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给位求教09式步兵战车车怎样才能在中距离艹翻坦克

“竞技场”主动防护系统真的能摧毁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的攻击?
“竞技场”主动防护相关信息确实能摧毁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的攻击!
该系统的大致原理是通过安装在一个旋转装置中的雷达搜索、锁定、捕捉到正在逼近的炮弹,并确定目标的攻击位置,然后自动发射拦截弹药,在距离坦克三十米远的地方摧毁来袭目标。
“竞技场”E主动防护系统重约1000千克,可安装在各种装甲车辆上,采用1部多功能毫米波雷达探测来袭威胁,其对抗弹药布置在炮塔周围“发射盒”内,当探测到来袭弹药距目标几米时,对抗弹药射出并起爆,形成一个定向破片场,以此来干扰或破坏来袭弹药。“竞技场”E主动防护系统的防护范围是以炮塔中......
“竞技场”主动防护相关信息确实能摧毁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的攻击!
该系统的大致原理是通过安装在一个旋转装置中的雷达搜索、锁定、捕捉到正在逼近的炮弹,并确定目标的攻击位置,然后自动发射拦截弹药,在距离坦克三十米远的地方摧毁来袭目标。
“竞技场”E主动防护系统重约1000千克,可安装在各种装甲车辆上,采用1部多功能毫米波雷达探测来袭威胁,其对抗弹药布置在炮塔周围“发射盒”内,当探测到来袭弹药距目标几米时,对抗弹药射出并起爆,形成一个定向破片场,以此来干扰或破坏来袭弹药。“竞技场”E主动防护系统的防护范围是以炮塔中心线为基准的,炮塔左右各135度的正面区域,并且炮塔可以转动,防护区域也随之一起变化。“竞技场”E主动防护系统属于全自动系统,反应时间极短,仅为0.07秒。这种主动防护系统可以防各种火箭弹和导弹,像“比尔”2之类的攻顶导弹和“标枪”或“吉尔”之类的俯冲攻击导弹,但无法防垂直发射的自锻破片战斗部弹药和更为先进的灵巧式弹药。不过,在简单的改动后,这种主动防护系统还可用来保护防空雷达天线,对付反辐射导弹的攻击。
需要指出的是,“竞技场”E的对抗弹药,是在目标前方上空引爆,利用定向破片打击成型装药战斗部,破片几乎都是命中在成型装药的外侧。而目前正在研制的其他主动防护系统,是在来袭弹药的前面射出破片,从而,既能损伤成型装药战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和现代化的火控系统,可在海拔4000米山地作战,亦可在三级风浪的海上对敌实施打击。在空降行动中,可实现人车一起空投,其主要火力系统包括:备弹量为34枚爆破弹、4枚“套索”制导导弹的2A70型100毫米火炮一门、备弹量为500发炮弹的2A42型30毫米自行火炮一门,外加一挺7.62毫米机枪。
,“章鱼”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火炮由伏尔...
BMD-4“瓜园”战车是一款独一无二的伞降战车,拥有强大的火力相关信息和现代化的火控系统,可在海拔4000米山地作战,亦可在三级风浪的海上对敌实施打击。在空降行动中,可实现人车一起空投,其主要火力系统包括:备弹量为34枚爆破弹、4枚“套索”制导导弹的2A70型100毫米火炮一门、备弹量为500发炮弹的2A42型30毫米自行火炮一门,外加一挺7.62毫米机枪。
,“章鱼”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火炮由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制造厂耗时7年研制而成,能够进行两栖作战,即使在3级风浪中也能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除装备空降兵外,“章鱼”的使命是取代俄陆军已装备多年的T—12A式100毫米反坦克炮。“章鱼”反坦克炮是在T—80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基础上改进而成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章鱼”有比T—80坦克更厉害的绝招。它既能发射反坦克炮弹,又能发射导弹。在它发射的3种125毫米炮弹中,超速穿甲弹威力最大。这种穿甲弹直射有效射程2.1公里,可轻松穿透美国M1A1、以色列“梅卡瓦3”型和德国“豹”式坦克,还可摧毁掩体工事和坚固的建筑物。“章鱼”的炮射激光制导导弹的破甲厚度800毫米,可在100米—4公里距离内准确命中并击毁目标,而且该型炮射导弹还是打直升机的高手。“章鱼”的公路最大速度达80公里/小时,可以伴随BMD—4型战车一起对敌发起进攻。在空降行动中,两种战车车内成员可不离开战车,人车一起空投,这将大大缩短着陆后投入战斗的准备时间。
苏联/俄罗斯研制的BMP-1、BMP-2和BMP-3步兵战车,堪称是俄罗斯步兵战车“三兄弟”,是世界上最先发展了三代的步兵战车。BMP系列步兵战车,也是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装备国家最多的步兵战车。
  战车“三兄弟”中,“老大”BMP-1步兵战车资格最老,1966年起装备苏军;“老二”BMP-2步兵战车大约于年间投产,1982年的红场阅兵式上首次向世人展示;“老三”BMP-3,直到日莫斯科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5周年的阅兵式上才公开露面。这三种步兵战车,尽管有许多相像之处,但是,由于炮塔及武器的不同,外观上不难识别。从外观和零部件的通用性上看,BMP-1和BMP-2更接近些,BMP-3和BMP-1/2的差别相当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步兵战车。
  BMP-1步兵战车是世界上最早装备部队的履带式步兵战车。但是,由于它的73毫米低压滑膛炮的有效射程仅有1 000米,炮弹初速低,易受横风干扰,再加上防护标准较低,在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吃尽了苦头。BMP-2的武器的连射性及射击精度有了提高,但30毫米机关炮的威力仍然有限。再说,导弹打完后,装填下一枚导弹时乘员要钻出炮塔,增大了乘员的危险性。为了克服BMP-1/2的不足,苏联军方决定研制新型步兵战车。这一任务交给了位于库尔干地区的图拉设计局,总设计师为A·尼科诺夫,研制的项目代号为688项目。
  由于有BMP-1/2步兵战车的设计经验及685项目、2K23武器站预研项目的技术储备,688项目进展得相当顺利,1981年就制成了好几辆样车(有人甚至说制成了27辆样车!)。经过在库宾卡战车试验场等处的广泛的性能试验和军方的使用试验后,尽管有七嘴八舌的各种议论,但是,1987年前后,军方还是正式命名688项目为BMP-3步兵战车,并开始装备苏军。
  耐人寻味的是,苏联/俄罗斯军队装备的BMP-3步兵战车的数量,远不及出口世界各国的BMP-3的数量,可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啊!这倒不是BMP-3的性能不行,实在是俄罗斯军方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购买,值得人们深思。
  如果就BMP“三兄弟”的“武艺”来加以比较的话,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列出一个不等式:BMP-3>BMP-1+BMP-2。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超豪华”的武器系统
  BMP-3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为18.7吨+2%,比BMP-1/2要重3~4吨,防护力上得到很大加强。乘员为2人,载员为7人。车全长7.14米,全宽3.23米,全高2.65米,和BMP-1/2相比,车体轮廓(尤其是车宽)得到增大,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车内的乘员和载员的分布如右上图所示。乘/载员清一色地面向前方,有单独的座椅。炮塔中,车长在火炮的右侧,炮长在左侧。我们经常见到接受检阅的BMP-3步兵战车的照片,车长站在指挥塔上敬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由于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炮塔的位置明显靠前。从总体上讲,BMP-3步兵战车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强大的火力系统:1门2A70型100毫米火炮、1门2A72型30毫米机关炮和3挺7.62毫米机枪,算得上是“超豪华”的武器系统。
  2A70型100毫米低膛压线膛炮,在世界步兵战车之林中,可以说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这种火炮带自动装弹机和双向稳定器,可发射杀伤爆破弹和炮射导弹。火炮的俯仰角为-6~+60度,方向射界360度。火炮和炮塔采用电动操纵装置,必要时也可以手动操纵。发射的杀伤爆破弹重24.5千克,炮口初速250米/秒,但由于是底排弹,弹丸可以不断加速,最大有效射程4 000米。所发射的炮射导弹为9M117型,西方称之为AT-10反坦克导弹,为半自动激光驾束制导反坦克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375米/秒,有效射程为100~4 000米。导弹长度大于1米,需要由乘员人工装填。改进型的9M117M型炮射导弹可以穿透55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命中率高达90%。9M117导弹的构造如右图所示。弹药基数为:杀伤爆破弹30发,其中的22发装在自动装弹机的弹舱内,旋转弹仓的结构和T-72的相似,上部装弹头,下部装发射药,分开布置;炮射导弹为8枚。1枚9M117炮射导弹的价格为2.5万美元。
  2A72型30毫米机关炮与BMP-2上的30毫米炮相同,为双链供弹式机关炮,最大射速为330发/分,炮口初速为960~980米/秒,发射的弹种有:穿甲弹、榴弹和曳光榴弹。可用来对付1 500~2 000米处的轻型装甲目标和4 000米以内的直升机。其穿甲弹可在60度射角、1 500米的距离上击穿25毫米厚的钢装甲。弹药基数为500发,其中305发为榴弹,195发为穿甲弹。30毫米机关炮位于主炮的右侧,身管较长。
  PKT型7.62毫米并列机枪的实际射速为250发/分,有效射程1 500米。2挺前机枪,由驾驶员两侧的2名载员来发射。3挺7.62毫米机枪的弹药基数达3×2 000发,可以说是弹药充足。
  BMP-3步兵战车上有5个射击孔,两侧各2个,左侧后门上1个,由于载员都面向前方而坐,所以,尽管载员可以利用随身携带武器和射击孔乘车战斗,但乘车战斗并不是主要作战方式。BMP-1有9个射击孔,BMP-2有8个射击孔。看来,减少射击孔,也是步兵战车的一个趋势。
M117反坦克导弹结构示意图 ①舵机动作部;②舵机;③战斗部;④主火箭发动机;⑤电子仪器;⑥续航发动机;⑦陀螺调整部件;⑧激光接收器;⑨稳定尾翼;⑩控制装置接口;⑾进气口。
  其火控系统为稳像式火控系统,火炮射击和激光制导导弹共用一具瞄准镜。火控系统包括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双向稳定器、炮长用稳定式瞄准镜(昼间8×,夜视5.5×)、炮长昼间单目对空瞄准镜(2.6×)、车长用昼夜观察镜(昼间5×,夜间3×)和单目对空瞄准镜(1.2×和4×)、微光夜视仪、探照灯等,具有行进间和停止间高精度射击的能力。这套火控系统,在世界步兵战车中也算是比较先进的,但夜视系统似乎是主动式和被动式相结合的,最大夜视距离800米,和热像仪相比,不算很先进。
  除了固定武器外,车上还有2挺便携式轻机枪、载员使用的6支AK-74型5.45毫米自动步枪和26毫米信号枪等。也就是说,载员下车战斗时的火力仍很强大。
  从上面介绍的武器系统的配置来看,其正面火力十分强大,已经超过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型坦克或主战坦克火力,具有同敌方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步兵等作战的能力,显示出BMP-3步兵战车的多用途性。BMP-3以后,苏联/俄罗斯已不再发展轻型坦克和水陆坦克,说明BMP-3完全能起到轻型坦克和水陆坦克的作用。
  BMP-3在总体布置上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的布置方案。
  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到车体前部,还是布置到车体后部,这里面大有名堂。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履带式步兵战车或装甲输送车,采用的全是动力-传动装置前置的布置方案,就连BMP-1/2也不例外。那么,BMP-3的设计师们为什么独出心裁来个后置的布置方案呢?我们虽然无法知道苏联的战车设计师们究竟是怎么想的,但是,大体上可以分析出其中的一些奥秘。
  动力-传动装置前置,可以使载员室有完整而宽敞的空间,便于改装成各种变型车辆,能开较大的后门,便于载员上下车。但是,前置方案也有不少缺点,主要表现在: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的高温、振动、强烈的噪声和刺鼻的油气味,对乘员有较大的影响;车体前端的装甲板开有各种检查窗等,不利于整车的防护和密封;较重的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容易造成“头重脚轻”,前置方案的炮塔位置往往靠后,就是考虑整车纵向平衡的一种措施;动力-传动装置的整体拆装较困难,前甲板往往要大揭盖。在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的总体设计中,往往把载员室的设计放到重要的位置。这样,采用动力-传动装置前置的方案就不足为奇了。
  苏联的坦克设计师们很强调发扬正面火力,不仅炮塔部分有100毫米火炮、30毫米机关炮和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车体前部左右还各装1挺机枪,靠前置方案很难实现。再加上苏联的设计师们把消除前置方案的一些缺点放到重要地位,这样,选择后置方案也就不难理解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BMP-3步兵战车原来是与BMD-1伞兵战车成系列的,能空投,而BMD-1就是采用后置方案的。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
  BMP-3步兵战车的最主要的缺点是,动力-传动装置后置带来的载员上下车不便。解决的办法有两条。一条是采用高度较低的动力装置,发动机的高度只有650毫米,一般步兵战车是做不到的。另一条是两扇后门打开时,车体后部的顶舱盖也要打开,这样,载员就不用猫腰或爬着进出战车了。
  BMP-3步兵战车的动力装置为UTD-29M型四冲程、10缸、水冷、非增压柴油机,V型夹角为144度,横置安装在车体后部,最大功率为500马力(367.5千瓦),比BMP-1和BMP-2动力装置的最大功率分别提高了40%和30%,最高转速为2 880转/分。气缸夹角增大,是为了降低整车高度,留出载员上下车的通道,这一点对于BMP-3非常重要。车体后部右侧有一个矩形进气口,同侧还有一个矩形排气口。浮渡时,为了防止水进入发动机,在发动机进气口处可竖起一个短的通气筒,入水前由驾驶员液压操纵升起。燃油箱布置在车体的前部,最大容量为690升。
  传动装置采用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可实现静液无级转向和动力换档,比起BMP-1/2的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要先进得多,达到了美国M2步兵战车HMPT-500型静液机械式传动装置的先进水平。各档的最大速度为:1档14.4千米/小时,2档24.6千米/小时,3档42.1千米/小时,4档72千米/小时。侧减速器的传动比为5.45。
  BMP-3上采用独立扭杆式悬挂装置,负重轮的动行程达320毫米。标准车底距地高为450毫米,但车底距地高在190~510毫米的范围内可调,这有点像液气悬挂装置。每侧有6个负重轮、3个托带轮,第一、第二、第六负重轮处装有液力减振器,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每侧的履带板数量为88块。负重轮直径为500毫米。最大速度为70千米/小时,越野平均速度为4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600千米,最大爬坡度达31度,最大侧倾坡度20度。BMP-3具有水上行驶能力,利用车体后部的2个喷水推进器,可以达到10千米/小时的最大航速,而BMP-1/2利用履带划水只能达到7千米/小时的最大航速。入水前,驾驶员要竖起车体前的防浪板和后部的通气筒,并将车体底部的排水泵打开。
  BMP-3可用米-26大型运输直升机空运,并可空投。
  关于BMP-3的防护性能,外界报道的资料较少。根据俄方及外刊提供的资料,BMP-3的车体和炮塔为铝合金装甲全焊接结构,重要部位加装轧制钢板附加装甲或间隔装甲。前装甲相当于50毫米钢装甲的防护水平,可防300米以外的30毫米穿甲弹的攻击。其余部位可防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攻击。车内有超压式三防系统、灭火抑爆系统、热烟幕系统,炮塔两侧有两组81毫米烟幕弹发射器。车体下部的推土铲,既可以工程作业,也可以起到辅助防护作用。车外涂四色迷彩,而阿联酋军队的BMP-3则往往涂沙漠迷彩。
  通信设备为R-173型超短波无线电台,由车长操纵,最大通信距离为20千米。车内还有陀螺-半罗盘导航设备,还可选装空调设备、热像仪等。不过,车内没有辅助动力装置,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缺点。
这个问题我来说,我也不找什么资料复制给你看着更糊涂,我用比较通俗的方法解答一下吧,坦克主动防御系统主要是针对敌对火控以及反坦克系统开发的,比如欧洲的陶式发坦克导...
我国最新的主战坦克是ZTZ-99式。以下从火力、防护力、机动性三大方面,与西方的典型主战坦克做一个对比:
  1,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国M1A2坦克;
这几天,台湾问题又成了热门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什么的都有,我在这里简单谈谈假如开战,形势会如何.
一.单打独斗
台海两岸军事实力悬殊,因此大陆攻台,没有...
??近日,俄罗斯的媒体宣称已经研制出了T-95新型主战坦克。这是继“黑鹰”坦克之后又一次新型装备的披露,这是否是另一张“画饼”呢? ??
答: 2014老兵什么时候退伍呀?我家老公一直当兵,家里就我一个人带孩子。
答: 三战 60%是由核冲突爆发的,40%则是资源掠夺,土地纠纷,或其他原因
答: 以下回答不针对任何组织.如有雷同,哀其国家.
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实行西式民主是否认民主,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句话没问题.国情不同.民主的方式也不一样.成功的如韩日匈...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中国用坦克改出来的重型步战车究竟怎么样?
在前些时间的装甲日活动中,兵工集团(CNGC)对外展示了一款由59式中型坦克车体改装而来的重型步兵战车。在中国三代坦克定型之前,中国的主战坦克总共有两个基型底盘,一个是59式,基本上是原苏联的T-54A,属于世界上的一代坦克。第二个是自己研制的功能扩大性能提高的69式坦克,也还是一代水平,但没有大量生产装备部队。59式坦克改进成为重型步战的可行性,并不是它的性能多先进,而是它在中国坦克工业中的地位,而这辆车的最大亮点,并不是性能有多先进,也不是有什么科幻的黑科技,而是对于兵器工业来讲,几十年积累的丰富生产经验将结合一系列新技术的运用,让59式坦克重新焕发活力。
装甲与反装甲日上展出的59改重步战
中国坦克工程师对于59式坦克的熟悉可以用炉火纯青来形容
几十年铸就的经典
59式坦克底盘沿用T-54A设计,这一点大家都熟悉,但沿用的哪项设计对59坦克影响最为深远?这就鲜为人知了。
如果有了新技术,大多数人选择的是跟随、引进、推广,但中国的坦克设计者们却有自己独立冷静的思维方式。这还源于苏联坦克设计者对T-62坦克车体钢板焊接工艺的一次重大改变。
当缴获来的T-62坦克完成巡回展出后,立即进入到逆向工程阶段。工程师们通过观察认为,T-62坦克底盘钢板的焊接是直接拼接而成的,过去按照T-54A图纸生产的59式坦克,底盘钢板之间是榫铆结构,生产工艺复杂、耗时较长。所以科研所出了一套拼接焊接的图纸下到车间。结果按照这一轮的测绘图纸,试制出的第一辆车在跑车回来以后,底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和散架的情况。直到将这辆珍贵的T-62坦克解剖后才发现,原来T-62坦克并不是没有榫铆,而是由当年的明榫变成了暗榫。虽然在了解了其中的奥秘以后,59式坦克并没有急于改变,而是继续沿用T-54A的焊接结构设计。这使得59式坦克对工装要求相对简单,生产比较简便,而且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工厂已经对这套生产工艺驾轻就熟,这样的底盘质量优于设计新颖但缺乏熟练程度的新产品,为今天成为既有坦克、又有装甲车的车族化底盘,奠定了生产成本较低、经济性较好的先天优势。
T-54坦克使用的发动机
三代坦克给中国坦克生产水平带来了质的飞跃
依靠系统工程提升性能
59式坦克究竟老不老?还有没有改造的价值?这也是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这个担心主要来自59式坦克作为一款历史悠久的老爷车,很多性能指标都已显得落后。但是,比性能更重要的是寿命,比寿命更重要的是可靠性。59式坦克的设计思想是50年代形成的,是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做出的总体布局设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时需要通过取舍才能实现的很多设计,如今都可以依靠新技术的运用,轻而易举地达到甚至超过当初的理想目标。59式坦克老瓶装新酒的办法,不是朝夕之间画张图纸照着改的,而是在几十年的对各个细节的改进中逐渐摸索出来的。
苏联B54发动机与德国MT883发动机功率与体积比较
59式坦克作为新59步战的基型车,在动力选型过程中,对于系统工程理论的遵守十分严格。对于系统工程的重要性,钱学森曾经在系统工程学会的成立大会上说过:“系统工程的目的就是解决总体优化问题……总体可以大于各部分之和,各部分虽较劣但总体可以最优。”59式坦克的底盘的动力选型过程中,没有一味地追求发动机的大马力,而不对车辆底盘进行改进设计,会产生发动机共振,使曲轴等主要零部件变形,破坏主轴颈同心。紧接着带来正常工况间隙下形成的润滑油膜被破坏,造成磨损加剧,降低发动机寿命与可靠性。
新59步战取消了车顶炮塔,不仅为新武器的安装腾出了大量空间,而且减轻了10吨左右的重量,这为动力系统又减轻了很大负担。59式坦克改装成重型步战后,作为全新设计的动力系统,也将引入最新的设计理念:整体性、动态性、多目标性和环境依赖性是坦克装甲车辆动力系统的主要特征。构成系统的各个部件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均呈现出复杂的消长关系,并不是各个不简单都做到最优,然后简单地堆砌,就能得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动力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使用经验,尤其是同款或相近款车辆的实战经验,对动力、传动和辅助系统做一个整体性的、高于各个部件和子系统的顶层设计,实现动力系统的集成化设计。
坦克炮塔承载火力分系统,是坦克上重量最大的部件之一
从生产角度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淘汰,老59的发动机几乎无可用存货,所以新的步兵战车动力系统应该是全新研制或者采用较新型号的发动机。而且从发动机工厂的角度考虑,老发动机的工装和设计理念都已经落后淘汰,不可能作为技术储备保留。更新型的发动机体积更小、重量较轻、功率更强,最重要的是,它们已经被运用在现有的新型装甲车上,各方面性能已经得到验证,这为新59步战提供了性能更优的动力选择方案。
发展前景看好
根据以往的惯例,一款新的装备定型后,首先是小批量生产、列装使用,然后过一段时间后进行可靠性提升改进会议,经过新的一轮改进设计后,再逐渐增加产量,加快装备速度。但是这款59式坦克改为的重型步战(以下简称“新59步战”)却没有捂在手里太长时间,而是很快面世。这里面释放出来的一个最明显的信号,就是这款车的主要目的并非自装,而是外贸。
坦克由于其自身重量等因素,改装成为步兵战车后,只能作为重型步战使用。所谓重型与中型、轻型,区分的主要依据是能够承受武装冲突的强度不同,而并非其重量,重量只是为满足步兵战车性能而表现出来的一项指标,不具有划分量级的功能。
新59步战亮相以后,对于它的适用地域,曾有人提出质疑。因为59式坦克不能适应南方水网稻田地区,所以后来才有的62式轻坦、63式水陆坦克等装备。那么,59式步战是否需要在这方面做重大的设计调整?从重型步兵战车在国际军贸市场来看,虽然市场空间并不大,但非常专;使用重型步战的国家和地域比较单一和集中,这为重型步战指明了研制方向,同时也降低了研制难度。
在重型步兵战车,尤其是坦克改装的重型步战方广泛使用的地域中,气温和空气中的含沙量给发动机提出了较复杂的使用要求。一些坦克发动机由于使用的是滤纸滤芯,在该地域行驶一定距离后,发动机滤芯容易受沙尘阻塞,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如果单纯地改进空气滤,换成金属网滤芯的话,发动机吸入的空气纯净度达不到汽缸正常工作的要求,容易出现拉缸,严重的话还会引起发动机报废。根据苏联/俄罗斯坦克在重型步兵战车广泛使用地域的表现来看,采用金属网滤芯的苏式坦克和与之适应的发动机,能够适应这一地区的作战环境。苏式坦克技术传承性比较强,沿袭苏式坦克设计的新59步战能够从已经在这一地区大量装备的苏式坦克中获得较为丰富的使用经验。而且从使用部门的角度来讲,再引进一款与现有装备设计结构和零部件类似的装备,对于人员培训和车辆维修都省了很多事。
以色列“雌虎”装甲车使用的美国AVDS1907-9A坦克风冷增压中冷柴油机
老战车,新征程
从世界各坦克技术强国对重型步兵战车的使用与需求来看,仍然保持着较为旺盛的活力。面对近年来武装冲突不断朝着突发性强、规模小、变化快的特点,未来局部战争对于陆军的依赖程度将大幅提升,而陆军也需要一系列具有较高战略和战术性的武器装备。强大的火力和防护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近些年不断有新技术在武器系统上的运用,也将为包括坦克与步兵战车在内的装甲车辆技术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新研制的炮钢和穿甲弹弹芯为步兵战车提供了更强的火力;高功率密度发动机、使用耐高温材料的传动装置、高性能电磁材料、电驱动系统等新技术,为步兵战车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光电技术提高车辆的通讯、夜战能力,全面提升车组协同作战水平……
要让更多的国家用上中国的坦克装甲车
开北方战车?走强国之路
习大大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新59步战车的价值并不一定在于能够向多少国家提供这款装备,而是让他们看到拥有深厚积淀的中国兵器工业,拿出符合他们各自国情的武器升级解决方案。
综合来看,从工艺熟练度、升级空间和发展前景三个角度分析,59式坦克改装成新59步兵战车的研发思路,不仅符合坦克工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满足未来对外军贸和国际军火市场的需要,是一条可行性强的老旧装备创新发展思路。&&
此新闻来源于1点资讯APP军事
主办:重庆市总工会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社:CN50-0012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49号
邮编:4006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渝)字第336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渝)字第001号
公安备案号:0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号-6
投诉举报电话:96128
时报APP二维码扫描下载中国最新重型步兵战车首曝光 用59坦克底盘改进(图)|中国|坦克|步兵战车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中国最新重型步兵战车首曝光 用59坦克底盘改进(图)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8月16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在内蒙古包头隆重举办“装甲与反装甲日”主题营销活动,首次展出了新型的改进型重型步兵战车。
  军迷们看坦克装甲车首先数负重轮,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这个步兵战车采用的是熟悉的“五对轮”底盘。没错,这种步兵战车正是在逐渐淘汰的59式中型坦克底盘基础上改进研制的。
  图片:首次曝光的改进型重型步兵战车,底盘是首尾互调的59式中型坦克。
  59式中型坦克在军迷中有着“五对轮”的美称,这种老式坦克已经逐渐退出一线作战序列,如何让老铁甲发挥余热成为了拥有这种坦克的部队需要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59式中型坦克是仿制苏制T-54A中型坦克而来的。以色列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以缴获的T-54/55坦克为基础改装出了“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输送车,俄罗斯也在上世纪90年代在T-54/55系列中型坦克底盘基础上发展了BTR-T重型步兵战车。
  图片:以色列为了应对城市作战需求,在缴获的T-54/55坦克基础上研制的“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输送车。
  “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输送车的设计初衷是在纷繁复杂的中东城市作战中为步兵提供更加有效的防护。该车火力一般,仅拥有数挺机枪,乘员3人,载员7人。
  俄罗斯BTR-T重型步兵战车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更加重视防护和火力。在车臣如地狱一般的城市作战中,俄军BMP履带步兵战车、BTR轮式装甲输送车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薄皮大馅,面对密集的RPG火箭弹流,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前线俄军急需要一种重装甲防护的装甲输送车。
  图片:车臣作战的俄军BMP-2步兵战车,薄弱的装甲防护让其损失惨重。
  为此,俄罗斯设计人员将防御能力较强的T-55坦克底盘作为基础,拆除炮塔武器系统,将战斗室作为载员室,在车头安装了一座包括30毫米机炮和“短号”反坦克导弹的顶置武器站。车体上还覆盖有爆炸反应装甲和外挂装甲,可为车内乘员提供相当于600毫米装甲的高强度防护。但该车运载能力有限,除了3名乘员外,只能运载5名步兵。
  图片:注重火力和防护性的BTR-T重型步兵战车。
  此次中国推出的重型步兵战车,则是有别于以色列“阿奇扎里特”和俄罗斯BTR-T的第三种构型。
  从外形来看,该车将59式坦克炮塔取消,然后做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设计,将坦克的首尾互调,也就是说将59式坦克的尾部作为步兵战车的首部,将坦克的首部作为步兵战车的尾部。这个从5对负重轮的布局就能够看到。
  图片:注意负重轮之间的间距,红圈中的其实是59式坦克第1、2对轮的间距,现在却布置到了尾部。
  图片:注意59式坦克负重轮的间距特点。
  首尾对调的好处是使这种新型的重型步兵战车变成了发动机前置,不但为车辆正面提供了更好的防护遮蔽,还腾出了宝贵的后部空间,能够更加方便地布置载员舱。估计该车除了3名乘员外,还能够搭载6~8名全副武装的步兵。
  图片:箭头所指是车长和驾驶员舱盖。
  相对而言,以色列的“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输送车载员必须通过长长的尾部走道进出车辆,而俄罗斯BTR-T步兵战车载员更是只能从车辆上部的舱盖进出,这些都是没有更改发动机位置,和坦克采用一样的动力后置造成的麻烦。
  图片:“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输送车载员必须通过尾部一个通道进出,非常低矮不方便。
  此外,中国的改进型重型步兵战车安装了一座通用的WA333T1B炮塔,安装有一门30毫米机关炮和一具红箭-73D反坦克导弹发射架,拥有较为强劲的火力。这种炮塔已经伴随着中国轮式步兵战车的热销,在非洲等国家普遍装备,也是非常成熟的货架产品。
  图片:改进型重型步兵战车上使用的WA333T1B炮塔,安装有30毫米机关炮和红箭-73D反坦克导弹。
  装甲防护来说,该车继承了59式中型坦克的良好车体防护。
  59式坦克虽然作为坦克来说已经落伍,但是作为步兵战车来使用的话,其装甲防护还是很强的。除了本身59式车体的均质钢装甲防护外,该车还安装了新型爆炸反应装甲等防御组件,防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图片:前置发动机和大量新型装甲使该车防御能力远远强于一般的步兵战车。
  中国从1959年以来,先后生产的59式中型坦克没有万辆也有好几千辆,随着老式装备的逐渐淘汰,处理这些车辆需要庞大的资金。而如果将其改装为重型步兵战车,既可以出口创汇,又能够让这些老装备焕发“青春”,何乐而不为呢!(作者署名:虹摄库尔斯克)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4步兵战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