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锡良:中国富人分布图的富人与西方的富人有什么不同

《富人有什么:在欢乐中学会创富》 古古, 杨仕成【摘要 书评 试读】图书
iPhone/iPad/Mac
Android手机或平板电脑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获取Kindle阅读软件的下载链接。
通知出版社:
没有Kindle设备?,或者下载免费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1版 (日)
平装: 211页
语种: 简体中文
21 x 16.4 x 1.4 cm
品牌: 新经典文化
ASIN: B0054NHZVU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图书商品里排第405,120名 ()
作者简介
著名畅销书作家,现居北京。
他是穷人励志文化的开创者,他是穷人理财的教父级人物。
他每到一处,都会在当地掀起关于财富的头脑风暴。
他每出一部书,都会猛烈地冲击人们思想中固有的观念。
他的作品多次获奖,拥有众多忠实的读者,其总发行量超过百万,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韩国很具影响力。
4.4 颗星,最多 5 颗星3 星02 星0与其他买家分享您的想法留言者书采用文配图的模式。一片文字一幅插图。文字通俗易懂,道理令人回味无穷;图片很有看头,幽默风趣。在讲富人有什么,其实是在给我们穷人敲警钟。穷富相对而立,但最主要的不是在讲什么仇富炫富,二是评述人们面对金钱的心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穷人思维。书彩色印刷,对得起这个价钱,质量很好。留言者角度不错,对于心理的平衡和社会的稳定,绝对有益。是浮躁社会里的一剂清凉!!留言者不错,很赞,里面配图什么的也很好,可以发现一些思维的盲区,清醒自己。留言者书看起来很轻松,很多道理和视角比较新颖,值得一读。留言者已确认购买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我们为什么不是富人。留言者已确认购买书里的方法说的挺简单的,但是坚持难留言者已确认购买不断增值自己,方能成就自我!留言者已确认购买他的书都是重复出版,骗钱
按发表时间排序
查找其它相似商品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
查看产品详情页面完毕后,在此处了解返回您感兴趣的页面的方式。许锡良:中国的富人与西方的富人有什么不同?
我的图书馆
许锡良:中国的富人与西方的富人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富人与西方的富人有什么不同?
            许锡良
一个社会究竟怎样,常常看这个社会的文化与体制怎样选拔出自己的精英人才。富人,常常被认为是一个社会的精英分子。因为,财富是一个社会对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的奖赏。只有社会肯定了他的作为,他的努力才能够得到回报。因此,分析不同社会的富人,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基本形态。
那么,中国的富人与西方的富人有什么不同呢?笼统而抽象地说不会具有说服力。还是拿几个例子来说吧。
美国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全名威廉·亨利·盖茨(William Henry Gates,1955年10月28日-),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他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曾任微软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并持有公司超过8%的普通股,也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尽数捐到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 ,2011年,比尔·盖茨以560亿美元资产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2位。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
另一个与比尔.盖茨同龄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Paul Jobs),出生于1955年2月24日。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波兰的一所大学只念了一学期的书;1974年乔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设计电脑游戏的工作。两年后,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1996年,苹果公司重新雇用乔布斯作为其兼职顾问;1997年9月,乔布斯重返该公司任首席执行官。1997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这十年美国最佳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
日本老一代首富松下幸之助,创办松下电器公司。少年时代的松下幸之助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因父亲生意失败,曾离开家到大坂去当学徒,开始做自行车的生意,然后对电器感兴趣。1918年,23岁的松下在大坂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当时环境很艰苦,但松下幸之助带领制作所员工一同努力、创新,连续推出了先进的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电熨斗、无故障收音机、电子管、真空管等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产品,7年之后,松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二战之前,日本正遭受严重的经济危机,百业凋敝,松下却鼓励消费,说用消费刺激经济的复苏,并买了一辆汽车——这在当时并不多见。那时在日本各行各业经营萧条冷清的情况下,松下的制作所却蒸蒸日上,销售额持续增长。直到1988年的63年中,有10年他的收入均为日本第一位,有6年居第二位,1989年他逝世时,留下了15亿多美元的遗产。
 以上三个人可以说是西方富人的代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巨额财富都是建立在发明专利与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的。比尔.盖茨的发明主要是软件方面的。他是将个人计算机普及化在软件方面的贡献的第一人,也是网络创建与推动方面的第一人,他的贡献是人类划时代的。
 乔布斯则在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创造与发明可谓世界第一人。在一定意义上说,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时代到来,没有比尔.盖茨的创造与乔布斯的发明,那是不可想像的。他们的巨额财富与他们对人类的贡献而言,仍然只是微乎其微的。且不说,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就有近十万员工,而且间接从中获得利益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乔布斯的发明创造更是具有传奇色彩。没有他的苹果公司,就不会有今天的个人电脑。
 有趣的是,日本的老一代首富松下幸之助也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但是,他一生勤奋好学,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之中。他创办的松下电器公司,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发明专利的基础上的。他一生的发明专利也是不计其数,是日本爱迪生式的传奇人物。今天我们各家各户都在使用的电饭煲就是当年松下幸之助发明的。这项发明使得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把饭烧糊,而且电饭煲经久耐用,非常实惠。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首富。黄光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黄光裕也是小学文化,也创办国美电器公司,不同的是,这家公司并不没有自己的电器产品,更没有发明专利,也不从事生产,只是一家零售公司,是卖百家电器的。而这家公司真正发达起来,并不仅仅是靠零售电器业务,而是通过走私、骗贷、洗黑钱、借壳上市,官商勾结,倒买土地等鱼龙混杂的结果。发家致富之后,黄光裕嗜赌如命,曾经创下了一次输上亿元,连续输掉80亿元巨额资金,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的悲剧。与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以及乔布斯相比,无论社会贡献,还是个人操守,简直有天壤之别。其结局我们已经看到了。
 中国另一大富豪就是厦门的走私大王赖昌星。他也是小学文化,但是,他通过买通海关与公安以及厦门政府高官,曾经创下了走私500亿元的纪录。东窗事发之后逃往加拿大,至今未归案。似乎,在中国,这样的人才容易致富。中国的富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多是与权力直接勾结,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结果。没有发明专利,没有创造,没有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借助官家权力巧取豪夺之能事。
 中国最模范的富人应该是香港的李嘉诚,然而不幸的是,李嘉诚虽然一生诚信守法,用心经营,但是,他所创办的长江实业,其实也只是倒买倒卖的公司。仍然没有自己的发明专利,也谈不上对人类有划时代的贡献。
 更为不幸的是,中国目前的大富人中,到目前还没有一个是类似乔布斯、松下幸之助式的人物。本来,最应该成为中国首富的人应该是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用一生的心血发明的杂交水稻,如果按照美国、日本的市场规则的话,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至少值得一千亿。可惜,袁隆平现在仍然只是被政府奖励了500万,而且据说,这500万还只是他的科研经费,真正允许他个人私用的钱,只有区区50万。虽然袁隆平并不计较这些,但是,这也反映了一个社会规则的选择功能。为什么中国不能够靠知识产权与发明专利获得财富?那是因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这个社会还没有落到实处。我记得比尔.盖茨有一次在他的母校哈佛大学演讲时对自己的校友学子说:你们应该为生在美国而感到庆幸。我多次到过中国,发现中国有许多杰出的人才,但是,他们的命运并不会因为杰出而有所改变,甚至可能比常人还要糟糕。是的,这就是在中国那些富有发明创造的人的悲剧命运。
 同时也可以想见的是,假如比尔.盖茨、乔布斯、松下幸之助式的人物不幸生在中国,他们不但成不了首富,还可能成不了富人,甚而至于很可能被当成了疯子,关进了疯人院。当我们赞叹富人的财富的时候,更要学会理性分析财富后面的价值与意义。
2011年5月5日星期四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近千万中国富人为什么要移民?_新浪教育_新浪网
近千万中国富人为什么要移民?
  有专家近日称,有近1000万中国富人打算移居澳洲,对澳洲人生活方式的向往是他们选在在墨尔本郊区购置房产的重要原因。资深分析师约翰斯顿说:“两大主要原因是澳洲清洁的环境和更好的教育条件。”(9月01日中国新闻网)
  此新闻迅速引发网友广泛热议,有网友调侃道:“不是说好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大家一起富起来呢?先富起来的特么全移民了?”还有不少网友感慨说:“贫贱不能移啊!”记得去年十月,著名导演贾樟柯发微博透露:“昨天聚会才知道,在坐的十几个朋友除我之外,都办了或正在办移民手续,这让我非常震撼。”当时也曾引发不少网友热议。
  “你移了么?”不知何时起,移民成了餐桌上无法回避的话题。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中国外海侨胞的数量已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如今,对于几乎所有一线城市中产阶级而言,一个集体感受是,每个人身边都有起码一个朋友正在或已经办理了移民。
  越来越多的人,以奋斗的名义,以未来的名义,而选择了移民。原本应该是一个社会支柱的财富和知识精英,纷纷选择远走他乡。他们带走的,不仅有他们自身数十年发展所累积的智识和财富,更严重地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带走了这个社会的灵魂,带走了那种激励个体奋发向上并努力改造社会的精神。面对富豪的迁移,我们不要把爱国联系在一起,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为何,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富豪,不愿居住在中国。
  一,教育环境好,利于子女成才
  有这样一句描述青岛的老板们移民的话:“青岛10个老板中有3个已经移民,有4个在移民的路上,还有3个打算移民。”有超过58%的投资移民表示:子女教育是他们移民的首要原因。相对于国外,国内的孩子整天在重复做一些他并不感兴趣的计算题,整天处于压抑中。学校和老师根本不教他们如何做人,只是一味地学习。从小在各种辅导班和学习作业的压迫下,孩子已经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可贵的创造力。
  而移民们希望他们的孩子移民后可以去探寻到内心的自由度,而不是急功近利,中国的教育体制缺乏人性化的考虑,现在很多老师都在课外办学习班,提前讲后面的课;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国内教育亚文化的影响下,过早学会察言观色,说一些违心的场面话;他们希望这一代人在社会大环境下无法改变的悲哀,不要再将它延续到他们的孩子身上。比如,在国外读大学,学习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压力,可以分出时间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一方面,外籍学校在孩子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更注重对于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西方式教育更倾向于把孩子教育成感情丰富,而且能够学会真实表达真实的个人,而并非一味强调某些功课的应试成绩,这种不那么急功近利的教育,更容易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另一方面,在国外,比如在新西兰,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义务免费教育,即使是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孩子也可以自己申请学生贷款,以后再免息偿还,即便一个孩子读到博士,他也可以领取不低于正常工薪阶层的薪资,就是说他即使是依靠读书深造,都能养活自己。
  二,为了国外健康的生活环境
  大多数移民国外的企业家,很多都是喜欢上了国外的一种生活环境,更是为了在国外“养老”。比如食品质量、空气质量等都比国内要高。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部分富豪的一块心病,比如:关于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和关于地沟油的新闻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国外的医疗体系更完善,很多有钱人愿意花钱买健康。国外的医疗体系比国内要好,这个是一个无需争论的事实。
  有人曾这样说:“在加拿大,国家比较成熟了,十几年不变一变,哪里死个人,都是天大的新闻。最受新闻欢迎的内容就是娱乐至死。政治也娱乐。在中国就不一样了,天大的事都是小事。永远想象不出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在中国,变化太快,每天一个样,每个新闻都让人爆炸。”
  三,投资环境与安全因素
  一位移民加拿大的人曾说其选择移民的原因:一、国内的投资环境不好,你想投的他不让,他让投的不挣钱;二、各种税费太高;三、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说不定哪天又要均贫富,太没有安全感了。另外,国内的投资环境不好,很多都是要人际关系来解决,隐形的东西太多。为了做成一笔生意,除了要在正常竞争秩序上劳心费神以外,还要另外动多少歪脑筋,才能得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利益。如果相关政策能够更加完善,保护企业家的切身利益,竞争机制更加透明,减少潜规则带来的不安全感,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与以往移民目的是追求财富相比,现在移民的人群不是为了简单的生存需求而离开,他们要追求安全感。也许他们都很热爱这个国家,也想在发财后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但渴望这个时代能尽快进行体制变革,给很多致富试图思源的人创造更适宜生存的阳光、空气、温度和水。不然就有可能导致致富者人人皆有罪的杯具。首富黄光裕的锒铛入狱是耐人寻味的DD谁的罪与罚更多呢?
  社会仇富,政策又不稳定,有钱的人谁能有安全感呢?移民到了国外,可以享受到更为安全的保护,无论是经商还是从事其他行业,资产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有钱人也会担心,自己的财富会不会被怀疑来路不明?还有一个原因:很多人都有的“私有欲”,但是,这个想法在国内无法实现。比如想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譬如土地、房子。在国内,是无法满足个人的这种“私有欲”的。“房子说到底是租的,土地也只有使用权。个人是没有财富的完全支配权的,因为,都是公有的。
  四,移民后的其它优惠
  通过移民后的身份转变,很多老板在不放弃中国的挣钱机会的同时,还能获得在发达国家的种种好处。比如,在拿到发达国家的身份以后,来去很多国家可以免签证。获得外国国籍,或者拿到绿卡,对于富人们来说,也是一种非常便利的出入各国的方式。相比中国护照的13个免签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的免签数量分别为125个、120个、130个和122个。
  许多移居美国只为持有绿卡、以便自由往返美中两国的大陆新移民,数年后,都十分自然地希望申请加入美国国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护照享有的全球最高礼遇----免签证前往世界150多个国家。华人有旅游、探亲、商务需要的国家基本上都在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和地区名单附上。与此相反的是,目前持中国护照前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甚至包括归属中国特区的香港、澳门等地,都要申请签证或入境许可。
  移民带“移”走了什么?
  相对少数的投资移民之外,技术移民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近十年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20∶1。这意味着,每天都有近60名教育背景良好、工作体面、收入颇丰的中国中产精英同时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也许,甚至焦点不在于“精英”或其“综合的理性”,而是,他们的离去,带走的是一个国家在其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技术、能量、财富,乃至变革中再出发的信心。
  另一个庞大的数字是: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流出海外的78.5万青年才俊,相当于30所北大、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要想留住精英人才,关键在于留住他们的心,根本在于共建一个公平、正义、诚信、法制的生存环境。只有“软实力”强大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不用说,现在已经移民或正在移民的人,都是现阶段中国的精英。无论哪个国家,精英流失,绝非流出地之福,但是,要想遏制这种移民潮,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们以制度和法律上的保障,给他们安全感。如果一个社会的“心”走了,就可能成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最大的问题。归拢人心,留住人,让人在这个社会生活有尊严,才是社会去“空心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文/风青杨&&微信号:风青杨)
  本文转自的新浪博客,
  更多信息请访问: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公民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_许锡良的博客_凤凰博报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5页
公民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_许锡良的博客_凤凰博报
手机凤凰网用户名
下次自动登录
注册 | 忘记密码 许锡良的博客
地上其实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博客 相册 左邻右舍 留言板 公民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发表于
类别:公民教育研究
公民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经常听说又有一些政府高官携亿万资产逃往外国定居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而没有再回来的可能了,就感觉我们这个社会一定是出了一些问题值得去思考的。据统计说这样的官员逃往外国的近几年来就超过了五千多人,而随便带出的资金也在数以千亿计。据何清涟女士几年前的一个统计说,我国每引进100美元的资金,就以这样的方式向外逃走52.8美元。引进的是要还的,因为那是借来的,或者有其他代价的。但是外逃的资金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如果这个统计数字是确切的,那么这样的情形确实是不容乐观的。
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为什么单单就是我国的政府官员及公职人员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来?他们不是从小就受到各种各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吗?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在国旗下唱: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家就在河岸上。朋友来了有美酒,犲狼来了有猎枪。他们经常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接受教育,享受阳光与雨露。怎么长大了,党与政府培养了这些人,使他们握有实权,享有高位,经常有呼风唤雨的能耐,他们不但不感谢党与政府,反而做出这样的绝情的事呢?这是学校的教育失败吗?与此同时,我几乎从来没有听说美国等发达的西方国家的政府官员能够携亿万资产逃往外国,特别是来我们中国定居,安度晚年,尽管他们比我们富得多,在我们这里有钱人受到法律的约束也比平民要小得多。这样的富人的天堂那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官员为什么就不来呢?是他们了解得不够吗?还是我们对外宣传得还不够?这样的现象说起来是那么尴尬与无奈。我想这里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有一点可能是理解这个现象的关键。这就是他们从小受到的是公民教育,而我们从小受到的是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的公民教育从娃娃抓起,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从娃娃抓起的,但是效果却是有天壤之别。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对这个现象作一点细致的分析。
公民教育的最大好处就是把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命运具体地联系起来了。而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却是把一个连成年人也说不清的抽象而空洞的名词概念灌输给幼小的孩子们。他们虽然经过训练也会说出许多漂亮的词汇,也会
第1页/共5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富人分布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