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多么。酒驾保险公司是否赔偿说这两样过高

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是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香港保险业发展情况与大陆相比有什么不同?-石投金融
下载客户端
三步轻松贷款,贷款利率低
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是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香港保险业发展情况与大陆相比有什么不同?
继内地人士赴港买奶粉、抢购黄金、排队购买奢侈品的风潮之后,内地人赴香港买保险,也成为一个趋势。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数据,内地人到港买保险始于2003年开放自由行后,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这个趋势放缓,然后在2010年开始逐年递增。2010年香港全年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单保费为44亿港元,2011为63亿港元,到了2012年,这一趋势出现井喷,一举冲至99亿港元,上升幅度高达57%。2013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就达到28亿元港币,占到了所有个人业务总新保单保费的12.5%。 via 为何内地人喜欢到香港买保险
匿名用户 |
浏览次数:341
常见类似问题
回答共有13条
是的,购买香港保险确实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确实能让人民币保值增值 显示全部 是的,购买香港保险确实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确实能让人民币保值增值
回答于日 00:00
收到邀请,看到知友们答的挺丰富了,我从我个人积累的的经验,和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题主问了两个问题, 一、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是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从猛增的投保费看,答案是肯定的。 3月15日香港保监会最近公布的数据2015年内地赴港… 显示全部 收到邀请,看到知友们答的挺丰富了,我从我个人积累的的经验,和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和大家分享一下。题主问了两个问题, 一、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是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猛增的投保费看,答案是肯定的。3月15日香港保监会最近公布的数据2015年内地赴港投保费突破316亿。2014年是224亿 更详细请看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每年的统计和对比:保险业监理处就在月初,保诚隽升更是签了一单6000万的巨单,受保人分别是14岁和4岁的小孩。这个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前面的答案也有做了好些分析,在此不继续深入,着重用例子对比。不同资产值的人去香港购买保险有不同的理由。总体而言,在人民危机意识越来越强、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交通越来越方便、信息越来越透明的今天,既然可以选择更好的,为什么不选呢? 究竟怎么好?为什么大家要去买? 除了看广告,还要自己要看清楚。 无论在哪里买任何保险,有两个基本原则:1、找一个人品靠谱的保险经纪人或者代理人2、一定要自己看清楚条款,特别是重疾类的保险,不懂就问香港众多险种里面最畅销的是重疾类保险和储蓄类保险,那就对比这两种。从储蓄类开始香港储蓄保险的高分红是各个理财公司宣传的重点之一,这里选两地同类型的儿童教育金附加健康计划的保险对比:内地平安智能星vs香港保诚守护一生(这类保险最关键的当然是可以提取的收益,因此这里只对比现金价值(退保价值)和身故赔偿,这两样最基本的项目)内地平安智能星官网案例:平安智能星教育金保险计划 保险产品列表保诚守护一生真实计划:对比总结:平安智能星人民币保单一年交7,000元交15年,总保费10万5千元,基本保额15万元 20年后,预期现金价值:75,763元-151,744元、身故赔偿:225,763-301,744元保诚香港守护一生美元保单一年交 $ 684.9(约?4,434),交15年,总保费$ 10,274刀(约?6万6千5百),基本保额$ 43,500刀(约?28万) 20年后,预期现金价值,14,672刀(约94,993元)-19,549刀(约?126,570)、身故赔偿93,288刀(约?603,993)-122,416(?792,873) 最直观的数据对比,差了多少? 接下来是重疾保险重疾保险重要卖点是保额高,理赔宽,保障种类多,而且还有分红。香港主流重疾险平均普遍宣传是50多种疾病类型,细算的话也可以说是一百多,内地保险高的有宣传70多种,也有上百种。(重疾保险一定要仔细看计划和定义,以及不保事项,会发现有很多细节差别,会导致理赔结果的天壤之别。因此列举关键细则定义来作对比。)下面选择两个保障种类多的重疾保险对比:华夏健康人生 vs 安盛康齐华夏健康人生条款:华夏人寿健康人生重大疾病保险条款华夏人寿健康人生重大疾病保险条款华夏保险官网介绍:个人险种精品推荐个人险种精品推荐安盛康齐官网介绍:.hk/healthelite-critical-illness-insurance1. 产品特色:华夏健康人生实际上77种重疾33种轻症,无分红安盛康齐实际上56种严重疾病,52种早期严重疾病,12种非严重疾病,有分红(非保证特别奖赏)2. 原位癌:华夏健康人生,原位癌是不保障的安盛康齐,香港重疾都保原位癌,个人认为这个还挺重要的。3. 责任免除、不保事项华夏健康人生,你可能觉得这几项不是很重要,试想一下你前段时间去了法国遇到暴乱,或者再前段时间在新疆遇到打砸抢烧,或者去日本刚好遇到那个什么核电站出问题,或者去韩国的时候遇到金三胖在实验什么弹……出了事情却得不到赔偿,当然最好是不会遇到。安盛康齐4. 病症归类以及定义导致的赔付差距先来看赔付定义华夏健康人生官网介绍截图,其实我没有看到重疾,只看到轻症。安盛康齐,官网产品册子PDF截图可以看到华夏轻症的赔付其实跟安盛的非严重疾病赔付百分比是一样的,但是疾病列表里面的归类可就导致赔付的巨大差别了。 比如心包膜切除、单一断肢、人工耳蜗手术、单肺切除手术、低视力等等许多常见的病症,这些被华夏归为轻度病症、安盛归位早期重疾,赔付比例就相差了30%,并且疾病定义华夏也要苛刻得多。(这些在我上面PO出的链接都可以查阅到)下面有一张理财公司做的部分疾病定义对比图对同一症状的定义差别,最终就会导致赔付的差距,所以不仅仅是看覆盖的种类,还要看疾病的归类,和赔付的细节。大体上两地各家保险公司的条款都和上面所列的例子差不多。总体而言,或许覆盖疾病的数量上香港保险未必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实际落实,香港保险定义更加宽松,常见疾病的归类使患者能得到更多的赔付。香港储蓄保险因为有更宽松的投资环境,特色的分红形式,也使得两地收益非常大的差距。当然还有其他比如成熟的监管体制,全球理赔,隐私保障等等这些相对的优势都促成了现在内地赴港买保险的越来越多趋势。至于第二个问题,香港保险业发展情况与大陆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很大,涉及到国家政策、投资环境等等复杂的问题,三言两语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暂时就不答了。最后利益相关:香港第三方持牌理财公司保险顾问,旨在帮助客户挑选最合适的保险理财计划而已
回答于日 00:00
回答中除了几个真正讲讲两地市场差异外,其他的基本都在卖保险...能不能让知乎单纯一点,给大家多点知识普及。 不过这几年,内地赴港投保的热潮持续上升,有没有一种趋势,个人认为还远不到,参考一下香港保险中内地人的保费支出跟整个内地市场的保费支出(… 显示全部 回答中除了几个真正讲讲两地市场差异外,其他的基本都在卖保险...能不能让知乎单纯一点,给大家多点知识普及。不过这几年,内地赴港投保的热潮持续上升,有没有一种趋势,个人认为还远不到,参考一下香港保险中内地人的保费支出跟整个内地市场的保费支出(单纯指新业务)你就明白了。不过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一直在关注香港保险,也在思考香港保险的优势在哪,按照我目前采集的资料和信息略微总结:内地保险行业才走过30年,跟发达国家初期的保险市场很像,监管就像妈妈一样经常帮衬着,无论是产品还是公司经营都有比较多的限制。内地高净值用户快速崛起,追求更高标准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香港保险的优势正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a.香港保险监管给予香港保险公司的更自由的定价权,加上香港本身更好的医疗条件和更高的人均寿命,香港保险在产品定价上确实存在优势。 b.香港保险公司利用香港的地域和制度优势,更多的投资渠道,通过全球内资产配置,实现比内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c.香港作为国内唯一的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港币、美元可以自由兑换,美元保单成为高净值人士保险的首选。 不过我认为这种优势持续时间可能不会很长。内地保险行业这几年一直在深化改革,人身险费率改革、放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等措施,都在有效地缩小两地保险的差距。 在不久的将来,如果内地消费者也能在内地(某些区域内,比方说自贸区)自由兑换货币、全球买卖资产,如果内地保险公司也能有效率地全球自由配置资产,做更广泛的投资组合,我们还有必要去香港投保吗?目前赴港投保热潮背后,有什么隐藏风险,消费者需要什么建议一、产品导向还是需求导向? 目前香港保险销售制度与内地类似,与美日等国家更为成熟的独立财务顾问模式相比而言,还是较为落后。 据香港《信报》2016年2月一篇标题为《保险界最怕系大陆客断供潮》的文章曾表示:“近兩年保險銷售手法可以用「倒退」來形容,市場又走回"Product selling"(以產品為本)舊路”。再次提醒,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购买保险,都必须基于自身真实财务需求的分析,勿听信中介的一味宣传,别盲目跟风。近期香港保监处提出了新的监管规定,要求客户投保时填写财务需求分析表格,就是希望解决这些问题。二、“预期收益”与风险 在投保的时候,我们必须清晰了解保险演示过程中“预期收益”的含义(尤其是分红险,想进一步了解我对分红险的评价,详见《大家喜欢的分红险,是怎样变成“鸡肋”的?》)。所谓“预期”只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内地预期收益的计算规则受到监管严格管控,而香港则由保险公司自由决定。从过往投资回报来讲,我也坦诚,香港保险更有优势。但消费者必须了解清楚所谓“预期收益”的背后含义,坚持买保险还是买保障的原则。 根据香港保监处最新颁布的《承保长期保险业务(类别C业务除外)指引》(简称“指引16”),保险公司销售分红险时,必须详实地向消费者披露产品的非保证保险利益部分以及过往红利分配情况。这些都为了让消费者进一步清晰了解自己的利益。三、【最高诚信】告知条款 香港保险免体检的保额比内地更高(通常保额超过50万美金才需要体检),多数采用问卷式【健康告知】进行核保。香港保险法律崇尚【最高诚信】原则,如因投保人故意隐瞒某些足以影响保险公司是否决定承保或者导致最终理赔的事项,保险公司有权拒保,法律也是支持的,很少出现内地所谓“通融理赔”的案例。 对此,香港保险索偿局的有如下规定:我必须严肃提醒各位消费者,由于内地和香港的语言差异以及简繁体字可能导致的阅读障碍,我们必须与香港保险经纪保持紧密沟通,对于某些告知内容中不太确定的地方,一定要向保险公司咨询清楚,避免之后出现理赔纠纷。香港保险有其价值所在,是否购买香港保险更多取决于你的现实财务需求、保费预算、以及对香港保险可能存在的法律诉讼成本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最后,我强烈建议消费者:理智选择,按需购买,用好保险(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保障自己。 其他内容请见我的知乎专栏《在香港保险“热潮”下的“冷静”思考 - 保乎笔记 - 知乎专栏》 本人背景:一名曾经在内地保险公司精算部和产品部工作的北美精算师,目前是微信公众号【保乎笔记】的作者,目前未曾购买过香港保险。
回答于日 00:00
1.首先表态,利益相关=0,我自己也买了一份香港重大疾病保险。 2.对于某些直接对问题开喷的知友表示抓鸡。 3.这个回答是为了跟知友探讨。 正文: 随着97回归,香港开通自由行,国人对香港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了。虽然现在对香港的新闻报道都是:奶粉,IPHONE,… 显示全部 1.首先表态,利益相关=0,我自己也买了一份香港重大疾病保险。2.对于某些直接对问题开喷的知友表示抓鸡。3.这个回答是为了跟知友探讨。正文: 随着97回归,香港开通自由行,国人对香港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了。虽然现在对香港的新闻报道都是:奶粉,IPHONE,水客,双非等等。但是别忘记了,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亚洲四小龙之一。金融服务业才是香港的优势,是北上广深无法比拟的。 说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到香港买保险(人寿保险),应该是1.香港保险的不同 2.国内部分人群离岸的需求,3.保险业务员的推销。 1.香港保险的不同 香港的保险行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基本上对于传统的保险种类,不同保险公司的差异没有什么特别的大,假设投保人都是精明的,那么投保人一定会选择相同条件下,费用便宜的公司进行投保,那么保险公司的盈利就只能从险资投资或者成本控制入手。 从险资的投资渠道来说, 香港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是比国内的更加宽广的,在投资范围,国内资金只能做保守投资(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上限为20%,债券,现在也慢慢开放了不动产,以及未上市公司股权), 那么投资渠道更广的话,投资收益可能会更好(我不能保证的),那么可以让利给投保人,占领市场。 看到有人回答说重大疾病类的保险,刚查了国内香港几个保险公司的产品,国内的病种保障大概在20-40种,香港几个保险公司种类40-50+种,在这点上,确实很有优势。 (PS 保险的本意有点像众筹,让一群风险相似的人群分摊风险,那么保险的风险成本就是这人群发生保险事故的赔偿金额。那么在同一批人群,投保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风控能力,经营成本都会影响到保费。) 2.国内部分人群离岸需求 钱过了境就是离岸!离岸资产有一定的隐秘,保护作为。什么人有这个需求我就不说了。洗黑钱的话,香港查的比较严,保险公司不会踩线的。 3.业务员推销 国内的保险销售制度其实是从香港,台湾学回来,因此,香港人对保险业务员的看法,跟国内差不多。业务员为成交,当然也会有优势扩大,劣势不说的情况。 其实,没有什么东西好或者不好,不是二元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跟感情一样)。我是稳健谨慎的人,钱我是要花得明明白白的。 所以,各位知友,买任何东西之前,请研究一下细节,业务员的话不能全信,合同什么的,签之前看清楚,不然是自己坑自己。 我自己也买了一份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额也不多,20WHKD,因为家族亲戚逐渐出现各种大病,今年也有2位亲戚因病去世了,而且自己家里不富裕,怕要是有什么事,家里的经济严重受打击,也算是给自己治病的钱,也不多,将来收入上涨了,看需求再增加保额。 我自己买之前,在网上对保险范围什么的,保费,免责都研究了,找了一家保费相对便宜的,病种涵盖了常见的大病,也对比了国内的(我哥买的国内重大疾病,我买后,他也打算退了再买),就可以了,就有次去香港顺便买了,反正人在深圳,去香港也方便。
回答于日 00:00
这问题攒了好久没有作答,一直苦于没有时间整理相关数据,鉴于很多知友已经给出不少有建设性的回复,我这里主要给出一些数据为大家做一下补充,方便理解问题。 前面很多知友谈到香港产品的优势,这个的确是存在的。 香港的产品原本针对香港居民设计,如重疾… 显示全部 这问题攒了好久没有作答,一直苦于没有时间整理相关数据,鉴于很多知友已经给出不少有建设性的回复,我这里主要给出一些数据为大家做一下补充,方便理解问题。前面很多知友谈到香港产品的优势,这个的确是存在的。香港的产品原本针对香港居民设计,如重疾发生率、人均寿命的精算假设是按照香港的数据来的,所以,保障型的重疾险费率是有一定优势的。储蓄理财型产品,因香港投资政策比大陆监管放的开,产品的收益率也相对高一些。但其实,多数消费者对于以上产品上的差异,不会特别敏感,且长远来看,大陆与香港的保险产品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小,一个是快速成长的市场,一个是比较成熟的市场,前者赶上需要时间,但始终会赶上来的,不是吗?下面是香港有效人寿保单(2013年底香港人口718万)这几年的情况以及保险密度(3.58万港币/人)和保险深度(13年12.1%)的情况。根据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大陆保险密度为1479元/人(0.148万港币/人),保险深度为3.18%。上面的数据只是为了大家了解差距的,并没有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下面进入正题。第一个问题:赴港买保险是否成为一种趋势? 内地访客赴港购买保单情况: 2011年全年:至於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新造保單,其保單保費共?得 63 億元,佔二○一 一年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703 億元) 的 9%。 2012年全年:至於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其新造保單保費?得 99 億元,佔 二○一二年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776 億元)的 12.8%。 2013年全年:至於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其新造保單保費?得 149 億元,佔二零一三年個人 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923 億元)的 16.1%。 2014年全年:至於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 244 億元,佔二零一四年 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1,136 億元)的 21.4%。 2015年前三季:至於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 211億元,佔2015年首三季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 費(972億元)的21.7%。 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这种趋势这两年有加速的迹象。产品的原因是有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这里。 香港近三年港币、人民币、美元长期险保单占比情况 2013年全年 港币 人民币 美元 389.6 115.8 398.4(计价单位:亿港币) 43.11% 12.81% 44.08%(占比情况) 2014年全年 港币 人民币 美元 404.8 114.2 603.9(计价单位:亿港币) 36.05% 10.17% 53.78%(占比情况) 2015年前三季度 港币 人民币 美元 328.3 76.8 558.5(计价单位:亿港币) 34.07% 7.97% 57.96%(占比情况)关于赴港买保险的缺点大家也有一些共识:一是相对麻烦,二是后续服务还有些问题,三是汇率风险。而从这几年情况来看,美元保单占比近三年从4成提升到接近6成,汇率风险已经成为大家赴港买保险的一个关键理由了。在美元加息,全世界货币贬值的情况下,高净值人群兑换一些美元资产,把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这是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一个理性选择。第二个问题:香港保险业与大陆发展的不同。1)上面说了产品,这点前面的知友回答更全面,不细说。2)市场成熟度不可同日而语,上面两张图也说明了这个情况,与之相应的是保险市场的业务类别,客户偏好都会有所不同。(产险方面,咱们大陆的车险占比吓死人) 就 一 般 业 务 而 言,以 二 零 一 四 年 的 毛 保 费 计 算, 意 外 及 健 康(占 26 %) 、 一 般 法 律 责 任 (占 25 %) 、财 产 损 坏 (占 21 %) 和 汽 车 (占 11% ) 为 主 要 的 业 务 类 别。就 长 期 业 务 而 言, 以 二 零 一 四 年 的 保 单 保 费 计 算, 个 人 人 寿 (占 94 %) 为 最 主 要 的 业 务 类 别, 其 次 为 退 休 计 划 管 理 (占 3 %)。 至 二 零 一 四 年 年 底, 有 效 个 人 人 寿 保 单 达 1,080 万 份 。当然,监管机构的经验和监管水平也有一些差距,谁上、谁下,大家看图体会吧,都是监管方的14年数据发布。3)从市场参与主体即保险公司情况来看,香港的市场虽然小(香港保險業近年發展迅速,從2004年至2014 年十年間,毛保費由1,219億港元大幅增加至 3,393億港元。保險業現時僱用超過十萬名從業員,包括二萬多名後勤及逾八萬名前線銷售專業人員。vs大陆2015年保费2.4万亿,从业人员近600万。)但参赛选手一点儿不少,百花齐放,比大陆这庞大的市场还要热闹。放一张图大家体会一下。4)成熟的市场,非一般的增速。日本等成熟保险市场保费增速基本都在个位数了,而香港市场在07-09短期停滞后,近几年又呈现两位数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后香港长期险保费增长率都在10%以上,不逊于大陆市场。大陆居民赴港买保险,主要集中在人身险领域,对香港的人身险市场增长做出了不少贡献。香港的保险业内人士都应该给大陆同胞们点个赞。5)香港人身险市场领军公司的变局。下面是近5年香港个人人寿业务新单期交保费TOP10公司的变化情况。友邦国际5年牢牢占据了期交新单件数的头把交椅,英国保诚千年老二,宏利国际14年老三地位不保让位安盛保险。而从新单期交保费情况来看,汇丰人寿三年头把交椅之后让位中国人寿(海外公司),短期内中国人寿新单期交保费头名应该不会易主。最后,再上两张图,五年后,可以看看这两家是仍然各自把持住了自己的龙头地位,还是有人掉队。注:1、以上数据及图表(部分为个人根据数据加工而成)均来自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官网公开发布。2、本人不做产品推荐,无论大陆还是香港,谢谢!
回答于日 00:00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在周二(日)公布,香港保险业今年首季的毛保费总额为1010亿港元,同比上升6.6%。 其中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总额升7.5%,有880亿港元;非投资相连的个人人寿及年金业务保费收入升15.9%,有738亿港元,而与投资相连的个人人寿及… 显示全部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在周二(日)公布,香港保险业今年首季的毛保费总额为1010亿港元,同比上升6.6%。   其中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总额升7.5%,有880亿港元;非投资相连的个人人寿及年金业务保费收入升15.9%,有738亿港元,而与投资相连的个人人寿及年金业务保费收入下跌38.7%,有73亿港元;退休计划业务的供款增长10.7%,有54亿港元。   首季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长期业务新造保单保费升5.9%,有386亿港元。非投资相连的个人人寿及年金业务上升16.2%,有373亿港元。另一方面,与投资相连的个人人寿及年金业务新造保单保费下跌70.8%,有12亿港元。 至于向大陆访客所发出的保单,新造保单保费为132亿港元,占首季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385亿港元的34.2%。。而2010年这一数字还只有44亿港元。 总体来讲,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各有优势,内地近年来也有很多性价比高的产品。普通家庭完全没必要专程赴港投保。尤其是短期型和消费型保险。 香港保险的优势主要在重疾险,储蓄分红险,寿险,大额融资保单,全球高端医疗险。 意外险和普通医疗险香港保险无优势。超短期理财型保险香港保险无优势。 至于法律制度,诚信度,安全性,注重隐私,资产隔离等方面,每个人的看法不同,这方面很难辩的清楚。讲点明确又实际的。优势1:保费低,保障高 这也是买保险最主要的,保险费率是根据人均寿命、卫生条件、疾病发病率、其他风险因素等厘定。目前,香港人均寿命83岁左右,而内地73岁左右,因此,保费率方面香港较低,就重疾险产品来说,香港产品的费率普遍会便宜20%~30%以上。另在税收方面,香港保险也有很大的优势。 优势2:保单回报率高,因香港保险公司可投资的项目、地区、渠道、范围皆较中国大陆的保险公司有更多的选择。另外全球性的的营运,分散投资皆可以为公司及客户在相对较低风险的情况下,争取最佳的回报。 长期持有储蓄分红险收益约5%-7%,重大疾病收益约3%-5%。长期持有计算复利后,收益方面会比较可观。优势3:重大疾病产品保障范围广 香港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保障的重大疾病多达50多种,加上早期疾病及轻症可达上百种。国内的大病险常见保障的仅有40多种病况,部分没有轻症保障,有的也仅有10多种左右保障。。 优势4:理赔条款宽松,理赔争议少 在重疾险方面,除多种疾病大陆不保香港保之外,另对于多种大陆和香港均可保的疾病,在对疾病的定义上,香港保险要求均比内地宽松。相对内地保险的缺点。缺点1:签单相对麻烦 必须到香港签单才有效,大陆签单无效。(18年岁以下孩子可不来港)缺点2:续期缴费没有内地保险方便,一般是通过银行转账,银行转账至香港需要0.9%左右的手续费。(可以办理香港银行卡,缴费时先转账至自己的香港银行卡,再通过香港银行卡支付保费,手续费低很多。如招商银行,办有招行香港一卡通,从大陆转账过去是千分之一,最低100,另需150元电报费,如转10万以内,手续费为100+150=250元人民币。)缺点3:汇率风险,美金升值还是贬值具有不确定性,个人认为,适当配置一些美金资产也是对冲风险。当然这个因为实际缴费是分期缴纳,实际影响很小。缺点4:内地认可医院有限,保诚友邦等认可医院均为1000多家,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大中城市认可医院较多,部分偏远地级市和县级地区没有认可医院。相对国内保险公司认可医院还是偏少,建议投保前先查看自己生活的城市是否有认可医院(可找我要清单) (寿险及理财型保险是身故时才能赔付,不需要认可医院。重疾险理赔需要保险公司认可医院确诊方可赔付) 举例子:危疾险友邦加裕倍安保(共保100种疾病,其中54种重疾+39种轻症+7种儿童疾病保到18岁): 男性 35岁 非吸烟 保额20万美金,年缴保费5792美金,共缴18年,保终身。总保费约103536美金。大约在保单缴费期满,就是第18年时现金价值12万美金(退保时所得金额)超过所交保费,在此之前退保会少于所交保费!!!大约在保单第41年时现金价值约为47.5万美金,约为所交保费的4.5倍。 再举一个例子:储蓄分红-保诚隽升(低保障产品,保费与年龄和是否吸烟无关,前期身故赔偿金为所交保费+2500美金) 小弟弟 1岁 年缴保费10万元,缴费五年,共50万。 第八年时保单现金价值540335元,超过所交保费,在此之前退保会少于所交保费!!!大约在保单第16年时现金价值约为100万元,在保单第30年时现金价值约285万元,到第61年时保单价值约为2448万元。到第80年时约为1亿元。 如投保金额不是太高,年10万内,可以投保守护一生或理想人生,在预期高收益的同时有高额身故保障。 注:以上现金价值是根据友邦及保诚的官方计划书按照收益预期结果,并且中途没有提取现金的,目前根据以往历史分红均有达到预期或超出预期。但并不是保证的,是非保证的!几十年后可能低于预期,也可能超出预期。 保险计划书上另会有调低预期和调高预期的结果数据。 国内保险分红一般分为高,中,低三档。 香港保险计划书上预期收益相当于国内保险的中档红利,调高预期计算数据的相当于国内保险高档红利,调低预期计算的数据相当于国内保险的低档红利。 香港保险计划书红利演示会和正式保单条款装订在一起给客人的。投保建议:1,意外险和普通医疗险建议买大陆的,直接买消费型。低保费高保障! 2,保险公司选择:建议选择香港保诚和友邦保险。(香港第一和第二)内地客户较多,服务内地客户的经验也较丰富。普通话也说的好,O(∩_∩)O哈哈~3,险种选择:一般收入家庭,首先选择香港重大疾病险(保障全高性价比),然后是人寿储蓄保险(做教育金养老金,长期持有高收益)。高收入可以再选择高端医疗险,分亚洲计划和全球计划,(消费型,交一年保一年,也可绑定寿险,前些年多交一些费用,后期免缴费,直接从寿险分红中扣费)土豪另可做大额融资保单等。高杠杆,低风险。 注意事项:1.投保前看计划书和样本条款 在购买保险前一定要看保险公司官方产品资料和计划书和样本合同条款(尤其是要看清保障范围,缴费期限,现金价值,免责条款等方面)。香港保险计划书会和正式保单装订在一起给到客户。 2,续费和索赔 香港保险续费和索赔无需赴港,续费和理赔时直接联系经纪人,问清楚再处理会很方便,如经纪人转行离职等原因可以直接联系其经纪公司或保险公司客服。自行在官网打印索赔表格,准备好所需资料,快递至保险公司即可。 3,前期退保有损失 退保是退现金价值,不是退所交保费,一定要看清保险计划书的现金价值。长期性保险产品,资金灵活性低,前期退保会损失本金,大陆保险和香港保险都会有损失!!(如果实在因为经济原因需要资金的,建议做保单贷款,尽量不要退保) 保额和保费要适当。不要过高。建议保障型保险保费控制在家庭年收入10%左右。如购买分红型产品如保诚隽升等,总保费支出建议也不要超过年收入20%。具体细节问题可以再追问或联系。。
回答于日 00:00
1.首先表态,利益相关=0,我自己也买了一份香港重大疾病保险。2.对于某些直接对问题开喷的知友表示抓鸡。3.这个回答是为了跟知友探讨。正文: 随着97回归,香港开通自由行,国人对香港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了。虽然现在对香港的新闻报道都是:奶粉,IPHONE,水… 显示全部 1.首先表态,利益相关=0,我自己也买了一份香港重大疾病保险。2.对于某些直接对问题开喷的知友表示抓鸡。3.这个回答是为了跟知友探讨。正文: 随着97回归,香港开通自由行,国人对香港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了。虽然现在对香港的新闻报道都是:奶粉,IPHONE,水客,双非等等。但是别忘记了,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亚洲四小龙之一。金融服务业才是香港的优势,是北上广深无法比拟的。 说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到香港买保险(人寿保险),应该是1.香港保险的不同 2.国内部分人群离岸的需求,3.保险业务员的推销。 1.香港保险的不同 香港的保险行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基本上对于传统的保险种类,不同保险公司的差异没有什么特别的大,假设投保人都是精明的,那么投保人一定会选择相同条件下,费用便宜的公司进行投保,那么保险公司的盈利就只能从险资投资或者成本控制入手。 从险资的投资渠道来说, 香港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是比国内的更加宽广的,在投资范围,国内资金只能做保守投资(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上限为20%,债券,现在也慢慢开放了不动产,以及未上市公司股权), 那么投资渠道更广的话,投资收益可能会更好(我不能保证的),那么可以让利给投保人,占领市场。 看到有人回答说重大疾病类的保险,刚查了国内香港几个保险公司的产品,国内的病种保障大概在20-40种,香港几个保险公司种类40-50+种,在这点上,确实很有优势。 (PS 保险的本意有点像众筹,让一群风险相似的人群分摊风险,那么保险的风险成本就是这人群发生保险事故的赔偿金额。那么在同一批人群,投保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风控能力,经营成本都会影响到保费。) 2.国内部分人群离岸需求 钱过了境就是离岸!离岸资产有一定的隐秘,保护作为。什么人有这个需求我就不说了。洗黑钱的话,香港查的比较严,保险公司不会踩线的。 3.业务员推销 国内的保险销售制度其实是从香港,台湾学回来,因此,香港人对保险业务员的看法,跟国内差不多。业务员为成交,当然也会有优势扩大,劣势不说的情况。 其实,没有什么东西好或者不好,不是二元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跟感情一样)。我是稳健谨慎的人,钱我是要花得明明白白的。 所以,各位知友,买任何东西之前,请研究一下细节,业务员的话不能全信,合同什么的,签之前看清楚,不然是自己坑自己。 我自己也买了一份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险,保额也不多,20WHKD,因为家族亲戚逐渐出现各种大病,今年也有2位亲戚因病去世了,而且自己家里不富裕,怕要是有什么事,家里的经济严重受打击,也算是给自己治病的钱,也不多,将来收入上涨了,看需求再增加保额。 我自己买之前,在网上对保险范围什么的,保费,免责都研究了,找了一家保费相对便宜的,病种涵盖了常见的大病,也对比了国内的(我哥买的国内重大疾病,我买后,他也打算退了再买),就可以了,就有次去香港顺便买了,反正人在深圳,去香港也方便。
回答于日 00:00
对,去香港购买保险已经是种趋势。香港的保险公司都有上百年历史,而内地的保险公司成立与发展至1995《保险法》颁布也才30多年。因为现在的内地人越来越能发现产品的差异,比如香港和内地同样购买一款同保额的保险产品,香港的总保费能便宜三分之一到一半,… 显示全部 对,去香港购买保险已经是种趋势。香港的保险公司都有上百年历史,而内地的保险公司成立与发展至1995《保险法》颁布也才30多年。因为现在的内地人越来越能发现产品的差异,比如香港和内地同样购买一款同保额的保险产品,香港的总保费能便宜三分之一到一半,保障疾病数量多30~40种。
回答于日 00:00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罗辑思维罗胖在节目中曾经说过,现在,到未来5到10年是内地中产阶级崛起的时代,中产阶级有什么特点呢?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完全没有问题,除此以外追求性价比高产品。未来5到10年,中产将是内地最大的消费力,如果产品的质量追不上中产们的… 显示全部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罗辑思维罗胖在节目中曾经说过,现在,到未来5到10年是内地中产阶级崛起的时代,中产阶级有什么特点呢?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完全没有问题,除此以外追求性价比高产品。未来5到10年,中产将是内地最大的消费力,如果产品的质量追不上中产们的需求,他们自然会去别的地方寻找更好的产品,不管是去日本买马桶盖,买小孩书包,去欧洲买包,去澳洲买奶粉,去香港买保险,都是一样。只要一天国内的产品的素质达不到中产们的需求,一天中产们还是会去体制,法律,产品发展得更加成熟的地方,去购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没有办法单纯地说哪一个趋势怎么样,只能说,趋势其实就是供求关系,这个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一天还在,大家都还是会去香港买。
回答于日 00:00
这问题攒了好久没有作答,一直苦于没有时间整理相关数据,鉴于很多知友已经给出不少有建设性的回复,我这里主要给出一些数据为大家做一下补充,方便理解问题。前面很多知友谈到香港产品的优势,这个的确是存在的。香港的产品原本针对香港居民设计,如重疾发… 显示全部 这问题攒了好久没有作答,一直苦于没有时间整理相关数据,鉴于很多知友已经给出不少有建设性的回复,我这里主要给出一些数据为大家做一下补充,方便理解问题。前面很多知友谈到香港产品的优势,这个的确是存在的。香港的产品原本针对香港居民设计,如重疾发生率、人均寿命的精算假设是按照香港的数据来的,所以,保障型的重疾险费率是有一定优势的。储蓄理财型产品,因香港投资政策比大陆监管放的开,产品的收益率也相对高一些。但其实,多数消费者对于以上产品上的差异,不会特别敏感,且长远来看,大陆与香港的保险产品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小,一个是快速成长的市场,一个是比较成熟的市场,前者赶上需要时间,但始终会赶上来的,不是吗?下面是香港有效人寿保单(2013年底香港人口718万)这几年的情况以及保险密度(3.58万港币/人)和保险深度(13年12.1%)的情况。根据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大陆保险密度为1479元/人(0.148万港币/人),保险深度为3.18%。上面的数据只是为了大家了解差距的,并没有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下面进入正题。第一个问题:赴港买保险是否成为一种趋势? 内地访客赴港购买保单情况: 2011年全年:至於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新造保單,其保單保費共?得 63 億元,佔二○一 一年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703 億元) 的 9%。 2012年全年:至於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其新造保單保費?得 99 億元,佔 二○一二年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776 億元)的 12.8%。 2013年全年:至於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其新造保單保費?得 149 億元,佔二零一三年個人 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923 億元)的 16.1%。 2014年全年:至於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 244 億元,佔二零一四年 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1,136 億元)的 21.4%。 2015年前三季:至於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 211億元,佔2015年首三季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 費(972億元)的21.7%。 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这种趋势这两年有加速的迹象。产品的原因是有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这里。 香港近三年港币、人民币、美元长期险保单占比情况 2013年全年 港币 人民币 美元 389.6 115.8 398.4(计价单位:亿港币) 43.11% 12.81% 44.08%(占比情况) 2014年全年 港币 人民币 美元 404.8 114.2 603.9(计价单位:亿港币) 36.05% 10.17% 53.78%(占比情况) 2015年前三季度 港币 人民币 美元 328.3 76.8 558.5(计价单位:亿港币) 34.07% 7.97% 57.96%(占比情况)关于赴港买保险的缺点大家也有一些共识:一是相对麻烦,二是后续服务还有些问题,三是汇率风险。而从这几年情况来看,美元保单占比近三年从4成提升到接近6成,汇率风险已经成为大家赴港买保险的一个关键理由了。在美元加息,全世界货币贬值的情况下,高净值人群兑换一些美元资产,把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这是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一个理性选择。第二个问题:香港保险业与大陆发展的不同。1)上面说了产品,这点前面的知友回答更全面,不细说。2)市场成熟度不可同日而语,上面两张图也说明了这个情况,与之相应的是保险市场的业务类别,客户偏好都会有所不同。(产险方面,咱们大陆的车险占比吓死人) 就 一 般 业 务 而 言,以 二 零 一 四 年 的 毛 保 费 计 算, 意 外 及 健 康(占 26 %) 、 一 般 法 律 责 任 (占 25 %) 、财 产 损 坏 (占 21 %) 和 汽 车 (占 11% ) 为 主 要 的 业 务 类 别。就 长 期 业 务 而 言, 以 二 零 一 四 年 的 保 单 保 费 计 算, 个 人 人 寿 (占 94 %) 为 最 主 要 的 业 务 类 别, 其 次 为 退 休 计 划 管 理 (占 3 %)。 至 二 零 一 四 年 年 底, 有 效 个 人 人 寿 保 单 达 1,080 万 份 。当然,监管机构的经验和监管水平也有一些差距,谁上、谁下,大家看图体会吧,都是监管方的14年数据发布。3)从市场参与主体即保险公司情况来看,香港的市场虽然小(香港保險業近年發展迅速,從2004年至2014 年十年間,毛保費由1,219億港元大幅增加至 3,393億港元。保險業現時僱用超過十萬名從業員,包括二萬多名後勤及逾八萬名前線銷售專業人員。vs大陆2015年保费2.4万亿,从业人员近600万。)但参赛选手一点儿不少,百花齐放,比大陆这庞大的市场还要热闹。放一张图大家体会一下。4)成熟的市场,非一般的增速。日本等成熟保险市场保费增速基本都在个位数了,而香港市场在07-09短期停滞后,近几年又呈现两位数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后香港长期险保费增长率都在10%以上,不逊于大陆市场。大陆居民赴港买保险,主要集中在人身险领域,对香港的人身险市场增长做出了不少贡献。香港的保险业内人士都应该给大陆同胞们点个赞。5)香港人身险市场领军公司的变局。下面是近5年香港个人人寿业务新单期交保费TOP10公司的变化情况。友邦国际5年牢牢占据了期交新单件数的头把交椅,英国保诚千年老二,宏利国际14年老三地位不保让位安盛保险。而从新单期交保费情况来看,汇丰人寿三年头把交椅之后让位中国人寿(海外公司),短期内中国人寿新单期交保费头名应该不会易主。最后,再上两张图,五年后,可以看看这两家是仍然各自把持住了自己的龙头地位,还是有人掉队。注:1、以上数据及图表(部分为个人根据数据加工而成)均来自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官网公开发布。2、本人不做产品推荐,无论大陆还是香港,谢谢!
回答于日 00:00
其实提出问题的人自己也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了,去香港购买保险早已成为了趋势,根据香港保监会数字显示,自2010年到2015年间,香港保险的金额每天都能保持50%的增长,到2015年更是突破300个亿。 那么香港保险业和内地保险业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导致大家都千… 显示全部 其实提出问题的人自己也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了,去香港购买保险早已成为了趋势,根据香港保监会数字显示,自2010年到2015年间,香港保险的金额每天都能保持50%的增长,到2015年更是突破300个亿。 那么香港保险业和内地保险业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导致大家都千里迢迢跑到香港买保险?1. 社会发展完善,保险法律法规完整,监管机构严格。香港金融业在二战结束后就开始发展了,在年后大幅度发展,并逐步成为了世界银行也的中心。而在1970年前后,香港保险就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大的保险市场,保险机构之密集,保险业务发展之快,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与此共同发展的就是保险的监管机构,所以相对于内地的保险,香港保险多了足足二三十年的发展历史,所以有很完善完整的规章制度还有强力的监管机构,保护投保人的权益。2.国际化,标准化的金融机构和结算货币。作为面向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采用的国际通用法则,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依赖美元结算的。美元作为国际通用的货币,和黄金挂钩,交易和保值功能更强。很多中高资产的家庭都希望通过配置美元资产来对冲人民币不断贬值的风险,而香港的保险在这方面有着先天优势,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香港离内地的距离很近,来往香港也方便,用的也是中文,其实配置美元资产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直接前往美国,但是又不懂英文,成本又高,还不如直接前往香港买保险呢,又方便又安全。3. 内地经济发展放缓,投资渠道减少,但香港面向全世界,投资渠道多提到保险就不得不提到投资,只有合理的投资,给保证对客户的回报。中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已经开始疲弱。国家开始降准降息,而像欧美,日本等国家早已开始“负利率"时代,就是说将钱放到银行反倒要给银行钱。中国的中高产阶级开始变多,而资金却无合适的投资渠道,股市低靡疲弱,P2P收益虽高但风险也大,长期而且稳定的投资渠道少之又少。但介于中国和欧美国家之间的香港就不一样,一方面受惠于国内的政策,香港在投资内地项目的时候就享有更高的收益率,一方面作为国际化都市,投资欧美项目的时候又非常方便,所以如果这个世界上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最稳定的,必定是香港。4. 从业人员素质高,基本都是硕士以上就普遍而言,保险的从业门槛低,但是香港保险就不一样了。因为粤语的特殊性,所以能和大陆客户沟通的,除了一小部分能说普通话的香港人外,自然是前往香港读书的内地学生居多了。香港八所院校的排名都非常靠前,培养出来都是才华横溢,本科以上学历,中文英文都很流利青年才俊,有这些人投身保险业,自然在保单的理解,解释,客户的服务,方方面面都要做得周全一些。而且由于香港保险禁止返佣,行业生态相对较好。
回答于日 00:00
回答中除了几个真正讲讲两地市场差异外,其他的基本都在卖保险...能不能让知乎单纯一点,给大家多点知识普及。不过这几年,内地赴港投保的热潮持续上升,有没有一种趋势,个人认为还远不到,参考一下香港保险中内地人的保费支出跟整个内地市场的保费支出(… 显示全部 回答中除了几个真正讲讲两地市场差异外,其他的基本都在卖保险...能不能让知乎单纯一点,给大家多点知识普及。不过这几年,内地赴港投保的热潮持续上升,有没有一种趋势,个人认为还远不到,参考一下香港保险中内地人的保费支出跟整个内地市场的保费支出(单纯指新业务)你就明白了。不过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一直在关注香港保险,也在思考香港保险的优势在哪,按照我目前采集的资料和信息略微总结:内地保险行业才走过30年,跟发达国家初期的保险市场很像,监管就像妈妈一样经常帮衬着,无论是产品还是公司经营都有比较多的限制。内地高净值用户快速崛起,追求更高标准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香港保险的优势正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a.香港保险监管给予香港保险公司的更自由的定价权,加上香港本身更好的医疗条件和更高的人均寿命,香港保险在产品定价上确实存在优势。 b.香港保险公司利用香港的地域和制度优势,更多的投资渠道,通过全球内资产配置,实现比内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c.香港作为国内唯一的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港币、美元可以自由兑换,美元保单成为高净值人士保险的首选。 不过我认为这种优势持续时间可能不会很长。内地保险行业这几年一直在深化改革,人身险费率改革、放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等措施,都在有效地缩小两地保险的差距。 在不久的将来,如果内地消费者也能在内地(某些区域内,比方说自贸区)自由兑换货币、全球买卖资产,如果内地保险公司也能有效率地全球自由配置资产,做更广泛的投资组合,我们还有必要去香港投保吗?目前赴港投保热潮背后,有什么隐藏风险,消费者需要什么建议一、产品导向还是需求导向? 目前香港保险销售制度与内地类似,与美日等国家更为成熟的独立财务顾问模式相比而言,还是较为落后。 据香港《信报》2016年2月一篇标题为《保险界最怕系大陆客断供潮》的文章曾表示:“近兩年保險銷售手法可以用「倒退」來形容,市場又走回"Product selling"(以產品為本)舊路”。再次提醒,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购买保险,都必须基于自身真实财务需求的分析,勿听信中介的一味宣传,别盲目跟风。近期香港保监处提出了新的监管规定,要求客户投保时填写财务需求分析表格,就是希望解决这些问题。二、“预期收益”与风险 在投保的时候,我们必须清晰了解保险演示过程中“预期收益”的含义(尤其是分红险,想进一步了解我对分红险的评价,详见《大家喜欢的分红险,是怎样变成“鸡肋”的?》)。所谓“预期”只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内地预期收益的计算规则受到监管严格管控,而香港则由保险公司自由决定。从过往投资回报来讲,我也坦诚,香港保险更有优势。但消费者必须了解清楚所谓“预期收益”的背后含义,坚持买保险还是买保障的原则。 根据香港保监处最新颁布的《承保长期保险业务(类别C业务除外)指引》(简称“指引16”),保险公司销售分红险时,必须详实地向消费者披露产品的非保证保险利益部分以及过往红利分配情况。这些都为了让消费者进一步清晰了解自己的利益。三、【最高诚信】告知条款 香港保险免体检的保额比内地更高(通常保额超过50万美金才需要体检),多数采用问卷式【健康告知】进行核保。香港保险法律崇尚【最高诚信】原则,如因投保人故意隐瞒某些足以影响保险公司是否决定承保或者导致最终理赔的事项,保险公司有权拒保,法律也是支持的,很少出现内地所谓“通融理赔”的案例。 对此,香港保险索偿局的有如下规定:我必须严肃提醒各位消费者,由于内地和香港的语言差异以及简繁体字可能导致的阅读障碍,我们必须与香港保险经纪保持紧密沟通,对于某些告知内容中不太确定的地方,一定要向保险公司咨询清楚,避免之后出现理赔纠纷。香港保险有其价值所在,是否购买香港保险更多取决于你的现实财务需求、保费预算、以及对香港保险可能存在的法律诉讼成本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最后,我强烈建议消费者:理智选择,按需购买,用好保险(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保障自己。 其他内容请见我的知乎专栏《在香港保险“热潮”下的“冷静”思考 - 保乎笔记 - 知乎专栏》 本人背景:一名曾经在内地保险公司精算部和产品部工作的北美精算师,目前是微信公众号【保乎笔记】的作者,目前未曾购买过香港保险。
回答于日 00:00
对香港保险业并不了解,但长期生活在新加坡,曾在新加坡保险业工作过一段时间,就我观察到的现象说一些。---------------------------------------------------------------------------------------------------------------------------------------分割… 显示全部 对香港保险业并不了解,但长期生活在新加坡,曾在新加坡保险业工作过一段时间,就我观察到的现象说一些。 --------------------------------------------------------------------------------------------------------------------------------------- 分割线内是写完之后添加的,意识到答案中提到了一些保险业常用用语,可能没有了解过的人不太熟悉,特此列出: 保险种类: Health Insurance 健康险 (一般是Hospitalization 住院险) Accidental Insurance 意外险 (有个答案中提到高铁失事给不给赔的问题,例如飞机失事地震海啸等属于我们从小见到大的 “不可抗力”,在意外险中是没有赔偿的,但是人寿保险会赔,怎么死法都会赔。) Life Insurance 人寿险 (按照有没有Face Value分可分为Participating 和 Non-participating,还有其他很多种分法) 注意:世间险恶,以上三种为居家旅行必备防身利器。 Face Value: 中文不详,粗略点来理解是你的保单所包含的价值数目,有Face Value的保单是可以当银行贷款抵押物的。 Annuity:养老金 从商业保险的常规做法来看,是你一次性给保险公司一笔钱(通常数额较大),退休后(比如65岁后)每个月保险公司给你钱用作养老直到死,有些甚至可以传给下一代。 Benefit Illustration:保单受益说明?就是你付钱之前必须千万一定要仔细读的那份文件,说明了交多少钱怎么交什么情况下赔什么情况下不赔什么情况下赔一半等等等等。 -------------------------------------------------------------------------------------------------------------------------------------- 现象:在新加坡买保险的中国人很多,真的很多很多,大多数是富人,有些甚至特意飞过来买。最近一两年不说是井喷也能称得上巨大幅增长(手头没有数据,懒得查) 个人猜测的原因: 1.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进度,越来越多的人对保险的意识有明显的加强。放在20年前,那个一人做保险全家都丢脸的时代,你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说保险的,现在呢,我妈妈,一个60年代出生的工人,身上有社会保险(退休金,其实相当于Annuity,严格来说不是商业保险,由政府及个人共同承担,有我为她在新加坡买的住院险(Hospitalization Insurance),意外险(Accidental Insuarance),和人寿险(Life Insuarance),有些保险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三种险是最基本的险种。 但你说这种意识的加强只是因为文化程度增高么?也不全是。比如医疗成本的逐年增加,闲置现金的增长,投资意识的增强(保险是投资的第一步)等都帮助增强了保险意识。 2.中国的保险业因曾经一度给人很负面的印象到现在也没有多大改变(没有在国内保险行业作为职员接触过不敢妄言,只说个人印象),但中国保险业正在或将迎来重大改变是必然的。 根据我个人经历,在妈妈还没拿到新加坡长期探亲准证之前不可以在新加坡买住院险(其他两种都可以买),所以我带她咨询过国内某大保险公司,Benefit Illustration很厚,但非常模棱两可,比如政府医院可以保险私立医院不能报销那政府私人合作医院呢?治疗期间产生的一切费用(除特殊药物)都报销那什么是特殊药物? 当我问保险公司职员这家保险公司的再保险公司是哪家的时候,他也一脸我不知道你干嘛问这个的表情。 结合到我一个亲戚的实例,多年前被银行忽悠买了一份人寿保险,每年保费500直到55岁,55岁之前要是没死一分钱都拿不回来保单也立即失效,这种霸王保单说真的我很想看看,看完后扔到精算师的脸上问他这是个什么东西!人家交了半辈子保费,到55岁后真正需要保障的时候你说停就停了?于是果断拉麻麻出门再也不见。 3. 国内遗产税征收的传言。 其实遗产税这个东西的征收是早晚的事,所以即便现在只是传言,以后也会成真。对我们屌丝来说,这真不是事儿,可对万贯家财的土豪来说,这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产充公没啥区别。那这和保险有半毛钱关系么?关键就在于:保费是免税的!受益人收到的赔偿也是免税的!这点举美国的例子就行,保险和慈善捐款都是避税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你以为你知道这点精算师会比你傻?针对遗产税的保单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从信托保险,遗嘱保险,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上文提到的中国富人包机去新加坡买保险,这也是重要理由之一。 国内外同类保险Benefit的比较: 总体来说,国外的保险Benefit比国内的要有优势,而且不是一点点,当然这个结论我是从一个投保人的角度来说的。 撇开那些国有的大保险公司不说(他们应该谢谢我没有说),同样的大保险公司,比如Prudential(保诚),AIA(友邦)等公司就同样的险种在大陆和其他地区也都是不一样的 (废话,在每个国家都不一样,不然养那么多精算师干嘛,他们很贵的)。 例子:住院险 1. 全球保问题 麻麻在新加坡买的住院险全球保,在地球上任何角落住院都可以回新加坡报销,100%。在国内我看过三家公司,全球保被分的很复杂,举个例子: 价格嘛,当然是一个比一个贵。 2. 程序问题 新加坡一家保险公司的住院险一般只有一种,按照性别,年龄,国籍(新加坡人和外国人)区分价格,一目了然,你再看看需不需要加个Rider呀?误工费?护工费?哎呀来一个嘛。 忽略保险公司的名字吧,网上捡的。是不是很清晰?连含不含税都在标题里面说清楚了呀! 回头再看看国内的公司哦 我了个擦!看的老娘眼睛都花了呢!不买不买了! 有同学说答主你不公平啊,你拿国内的外资保险公司瞧瞧!好吧,谁叫答主休假比较闲呢。 AIA和友邦是一个公司的两个名字哦! 试算!!! 好吧,谁让我真的很闲呢。 还没完??? 等发验证码的空隙,先说结论:大陆的保险很繁琐对不对?乍一看完全没有头绪对不对?很想不买对不对?于是你会做大多数人都会做的事:听保险经纪人忽悠对?不?对? 此处再等5分钟。。。 终于出来了 保费嘛好像不贵,请你告诉我什么叫首期好么?什么叫特需床位好么?哎你们家不是保住院前后各100天的么?哦我忘了,这是友邦中国。 这只是举了住院险的例子,实际上比较人寿险的话差距会大大的多的多,因为据我所知,大陆流行的仍然是传统人寿险(Traditional Life Insurance/Non-participating Life Insurance)而国外更流行的是Participating Life Insurance。怎么理解呢?传统和非传统人寿险本质的区别就是有没有Face Value(不知道翻译成面值对不对)。没有Face Value的传统险你一年复一年的投保费直到你70岁或80岁(几岁都好,不同的保单不同,整体来讲,保的越老越好,人寿嘛,当然越老出事的概率越大),阿弥陀佛健健康康的到了70岁,好了,保单结束,你算是花钱买了个心安;而Participating Insurance不同,你一年复一年的投进去,在你投保的期间给你保障也给你储蓄,到你到了70岁,嘿,这笔保单可以连本带利拿出来咯!这时候你才知道年轻时候给自己买的这笔保险有多值,因为没有了收入后,这可能是你为数不多的横财了。给麻麻选的那种到70岁后可以拿出也可以不拿出继续当投资,保费到70岁后不用交,但保障到100岁。有人问要是100岁后呢?放心,100岁后你拿到的本金加利息已经远远高于保额了。那为什么还有人买传统保险呢?当然传统保险还是有优势的,比如相同的保额,它的保费会低的多,对于刚刚开始工作收入和死亡率都不高的年纪里,这个负担小的多。(所以我给自己买的就是这种了,但28岁之后一定会买Participating)。 总结:很多人更倾向于去国外(香港/新加坡)买保险的理由是: 1. 保险意识的加强加上大陆保险业整体的不得人心; 2. 富人避税手段; 3. 大陆保险程序繁琐也不够透明; 4. 险种不够丰富且过时。 最后友情提醒,保险是投资理财的第一步,就是所谓的风险转移,这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珍爱生命需买保险,请拿起手中的电话立即咨询离你最近的保险公司。
回答于日 00:00
对以上回答还不满意?您可以想我们的的专家咨询您的问题
*此回答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供用户参考及研究用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
贷款相关计算器
大家都在问
热门银行贷款利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祸保险公司赔偿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