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大家一个关于歼15舰载机机着舰的速度问题的问题

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盘点: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
日 07:59:17
来源: 解放军报 &
<img STYLE="WiDTH: 532 HeiGHT: 347px" HEIGHT="347"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l//n.JPG" WIDTH="530"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歼—15飞机顺利在“辽宁舰”上。新华军事记者 查春明摄
  为了保证正确返航和着舰,现代航母都配备有战术空中导航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和着舰引导系统。这是一场接力导航:当距离航母300公里时,归航舰载机由战术空中导航系统指挥引导;距离100公里时,由空管雷达接手;距离30公里时,再次由战术空中导航系统引导;距离10公里时,自动着舰系统开始引导;距离3公里时,进入舰上光学助降系统工作区域,最后据此着舰。
<img TITLE="" STYLE="BorDer-riGHT: # BorDer-Top: # BorDer-LeFT: # BorDer-BoTToM: #px solid" HEIGHT="356"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l//41n.jpg" WIDTH="590" ALIGN="默认" BORDER="0" SOURCEDES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滑跃起飞。新华军事记者 查春明摄
  等待航线
  这是一个直径约为5海里的逆时针圆形航线。不同的飞机等待高度不同,最低的等待高度大约在600米左右。舰载机每次经过航母上空的时候,与指挥官联系,以便获得着舰许可。考虑到有些飞机燃料不足,所以在高空还可能会安排空中加油。
<img HEIGHT="378"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l//n.jpg" WIDTH="568"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歼—15飞机顺利在“辽宁舰”上。新华军事记者 查春明摄
  着舰航线
  在接到着舰命令后,在距离母舰10公里左右的地方脱离等待航线,高度下降到300米左右,在航母后方5公里处进入着舰航线。此时,舰载机要关闭武器系统,确认飞机的重量符合航母着舰的标准,然后打开减速板、放下拦阻钩及起落架等,然后在航母左侧再次转弯,到达着舰中心延长线的后方,进入光学助降系统的工作范围,然后开始下滑降落。
<img HEIGHT="352"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l//n.JPG" WIDTH="536"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歼—15飞机顺利在“辽宁舰”上。新华军事记者 查春明摄
  “菲涅耳”透镜
  比起飞要难得多。着舰技术难度大、危险系数高,除了阻拦索装置外,处于飞行甲板中部外侧的“”透镜等特种装备,也起到重要作用。这是一组呈十字架状的灯光组,在飞机进行着舰训练时,这套灯光组会释放出黄色、红色和橙色三种不同色彩光的下滑坡面,并以这三种光来界定高低位置。黄色光是高的下滑坡面,红色光是低的下滑坡面,橙色光是正确的下滑坡面。飞行员根据光所标定的位置在橙色光区域内下滑,就可以正确安全地着舰。飞行员如果飞得太高或太低,所能看到的只是黄色光或红色光。
<img HEIGHT="332"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l//n.JPG" WIDTH="498"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歼—15飞机顺利在“辽宁舰”上。新华军事记者 查春明摄
  战机能否稳定操控,准确对正跑道降落,是任务成败的关键。所谓对中,就是舰载飞机在着舰过程中,一定要尽量对准甲板跑道的正中轴线,否则就可能撞上甲板上的其它建筑或停放在跑道旁的其它飞机。航母的飞行甲板均设计在靠左舷一侧,与航母轴线形成一个向外的夹角。在下滑接近舰尾的过程中,由于航母不断地向前行进,造成待降的甲板跑道随着航母运动不断向右前方平移。所以,飞行员在初次对中成功后,还要在下滑过程中根据跑道的平移情况,不断向右修正航向,始终对准跑道中线,直到舰载机安全降落在甲板上。
<img HEIGHT="371"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l//n.JPG" WIDTH="534"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辽宁舰”机务人员在为歼—15飞机进行技术保障。新华军事记者 查春明摄
  指挥官
  着舰指挥官,英文缩写LSO,是向飞行员发出操纵指令、引导下滑道上的飞机安全着舰的军官。着舰指挥是航母舰载机部队的灵魂,舰载机飞行员必须无条件信任并服从LSO的指挥。美、俄、英、法等拥有航母的国家中,LSO着舰指挥官从成熟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中产生。他不仅飞行技术要让其他舰载机飞行员钦佩和信服,还必须具备优秀的指挥组织能力,同时对飞机的状态和性能、飞行员的技术特点和性格必须十分了解,才能在第一时间指挥舰载机安全着舰。
......&&&&
军报解析航母阻拦系统:舰载机降落航母有多难?
日 07:57:33 来源:
<img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l//n.jpg"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l//n.jpg"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制图:方 汉
  新闻提示
  11月23日,我军飞行员驾驶国产歼-15首次成功降落航空母舰“辽宁舰”,一举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受到世界空前关注。舰载战斗机在运动的航母上降落,风险之高,难度之大,一向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
  这个“刀尖”有多小?国产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孙聪说:战机以几百公里的时速,必须精确落在甲板上4根阻拦索之间,每根阻拦索间隔10余米,有效着陆区域只有几十米。
  这个“舞蹈”有多难?统计数据显示:从1949年美国海军开始大规模部署飞机到1988年,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损失了近1.2万架飞机和8000多名飞行员。
  军事专家频频提到的“阻拦索”,究竟为何物?它如何帮助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刹车”?请看本文解析。
  舰载机“刹车”之难
  一组对比数据,足以说明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降落“刹车”之难——
  一般陆地军用机场跑道长达千米,而航母飞行甲板一般不超过300米,可利用的降落距离只有100米左右,舰载机降落速度却可达到300公里每小时。
  此外,由于风和舰尾气流的存在,战舰经常出现持续的纵横摇动和上下浮沉;降落过程中战斗机的视界和下降轨迹存在误差,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驾驶员视景——如此高的速度,如此短的距离,如此恶劣的环境,如果没有阻拦索,舰载机安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阻拦索,更专业的说法应为“航母阻拦系统”。它帮助飞机在有限距离内强制制动,使最大过载和过载变化率保持平稳,及时将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
  航母阻拦系统内部复杂,绝非眼睛看到的几根阻拦索那么简单。这一点,从其构造原理可见一斑——
  现代航母普遍使用的是液压式阻拦系统,它由制动器械、系统以及冷却系统组成。其中,制动器械包括:产生制动力的阻拦机构、保持制动缸压力的控制阀、保证阻拦飞机后能够迅速回位的蓄压器;液压缓冲系统,主要用于降低制动初始瞬间的过载,延长系统寿命;冷却系统,则用来冷却舰载机在阻拦过程中由巨大动能转换成的热能。
  当舰载机尾钩挂上阻拦索后,阻拦索一边通过滑轮阻尼器减缓飞机速度,一边不断把动能传递到压缩空气罐。此时,隐藏在甲板以下的整个阻拦系统同时工作,将冲击带来的巨大动能转化为液压油的热能和压缩空气的势能,使得飞机受到缓冲并实现制动。
降落阻拦步步惊心
  虽然有了阻拦系统,的降落仍然令人提心吊胆。
  对于飞行员来说,顶风穿云驾驶飞机降落到摇摆不定的移动甲板上,无异于在鬼门关前走一回。这是一次从身体极限、飞行技术、意志品质到心理素质的极端考验。在抵近航母的过程中,飞行员需要把航母甲板当做一个原点,根据它不断调整飞行姿态,爬坡、转弯,观察,控制飞行轨迹,保证准确进入降落航线,降落瞬间要完成收腹、收腿、绷紧肌肉等动作,否则强大的过载可能会造成脱臼、晕厥以及短时失明等损害。
  舰载机也备受考验。舰载机的载油量不能太多或太少,一旦发生事故,太多的燃油会引燃整个甲板,太少的燃油则会造成降落失败后“逃逸复飞”计划的夭折。飞机降落速度不能太快或太慢,太快容易引起过载而拉断阻拦索,太慢则会导致飞机控制力减弱,不仅不容易钩住阻拦索,而且一旦失败,很难再次拉起复飞。
  阻拦系统惊险不断。舰载机降落时事故最多的情况是阻拦索断开。马上拉断还算幸运,舰载机仍可保持较快速度立即复飞。如果在末端拉断阻拦索,舰载机速度下降太多,就只有坠海一条路了。在飞行员发生问题、尾钩放不下来、阻拦索断开且舰载机必须降落等紧急情况发生时,阻拦系统中最后一道防线——阻拦网便会投入使用。它一旦使用,就会拉响警报,应急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做好救援准备。使用阻拦网通常会造成人和舰载机的受损,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安全。如果应急人员使用阻拦网的动作慢了一秒钟,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阻拦系统仍在进化
  目前,比较典型的阻拦系统,是美国航母普遍采用的MK7液压阻拦系统。MK7使用了滑轮缓冲装置,可充分消减飞机挂索的钢索张力峰值,并消除阻拦过程中因滑轮转速不同而引起的钢索振颤。它适用范围广,重量变化较大的飞机可以在该系统作用下实现相同距离内降落。
  随着和无人机日新月异的发展,航母阻拦系统也正逐步提高相应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美国在“福特”级航母上使用的电磁阻拦系统就进步不少。在该系统中,滑轮阻尼器多了两个测量拉力的传感器。它可以直接把不同的拉力信号传送给中央集中控制器,提醒其启动相应的控制程序,从而有效防止过载。此外,钢丝绳卷筒替代了压缩汽缸,它能通过控制初始电流和最终电流,达到均匀过载的效果。
  电磁阻拦系统控制起来更灵活,特别是不同重量的飞机轮流降落时,只需按下按钮,一切由自动调节装置搞定。这就好比称重时,磅秤需要人工不断更换砝码,而电子秤只需调整好测算状态,即可连续工作。
  总体来说,与液压阻拦系统相比,电磁阻拦系统简单轻巧,调节方便,操作容易,不仅缩短了反应时间,还优化了阻拦效果。不足的是,电磁阻拦系统发的电不易转化使用,只能利用电阻消耗电量,节能方面不如压缩汽缸。
  采用电磁阻拦系统并不意味着能够安枕无忧。它只不过在限制过载和反应速度上有一些进步,对降低事故率不会有太多帮助,特别是“逃逸复飞”和紧急情况处理等关键环节,和液压阻拦系统并无不同。
  要彻底解决降落安全问题,垂直降落也是一种方法。它通过舰载机发动机方向可调的矢量推力来控制降落方向,能在不需要阻拦系统的条件下,实现垂直降落。但是垂直起降需要付出更大代价。除了飞机的作战半径和载弹量要打折扣外,着舰点甲板下面还要安装复杂的散热循环水管。事实证明,垂直起降飞机在航母上使用得不偿失。至于这项技术在将来的发展前景,还需拭目以待。(孙群才 李 想 乔红新)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img HEIGHT="8"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con/xilan2009/xiangguan_dian.gif" WIDTH="8"
ALT="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TITLE="舰载机着舰七大关键环节&降落航母有多难"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帖子主题:从歼-15着舰看舰载机着舰技术
共&77464&个阅读者&
军号:5528151 工分:787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从歼-15着舰看舰载机着舰技术
文章提交者:夏天穿棉袄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1-0-1.html
“移动的陆地”说到舰载机,我们不妨先简单谈淡。航空母舰出勤时,是一个海上六自由度运动的平台,它不仅在海平面上作平面运动,而且在海浪的作用下还会产生纵向和横向的摇动以及升沉运动。航母上的大气紊流情况也比较复杂,除了陆地机场通常存在的大气紊流以外,由于航母庞大的舰体以及自身的运动还会在舰首产生上洗气流,并在舰尾处形成较强的公鸡尾状的尾流。另外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航母虽然庞大,但是可供舰载机起飞、着舰的跑道长度是很有限的。舰载机有和旋翼飞机,这里要谈到的舰载机着舰是指固定翼飞机。大家知道,舰载飞机的起降主要以航空母舰为基地,那么它就需要适应航母这个海上“移动的陆地”。在此,拟通过对舰载飞机着舰过程与陆基飞机着陆过程的分析比较,一窥舰载机着舰的突出特点,以及整个着舰过程对各种主要相关结构、装置、设施的特殊要求。目前世界上大型的航母甲板度也不过300多米,而能够提供舰载机起飞、着舰使用的只有其中的100米左右。如美国的“”级航母首舰“尼米兹” 号航母,该舰长332.1米,宽40.8米;长338,8米,宽76.8米。危险性和复杂性图为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战斗机准备降落的画面,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歼-15舰载战斗机的前起落架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架构强度相对于歼-11B得到了本质性的提高。图片为美国海军F-14舰载战斗机正在进场准备着舰。助降系统。这里提到的助降系统是指“目视光学助降系统”,通常称作“菲涅耳(Fresnel)透镜系统”。该系统的突出特征就是能发出直线性极好的柱形光束,只有在空间的某一特定角度才能看见该光束,因此它能为舰载飞机指示正确的下滑航迹。图为俄罗斯海军苏-33舰载战斗机在航母上降落。“逃逸复飞”,“逃逸复飞是指制动挂钩挂拦阻索失败后,飞机的复飞机动。从运动学角度来看,逃逸复飞机动是一种初速度(该初始速度应取着舰下滑过程末端,舰载机与航母的啮合速度)不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图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着舰的视界几何特征。从中我可以发现一架战斗机在着舰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航向是多么困难,战斗机的视界和下降轨迹存在误差,而巨大的误差将很可能导致机毁人亡。图为下滑道转移机动过程。舰载机进场着舰和复飞全过程图示,辽宁号航母上出现的战斗机机轮在航母甲板上的擦痕可能是这种着舰复飞留下的痕迹,而舰载机可能是歼-15或者中国的歼教-9飞机。舰载机起降图示。舰载机进场降落的难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歼-15舰载机下滑着舰的运动轨迹。图为俄罗斯海军苏-33战斗机准备起飞。俄罗斯海军苏-33战斗机在航母滑跃甲板上起飞瞬间。图为F-18战斗机在陆地进行着舰飞行训练。图为俄罗斯苏-33战斗机在航母上起飞。图为F-18舰载战斗机起飞时脱离航母的一瞬间。图为俄罗斯苏-33战斗机在航母上准备起飞。俄罗斯航母上的苏-33舰载战斗机。图为俄罗斯航母进坞进行修理。图为俄罗斯苏-33战斗机在航母上起飞时的瞬间。图图为俄罗斯苏-33战斗机在航母上起飞时的瞬间。图为美国F-18战斗机在航母上降落的瞬间。图为中国海军的歼-15战斗机。图为美国F-14战斗机在航母上降落的瞬间。本文内容于
13:42:26 被小编a15编辑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从歼-15着舰看舰载机着舰技术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94278 工分:813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文。补充一点,舰载机在海上降落时,由于航母采用斜角甲板并在不断航行,所以降落跑道也是在不断向右平移的,飞行员在着舰时需要不断向右调整,以保证飞行轨迹和跑道在同一直线上,这一点对于飞行员要求非常高,如果在这一点上出问题,极有可能机毁人亡,而这又恰恰是陆基训练跑道所无法顾及的,只有飞行员在实战中磨合并适应实战条件下航母不同的航速。这次歼十五的降落具体信息我没能了解到,不知道是不是在航行状态下降落的,不过所幸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开发相关模拟软件,降低飞行员实际训练的危险,这在各方面的人员训练上都是一种很有前景和意义的方式。(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2622 头衔:老兵班长 工分:150853
/ 排名:6642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这张吓死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7536 工分:53253
左箭头-小图标
77楼&&以下是引用aa
在第6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ky
在第5楼的发言:
这张吓死银
我玩手机的模拟航母起降貌似每次都是这么降落的··这说明你在降落时离舰尾还有一百多米时向相反一侧摇得有点过头了!急忙反向动作大了点。为什么不是侧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7536 工分:53253
左箭头-小图标
这张是着舰失败复飞的图片而不是起飞。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7536 工分:53253
左箭头-小图标
我个人倒是觉得着舰的时候会是先将机头朝向航母的行进方向 最后在某个近地点出现小坡度左转向。基本看不出来的那种通俗点来说 基本陆基飞机是第五边为下滑道+进场线,而舰载机我认为或许是6边为进场线。不论怎样舰载机着舰确实困难且危险,具体的操作和规律没有真正飞过是不可能理解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7269 工分:6770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aa
在第6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ky
在第5楼的发言:
这张吓死银
我玩手机的模拟航母起降貌似每次都是这么降落的··这说明你在降落时离舰尾还有一百多米时向相反一侧摇得有点过头了!急忙反向动作大了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7269 工分:6770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y3k8480
在第25楼的发言:俺是优秀驾驶员,玩过王牌空战5,能熟练将飞机停靠在航母上,不过没开过真飞机,不知道开飞机有多大难度,看图片上飞机降落时竟然有点倾斜,所以应该给飞行员设立一个水平对照表,提前做好飞机左右的水平状态,降低降落风险你的感觉实际上就是真实着舰的感觉,至少在机轮触及甲板之前是这样!当然这要扣除心理上的压力,玩是没压力的,就这点不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67269 工分:6770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下水道旁的小乌龟
在第61楼的发言: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文。补充一点,舰载机在海上降落时,由于航母采用斜角甲板并在不断航行,所以降落跑道也是在不断向右平移的,飞行员在着舰时需要不断向右调整,以保证飞行轨迹和跑道在同一直线上,这一点对于飞行员要求非常高,如果在这一点上出问题,极有可能机毁人亡,而这又恰恰是陆基训练跑道所无法顾及的,只有飞行员在实战中磨合并适应实战条件下航母不同的航速。这次歼十五的降落具体信息我没能了解到,不知道是不是在航行状态下降落的,不过所幸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开发相关模拟软件,降低飞行员实际训练的......方向上为什么要不断调整?人的大脑都不能来点提前量?实际上舰载机降落左右精度很容易保持,要不然正负误差能基本保持在三米以内?按照徐永林的说法,这是跟随飞行或狗抓免子,既然是这样,飞行员就会自然不自然就会有提前量,实际上最难的高度差,这个不能含水量,低了就会撞在舰尾,高了就会错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59043 工分:130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dbkobo
在第7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特级警戒
在第60楼的发言:......
莫非您是来自遥远的银河系中央的人类??
他说的没错啊 所谓的重力只是物质扭曲时空的一种现象而已 霍金的书有说过 哥们我是说他最后一句的前半句你们地球人····幽默点哥们··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07473 工分:5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特级警戒
在第6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RedKnife
在第4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
这个不是反重力吧?事实上是没有重力这个东西的,我们看到的重力只是一种假象,有质量的物体会导致周围空间扭曲,在这个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受到扭曲的空间的影响会让我们产生存在“重力”的这个假象的,如果要想反“重力”,唯一的方法只能是恢复这个扭曲的空间成一个平滑的空间,这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能量,目前的你们地球人的科技能力也仅限于在量子级别的实验,要说制造出青蛙大小的平滑空间就太扯淡了。
莫非您是来自遥远的银河系中央的人类??他说的没错啊 所谓的重力只是物质扭曲时空的一种现象而已 霍金的书有说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81048 工分:783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杀人犯2012
在第2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水雾涯
在第23楼的发言:美国的一艘核动力航母,一天的维护费用在一百万美金
小学生都算的比你准!5~6000人的工资就超过这数了!!思考就这么难吗?
难道你需要天天战备执勤?
一个月作战或者战备执勤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天而已。
航母平台,舰载机,舰载设备维护,保养,维修,补给都要占很大一部分的时间。
天天满员满勤工作的天数少之又少。
还有舰员的休假时间算在内。(美国海军的休假有多少百度一下就知道)
综合起来每个月的维护成本虽然不会只有100万美金那么少但也不会多到离谱。
美国纳税人盯钱盯的那个紧。
他的算法有问题你的算法也不全对。
二战战争时期的德军战备执勤一个月都是按六天来算
物资,弹药都是按六天来发基数。
战争时期最长得执勤时间也不过是一个星期执勤一天
更何况现在是和平时期。
或者也可以参照美军太平洋战争的几年间总共发生过多少战役
间隔多久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才说一个不过脑又来个奇才!执勤时间为3~4个月,周期为6个月。另外6个月在港!你不会想说6000人的核航人员大都是临时工吧?“综合起来每个月的维护成本虽然不会只有100万美金那么少但也不会多到离谱”!!我帮你加5倍在谱内了吧,一年下来才6000W?倒了!难怪外跑的干部难搞定!每人都租了艘航母!!得!这个军网航母资料多的是。别用百度来吓人!我是很水!!但你也不用装成德国哪艘鬼航来吓我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2501 工分:125695
/ 排名:840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cb2005
在第4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RedKnife
在第4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
这个不是反重力吧?事实上是没有重力这个东西的,我们看到的重力只是一种假象,有质量的物体会导致周围空间扭曲,在这个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受到扭曲的空间的影响会让我们产生存在“重力”的这个假象的,如果要想反“重力”,唯一的方法只能是恢复这个扭曲的空间成一个平滑的空间,这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能量,目前的你们地球人的科技能力也仅限于在量子级别的实验,要说制造出青蛙大小的平滑空间就太扯淡了。
老兄,还可以继续仔细的讲解一下吗?这个你可以看看广义相对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47910 工分:297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侦察连排长
在第5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凤城旗帜
在第2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侦察连排长
在第27楼的发言:
话说翘首航母甲板用弹射起飞的话。速度那么快,飞机会不会直接撞到翘首上呢?
首先你把顺序搞搞清楚先!既然有弹射起飞了,为什么还要让舰首翘起来呢??这不是没弹射起飞才让舰首翘起来,好做滑跃起飞的吗??所以能不能撞上呢?你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我得好好考虑考虑。。。。。。
我的意思是 辽宁舰如果用了弹射起飞的话。会不会撞到翘首上。我的意思是你的这个问题问的太费了!根本就不成问题的问题,图伤脑细胞!!弹射起飞的航母都没有翘首!!既然翘首了想做滑跃起飞,为什么还要装弹射呢?既然弹射和翘首不可能出现在同一艘舰上,你为什么要考虑这个问题呢?你累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73164 工分:4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RedKnife
在第4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
这个不是反重力吧?事实上是没有重力这个东西的,我们看到的重力只是一种假象,有质量的物体会导致周围空间扭曲,在这个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受到扭曲的空间的影响会让我们产生存在“重力”的这个假象的,如果要想反“重力”,唯一的方法只能是恢复这个扭曲的空间成一个平滑的空间,这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能量,目前的你们地球人的科技能力也仅限于在量子级别的实验,要说制造出青蛙大小的平滑空间就太扯淡了。我们地球人?敢问兄弟来至哪个星球?(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70726 头衔:T.F.141 工分:65865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yky
在第5楼的发言:
这张吓死银我玩手机的模拟航母起降貌似每次都是这么降落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65953 工分:99
左箭头-小图标
su35的涂漆不错好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59328 工分:50670
左箭头-小图标
第一张太惊险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19247 工分:2169
左箭头-小图标
纯技术性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67991 工分:36519
左箭头-小图标
看不懂……不明觉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98138 工分:7156
左箭头-小图标
惊险一吻,吓死银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28212 工分:762
左箭头-小图标
雄猫真好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94278 工分:813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文。补充一点,舰载机在海上降落时,由于航母采用斜角甲板并在不断航行,所以降落跑道也是在不断向右平移的,飞行员在着舰时需要不断向右调整,以保证飞行轨迹和跑道在同一直线上,这一点对于飞行员要求非常高,如果在这一点上出问题,极有可能机毁人亡,而这又恰恰是陆基训练跑道所无法顾及的,只有飞行员在实战中磨合并适应实战条件下航母不同的航速。这次歼十五的降落具体信息我没能了解到,不知道是不是在航行状态下降落的,不过所幸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开发相关模拟软件,降低飞行员实际训练的危险,这在各方面的人员训练上都是一种很有前景和意义的方式。(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59043 工分:13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RedKnife
在第4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
这个不是反重力吧?事实上是没有重力这个东西的,我们看到的重力只是一种假象,有质量的物体会导致周围空间扭曲,在这个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受到扭曲的空间的影响会让我们产生存在“重力”的这个假象的,如果要想反“重力”,唯一的方法只能是恢复这个扭曲的空间成一个平滑的空间,这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能量,目前的你们地球人的科技能力也仅限于在量子级别的实验,要说制造出青蛙大小的平滑空间就太扯淡了。莫非您是来自遥远的银河系中央的人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08748 工分:5452
左箭头-小图标
我在IL2上玩航母降落,最好成绩是摔坏起落架和螺旋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5645 工分:235
左箭头-小图标
太专业了 看不懂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33279 工分:29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空中军士
在第40楼的发言:咱们能突破舰载机起飞降落已经很不错了,不要给他们那么大的压力!舰载机降落其实很难的,应该是加起油门降落的吧?飞行员根本看不清楚拦阻索具体位置,飞机驾驶舱是昂起的!不用看阻拦索,降落主要是尽量在指定位置着落即可勾住,一旦错过了,就没法勾住了,必须加速再飞一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330735 工分:136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中华腾威
在第5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痛扁美分党
在第5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cb2005
在第48楼的发言:......
好久以前我也在电视里看见过,当时感觉很惊奇,可磁悬浮列车的制作材料和青蛙的身体不一样啊,青蛙不是金属,怎么也能悬浮起来?望老兄赐教。
拜托,看看宇航员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吧
宇航员在地球上的的悬浮训练是另一码事儿了!他们是使用大型运输机,在一定高度后,做抛物线运动,从而制造出失重环境,并不是反重力。
我找了下,他们说的那个青蛙悬浮的实际上来说还算是磁悬浮,看下面这个说明,这是我找到的一段资料:
事实上,科学家早就进行了悬浮试验。1997年,荷兰奈梅亨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利用一块超导磁石将一只活着的青蛙漂浮在半空中。青蛙本身是一个非磁体,但是通过电磁石的磁场而变得有磁性。
  超导体会因为它们对磁场的排斥力而自动浮起。据了解,这一原理已在日本得到验证,1996年日本在磁场悬浮实验中,利用一个金属盘子将体重为142公斤的相扑运动员悬起。相同的原理也被用于研制磁悬浮列车,尽管现在使用的磁悬浮列车多用电磁场来实现,但它们的原理是一致的。
  2006年,我国科学家首次研制了一种超声波装置,可以通过超声波将活的小动物漂在空中,而且不对它们造成明显伤害。西安的西北工艺大学的谢文军及其同事利用超声波发生器和反射器在两者之间产生的声场,当超声波运转正常后,他们用镊子将动物小心地放到发生器和反射器之间,结果发现,蚂蚁、甲虫、蜘蛛、瓢虫、蜜蜂、蝌蚪和鱼都可以漂浮在空中。当他们将鱼和蝌蚪漂浮在空中时,研究人员用注射器每分钟向超声波场加点水,让它们好好活着。事实上,这些轻微的压迫不足以对这些小动物构成任何的伤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这个我也看过,超导必须用常温超导才能实现真正的运用,超声波现在的话不能托起重一点的物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49700 工分:3386
左箭头-小图标
高危职业啊!哪国航母不摔飞机不损失飞行员啊?美国都损失了一万多架舰载机!将近8000名舰载飞行员啦!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让事故降到最低!培养个飞行员可不容易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325466 工分:146
左箭头-小图标
你咋不说是驾校开除的呢&以下是引用yky
在第5楼的发言:
这张吓死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55481 工分:1002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痛扁美分党
在第5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cb2005
在第48楼的发言:......
好久以前我也在电视里看见过,当时感觉很惊奇,可磁悬浮列车的制作材料和青蛙的身体不一样啊,青蛙不是金属,怎么也能悬浮起来?望老兄赐教。
拜托,看看宇航员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吧宇航员在地球上的的悬浮训练是另一码事儿了!他们是使用大型运输机,在一定高度后,做抛物线运动,从而制造出失重环境,并不是反重力。我找了下,他们说的那个青蛙悬浮的实际上来说还算是磁悬浮,看下面这个说明,这是我找到的一段资料:事实上,科学家早就进行了悬浮试验。1997年,荷兰奈梅亨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利用一块超导磁石将一只活着的青蛙漂浮在半空中。青蛙本身是一个非磁体,但是通过电磁石的磁场而变得有磁性。超导体会因为它们对磁场的排斥力而自动浮起。据了解,这一原理已在日本得到验证,1996年日本在磁场悬浮实验中,利用一个金属盘子将体重为142公斤的相扑运动员悬起。相同的原理也被用于研制磁悬浮列车,尽管现在使用的磁悬浮列车多用电磁场来实现,但它们的原理是一致的。2006年,我国科学家首次研制了一种超声波装置,可以通过超声波将活的小动物漂在空中,而且不对它们造成明显伤害。西安的西北工艺大学的谢文军及其同事利用超声波发生器和反射器在两者之间产生的声场,当超声波运转正常后,他们用镊子将动物小心地放到发生器和反射器之间,结果发现,蚂蚁、甲虫、蜘蛛、瓢虫、蜜蜂、蝌蚪和鱼都可以漂浮在空中。当他们将鱼和蝌蚪漂浮在空中时,研究人员用注射器每分钟向超声波场加点水,让它们好好活着。事实上,这些轻微的压迫不足以对这些小动物构成任何的伤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89988 工分:2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凤城旗帜
在第2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侦察连排长
在第27楼的发言:
话说翘首航母甲板用弹射起飞的话。速度那么快,飞机会不会直接撞到翘首上呢?
首先你把顺序搞搞清楚先!既然有弹射起飞了,为什么还要让舰首翘起来呢??这不是没弹射起飞才让舰首翘起来,好做滑跃起飞的吗??所以能不能撞上呢?你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我得好好考虑考虑。。。。。。我的意思是 辽宁舰如果用了弹射起飞的话。会不会撞到翘首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54444 工分:642
左箭头-小图标
图文并茂,学习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86856 工分:733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cb2005
在第4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中华腾威
在第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
你说的是磁悬浮吧?这个中国早就有了,上海的磁浮列车就是这个技术的实际应用。电磁相关的技术理论上,中国目前和世界差距应该并不大,我们差距在相关材料上,磁浮以及新概念的电磁弹射器,电磁炮都要用到大量的特殊材料如超导体等,很多目前中国还不知道该怎么研制。
好久以前我也在电视里看见过,当时感觉很惊奇,可磁悬浮列车的制作材料和青蛙的身体不一样啊,青蛙不是金属,怎么也能悬浮起来?望老兄赐教。拜托,看看宇航员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8412 工分:898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RedKnife
在第4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
这个不是反重力吧?事实上是没有重力这个东西的,我们看到的重力只是一种假象,有质量的物体会导致周围空间扭曲,在这个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受到扭曲的空间的影响会让我们产生存在“重力”的这个假象的,如果要想反“重力”,唯一的方法只能是恢复这个扭曲的空间成一个平滑的空间,这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能量,目前的你们地球人的科技能力也仅限于在量子级别的实验,要说制造出青蛙大小的平滑空间就太扯淡了。老兄,还可以继续仔细的讲解一下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8412 工分:898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中华腾威
在第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
你说的是磁悬浮吧?这个中国早就有了,上海的磁浮列车就是这个技术的实际应用。电磁相关的技术理论上,中国目前和世界差距应该并不大,我们差距在相关材料上,磁浮以及新概念的电磁弹射器,电磁炮都要用到大量的特殊材料如超导体等,很多目前中国还不知道该怎么研制。好久以前我也在电视里看见过,当时感觉很惊奇,可磁悬浮列车的制作材料和青蛙的身体不一样啊,青蛙不是金属,怎么也能悬浮起来?望老兄赐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2501 工分:125695
/ 排名:840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这个不是反重力吧?事实上是没有重力这个东西的,我们看到的重力只是一种假象,有质量的物体会导致周围空间扭曲,在这个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受到扭曲的空间的影响会让我们产生存在“重力”的这个假象的,如果要想反“重力”,唯一的方法只能是恢复这个扭曲的空间成一个平滑的空间,这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能量,目前的你们地球人的科技能力也仅限于在量子级别的实验,要说制造出青蛙大小的平滑空间就太扯淡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44692 工分:1324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1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中华腾威
在第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
你说的是磁悬浮吧?这个中国早就有了,上海的磁浮列车就是这个技术的实际应用。电磁相关的技术理论上,中国目前和世界差距应该并不大,我们差距在相关材料上,磁浮以及新概念的电磁弹射器,电磁炮都要用到大量的特殊材料如超导体等,很多目前中国还不知道该怎么研制。
不是,就是反重力,当时电视看的,一个很大的电磁铁为主的实验,中间就一个不大的小洞,启动后放只青蛙进去,青蛙浮在小洞的中间,由于磁场太大,摄像机不能靠近,是用面镜子才拍到的镜头。
那段时间弄不了少美国的科技纪录片放,我看到还有印象的还有一个无声直升机,机尾没有明浆,在机尾只在一侧开一风洞向外吹风,空气好像从机身部位吸入,这样机尾可以放到树冠上也没事,我还大概记得一句是:通过研究发现,直升机的噪音不是螺旋浆本身发出的,是什么什么空气振动产生的(大概是这意思,原话不记得了,太久了)。总结时说用在监控、追捕罪犯时不易被发现。你说的应该是飘升机研究,目前还很原始,而且其原理也不是反重力,而是离子风,在真空中就不能用。耗电量没那么恐怖的,还在玩具阶段吧。还要注意的是,很多反重力视频是伪科学的魔术创作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42100 工分:61907
左箭头-小图标
看到F14了,不老的雄猫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436838 工分:19443
左箭头-小图标
技术贴,学习,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46780 工分:2910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杀人犯2012
在第2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水雾涯
在第23楼的发言:美国的一艘核动力航母,一天的维护费用在一百万美金
小学生都算的比你准!5~6000人的工资就超过这数了!!思考就这么难吗?
难道你需要天天战备执勤?
一个月作战或者战备执勤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天而已。
航母平台,舰载机,舰载设备维护,保养,维修,补给都要占很大一部分的时间。
天天满员满勤工作的天数少之又少。
还有舰员的休假时间算在内。(美国海军的休假有多少百度一下就知道)
综合起来每个月的维护成本虽然不会只有100万美金那么少但也不会多到离谱。
美国纳税人盯钱盯的那个紧。
他的算法有问题你的算法也不全对。
二战战争时期的德军战备执勤一个月都是按六天来算
物资,弹药都是按六天来发基数。
战争时期最长得执勤时间也不过是一个星期执勤一天
更何况现在是和平时期。
或者也可以参照美军太平洋战争的几年间总共发生过多少战役
间隔多久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这个不用争,早都有结论了:美国航母的全寿命使用费用是300亿美元。30年计算,每年就是10亿,平摊一天就是300万美元-----这还是10年前的价格。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56914 头衔:中华帝国海军上将 工分:127495
/ 排名:8255
左箭头-小图标
最后一幅是弹射好不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1239 工分:408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滑鲤
在第3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杀人犯2012
在第2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水雾涯
在第23楼的发言:美国的一艘核动力航母,一天的维护费用在一百万美金
小学生都算的比你准!5~6000人的工资就超过这数了!!思考就这么难吗?
难道你需要天天战备执勤?
一个月作战或者战备执勤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天而已。
航母平台,舰载机,舰载设备维护,保养,维修,补给都要占很大一部分的时间。
天天满员满勤工作的天数少之又少。
还有舰员的休假时间算在内。(美国海军的休假有多少百度一下就知道)
综合起来每个月的维护成本虽然不会只有100万美金那么少但也不会多到离谱。
美国纳税人盯钱盯的那个紧。
他的算法有问题你的算法也不全对。
二战战争时期的德军战备执勤一个月都是按六天来算
物资,弹药都是按六天来发基数。
战争时期最长得执勤时间也不过是一个星期执勤一天
更何况现在是和平时期。
或者也可以参照美军太平洋战争的几年间总共发生过多少战役
间隔多久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
照你这么说美国海军一个月就发放几天的工资不打仗就没薪水咯?人家说得没错,工资一天就要一百万啦,你想想这只是船员,飞行员,还不包括地面服务,卫星数据站等等,要知道光航母上的这些人员是玩不转的。说到这里仅仅是工资,还有一大堆呢!还好中国都是人民币结算!!也就是说老美一天费用200万美元!中国最多也就200万人民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24009 工分:136
左箭头-小图标
咱们能突破舰载机起飞降落已经很不错了,不要给他们那么大的压力!舰载机降落其实很难的,应该是加起油门降落的吧?飞行员根本看不清楚拦阻索具体位置,飞机驾驶舱是昂起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63942 工分:220
左箭头-小图标
第一张不是我们的J15降落航母的图片 ,这次降落J15没有 挂弹药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57799 工分:71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中华腾威
在第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
你说的是磁悬浮吧?这个中国早就有了,上海的磁浮列车就是这个技术的实际应用。电磁相关的技术理论上,中国目前和世界差距应该并不大,我们差距在相关材料上,磁浮以及新概念的电磁弹射器,电磁炮都要用到大量的特殊材料如超导体等,很多目前中国还不知道该怎么研制。超导体中国独步世界。也有可能和美国一起独步世界。建议可以差下这方面的资料。(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63942 工分:220
左箭头-小图标
这个是我们的J15降落好不 别乱搞图片来打击人 这次的降落没有带弹药的
不信的 可以 在去看看 视频或者图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57799 工分:71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重力和磁没有直接关系。(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50210 工分:2388
左箭头-小图标
发觉毛子的航母人少飞机少。(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86798 工分:815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杀人犯2012
在第2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水雾涯
在第23楼的发言:美国的一艘核动力航母,一天的维护费用在一百万美金
小学生都算的比你准!5~6000人的工资就超过这数了!!思考就这么难吗?
难道你需要天天战备执勤?
一个月作战或者战备执勤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天而已。
航母平台,舰载机,舰载设备维护,保养,维修,补给都要占很大一部分的时间。
天天满员满勤工作的天数少之又少。
还有舰员的休假时间算在内。(美国海军的休假有多少百度一下就知道)
综合起来每个月的维护成本虽然不会只有100万美金那么少但也不会多到离谱。
美国纳税人盯钱盯的那个紧。
他的算法有问题你的算法也不全对。
二战战争时期的德军战备执勤一个月都是按六天来算
物资,弹药都是按六天来发基数。
战争时期最长得执勤时间也不过是一个星期执勤一天
更何况现在是和平时期。
或者也可以参照美军太平洋战争的几年间总共发生过多少战役
间隔多久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照你这么说美国海军一个月就发放几天的工资不打仗就没薪水咯?人家说得没错,工资一天就要一百万啦,你想想这只是船员,飞行员,还不包括地面服务,卫星数据站等等,要知道光航母上的这些人员是玩不转的。说到这里仅仅是工资,还有一大堆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43262 工分:31985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85692 工分:4015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农家柴鸡蛋
在第2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3k8480
在第25楼的发言:俺是优秀驾驶员,玩过王牌空战5,能熟练将飞机停靠在航母上,不过没开过真飞机,不知道开飞机有多大难度,看图片上飞机降落时竟然有点倾斜,所以应该给飞行员设立一个水平对照表,提前做好飞机左右的水平状态,降低降落风险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突然出现强大气流造成,如海风或发动机尾喷。正常是不会偏的倾斜这个是没办法的,看美国的舰载机降落时也有很多是着舰里是倾斜的,但这样一点点的倾斜影响也不大,只要你不斜到让翼尖刮到甲板都是可以的,因为拦阻索是有缓冲的。这是F18降落时的姿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62723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泰麓
在第18楼的发言:
我来找茬 这要放在“辽宁”号上。。。妥妥的得被喷~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79653 工分:1656
左箭头-小图标
看倒数第四、五张图片上滑跃甲板上的轮胎痕迹,貌似苏--33更多是从第二起飞位或第三重载起飞位起飞。歼--15试飞也是从第二起飞位起飞。这当中有什么道道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00891 工分:533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y3k8480
在第25楼的发言:俺是优秀驾驶员,玩过王牌空战5,能熟练将飞机停靠在航母上,不过没开过真飞机,不知道开飞机有多大难度,看图片上飞机降落时竟然有点倾斜,所以应该给飞行员设立一个水平对照表,提前做好飞机左右的水平状态,降低降落风险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突然出现强大气流造成,如海风或发动机尾喷。正常是不会偏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47910 工分:297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侦察连排长
在第27楼的发言:
话说翘首航母甲板用弹射起飞的话。速度那么快,飞机会不会直接撞到翘首上呢?首先你把顺序搞搞清楚先!既然有弹射起飞了,为什么还要让舰首翘起来呢??这不是没弹射起飞才让舰首翘起来,好做滑跃起飞的吗??所以能不能撞上呢?你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我得好好考虑考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89988 工分:23
左箭头-小图标
话说翘首航母甲板用弹射起飞的话。速度那么快,飞机会不会直接撞到翘首上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80943 工分:73
左箭头-小图标
不是一般的有难度,希望中国飞行员再接再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00006 工分:17880
左箭头-小图标
俺是优秀驾驶员,玩过王牌空战5,能熟练将飞机停靠在航母上,不过没开过真飞机,不知道开飞机有多大难度,看图片上飞机降落时竟然有点倾斜,所以应该给飞行员设立一个水平对照表,提前做好飞机左右的水平状态,降低降落风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06831 工分:2903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水雾涯
在第23楼的发言:美国的一艘核动力航母,一天的维护费用在一百万美金
小学生都算的比你准!5~6000人的工资就超过这数了!!思考就这么难吗?难道你需要天天战备执勤?一个月作战或者战备执勤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天而已。航母平台,舰载机,舰载设备维护,保养,维修,补给都要占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天天满员满勤工作的天数少之又少。还有舰员的休假时间算在内。(美国海军的休假有多少百度一下就知道)综合起来每个月的维护成本虽然不会只有100万美金那么少但也不会多到离谱。美国纳税人盯钱盯的那个紧。他的算法有问题你的算法也不全对。二战战争时期的德军战备执勤一个月都是按六天来算物资,弹药都是按六天来发基数。战争时期最长得执勤时间也不过是一个星期执勤一天更何况现在是和平时期。或者也可以参照美军太平洋战争的几年间总共发生过多少战役间隔多久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81048 工分:7836
左箭头-小图标
美国的一艘核动力航母,一天的维护费用在一百万美金小学生都算的比你准!5~6000人的工资就超过这数了!!思考就这么难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78291 工分:447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h
在第4楼的发言:军盲求扫描,光学助降系统在特定空间角度才能看见,那飞机进入这个特点角度难不难?进入失败是不是复飞重新进入?还有老毛子冬天冷,甲板会不会结冰啊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04510 工分:1412
左箭头-小图标
美国的一艘核动力航母,一天的维护费用在一百万美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57123
左箭头-小图标
以前看过美国航母纪录片说晚上降落是最可怕的,不能开灯只能用夜视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79837 工分:1476
左箭头-小图标
老毛子的航母和舰载机怎么都是一副破破烂烂要报废的状态?就是无钱保养连漆都掉了也无钱喷漆吗?那这飞机在海上高腐蚀的条件下能撑多久值得怀疑,估计省下喷漆的钱多少能买一架SU-33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94218 工分:39995
左箭头-小图标
我来找茬 这要放在“辽宁”号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58825 工分:206812
/ 排名:4263
左箭头-小图标
真的是非常牛X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00896 工分:339175
/ 排名:181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1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中华腾威
在第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
你说的是磁悬浮吧?这个中国早就有了,上海的磁浮列车就是这个技术的实际应用。电磁相关的技术理论上,中国目前和世界差距应该并不大,我们差距在相关材料上,磁浮以及新概念的电磁弹射器,电磁炮都要用到大量的特殊材料如超导体等,很多目前中国还不知道该怎么研制。
不是,就是反重力,当时电视看的,一个很大的电磁铁为主的实验,中间就一个不大的小洞,启动后放只青蛙进去,青蛙浮在小洞的中间,由于磁场太大,摄像机不能靠近,是用面镜子才拍到的镜头。
那段时间弄不了少美国的科技纪录片放,我看到还有印象的还有一个无声直升机,机尾没有明浆,在机尾只在一侧开一风洞向外吹风,空气好像从机身部位吸入,这样机尾可以放到树冠上也没事,我还大概记得一句是:通过研究发现,直升机的噪音不是螺旋浆本身发出的,是什么什么空气振动产生的(大概是这意思,原话不记得了,太久了)。总结时说用在监控、追捕罪犯时不易被发现。听说过,不过没那么大的电力来维持反重力!你一架飞机需要几百亿兆电力维持反重力所需要的能量,估计500年内的科技水平解决不了,如果可以解决,那么飞机就立刻变成太空船,随意进出地球。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41588 工分:55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120327 工分:504
左箭头-小图标
这大刀片的刀法还真难学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2379 工分:13957
左箭头-小图标
其实,飞呀飞的,就习惯了,最后越来越多的人,航母起降成为家常便饭然后,关于航母的新闻越来越少了,连下水新航母都只有军迷注意,那么,中国就是海军大国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19866 工分:135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中华腾威
在第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
你说的是磁悬浮吧?这个中国早就有了,上海的磁浮列车就是这个技术的实际应用。电磁相关的技术理论上,中国目前和世界差距应该并不大,我们差距在相关材料上,磁浮以及新概念的电磁弹射器,电磁炮都要用到大量的特殊材料如超导体等,很多目前中国还不知道该怎么研制。不是,就是反重力,当时电视看的,一个很大的电磁铁为主的实验,中间就一个不大的小洞,启动后放只青蛙进去,青蛙浮在小洞的中间,由于磁场太大,摄像机不能靠近,是用面镜子才拍到的镜头。那段时间弄不了少美国的科技纪录片放,我看到还有印象的还有一个无声直升机,机尾没有明浆,在机尾只在一侧开一风洞向外吹风,空气好像从机身部位吸入,这样机尾可以放到树冠上也没事,我还大概记得一句是:通过研究发现,直升机的噪音不是螺旋浆本身发出的,是什么什么空气振动产生的(大概是这意思,原话不记得了,太久了)。总结时说用在监控、追捕罪犯时不易被发现。本文内容于
12:51:35 被乖乖羊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7055 工分:3275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中华腾威
在第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
你说的是磁悬浮吧?这个中国早就有了,上海的磁浮列车就是这个技术的实际应用。电磁相关的技术理论上,中国目前和世界差距应该并不大,我们差距在相关材料上,磁浮以及新概念的电磁弹射器,电磁炮都要用到大量的特殊材料如超导体等,很多目前中国还不知道该怎么研制。反重力的终极目标不是磁悬浮,而是类似于暗能量的,与万有引力向排斥的一种万有斥力。这个一旦成功,人类将可以跨入太阳系太空时代。可以说是大太空时代。可惜这种技术很可能需要极大的能量,靠目前人类的能量技术无法进行实验或论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09257 工分:1789
左箭头-小图标
最后这个是双机弹射起飞。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10505 工分:3167
左箭头-小图标
复飞图解看得我眼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6298 工分:47333
左箭头-小图标
西夷由于未进化好,在蛮上有优势。但汉人在灵巧方面绝对比西夷强,西夷都能干的事情,汉人干不是轻车熟路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6298 工分:47333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55481 工分:1002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乖乖羊
在第3楼的发言: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
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你说的是磁悬浮吧?这个中国早就有了,上海的磁浮列车就是这个技术的实际应用。电磁相关的技术理论上,中国目前和世界差距应该并不大,我们差距在相关材料上,磁浮以及新概念的电磁弹射器,电磁炮都要用到大量的特殊材料如超导体等,很多目前中国还不知道该怎么研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2622 头衔:老兵班长 工分:150853
/ 排名:6642
左箭头-小图标
这张吓死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95005
左箭头-小图标
军盲求扫描,光学助降系统在特定空间角度才能看见,那飞机进入这个特点角度难不难?进入失败是不是复飞重新进入?还有老毛子冬天冷,甲板会不会结冰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19866 工分:1353
左箭头-小图标
什么时候反重力引擎能研发出来?老早以前看电视老美在地球上制造无重力环境,让一只青蛙悬空了,一块大大的圆电磁铁,中间一块小小的空间能放只青蛙进去,当时解说说启动时整个城市的灯都暗淡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不过造出来也没法用,能源是短板。本文内容于
11:08:32 被乖乖羊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981562 工分:1997
左箭头-小图标
舰长舰长,给我派个J15,我要去打鬼子。好的。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79条记录]&分页:
&对从歼-15着舰看舰载机着舰技术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舰载机带加油吊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