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午战争人物中产生了哪些英雄人物

甲午战争中的山东英雄|叶志超|马贼_凤凰资讯
甲午战争中的山东英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事实上,在整个甲午中日战争中,大部分的清军将领多是出自于淮军集团,其中的山东人少之又少,而能够被世人记住的,也仅止左宝贵一人而已。
原标题:甲午战争中的山东英雄左宝贵血战玄武门,最终战死沙场一场甲午中日战争,不但改变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走向,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有的人因为这场战争成了英雄,有的人因为这场战争蒙受了不公平的历史评价,也有的人因为这场战争,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卖国贼,还有的人,因为这场战争,投笔从戎,成为了后来的枭雄。301年的轮回明万历21年(公元1593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派兵登陆朝鲜,企图以此为跳板进攻中国,“奉天皇定都于北京”。然后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是天朝上国出兵朝鲜,大败日军,最终使得丰臣秀吉抑郁而终。在这场战争中,明朝抗倭名将吴惟忠入朝作战,在攻打朝鲜平壤的牡丹台时,吴惟忠胸口中弹,但依然大呼督战,并率部攻克了牡丹峰这座易守难攻的要塞。这一场中日之战,最终以天朝上国的获胜而告终。不过,历史似乎有意无意的开了一个有些心酸的玩笑:301年之后,当倭寇再度卷土重来时,在朝鲜平壤的牡丹台下,再次展开了一场攻坚之战,这一战,攻守双方易位,胜败双方易位。如果说万历年间的中日牡丹台一战,成就了吴惟忠的英雄传奇,那么甲午年间的中日牡丹峰一战,则成了悲情英雄左宝贵最后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左宝贵以上古儒将之风,演绎出了一场属于他自己的悲壮之歌。如今的我们重新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或许会发现,左宝贵的结局,早已注定。公而忘私出生于费县地方镇的左宝贵,自幼家贫,父母双亡,因此他无奈之下带着两个弟弟投奔当时的江南军营,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如果按照官场上的资历来看,左宝贵无疑是一个“没有山头”的猛将:20岁时的他投奔江南军营,曾在满清将领胜保、荣庆等人手下打过仗,后来被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看中,做了忠勇营的营官。在随后的日子里,左宝贵跟随僧格林沁东征西讨,南征北战,镇压过捻军与太平军起义,打击过东北的马贼,讨伐过东北三省的逆匪,在不断征战的过程中,打仗勇猛,善于治军的左宝贵,引起了当时淮军大佬李鸿章的关注,成了“半个”淮军人,但是在被调往东北讨伐逆匪之后,他又融入了奉军的派系之中。终于,在甲午中日战争开打之前,李鸿章的一纸书信,将左宝贵调入朝鲜。在后世的学者看来,出生于山东的左宝贵,是一个地道的“儒将”,生性豪爽的他,不但知恩图报,同时还能够做到“君子群而不党”,在派系林立的晚清军政界,没有“山头”的他只是一心“为朝廷而战”。“在当时的清朝军界,其实采取的是募兵制,也就是说,大家可以自行招募自己的老乡入伍,比如说李鸿章的淮军就是一个例子。”知名历史作家张嵚这样对记者解释:“这种以乡情为纽带的军队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遇到战争,作战比较勇猛,但是同时也有一个弊端,就是一旦开始腐化,就会迅速导致整支部队变得腐化。”在张嵚看来,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平壤战役,其实就是这种募兵制缺点的体现:“大家都希望保存自己的实力,谁都不愿意主动出击,最终延误了战机,被日军合围。”而在这种派系军团林立的情况下,一心“为朝廷而战”的左宝贵自然而然的成了“炮灰”:“这就是典型的山东儒将,往往会‘公而忘私’的去作战。事实上在整个平壤战役中,左宝贵一直主张主动出击,但是作为整个平壤战役中的,淮军的叶志超反而一直希望撤退,这也是导致左宝贵悲剧的原因之一。”被遗忘者事实上,在整个甲午中日战争中,大部分的清军将领多是出自于淮军集团,其中的山东人少之又少,而能够被世人记住的,也仅止左宝贵一人而已。不过,这场战争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吴佩孚即是其中之一。在这场战争发生时,出生于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的吴佩孚刚好20岁,在围歼了北洋舰队之后,嚣张的日军战舰炮击山东沿海,连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也被日军的炮火击毁,这一切都深深的刺激了吴佩孚的内心,最终他毅然决定弃文从武,从此开始了孚威将军的戎马生涯。或许在某些时候,吴佩孚被我们扣上了军阀的帽子,但是这位军阀的骨子里却有着极强的民族意识,在五四运动中,吴佩孚甚至直接通电大总统徐世昌说:“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即使后来赋闲在家,日本侵略者希望其能出山对抗蒋介石,但是吴佩孚却始终不与日寇合作:“这其实就是来自于少年时他的那种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张嵚这样表示。或许吴佩孚所填的《满江红·登蓬莱阁》一词,恰恰可以表明他的态度:“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吉黑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如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叹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日奉命提劲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甲午战争中的山东将领“白发将军”宋庆宋庆(年),字祝三,山东蓬莱泊子宋家庄人,自幼家贫,早年落魄,弃学而耕,时而为贾,终不得志。1854年,年已34岁的宋庆闻同乡宫国勋在安徽亳州做州官,便前去投奔为奴。宫国勋见他为人老成,又有壮志,命他统带练勇,遂积功至花翎游击。1860年晋升总兵,赐毅勇巴图鲁勇号。1867年赏穿黄马甲,换格洪额巴图鲁勇号。翌年旨授湖南提督,后又改授四川提督,加尚书衔。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抽调宋庆毅军4营,由分统总兵马玉昆带领赴援平壤。此时宋庆已是74岁高龄,他对部属说:“此行若不能奏功,一死殉国而已!”遗憾的是,宋庆参战时恰逢清军节节败退,尽管他屡次带兵抵抗日军,但是最终却未能扭转战局。弃武从商陈万清陈万清,清末将领,山东省滕州市人。1887年(光绪十三年)威海设防,带巩军左营驻海埠东夼。甲午战争爆发后,奉命守杨枫岭炮台。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月30日上午,日军攻占摩天岭炮台后,集中炮火猛攻杨枫岭炮台,他指挥左营全体士兵坚守阵地,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在战斗最激烈时,侄子劝其逃走,他拔刀将其侄子砍死。后终因寡不敌众而撤出杨枫岭炮台,退至海埠附近,会合巩军各营残卒,继续坚持战斗,冲出日军包围。当行至杨家滩时又遇日军围堵,亲率士兵冲杀在前,幸遇丁汝昌救援,才得以脱围。甲午战后,弃军职经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38715
播放数:215490
播放数:297277
播放数:672610
48小时点击排行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战略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在线投稿邮箱:
值班电话:工作日 010-:00-18:00)Copyright (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10164号 京ICP备号铁血聚合阅读 &
甲午战争介绍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
甲午战争新闻
日人将甲午视作“失败了的战争”,转而积极运作“促华亲日”
如前期所述,甲午战后,中方高层之反思,以李鸿章为代表,显示出一种相当尴尬的分裂——对内,对光绪与慈禧,乃至举国汹汹之舆论指责,李鸿章将战败的主要责任归咎于...
资料图:日本驻英国大使馆
日前媒体曝出日本收买英国智库帮助日本在英国制造和渲染“中国威胁论”抹黑中国。《解放军报》今日刊登文章《收买舆论是日本的“百年骗术”》揭露了日本通过金元“买口”影响和控制舆论,是日本的惯用招数。收买英国智库的丑闻,是日本当局在海外,特别是...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该国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日前被日本驻英国大使馆以每月1万英镑的价格收买,帮助日本在英国制造和渲染“中国威胁论”,涉及人员包括英国前外相马尔寇姆·利夫金德等政界人士和媒体记者。
  自安倍第二次上台以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编造和渲染所谓...
甲午战争时,日本陆军有6个野战师团和一个近卫师团,在甲午战争之中总共集结了24万军队,其中有17万士兵直接参加了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另外还动员了15万的军夫进行后勤运输。
满清,全国纸面军队共有114万人,在人数上似乎能够完全碾压东洋撮尔小国,里面将近70万的八旗和绿营,...
<H1 style=TEXT-ALIGN: PADDING-BOTTOM: 0 WIDOWS: 1; TEXT-TRANSFORM: 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TEXT-INDENT: 0...
1894年,当中日双方在海上、陆上激战时,一支来自日方的庞大记者团,时刻紧盯战事进展,并在第一时间把报道发向日本和西方媒体。与此同时,日方还招募来自欧洲和美国的记者,跟随前线日军进行随军采访。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收藏了一套日方出版于甲午战争期间的杂志——《日清战争实记...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上升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中中华儿女磨练出了许多美好的品质。在这段历史中,出了许多爱国爱民的真英雄。这段历史也为将来的欣欣向荣...
中日甲午一战,清军的表现只能用“惨目忍睹”来形容,从朝鲜半岛一直败到山东半岛,还赔上了引以为傲的北洋水师。1895年2月,日军的进攻到达了高潮,全歼北洋舰队于威海卫,水师提督丁汝昌兵败自尽。紧接着3月份,又连下辽河平原连多个重镇,兵锋直指山海关。战火烧到了第8个月,日军...
众所周知,1894年中日(清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索便是当时身为清王朝附属国的朝鲜所爆发的东学党起义,以至于清日双方陆续增兵。等朝鲜内乱被平定后日本拒绝撤离并且大批增兵,从而在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公历日,清日两国在同一日宣战。
朝鲜东学党起...
中国近代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耻辱的时刻,列强瓜分中国令得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都是缘起于清末时期的甲午战争。
大家只道是甲午战争,中国败得很惨痛,却不知道甲午之时中国海军的力量在世界排名第8位,而日本则仅仅是排在了第11位。
今天给大家讲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甲午中日海战。很多人都看过李莫然老师演的甲午风云,邓世昌驾驶着致远号撞向吉野号。但是没有成功,标志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北洋水师的军事实力在亚洲都是领先的,那为什么会遭遇全军覆没的惨败呢,历史课本上会归结...
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中日两国状况
(1)政冶:清政府内部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与失败,外部遭受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原来构建的东亚体系己崩溃,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缓和国内矛盾与压力,统治阶级在不触动封建统治利益前...
图1:日本绘平壤之战图
1951年“镇反”揪出甲午战争汉奸
1951年,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早在中日甲午战争时即已投敌叛国的大连地区最大的汉奸刘雨田和张本政,是此次运动中追溯最为久远的历史反革命。
刘雨田,1870年生于大连普兰店的地主家庭;张本政,1865年生于旅顺水师营,年...
甲午之前,经过三十年洋务的积淀,清朝海军的规模,一度达到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王双印《甲午战后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述论》),然而,中日海战中,大清海军的精华——北洋舰队,几乎一夜之间就灰飞烟灭。  威海战败后,一度声势皇皇的北洋水师就仅存“康济”一艘练习舰而已,朝中清议者纷...
无论是当时的经费还是当时的装备,北洋水师都比日本舰队优越许多,为什么还打不过日本舰队呢?
为此三哥专门翻阅了相关资料史籍:
北洋水师从1861年筹建到1888年成军,27年间,朝廷一共给海军拨款1亿两白银,平均每年大约300万两;日本政府从1...
原标题:日军将可登陆韩国作战 形势回到甲午战争前夕:中方强硬回击
日本和韩国最近签署了军事情报保护协定,这是一份什么样的协定呢?对于中国在军事上,意味着什么呢?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军事情报共享协定,首先双方的探测和侦察系统,还有指挥系统需要联网。发挥...
在惨烈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涌现一位又一位的爱国将领,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人物,在甲午战争中,他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终因伤势过重而死,是甲午战争中第一位牺牲的将领,连敌国日本都因为敬佩他而为他立碑纪念,是唯一一位敌国立碑的将领,他的名字叫左宝贵。  左宝贵(1837年-...
作者: 我方团队书剑为酒、张嵚
上期我们在《重说甲午:从谣言说甲午,北洋舰队真是渣?》回顾了甲午中日战争,分析了中日两国海军的军备差距,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甲午战争失败的剖面。
一:提督土包子?一字横阵非议多
上一期关于甲午战争的谣言晒过了,接下来,就是...
关于甲午战争,大家往往都是更多关注这个战争的过程以及后果。没有从战争前夕满清日本两国的军事政治经济背景去看待这场战争。当然,按照现在有点事后诸葛亮的说法是,这场战争注定了失败。然而没有去从整个国际发展大背景和两国政治经济军事去看待,当时的满清经过洋务运动,看上去一片火热...
热点图文信息在甲午战争中产生了哪些英雄人物
小贴士: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作者:历史档案 时间: 点击量:
甲午战争丁汝昌 甲午战争丁汝昌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甲午战争期间,丁汝昌的英勇抗敌事迹。丁汝昌本来是淮军的将领,后来因为对朝廷的不满而退隐还乡。他归隐这段时间也在不断考虑自己的将来该走向何方,李鸿章此时是总督,于是他就决定投靠李鸿章。丁汝昌画像李鸿章也比较看中丁汝昌的能力,在丁汝昌被打发去西北保卫边疆的时候,李鸿章则说出丁汝昌生病不能前往的谎言,以此来留住丁汝昌。后来,李鸿章认命丁汝昌为北洋海师的将领,在中日甲午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李鸿章命丁汝昌护送海上援兵前往丰岛抵抗日军,在黄海地区展开了黄海大战。在斗争中,丁汝昌也身受重伤,北洋水师已是伤痕累累,李鸿章认为这与丁汝昌的失误有很大关系,因此就宣布丁汝昌被革职。随着北洋水师地不断发展扩大,李鸿章继续认命丁汝昌在水师中进行指挥,在威海卫战争中,丁汝昌带领邓世昌等人进行再次抗战,他们这次的军事力量比先前更加先进,日本人也看到了水师的威猛,在水兵与日本民众发生冲突时,在丁汝昌的制止下,没有发生新的争斗。后来日本承认错误并对中国进行了经济上的赔偿。这也看出当时丁汝昌带领的水师是有多么威猛。甲午战争丁汝昌成为了一个传奇。甲午战争丁汝昌成为一个历史的亮点,丁汝昌虽然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些缺陷,但他的功劳大于缺陷,他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丁汝昌可谓是当时的民族英雄。 甲午战争邓世昌 在中国被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中国人民也曾进行了无数次的抗争,其中甲午战争就是赫赫有名的一次。说到甲午战争,就不得不说到在战争中牺牲的爱国英雄——邓世昌,曾经率领众将士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斗争,虽然不幸牺牲,但却因高尚的气节名留青史。甲午战争邓世昌,作为一个爱国的标签让人敬仰。邓世昌照片邓世昌本是清代末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带领着北洋舰队立下了很多功劳。自中国在1840年遭受鸦片战争,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后,无论是朝中官员,还是农民阶层,都进行过一系列的抗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看到中国的现状,邓世昌感到痛心疾首,直到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在君主的授权下,邓世昌带领自己的北洋舰队与日军来了场正面对决,才有了后来的甲午战争邓世昌这个光荣的标签。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作为一名爱国将领,邓世昌是抱着“与祖国共存亡”的信念进行作战的,他也确实这样做了。在不管是设备还是军力都落后的情况下,邓世昌没有一丝畏惧,直面日军。在一次黄海大战中,由于日军的突袭,导致中国军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作战,邓世昌决定放手一搏,虽然结局是悲伤的,但邓世昌却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军人爱国的气节。甲午战争邓世昌也被记载进了史书,成了人们称赞的对象。 甲午战争的评价 从甲午战争的评价中,中国可以吸收到很多教训。在这场由日本发动的非正义的战争中,中国自然是受害者,但是在战争中中国的退让才是最大的败笔。在两国对战之前,中国的军事力量并不比日本弱。但是最后的结果令中国跌落谷底。因此甲午战争的评价很有参考意义。甲午战争剧照甲午战争的评价中提到,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甚至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朝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而日本方面,战争胜利带来的战果远超想象。三亿五千万的赔款让他们有种暴发户的感觉,第一次尝到甜头的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长时间的侵略。
大家正在看……
今日阅读排行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午战争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