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保险变相短期中期长期职业规划化 万能险真的不卖了吗

中国保险网
宝能万科之争火了万能险!起底万能险吸金术
【行业资讯
&&&&【摘要】万科和宝能系的股权争斗无疑是最近财经界最热的话题之一。目前,这场战役仍在继续,而在双方的争斗中,万能险这一极具专业特性的保险品种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今年前10月,超22家险企的万能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五成以上。
  在险资有钱任性,频频举牌的背后,万能险成为机构配置风险资产的主要杠杆资金来源。但用避险资金去配置股票这种风险资产,这种“被动加杠杆”存在明显的资产错配风险。
  本报记者&吉雪娇
  一度被投资者称为“理财神器”的万能险再度被卷入舆论漩涡,而将其推至风口浪尖的,不仅仅是万科股权争夺战中的“口诛笔伐”。
  在险资“有钱任性”,频频举牌的背后,万能险这种避险资金已成为机构配置风险资产的主要杠杆资金来源。市场分析人士对此忧心忡忡,认为“用"避险资金"去配置股票这种"风险资产",这种"被动加杠杆"存在明显的资产错配风险”。
  王石质疑险企举牌资金
  在此番万科股权之争中,险企频频举牌中出现的险种,近日因王石微博转发的一篇文章再度引起关注。这篇名为《万科被野蛮入侵背后的真相,一场大规模洗钱的犯罪》的文章称“保险公司成为了一个洗钱的重要通道,就是大量的黑钱通过定向买入万能险或者投连险”。虽然这条微博很快被删除,但已迅速传遍网络。
  虽然对于万能险“洗钱说”,前海人寿回应认为完全合规。但由万能险引发的风波却并未就此平息。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有钱任性”已成为资本市场对于险资的标签之一。包括安邦保险、前海人寿、阳光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国华人寿、上海人寿、君康人寿、百年人寿等至少8家保险机构均发布公告宣布被险资举牌,且其中部分保险公司甚至连续举牌多家上市公司。仅在12月,截止21日,13家被举牌上市公司中,就有10家涉及险资。
  在其他金融机构频频曝出资金缺口的当下,保险业为何能够独善其身,甚至蒸蒸日上?万能险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在二级市场上频繁举牌的保险公司主要为民营保险公司,他们在权益资产配置上更为激进,通过权益投资驱动负债发展,以获取更多利差收益以及业务规模。”国金证券分析师徐飞指出,其中,销售万能险正是其实现保费规模飞跃的重要渠道。
  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万能险保费收入达到6000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9.6%。据徐飞统计,同期国寿、新华和太保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主要为万能险)占原保险保费收入&(主要为传统和分红险)比例仅为4.9%、2.3%、6.2%,而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占比&则&达&到&107.8%、&2938.6%、352.9%。
  “杠杆错配”隐藏较大风险
  收益高、期限短、跨区域销售……具备这些优点的万能险往往颇受投资者喜爱,在目前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已经“破3”的情况下,万能险的收益率一般都在5%—7%之间,优势明显。然而,这一“野蛮”生长的险种之所以有较高的收益,主要原因即在于其可以进入股市进行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虽然在万能险的设置中,所缴保费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账户。但其保障功能并不完善,有的只保障身故,有的则同时保障身故和全残。如果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赔付的保障金额基本上仅为万能险账户价值的105%。与惹人侧目的预期收益率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令不少投资者将其当作纯粹的短期理财进行配置。
  这也令网销万能险遭遇了又一次大规模“下架”风波。与去年9月,“网销保险过分强调收益、忽略保障功能”的整改主因相比,“收益过高且不注意风险提示”、“长期保险却当中短期理财产品卖”成为集体遭遇“闭关”的新原因。据了解,万能险的期限多为5年,长的甚至到终身。网销页面上的所谓“1年&(或3个月、6个月)即可支取”,实际上是以退保的方式兑现收益,保险公司是变相缩短了投资期限。
  有险企网销渠道负责人对此坦言,产品期限越短,风险越大,这对现金量管理能力的要求越高。且投资与保费收入期限错配,到期兑付时会面临较大压力。而负债端成本不断提高下,险企也不得不在投资端进行更为积极的配置,这也成为其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广发证券分析师看来,对老百姓来说,在各类资产收益率普遍下降的环境下,既能保本保息还能带来“上不封顶”投资收益的“万能险”是一种远好于储蓄和理财产品的“最优避险资产”。但现在“避险资金”成了机构配置“风险资产”的主要杠杆资金来源,这属于一种“被动加杠杆”,有较大的“资产错配”风险。(金融投资报&)
&&&&万能险保费井喷&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或成常态
  伴随着万科与宝能系的争锋,万能险火了!一方面,万能险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今年前10月,其保费收入超过6000亿元,超22家险企的万能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五成以上。另一方面,期限错配、退保门槛过低等质疑声音也蜂拥而来。为了给投资者还原一个真实的万能险,《每日经济新闻》展开了深入调研。
  2015年,是保险业少有的风光之年!每当安邦、华夏人寿、富德生命、前海人寿等险企在二级市场举牌,无不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曾经被业内人士自我调侃为金融业“丐帮”的保险公司,缘何一夜间成为人们眼中的“土豪”,甚至被视为资本市场的野蛮人?对此,保险业内人士也有自己的看法。
  多位保险业内人士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感叹称,外界至今对保险业还是知之甚少。截至今年10月,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已达10.6万亿元,但外界还把保险当成金融业的“屌丝”。目前险资在股票及基金等方面权益占比仅为14.02%,提升空间巨大。可以预见,在当前低利率,“资产配置荒”的环境下,险资举牌优质上市公司将成为常态,险资的大时代正在来临!
  保险业家底有多厚?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保险业总资产已达1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49%,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0.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66%。不过,超过10万亿规模的险资在股市上的投资仅占一成多,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具体来看,10万亿的险资运用余额中,目前配置银行存款的规模为24189.10亿元,占比22.81%;债券37120.67亿元,占比35.00%;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14863.68亿元,仅占14.02%。
  某险企旗下资管公司李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内保险业的年保费规模已跻身全球前列,资产规模也超过10万亿元,外界还把险企当成金融业的“屌丝”,难以想象。
  在李先生看来,保险公司在很多国家都是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事实上,相比在股市方面投资14%左右的占比,目前国内险资将大部分资金投向了收益稳定的债券及银行存款等方面。比如,一些大型险企与地方政府签署协议,动辄数百亿甚至近千亿元险资支持地方建设。此外,在“一带一路”,PPP项目甚至棚户区改造中,都有险资的身影。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低利率和“资产配置荒”的环境下,巨量的保险资金存在重新配置的问题,而“险资投资股市或才刚刚开始。”
  “目前,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最高可达上季末总资产的40%,提升空间巨大,而未来举牌优质上市公司可能成为常态,不值得大惊小怪。”保险业内人士张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方面,随着固收类产品的收益下降,权益资产价值凸显,近两年保险公司常有通过加大配置蓝筹股来替代以往大量配置非标资产的状况;另一方面,以万能险为代表的保险资金成本的居高不下,也导致其投向必然是高收益的权益类资产。
  万能险缘何成高频词?
  记者查询相关数据发现,在此波险资投向股市的浪潮中,万能险在二级市场频频曝光,多家上市公司的前10大股东中出现险资万能险账户身影。以万科为例,截至今年三季报,其前十大股东中前海人寿的海利年年及聚富产品两个万能险账户分别位列第四及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17%和1.97%。
  万能险账户如此“牛气”的背后,是万能险保费规模的井喷。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寿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3820亿元,同比增长24.19%。与此同时,主要代表万能险保费收入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一项达6023.9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4%。
  万能险缘何井喷?值得关注的是,在近期万科宝能争斗升级后,一则万能险涉及“洗钱”的说法被广为传播。不过,在保险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说法站不住脚。
  “只能说,这种说法缺乏保险常识。”在李先生看来,万能险井喷源于两点:一是由于实施了费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允许将万能险的最低保证利率提高至3.5%,使得万能险的预定收益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投资价值凸显;二是存款利率不断下降,目前一年期存款已经降至1.5%,而万能险的保底收益在2.5%左右,实际结算利率在4%,一些公司更高达6%&~7%,投资者到底会怎么选,自有其判断。此外,从销售数据看,银保渠道为万能险的最主要渠道,银行存款分流迹象较为明显。
  事实上,一些公司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网销渠道增速也较快,这种渠道具有量大且单笔投资额度较低的“屌丝”特点,更与“洗钱”扯不上边。
  万能险到期期限很短?
  保监会数据显示,近年来频频举牌上市公司的黑马险企,成功背后均离不开万能险。以华夏人寿为例,其前10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仅43.33亿元,而同期“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一项为1273.54亿元,两者之比为1:29;还有珠江人寿,其前10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亿元,而同期“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一项为191.96亿元,两者之比为1:192。
  在四大险企中,除中国平安万能险稍多外,诸如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万能险占比均不大。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险企大规模以万能险投资于二级市场的同时,短债长投的担心也开始显现。如此次万科停牌后,市场普遍担心万科停牌时间按现行规定最长可达半年之久,因此对前海人寿资金问题表示担忧。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前海人寿2014年年报发现,这种担心或是外界对其产品期限情况了解不够所致。
  根据前海人寿2014年报中“保户储金及投资款”到期期限的表格显示,其到期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保户储金及投资款”期末余额仅为266.9万元,而到期期限在5年以上的为315.69亿元。
  “事实上,2014年以前,我国保险企业普遍存在长债短投的反向错配情况,导致其融资成本偏高、投资收益偏低,而短债长投业务的发展有助于改善保险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不过两种情况走向极端都不好,关键是如何找到平衡的问题。”李先生表示。(每日经济新闻)
&&&万能险吸金术:高收益&低门槛
  过去两年,万能险发展迅猛。根据保监会数据,今年前10个月,万能险保费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9%,约22家险企的万能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五成以上。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低门槛、高收益是万能险能为部分保险公司看重,并吸引众多投资者的重要原因。
  收益普遍达5%
  随着市场利率的逐步下调,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随之走低。曾经风靡一时的“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已经到了“2”时代,但是相对来说,市场上万能险产品的收益率却依然普遍较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看各家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产品发现,目前在售万能险的预期收益率普遍在5%~7%之间。比如,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万科A(000002,SZ)第四大股东前海人寿-海利年年,按照前海人寿公布的数据,前海海利年年两全保险(万能型)11月的结算利率为5.05%。
  此外,“前海聚富一号终身寿险(万能型)”的结算利率为4.5%;“聚富二号”的结算利率为5.3%;“聚富3号”根据保单生效期限的不同,结算利率在6.3%~7.4%之间。
  其他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产品,如富德生命人寿旗下的“富德生命理财三号年金保险(万能型,升级版)”11月账户结算利率为5.30%;和谐健康保险旗下的“和谐一号护理保险(万能型)”11月结算利率为5.0%。
  此前,有保险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万能险产品的收益率不错,同时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其投资门槛又要低很多,所以比较受普通投资者的欢迎。
  目前,一些万能险设计门槛比较低,尤其是一些通过网络销售的万能险,投资门槛基本在1000元左右。以前海人寿官网“前海海鑫利1号年金保险(万能型)”为例,该产品的起投金额为“100元/份”。
  部分产品可灵活退保
  在高收益的和低门槛的优势下,万能险规模快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部分险企保费规模快速增长。公开资料显示,前海人寿1~9月实现的553.7亿元规模保费中,万能险占比77.16%;而其2014年度348.2亿的规模保费收入中,万能险占比达到了90%。
  华南地区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万能险受到关注,最主要还是因其具有的高收益特征。同时,很多中小型保险公司都依靠这类产品来做大规模。不过,这类产品也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万能险除了最低保障收益以外,投资收益并不确定。
  据了解,传统万能险产品一般为十年期以上的中长期险种,我国市场上目前推出的万能险保障期一般为五年、十年或二十年。但很多万能险在退保期限设置上比较灵活,一些网销万能险甚至允许投保人3~6个月就退保,这就为相关产品带来了较大的变现压力。此外,部分产品有些过于偏重万能险的理财功能。(每日经济新闻)
&&&起底万能险:投资渠道无所不包
  万科和宝能系的股权争斗无疑是最近财经界最热的话题之一。目前,这场战役仍在继续,而在双方的争斗中,万能险这一极具专业特性的保险品种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事实上,在最近保险公司频频举牌上市公司的背后,万能险可谓功不可没。比如“生命人寿—万能H”、“和谐健康—万能产品”等账户,已经成为一些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那么,万能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险种?其接连举牌上市公司的底气何在?
  万能险的前世今生
  简单来说,万能险(万能保险)是一种交费灵活、保额可调整、保单价值领取方便,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的人身保险。投保人所缴的保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账户。保障和投资额度的设置主动权在投保人,投保人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节。投资账户的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理财,投资利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保障利率。
  国内的第一款万能险在2000年左右由太平洋人寿推出,在此后几年取得了快速增长,但受累于2008年的资本市场波动,万能险的热度有所下降。而在2011年以后,由于投资领域逐步放开,市场上出现了不扣除初始费用也不收取管理费、保险保障部分极低的理财产品,万能险被众多中小保险公司看重并成为其冲规模的利器。
  由于远低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万能险产品规模增长非常迅猛。根据保监会数据,今年前10个月,万能险保费收入超过6000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9%,超过22家险企的万能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五成以上。此外,相比部分传统的保险产品,万能险投资渠道可谓无所不包,覆盖银行存款、债券、基金、股票、基础设施建设等。
  网销万能险曾集体下架
  由于灵活的设计,尤其是随着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理财的兴起,网销万能险曾风靡一时。在2012年、2013年“双十一”期间,多家保险公司的销售规模出现快速增长,其中万能险占比颇高。并且这类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较高,多为6%~7%;投资门槛低,有的甚至低至1元;期限很短,部分产品甚至只有3个月到6个月。
  2014年5月以来,监管层发出警示,认为保险负债业务呈现短期化和高收益倾向,易带来较大的资产错配和流动性风险,更直指一些寿险公司对资金聚集的冲动很强。2014年9月,淘宝上销售的万能险曾经集体“下架。今年9月,万能险又遭遇了一次下架潮,下架的主要原因则是“过分强调收益、忽视保障功能,过分重视营销”。
  记者了解到,万能险投资期限普遍较长,要想长期保持高收益并不容易。因此,为提高万能险对客户的吸引力,部分公司将万能险产品的期限“锁定”在一年,即引导客户选择在投保满一年时自动退保,以保证产品年利率的高位运行。(每日经济新闻&)
转发此页给朋友: &长期保险变相短期化 万能险真的不卖了吗?
  严控万能险后的保险市场走向何处?是真正刮骨疗毒走上保险保障之路,还是借道中短存续期产品?
  在监管层三令五申、强力政策、监管约谈不断的背景下,多家以中短期万能险为主的仍难转型;它们采用各种手段,将长期保险变相短期化,并保证较高收益率水平。
  “现在卖的都不叫‘万能险’了。换个名字,卖的还是一年或两年固定收益的理财。”一位销售人员这样对客户介绍。
  财新记者统计发现,险企2017年“开门红”产品已经转向,普通型产品成为银保渠道的推销重点。此类产品一般满期时间较长,多在五年以上,但变化在于不满五年即可零费用退保,退保时通过现值体现的预期收益率约为3.5%;此外,部分产品由一次性缴清的趸缴方式转换为期缴方式。
  内人士也注意到了人身险产品的转向,“即使是普通型保险产品,在设计上若短期可零手续费退保且给予一定收益,本质上未改变当前存在的短钱长投风险,仍属于监管明令限制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只是形式上从万能险形态换到了普通险形态。”
  “将趸缴转换为期缴,但由于仍可低于五年退保,在产品定价上主要依靠的还是利差,死差占比仍然很低,保障功能也较弱。”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认为。
  除了寿险产品热衷于中短存续期产品,财险公司也热衷于短期投资型产品的销售。不过1月10日,发文要求财产险公司停止销售投资型产品。
  对于保险公司仍旧热衷于中短存续期产品及投资型业务,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整体尚未扭转保险行业负债端面临的短期化风险,但相比此前的趸缴,期缴方式一定意义上可以平滑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减少退保等造成的压力;而产品设计虽然仍有满一年即可零损失退保的情形,但是多个保险产品已将零损失退保时间年限逐步提高为三年、五年等,这也有利于降低保户的退保意愿,增长保单持有年限。中短存续期形态由万能险向普通型保险转化,风险保障程度亦有所提高。一定意义上,中短存续期产品面临的短期化风险已经开始有所降低。”
  目前有效长期寿险保单占比不大,业务开展困难,但这也反映出中国保险业市场空间巨大。“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原生命人寿副总经理、君安人寿筹备组负责人于文博认为,不能因保障程度高的保险产品难做,就转而寻求捷径如万能险等做大规模;下一步,保险业的着力点应该是如何撬动巨大的保险保障市场需求,开发适合消费者的保障程度高的保险产品。
  刮骨疗毒的后果是保费规模迅速下降,部分依赖万能险的中小保险公司或会出现现金流危机,但变形为普通型寿险产品的中短存续期产品,或会解得一时之渴,但从长远看,风险仍在。保监会数据显示,至2016年11月,76家人身险公司中,共有70家保险公司经营万能险业务,29家保险公司经营投连险业务。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规模合计为1.12万亿元。
  接近保监会人士指出,“防范以万能险为主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短期化风险,必须速战速决。”
  “长痛不如短痛。短期会对某些公司有冲击,实则逼迫公司转型。万能险1万多亿元的规模并不大,越早断腕,成本越低。”一位保险系教授表示,保险公司应该抓紧开发适合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双赢的产品,坚持可持续原则。
  寿险产品变相中短期
  目前,保监会对人身险公司保费的统计口径按照原保费收入、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规模、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分别计算,分类依据主要是保监会为落实《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而出台的《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实施指引》(下称《指引》)。
  根据《指引》,保费计入原保费的要求是保单转移重大保险风险,即原保险保单保险风险比例(保险事故发生情景下保险人支付的保险金/保险事故不发生情景下保险人支付的金额-1,并换算成百分比)在保单存续期的一个或多个时点大于等于5%,即人身险产品如果原保险保单保险风险达到5%,则计入原保费收入。万能险保单计入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规模;投连险保单计入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规模。
  “之前万能险为主力,现在监管收紧,就都转向普通型产品。”银行销售人员表示,“当前,市场主力销售寿险类普通型保险产品、期缴保险和附加账户型产品。保险功能当然不多,仍然可选择中短期、零费用退保。”
  普通型保险产品结构相对简单、时间短、收益体现在保单现金价值上。对银行来讲,该类产品虽然满期较长但一年便可以零费用退保,次年到期还可以二次营销,方便控制客户。除了传统的保险公司,数家“银行系”保险公司均有类似产品。
  以工银安盛人寿的财富赢家两全保险为例,产品满期为五年,一次性缴纳保费,每年的现金价值直接体现在保单上。但是,销售人员强调,满一年便可以退保,没有费用,第一年通过现金价值体现的收益可以达到3.5%左右,是固定收益产品;除了产品名称,基本和一致,甚至优势更大。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的此类产品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包括富德生命人寿的固盈A款年金保险、中银三星的稳聚财两全保险及建信人寿的建信金富鸿两全保险,均是满一年便可零费用退保,第一年现金价值体现为3.5%左右。
  第二类期缴保险是今年保险公司转型的关键,在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新规后,各家保险公司均“火速”转向销售期缴产品。
  “行里从去年二季度就开始做转型培训,要求大力销售期缴产品。”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不过,目前期缴保险跟传统意义的期缴保险并不相同。传统期缴产品是指分期支付,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有年缴、季缴、月缴等方式,期缴年限从3年、5年到终身不等,一般20年后开始领取红利。但目前市场上的期缴产品一般有“3年交满3年可退保”“2年交满5年可退保”“3年交满6年可退保”等形式,相比以前的趸缴产品,只是缴费方式有所变化。
  如富德生命人寿近期在售的生命固鑫C款年金保险,产品结构为连续缴费三年,满期十年,满三年可退保零费用,现金价值直接体现在保单上。类似的还有华夏人寿的华夏财富宝养老年金保险(C款)以及安邦人寿近期在部分银行停售的安邦盛世9号两全保险(万能型)。
  这类产品是打着期缴旗号的变相中短期产品:一方面为符合监管要求,虽然缴费期只有三年,但存续期一般都在五年(含)以上;另一方面,除了在缴费阶段区别于趸缴,在保险保障功能方面基本延续了中短期产品的特征。“期缴长期产品,是伪装成长期保险产品的中短期产品。”某销售人员直接对客户这样说。
  第三类附加账户保险是把产品分为主账户和附加账户。例如,华夏人寿的一款华夏富贵竹年金计划,其中一类产品主账户设定为连续缴费三年满五年可退,是期缴保险的结构,但同时附带华夏附加金管家年金保险(万能型,A款),该账户可以随用随退,保持较高的结算利率;同时限定,主附账户的资金配比可以达到1∶10。该类产品虽然表面上满足了期缴且存续期五年(含)以上,但实际上大部分资金依旧在万能险账户里。
  此外,安邦保险集团旗下的和谐健康保险公司近期销售火爆的一款安赢财富计划(至尊版)产品同样有类似模式。据了解,该产品是一款护理保障计划,由和谐安赢一号护理保险、和谐附加财富一号护理保险(万能型)及和谐财富一号护理保险(万能型)三部分组成,前五年现金价值体现为固定收益,满五年继续持有则转化为一款最低保证利率3.5%的万能险,是一款相对复杂的变形产品。
  除了上述形式,有些险企开始销售存续期五年或期限更久的万能险,但相比之前的“高调亮相”已“安静”了许多。例如,富德生命人寿的富德生命理财五号两全保险(万能型),满五年退保零费用,最低保证利率2.5%;2016年12月公布的结算利率是5.0%。
  于文博认为,从行业角度看,中短存续期产品风险相对可控,但若单体险企中短存续期产品等占比过高、狂飙猛进的话,自身经营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利差损风险、现金流风险、偿付能力风险等也不容忽视。“风险还是集中在几家万能险等占比过高的激进险企。”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李丽梦&RF13188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最新 视频新闻
播放数:11
最新影视 ? 大家都在看
苗圃/王雅伦/冯恩鹤/刘钇彤/姚安濂/马丽/
牛信信/孙越/何云伟/倪虹洁/何文辉/
韩雪/付辛博/毛林林/张丹峰/李泽锋/王琳/杜志国/张皓然/
热门视频大全
最新理财新闻&
今日新闻热点&
商户合作QQ:,群
|Copyright ,|备案号:粤ICP备号-2|声明:本站内容都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期和短期是指 的文章

 

随机推荐