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松山抗日战争纪念馆和松山战场遗址去哪个比较好?

龙陵县到松山抗战遗址
,内容来自筑龙网相关的培训课程、论坛帖子、行业资讯等。筑龙网为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建筑工程学习。交流平台,超过1000万设计师、工程师和造价师在筑龙网交流、学习更多相关资料请访问日更新500篇的!(发布于:日)
此时有人在和您一起浏览筑龙优搜库
填写您的问题
筑龙网以1040万会员的建筑社区为基础,为建筑师、工程师及相关人员提供建筑行业资讯、技术资料下载、招聘求职、技能培训、建材查询等服务,同时也是建筑人展示自我,增加业务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龙陵县到松山抗战遗址相关专题推荐实拍松山抗战遗址:地面上当年弹头清晰可见
松山战役是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部分。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为了打通滇缅公路,远征军于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同年9月7日占领松山。(来源:凤凰网历史)图为通往松山战役遗址的指示牌。远征军第8军纪念碑,左边的题刻者名字,在1966年被凿去,只剩两块空白的凹坑。远征军103师公墓。日军的战壕纵横交错。这个散兵坑,是松山主峰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地上暗影中的弹片和弹头清晰可见日军留下的暗堡出入口。子堡垒。头坡脚的日军机枪掩体,阵地周边的松树并不粗。去往狗头坡,也就是大松山主峰那个略带圆形、形似狗头的峰顶,随处可见日军堡垒群。就在这个路牌下方不远,一个已塌方的泥土掩没的洞穴入口。这个大坑,是日军的山炮阵地。这座顶部圆圆的山峰,就是大松山主峰左下方的就是滇缅公路。远征军掘进的,用于向子高地输送装填炸药的坑道之一
猜你感兴趣
76楼三三五团
77楼麦克阿瑟道格拉斯3楼10楼9楼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龙陵松山大遗址公园且建且“勾”人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本报讯暑假期间,龙陵县境内的松山“高烧不退”再次成为旅游热点,每天吸引了众多的中小学生、大专学生前来寻访昔日战场遗迹,捡拾失落的战争碎片,追思和缅怀抗日英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随着《滇西1944》、《中国远征军》、《血战松山》等系列影视作品相继推出,《大国之魂》、《1944:松山战役笔记》、《松山大战》等多部专著陆续问世,崔永元、方军、王选、戈叔亚等一大批专家学者数十次踏访松山、研究松山战役的文章(专题)的传播,央视、凤凰卫视、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多次对松山战役的宣传报道,松山战役这段惨烈悲壮的历史逐渐破世人知晓和认可,影响日渐深远。每年有数十万的中外游客进入松山,走进战争,洞悉历史烟云,感受战争的残酷,品味逝去的悲壮。松山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保存最完好的抗战遗址,以其无法拷贝的唯一性,已成为世界人民追忆抗战文化的一个“磁极”。1998年,松山战役旧址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旅游景区。今年上半年,全县抗战文化遗址接待游客2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亿元。
该县突出抗战文化品牌,擦亮“中国松山?宝地龙陵”外宣名片,围绕一座桥(惠通桥)、一条路(滇缅公路)、一条江(怒江)、一座城(龙陵)的“龙陵抗战五部曲”主题,实施了总投资2.49亿元的松山战役大遗址公园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把松山战役遗址打造为“三区一地”景区,即:滇西抗战文化产业园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两岸三地”(中国大陆、台湾,大陆、台湾、美国)文化交流示范园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与和平教育基地。
松山旅游小镇建设突出滇西民居特色,彰显边地文化,留住民族的记忆;创作出版一批文艺作品,规划建设影视拍摄基地,着力打造以松山为重点的抗战遗址群;建成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松山战役纪念碑、中国远征军纪念馆、滇缅公路纪念馆等,推进松山客栈、游客服务中心等松山旅游小镇配套设施建设,丰富松山抗战文化内涵。2012年3月,成立了龙陵县松山大遗址公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展开了松山大遗址公园建设,重点打造龙山卡、八o八水库、滚龙坡、大垭口、老干塘、松山子高地、惠通桥等7个节点,新建滇缅公路纪念碑、实战体验区、水体景观区。建成了2878米的松山战役遗址游览栈道,占地面积17400平方米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建成向游客开放;松山旅游小镇代建房屋13栋,总建筑面积17282平方米,已全部封顶;大垭口新村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活动室、展馆、观景台已建成,景观墙正在建设中。滇西抗战研究基地组织人员分别到广东、贵州及滇西、滇中17个县征集中国远征军和滇缅公路及抗战历史资料2000多份,抗战老兵名录3000多人。
该县全方位、大纵深、立体化地对松山进行打造和包装,提升了松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经完成了《松山抗战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资料汇编》。史料丛书《松山战役影像志》、《松山作证》、《松山,全军覆灭的誓言》、《抗战纪事》等多层面重现了这场战争的真相和意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对龙陵抗战文化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央视先后拍摄播映记录片《松山战事》(4集),走遍中国栏目制作播出龙陵(松山)抗战纪实8期、现场直播4次;各大网站报道龙陵(松山)抗战200万余次(篇)。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刊播龙陵抗战文化的文字、图片、视频(微电影)等达1000多万字(幅),出版书籍(画册)70余种。[雷华]
[责任编辑:yfs001]
光明网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龙陵松山抗战遗址的保护与重生
&&来源:云南网
雕塑全部面向松山主峰,当年战斗最惨烈的方向。
当年松山战役战争资料
当年松山战役战争资料
7月的龙陵松山大多数时间被云雾和雨水“包裹”,晚报记者再次来到这片抗战热土上。而这里已经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沿着松山主峰修筑了游道,和主峰相对峙的南侧是静静伫立在此的402尊中国远征军雕塑群。
雨后走进松山战役遗址,不仅能通过祭拜先烈,荡涤我们后人的灵魂,还可以得到惊人的发现——经过雨水的冲刷,只要细心寻找,70年前战争留下的残缺弹片仍然可以捡到。
在抗战胜利后的60多年时间里,虽然松山战争遗址入列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个名录,但松山在人们眼中的认知度还是十分有限。
一段时期里,一提起松山人们只知道有一个子高地,而松山到底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多少宝贵的遗产?日军在盘踞松山的两年时间里究竟修筑了多少工事和阵地?松山究竟还有多少未解之谜呢?而谜团解开的松山,今后又将走向何方呢?
沿游道而上抗战遗址遍布松山
车辆从龙陵县城出发,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颠簸,在中国远征军第八军103师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停了下来。在护林员兼导游杨金满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开始登顶松山主峰——子高地。
虽然已多次攀爬过松山主峰,但现在来松山和前几年相比较,给人印象中最大的区别,就是从老干塘一直到山顶,已修建起一条木质的游客栈道。
据龙陵相关部门人员介绍,此举既可以在缩短游览时间的同时方便游客从上到下浏览各处战争遗迹景观,同时也避免了以往游客在进山过程中因为踩踏对遗迹造成的破坏。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顺着游道向山顶攀爬,在游道两侧遗存的各处日军工事都悬挂有与现存遗迹相对比的放大的老照片以及一个详细的文字介绍,游客可以边走边看边详细了解,让人顿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沿着修建的进山游道,杨金满一边走一边向记者讲述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惨烈战争,还不时地指着游道两旁介绍说:“这个是暗堡、这个是单兵坑……”记者注意到,游道两旁战争遗址随处可见,战壕密如蛛网,纵横交错。走着走着,记者一行来到了松山主峰——子高地,眼前赫然呈现两个巨大的土坑,就是当年战争中被炸毁的两个日军主碉堡。
时至中午,在阳光的照射下,子高地周边的密林上空腾起一股薄薄的烟雾。沿着游道而下,来到半山腰的一处观景台,顺着盘山的滇缅公路向东远远望去,还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数十公里之外的惠通桥。
责任编辑: 王静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雕塑全部面向松山主峰,当年战斗最惨烈的方向。当年松山战役战争资料当年松山战役战争资料  7月的龙陵松山大多数时间被云雾和雨水“包裹”,记者再次来到这片抗战热土上。而这里已经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沿着松山主峰修筑了游道,和主峰相对峙的南侧是静静伫立在此的402尊中国远征军雕塑群。  雨后走进松山战役遗址,不仅能通过祭拜先烈,荡涤我们后人的灵魂,还可以得到惊人的发现—经过雨水的冲刷,只要细心寻找,70年前战争留下的残缺弹片仍然可以捡到。  在抗战胜利后的60多年时间里,虽然松山战争遗址入列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个名录,但松山在人们眼中的认知度还是十分有限。  一段时期里,一提起松山人们只知道有一个子高地,而松山到底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多少宝贵的遗产?日军在盘踞松山的两年时间里究竟修筑了多少工事和阵地?松山究竟还有多少未解之谜呢?而谜团解开的松山,今后又将走向何方呢?  沿游道而上抗战遗址遍布松山  车辆从龙陵县城出发,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颠簸,在中国远征军第八军103师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停了下来。在护林员兼导游杨金满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开始登顶松山主峰—子高地。  虽然已多次攀爬过松山主峰,但现在来松山和前几年相比较,给人印象中最大的区别,就是从老干塘一直到山顶,已修建起一条木质的游客栈道。  据龙陵相关部门人员介绍,此举既可以在缩短游览时间的同时方便游客从上到下浏览各处战争遗迹景观,同时也避免了以往游客在进山过程中因为踩踏对遗迹造成的破坏。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顺着游道向山顶攀爬,在游道两侧遗存的各处日军工事都悬挂有与现存遗迹相对比的放大的老照片以及一个详细的文字介绍,游客可以边走边看边详细了解,让人顿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沿着修建的进山游道,杨金满一边走一边向记者讲述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惨烈战争,还不时地指着游道两旁介绍说:“这个是暗堡、这个是单兵坑……”记者注意到,游道两旁战争遗址随处可见,战壕密如蛛网,纵横交错。走着走着,记者一行来到了松山主峰—子高地,眼前赫然呈现两个巨大的土坑,就是当年战争中被炸毁的两个日军主碉堡。  时至中午,在阳光的照射下,子高地周边的密林上空腾起一股薄薄的烟雾。沿着游道而下,来到半山腰的一处观景台,顺着盘山的滇缅公路向东远远望去,还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数十公里之外的惠通桥。保存完好的黄家水井卫生队阵地松山上的栈道有效地保护了战争遗迹  松山上保存完好的一个大型暗堡,有多个出入口,内部能容纳多名成年人。  沿着游道进山的途中,由于刚刚下过几场大雨,山与山之间的洼子被雨水冲刷过后,有的露出了腐叶下边的泥土,有的则被冲了堆积在一起。  杨金满一边走一边告诉记者,如今还能在山上见到战争遗留物残缺弹片。为了证明他所说非假,从游道上下来后,杨金满又领着记者透过密林来到了保存较为完整的另一处主阵地—西山阵地。杨金满说虽然战争已过去了70年,但在一些保留较为完整的土块下面仍然可以挖出弹壳和弹片。  记者跟随杨金满来到一处厚厚的土堆旁,说着他弯下腰捡起一小块:“这就是遗留下来的弹片了。”记者也跟随着寻找起来,很快也捡到了残缺的弹片。不一会儿工夫,我们已经捡到了10余块残缺的弹片。  杨金满说,当年那场战争结束后,当地人就上山找这些遗留的弹片之类的铁物,用来变卖贴补家用。如今,雨水冲刷过后,虽然已过去了70年,但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很小的残缺弹片。“只要在松山范围,只要你细心,寻找当年战争遗留的记忆并不难”。杨金满介绍说。  松山文管所所长陈院峰介绍说,虽然松山上的战争遗留物还很多,但为了这个在国内现存的保护较为完整的二战遗址能尽可能地保持原貌,早在几年前龙陵县委政府就划定了保护范围,并对包括当地村民不准进入保护范围内生产劳作、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松山捡拾战争遗物、游客需沿游道参观游览等做了详细的规定。  “松山在龙陵,但它不只属于龙陵,它应该属于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共同遗产。我们有责任将它保护好,让子孙后代能永远到这里感受中华民族的爱国豪情。”陈院峰说。  松山游客4年间翻了20多倍  “如果你几年前曾到过松山,相信你现在来感受会大不一样。”据松山文管所所长陈院峰介绍,2010年以来,龙陵县在注重保护的前提下,加大了对松山主景区软硬件的建设。这其中硬件就包括从龙山卡到松山大垭口新建设置了5块大型的指路牌,方便指示自驾车游客可以沿320国道插入老滇缅公路后抵达松山;从大垭口到松山老干塘新建了一条水泥路,游客可以驾车直达松山主峰脚;从老干塘到松山主峰新建了一条木质游客栈道,为了方便游客更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在游道的两侧各处战争遗迹都配备有文字说明和老照片对比图;在松山主峰正对面的小松山山坡上新建了由402尊雕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让游客在游览完松山主峰后,可以到此瞻仰雕塑凭吊英烈等。  在软件方面,为了使游客在游览时更细致地了解这段历史,松山文管所培训了一批讲解员,其中管理所配备了10名专业的讲解员,另外还在松山主峰周边的村寨里,发展了由当地村民组成的58名导游队伍,在经过培训后,所有的讲解员都持证上岗。  陈院峰说,通过近4年的打造,目前,松山大遗址公园已显雏形,游客的层次也有了很大改变。“从几年前单纯的远征军后人逐步发展为多层次,这其中既有对当年那场战役有感情的,有关爱远征军老兵的志愿者,有纯属为了解这段历史而来的,有来旅游的,也有专程来祭拜英烈的等等。”陈院峰介绍说游客的数量也大幅度增长,从4年前每年的1万人,到现在的20多万人,增长了20多倍。  “而今年来的游客数量增长更快,截至7月底,游客数量已达到了18万余人次。”陈院峰说。  去年9月3日,由广东佛山雕塑家李春华创作并捐赠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在龙陵松山战役旧址安家落户。从此,这片热土就逐渐被世人所了解和关注,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又一批来松山的游客潮。  整个中国远征军雕塑群位于滇西抗战主战场松山主峰子高地南侧小松山的山坡上,占地约17500平方米。顺着小松山的自然坡度由下而上,一座气势宏伟的雕塑群就会扑面而来。站在整个雕塑园正前方,你会看到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依次矗立着秋装、娃娃兵、炮兵、跪射、驻印军、冬装、盟军、吉普车、女兵、在世老兵、战马、将军等12个远征军老兵雕塑方阵。  趋步而上,进入园区壕沟后抬头仰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老兵雕塑静默地伫立着,清风吹来,伴着“哗哗”作响的阵阵松涛,你仿佛已进入到了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正手拿着枪和那些铭刻着历史记忆的老兵们并肩作战。略一定神后,你才会又回到现实中,方晓这里并不是昔日的战场,伫立在你身边的虽然只是一尊尊代表老兵符号的雕塑,却又像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正在向你讲述当年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全部方阵包含着402尊老兵的雕塑,其中不仅有闻名遐迩的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总司令卫立煌,也有名震一时的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还有荣立过赫赫战功的抗日名将戴安澜和孙立人将军等。而在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以113岁的远征军军医付心德老先生为首的,28位在世老兵雕像群组成的方阵(截止2013年)。  “我在雕塑广场的正中央选择了28位在世老兵,并为他们精心塑造了雕像,打造出一个特殊方阵”。雕塑家李春华介绍说:“选择把在世老兵的雕像放在最好的位置上,不仅仅是要表现一种对普通士兵的关怀,更着重在对在世老兵的关照和凸显上,以表达后人对他们迟到的关怀和对中国抗战的深刻理解,让后辈铭记中国远征军的悲壮历史。”  松山文管所所长陈院峰介绍说:“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在松山落成后,松山已成为人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和祭奠先烈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落户松山,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松山观光旅游和凭吊先烈。”  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随着《滇西1944》、《中国远征军》等热剧的播出,龙陵松山也声名鹊起,迎来了观摩抗战遗址的旅游热。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以来,最高峰的时期,每天就有上万游客聚集松山。  在规划保护和建设游道之前,很多自发而来的游客由于缺乏引导,都会漫无目的地在松山上乱窜,天长日久后人为的践踏对战役遗址的破坏显而易见,子高地上遗留的部分战争遗迹已被践踏下沉。虽然松山这段悲壮历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但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也造成对松山保护的压力更大,松山的保护显得更加迫切,如何保护松山遗址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目前,到松山的游客中,绝大多数都会到达子高地,但这些游客看到的松山战役遗址遗迹,只是整个遗址的1/40,仅仅是这场战役的其中一个阵地而已。  2012年的三八妇女节期间,恰逢记者在松山采访,在松山上的纪念碑前,停放着20多辆车,纷至沓来的游客告诉记者,《滇西1944》播出后很想到实地看看。  瑞丽、芒市的教师在节日期间来到了松山,他们告诉记者,看了子高地的遗址后,就可以体会到当年的战斗是多么的惨烈,难怪中国远征军攻不上去,原来这里的地势确实很险峻。  昆明的陈先生这次是专程来松山的,因为他的爷爷也是远征军,来看看爷爷当年打仗的地方。瑞丽福建商会的郑先生看了松山遗址后大发感慨,远征军太勇敢、太了不起了。  在纪念碑前,护林员杨金满忙着一一登记停放的车辆和告知游客注意防火。记者查看了他的登记表后发现,游客来自全国各地,有上海、陕西、广州、贵阳、四川、重庆、昆明、大理、楚雄、曲靖等地。杨金满告诉记者,过年前后游客很多,现在每天都有上百人到松山来。  在修建游客栈道之前,记者在松山上看到,游人可以随意深入到松山主峰的各个角落去观光。“游客深入到山间内随意行走和攀爬,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毫无顾忌地纵身跃入还深没头顶的战壕中,这对于土质结构的各处战争遗迹来说真的是不堪重负了。”松山文管所所长陈院峰介绍说。虽然仍然还保留着大量的战争遗存,但70年时间过去了,松山战后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而松山战役遗址也因为各种原因遭到了破坏,保护已是迫在眉睫。  可以说松山遗址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保存最完好的战场,是二战留给中国最好的遗产,乃至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战争遗址。  记者在采访中,曾和二战专家戈叔亚等专家探讨,究竟该如何开发保护松山?  戈叔亚认为,开发松山,首先政府要介入引导,培养一批当地导游,让其讲解松山抗战史的同时,有意识地避让一些保存完好的遗址,不让这些遗址遭到人为的破坏,并有选择地进行参观。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完善保护,不能破坏现存遗址遗迹。  戈叔亚说,松山的开发还任重道远。纪念馆的修建位置、宾馆的建设、旅游线路的选择都是很值得考究的。  何德尊是龙陵本土的抗战专家,也是龙陵县滇西抗战研究基地的负责人。他说,政府应该健全旅游小镇的功能,不但要吸引得了游客前来,而且要能把游客留得住。也就是说,要解决游客的食宿问题。  要开发,首先要保护,有遗址的地方,要保留它原有的风貌,绝对不能破坏。此外,还要进行恢复性开发。他解释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地堡、战场遗址等有的被百姓种地,有的则因为雨水冲刷失去了原有风貌,现在应该根据普查的结果,将这些已经被破坏的遗迹加以恢复。另外, 还要进行发掘式的开发,在射击孔、地堡、单兵通道等恢复起来之后,在有条件的地方,能够让游客参与其中,让游客亲身体会当年远征军攻打松山的艰难。  此外,在今后的开发中,也不应该仅仅只是松山,还要面向原来怒江的古渡口,以及怒江的独特风光。让来到这里的游客不仅仅能够看到抗战遗址,而且还可以领略自然风光。  大量战争遗址保存至今  事实上,从2009年11月开始,龙陵县就成立普查小组,对松山抗战遗址进行了前期基础性普查。  2010年1月,松山开发历史上力度最大,也是首次全面实施的普查工作正式开始。调查组力求将涉及松山抗战历史的、文化的、有形的、无形的资源最大限度普查清楚,普查组将方向分为时限和地域两个方面。在时限上,是以1942年至1944年为主,在地域上,则是以松山为核心,自惠通桥至长岭岗阵地,包含滇缅公路松山段在内的方圆25平方公里区域。通过4个多月的努力,对松山战场遗址和文物收集的第一期普查工作于5月13日结束。普查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二战遗留阵地。  以往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松山只有一个“子高地”,两个大弹坑,其实不然。松山周边方圆几十里,还有很多的遗迹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位于滇缅公路边的平山阵地、涡卷阵地、小股阵地,由于日军收缩兵力,没有发生过大的战斗,现保存完好,游客下车即可参观,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西山阵地保存了大量的日军工事,有几个防空洞还可以走进去,鹰蹲山也是战壕密布,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工事类别特殊。在整个松山仅日军防空洞就发现60多个,大部分还可人钻进去。又如发现日军车库40多个,在以往的资料中从没有提到日军在松山有车库,日军绘制的地图上也没有标识,很少提到日军辎重部队,这些车库仍保存完好。长岭岗因为离松山主峰较远,往往被人们忽略,但工事遗迹较多且保存完整,离滇缅公路近,开发价值较高。而在普查中,阵地的名称也得到了统一。  最终,龙陵县将普查报告,提供给了国内知名规划设计部门并制定出松山保护开发的总体规划。  松山大遗址纪念园正在完善规划  由于松山战役旧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1998年11月被公布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4月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14个部门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而后,龙陵县决定实施松山大遗址纪念园建设项目,并围绕“两区两地”(“两区”即滇西抗战文化园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两地”即: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世界反法西斯及中国抗日战争与和平教育基地)的目标定位全力打造松山。  目前,这项规划保护方案正在制定中。  受邀而来的国内很多知名的专家和学者认为,“松山”是独特的云南滇西抗战文化品牌,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开发利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好,预期收益好。进一步保护和开发松山是抗战遗址保护的需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满足松山旅游日益增长的接待需要。打造“松山抗战文化”,对于弘扬滇西抗战精神,扩大龙陵、保山乃至云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实施好上述战略,龙陵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全国二战历史研究专家对松山的保护开发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并计划依托一山(松山)、一路(滇缅公路)、一桥(惠通桥)、一江(怒江)和一城(龙陵)这五个元素,以松山为重点,辐射董家沟慰安所、抗战纪念广场等其他抗战遗址遗迹点和参观点,并始终坚持保护为主、科学开发的原则,规划建设松山大战遗址公园。  在规划中,该县将着力打造以松山为重点的抗战遗址群,建成一批包含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松山抗战纪念碑、滇缅公路纪念馆等在内的标志性基础设施,推进松山客栈、游客服务中心等松山旅游小镇配套设施建设,以丰富松山抗战文化内涵,擦亮“中国松山·宝地龙陵”的外宣名片。(完)(记者 崔敏 雷鸣 文 苏颖)  作者:崔敏 雷鸣 文 苏颖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陵到松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