市场的机会在哪里?
就目前而言,做社区O2O的公司有很多,但是却鲜有特别成功的案例出现。比如,叮咚小区虽一度在北京市场大力推广,却不得不离开,而在上海地区也开始大幅裁员。对此,新潮小区负责人认为,创业者切入社区O2O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四点。
第一,缺乏资金。社区O2O要想做大,就必须做平台,这意味着要有足够得资金来满足前期的投入和运作,足够的资金是保证。
第二,市场竞争激烈。在国内,一旦出现好的市场机会,就会有创业者资本蜂拥而入,造成行业繁荣的一种假象,造成恶性竞争。
第三,发展较慢。做社区O2O就没有轻模式,而重模式的复制速度就会减慢,如此一来就很可能会造成公司在地区的扩张速度较慢。
第四、没看清模式。在社区O2O领域,创业者们都在进行模式上的摸索,目前试水的社区O2O还没有典型的成功案例,因此大家都在探索适合的模式。
而针对上述问题,新潮小区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首先,公司在切入地区上避开北京、上海、广州,选择了西南地区,避开竞争对手;其次,新潮小区是全国独特的线下广告屏+线上O2O综合服务平台的软硬结合的小区用户生态圈模式,所以被复制的难度相对是比较大的。
另外,在现阶段,谈及社区O2O必谈物流,很多企业在客单价的高低上很难做到权衡:一方面,单价低,频次越多则投入越大;另一方面,如果客单价较高,用户又很难买账。而新潮小区在物流上的做法是,我们的物流模式选择是自建精品团队和小区众包两种方式相结合。
新潮小区方面透露,目前,硬件广告大屏在成都也开发了4000多张,线下覆盖了350多个小区,合计150多万人,现在正向线上新潮小区导用户数量,线上用户力争三个月过20万用户。在2015年,新潮小区将深耕成都重庆两地,营收则会超过5000万元。
趋势:社区O2O仍有很大前景
社区O2O的市场热度正在升温,资本市场不断的资金输入更是显示了这个行业的火热程度。在2014年,社区001、小区无忧及叮咚小区等纷纷宣布融资,一些企业在A轮融资中,金额甚至达到亿元级别。
新潮小区方面认为,目前,一些社区O2O企业的生意并不好做,但是从诸多企业拿到融资来看,这一领域还是有很大的机会。
社区O2O的机会还有多大?目前,在国内,小区的特点多为封闭型,单位面积人较多,社区服务存在很多痛点,而居民消费升级带来巨大需求。有数据预计,在2020年,全国住宅物业面积将达到300亿平方米,社区服务消费将超万亿元。因此,谁能够真正的挖掘、满足用户需求,就会拥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现阶段,多家其他O2O行业的企业也在瞄准社区O2O发力,上门洗衣、保洁、送餐都成为了新的切入点。互联网分析师王利阳表示,O2O市场并不仅仅是提供餐饮等本地化的项目。社区作为人的基本生活单位,居家会产生许多生活服务,比如维修、家政、购物等。(完)
{{news.title}}一年覆盖200万家庭,这个社区O2O如何做到? - O2O营销 市场部网
一年覆盖200万家庭,这个社区O2O如何做到?
销售与市场 | 互联网蜀黍
O2O已经迅速从表层变革进入深水区,很多O2O相关商业模式被验证错误或者迅速发展壮大,用技术手段切入传统行业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O2O也在OorO以及OvsO之间摇摆。除了商场、吃喝玩乐商户、线下服务商户等成为O2O热点之外,到家模式也成为一个新热点,美甲的、按摩的、泡脚的手艺人很多变成了流动作业。之前O2O模式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浮在表面,无法深入。以餐厅为例,营销只是很外围的工作,更多改造需求来自内部。为解决这个问题,大众点评投资ERP厂商,目的就是为了从商户信息系统方面深入,实现从营销拉客到结算、后厨深入。有了这些基本数据,才能推出更多耀眼的新品。吃喝玩乐希望辐射的是商圈流量,到家服务则希望搞定社区这块“富矿”。然而,搞定社区的真正入口在哪儿呢?物业是绕不开的门槛,而愿意费力气去啃物业这块硬骨头的公司,有可能赢得未来。已经有几十家创业公司直接瞄准物业,如邻里间、嘻生活等。“家门口”不完全算“入口”能顺利敲开业主家门的,有物业、外卖、收水费的、快递、修马桶的……还有美甲和化妆、按摩的。前面几样是传统的,后面几样是新近才流行的,其共同点是,频次很低,因此不能算是重量级的“入口”。来看看敲开家门的服务,背后都有哪些互联网公司的身影。第一,传统的物业收费、品质管理等,目前互联网化相对比较弱,一些创业公司比如邻里间,正在用互联网方式试图切入,传统信息化服务商也试图用IT方式切入。第二,最后一公里送货,京东希望组织跳广场舞的大妈来完成,更多上门送货分散在各个物流、快递公司。第三,传统服务延伸的到家服务,很多做美甲的、化妆、阿姨甚至泡脚师傅,也希望走进你的家门,这些服务背后分别是垂直、平台类互联网公司,比如58同城、美团、功夫熊等等。这些想敲门的服务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把“进家门”作为切入点,带动其他商业服务,实现互联网思维所谓的“羊毛出在猪身上”。比如,到家扫地的阿姨希望帮你介绍清理抽油烟机的、护理皮具沙发的,或者顺便帮你带走干洗的衣服,到家美甲的妹子也许想推荐你买品牌指甲油。换句话说,大家都想把某一个服务作为入口,“一针捅破天”,进而搭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服务辐射,提高用户的使用频次。但是,入口本身已经不易,再辐射其他更是难上加难。已经倒闭的叮咚小区,其切入点是社区内社交、周边服务,其实这种服务等于微信附近+58同城+大众点评,而这三者早已占据了用户心中的位置,再装一个小区版本的,服务还无法媲美前三者,实在多余。而与物业相关、业主真正关心的痛点,并未得到解决。所以能敲开家门,不意味着可以做好入口。真正的入口应该这样为什么所有互联网家政服务要从钟点工入手呢?因为在所有的家政服务中,钟点工频次最高,而互联网高频切低频的理论已经得到验证。综合来看,能否作为入口应该从三个方面衡量,使用频次(高频次、高价值)、用户场景(刚需还是弱需求)、短时期覆盖大量用户的成本。频次,可以通过服务叠加来实现。比如,58同城可以找到到家阿姨,也可以找到开锁的。京东的阿姨可以送快递,如果连外卖也一起送,频次就更高了。所以单项频次低的服务如果可以叠加,就能够提高频次。用户场景,是刚需而非可有可无。比如,不交物业费可能要被断电,这时候上门服务就成了刚需,而现实情况通常是,你要跑到楼下去缴费。短时期覆盖大量用户的成本。这个目前是很多商业模式拓展的最大门槛,如果频次低、场景弱,那覆盖用户的成本将无限上升。以滴滴打车来说,在用户智能手机不普及、司机对于网上服务也非刚需的情况下,当年单个用户获取成本高达几百元。目前比较流行的到家服务、上门物流配送、代购、小区社交、周边服务汇集等,在满足入口门槛方面都不是社区O2O的理想模式。因为这些应用,都试图绕过进入小区的核心要道——物业公司。社区O2O服务,最好的入口是物业,因为其中一个最大优势是刚需,业主可以更方便缴物业费、代收水电费、家里的简单服务比如换个灯泡、修个马桶等,以及通知停水、停电等消息。另外一个优势是,覆盖成本相对比较低,搞定一个社区物业相当于搞定一个小区一大半的用户,相比之下,搞定物业的成本就不会显得那么高。谁能锁定“决胜局”“社区是个富矿,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散发商业气息”。很多社区相关商业活动,需要位置和享受集群效应,比如楼体广告、社区展示广告、销售产品,等等,这些都绕不开物业。这也是“邻里间”选择啃“物业”这块硬骨头的原因,其同时也在避免O2O变成OvsO的情况(邻里间,以物业为切入点的创业公司,一年时间覆盖了5万栋楼、近200万户家庭,获得这个数据的投入在千万级以下,覆盖性价比高)。围绕社区O2O的创业公司,大多从生活服务、配送、社交等多维度入手,选择从物业入手的只有不到5%。因为物业业态非常复杂,高端物业公司之前已经有一定的信息化系统,要替代或者对接,成本很高,低端物业工作人员连智能手机都未必熟练。从行业现状来看,物业之前一直躺着收物业费,对改善业主服务也没太大的需求,物业信息互联网化甚至还可能受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抵触。“邻里间”团队从合作者角度出发,为了做适配物业的产品,以保利物业、卓越物业、金地物业作为重点样本,同时调研了数百个小区,把传统的收费、财务、OA系统、呼叫中心、物业等都互联网化,用简单的方式来解决之前的复杂问题。而物业既希望进行互联网化转型,又惧怕被“取代”,当然更愿意选择一个与自己共同发展的合作者。通往社区O2O的入口有很多,但绕开物业进去的项目基础都不够牢固。社区O2O的决胜局,主要看谁能让管理落后的物业尽快接受科技武装,改变其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
您已点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卖o2o调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